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2课时)教学设计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案
五个量中“知三求二”(方程思想)。
3.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例1
.
巩固练习:
例2已知{an}是等比数列,已知:
(1) 求
(2) ,求
巩固练习:(1) 求
(2) ,求
例3、求等比数列1、2、4……1024的和:
巩固练习:练习:求等比数列 ……的前6项和。
1、对比等差数列,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
1、理解错位相减法。
2、识记等比公式。
辨析公式的特点
及时回顾、复习所学内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一、复习
二、情境引入
三、典型例题
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复习导入】(时间分配:约2分钟)
回顾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新授】
教学活动Ⅰ(时间分配:约10分钟)
阅读:课本“国王赏麦的故事”。
问题:如何计算
引出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 的前n项和公式
1、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基础及课堂接受情况,区别对待,提出不同训练要求。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提问、板书
学生:思考回答
师:展示多媒体投影并语言引导
生:观察、思考、回答
师:引导学生观察公式并分析公式特点
多媒体演示公式推导过程
板书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共2课时)高二数学教材配套教学精品课件(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新知探究
①
②
①-②得:
①×q 得
思考1:类比上面求和的方法能否得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呢?
思考2:要求出Sn,是否可以把上式两边同除以(1-q)?
新知探究
①当1-q≠0,即q≠1时,除以1-q得
②当1-q=0,即q=1时,
注意:分类讨论
新知探究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课堂小结
=a1+q(a2+a4+…+a2n)
=a1+qS偶
S奇=a1+qS偶
S偶=a2+a4+…+a2n
S奇=a1+a3+…+a2n-1
S偶=a2+a4+…+a2n
⇔
S偶=qS奇
⇔
新知探究
例4.已知等比数列 共有32项,其公比 ,且奇数项之和比偶数项之和少60,则数列 的所有项之和是( )A. B. C. D.
(1)等比数列求和时,应考虑q=1与q≠1两种情况.
(2)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
(3)步骤: 乘公比,错位写,对位减.
注意:
新知探究
思考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有何函数特征?
03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B
新知探究
例2.在等比数列中,公比为,前项和为.(1)若,求;(2)若,,求及.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方法总结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例4.在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n}中,a1=1,且a1,a2,a5成等比数列.(1)求{an}的通项公式.(2)设bn=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第一、二课时学案
§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学习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会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问题1:你能列个式子帮国王计算一下总的麦粒数吗?式子: 问题2:你能想办法计算出这个和吗?(小组合作)问题3:设等比数列123,,,n a a a a 它的前n 项和是n S =123n a a a a +++ ,公比为q ≠0, 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求出n S 吗?结论:如果数列{}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那么它的前n 项和公式是: (1)当=≠n S q 时,1 ; (2)当n S q 时,1== .使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应注意对公比 或 的判断和讨论。
注意:①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中将1n n a a q = 代入,则公式可以变形为:n S = .②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时,n n S q n a a ,,,,1五个量中,知道任意三个,可求另外两个,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③以上推导过程用的是错位相减法,此方法在众多数列的求和中应用很广,要注意灵活掌握. ④当1=q ,1na S n =是n 的 函数;当1≠q 时,A Aq S n n +-=是关于n 的一个指数式与一个常数的和,其中指数的系数与常数项互为 ,且=A .☆☆ 提示:数列{}n a 是 ⇔A Aq S n n +-=(*,1,0N n q Aq ∈≠≠),可作为判断数列{}n a 是否为 的一个结论. 练一练: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6131-⋅=-n n x S ,则x 的值为 ⑤n n n n n S S S S S 23,2,,--均不为零时,数列n n n n n S S S S S 23,2,,--构成 数列. 