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病变影像诊断
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
![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7be93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f.png)
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疼痛:患者在发病初期或病情加重时,常常会感到脊柱或关节疼痛。
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但通常会随着活动和疲劳而加重。
2.僵硬:患者可能会感到脊柱或关节僵硬,尤其是在早晨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
这种僵硬通常会在活动后得到缓解。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僵硬,患者可能会感到脊柱或关节的活动受限。
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肌肉无力:由于病情的持续发展,患者可能会感到肌肉无力或肌肉萎缩。
这种情况通常在病情严重时出现。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等情况。
对于脊柱关节病的诊断,血液检查中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通常会升高。
2.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可以检测患者的肾功能和泌尿系统是否正常。
对于脊柱关节病患者,尿液检查通常不会出现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显示患者的脊柱和关节是否有骨质破坏、增生、畸形等异常改变。
对于脊柱关节病的诊断,X线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脊柱和关节的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骨质破坏和增生等异常改变。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显示脊柱和关节的软组织病变,如滑膜炎症和脊髓病变等。
对于脊柱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MRI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四、排除其他疾病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疼痛和肿胀,与脊柱关节病相似。
因此,在诊断脊柱关节病时需要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性。
2.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下腰痛、晨僵、活动受限等症状。
虽然与脊柱关节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与脊柱关节病不同。
因此,在诊断脊柱关节病时需要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
3.其他疾病:除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之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脊柱或关节疼痛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椎间盘突出、肿瘤等。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961053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b.png)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一、背景介绍影像学在脊柱和脊髓病变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和脊髓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常见MRI诊断方法和病变类型。
二、影像学检查流程⒈病史采集:包括疼痛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⒉影像学检查准备: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钥匙、方式等,以免影响磁场成像质量。
⒊选择合适的MRI序列:常用的MRI序列包括T1WI、T2WI、STIR等,不同序列对不同病变类型有不同的显示优势。
⒋脊柱定位:通过MRI扫描区域定位软件,确定脊柱的水平。
⒌扫描参数设置:根据疾病类型和临床病情确定扫描参数,例如扫描层厚、间隔等。
⒍影像学结果分析:医生根据影像学结果,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三、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分类⒈脊柱结构变异与畸形:包括脊柱发育异常、脊柱侧凸、脊柱骨折等疾病。
⒉脊柱退行性病变: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病变、脊柱骨质疏松等疾病。
⒊脊髓病变:包括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炎症等疾病。
四、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要点⒈T1WI序列:常用于显示脊柱骨质、脊髓形态等。
⒉T2WI序列:常用于显示神经根、椎间盘、软组织等。
⒊脂肪抑制序列(STIR):用于显示脊髓病变周围的炎症反应。
⒋强化扫描:用于显示肿瘤、感染等病变的强化情况。
