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
碳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
![碳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e5c88e5f1711cc7930b71601.png)
680 677 680 682 690 695 700 700 700 700 700
835 835 796 760 750 721 743 - - - -
碳 素 工 具 钢
T7 T8 T10 T12 T13
回火时的加热、保温时间,应与回火温度结合起来考 虑。一般来说,低温回火时, 由于所得组织不稳定,内 应力消除不充分,为了稳定组织,消除内应力,使零件在 使用过程中性能与尺寸稳定,回火时间要长一些,一般不 少1.5~2小时。高温回火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使钢过分 软化,对有的钢种甚至造成严重的回火脆性,所以一般为 0.5~l小时。 3、冷却速度的影响 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一方面冷却速度耍大于临界 冷却速度,以保证得到马氏体,另一方面又希望冷却速度 不要太大,,以减小内应力,避免变形和开裂,为此,根 据c曲线考虑,淬火工件必须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温度 范围(650~550℃)进行快冷,以超过临界冷却速度,而在 Ms(300~200℃)点以下,尽可能慢冷以减少内应力。为 保证淬火质量,应适当选用淬火介质和淬火方法。常用淬 火介质的特性见表6—2。
材料、材控专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2、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 碳钢性能的影响; 3、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4、了解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洛氏硬度 计的使用。
二、概 述 (一)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来 改变其内部组织,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普通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通常随炉冷却) 至500℃以下空冷叫退火,得到接近平衡态的组织。奥 氏体化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叫正火,得到先共析钢铁素体 (或渗碳体)加伪珠光体。过冷奥氏体快冷(大于临界 冷速)叫淬火,得到马氏体组织。淬火钢再加热到A1 以下会发生回火转变,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分别得到回火 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
10钢的热处理 C曲线(精编)
![10钢的热处理 C曲线(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3b64dcef65ce050876321373.png)
三、钢的奥氏体晶粒度 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根据标准晶粒度等级图确 定。标准晶粒度分为8级。 1~4级为粗晶粒度,5~8级为细晶粒度。
标准晶粒度 等级
放大100倍
1.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
实际晶粒度:某一具体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 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
它决定钢的性能。
本质晶粒度 钢加热到930 ℃±10℃、保温 8小时、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
➢650~600℃ : 细片状P---索氏体(S); 片间距为0.2~0.4μm (1000×); 25~36HRC。
➢600~550℃:极细片状P---屈氏体(T); 片间距为<0.2μm ( 电镜 ); 35~40HRC。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下形貌
电镜下形貌
索氏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氏体形貌像
(b) 电子显微照片 5000×
上贝氏体形态
上贝氏体强度、韧性都较差。
下贝氏体(下B) 在350 ℃~Ms之间转变
产物。光学显微镜下为黑色针状, 电子显微镜 下可看到在铁素体针内沿一定方向分布着细 小的碳化物(Fe2.4C)颗粒。
(a) 光学显微照片 500倍
(b) 电子显微照片 12000倍
奥氏体向贝氏体下的贝转氏体变形属态 于半扩散型转变, 铁下原贝子氏不体扩硬散度而高碳,原韧子性有好一,定具扩有散较能好力的。强 韧性。
1.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C曲线)来分析。
T --- time T --- temperature T --- transformation
共析碳钢 TTT 曲线建立过程示意图
温度
(℃)பைடு நூலகம்
A1
800
700
45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
![45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2b8f01cc7931b765ce1567.png)
201545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导师姓名:完成时间:2015年4月10日45钢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摘要为探讨热处理工艺对45钢及T10的影响,本文对45钢与T10做了退火,正火,淬火以及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处理,观察金相组织,测量布氏硬度,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再相同热处理下含碳量是影响45与T10在金相组织形成,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发现了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的结果。
关键词:热处理,金相组织,硬度,45,T1045 steel T10 steel heat treatment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Performance ComparisonAbstractTo explore the Heat Treatment on 45 Steel and T10, the paper made of 45 steel and T10 annealing, normalizing,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tempering temperature, tempering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measuring cloth hardness, and then the data is systematically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content and then heat-treated at the same affect with T10 45 formed in the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differ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carbon content steel hardness, strength increases, lower ductility, toughness results.Keywords: heat