【典例分析】例1:等比数列{}n a 中:(1)a 1=-27,11,39n q a =-=,求n S ;(2)a 1=5 , q=1,n=10,求n S ;(3)若;,96,2,1891n a a q S n n 和求===(4)已知,263,2763==S S 求;n a例2、求数列231,,,,...x x x 的前n 项和S n .例3、在等比数列{}n a 中,.,604832n n n S S S 求,==例4、以数列{}n a 的任意相邻两项为坐标的点()()*+∈N n a a P n n n 1,均在一次函数kx y +=2的图象上,数列{}n b 满足条件:().0,11≠∈-=*+b N n a a b n n n(1)求证:{}n b 是等比数列;(2)设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若,9,546-==S T S 求k 的值.【限时训练】1、.,64,2485346S a a a a 求=⋅=-2、等比数列{}n a 中前n 项和为n S ,42S =,86S =,求17181920a a a a +++的值3、已知等比数列{}na 中,661=+n a a,12812=-n a a ,126=n S ,求公比q 与项数n .4、在公比2=q 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25log log log 1022212=+⋅⋅⋅++a a a 则=+⋅⋅⋅++1021a a a .5、数列{}n a 满足,,,,,123121--⋅⋅⋅--n n a a a a a a a 且{}1--n n a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1的等比数列,求.21n n a a a S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及应用(二)【学习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以及性质,并能灵活使用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探究点一: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性质的应用 (1)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①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则232,,,,n n n n n S S S S S --⋅⋅⋅仍构成 数列. ②若数列{}n a 前n 项和公式为(0,0,)n n S Aq A A q n N +=-≠≠∈⇔则{}n a 成 数列. ③若数列{}n a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n n m n m S S q S +=+(怎么推导?)④在等比数列中,若项数为*2()n n N ∈,则S S =偶奇.(怎么推导?)(2)求前n 项和,通法通解是列方程组,求首项1a 和公比q ,但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尤其是解决选择、填空题,显得简捷易行. 【典例分析】例1、已知一个有穷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项数为偶数,其奇数项的和为85,偶数项的和为170,求这个数列的公比和项数.例2、某林场有荒山3250亩,每年春天在荒山上植树造林,第一年植树造林100亩,计划每年比上一年多植树50亩(假设全部成活).(1)需要几年,可将此山全部绿化?(2)已知新种树苗每亩的木材量是2 m 3,树木每年自然增长率是10%,设荒山全部绿化后的年底的木材总量为S ,则S 约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万m 3)?例3、求和:(1)()()();53253453221nn ---⨯-+⋅⋅⋅+⨯-+⨯-(2)()()();212n a a a n-+⋅⋅⋅+-+-(3).32112-+⋅⋅⋅+++n nx x x【限时训练】 1、求和:(1);21813412211⎪⎭⎫ ⎝⎛++⋅⋅⋅+++n n (2)();237432n a n a a a -+⋅⋅⋅+++ (3)()()().2221221211122-+⋅⋅⋅++++⋅⋅⋅++++++n2、如图,画一个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再将这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 相连得到第2个正方形,依次类推,这样一共画了10个正方形。
1.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1 q= 或 2 . n=6
已知等比数列{an}中,前10项和S10=10,前20项和S20=
30,求S30.
方法一: 根据条件 设公比为q ―→ ―→ 解出q ―→ 代入求S30 列方程组 方法二: 根据题意S10;S20-S10, S10=10, ―→ ―→ S30 S30-S20成等比数列 S20=30
值.
解析: 方法一:设首项为a1,公比为q, a11-q4 ∵S4= =1,① 1-q a11-q8 S8 = =3,② 1-q ① 由 ,得q4=2. ②
a11-q20 a11-q16 ∴a17+a18+a19+a20=S20-S16= - 1-q 1-q a1q161-q4 = =1·16=24=16. q 1-q
方法二:设S4=a,S8-S4=b,S12-S8=c,S16-S12= d, S20-S16=e, 则a,b,c,d,e又成等比数列.
则a=1,b=3-1=2,
∴此数列的公比为2.
∴e=a·24=1·24=16. ∴a17+a18+a19+a20=16.
)
B.-4 D.-2
答案: A
3.设{a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a1=1,a5=16,则 数列{an}前7项的和为________.
a5 解析: ∵公比q = =16, a1
4
且q>0,∴q=2, 1-27 ∴S7= =127. 1-2
答案: 127
4.在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a2+…+an=2n-1,则a12
1 1- q
所以q2+4q+4=0,即(q+2)2=0. 所以q=-2.
