古诗六首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阅读。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①,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

A. 雄奇阔达B. 苍凉悲壮C. 落寞凄清D. 清新飘逸[2]下阕则写出梅花( )的品质。

A. 高洁B. 卑微C. 畏惧风雪D. 不畏酷暑[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B. 拟人C. 对偶D. 夸张[4]“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思念(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 唐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赤壁歌送别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 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

“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选C 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

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

②送别之意。

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

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白话诗歌]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

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题)
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5分)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
郑珍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3),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现豁达胸襟又充满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


答案:
11.【答案】(1)“摇”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泛舟于江中之时,江边美景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的美丽景色。

(2)既有捕鱼、炊鱼、食鱼的美好体验,也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

12.【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2)屋舍俨然(3)会挽雕弓如满月(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带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题带答案(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题。

(6分)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请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

(3分)8.品味“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字的妙处。

(3分)(一)(6分)7.(3分)“雨”是“黄梅时节”的雨,声音细密低回,是低音部;“蛙”是“青草池塘”的蛙,声音密集响亮,是高音部。

(1分)“家家”“处处”写出了声音分布的空间之广与节奏之快,表现了夏夜雨中蛙鸣的热闹,以声衬静,(1分)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孤寂。

(1分)8.(3分)敲,敲击,一个动作。

(1分)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的怅惘无奈之情和敲棋自遣的寂寞孤独之感。

(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7题。

咏潮[宋]米芾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

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

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6.“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

(3分)7.“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诗歌欣赏,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一)①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知州的第三年。

[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①,闻说②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③遮望眼④,自缘⑤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

(______)②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______)③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

(______)[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_________。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3. 阅读理解。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从哪一句能看出诗人来过江南?()A.日出江花红胜火B.风景旧曾谙C.江南好[2]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哪种语气。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A.欣喜若狂B.信赖和骄傲C.非常坚定D.绝望和悲痛[3]同样是送别,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了不同的离别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含答案)(课内期中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含答案)(课内期中复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词阅读练习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阅读《宿建德江》,完成后面的题目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都诗句,并说说这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70字左右)3.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4.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二.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后面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3诗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4.“黑云翻魔”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5.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6.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2分)7.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2分) 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9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答:10.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答:三.阅读诗句,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词牌名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C.说:通“悦”,高兴D.见:通“现”,出现2.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萧纲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①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15.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答案:(二)(9分)14.(3分)A15.(6分)①用白描手法写景。

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

②精于炼字。

“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①》(宋)苏轼蚕欲老,麦半黄。

山前山后水浪浪②!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③在高堂!【注】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钱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②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③白衣仙人:指观音菩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从蚕和麦这两种农村典型的意象入手,简单的六个字勾勒出蚕快要吐丝了,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快要成熟了,需要及时地锄土的景象。

B. 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山前山后都被雨水笼盖着,也巧妙地扣住了题目。

C. 第三句紧承上句,因为雨水所以农夫和妇女都“辍耒”“废筐”,同时分别照应了“蚕欲老,麦欲黄”。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理解其意境,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a) 这首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对什么有所思念?答案:a)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和似霜的光景。

b) 诗人在望明月时,内心思念自己的故乡。

2. 请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问题:a) 子语中的北辰在为政上是什么比喻?b) 在为政上,为什么要以德为本?答案:a) 子语中的北辰比喻为政者应该以德为准则,如北辰固定在一处,其他众多星星都围绕它旋转。

b) 在为政上,要以德为本是因为德行是一种积极向上、守正道的品质,只有通过德行塑造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的尊重与支持。

二、鉴赏请鉴赏下面的古诗,分析其诗意和表达手法。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景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人一种寂静而凄美的感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翁舟和寒江雪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荒僻的江边独自垂钓的景象。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词语表达出深沉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了孤独和寒冷的氛围。

三、填空根据古文的意思和语境,填入合适的字词。

《论语·齐景公》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填空:出则事公________,入则事父________,谨而______,泛爱________,而亲______。