treatment,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45, T10目录绪论 (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实验方案 (2)1.2实验材料及设备 (2)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45钢与T10原始材料组织与性能分析 (5)2.2 45钢与T10在退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5)2.3 45钢与T10在正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6)2.4 45钢与T10在淬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7)2.5 45钢与T10在低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7)2.6 45钢与T10在中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8)2.7 45钢与T10在高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8)3 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绪论人类的发展史是与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紧密联系着的,特别是在近代,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中更占有特殊重要的位臵。
45钢及T10钢热处理实验
![45钢及T10钢热处理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068a15ff12d2af90242e6ed.png)
45钢及T10钢热处理实验45钢和T10钢热处理实验一、实验仪器与试样1.试样:Ф20×18mm2. 箱式电阻炉,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砂纸、水(20~30℃)二、实验内容与步骤(一)45钢(退火或正火,淬火,回火)1. 对热处理前的45钢试样进行硬度测试。
采用布氏硬度计对原始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注意试样表面应光滑平坦,不应有氧化皮及油污等。
本实验可用砂纸打磨后用丙酮清洗干净后进行测量。
2. 对45钢进行完全退火并测硬度(1)加热温度45钢的完全退火是加热到Ac3以上30~50℃,即780+30~780+50,在810~830℃之间取一个温度值。
(2)加热速度:形状简单的碳素钢可以随炉升温,不控制加热速度。
(3)保温时间一般碳素钢在温度800℃左右的箱式电阻炉中加热,以每毫米直径或每毫米厚度保温 1.0~1.5min为宜。
本实验按1分钟/每毫米直径确定保温时间按为20min。
(4)冷却速度一般情况下碳钢的冷却速度为100~150℃/h。
本实验试样随炉冷却到500℃左右可出炉空冷。
完全退火后的试样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然后采用布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3. 对45钢进行正火并测硬度与上述完全退火工艺相同,不同的是最后冷却的时候,保温一段时间后将试样直接从炉中取出空冷。
正火后的试样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然后采用布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三次取平均值。
注:钢的退火和正火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工艺做即可4.对45钢进行淬火并测硬度。
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保温时间和完全退火工艺相同,所不同的是冷却的时候,保温一段时间后直接将试样从炉中取出,然后迅速将试样淬入水中,注意淬入水后要不停的运动,破坏试样表面蒸气膜的形成。
同时水温控制在40℃以下,还必须不断补充新水,冷却水要保持清洁,否则也会降低冷却能力。
淬火后的试样先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然后采用洛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共测五次取平均值。
淬透性实验报告(3篇)
![淬透性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dad18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3.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淬透性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合金元素对钢淬透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作用机理,为钢铁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淬透性是指钢材在淬火过程中,其内部组织转变和硬度分布的特性。
淬透性好的钢材,在淬火后心部硬度较高,表面硬度较低,有利于提高零件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淬透性主要受钢材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冷却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纯铁板- 钢铁合金材料(C钢、T钢、M钢、B钢)2. 实验仪器:- 淬火炉- 真空炉- 金相显微镜- 硬度计- 金属拉力试验机四、实验步骤1. 钢板准备:- 将纯铁板和钢铁合金材料分别加工成尺寸相同的试样。
- 对试样进行表面处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淬火工艺:- 将试样分别放入淬火炉和真空炉中,按照预定的淬火温度和时间进行淬火。
- 淬火过程中,严格控制冷却速度,确保试样内部组织均匀。
3. 组织观察:- 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淬火后的试样组织,分析不同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
- 记录试样心部和表面的硬度值,分析合金元素对硬度分布的影响。
4. 性能测试:- 对淬火后的试样进行金属拉力试验,测试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相组织观察:- 随着合金元素的增加,试样心部的珠光体组织逐渐减少,马氏体组织逐渐增多。
- C钢和T钢的淬透性较好,心部硬度较高;M钢和B钢的淬透性较差,心部硬度较低。
2. 硬度分布:- 淬火后,C钢和T钢的表面硬度较低,心部硬度较高;M钢和B钢的表面硬度较高,心部硬度较低。
- 合金元素的增加,使试样表面硬度降低,心部硬度升高。
3. 性能测试:- C钢和T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均优于M钢和B钢。
- 合金元素的增加,使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性能指标得到提高。
六、结论通过本次淬透性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有显著影响,增加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材的淬透性。
工程实训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实训热处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340b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7.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