(4)∵a1an=a2an-1=128,又a1+an=66,
a =2 1 ∴ an=64 a =64 1 或 an=2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2)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二课时)一 教学内容分析: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二课时)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应用过程中所渗透的化归、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q 公比的各种情况的讨论。
3. 公式的灵活应用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运用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数列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理解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规定,掌握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能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数列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的应用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会公式探求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建模).五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二)问题情境:某厂去年的产值记为1,计划在今后的五年内每年的产值比上一年增长10%,则从今年起到第五年,这个厂的总产值为多少?问题3:从今年起的五年内这个厂的逐年产值有什么特征?利用什么公式求总产值?由于每年的产值比上一年增长10%,所以从今年起的五年内这个厂的逐年产值组成等比数列记为{}n a ,其中1 1.1a =,110%q =+,可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求和公式求总产值5S .5515(1)11(1.11)1a q S q-==--. (三) 公式应用例1.教科书第56面例2(四)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8面第3题(五) 巩固提高例2.在等比数列{}na 中,已知510=S ,1520=S ,求30S 。
(六)形成规律S n 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0≠n S ,则),(,,*232N k S S S S S k k k k k ∈--是等比数列.解:设等比数列{}n a 首项是1a ,公比为q,①当q =-1且k 为偶数时,k k k k k S S S S S 232,,--不是等比数列. ∵此时,k k k k k S S S S S 232-=-= =0.(例如:数列1,-1,1,-1,…是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46242S S S S S -=-=S 2=0 ) ②当q ≠-1或k 为奇数时,k S =k a a a a +++3210≠k k S S -2=)(321k k a a a a q +++0≠k k S S 23-=)(3212k k a a a a q +++0≠⇒k k k k k S S S S S 232,,--(+∈N k )成等比数列. 评述:①注意公比q 的各种取值情况的讨论,②不要忽视等比数列的各项都不为0的前提条件.(七)课堂练习1.教科书第58面第2题2.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a S n n+=3,求常数a 的值。
《等比数列前n项和》优秀教案(公开课)
《等比数列前n 项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2.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 与1的关系。
三、教学工具:ppt 、多媒体四、过程分析:故事情景,引出问题→类比联想,解决问题→例题讲解,加深印象→故事结束,首尾呼应→归纳总结,加深理解(一)故事导入:(同时播放ppt 漫画)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大臣西萨 班 达依尔,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功绩,准备对宰相进行奖赏。
国王问宰相:“我要重重赏赐你,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尽管提?”,这位聪明的宰相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基础上加一倍,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并把这些麦粒赏给您的我吧”。
国王认为这样的奖赏很轻,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命令如数付给宰相麦粒 一位大臣帮忙,自找麻烦大臣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在第一个格内放1粒,第二个格内放2粒,第三个格内放4粒,第四个格内放8粒,……,1+2+4+8+16+32+……宰相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大臣算了好久也没有算清楚!宰相来提示,帮助这位大臣计算各个格的麦粒数组成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宰相所要的奖赏就是这23631+2+2+2++2=个数列的前64项和,既是 将这个转化为求等比数列的前64项和的问题。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第2课时)(教学课件)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列,{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我们可以用错位相减法求{ }的前项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注意点:
宋老师数学精品工作室
1.在写“ ”与“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
确写出“ − ”的表达式.
2.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
n
420
1.05
n
n 420.
4
4
1 1.05
2
当n 5时,S5 63.5.
∴从今年起5年内,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约为63.5万吨.
例12 某牧场今年初牛的存栏数为1200,预计以后
每年存栏数的增长率为8%,且在每年年底卖出
100头牛,设牧场从今年起每年年初的计划存栏数
2
∴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趋近于50.
例11 去年某地产生的生活垃圾为20万吨,其中14万吨垃圾以填埋方式
处理,6万吨垃圾以环保方式处理,预计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递增5%,同时,
通过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每年增加1.5万吨. 为了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预算,
请写出从今年起n年内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的计算公式,并计算从今
室
Sn (a1 b1 ) (a2 b2 ) (an bn ) (a1 a2 an ) (b1 b2 bn )
3 2 27
20 1.05 (1 1.05n ) n(7.5 1.5n 6)
1
1
1
1
1
{
}
= [
−
]
( + 1)( + 2)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教学设计
例9已知等比数列 的公比 ,前 项和为 . 成等比数列,并求这个数列的公比.
【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样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
答:我们主要应用定义法来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即证明数列满足递推式:
分析:用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活动:用数列前n项和的定义来表示 ,再应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变式进行变形化简,证明了该结论.显然不用分类讨论的过程更简洁一些.
提醒同学们注意题目中的条件 .
追问5: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何要强调“ ”呢?
追问1:我们应如何表示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 ?
分析:我们可以用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来表示 但条件中并没有公比 是否为 的信息,因此,需要对 是否等于1分类讨论.且当 ,我们应选择用 表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证明等比数列和表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角度去解决本题问题,训练学生学会目标分析和问题分析,也为不用分类讨论的方式证明该结论埋下伏笔.
师生活动: 时, 的等比数列.
时,选择公式(1)表示 应用立方差和平方差公式进行化简 的等比数列.显然,分类讨论的书写过程较为繁琐,很多同学都不太喜欢分类讨论,因此引导同学们思考:
追问2:请同学们想一想,不用分类讨论的方式能否证明该结论?
我们尝试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解决问题.那就是追溯分类讨论的根源.
追问3:为什么要分类讨论?
分析: 时,数列是“ , , , , , ,…”当 为偶数时, 均为零,不能够成等比数列. 是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
2019-2020学年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1.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当 q=1 时,Sn=b1(a1+a2+…+an)
=b1·������(������12+������������); 当 q≠1 时,Sn=������1������11-���-���������������������1������������+db1·������((11--���������������)���2-1).
当q≠-1或k为奇数时,Sk,S2k-Sk,S3k-S2k,…是等比数列.
【做一做2】
设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63=3,则������������96=(
)
A.2
B.73
C.83
D.3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S3,S6-S3,S9-S6仍然成等比数列.
∵������������63=3,∴不妨设 S3=x(x≠0),则 S6=3x, ∴S6-S3=2x,∴S9-S6=4x, ∴S9=7x.∴������������96 = 73.故选 B.