⒌多平面重建:通过对原始影像进行后处理,可得到多个不同平面上的影像,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和评估。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例影像图和相应的病例介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脊柱:人体的中轴线,由一系列的椎骨组成,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的重要组织。
⒉脊髓:位于脊柱内的神经组织,是人体主要的传导中枢,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⒊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的技术,能够获得高清晰度的解剖结构图像。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dd972c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4.png)
STIR T1WI
病变累及脊柱
三、影像表现
开始病变侵及椎体前缘上、下角(Romanus病灶:水肿、脂质、硬化),导致正常椎
体前缘凹陷消失,形成方椎;
椎间小关节面模糊、硬化;
椎间纤维环、椎间小关节囊、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可 发生不同程度骨化;
椎间纤维环外层骨化,使椎体彼此间相连,正位相上脊柱呈竹节状;
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
谢谢
骶骨侧主要是透明软骨,髂骨侧主要是纤维软骨。
纤维软骨示免疫应答攻击的主要部位,因此骶髂关节炎常最先表现在髂骨关节面下(包
括骶髂关节滑膜细胞的增生、炎性细胞的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表面侵蚀)。
AS首先侵犯滑膜,其次是骨髓,而后是软骨。
晚期出现关节囊的纤维化、韧带的钙化及关节骨性强直
二、解剖及病理
累及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畸形。 外周关节病变多为非对称性。 ¼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端
病在本病常见。
解剖及病理基础:
二、解剖及病理
骶髂关节由髂骨和骶骨的耳状面构成,前下2/3为滑膜部,后上1/3为韧带部。
滑膜关节表面被覆关节软骨,骶骨关节面软骨厚2-3mm,髂骨关节面软骨厚0.6-1mm。
AS DISH
四、鉴别诊断
Resnick诊断标准 至少连续4个椎体前外侧缘前纵韧带连续
性骨化(3个连续骨桥形成) 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正常,无退变征象 无椎小关节僵直 无骶髂关节侵蚀、融合或关节内骨质融合
AS DISH
EX 10
M
EX 10
M
四、鉴别诊断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常有外伤、股骨颈骨折或使用激素、酗酒等病史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f4096b7bb4cf7ec4afed0e3.png)
高出坠落,脊柱骨折
脊柱良性肿瘤和 肿瘤样病变
Benign Spinal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
脊柱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骨血管瘤 骨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内生骨疣 其它: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纤维骨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和血管内皮细胞瘤等
环椎:前后弓及两侧块 枢椎:齿状突、椎体及棘突 第3至第7椎体:逐渐增大,椎孔三角形,椎间关节面近呈水平位,钩椎关节 (Luscka 关节)
胸椎:逐渐增大,椎孔心形,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椎体逐渐增大,椎孔呈三角形,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 骶骨:骶骨倒立扁三角形,5个骶椎融合而成 尾骨: 4个尾椎融合而成
环枢关节半脱位 齿状突骨折
骨质疏松骨折 L1压缩骨折
脊髓损伤
脊髓震荡: 单纯脊髓功能损伤,可出现轻微脊髓水肿,愈后良好。
脊髓挫伤: 脊髓水肿、出血、脊髓广泛破碎出血、乃至脊髓横断;
脊髓受压: 骨折脱位或髓外血肿等原因导致的椎管变窄压迫脊髓;
MRI表现
1、脊髓形态改变 梭形膨大,灶性水肿;脊髓弯曲;完全或不完全横断,伴
elements of T-3
and T-4 and the
posterior soft
tissues
(arrowheads).
The lesion
enhances
markedly with the
contrast agent.
FigC the lesion
C
has only
intermediate
38, yr, M of C
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 with several spinal osteochondromas 遗传性多发骨软骨瘤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影像诊断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变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78e0a05b14e852459fb5728.png)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颈椎间盘扫描定位片
正常颈椎间盘
正常颈椎间盘(1)
正常颈椎间盘
病理(椎间盘膨隆)
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松 弛,横断面上表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光滑对称的软组 织影,并产生环状或横行的 裂隙,髓核水分减少,弹性 降低趋玻璃样变性
椎间盘膨隆CT表现
横断面上表 现为超过椎 体边缘均匀 光滑对称的 软组织影
THANK YOU
黄韧带肥厚
椎体滑脱
脊椎滑脱的定义:界定为椎体所有或部 分结构相对于其下部稳定的脊椎向前或 向后的滑动。
脊椎滑脱好发部位:90%为腰椎;多 见于L4-L5、L5-S1。