2. 掌握热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使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加工方法。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缓慢的速度冷却。
退火的目的在于消除金属内部的应力,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2. 正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目的在于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降低其韧性。
3. 淬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
淬火的目的在于提高金属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
回火的目的在于降低金属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箱式电阻炉、高温计、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切割机、抛光机、侵蚀剂等。
2. 实验材料:45号钢、T8钢、T10钢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一:45号钢退火(1)将45号钢试样加热到80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放入水中冷却。
(3)将退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2. 实验二:T8钢正火(1)将T8钢试样加热到86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3)将正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3. 实验三:T10钢淬火(1)将T10钢试样加热到77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迅速浸入水中冷却。
(3)将淬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4. 实验四:T10钢回火(1)将淬火后的T10钢试样加热到15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3)将回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5910ee3f8c75fbfc77db29e.png)
钢的热处理及其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2.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及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碳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3.观察和研究碳素钢经不同形式热处理后显微组织的特点;4.了解材料硬度的测定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
二、实验概述钢的热处理就是利用钢在固态范围内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理、化学、机械和工艺性能的一种操作。
普通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热处理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
正确合理选择这三者的工艺规范,是热处理质量的基本保证。
1.加热温度选择(1)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20~3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化体组织,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同时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2)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m+(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退火和正火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1。
图1 退火和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图2 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3)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则加热至A C1+(30~50)℃,加热温度范围选择见图3-2。
淬火按加热温度可分为两种:加热温度高于A C3时的淬火为完全淬火;加热温度在A C1和A C3(亚共析钢)或A C1和A CCm(过共析钢)之间是不完全淬火。
在完全淬火时,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由马氏体组成;在不完全淬火时亚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的组织,过共析钢得到马氏体和渗碳体的组织。
亚共析钢用不完全淬火是不正常的,因为这样不能达到最高硬度。
而过共析钢采用不完全淬火则是正常的,这样可使钢获得最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适宜的加热温度下,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呈细小的针状;若加热温度过高,其形成粗针状马氏体,使材料变脆甚至可能在钢中出现裂纹。
微观热处理T10钢
![微观热处理T10钢](https://img.taocdn.com/s3/m/2d1a460da32d7375a4178072.png)
微观组织控制课程实验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班级:材控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退火态T10钢的热处王里工艺及其组织性能的研究。
通过观察经过不同预先热处理的退火态T10钢试样的显微组织,以及测量其洛氏硬度、冲击韧性等,分析了不同预先热处理的T10钢试样的组织性能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正火+等温球化退火为退火态T10 钢的最佳预先热处理工艺; 不同预先热处理所得到的组织效果会遗传到最终的组织中; 预先热处理为正火+普通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的退火态T10钢试样,经过水淬和低温回火后,发生了脆性转变。
T10钢的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通过对经过不同预备热处理的T10钢的微观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分析,探寻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同预先热处理对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现在实际生产中的一般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实验方法T10钢的概述:目前常用的碳素工具钢有T8、T10、T12,其中T10用量最多。
T10钢优点是可加工性好,来源容易;但淬透性低、耐磨性一般、淬火变形大。
因钢中含合金元素微量,耐回火性差,硬化层浅,因而承载能力有限。
虽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小截面工件韧性不足,大截面工件有残存网状碳化物倾向。
T10钢在淬火加热(通常达800℃)时不致于过热,淬火后钢中有过剩未溶碳化物,所以比T8钢具有更高的耐磨性,但淬火变形收缩明显。
由于淬透性差,硬化层往往只有1.5~5mm;一般采用220~250℃回火时综合性能较佳。
热处理时变形比较大,故只适宜制造小尺寸、形状简单、受轻载荷的模具。
