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件第七章平面弯曲应力
秦飞编著《材料力学》第7章 弯曲应力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7章 弯曲应力
14
7.1 弯曲正应力
弯曲正应力公式
各种型钢的Iz、Wz值均可以从附录的型钢规格表中查到。
常用截面:矩形截面
bh 3 Iz 12
y max
h 2
bh 2 Wz 6
h
b
对于直径为D的实心圆形截面
πD Iz 64
4
ymax
C
拉
z
M
z
C
压
拉 y y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7章 弯曲应力 8
7.1 弯曲正应力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静力平衡关系 由平面假设,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σ。纯弯曲情况下,梁横 截面上的内力只有Mz=M,轴力和 My等其他内力均为零,则
dA 0
A
中性轴
z dA 0
A
由这3个静力平衡方
y
与y成正比,沿截面高
度线性变化。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7章 弯曲应力
ρ为中性层曲率半径
10
7.1 弯曲正应力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4)物性关系
y 将 代入物性关系,得: y E E
可见,梁横截面上的弯曲正应力 (normal stress in bending) 与y成正比, 即 (1)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 (2)在中性层处为零,在上、下表面 处最大。
My Iz
—弯曲正应力公式
此公式适用于所有横截面具有纵向对称轴的梁,如圆形截 面、工字形截面和T形截面。 由公式: 正比于y。 沿高度线性分布。 中性轴处=0。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7章 弯曲应力 13
材料力学课件第七章变曲应力(土木专业)
46470 10 8 m 4
a
y
z
138.6 106 Pa =138.6 MPa
第七章
弯曲应力
[例2] 试求图示 T 形截面梁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已知
Iz = 7.64×106 mm4、 y1 = 52 mm、y2 = 88 mm。
解: 1)画弯矩图
梁的最大正弯矩发生
在截面 C 上,最大负弯 矩发生在截面 B 上,分
对称弯曲
对称截面梁,在纵向对称面承受横向 外力时的受力与变形形式-对称弯曲
第七章
弯曲应力
弯 曲 试 验
第七章
试验现象
弯曲应力
(纯弯与正弯矩作用)
横线为直线, 仍与纵线正交 靠顶部纵线缩短, 靠底部纵 线伸长 纵线伸长区,截面宽度减小 纵线缩短区, 截面宽度增大 弯曲假设 横截面变形后保持平面,仍与纵线正交-弯曲平面假设 各纵向“纤维”处于单向受力状态-单向受力假设
第七章
7.1 概 述
弯曲应力
F
C
a
F
D
a
B
弯曲正应力只与弯矩有关,故 通过纯弯曲梁来研究弯曲正应力.
FS
A
纯弯曲: 梁的剪力恒为零, 弯矩为常量。
F
x
F
x
M
Fa
第七章
弯曲应力
纯弯曲
第七章
弯曲应力
.2 弯曲应力
弯曲正应力
弯曲应力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
弯曲切应力
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
A ydA M
yC ydA A 0 A
(c)
(a)(b)
A ydA 0
E
中性轴通过横截面形心
(a)(c)
材料力学第七章弯曲剪应力
对于标准工字钢梁:
t max
*
F SS zmax Izb
FS
b
Iz
/
S* Z max
在翼板上:
FN I
A* sⅠdA
My dA
I A* z
FN
M Iz
ydA
A*
M Iz
Sz*
FN II
A* (s Ⅱ)dA
(M dM )
即:M
dM Iz
S
* z
M Iz
S
* z
tbdx
t
S
* z
dM
Izb dx
结论:
t
FS
S
* z
Izb
§5.7 梁的切应力
3.切应力分布规律
t
FS
S
* z
FS
h2 (
y2)
I zb 2I z 4
6FS bh3
h 2 4
y2
S* z
A*
y* C
b
h
y
y
h 2
y
2
2
b 2
h2 4
y2
用剪应力为[τ],求螺栓的最小直径?
