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教案设计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教案设计一、背景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因此,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本文将针对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教案设计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设计适合不同教学环境和课程特点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方案。
三、教学内容1.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a. 教学测量的定义和作用;b. 教学评价的定义和作用;c.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巧a. 定量测量与定性测量的区别和应用;b.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的区别和应用;c. 试卷测量和观察测量的设计与应用;d. 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的方法和技巧;e. 教学反馈和教学改进的方法和技巧。
3. 设计教学测量与评价方案a. 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b. 设计试卷和观察表;c. 制定评价标准和评分规则;d. 收集测量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e. 结果反馈和教学改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例子或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其重要性。
2. 理论讲解:介绍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3. 方法与技巧训练: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操,讲解不同教学测量与评价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4.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案例,设计适合不同教学环境和课程特点的教学测量与评价方案。
5. 方案设计和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和分析案例,设计教学测量与评价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6. 反馈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反馈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对教学测量与评价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方案设计中的表现。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
2、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各个专业的学生3、教学目的该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4、教学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了解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
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能力;3)注重《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4)本课程讲授学时不少于54 学时;5、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讨论为辅;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必要时并辅之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为:平时及考勤+考查(期中)+考试(期末)。
《教育评价与测量学》教案
唐山师范学院
课程教案 2012 —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授课专业教育
授课班级 11级教育类、学前教育本主讲教师隋春玲
所属系别教育系
教研室特殊教育
教材名称教育评价与测量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12月
2012年8月26日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首页)
系别:教育系教研室:特殊教育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章节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章节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章节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章节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章节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唐山师范学院课程教案(课时单元备课)。
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1. 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主要的教育测量方法;3. 理解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及其不同方法;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二、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材;2. 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3. 学生材料:复制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案例。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使用测量和评价的例子,激发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兴趣。
步骤二:教育测量方法介绍(15分钟)1. 讲解传统评测方法:包括标准化测试、非标准化测试和自我评估等。
2. 讲解综合评价方法:包括项目评价和表现评价等。
3. 列举教育测量方法案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讨论。
步骤三:教育评价方法介绍(15分钟)1. 讲解形成性评价方法:包括日常评价、作业评价、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等。
2. 讲解总结性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项目评价和综合评价等。
3. 列举教育评价方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步骤四:案例分析(30分钟)1. 分发教育测量和评价方法的案例给学生。
2. 学生个别或小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选取合适的测量和评价方法。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重点,强调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教育测量和评价方法,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案例分析和展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教育测量和评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对于此次教学活动的延伸,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评价实践,了解其应用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拓宽他们对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在本教案中,教师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的定义与分类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3 教学过程引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讲解教育测量的分类和特点介绍教育评价的分类和特点探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的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案例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2.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测量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学会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2.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2.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演示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2.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工具设计案例教育测量结果分析软件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3.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实施学会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3.2 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的方法: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等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3.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评价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演示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3.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评价工具设计案例教育评价结果分析软件3.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4.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际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特点与方法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实践4.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特点与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践的注意事项4.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方法与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分享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践的经验与教训4.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分享4.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5.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学会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5.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隐私保护、公正性、标准化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诚信、尊重、公平、透明等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及其重要性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讨论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5.