行有余力,则以学______。

答案: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四、判断请判断下列诗句是否正确。

1. "花落知多少"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明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2个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 “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 “暮江千顷”句,借景抒情,营造出的空旷辽远之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

D. 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与钱塘①登棹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輟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勍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湘;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呜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麥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颇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

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善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随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然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觖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拓展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诗词曲鉴赏拓展训练【含答案】

试卷第 5 页,共 5 页
参考答案: 1. 西风 冷月 马蹄 喇叭 凄冷 一个凄冷的冬天早晨,天还没 有全亮,深蓝色的天空上有一轮冷月,西风凛冽,从头顶掠过的大雁发出几声凄厉的叫声, 连绵起伏的山岭上百草枯萎,霜重如雪,一支红军队伍正在前行。马儿的脚步声细碎凌乱, 失去了往日轻快的节奏,行军号角的声音也呜咽无力。 2.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3.A
人对春天的_______之情。
7.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将_____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试卷第 1 页,共 5 页
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喜爱。 8.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0.“吟”是_____的意思。 21.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2)浑: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 22.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所受的磨炼,其实象征着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的精神,表
C.羌笛的曲声

31.请你将以下军旅诗句补充完整。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D.爱国 D.壮志难酬,归期无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③金鼓:指锣,进军 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32.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33.“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 )(填序号)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

[古诗文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古诗题1.(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8分)月圆⑴【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荣更加优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答:⑵本诗最终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答: 2.(北京)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⑷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解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宠爱琅琊幽谷的山川秀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⑴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欣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终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奇妙意境却仍旧得以留存人间。

⑵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总4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及答案1.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

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

[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

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

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荆扉:憩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

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

[注释]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

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古诗欣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

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3. 阅读理解。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古诗词阅读理解

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古诗词阅读理解

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三)杜牧雨晴九陌①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

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②云暖下霓旄③。

少年羁络④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⑤日空高。

【注】①九陌:汉长安城中的九条大道。

②夹城:长安由兴庆宫至南苑(芙蓉苑)一段双层城墙,唐玄宗与宫中后妃经此游玩曲江。

③霓旄:装饰得非常漂亮的车子。

④羁络:马络头。

⑤颜巷:颜回所居的陋巷,后指简陋的居处。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看到的长安城非常盛大繁华,雨后天晴的景色格外优美壮丽,令人赏心悦目。

B.作者用一“嫩”字写出了“晴岚”笼罩长安城的景象,间接突出了山的高大雄伟。

C.天子过着奢靡的生活,耽于歌舞游乐,百姓则竞相炫富夸饰,国家一派升平气象。

D.作者所写的是晚唐社会的真实生活,对这种生活的描绘充满了赞美和喜悦的情感。

E.作者善于绘景,语言生动传神,“江碧柳深”四字就写出了长安城春意正浓的景象。

2.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案】1.BD2.表达技巧:对比——人尽醉与我独醒对比。

用典——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

作用:点明主旨。

通过长安城满城尽醉,我却独醒的对比,表达了对京城骄奢淫逸风气的讽刺,暗讽风气源自皇帝。

【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五个选项均考核内容,其中B项,“嫩”字主要写晴岚的轻盈、薄透和飘动之感,并非间接突出山的高大;D项,由注释中的唐玄宗以及诗中所描写的社会繁荣,可知诗歌写的是盛唐至中唐时的生活;“赞美喜悦之情”错。

故选BD。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题目,注意先明确手法,然后分析效果,“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中,“人尽醉”与“我独醒”对比;引用“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典故,表达了对京城骄奢淫逸风气的讽刺。

古诗词诵读 测试卷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测试卷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测试卷((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测试卷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④,独有霍嫖姚⑤。

【注】①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

星芒尽:指战争结束。

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②麟阁:也称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

"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像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

③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写马壮是为了说明兵强,骏马奔驰表现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