椎体滑脱分类:
– 真性滑脱 – 假性滑脱
真性滑脱:由于椎弓某部位断裂所致椎 体移位,多见于峡部断裂
脊椎峡部:指脊椎关节突间部,而非椎 弓根部。
Chiari畸形
Chiari畸形
正常
颈椎分节不全
脊柱侧弯
化脓性脊柱炎
累及椎体较少 有椎旁脓肿但一般较小
MRI 信号较均匀 均匀强化或中心均匀强化伴周边环状强化 椎旁软组织广泛斑片状强化而无脓肿形成
化脓性脊柱炎
与结核鉴别:发热、血像高、临床症状重
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病因不明 目前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矢状T2WI显 示多个椎体 呈异常高信 号,椎体及 椎间盘正常
椎体转移瘤
矢状T1WI显 示多个椎体 呈异常低信 号,椎间隙 及椎间盘正 常
椎体转移瘤
矢状T2WI显 示椎体及其 附件呈异常 高信号,脊 髓受压椎间 隙及椎间盘 正常
椎体转移瘤
横段T2WI显 示椎体及其附 件呈异常高信 号,脊髓受压
常见脊柱骨骼系统病 变的影像诊断
脊柱病变精品PPT课件
![脊柱病变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dc4a2e81c758f5f61f67c8.png)
鉴别诊断
➢硬膜外疤痕:有手术史,疤痕位于硬膜囊与手术部位之间, 其CT值往往低于椎间盘,疤痕组织增强比椎间盘明显。MRI 上疤痕呈长T:中长T: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椎管内硬膜外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等,可形成类似椎间盘突 出样的肿块。其密度低于椎间盘,强化较为明显。且合并有 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
影像表现(MR检查)
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变性显示为T2WI等低信号,正常的层样结构消失。 膨出的椎间盘纤维环呈低信号,对硬膜囊及椎间孔内的脂肪产生压迫。 髓核变性在T2WI上呈低信号。 椎体终板破裂,肉芽组织侵入,椎体内出现长Tl和长T2信号。 椎体终板骨增生硬化,呈长T1和短T2信号。 椎体终板下骨髓内脂肪沉积增多呈短T1和中等T2信号。
Schmor结节,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
影像表现(MR表现)
➢椎间盘突出时,髓核突出于纤维环之外,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及侧后方突出。 ➢信号强度依髓核变性程度而异,一般呈等T1中长T2信号, ➢突出的髓核与未突出部分间有一“窄颈”相连。 ➢髓核突出部分与髓核未突出部分分离,突出髓核游离于椎体后方。 ➢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与突出的髓核相对应, ➢受压节段脊髓水肿或缺血表现为等或长T长T2异常信号。 ➢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在椎间盘后缘与硬膜囊之间可见条状或弧形高信号影。 ➢对椎间盘钙化显示不敏感。
脊柱和椎管内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影像检查方法
★ X线平片 ★ CT ★ MRI ★ 脊髓造影
正常X线表现(脊柱平片)
★ 正位 ★ 侧位 ★ 斜位
异常X线表现 (脊椎)
★ 曲度变化 ★ 破坏
◆ 边缘增生硬化 良性病变,脊柱结核 ◆ 边缘无硬化 恶性病变,转移瘤 ★ 骨质增生 ★ 形态变化:侧弯或后突畸形、骨性强直、 椎管和椎间孔扩大、椎体楔变 ★ 椎间隙变化:增宽、狭窄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MRI诊断-医学影像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860c0f3726fff705cd170a11.png)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 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 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 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 侧 硬膜部。
编辑课件
【病理】
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 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病变 多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部。后向椎 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在椎弓、椎 旁软组织扩散,引起椎间盘、椎旁软组 织炎症,甚至椎旁脓肿,后期椎旁大量 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间融合。
编辑课件
【MRI表现】
椎体呈斑点状或虫蚀状骨质破坏,表现 为病椎中心或边缘部异常信号灶,T1加权像 上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 号。感染波及椎间盘时,可破坏其结构,致 椎体与椎间盘分界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残余部分因炎性水肿,故T1加权像上 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显著高信号,在GdDTPA增强MRI上,感染病灶可发生中度强 化。
编辑课件
病理
• 病变处脊髓的外观可大致正常,亦可增 粗,甚至超过正常脊髓的数倍。病变多 见于脊髓颈段。空洞内常含无色或黄色 液体,洞壁由纤维组织及增生的胶质细 胞构成。当胶质增生较多时,可突入洞 腔内将空洞分隔成多房状。
编辑课件
MRI表现
• 90%的脊髓空洞症见典型囊腔,囊内液 信号与脑脊液相同,即T1加权像上呈低 信号,T2加权像上高信号,边缘清楚锐 利,空洞相应脊髓节段可均匀膨大。洞 内有分隔时,矢状面T1加权像上空洞呈 多房性或“腊肠状”表现,其间隔呈线 状中等信号影。