T10钢的成分:碳 C :0.95~1.04(T X,X:碳的千分数)硅 Si:≤0.35锰 Mn:≤0.40硫 S :≤0.020磷 P :≤0.030铬 Cr:允许残余含量≤0.25≤0.1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镍 Ni:允许残余含量≤0.20≤0.12(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铜 Cu:允许残余含量≤0.30≤0.20(制造铅浴淬火钢丝时) 热处理通常分为3步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
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
![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1a9fadfa6c30c2258019e91.png)
热处理制度对T10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实验一、实验目的1.论述T10钢球化退火和780℃淬火后的组织和硬度。
2.探索了改变原始组织和热处理工艺(淬火温度)对其的影响。
二、概述T10钢是一种最常用的工模具钢,热处理后要求有高的硬度59—65HRC、强度、耐磨性及适当的韧性等;T10钢ACm为800℃,通常采用球化退火、Ac1+(30~50)℃淬火及170℃~200℃回火的传统热处理工艺。
通常认为这可使钢获得具有最佳配合的强度和韧性。
一些工厂的生产实践表明,T10钢制冷变形模具使用寿命较低,易出现壁裂、崩刃和折断等,以致过早报废。
为此,我们探索改进T10钢的热处理工艺。
三、实验步骤二实验过程1.试验方法试验用T10钢的成分见表1。
选用粒状珠光体及片状珠光体两种原始组织,前者试样仅用780℃传统工艺淬火,而后者试样则用740、780、840、900℃四种淬火温度,随后进行机械性能检测试验。
表1 T10钢的化学成分2.试样的热处理2.1预备热处理2.2.1正火T10钢的ACm 为800℃,正火温度约为ACm+30~50℃,故取840℃。
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加热时间:aKDT公式中T——加热时间,min;a——加热时间系数,min/mm,(碳钢取0.8~1.2 min·mm-1);K——装炉修正系数;D——工件有效厚度,mm。
正火工艺参数见表2,工艺曲线见图1。
表2 正火工艺参数温度T/℃图1 正火工艺曲线正火后组织图见图2 时间t/min840℃550℃图2 正火后组织(×400) 2.1.2球化退火T10钢锻坯经10kw 箱式电炉等温球化退火,在770 ℃保温2 h ,再冷到680℃,保温4小时,出炉空冷。
机械加工后的机械性能、淬透性及金相试样,一部分按传统工艺热处理,以作对比。
球化退火工艺参数见表2。
球化退火工艺曲线见图3。
图3球化退火工艺曲线 球化退火后组织如图4所示时间t/min770℃温度T/℃ 680℃图4 等温球化退火后组织(×400)2.2最终热处理所有试样在箱式炉内进行最后热处理,等温球化退火试样淬火加热780℃,正火试样淬火加热分别为740、780、840、900℃保温,用水淬火,200℃回火,然后磨加工到规定尺寸。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4619d4b14e852458fb5791.png)
碳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工艺方法。
2、研究冷却条件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3、分析淬火及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钢的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V冷应大于V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的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的选择选定正确的加热温度是保证淬火质量的重要环节。
淬火时的具体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可根据相图确定(如图4所示)。
对亚共析钢,其加热温度为+30~50℃,若加热温度不足(低于),则淬火组织中将出现铁素体而造成强度及硬度的降低。
对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为+30~50℃,淬火后可得到细小的马氏体与粒状渗碳体。
后者的存在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2)保温时间的确定淬火加热时间是将试样加热到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及在淬火温度停留保温所需时间的总和。
加热时间与钢的成分、工件的形状尺寸、所需的加热介质及加热方法等因素有关,一般可按照经验公式来估算,碳钢在电炉中加热时间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碳钢在箱式电炉中加热时间的确定加热温度(℃)工件形状圆柱形方形板形保温时间分钟/每毫米直径分钟/每毫米厚度分钟/每毫米厚度700 1.5 2.2 3 800 1.0 1.5 2900 0.8 1.2 1.6 1000 0.4 0.6 0.8(3)冷却速度的影响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到钢淬火后的组织和性能。
冷却时应使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保证获得马氏体组织;在这个前提下又应尽量缓慢冷却,以减少钢中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为此,可根据C曲线图(如图2所示),使淬火工作在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的温度范围(650~550℃)进行快冷(即与C曲线的“鼻尖”相切),而在较低温度(300~100℃)时冷却速度则尽可能小些。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0827045312b3169a451a46a.png)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二碳钢的热处理及硬度测定班级学号姓名一、明确并写出实验目的
二、将材料热处理工艺及测定的硬度值填入下表
碳钢热处理工艺表布氏硬度实验条件5/750/10(压头直径/载荷/保荷时间)
三、根据上表热处理工艺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 分析成分不同对钢热处理后性能影响的原因,其对应的组织是什么?
2 分析冷却速度对热处理后钢性能的影响。
3 绘制钢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曲线图,并分析硬度变化的原因。
4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56fa98c5da50e2524d7f82.png)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处理报告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胡兴文学号10042108李东升学号10042110【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实验内容】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 880℃25min 空冷45# 淬火880℃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高温回火25min水冷T10 900℃30min 水冷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实验步骤】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热处理的实验报告