答案:4-������2+������4
-8-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首页
自主预习
合作学习 当堂检测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则Sn,S2n-Sn,
S3n-S2n一定成等比数列. ( ) (2)数列a,a2,a3,…,an,…的前n项和为
答案:B
-4-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在《数列》一章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结构和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是平行结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可以进行类比,拓展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从知识的应用价值来看,它是从大量现实和数学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蕴涵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错位相减等在数列求和问题中时常出现。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提出问题→问题解决→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强化公式运用(例题与练习)。
本节课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一是已知等比数列基本量而求其前n项和;二是已知前n项和而逆向求解数列基本量;三是基本思想方法(错位相减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感悟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公式探求过程所蕴涵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初步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和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严谨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和数学的严谨美。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其次章第3.3节的内容。
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连续。
这局部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讨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洁应用,教学中注意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提醒公式的构造特征和内在联系。
意在培育学生类比分析、分类争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
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依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把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类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学生从特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争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究的艰辛,体会胜利的喜悦,感受思维的奇异美、构造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洁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供应了学问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学问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展,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穿;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力量和用数学语言沟通的力量还有待提高。
四、教法学法分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争论,让学生在尝摸索索中不断地发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念和胜利感。
强调学问的严谨性的同时重学问的形成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从故事入手:传奇,波斯国王下令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创造者,创造者对国王说,在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其次格内放两粒麦子,第三格内放4粒,第四格内放8米,……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棋盘格。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篇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构造数列的意识及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讨---建构教学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故事回放: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在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1个格子里放1千吨小麦,第2个格子里放2千吨,第3个格子里放3千吨,如此下去,第64个格子放64千吨小麦,请给我这些小麦?(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小麦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起来,通过计算需要1+2+3+?+64=2080(千吨)结果出来后,国王认为西萨胃口太大,而国库空虚,还是提个简单的要求吧!西萨说:国王,我希望在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2颗,第3个格子里放4颗,如此下去,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麦粒数的2倍,请给我这么多的麦粒数?问题2: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2?22?23?????263,同时告诉学生一个抽象的答案,如果按西萨的要求,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它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多年小麦产量的总和.问题3: 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探究一:1?2?22?23?????263,记为s64?1?2?22?23?????263??①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探究二: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①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2s64?2?22?23?????264??②式.比较①、②两式,你有什么发现?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①、②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264?1 ,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学设计
环节三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引入新课研究数列问题的思路:探究新知思考: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什么?答案:()11111 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q =⎧⎪=-⎨-=≠⎪--⎩,,,知识应用例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5cm ,取正方形ABCD 各边的中点,,,E F G H ,作第2个正方形EFGH ,然后再取正方形EFGH 各边的中点,,,I J K L ,作第3个正方形IJKL ,依此方法一直继续下去.(1)求从正方形ABCD 开始,连续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2)如果这个作图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那么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无限趋近于多少?追问1:如何求每个正方形的面积? 答案:需要知道每个正方形的边长. 追问2: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观察图形,列举第1个正方形边长5cm ;第2;第3个正方形边长5cm 2;第4;……设第k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第1k +.得到结论:设这10个正方形的边长构成数列{}n a ,则数列{}n a 是以5公比的等比数列.追问3: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第1个正方形面积225=25cm ;第2个正方形面积2225=cm 2⎝⎭;第3个正方形面积22525=cm 24⎛⎫ ⎪⎝⎭;第4个正方形面积2225=cm 8⎝⎭;……设第k 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a ,则第1k +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222a ⨯.