编辑课件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d4c4e8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0.png)
T1W
T2W
STIR
正常腰椎
矢状面T1W
矢状面T2W
矢状面T1W
纤维环
硬膜外脂肪
马尾神经
椎小关节
腰神经
横断面T2W
硬膜囊
髓核
L3-4
L5-S1
L4-5
正常腰椎椎间盘CT横断面
侧隐窝
侧隐窝
侧隐窝概念
前面为椎体后缘及椎间盘 后面为上关节突前面 外面为椎弓根内面
侧隐窝
上关节突
髓核和韧带钙化: 前者在狭窄之椎间隙中出现零星点状或环状钙化影。后者在脊柱周围相当于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和棘间韧带等处之软组织内,可出现密度与骨质相仿或稍淡些的斑片状或线条状钙化,最常见于椎体之前后和两旁,钙化阴影的方向常与韧带之纵轴一致。 椎间盘积气出现“真空”现象(氮气)。 椎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密度增高,小关节和邻近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狭窄(横径和上下径均缩小)。
检查方法
X线平片:是骨骼系统检查的基础。 CT检查:对骨内小病灶和软组织的观察远较X线为佳。包括CT平扫、CT增强、CTM(脊髓造影)等。MR检查:是检查脊柱病变的重要手段。对椎管、椎间盘及脊髓的显示有独到之处。对各种正常软组织如脂肪、肌肉、韧带、肌腱、软骨、骨髓等;病变如肿块、坏死、出血、水肿等都能很好的显示。但对钙化及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及CT,因此常需结合X线平片及CT。 包括MR平扫、MR增强、MRM(脊髓造影)、MRA等。
颈椎钩椎关节
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有: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寰椎横韧带;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等结构组成。黄韧带:正常宽度约3-5mm,超过5mm为黄韧带增厚。颈、胸段较腰段薄。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构成。脊髓被膜及被膜腔:由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脊膜腔由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构成。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63d9d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5.png)
负数或>38 上弓下直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为该椎 体倾斜度。
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 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
运算公式:
S弓形
r2
360
1 Lh 2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颈曲(A.为寰椎棘突基底部下缘, B.为C7后 下缘)。
正常腰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A.为T12后下缘,B.为S1后上缘),r.为半径 α.为圆心角 L.为AB弦长 h.为圆心至AB的垂直 距离
例如:颈曲面积:
S弓形
3.14 15.82 50 360
脊柱侧凸Ferguson测量法
脊柱侧凸Cobb测量法
腰骶角测量法(水平角)正常为30o~42.5o左右。
腰骶角测量法(轴交角正常为130o左右 )
腰椎滑脱测量法 (将下一个椎体分为4度,上椎体向前移动度为滑脱度,
左图为1度,右图为2度。)
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右宽左窄,提示齿状突侧偏。
颈曲阶梯状错位的测量线
显示上一椎体前移4mm
常规正位片双侧钩椎关节对称,无侧弯
钩突关节不对称 (正位相显示颈3-4间双侧钩突关节不对称)
双边双突征
(颈椎侧位片,可见颈2、3、4小关节呈双突影(双边),说明颈4以上轴向旋转。)
双边双突征 侧位片自颈5以上及颈7以下均为纯侧位相,但颈6下关节突呈清晰之 双突影。说明颈6单个轴向旋转。
骶椎腰化
腰椎骶化不全
骶椎裂
第5腰椎有Schmerl结节(线条所指)
【医学PPT课件】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医学PPT课件】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da558e90c69ec3d5bb75f6.png)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较常见。
脊柱恶性淋巴瘤影像特点
•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胸椎,多先侵犯椎体,呈浸润 性生长,可先累及单个椎体,然后侵犯相邻椎体。
• 肿瘤未钙化部分 T1WI呈低-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
• 肿瘤钙化部分在 T1WI及T2WI上均呈 低信号。
• 增强后强化明显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 1.该肿瘤不太多见,约占骨肿瘤总数的1%,男 女之比为2:1,患者年龄80%小于30岁,25岁左 右为发病高峰。
• 2.脊柱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半数发生于腰椎, 其次是胸椎、颈椎和骶椎,椎骨上的病变多位 于脊柱的后方,尤以椎弓根易先受累。
多发性骨髓瘤
• T2WI上呈高信号 。脂肪抑制T2WI 或STIR序列上,由 于脂肪信号被抑 制,病灶的高信 号较T2WI更明显 。
多发性骨髓瘤
• MR骨质破坏或骨髓 浸润区在T1WI呈边 界清楚的低信号。 多发散在点状低信 号,分布于高信号 骨髓背景内,呈特 征性的“椒盐状” 改变。