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第六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6.2 教学内容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推断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相关与回归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线性回归等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可视化:图表制作与解读6.3 教学过程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作用介绍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演示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操作与结果解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实践6.4 教学资源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教程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集统计学教材与参考书籍6.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七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反馈与改进7.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7.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定义与目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个体反馈、集体反馈等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技巧:有效沟通、积极倾听等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步骤与策略7.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定义与目的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与技巧讨论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步骤与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7.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案例教育改进的策略与方法资料7.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学会利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参与政策制定8.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践8.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8.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政策制定相关的软件与工具8.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九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视角9.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分析方法学会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9.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特点与方法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注意事项9.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方法与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分享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经验与教训9.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分享9.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创新方法学会适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10.2 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教学设计
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教学设计概述本教学设计旨在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体验。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学生将深入了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教育测量和评价水平。
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重点以以下几个方面为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概念,了解其意义和作用;2.理解教育测量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3.掌握各类教育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的使用与实践;4.掌握运用教育测量和评价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学会利用教育测量和评价手段进行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等工作。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教育测量和评价基本概念1.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定义、意义和作用;2.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评价的标准、准则及其应用。
二、教育测量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1.测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2.测量方法的基本类型和应用;3.信度、效度和标准误差的概念和计算;4.等级测量、标准测量和效果测量。
三、教育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的使用与实践1.教育测量与评价常用工具和方法的介绍和使用;2.各种测量工具的设计和开发;3.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的质量检验和分析。
四、应用实践1.学生进行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实践操作;2.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实践案例。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旨在为学生创造积极、互动、体验强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估针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以考核的方式进行。
具体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验、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期末论文等,分别占据评估总分的30%、25%、25%和20%。
针对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估等实践环节,将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经过互评和教师评估后纳入总评成绩。
结论本教学设计将以系统化、实践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教育测量和评价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并提高其教育测量和评价水平。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篇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一章教育测评概述第一节教育测量概述一、测量的定义一般认为,测量系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这里包含了测量三个方面的特性:法则,指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原理来进行测量。
法则也有好坏之分,使用好的法则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测量结果,而较差的法则只能导致不准确的测量结果。
要寻找和建立较好的测量法则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但不管什么法则的建立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事物,指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测量,更明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属性或特征,所测量的事物是否具有一致性,这是影响测量结果是否精确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字,这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区别测量与定性评价的一个标志。
数字大多时候具有量的意义,这样它是代表一定的数值。
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如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这些性质是我们进行运算的基础。
必须指出,在测量中,我们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属性的大小来分派数字的,因此,必须考虑数字是否具有如上性质,同时还要考虑事物的性质和指派数字的原则。
二、测量的三要素1、单位。
是我们用于计算的标准。
理想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切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意义要相同,不能出现不同的解释;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等值性,也就是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是相等的。
2、参照点。
是计算的起点。
一般分为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
绝对零点指客观地存在着“0”这个数字,即完全没有;相对零点则是人们为了区分或分出等级人为地指定出一个零点,即即使在“0”这个位置,也不说明事物的属性是不存在的。
3、量表。
这是测量的工具,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由于制订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同,一般从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类别量表水平(称名量表)、顺序量表水平(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比率量表水平(比率量表)。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教案:教育测量与评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力目标:掌握测量工具的选用和使用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教育测量的定义和作用;2.测量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教育测量和评价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知识讲授(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板书,介绍教育测量的定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和认知。
3.测量工具的介绍(30分钟)教师介绍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测试等,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4.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取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5.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步骤(20分钟)教师介绍教育评价的常用方法和评价步骤,如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我评价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教师还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
6.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复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概念和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