![热处理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e09199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8.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掌握热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热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金属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1. 退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金属内部应力,降低硬度,提高塑性。
2. 正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大气中冷却,以获得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3. 淬火: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组织。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淬火应力,降低硬度,提高韧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箱式电炉、加热炉、金相显微镜、抛光机、洛氏硬度计、水浴锅、天平等。
2. 材料:45号钢、20CrMnTi钢、T10钢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一:退火实验(1)将45号钢加热至800℃,保温1小时,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退火后的组织,记录组织类型和晶粒大小。
(3)用洛氏硬度计测定退火后的硬度,记录数据。
2. 实验二:正火实验(1)将20CrMnTi钢加热至900℃,保温1小时,然后在大气中冷却。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正火后的组织,记录组织类型和晶粒大小。
(3)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正火后的硬度,记录数据。
3. 实验三:淬火实验(1)将T10钢加热至850℃,保温1小时,然后迅速浸入水中冷却。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淬火后的组织,记录组织类型和晶粒大小。
(3)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淬火后的硬度,记录数据。
4. 实验四:回火实验(1)将淬火后的T10钢加热至200℃,保温1小时,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回火后的组织,记录组织类型和晶粒大小。
(3)用洛氏硬度计测定回火后的硬度,记录数据。
T10刚的热处理
![T10刚的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bb69d7ad51f01dc281f1e9.png)
T10刚的热处理1、预备热处理(球化退火)锻造后为了给后序的加工、最终热处理工序作好准备, 应消除锻件内的应力, 改善组织, 并使其具有合适的硬度和稳定细小的组织, 以利于机械加工。
因此锻件要在毛坏状态下进行预先热处理。
T10A 碳素工具钢, 一般采取球化退火, 使渗碳体成球状均匀分布, 若锻件沿晶界出现网状碳化物时, 则先进行正火处理, 消除网状碳化物, 然后进行球化退火。
通常采用球化退火, 以获得铁素体机体上分布的细小均匀的粒状碳化物组织。
表1 球化退火工艺参数钢号加热等温温度/℃时间/ h温度/℃时间/ h 空冷硬度T10A 750~ 780 2~ 3 680~ 700 3~ 5 炉冷至500℃空冷 HB197 2、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2.1、淬火( 1) 淬火温度T10淬透性低。
需要用水冷却, 容易产生变形和淬裂, 另外碳素工具钢对过热敏感, 晶粒容易长大, 其淬火温度一般是在碳化物与奥氏体共存的两相区内, 这是由于碳化物的存在不仅可以阻止奥氏体的长大, 使碳素工具钢保持较小晶粒,从而能在高硬度条件下保证具有一定的韧性; 而且剩余碳化物的存在也有利于模具耐磨性的提高。
为防止过热, 选取最低的淬火加热温度( 760~ 780℃ ) , 是获得最好机械性能的关键,为防止淬火开裂, 必须在淬火方法上实现均匀冷却。
( 2) 加热、保温时间的确定由于加热时间与模具的材质、工件大小有关。
升温时间因工件大小而异, 保温时间依材质而不同, 加热时间不可取一定值, 加热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模具的组织性能。
为保证T10A 冷作模具基体奥氏体化, 碳化物溶解, 必须有一定保温时间, 保温时间采用40~ 60 min。
2.2、回火模具在淬火或电火花加工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 回火温度应根据模具的硬度性能要求选择不同的回火温度, 以获得不同强度、韧性及硬度要求, T10 碳素工具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硬度如表表2T10 碳素工具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硬度钢号达到下列硬度(HRC)范围的回火温度/℃T10A 45~ 50 50~ 54 54~ 58 58~ 62360~ 380 300~ 320 250~ 270 160~ 180。
T10钢材和45号钢有什么区别【详解】
![T10钢材和45号钢有什么区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de8904a1a37f111f0855b72.png)
T10是碳素工具钢,特性:T10是最常见的一种碳素工具钢,韧度适中,生产成本低,经热处理后硬度能达到60HRC以上,但是,此钢淬透性低,且耐热性差(250℃),在淬火加热时不易过热,仍保持细晶粒。
韧性尚可,强度及耐磨性均较T7-T9高些,但热硬性低,淬透性仍然不高,淬火变形大。
适用范围:这种钢应用较广,适于制造切削条件较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突然和剧烈冲击振动而需要一定的韧性及具有锋利刃口的各种工具,如车刀、刨刀、钻头、丝锥、扩孔刀具、螺丝板牙、铣刀手锯锯条、还可以制作冷镦模、冲模、拉丝模、铝合金用冷挤压凹模、纸品下料模、塑料成型模具、小尺寸冷切边模及冲孔模,低精度而形状简单的量具(如卡板等),也可用作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等。
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用于制造齿轮、齿条、链轮、轴、键、销、蒸汽透平机的叶轮、压缩机泵的零件等。
钢的热处理及组织观察
![钢的热处理及组织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b93d8e0a98271fe900ef927.png)
实验2 钢的普通热处理及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退火、正火、淬火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方法,掌握根据零件硬度要求来选择回火温度的原则。
2. 熟悉连续冷却转变速度对钢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熟悉回火温度对淬火马氏体分解产物及硬度的影响。
3. 了解淬火钢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范围,理解回火后采用不同冷却方式的涵义。
4.对钢热处理后的组织进行金相观察。
二、实验原理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最基本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热处理后组织的分析,要借助于等温转变曲线。
以图1-1共析碳钢的等温转变曲线为例,图中的V1连续冷却速度相当于炉冷,叫作退火。
获得粗片状的珠光体。
V2相当于空冷,为正火。
获得较细片状的索氏体。
V3相当于油冷,为淬火。
获得了托氏体加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V4相当于水冷,为淬火。
其冷却速度大于马氏体临界冷速,获得马氏体。
图1-1 共析钢等温冷却曲线由获得的组织可分析判断硬度的大小。
显而易见,炉冷后的硬度小于空冷后的硬度,油冷后的硬度小于水冷后的硬度。