解:叠梁承载时,每
F
梁都有自己的中性层
L
FS
F
-FL
M
h 2
1.梁的最大正应力:
h 2
b
s max
1 2
M
max
W
其中:
W
b( h )2 2
bh2
6 24
s max
M max 2W
12FL bh2
材料力学第七章 应力状态
主平面的方位:
tan
2a0
2 xy x
y
主应力与主平面的对应关系: max 与切应力的交点同象限
例题:一点处的平面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已知 x 60MPa, xy 30MPa, y 40MPa, a 30。
试求(1)a 斜面上的应力; (2)主应力、主平面; (3)绘出主应力单元体。
x y cos 2a
2
x sin 2a
x
a
x y sin 2a
2
x cos 2a
300
10 30 2
10 30 cos 60020sin 600
2
2.32 MPa
300
10 30 sin 600 2
20cos 600
1.33 MPa
a
20 MPa
c
30 MPa
b
n1
y xy
a x
解:(1)a 斜面上的应力
y xy
a
x
2
y
x
2
y
cos 2a
xy
sin 2a
60 40 60 40 cos(60 ) 30sin(60 )
2
2
a x 9.02MPa
a
x
y
2
sin
2a
xy
cos
2a
60 40 sin(60 ) 30cos(60 ) 2
58.3MPa
2
1.33 MPa
300 600 x y 40 MPa
在二向应力状态下,任意两个垂直面上,其σ的和为一常数。
在二向应力状态下,任意两个垂直面上,其σ 的和为
一常数。
证明: a
x y
材料力学第07章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
以上由单元体公式
应力圆(原变换)
下面寻求: 由应力圆
单元体公式(逆变换)
只有这样,应力圆才能与公式等价
换句话,单元体与应力圆是否有一一对应关系?
为什么说有这种对应关系?
DE R sin[180o ( 2 20 )] R sin( 2 20 )
( R cos 20 ) sin 2 ( R cos 20 )cos 2
2
cos2
xy
sin 2
同理:
x
y
2
sin 2
xy
cos2
n
Ox
图2
二、极值应力
令:d
d
0
x
y
sin202 xycos200
由此得两个驻点:
01、(
01
2
)和两个极值:
tg20
2 xy x
y
y
mm
ax in
x
y ±(x
2
y
2
)2
2 xy
0 0极值正应力就是主应力 !
y
O
x
七、主单元体、主平面、主应力:
y
y
主单元体(Principal bidy):
x
各侧面上剪应力均为零的单元体。
z
z
2
3
主平面(Principal Plane):
剪应力为零的截面。 x
主应力(Principal Stress ):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1
主应力排列规定:按代数值大小,
1 2 3
三向应力状态( Three—Dimensional State of Stress): 三个主应力都不为零的应力状态。
A
材料力学弯曲应力课件
材料力学弯曲应力课件曲在工程中的应用。
这是一个厂房,这是一个大梁,这个吊车可以在这个大梁上运动。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简支梁,这个吊车的移动呢可以处理成一个移动荷载。
那么对于这个移动荷载而言,它所导致的应力如何计算行车移动时,它的应力如何变化这就是本章的内容之一。
我们再看看这个图片,这是我们拍摄的汽车的下部分,大家注意一些这个部分,这是就是汽车的板簧,它的模型就是这个样子,可以看成好几个钢板的组合,那么,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呢它有什么优点呢这也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一个运动员,撑杆跳,对吧。
大家常常见到,利用这个杆的助力,人可以跳的更高。
我们可以处理成这样一个模型。
她在跳高的过程中,杆就发生了弯曲。
那么,这个时候,跳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和杆曲率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个杆在什么情况下才满足强度要求大家看看这个场面,对于这个场面,我们截面几何性质那章提到过,都是薄壁杆件,那么薄壁杆件有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专门有一小节来讲解它的弯曲切应力,看看这些切应力有什么特点如何避免薄壁杆件的强度失效这也是本章的问题这个大家都熟悉,著名的比萨斜塔。
对于这个结构,初步计算,我们可以简化成这样一个均质圆筒,那么它有哪些变形效应它的危险截面、危险点在哪儿如何计算其应力这也是本章可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章所涉及的问题是比较广的。