四、教学资源1.课件或PPT;2.黑板和粉笔;3.实践操作的教学材料和测量工具。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来考察学生的参与度;2.实践操作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于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3.课堂测验或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和相关教材,布置适当的测验或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PPT教案
二、发展历史
(一)我国考试制度的演变
西周:考试制度初见端倪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 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核,……”
两汉时期:考试制度正式确立(察举制)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清末民初:现代学制下的考试制度变革
(二)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桑代克:《精神与社会 测量导论》(1904)
类型
用途
称名量表 (nominal scale)
顺序量表 (ordinal scale)
等距量表 (interval scale)
比率量表 (ratio scale)
分类 分类+相同的测量单位 分类+相同的测量单位+相对零点 分类+相同的测量单位+绝对零点
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图
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 功能
格朗兰德等著. 教学测量与评价
分类
一、按运用的时机分类
类型
目的或作用
时机
形成性测量与 获得有关“教与学” 教学过程中
评价
的连续性反馈
诊断性测量与 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 教学过程中(在
评价
其原因进行诊断
形成性评价之后)
终结性测量与 检查学业达标程度, 教学结束后
评价
评定学业成就
二、按参照点分类
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 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根据假设,观察分数的方差应等于真分数的方差 加上测量误差的方差。即:
σ2x σ2T σE2
第二,信度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方差 与观察分数方差之比:即
rxx
2 T
2 x
rxx
σ2x σE2 σ2x
教学测量与评价教案
科目:教育测量与评价院系: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
班级:111班
学号:1150802126
姓名:祁小林
学校:河西学院科目:教育测量与评价
班级:小学教育111班教师:祁小林
时间:2012年9月7日
一、课题名称:教育评价的实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简述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步骤
2掌握准备工作三个内容:思想准备、材料和工具准备、组织准备3熟知评价实施的手段:自评、他评
4理性的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
三:教学内容
教育评价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1)、准备工作:思想准备、材料工具准备和组织准备
(2)、评价的实施:自评、他评
(3)、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结果的分析判断、做出综合评价的结论、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工作的总结
四:重点难点:教育评价实施的基本步骤
五:课程类型及教学方法:讲解法、师生互动法、问答法
六:教学时间:10分钟。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1分钟):叫学生回答教育评价实施的三个步骤(二)、教学新课(7分钟):
1问答教学: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答对后有教师或学生进行解释。
2概念解释:将本节课中的新名词一一做以解释
(三)小结(1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教育评价的实施由三个步骤组成:准备工作、评价的实施、评价结果的处理(四)布置作业(1分钟):本节课的作业是以本节课为评价对象,进行客观的评价。
在学生做的期间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测量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原则。
2. 掌握教育评价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测量的概念与类型1.1 教育测量的定义1.2 教育测量的类型1.3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则2.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步骤2.1 教育评价的方法2.2 教育评价的步骤2.3 教育评价的注意事项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3.1 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量与评价3.2 教学质量的测量与评价3.3 教育政策与制度的测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育测量的概念与类型2.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步骤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测量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原则,教育评价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教育测量的概念与类型2. 第3-4课时: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步骤3. 第5-6课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4. 第7-8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5. 第9-10课时:总结与复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续)4. 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4.1 编制测验的原则与步骤4.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4.3 观察法与访谈法在教育测量中的应用5. 教育评价的数据分析与报告5.1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5.2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在教育评价中的运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续)4. 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5. 教育评价的数据分析与报告八、教学方法(续)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九、教学安排(续)6. 第9-10课时: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7. 第11-12课时:教育评价的数据分析与报告8. 第13-14课时:实践操作与反馈9. 第15-16课时:总结与复习十、教学评价(续)4.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1.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类型1.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2.1 教育测量理论2.2 教育评价理论2.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论2.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与实施3.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原则3.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流程3.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3.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第四章:学生评价4.1 学生评价的定义和意义4.2 学生评价的类型和方法4.3 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4.4 学生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评价5.1 课程评价的定义和意义5.2 课程评价的类型和方法5.3 教学评价的定义和意义5.4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第六章:教师评价6.1 教师评价的定义和意义6.2 教师评价的类型和方法6.3 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6.4 教师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七章:教育政策与法规7.1 教育政策的定义和意义7.2 教育政策的基本类型和制定过程7.3 教育法规的定义和意义7.4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8.1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8.2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应用8.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8.4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的应用第九章: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1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概述9.2 计算机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3 网络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4 大数据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10.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10.2 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挑战10.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策略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及目的意义:重点关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区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石大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02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
第二章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第一节信度一、信度的概念信度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反映了老先生的实际水平。
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信度指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测量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测量得到的实测值能够接近事物的真值。
但由于各种原因,实测值与真值之间必然存在误差。
但误差越小,说明信度越高。
ξ(实测值) = T(真值)+ E(误差)由于真值是未知的,因此误差值是大是小也是未可知的。
一般为求得最接近的实测值都是通过多次实测取其平均值来作为真值的近似值。
但这一方法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也无法求得信度的大小。
第二,信度是指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接近程度统计量和参数是统计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统计量是指样本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如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等),参数是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如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等)。
统计量越接近参数,这个统计量的可靠性程度就越高,因此信度越高。
而要知道统计量与参数的接近程度高,可以对参数进行区间估计,这种方法对估计真分数有用,但仍然无法计算出信度。
第三,信度指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如果对同一对象进行两次重复测量或者等值测量后,计算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高,说明测量的信度越高;反之,信度越低。