1. 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炉冷)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
一般情况下,亚共析钢加热至A c3+(30~50)℃(完全退火);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 c1+(10~20)℃(球化退火);2. 正火其方法是将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完全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加热温度比退火高,一般为Ac3或Ac cm以上(30~50)℃。
保温时间主要取决于工件有效厚度和加热炉的型式,如在箱式炉中加热时,可以每毫米有效厚度保温一分钟计算。
保温后一般可在空气中冷却。
3. 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使钢发生奥氏体化,然后保温一定时间,以大于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Vc的速度进行快冷,使过冷奥氏体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实验三 碳钢热处理的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
![实验三 碳钢热处理的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bdf63a4dd3383c4bb4cd2cd.png)
实验二碳钢热处理的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 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基本组织;2. 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F、P、Fe3C、M、T、S、M回火、T回火、S回火;3. 了解热处理工艺对碳钢性能(硬度)的影响;二、概述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非平衡组织。
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铁碳相图能说明慢冷时合金的结晶过程和室温下的组织以及相的相对含量.C曲线则能说明一定成分的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
C曲线适用于等温冷却条件;而CCT曲线(奥氏体连续冷却曲线)适用于连续冷却条件。
在一定的程度上可用C曲线,也能够估计连续冷却时的组织变化。
1.共析钢等温冷却时的显微组织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列于表1中。
2.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为了简便起见,不用CCT曲线.而用C曲线(图1)来分析。
例如共析钢奥氏体,在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1中的v1)应得到100%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2(相当于空冷),得到的是较细珠光体,即索氏体或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3(相当于油冷),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至v4、v5(相当于水冷),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后.瞬时转变成马氏体。
其中与C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v4)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3.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连续冷却时的显微组织亚共析钢的C曲线与共析钢相比,只是在其上部多了一条铁素体先析出线,如图2所示。
当奥氏体缓慢冷却时(相当于炉冷,如图2中v1),转变产物接近平衡组织,即珠光体和铁素体。
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即v3>v2>v1时,奥氏体的过冷度逐渐增大,析出的铁素体越来越少,而珠光休的量逐渐增加,组织变得更细,此时析出的少量铁素体多分布在晶粒的边界上。
因此,v1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v2的组织为铁素体+索氏体;v3的组织为铁素体+屈氏体。
t10钢经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
![t10钢经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0fcd86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8.png)
一、t10钢的特点和用途t10钢是一种碳含量较高的工具钢,其碳含量在0.95-1.04之间,属于高碳钢的范畴。
t10钢具有优良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作刀具、刀片、弹簧和其他要求高强度和耐磨性的机械零件。
因其优异的性能,t10钢在冶金、机械制造和刀具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t10钢的组织t10钢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适量的珠光体组成,碳化物在组织中分布均匀。
未经热处理的t10钢具有较粗的组织,硬度较低,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
需要通过热处理过程来改善其组织和性能。
三、淬火过程1. 加热淬火是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的重要工艺。
对t10钢进行淬火前,首先需将钢件加热至适当温度,使其完全均匀地吸热。
2. 淬透在加热到适当温度后,将t10钢迅速放入冷却介质中(如水、油或盐水淬火液)进行淬火。
淬火过程中,t10钢的组织迅速发生相变,生成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四、低温回火1. 回火介质选择t10钢在淬火后过于脆硬,需要通过回火过程来消除内部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
低温回火是常用的回火方法之一,一般通过炉内空气进行低温回火。
2. 回火温度低温回火的温度一般在150-250摄氏度之间,此温度范围可有效消除马氏体的部分内应力,使得t10钢的硬度适中,同时提高其韧性。
3. 回火时间低温回火的时间要根据具体材料和尺寸来确定,通常在1-2小时左右。
回火时间过短导致内部应力未完全消除,回火时间过长则可能引起组织退火,影响钢的硬度。
五、淬火+低温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通过淬火+低温回火后,t10钢的组织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细化,珠光体分布均匀,碳化物颗粒尺寸减小。
这些结构上的变化使得t10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韧性,并保持了良好的耐磨性。
六、结论t10钢经过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后,其组织和性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淬火后,t10钢的硬度和强度显著提高;低温回火后,钢的韧性得到提高,同时保持了良好的硬度。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碳钢成分-组织-性能实验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碳钢成分-组织-性能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a0eabf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3.png)