基本内容那么本章到底需要同学们掌握哪些内容呢1、熟练张博横截面上弯曲正应力和弯曲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梁的强度分析。
2、熟悉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
、正确理解薄壁杆件横截面上弯曲切应力的分布规律,了解弯曲中心的概念。
4、熟悉掌握梁在组合变形中的应力的计算方法。
第一、第四条是很重要的。
这是以后大家经常需要处理的问题。
基本概念平面弯曲首先我们来看弯曲正应力。
在这章具体内容介绍之前呢,我们先介绍一些概念。
关于梁弯曲的基本概念。
梁的平面弯曲。
什么是梁的平面弯曲呢这是一个悬臂梁,截面是矩形截面,那么这个横截面就有一个中心对称轴,整个梁就存在一个对称面,如果我们的所有的外荷载都作用在这个平面之内,比如外荷载是这样的,那么发生变形后,梁的轴线仍然在这个平面内,像这样的弯曲,我们就叫做平面弯曲。
材料力学 第七章弯曲正应力(1,2)分析
E
ydA 0
A
A ydA Sz 0
中性轴Z必过截面形心
横截面对Z轴的静矩
M y
A
zdA
0
A
zE
y
dA
E
A
zydA
0
zydA I yz 0 截面的惯性积( y为对称轴)
A
M z y dA M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yE
y dA
M
y2dA Iz
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
A
1 M
EI z
中性层的曲率公式
2)中性轴将截面分为受 拉、受压两个区域。
3)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距
y
中性轴最远处。
3.简单截面的抗弯模量
dy
(1)矩形:
Wz
Iz h/2
bh3 12
2 h
y
Wz
1 6
bh2
(2)圆:
Wz
D 4
64(D / 2)
D 3
32
(3)圆环
WZ
(D4 d 4 )
64(D / 2)
D3
32
(1 4 )
式中 d
C
副梁CD:
Pa M max CD 4
M
由 (M m ax ) AB (M ) m ax CD
P (l a) P a
4
4
得 a l 2
P D
a
Pa (Mmax)CD 4
[例7-3]受均布载荷的外伸梁材料许用应力[ ] 160MPa 校核该梁的强度。
10kN / m
200
2m
4m
45 kN
1.正应力
My
第七章-弯曲应力(1) (2)
M
z
Q
横截面上内力 横截面上切应力
横截面上正应力
Q dA
A
M y dA
A
切应力和正应力的分布函数不知道,2个方程确定不了
切应力无穷个未知数、正应力无穷个未知数,实质是 超静定问题 解决之前,先简化受力状态 —— 理想模型方法
8
横力弯曲与纯弯曲 横力弯曲 ——
剪力Q不为零 ( Bending by transverse force ) 例如AC, DB段
E
A
(-) B
D
(+) 10kN*m
y2
C
拉应力
a
e
压应力
y1
压应力 B截面
b
d
拉应力 D截面
危险点:
a, b, d
33
(3)计算危险点应力 拉应力
a
e
压应力
校核强度
M B y2 a Iz 30 MPa (拉) M B y1 b Iz
70 MPa (压)
压应力 B截面
b
d
强度问题 弯曲问题的整个分析过程: 弯曲内力 弯曲应力 弯曲变形 刚度问题
5
本章主要内容
7.1 弯曲正应力 7.2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7.3 弯曲切应力及强度条件 7.4 弯曲中心 7.5 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措施
这一堂课先效仿前人,探求出来弯曲正应力
公式,然后解决弯曲正应力强度问题
6
知道公式会用,不知推导,行不行?不行。
2
解:1 画 M 图求有关弯矩
qLx qx M1 ( ) 2 2
2
2
x 1
60kNm
M max qL / 8 67.5kNm
材料力学——07 梁的弯曲应力与强度计算
(1)矩形截面中性轴附近的材
料未充分利用,工字形截
z
面更合理。
(2)为降低重量,可在中性轴附近开孔。
2、根据截面模量选择:
为了比较各种截面的合理性,以 来W衡z 量。
截面越合理。
A
越W大z, A
截面形状 矩形
Wz
A
0.167h
圆形 槽钢
工字钢
0.125d (0.27~0.31)h (0.27~0.31)h (d=h)
在上述前提下,可由平衡直接确定横截面上的 切应力,而无须应用“平衡,变形协调和物性 关系”。
(一)矩形截面
F mn
A m dx n L
分析方法(截面法):ຫໍສະໝຸດ 1、沿 mm,nn 截面截开,
取微段dx。
B
h
m
n
b
FQ
M
M+dM
FQ
(+)
m
n
(-)
FQ 图
(+)
M 图
1 m
n 2
kl
m
n
弯曲应力/弯曲时的剪应力
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保持原来的长 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中性轴
中性层
(一)变形几何关系:
建立坐标系
m a b n dx
m
a by n
变形前:l bb dx d
变形后:l1 bb
( y)d
伸长量:ll1l (y)d dx