恶性淋巴瘤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 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发病年龄10-40岁,高峰位于20岁左右。 • 男女比例为5:1。 • 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血清组织
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RF阴性。 (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炎) • 病理基础:关节滑膜非特异性炎症。
竹
强直性脊柱炎
• 中央型突出:为 髓核物质通过纤 维环后部中央突 出,到达后纵韧 带下。
椎间盘突出(后外侧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压,肿瘤侧蛛网膜下腔受压、变窄明显, 脊髓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症状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和传出通路的 集中处,又包含各种脊髓反射中心。脊髓位 于骨性椎骨内,当椎管内发生肿瘤时,由于 椎管本身无扩张性,很容易造成对神经根的 刺激与脊髓的损害,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 症状,通常可分为三个时期:
• CT:可直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及对神经组织的压
迫。并可观察骨性结构和及韧带的变化。
• MRI:椎间盘T2信号减低并直接显示突出的部位,
椎管内结构受压的程度。尤其有利于显示游离型 椎间盘游离的部位。
• CT和MRI均不能显示纤维环。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椎间盘突出(外侧型)
正常
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
矢状位T1、T2
正常腰椎间盘MRI
冠状位的扫描
脊髓横断面解剖
颈段椎管内结构: 脊髓中央的灰质“H” 形物质和外面的白 质,蛛网膜下腔
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如
矢状位T1、
何
T2加权像
阅
读
磁
共
振
横轴位
片
T2加权像
?
颈椎退行性疾病
•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脊髓、
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引起症状或体征者,称为颈 椎病。
MRI常识
• 探测人体H+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计算机成像。 • 自然状态下,人体H+杂乱无章的运动,发出的电磁
波信号极其微弱,且互相干扰,不能检测到,将人 体置于强磁场内, H+运动步调一致,发射射频脉 冲后可测到回波信号,探测器接收后传入计算机成 像。
• MRI无电离辐射。 • 原理复杂,图像直观。 • 任意层面显示解剖结构,多参数、多序列成像,显
前后径正常>5mm,<3mm为狭窄。
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与椎弓峡部裂
腰椎滑脱
• 相邻两椎体发生向前或向后相对位移。 • 根据原因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
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和病理性。
• 滑脱使局部椎管容积减小,马尾神经和神
经根受压,有类似椎管狭窄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 X线:45O斜位片是最佳的检查方法,可明
• 神经根刺激期 是疾病的初期,其特点是神经根性
疼痛或感觉异常一蚁行感、刺痛、灼痛等。表现在 邻近肿瘤受压的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内。这种根性 疼痛开始为间歇性的,常在咳嗽、喷嚏、劳累时加 剧。此时检查可以没有任何感觉障碍,或者在相应 神经根支配区域内有感觉过敏。随神经根压迫或牵 拉的加重,出现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根性疼痛常 见于髓外肿瘤,以颈段和马尾部肿瘤为明显;髓内 肿瘤则极为罕见。如果肿瘤位于脊髓腹侧,可无根 性疼痛,而出现运动神经根的刺激症状,表现为受 压节段或所支配肌肉的抽动(肌跳),伴肌束颤动、 运动不灵或无力等。这种肿瘤早期对神经根的刺激 所致的感觉、运动异常,由于部位明确,固定,对 定位诊断很有意义。
腰5滑脱时,此线在腰5 以上相交,或两平行线间 距超过3mm,交角4o-10o轻 度滑脱;11o-20o中度滑脱; 大于20o重度滑脱。
1,2 正常 3,4 滑脱
脊柱滑脱的分度
• Ulmann征 峡部裂性腰椎
滑脱X线侧位片示上一椎 体对下一椎体发生的向前 移位。从下一椎体前缘画 一垂直于椎间隙的水平线, 正常此线不与上一椎体相 交。将上一椎体下缘分成 4等分,若此线位于前方 第一等分内为ⅠO,第二等 分内为ⅡO,依次类推。
但密度分辨率差,只能区分骨-软组织-空气。 解剖结构互相重叠,不能显示椎间盘及椎旁软组 织。适合于骨质病变的检查。
• CT 密度分辨率高,能区分2000~4000级别不同
密度的人体组织,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横断面成 像观察人体解剖结构连续性差(3维成像除外)。
• MRI 任意层面显示解剖结构,多参数、多序列成
• 椎管内肿瘤按发生部位分: • 脊髓内肿瘤 (约占10%—15%); • 髓外硬膜内肿瘤(约占60%—70%); • 硬膜外和硬膜内外肿瘤(约占15%- 25%)。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
• 髓内肿瘤: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对称性
变窄。
• 髓外硬膜下肿瘤:肿瘤位于脊髓与硬膜
(或蛛网膜)之间,肿瘤侧蛛网膜下腔扩 大,脊髓受压移位,对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关节), 颈1~7横突有孔(横突孔,椎动
脉通过)
正常颈段脊髓
颈椎骨质增生
CT的影像解剖(腰椎)
腰椎:腰1椎体略呈楔形,上部 腰椎椎管椭圆形,下部椎管三角 形(侧隐窝)
正常腰椎间盘 CT
正常腰椎间盘 CT
正常CT解剖(胸椎)
正常CT解剖(骶骨)
如 何 阅 读 CT 片?