实验日期:成绩: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工程材料综合实验----碳钢成分-组织-性能实验●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碳钢的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及硬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实验内容概述1.钢的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冷却下来的操作,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钢的组织和性能将发生改变。
通常加热、保温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成分均匀的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亚共析碳钢的完全退火、正火、淬火的加热温度范围是AC3+30~50℃,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及淬火加热温度是AC1+30~50℃,过共析钢的正火温度是ACcm+30~5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工件尺寸大小,炉子加热类型等由经验公式决定。
碳钢的过冷奥氏体在Ac1~550℃范围内发生珠光体转变,形成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依据片层厚薄的不同有粗片状珠光体(P),细片状珠光体——索氏体(S)和极细片状珠光体——屈氏体(T)之分。
硬度随片距的减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碳钢的过冷奥氏体在550~350℃之间发生贝氏体转变,生成由平行铁素体条和条间短杆状渗碳体构成的上贝氏体(B上)。
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羽毛状特征。
过冷奥氏体在350℃~Ms之间等温得到黑色针状的下贝氏体(B下),它是由针状铁素体和其上规则分布的细小片状碳化物组成。
过冷奥氏体以超过临界速度的快冷至Ms以下温度,将发生马氏体转变,生成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45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导师姓名:完成时间:2015年4月10日45钢与T10钢热处理组织和性能比较研究摘要为探讨热处理工艺对45钢及T10的影响,本文对45钢与T10做了退火,正火,淬火以及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处理,观察金相组织,测量布氏硬度,再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再相同热处理下含碳量是影响45与T10在金相组织形成,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发现了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的结果。
关键词:热处理,金相组织,硬度,45,T1045 steel T10 steel heat treatment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andPerformance ComparisonAbstractTo explore the Heat Treatment on 45 Steel and T10, the paper made of 45 steel and T10 annealing, normalizing,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tempering temperature, tempering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measuring cloth hardness, and then the data is systematically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content and then heat-treated at the same affect with T10 45 formed in the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differ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carbon content steel hardness, strength increases, lower ductility, toughness results.Keywords: heat treatment,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45, T10目录绪论 (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实验方案 (2)1.2实验材料及设备 (2)1.3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 45钢与T10原始材料组织与性能分析 (5)2.2 45钢与T10在退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5)2.3 45钢与T10在正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6)2.4 45钢与T10在淬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7)2.5 45钢与T10在低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7)2.6 45钢与T10在中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8)2.7 45钢与T10在高温回火后组织与性能分析 (8)3 结论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绪论人类的发展史是与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紧密联系着的,特别是在近代,金属材料在人类文明中更占有特殊重要的位臵。
据统计,目前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飞机,水利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及国防无奇所用材料中,金属材料约占90%以上。
没有各种性能符合要求的金属材料,近代文明的出现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1]为了使金属材料获得所需要的性能,热处理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9年建立新中国后,全国人民积极努力的工作,热处理技术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的被应用于生产中,如可控气氛热处理,真空热处理,,感应热处理,多元共渗,及新的淬火介质大力的推广使用;机械化程度高的热处理作业炉和热处理生产线已经在不少工厂中建立起来;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工厂试验中已经广泛使用近代化研究手段,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和放射性同位素等,使热处理理论得到发展,产品质量和生产率都有很大的提高。
[2]许多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都凭借其所掌握的热处理技术来保证产品质量,赢得胜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钢材种类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以用处最多的45和T10为例,45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机械零件。