线应变: l ( y)d dx
第七章 梁的弯曲应力与强度计算
7.1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aP
Pa
A
B
FS
材料力学 第七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取三角形单元建立静力平衡方程
n 0
dA ( xdA cos ) sin ( xdA cos ) cos ( y dA sin ) cos ( y dA sin ) sin 0
t 0
dA ( xdA cos ) cos ( xdA cos ) sin ( y dA sin ) sin ( y dA sin ) cos 0
2 2
cos 2 x sin 2
2 x y 2 x y ( ) ( cos 2 x sin 2 )2
2
2
x y
sin 2 x cos 2
( 0) (
x y
2
2
sin 2 x cos 2 )
max x y x y 2 x 2 2 min
2
max
1 3
2
例7-2 试求例7-1中所示单元体的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1)求主应力的值
x 10MPa, y 30MPa, x 20MPa max x y x y 2 2 x min 2
复杂应力状态下(只就主应力状态说明) 有三个主应力
1 , 2 , 3
1
E
由 1引起的线段 1应变 1
由 2引起的线段 1应变 1
2
由 3引起的线段1应变 1
3
E
E
沿主应力1的方向的总应变为:
1 1 1 1
1 42.4 1 3 2 0 MPa 由 max 3 2.4 2
材料力学 第七章弯曲正应力(1,2)解析
M
1.平面假设: 梁各个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变形 后的轴线,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 2.单向受力假设: 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 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
中性层 梁在弯曲变形时,凹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凸面 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 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轴
C截面
Fb/4 拉应力 压应力 B截面
20
y 20
拉应力
压应力
可见:压应力强度条件由B截面控制,拉应力强度 条件则B、C截面都要考虑。
Fb/2
40 180
120 C 形心 86 z 134
Fb/4 考虑截面B :
t,max
c, max
M B y1 F / 2 2 103 mm134 mm 90 MPa 4 4 Iz 5493 10 mm F 73.8 kN
c
注:强度校核(选截面、荷载) ( 1) ( 2)
[ ]t [ ]c (等截面)只须校核Mmax处
[ ]t [ ]c (等截面)
(a)对称截面情况只须校核Mmax处使
maxt [ ]t , maxc [ ]c
(b)非对称截面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要校核 M+max与 M-max两处。
查型钢表得56b号工字钢的Wz比较接近要求值
Wz 2447cm3 2447103 mm3
此时 max
M max 153MPa Wz
误差小于5%,可用
例4-17 跨长 l= 2m 的铸铁梁受力如图,已知铸铁 的许用拉应力[ t ]=30 MPa,许用压应力[ c ] =90 MPa。试根据截面最为合理的要求,确定T字形梁 横截面的尺寸d ,并校核梁的强度 。
第七章弯曲应力(讲稿)材料力学同济
第七章弯曲应力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⑴把握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进程,明白得推导中所作的大体假设。
⑵明白得横力弯曲正应力计算仍用纯弯曲公式的条件和近似程度。
⑶把握中性层、中性轴和翘曲等大体概念和含义。
⑷把握各类形状截面梁(矩形、圆形、圆环形、工字形)横截面上切应力的散布和计算。
⑸熟练弯曲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的成立和相应的计算。
⑹了解什么情形下需要对梁的弯曲切应力进行强度校核。
⑺从弯曲强度条件动身,把握提高弯曲强度的假设干方法。
⑻明白得等强度梁的概念。
⑼确信薄壁杆件切应力流的方向。
⑽明白得弯曲中心对开口薄壁杆件的重要性,把握确信弯曲中心的方式。
二、教学内容⑴梁纯弯曲和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⑵梁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⑶提高弯曲强度的假设干方法、薄壁杆件的切应力流和弯曲中心。