得到结论:设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构成数列{}n b ,则数列{}n b 是以25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追问4:怎么求连续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答案: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即为等比数列{}n b 的前10项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有两种,根据题意我们选择第一种.具体计算一下:设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b ,后继各正方形的面积依次为23,,,n b b b ,则125b =,由于第1k +个正方形的顶点分别是第k 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所以112k k b b +=.因此{}n b 是以25为首项,1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n b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101010125121255755011251212S ⎡⎤⎛⎫⨯-⎢⎥⎪⎡⎤⎝⎭⎢⎥⎛⎫⎣⎦==⨯-=⎢⎥ ⎪⎝⎭⎢⎥⎣⎦-. 所以前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25575cm 512. (2)如果这个作图过程可以一直继续下去,那么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无限趋近于多少?追问1:当n 无限增大时,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如何表示?答案:12512112n n S ⎡⎤⎛⎫⨯-⎢⎥⎪⎝⎭⎢⎥⎣⎦=-. 追问2:n S 的变化与什么量有关? 答案:n S 的变化与n 有关.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12n ⎛⎫ ⎪⎝⎭将无限趋近于0,112n⎛⎫- ⎪⎝⎭无限趋近于1.当n 无限增大时,n S 无限趋近于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123n b b b b +++++.而1251215011212n nn S ⎡⎤⎛⎫⨯-⎢⎥ ⎪⎡⎤⎝⎭⎢⎥⎛⎫⎣⎦==⨯-⎢⎥ ⎪⎝⎭⎢⎥⎣⎦-,随着n 的无限增大,12n ⎛⎫ ⎪⎝⎭将无限趋近于0,n S 将无限趋近于50.所以,所有这些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将无限趋近于50.这里用到了极限的思想,极限指的是在一定的变化过程中,总体逐渐稳定的一种变化趋势以及趋向的值.极限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我们要体会应用极限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2 去年某地产生的生活垃圾为20万吨,其中14万吨垃圾以填埋方式处理,6万吨垃圾以环保方式处理.预计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递增5%,同时,通过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每年增加1.5万吨.为了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预算,请你测算一下从今年起5年内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精确到0.1万吨).追问1: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去年:20万吨第一年:()20205%2015%+⨯=+万吨;第二年:()()()22015%2015%5%2015%+++⨯=+⎡⎤⎣⎦万吨;第三年:()()()2232015%2015%5%2015%⎡⎤+++⨯=+⎣⎦万吨;第四年:()()()3342015%2015%5%2015%⎡⎤+++⨯=+⎣⎦万吨;……因此,从今年起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构成首项为()2015%+,公比为15%+的等比数列. 追问2:每年以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有什么关系? 去年:6万吨第一年:6 1.5+万吨;第二年:(6 1.5)1 1.56 1.52+⨯+=+⨯万吨; 第三年:()6 1.52 1.56 1.53+⨯+=+⨯万吨; 第四年:()6 1.53 1.56 1.54+⨯+=+⨯万吨; ……因此从今年起每年以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构成首项为6 1.5+,公差为1.5的等差数列. 经分析我们知道,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构成数列()2015%nn a =+.每年以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构成数列6 1.5n b n =+.追问3:怎样表示每年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可以用n n a b -表示.解:设从今年起每年生活垃圾的总量(单位:万吨)构成数列{}n a ,每年以环保方式处理的垃圾量(单位:万吨)构成数列{}n b ,n 年内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为n S (单位:万吨),则()2015%nn a =+,6 1.5n b n =+,()()()1122n n n S a b a b a b =-+-++-()()()()()()()12122220 1.0520 1.0520 1.057.596 1.520 1.051 1.057.56 1.51 1.052327420 1.05420.44n n n n n a a a b b b n nn n n =+++-+++=⨯+⨯++⨯-++++⨯⨯-=-++-=⨯---当5n =时,563.5S ≈.所以从今年起5年内,通过填埋方式处理的垃圾总量约为63.5万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环保,环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和垃圾分类,通过计算我们了解到每年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处理垃圾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任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 能够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重难点:1.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 能够通过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前n项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笔、教材和教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复习和巩固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Step 2:引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板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例题引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异同点。
Step 3: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概念教师通过例题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关系。
Step 4:引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教师通过例题引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意义和应用。
Step 5:操练练习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班内完成,然后互相讨论答案,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Step 6:扩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应用题目,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Step 7: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提醒学生复习巩固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Step 8:课堂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拓展:1. 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法教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如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等;2. 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探究等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课件】第2课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例 1 (1)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S2=7,S6=91,则 S4 为( ) A.28 B.32 C.21 D.28 或-21 (2)等比数列{an}中,公比 q=3,S80=32,则 a2+a4+a6+…+a80=________.
解 (1)∵{an}为等比数列, ∴S2,S4-S2,S6-S4 也为等比数列, 即 7,S4-7,91-S4 成等比数列, ∴(S4-7)2=7(91-S4), 解得 S4=28 或 S4=-21. ∵S4=a1+a2+a3+a4=a1+a2+a1q2+a2q2 =(a1+a2)(1+q2)=S2(1+q2)>S2,∴S4=28.
qSn=1·q2+2·q3+3·q4+…+n·qn+1,②
①-②,得(1-q)Sn=q+q2+q3+…+qn-n·qn+1=q11--qqn-n·qn+1,
q1-qn n·qn+1 q+nqn+2-nqn+1-qn+1
所以 Sn= 1-q2 - 1-q =
1-q2
,故选 BD.
跟踪练习
4.张先生 2019 年年底购买了一辆 1.6 L 排量的小轿车,为积极响应政府发展森林碳汇(指
则 a5=( )
A.4 B.10
√C.16
D.32
解析 由 S6-S4=a6+a5=6a4 得, (q2+q-6)a4=0,q2+q-6=0, 解得 q=2 或 q=-3(舍去), 从而 a5=a2·23=2×8=16,故选 C.