但应注意的是,重复测量会受到被试的经验、知识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等值测量又较难编制,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信度时,也是有误差的。
信度是任何一个测量的必要条件,对于教育测量来说,它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教育测量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现象,所测量的特性不易把握,为了能真实地反映测量对象的某种特点,更加需要注意测量的信度。
二、信度的理论公式见P32。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实得分数进行分解后,可以分解成真分数的方差、随机误差的方差两部分。
很明显,随机误差的方差越小,测量的信度就越高。
信度取值范围为[0,1]。
三、信度的类型用上面的理论公式计算不了信度,因为真分数根本不知道,如果知道就不用算了。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 掌握教育测量的原则和方法。
3. 学会运用评价工具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四、教学内容: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介绍教育测量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教育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2. 教育测量的类型讲解数值变量测量、顺序变量测量和分类变量测量的概念和特点。
3. 教育测量的原则介绍客观性、标准化、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并解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教育测量的方法讲解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测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 教育评价的工具与方法介绍常用的教育评价工具,如问卷、量表和考试,以及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教育测量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教育评价的含义和目的。
3. 讲解教育测量的类型,让学生掌握数值变量测量、顺序变量测量和分类变量测量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教育测量的原则,让学生了解客观性、标准化、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在教育测量中的重要性。
3. 讲解教育测量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测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讲解教育评价的工具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常用的教育评价工具,如问卷、量表和考试,以及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的方法。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分析一个实际的教育评价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场景,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 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 学会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结果,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1.1 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1.2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特点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2.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2.3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3.1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3.2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进中的作用3.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方法和技术。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测量与评价》2. 课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3. 案例材料:典型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4. 讨论题:针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五、教学进程1. 导言: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讲解教育测量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3.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特点:讲解教育评价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讲解各种类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5.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决策、教育改进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讨论成果。
6.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6.3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模拟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7.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分析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估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估教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对幼儿在学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测量与评估是一项关键工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展、弱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本教案旨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测量与评估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一、教育测量的概念和作用教育测量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幼儿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动作、社交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拥有准确的评估结果可以指导教师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教育测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测量,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二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测量,如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等。
二、教育测量与评估的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将特定的研究者以教师或观察员的身份置于幼儿教育环境中,观察幼儿在某个任务或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和情绪变化,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 记录法记录法是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做详尽的记录。
教师可以记录幼儿的学习进展、问题和解决方案等,并与幼儿本人进行交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式。
3. 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特定的测试活动来评估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
例如,可以使用认知能力测验来测试幼儿的记忆力、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使用语言测验来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4.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给教师、家长或幼儿本人发放一份问卷,让他们回答一系列关于幼儿发展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如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兴趣、身心健康等。
三、评估结果的应用1. 帮助制定教学计划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所在,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育测量的概念与分类1.2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1.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2.1 测验法2.2 观察法2.3 调查法2.4 等级评定法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3.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原则3.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步骤3.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与反馈3.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进与完善第四章:学生评价4.1 学生评价的内涵与方法4.2 学生评价的内容与标准4.3 学生评价的实施与注意事项4.4 学生评价案例分析第五章:课程评价5.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作用5.2 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5.3 课程评价的实施与改进5.4 课程评价案例分析第六章:教师评价6.1 教师评价的意义与目的6.2 教师评价的内容与标准6.3 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6.4 教师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七章:教学活动评价7.1 教学活动评价的定义与重要性7.2 教学活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7.3 教学活动评价的实施与注意事项7.4 教学活动评价案例分析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8.1 数据分析的概念与意义8.2 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技术8.3 数据分析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8.4 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第九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问题概述9.2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隐私与保密问题9.3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公平性与歧视问题9.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法律规范与案例分析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概述10.2 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创新与挑战10.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影响10.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与比较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述:理解教育测量的概念与分类,以及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以及发展历程对于全面理解该领域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意义与区别,认识潜力参照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特点、最佳行为评价和典型行为评价的意义及其区别,初步领会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理念,能够分别阐述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现教育判断、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使等教育管理方面的功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