二、重点难点⑴重点:纯弯曲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的分析推导。
横力弯曲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的计算。
弯曲的强度计算。
弯曲横截面上的剪应力。
重点处置:从弯曲变形的特点动身,让学生了解两个应力的散布规律,并对两个应力的散布进行对照,增强学生明白得和经历。
分析弯曲正应力、剪应力公式中各项的意义,计算方式,结合T 型截面梁铸铁梁.这一典型问题分析,并在作业中进一步强化训练。
难点:弯曲正应力、剪应力推导进程和弯曲中心的概念。
难点处置: 结合梁弯曲变形的特点,推导两个应力公式,在推导中,充分利用前面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方式,增强学生对内容的把握。
对照A N=σ,pt I M =τ的推导消化难点,以学生明白得这一推导思路。
结合纯弯曲的条件和两个方向平面弯曲明白得弯曲中心。
三、教学方式采纳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试探,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四、建议学时 8学时 五、实施学时 六、讲课提纲一、几个大体概念 ⑴平面弯曲和弯曲中心变形后梁轴线的位移方向沿着加载方向的弯曲情形,称为平面弯曲。
材料力学-07-应力分析和强度理论
§7-2 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解析法 平面应力状态 解析法: 解析法
1.斜截面上的应力 1.斜截面上的应力
y
σx
a
τ yx
τ xy
σx α
τa
n
τ xy
σa
dA
x
σy
n
τ yx
σy
t
t
∑F = 0
∑F =0
13
§7-2 平面应力状态 平面应力状态--解析法 平面应力状态 解析法: 解析法
tan 2α0 = − 2τ xy
σ x −σ y
由上式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由上式可以确定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分别 为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为最大正应力和最小正应力所在平面。 所以,最大和最小正应力分别为: 所以,最大和最小正应力分别为:
σmax = σ x +σ y
2 1 + 2 − 1 2
单元体
单元体——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 单元体——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是包围被研究点的 ——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 无限小的几何体。 常用的是正六面体。 无限小的几何体。 常用的是正六面体。 单元体的性质—— 平行面上,应力均布; 单元体的性质——1) 平行面上,应力均布; —— 2) 平行面上,应力相等。 平行面上,应力相等。
2 2
σy
τ xy
α
60 − 40 60 + 40 = + cos(−60o ) + 30 sin(−60o ) 2 2
σx
= 9.02 MPa
τα =
σ x −σ y
2 60 + 40 = sin(−60o ) − 30 cos(−60o ) 2
材料力学第七章应力应变分析
x
y
2
x
2
y
cos 2
xy sin 2
x
y
2
sin 2
xy cos 2
1、最大正应力的方位
令
d d
2[
x
y sin 2
2
xy cos 2 ] 0
tg 2 0
2 xy x
y
0 0
90
0 和 0+90°确定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一个是最大正应 力所在的平面,另一个是最小正应力所在的平面.
的方位.
m
m a
A
l
解: 把从A点处截取的单元体放大如图
x 70, y 0, xy 50
A
tan 20
2 xy x y
2 50 1.429
1
3
(70) 0
0
A
x
0
27.5 62.5
3
1
因为 x < y ,所以 0= 27.5° 与 min 对应
max min
x
2
y
(
x
2
y )2
三、应力状态的分类
1、空间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1 、2 、3 均不等于零
2、平面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1 、2 、3 中有两个不等于零
3、单向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 1 、2 、3 中只有一个不等于零
2 3
2
1
1
1
1
1
3 2
2
1
例题 1 画出如图所示梁S截面的应力状态单元体.
F
5
S平面
4
3
l/2
2
l/2 1
任意一对平行平面上的应力相等
材料力学07弯曲应力ppt课件
x
y 26
dA1
s
, b s
顶面有 ,存在.