跟踪练习 2.设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S10∶S5=1∶2, 则 S15∶S5=( )
√A.3∶4 B.2∶3 C.1∶2 D.1∶3
解析 在等比数列{an}中,S5,S10-S5,S15-S10,…成等比数列, 因为 S10∶S5=1∶2,所以 S5=2S10,S15=34S5,得 S15∶S5=3∶4, 故选 A.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第2课时
答案 设{an}的公比为q,则Sn,S2n-Sn,S3n-S2n都不为0,
Sn=a1+a2+…+an,
S2n-Sn=an+1+an+2+…+a2n =a1qn+a2qn+…+anqn=qnSn, S3n-S2n=a2n+1+a2n+2+…+a3n =an+1qn+an+2qn+…+a2nqn =qn(S2n-Sn), ∴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n.
例1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1(a是不为零且不等于 1的常数),
求证:数列{an}为等比数列.
证明 当n≥2时,an=Sn-Sn-1=(a-1)· an-1;
当n=1时,a1=a-1,满足上式, ∴an=(a-1)· an-1,n∈N*.
an+1 ∴ a =a, n
∴数列{an}是等比数列.
③
解答
命题角度2 不连续n项之和问题
例3
a1+a3+a5+a7 1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 q=-3,则 等于 a2+a4+a6+a8 1 B.-3 C.3 1 D.3
√
A.-3
解析 ∵a2+a4+a6+a8=a1q+a3q+a5q+a7q =q(a1+a3+a5+a7)
a1+a3+a5+a7 1 ∴ =q=-3. a2+a4+a6+a8
n 项和.
1 2 3 n 解 设 Sn=2+22+23+…+2n, n-1 1 1 2 n 则有2Sn=22+23+…+ 2n + n+1, 2 1 1 1 1 1 n 两式相减,得 Sn-2Sn=2+22+23+…+2n- n+1, 2 1 1 1 - n 2 2 1 1 n n 即2Sn= - n+1=1- n- n+1. 1 2 2 2 1-2 n+2 1 n ∴Sn=2- n-1-2n=2- 2n . 2
第2课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及应用
第2课时 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及应用一、学习目标1.熟练应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性质解题.2.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解决相应的问题.二、导学指导 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一、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灵活应用问题1 类比等差数列前n 项和性质中的奇数项、偶数项的问题,等比数列是否也有相似的性质? 提示 若等比数列{a n }的项数有2n 项,则 其偶数项和为S 偶=a 2+a 4+…+a 2n , 其奇数项和为S 奇=a 1+a 3+…+a 2n -1,容易发现两列式子中对应项之间存在联系,即S 偶=a 1q +a 3q +…+a 2n -1q =qS 奇,所以有S 偶S 奇=q . 若等比数列{a n }的项数有2n +1项,则其偶数项和为S 偶=a 2+a 4+…+a 2n ,其奇数项和为S 奇=a 1+a 3+…+a 2n -1+a 2n +1,从项数上来看,奇数项比偶数项多了一项,于是我们有S 奇-a 1=a 3+…+a 2n -1+a 2n +1=a 2q +a 4q +…+a 2n q =qS 偶,即S 奇=a 1+qS 偶.知识梳理若{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S 偶,S 奇分别是数列的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则:①在其前2n 项中,S 偶S 奇=q ; ②在其前2n +1项中,S 奇-S 偶=a 1-a 2+a 3-a 4+…-a 2n +a 2n +1=a 1+a 2n +1q 1-(-q )=a 1+a 2n +21+q(q ≠-1); S 奇=a 1+qS 偶.例1 (1)已知等比数列{a n }共有2n 项,其和为-240,且(a 1+a 3+…+a 2n -1)-(a 2+a 4+…+a 2n )=80,则公比q =________.(2)若等比数列{a n }共有2n 项,其公比为2,其奇数项和比偶数项和少100,则数列{a n }的所有项之和为________.跟踪训练1 (1)若等比数列{a n }共有奇数项,其首项为1,其偶数项和为170,奇数项和为341,则这个数列的公比为________,项数为________.(2)一个项数为偶数的等比数列{a n },全部各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的4倍,前3项之积为64,则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反思感悟:二、等比数列中的片段和问题问题2 你能否用等比数列{a n }中的S m ,S n 来表示S m +n ?提示 思路一:S m +n =a 1+a 2+…+a m +a m +1+a m +2+…+a m +n =S m +a 1q m +a 2q m +…+a n q m=S m +q m S n .思路二:S m +n =a 1+a 2+…+a n +a n +1+a n +2+…+a n +m=S n +a 1q n +a 2q n +…+a m q n=S n +q n S m .问题3 类似于等差数列中的片段和的性质,在等比数列中,你能发现S n ,S 2n -S n ,S 3n -S 2n …(n为偶数且q =-1除外)的关系吗?提示 S n ,S 2n -S n ,S 3n -S 2n …仍成等比数列,证明如下:思路一:当q =1时,结论显然成立;当q ≠1时,S n =a 1(1-q n )1-q ,S 2n =a 1(1-q 2n )1-q ,S 3n =a 1(1-q 3n )1-q. S 2n -S n =a 1(1-q 2n )1-q -a 1(1-q n )1-q =a 1q n (1-q n )1-q, S 3n -S 2n =a 1(1-q 3n )1-q -a 1(1-q 2n )1-q =a 1q 2n (1-q n )1-q, 而(S 2n -S n )2=⎣⎢⎡⎦⎥⎤a 1q n (1-q n)1-q 2,S n (S 3n -S 2n )=a 1(1-q n )1-q ×a 1q 2n (1-q n )1-q , 故有(S 2n -S n )2=S n (S 3n -S 2n ),所以S n ,S 2n -S n ,S 3n -S 2n 成等比数列.思路二:由性质S m +n =S m +q m S n 可知S 2n =S n +q n S n ,故有S 2n -S n =q n S n ,S 3n =S 2n +q 2n S n ,故有S 3n -S 2n =q 2n S n ,故有(S 2n -S n )2=S n (S 3n -S 2n ),所以S n ,S 2n -S n ,S 3n -S 2n 成等比数列.知识梳理1.若{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S n +m =S n + (n ,m ∈N *).2.数列{a n }为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或公比为-1,且n 不是偶数),S n 为其前n 项和,则S n ,S 2n -S n , 仍构成等比数列.注意点:等比数列片段和性质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即S n ≠0.