难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一、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二、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三、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四、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分类五、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其他分类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一、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二、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三、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四、行使教育管理的功能[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功能?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什么是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什么是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3]什么是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和终结性测量与评价?它们的使用有何重要意义?[4]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有哪些?[5]有人认为,用相对位置或相对分数来描述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
这样,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方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还要存在的价值吗?你怎么看待这些问题?[6]通过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功能及类型的了解,反思所在学校教学考试起到什么作用。
第三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依据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计算测验的信度和对测验的效度进行评价,领会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一般测验信度的区别、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计算项目的难度、区分度,反思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计算。
难点: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的计算。
[教学时数]讲授4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一、信度的意义二、信度的统计定义三、信度的估计方法四、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分析五、测量标准误与测验信度的关系六、评分者信度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一、效度的意义二、效度的统计定义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四、内容效度及其分析方法五、结构效度及其验证方法六、效标关联效度及其估计方法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难度一、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二、难度的等距变换三、测验题目的恰当难度和恰当难度分布第四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题目(项目)的区分度一、区分度的意义二、区分度的计算三、区分度伪相关的校正四、标准参照测验题目区分度的其他研究方法第五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一、科学性、公平性和可行性二、针对性、区分性和简洁性[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什么是测验信度?说明何种类型的测验适用于何种信度系数。
[2]什么是测验效度?为什么说它是非常重要的测量质量指标?[3]为什么说对于任何一种测量来说,效度都比信度更为重要,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尤其如此?[4]6名体操运动员由两位评分者评定的等级如下表,试估计两位评分者的信度。
[5]某测验中,16名被试者的某题题分与测验总分情况如下,试完成以下计算:(1)该题的难度P。
(2)用相关法求该题的区分度。
[6]某测验,10名被试得分情况如下表:根据上表,完成:①计算第2题的难度与区分度;②用高低分组法计算第7题的难度与区分度;③计算该测验的分半信度系数;④如果该测验是一个标准参照测验,请估计其信度系数。
第四章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测验题目的类型,了解各类测验题目的功能、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掌握各类测验题目的编制要求、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和测验蓝图设计的要领。
[重点与难点]重点:各类测验题目的编制要求;测验蓝图设计与测验编制要领。
难点: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测验蓝图设计的要领。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测验题目类型与测量功能一、客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技巧二、主观性试题的类型及其编写要领第二节测验目标与教育目标分类一、教育目标与测验目标的联系二、教育目标分类学三、确定测验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测验蓝图设计与测验编制要领一、设计测验的基本考虑二、设计测验蓝图三、测验的编制与组织[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测验试题主要有哪些类型?试分析各类试题的测量功能与命题要求。
[2]试述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内容。
[3]试述设计测验蓝图的主要步骤。
[4]如何理解教育目标与测验目标的关系?[5]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必须对现行的高考试题进行改革,逐步加大主观性试题的分量,以鼓励考生的创新思维。
但主观性试题的评分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评分误差较大。
你对此项改革如何评价?你认为高考试题应如何改革?第五章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和评定量表的不同类型,了解常用的教育评价表及应用范围,掌握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确定教育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方法、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方法,具有完整地建构一个教育评价表的技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确定教育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方法、制定教育评价标准的方法。
难点:确定教育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方法。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一、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第二节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一、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教育评价表有何特点?编制教育评价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2]请结合实际,谈一谈教育评价表有何应用?[3]常用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有哪几种?[4]有人认为,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难以定量处理,因而不需要制定教育评价表,更无法赋予指标权重。
我们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第六章教育测验的常模及其建立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测验常模的含义,关注多种类型的测验常模,理解年级常模、年龄常模的意义与应用,理解标准分数的意义与特点,能够建立百分等级常模、标准分数常模,了解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的基本原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测验常模、百分等级常模及建立方法、标准分数常模及建立方法。
难点:百分等级常模及建立方法、标准分数常模及建立方法。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测验常模的意义与类型一、测验常模的意义二、测验常模的主要类型第二节百分等级常模及建立方法一、百分等级常模的意义与应用二、百分等级常模的建立方法第三节标准分数常模及建立方法一、标准分数的基本定义二、标准分数常模的建立方法三、正确理解与使用标准分数第四节标准分数在高考中的应用一、建立标准分数制度是高考标准化的重要环节二、在高考中使用原始分数的局限性三、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的内容四、高考标准分数转换方法[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百分等级常模反映了测验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位置之间的关系,试问:百分等级量尺是否具有相等的单位?换句话说,每一个等级差异是否意味着成就与能力的相等差异呢?[2]比较年级常模与年龄常模的异同点。
[3]在高考中为什么不用线性标准分转换方案?[4]假如物理和化学测验分数的总体呈正态分布,试用Z分数和CEEB分数比较下列A、B两生两门学科的平均分数。
第七章教育测验的“标准”及其建立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定义标准参照测验,进一步认识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的区别及联系,进一步了解教育测验“标准”一词的内涵,认识与标准参照测验相关的测验名称,懂得如何参照标准对测验分数做出解释、如何为一个测验确定合格分数、如何为一个测验建立内容领域规范。
[重点与难点]重点:教育测验标准的含义、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
难点: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主要内容]第一节标准参照测验的含义一、对标准参照测验及其“标准”的再认识二、认识几个与标准参照测验相关的概念第二节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一、正确百分数二、掌握分数三、内容等级分数第三节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一、汉布莱顿模式二、美国IOX模式三、英国GCSE模式四、我国高中毕业会考标准的建立模式五、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标准的建立模式第四节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合格分数线一、基于题目分类下的经验判断方法二、基于题目双基度指标下的经验评判法三、基于题目“目标-难度”层次评估法四、基于已知“掌握-未掌握”效标组的统计分析法[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有哪些主要区别?[2]内容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以及掌握知识测验通常各指的是什么?[3]利用教育试验来诊断和评价学生时,怎样建立一套个别化的评价指标与方法?[4]采用“内容等级分数”来反映学生的成就有什么优点?[5]在描述测验的内容领域规范方面,汉布莱顿模式与美国IOX模式有何异同?[6]某次测验,属于第一类的有25个题目,占50分;属于第二类的有10个题目,占30分;属于第三类的有2个题目,占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