两截面M 不等—— s 不等
(X 0)
左侧面
dx
N1
M
A1 sdA1 I z
A1 ydA1
右侧面
MS
z
Iz
dM
S
* z
, b( dx ) 0
Iz
FS
,
dM dx
S
z
Izb
FS
S
z
Izb
(∵切应力互等 )
2s
h
2 ( bdy )y s
bh2
M
0
4
s
4M bh2
2. 按沿梁高线性分布:
s max
M h2 Iz
s
6M bh2
s1 2 s2 3
(相差三分之一)
13
[例2]:
15KN
6KN
求B截面K点应力
B
1m
1m
解: M
3
6kNm
s
My Iz
90
K 90
60
120 ( 拉? 压应力? )
IZ
bh3 12
第七章 弯曲应力
§1 弯曲正应力 §2 正应力强度条件 §3 弯曲剪应力 §4 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5 非对称截面梁弯曲弯曲中心 §6 考虑塑性的极限弯矩
1
概述
+
-F
Q
Fa
-
M
CD段:只有弯矩没有剪力- 纯弯曲
AC和BD段: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剪切弯曲
2
剪力FS
弯矩M
切应力τ
正应力s
先分析纯弯梁横截面的正应力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1
Fx 2
Q2
-
F 2
M2
F(l 2
x)
Q F M
Fl
max
2
max
4
求内力图
§7-1
弯曲内力
解:
1、支反力 RA 2、内力方程
-RB
m l
Q1
l m
M1
mx l
Q2
m l
M2
m( x l
1)
Q F M
Fl
max
2
max
4
求内力图
§7-1
弯曲内力
解:
1、支反力
RA
RB
ql 2
2、内力方程
求图示梁的内力图
解:1、剪力和弯矩方程
Qx qx 0 x l M x q x2
2
2、作剪力和弯矩图
Q ql max
ql 2
M
max
2
3、规律:
剪力图为斜直
线q向下剪力图向下斜 弯矩图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顶点处剪力为零
§7-1 弯曲内力
7 1- 3、M、Q、q的微积分关系
一、微分关系(a, b区间连续可微)
Q ql qx 2
M ql x q x2 22
Q ql M
ql2
m ax
2
m ax
8
§7-1
弯曲内力
规律总结: 1、集中力作用: 剪力图:突跳
方向与F方向相同 突跳值等于F
弯矩图:连续但有转折 1、集中力偶作用: 剪力图:无变化 弯矩图:突跳
顺时针向上突跳 逆时针向下突跳
突跳值等于M
§7-1 弯曲内力
Qb Qa
弯矩图为开口向 上的抛物线
AaQb 0 AaQb 0
剪力图向上 斜直线
开口向上的抛 物线(向上走)
开口向上的抛 物线(向下走)
§7-1 弯曲内力
当q const 0时:
Qa Qb
弯矩图为开口向 下的抛物线
AaQb 0 AaQb 0
剪力图向下 斜直线
开口向下的抛 物线(向上走)
§7-1 弯曲内力
7.1.3梁的内力和符号规则
QF M Fx
垂直轴线,平行横截面, 称为剪力。
矢量方向垂直轴线, 称为弯矩。
Q Q' M M'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符号规则:外法线顺时针转900 为剪力正方向;使横梁凹面向 上的弯矩为正弯矩。
试判断上例的 内力符号
§7-1 弯曲内力
1、正应力公式推导
几何关系:(看 b1b2的变化)
dx b1b2 o1o2 o1o2 d b1b2 y d
b1b2 b1b2 ( y)d d
b1b2
d
y
2、物理关系
E E y
问题:中性层( y的起点)在哪里? 1 怎样算?
