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色谱联用技术的沉香标志性差异成分分析研究目的: 沉香主要来源于瑞香科沉香属(Aquzlaria) 和拟沉香属(Gyrinops) 含有树脂的木材, 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 广西等地及印尼、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沉香分为进口沉香和国产沉香两种, 国产沉香基原植物为沉香属Aquilari a sinensis, 而进口沉香基源植物多为沉香属Aquilaria malaccensi 、Aquilaria
crassna 。
沉香品质好坏跟种源、结香方式等密切相关, 现代分子鉴定技术虽然能够鉴别出沉香基原, 但对同一来源不同结香方式的样品的区分尚未有有效方法。特定的种源和特定的结香方式会产生特定的化学成分, 因此通过分析沉香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可能是沉香种源鉴别、质量控制、品质分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目前尚未不清楚不同类型沉香间有存在哪些差异, 也尚未建立筛选识别这些差异成分的方法,因此本文拟结合沉香内在成分的特点, 利用现代先进分析仪器和统计学方法,采用GCMS口LCMS吉合多元统统计和单维分析方法对沉香成分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辅以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方法, 找出不同沉香组间的差异成分, 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沉香成分进行分类比较和聚类分析, 为沉香快速鉴别、质量控制和品质分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1) 按2015 版中国药典一部沉香鉴别项下相关要求测定样品醇浸出物的含量, 采用HPLC法(色谱柱Altima
C18(150 mM 4.6 mm,5卩m),流动相为乙腈(A)-0.1% 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0.7 mL • 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C)测定样品中的沉香四醇含量, 吉合醇浸出物和沉香四醇含量吉果初步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
⑵采用GCM联用仪(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25 mm X 30 m,0.25卩m), 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0 mL.in-1,不分流,进样量为5卩I,进样口温度250r ,传输线温度280C ,起始温度90C ,保持3 min,然后以10 C .min-1升至180C,然后以3 C-mir-1 升
至280C ,保持10 min,然后以5C .min-1 升至300C , 保持8 min。El电离70 eV,离子源温度为230C ,四级杆温度150C ,扫描方式为全扫描,扫描范围m/z为50-550)分析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标准数据库NIST14和保留指数对沉香挥发油进行定性鉴别,将经过预处理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找出其差异标志物,同时对沉香特征性成分进行归纳分类比较, 分析内在质量差异的原因。
(3)采用LC-QTOFMS联用仪(In etrSusta in Swift C18 色谱柱(2.1 x 150
mm,1.9卩n);流速:0.3ml/min;柱温:40 C ;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 梯度洗
脱(0-3min,10%A;3-8min,10%-30%A;8-25min,30%-50%A;25-32min,50%-100%A,32-3 5min,100%A);进样量:10卩L;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一级质谱(m/z 100〜
2000,DP100,CE 10,采集时间:0.2s),二级质谱(m/z 50〜2000,DP100,CE 45,采集时间:0.01s)分析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
Simca-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分析不同类型沉香间的差异,找出其差异标志物,同
时对沉香特征性成分进行归纳分类比较,分析内在质量差异的原因。结果:(1)52 份沉香样品中沉香四醇含量为0.10-6.60%, 醇浸出物含量为 6.07-57.06%, 沉香醇浸出物与结香方式、种源无相关性, 沉香四醇含量高低与种源、结香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A.sinensis 人工和天然沉香的沉香四醇平均含量分别为0.67%、0.1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天然沉香中种源为 A.malaccensis
与A.crasna中沉香四醇平均含量分别为2.57%、0.70%,两者有差异,且与
A.sinensis(0.15%) 有显著差异) 。
(2)基于GCM联用技术经过多元统计和单维统计分析筛选出不同种源和结香方式沉香的差异标志物共19个,分别为5个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5个倍半萜类和其他类。通过OPLS-DA分析,A.sinensi 人工结香和天然沉香样品有13
个差异标志成分为色酮类、倍半萜类、烷烃类, 其中2-(2- 苯乙基)色酮、6,7- 二甲氧基-2-(2- 苯乙基) 色酮、5,8-Dihydroxy-4a-methyl-4,4a,4b,5,6,7,8,8a,9,10-
decahydro-2(3H)-phena nthreno ne(isomer 1) 、三十一烷(isomer 3)4 个成分在两组间
具有显著差异;A.crassna人工结香和天然结香样品中的差异成分为2个倍半萜类成分;同时
两种不同种源人工结香沉香(A.sinensis 和 A.crassna 人工结香沉香)的差异标志物有2 个, 其中5,8-Dihydroxy-4a-methyl-4,4a,4b,5,6,7,8,8a,9,10-decahydro-2(3H)-phena nthrenone(isomer1) 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 通过对三个种源天然沉香对比分
析,A.sinensi 沉香与A.c rassna沉香和A.malaccensis沉香的均有7个差异标
志物, 它们中具有显著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均为三十一烷(isomer 3), 而其他组间并未发现具有显著差异的成分。
对52个沉香样品中烷烃类、倍半萜和2-(2- 苯乙基)色酮类成分峰面积进行归纳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天然沉香中倍半萜含量较高多为 A.crassna 、 A.mal accensis 沉香, 同时2-(2- 苯乙基)色酮含量较高的也同样为A.crassna A.malaccen sis 沉香, 而烷烃类较高的则主要 A.sinensis 天然沉香; 对各组间不同类型成分的总峰面积比较分析表明在 A.sinensi 沉香中人工和天然结香样品中在烷烃类成分无显著差异, 而
倍半萜和2-(2- 苯乙基)色酮均存在差异, 且人工
结香沉香均高于天然沉香;A.crassn 沉香中人工和天然沉香间则显示各类成分并无显著差异; 从两组人工沉香(A.sinensis 和 A.crassna) 样品比较分析, 各类成分并无显著差异; 三种天然沉香对比分析, 其中 A.sinensis 天然沉香与 A.malaccensis 天然沉香在烷烃类和倍半萜类均存在差异, 而 A.sinensis 天然沉香与 A.c crassna 天然沉香仅在烷烃类成分存在差异, 其他组别和成分间并无显著差异。聚类分类显示人工沉香多能聚为一类, 多数天然沉香也能够聚为一类。
(3)基于LCMS^用仪对不同组别沉香样品进行多元统计学和单维统计分析,
找出123个差异标志物,通过一级和二级质谱结合已有文献,鉴别出62个化合物, 其中23个为潜在新化合物。对同一种源人工沉香和天然沉香的比较分析,在A.sinensis 沉香中发现45个差异物,15 个具有显著差异, 而其中6个成分(2-(2- 苯乙基)色酮、7-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