例2 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S n =48,S 2n =60,求S 3n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0∶S 5=1∶2,则S 15∶S 5等于( )A .3∶4B .2∶3C .1∶2D .1∶32.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1,a 4=4,则a 2+a 4+a 6+…+a 2n 等于( )A .2n-1 B.4n -13 C.1-(-4)n 3 D.1-(-2)n3 3.有一种细菌和一种病毒,每个细菌在每秒钟杀死一个病毒的同时将自身分裂为2个,现在有1个这种细菌和200个这种病毒,问细菌将病毒全部杀死至少需要( )A .6秒钟B .7秒钟C .8秒钟D .9秒钟4.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13,且a 1+a 3+…+a 99=60,则{a n }的前100项和为________.四、小结记录1.知识清单:(1)奇数项和、偶数项和的性质.(2)片段和性质.(3)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实际应用.2.方法归纳:公式法、分类讨论.3.常见误区:应用片段和性质时易忽略其成立的条件.今日之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课堂反思:。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确定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公比。
2. 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 能够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如何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转化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 显示一张祖冲之求和问题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一下求和的方法。
2. 让学生思考如果是一定比例递增的数列,求和该怎么做?二、概念定义2. 让学生手写一些等比数列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三、性质介绍1. 介绍等比数列的性质,包括公比小于1时,数列趋近于0;公比大于1时,数列趋近于无穷大等。
2. 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公比等于1呢?1. 活动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通过数列的每一项乘上公比的方式进行计算。
如果将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乘上公比之后再减去原来的数列,得到的差值实际上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举一个例子,比如,5 + 10 + 20 + 40 + 80两个数列的差值就是:(10-5) + (20-10) + (40-20) + (80-40) + (160-80) = 155也就是说,原数列的前五项和为155。
让学生手写一些等比数列的例子,并通过上述的推导方式计算出其前n项和。
五、实际应用举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假设有一笔本金为1000元,年利率为5%的定期存款,存3年后的本息和是多少?通过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以先计算出每年的本息和并累加得到最终结果。
最后,让学生根据其掌握程度,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主要介绍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及其应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如何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巩固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2、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进行类比,这是认知的有利因素.认知的不利因素有:本节公式的应用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定势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3、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学习了必修1和必修4的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并且由于湖北省对教材的安排顺序,导致算法的内容学生没有学习,所以课本例3不能讲解.4、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公式解决问题这样确定重点,既能夯实“双基”,又凸现了掌握知识的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和运用.而公式的运用又用到了多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分析:这一目标体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形成,这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正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运用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分析:因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思维品质的锻炼,从而让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公式运用的探索与发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渗透事物之间等价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法分析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展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等比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n m n m a a q a q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11111nn na q S a a q q -q =⎧⎪=-⎨≠⎪⎩,。
或11111n n na q S a a q q -q=⎧⎪=-⎨≠⎪⎩,。
