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拔河比赛中的力学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拔河比赛中的力学原理

拔河比赛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但它的原理却并不那么简单,其中许多问题概念性很强,必须注意分析。现就拔河的力学原理讨论于下。

一、绳的力学

质量为m的一根绳,它的两端分别受到沿绳向外的拉力f1和f2,设f1>f2,则绳上各处的张力如何?

为简化问题便于研究起见,可将绳均匀地分成质量相等的n段,且质量集中于各段的一点,如图1所示。

用整体法建立动力学方程

与第2段,第2与第3段,…直至第(n-1)与第n段之间的张分别是:

直至

上述结果表明,n为正整数,t1>t2>……>tn-1,当绳向f1方向作加速运动时,绳上各处的张力不等,前端的张力大,愈往后绳上张力愈小。且绳的质量愈大、加速度愈大这个差别就愈明显。

当绳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加速度a=0,则

绳上各点的张力均相等。

当a≠0,而绳的质量在运动物的整体中可略去不计时,m≈0,f1-f2=ma≈0。则亦有

f1=t1=……=tn-1=f2,此时绳上各点的张力亦相等。

故当加速度a很小、绳的质量亦很小时,绳上各点的张力均相等,即

f1=t1=……=tn-1=f2。

二、拔河比赛是连结体的力学

拔河比赛的两队人和一根绳可看作是三个物体组成的连结体。为便于研究,按通常情况设甲乙两队均由10人组成,总质量相等,m1=m2=m=700千克,绳的质量m=7千克(实际上中间那段质量还要小些)。

拔河比赛总是从静止开始的,故这个连结体不论向任何方向发生运动,总得在所受外力的合力不为零时才能发生。设m1受外力f1,m2受外力f2,且f1>f2,连结体就具有向左的加速度a(如图2所示)。

用隔离法建立它们的动力学方程:

甲队: f1-t1=m1a ①

绳:t1-t2=ma ②

乙队: t2-f2=m2a ③

用整体法建立的动力学方程

f1-f2=(m1+m2+m)a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

故t1-t2≈0。

当然,直接从②式的m<

这表明,在连接体中当绳的质量远小于被连结物的质量时,此绳两端受到的拉力大小可看作是相等的。连结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固然如此;在加速运动中,对轻质绳两端的拉力大小亦然是相等的。此即是轻质绳上处处张力相等的原理。

三、拔河比赛胜负的力学原理

拔河比赛按规则有两种情况皆算获胜:一是将绳的中点标志拉过自己一方河界线即为获胜;另一是将对方成员拉过中点分界线亦为获胜。为便于研究,设甲、乙两队的总质量相等均为m,手与绳间的静摩擦系数均为μ1,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均为μ2,绳的质量m<

获胜的几种情况:

(一)双脚前后分开者获胜

若两队人都直立着拔河,只要脚与地面间有足够大的静摩擦系数,设甲队双脚分开距离大,乙队双脚分开距离小,人的重心原来高度为h,其余条件均相同,如图3所示。

从平衡观点看,甲队有∑fx=f1-f1=0,∑fy=n1-g1=0

和力矩∑m1=f1hsinθ1-g1hcosθ1;

乙队亦有关系式∑fx=f2-f2=0∑fy=n2-g2=0

和力矩∑m2=f2hsinθ2-g2hcosθ2。

由于两队总质量相等,故g1=g2=mg。

由于轻质绳上张力处处相等,故f1=f2=t。

而θ1<θ2,则f1hsinθ1<f2hsinθ2,g1hcosθ1>g2hcosθ2

若甲队刚处于平衡,∑m1=f1hsinθ1-g1hcosθ1=0时,则必然

∑m2=f2hsinθ2-g2hcosθ2>0。

这表示此时乙队将在不平衡力矩的作用下向前方倾倒(以前脚底为轴发生转动)。若为了避免向前倾倒,则乙必须放松手中绳或向前移步,这就导致自己失败。这时虽然甲胜乙负,绳被拉向甲方运动,但绳上张力依然处处相等,甲、乙两队对绳的拉力大小时刻相等。

(二)双手紧握绳者获胜

只要脚底与地面间有足够大的静摩擦力,在其它同样条件下,谁紧握绳谁就可能获胜。设甲队握得较紧,则甲队手绳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1=q1μ1,乙队手绳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2=q2μ1,fm1>fm2。拔河时,双方都用力将绳拉向自己一方,这就使绳上张力迅速增大,当张力达到乙队手绳间最大静摩擦力时t=fm2,绳在甲队拉力作用下就开始从乙队手中滑出。这时甲队手中依然是静摩擦力,而乙队手中变为滑动摩擦力了。甲队将绳的中点标志拉过自己一方的河界线而取胜,乙队虽败而人员并未越出界线。也就在此时,甲乙两队对轻质绳的拉力依然是大小相等,仅不过是静摩擦和滑动摩擦之分而已,绳是向着甲方运动着的。

(三)适当后仰者获胜

(1)若甲队人员都稍作后仰,乙队人员直立,在其它同样条件下,甲队应获胜。

设甲队后仰时与竖直方向的偏角是θ(如图4所示),处于平衡状态时有关系式:

∑fx=f1-f1=0…①,

∑fy=n1-g1=0 ②

和力矩∑m1=f1hcosθ1-g1hsinθ1=0 ③。

从③式得f1=g1tgθ1,这表示甲队后仰偏角θ愈大,则为了保持平衡,手对绳的拉力必须

越大,绳拉人的力亦越大才行,即f1∝tgθ1。从②式又可知,主动力f1愈大,则被动力(亦称反力)f1亦相应地增大而处于平衡。但拉力f1总不应超过脚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再看乙队亦有关系式:

∑fx=f2-f2=0 ①,

∑fy=n2-g2=0 ②

和力矩∑m2=f2h-g2△1=0③。

由于跨步距的一半δl很小,故f2不需太大就能使乙处于转动平衡。可以说f2就是使乙不发生转动的最小拉力,f2也就是使乙发生转动时拉力的临界值。

甲队后仰偏角θ不断增大,只要在脚底最大静摩擦力的范围内,手对绳的拉力可达到很大。一旦拉力f1达到使乙发生转动的临界值f2时,乙队开始向前倾倒(以前脚底为轴),乙队为不致倾倒只得放松手中绳或是向前移步而导致失败,甲队依然处于瞬时平衡获胜。就是在这时,绳被拉向甲方运动,甲、乙对轻质绳的拉力大小依然相等,而不是什么“绳向拉力大的方向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