§7-2
M y
IZ 公式适用条件(平面弯曲) 1、线弹性
解:1、作内力图
Q 15
Mmax 20kNm , Qmax 15kN
5
2、强度计算
-5
-15
max
M max WZ
[ ]
M 15
20 15
WZ
M max
[ ]
125cm3
选No.16工字钢: WZ 141cm3
若用切应力确定:
d 6mm IZ 13.8cm
max
Qmax A
[ ] A 11.25cm2
X 0 N2 N1 dQ
N1
dA
A
A
M IZ
dA
M IZ
SZ
N2
M
dM IZ
SZ
dQ bdx
dM SZ
dx bIZ
Q SZ
b IZ
b
h
Q
S
h
2
bd
b
( h2
y2)
y
24
2 h
z y y
或: y y 1 (h y) 1 (h y) 22 22
2 A
S
A y
max
M WZ
max
M WZ
h
§7-2 弯曲应力
例题 图示悬臂梁,P 5KN,l 1m, 40MPa, 90MPa
解: Mmax 5KN.m IZC 533cm4
y 100
20
1
*
zc
100 2 80
z 20
固定端: ym ax 40mm, ym ax 80mm
A1:A2:A3:A4 3.43:2.69:2.43: 1
4、工字形
WZ
M max
46.9mm3
取10号工字钢 WZ 49mm3
复习 弯曲正应力
中性层 中性轴 用z表示
y
M y
Iz
强度条件:
max
M Wz
[ ]
1 M
EI z
曲率变化量 EIz 抗弯刚度
m
ax
M Wz
[ ]
Wz抗弯系数
开口向上的 抛物线
§7-1 弯曲内力
当q const 0时:
Qa Qb
弯矩图为开口向 AaQb 0
下的抛物线
AaQb 0
剪力图向下 斜直线
开口向下的 抛物线 开口向下的 抛物线
§7-1 弯曲内力
弯曲内力
剪力和弯矩以及符号规定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突跳规律:
1、集中力作用处
剪力图: 突跳 方向与F相同 突跳值等于F 弯矩图: 连续但有转折
b( h
y) y
b
h2 (
y2)
2
24
max
Q
b (h2 24
b bh3
y2)
6Q bh3
(h2 4
y2)
12
y h 2: 0
dx
y
0:
max
3Q 2bh
3Q 2A
二、其它形式截面梁:
圆形截面梁:
max
4Q 3A
薄壁圆环截面:
max
2Q A
工字形截面:
max
QS
*
max Z
d IZ
例题 已知图示简支梁 a=180mm,F=5KN,截面尺寸 b h 30 :(1)截面竖放时中性层20mm
A C
a
B
D
a
处的正应力和最大正应力
, max
(2)截面横放时最大正应 力 m ax
解: M Fa 5103 0.18 900N.m
竖放时IZ
bh3 12
30 603 12
力学模型
Q图 M图
裂纹发生在枕木的中间 如何解释?
q
若弯矩引起的破坏应当 如何?
剪力引起的破坏 剪力的分布——切应力
7-2-2 弯曲切应力(剪应力)及强度条件
F
h
dx
b
M
QM
Q dx M+dM
M+dM
dx z
y
dQ
N1
’
A* N2
y
一、矩形截面梁: b< h (1)假设所有的 都平行于 y (2)假设同一高度 y 处 相等
第7章 平面弯曲
§7-1
7.1.1概述: 一、工程实例
弯曲内力
外力特征: 力偶或外力作用垂直于杆轴 变形特征: 杆件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
把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杆称为梁
§7-1
二、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弯曲内力
简支梁
外伸梁
悬臂梁
三个平衡方程,三个支反力 三、外荷载的基本形式
集中力 集中力偶 分布力
静定梁 计算简图
M b M a AaQb
§7-1 弯曲内力
三、讨论 当q 0时:
Qa Qb 剪力图水平
弯矩图
AaQb 0
向上斜直线
AaQb 0
向下斜直线
§7-1 弯曲内力
当q const 0时: Qb Qa
弯矩图为开口向 上的抛物线
AaQb 0 AaQb 0
剪力图向上 斜直线
开口向上的 抛物线
三、剪力图与弯矩图
1-1截面
Q1
F 3
M1
Fx 3
2 - 2截面
Q2
-
2F 3
M2
Fa
2Fx 3
3- 3截面
Q2
-
2F 3
M2
2 F(3a 3
x)
Q 2F M
2Fa
max
3
max
3
力区:能够用一个方程描述内力变化的区间。
求内力图
§7-1
弯曲内力
解:
1、支反力
RA
RB
F 2
2、内力方程
Q1
F 2
开口向下的抛 物线(向下走)
1 qa 2 1 qa 2
1 qa2 8
§7-1
5 qa 2 qa
3 qa 2
弯曲内力
解:支反力
MB 0,M A 0
1
5
RA 2 qa, RB 2 qa
Q 1.5qa max
M qa2 max
- qa2
§7-1 弯曲内力
例:求下梁的剪力弯矩图
解:支反力
RA
qa2 2 2a
qa 4
5qa RB qa RA 4
Q
qa
qa 4
M
Q qa max
M
qa2
max
2
qa2 2
§7-2 弯曲应力
一 、概述
本章研究范围:等直梁平面弯曲 平面弯曲:梁的横截面具有纵向对称线,所有纵向 对称线组成的纵向对称平面外载荷作用在纵向对称 平面内梁的轴线在纵向对称平面内弯曲成一条平面 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