同时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从“辞”到“破”、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的过程,不着战场痕迹,却表现唐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敌军营寨空无一人,可见敌军大败,用“尽”“消”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正面表现将士们神勇无比的形象。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在赞扬将士们的献身精神之余,也许“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2.本诗和《无衣》一样,都表现将士们慷慨赴敌的英雄形象和为国献身的精神,但两首诗塑造形象表现精神的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文,完成小题。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三章,均从“岂曰无衣”起笔,一唱三叹,在反复咏唱中增强了战前动员的感召力。

B.诗歌在内容上层层推进,从“同仇”敌忾,到“偕作”行动,最后“偕行”,共赴疆场。

初中古诗选择题阅读训练100篇(带答案、解析)

初中古诗选择题阅读训练100篇(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具体时段不同,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写的是早春时的景物,武元衡《春兴》写的是暮春时的景物。

B.《钱塘湖春行》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C.《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暮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D.《钱塘湖春行》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

《春兴》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答案】C【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即可。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春兴》以“春”字为着眼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答案】C【解析】【详解】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选项。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故“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错误。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其审美意识和修养。

为了帮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提高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古诗词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下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请根据诗意选择正确的标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若有闲情对远景,梅花一片落人前。

A. 《江南风光》B. 《春风》C. 《明月与我》D. 《梅花》答案:D. 《梅花》2. 下面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词,请根据词意填写正确的下一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江流水转兮欲绕,舟楫愿留兮不留。

A. 寒雨连江夜入吴。

B. 隐隐飞桥隔野烟。

C. 空对梅花宫里愁。

D. 遥夜信征蓬飞短。

答案:A. 寒雨连江夜入吴。

3. 请为下面这首古诗选择正确的填空词语。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A. 起坐烛花幽闺中B. 沉水落花春去也C.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D. 等闲识得东风面答案:B. 沉水落花春去也4. 下面是元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以下哪一句描写了农民的艰辛劳作?江山如画,一望而青;崤山白雪,三千里兮。

鸟飞不到,兔可射兮。

A. 江山如画,一望而青;B. 崤山白雪,三千里兮。

C. 鸟飞不到,兔可射兮。

D. 无边落木萧萧下。

答案:C. 鸟飞不到,兔可射兮。

5. 下面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请根据诗意填写正确的下一句。

朝云行雨暮云愁,飞燕流莺画长楼。

丁子嗟焉哉轻著,白头垂泪浩难收。

A. 皑如群玉闪闪离,B. 昔年有问孤儿处。

C. 孤雁长飞万里过,D. 飒飒北风挟细雪。

答案:D. 飒飒北风挟细雪。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相信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大家能够多读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词水平。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丽与智慧。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陆游是我国杰出的______诗人,他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歌。

[2]《示儿》是陆游的______之作。

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告诉儿子,即便是他死了,也不要忘记把国家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表达了作者的______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北定”指的是________。

[4]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指的是__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

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杜甫《春望》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5.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

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

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

“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

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

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10.从炼字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泊秦淮一、默写二、练习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6、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年少万兜鍪”一句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这首词的上下阕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7.这首词表达了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8.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作简要分析。

“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5)“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和,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

(6)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6.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9. 颈联有怎样的写作特色?10.选择题。

(1)下面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应为“前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2)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4)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12. 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

2.这首诗表达出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A.悲伤流泪B.离愁别绪C.深厚情谊D.黯然伤别3.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4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

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同是宦游人”,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属州”联系起来了。

D.尾联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的妙处。

6.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题及答案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4、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5、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

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

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8、.落红在这里比喻( )9、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10、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13、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 )14、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 )。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15、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作者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16、诗中阐明世上事物具有两重性的诗句是:17、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 )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18、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19、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20、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21、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22、落红在这里比喻( )2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 )的复杂感情。

24、全诗共四句,写诗人三种心境。

25、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归隐,仍为国效力的决心。

现在常被用来赞颂( )的精神。

【参考答案】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答案:1.望(1分)山河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3.忧中思家4.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5.D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