故又称为机械零件用钢,经过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用来制造齿轮,连杆,轴类,套筒等各种零件。
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比较低,截面尺寸比较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适合采用,45钢淬火温度一般在Ac3以上30-50的温度范围内,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并且能提高功效。
为了使表面的奥氏体均匀化,就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
T10作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刃具,磨具,量具等。
适于制造耐磨性要求比较高,切削条件比较差且不受剧烈和突然冲击震动而需要一定的韧性和具备锋利刃口的各种工具,也可用到不受较大冲击的耐磨零件。
它作为一种碳素钢,生产成本是比较低的,经过热处理以后硬度甚至能达到60HR以上,但是由于它的耐热性比较差,钢的淬透性比较低,所以在淬火加热时不应过热,应该保持细晶粒。
韧性方面还可以,但是热硬性比较低,淬透性仍然不高,淬火变形比较大。
前人对45及T10分别做了大量的研究,从金相组织的观察分析到硬度的测量,对它们在生产生活中最大化运用做出了突出贡献,那么本文通过对这两种钢的进一步比较分析,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1 实验材料及方法1.1实验方案对45钢和T10分别各取6个试块样品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前分别各取一块45和T10的试样进行原始硬度以及金相组织的观察。
然后分别对45和T10试样进行退火,正火,淬火以及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热处理期间要控制好它们的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加热时间以及冷却时间。
热处理完毕后采用布什硬度分别对每个试块进行部分,整体测试,再对每个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金相组织的观察,通过以上数据对它们进行一个系统性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1.2实验材料及设备本实验所用材料为45钢和T10钢45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T10为碳素工具钢,它们所含化学组织如下表1-2:表1-2 45与T10的化学成分[3]45钢是强度较高的一种中碳优质钢,因淬透性差,常以正火状态使用,在机械性能要求较高时,采用调质处理。
冷变塑性中等,退火和正火的切削加工型比调质的好。
用于制造强度要求较高的零件,如齿轮,轴,活塞销等以及受力不是很大的机械加工件,锻件,冲压件等。
[4]T10钢是最常见的一种碳素工具钢,韧度适中,生产成本低,经热处理后硬度能达到60HRC以上。
适于制造切削条件较差,耐磨性要求较高且不受突然和剧烈冲击震动而需要一定的韧性和极具有锋利刃口的各种工具,如车刀,钻头,丝锥,扩孔刀具等。
1.3 实验方法热处理前必须对45和T10的两个重要的临界值A c1和A c3进行查询。
查询数据如下表1.3:[5]热处理是将金属在固态范围内加热到一定温度下,进行必要的保温,并且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至室温,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以下是几种重要的热处理工艺的特点:退火主要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等,完全退火是把钢件或者毛胚加热到比Ac3略高20~30度,保温一段时间,使钢中组织完全转变成奥氏体后,缓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埋入沙、石灰中冷却)到500到600度以下出炉,在空气中冷却。
[7]通过相变获得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
正火的原理和退火相似,唯一不同之处是正火保温一定时间后即空冷,从而得到较细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由于正火的冷却速度快于退火,因而正火钢的组织较细一些,珠光体分散度大,铁素体的量相对少些,从而强度,硬度比退火要高一些。
[8]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Ac3或者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完全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快速冷却(保证全部奥氏体不分解),从而获得马氏体或者贝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淬火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耐磨性。
回火是将淬火零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低温回火(这里以200度为例):这一温度回火时,马氏体的过饱和度降低,晶格畸变减轻,这种组织我们称为回火马氏体。
[6]中温回火(这里以400度为例):这一阶段碳原子的析出使过饱和的α固溶体变为铁素体,回火马氏体中的渗碳体转变成粒状渗碳体,由铁素体和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我们称为回火屈氏体。
[7]在保持一定韧性的条件下提高了弹性和屈服强度,主要用于各种弹簧,锻模,冲击工具。
其金相组织。
高温回火(这里以600度为例):此时固溶体发生回复与再结晶,同时渗碳颗粒不断长大,形成块状铁素体与球状渗碳体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索氏体。
[8]得到了强度,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前准备45钢和T10钢各六块(大小相同)。
45钢厚度10cm,直径10cm。
T10钢厚度10cm,直径10cm。
(2)各取一块45和T10试样用砂纸将表面的氧化皮和脱碳层打磨掉,粗磨一阵后然后再用抛光机最终抛光后,在打磨好的试块表面滴入2至3滴4%的硝酸溶液,停留3至5秒后,在清水中冲洗一下再用吸水纸擦干后拿到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用400倍像素保存3到5张金相组织的照片,然后再进行布氏硬度的测试,用25g的测局部两次,用1kg的测整体一次。
(3)将各试块清晰干净,然后涂上防止裂的涂料,开始对各试块进行热处理。
45钢所需要温度840度,保温30分,由于退火,正火,淬火加热温度以及保温时间一定,可以同时放到热炉内加热。
保温后,退火的随炉冷却,正火的进行空冷,淬火的放到冷水内。
T10钢和45的区别是加热到770度保温90分钟。
(4)对退火,正火,淬火后的试块进行打磨,抛光,金相组织的观察以及硬度的测量(5)分别对45和T10进行回火的热处理,对他们经过淬火处理后,分别进行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温度分别为200度,400度,600度。
回火完成后,对回火的试块进行表面打磨,抛光,金相组织的观察以及硬度的测量,记录所得的数据。
2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45与T10各个热处理工艺的的硬度测量,得到以下数据:表2-1 45钢硬度表2.1 45钢与T10原始材料组织与性能分析45钢原始组织如图2-1,2-2图2-1 45原始组织 图2-2 T10原始组织 从以上表1-2和图2-1,2-2可以得知,45钢含碳量介于0.0218%-077%之间,属于亚共析钢,T10含碳量介于0.77%-2.11%之间,属于过共析钢,碳钢的机械性能取决于其组织,组织取决于含碳量,含碳量很低时,钢的组织中主要是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一次钢的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中铁素体减少,珠光体增加,钢的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