设计意图:在认识到需要用到上节课学习过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时候,顺其自然的复习旧知(1)、课前练习2111()n a a a n - 、数列,,,,,的前项和为1.1n a A a -- 11.1n a B a +-- 11.1n a C a--- D.以上均不正确 2{},{}()n n n a n S S 、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中A.任意一项都不为0B.必有一项为0C.至多有有限项为0D.可以有无数项为023{}21{}1{}(41)3n n n n n n n n n a n S b b a b n T =-==-、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数列满足:,则的前项和。
(2)、实例引入,提出运用例1. 如图,画一个边长为2cm 的正方形,再将这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相连得到第二个正方形,依此类推,这样一共画了10个正方形.求:(1)第5个正方形的边长; (2)第10个正方形的面积; (3)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设计意图:通过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探究问题问题1: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和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规律吗?问题2:第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第二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能发现规律吗?问题3:怎样求这10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设计意图:层层设问,由边长到面积再到面积的和,引导学生发现边长和面积的变化规律,从而主动去运用等比数列的相应公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探究一;1111111n n n n a a q a aS S q -q -q -q-=⇒=-+011≠-=-q a A 令A Aq S n n -=则:(这个形式和等比数列等价吗)等比数列前n 项和性质1;是等比数列数列}{n a ⇔)0(-≠=A A Aq S n n类似结论)1,0(≠≠+=A AB B Aa S n n (A与B互为相反数)例题讲解的值,求项和的前、若等比数列a a S n a n n n +=4}{1提示:)0(-≠=A A Aq S n n 系数和常数互为相反数1-=∴a变式练习;的值。
,求项和的前、若等比数列a a S n a n n n 23}{11+=- a S n n 2331+⨯=化简到:0231=+∴a 61-=⇒a探究二;我们知道,等差数列有这样的性质:{}K 232S ,,新的数列首项为,也成等差数列。
则为等差数列如果k k k k k n S S S S S a --。
公差为d k 2那么,在等比数列重,也有类似的性质吗?等比数列前n 项和性质2;{}232,,n k k k k k a S S S S S --,则如果为等比数列也成等比数列。
新的等比数列的首项为k S ,公比为kq (怎么证明?)设计意图:1.公式解答,渗透整体思想;2.渗透合情推理中的类比推理思想例题讲解;的值。
,求,,若项和为的前、等比数列m m m n n S S S S n a 323010}{2== 的值。
,求若,项和为的前、等比数列101551013231,1}{3S SS S a S n a n n =-= 解:1010553131,32(0)32S S k S k k S =∴==≠设 25105151010551510--,(-)(-)S S S S S S S S S S ∴=⋅ ,,成等比数列215151510993993(31-32)32(-31),32992S k k k S k S k S =⋅=∴=即:解得: 变式训练102030{}2080260n n a n S S SS ===1、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2、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 n 项和、前 2n 项和与前 3n 项和分别为 X 、Y 、Z ,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D )A .X +Z =2YB .Y(Y -X)=Z(Z -X)C .Y2=XZD .Y(Y -X)=X(Z -X) 等比数列前n 项和性质3;{}2n S a n q S =偶奇若等比数列共有项,则:等比数列前n 项和性质4;{}n a q m p N *∀∈,、:如果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对有 m m p m p S S q S +=+(以上性质的证明,学生自己探讨)例题解析;139914{}60,{}100803n n a a a a a +++= 、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且则的前项和为。
变式训练:1、已知一个等比数列其首项是1,项数是偶数,所有奇数项和是85,所有偶数项和是170,求此数列的项数?提示:17021708525585n S q S S S S ====+=+=偶偶奇奇12255812nn n --=⇒=由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得:121{}66128126n n n na a a a a n S n q-+=⋅==2、在等比数列中,,,前项和,求及公比。
(三)、综合例题解析,拨开云雾例1、求和()()()212na a a n -+-++- (能看成等比数列吗?)设计意图:1.等比数列中不能有“0”这样的项;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需要注意公比q 是否等于1,渗透分类讨论数学思想.(四)实际应用,游刃有余例2、一个热气球在第一分上升了25m 的高度,在以后的每一分里,它上升的高度都是它在前一分高度的80%,这个热气球上升的高度能超过125m 吗?例3如图120-所示,作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在这个圆内作内接正三角形,然后,再作新三角形的内接圆。
如此下去,求前n个内切圆的面积和。
设计意图:课本例题2,3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激励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并且渗透方程的思想.(五)、课时练习与课时小结及作业布置课时作业:1、课本第29页练习2第1、2题 拓展练习:23147555{}224;(31)n n a n S a a a a a S S ==2、已知等比数列前项和为,若,且与的等差中项为,求243553{}17;31()4n n a n S a a S S S ===、已知正项等比数列前项和为,若,,求14{}42{}24())33n n n n n n n a n S S a a a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课时小结1、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在这五个量中,知三求二;2、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时候,一定要对公比是否为1进行检查,注意分类讨论;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注意根据题目的意思建立等比数列的模型,转化为能用公式解决的问题;4、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有很多的性质可以类比; 作业布置习题1—3A 组 第10题 B组 第3、4题五、评价分析本节课通过对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