三、MRI影像解剖(腰椎)
化的程度(反映血供状态),有助于病变 的定性及明确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 CT增强扫描造影剂:碘 需做过敏试验 • MRI增强扫描造影剂:钆 不需做过敏试验
椎管肿瘤
平扫
增强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正常影像解剖
一、X线解剖(颈椎)
脊柱的影像解剖(X线)
颈1、2及环齿关节
颈1环形,无椎体、关节突及棘突。 颈2 齿状突。
CT的常识
• 利用探测器测定穿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量,
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人体的横断面图像。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进行三维重建。
• 密度分辨率高于X线。 • CT 有电离辐射。 • CT=X线+计算机
CT 密度分辨率高,能区分2000~4000级别不同 密度的人体组织,能直接显示椎间盘。横断面成像 观察人体解剖结构连续性差(3维成像除外)。
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MRI
椎间盘脱出
-c
-C
+C
髓核向上 游离
椎间盘突出与肿瘤并存
胸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 中央型椎管狭窄(矢状径狭窄):
<10mm绝对狭窄,10~13mm相对狭窄。
• 神经根管狭窄:由于腰神经发出水平
不同,神经根管长度与角度各异。
• 侧隐窝狭窄:主要是腰4、5,侧隐窝
像,显示脊髓、椎间盘尤佳。能显示骨髓病变。 特别适合于脊柱病变检查。
•X线 空间分辨率高,观察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好。但密度分辨率差,只能区分骨
-软组织-空气。解剖结构互相重叠,不能显示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适合于 骨质病变的检查。
男,42岁。颈腰部不适,走路踩棉 花感。
临床诊断:退行性变,
X线:退行性骨关节病, MRI:胸髓肿瘤
关。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
• X线: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变窄,椎体骨
质增生,椎间孔狭窄。功能位片颈椎节段 性不稳定,表现为在过伸和过曲位时椎间 滑移>3mm。
• CT:椎间盘突出,椎管矢状径变小,椎间
孔变窄,后纵韧带增厚、钙化、脊髓受压。
• MRI: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硬膜囊及脊
髓受压。炎症时髓内可见软化灶。
• 椎间盘脱出: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位于后纵
韧带下,可位于神经根外侧、内侧、或椎管前方正中。
• 游离型椎间盘:脱出的髓核穿过完全破裂的纤维环和
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蛛网膜下腔。
椎间盘病变
正常
膨出
突出
脱出
髓核 游离
影像学表现
• X线:可完全正常。正位片侧弯,侧位椎间隙变窄,
典型表现为椎间隙前窄后宽。
脊柱疾病的影像诊断
空军总医院磁共振科 熊明辉
内容提要
•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 正常影像解剖 • 椎间盘病变 • 脊柱退行性变 • 脊柱肿瘤(骨肿瘤、脊髓肿瘤、髓外肿瘤) • 脊柱结核 • 脊柱先天性异常 • 影像学新技术在脊柱病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 X线 空间分辨率高,观察解剖结构的连续性好。
脂肪抑制序列
脊髓炎性疾病(颈髓炎,脊膜强化)
蛛网膜粘连
脊柱肿瘤
• 椎管内肿瘤
• 髓内肿瘤 • 髓外硬膜下肿瘤 • 髓外硬膜外肿瘤
• 脊柱骨肿瘤(原发肿瘤、转移瘤)
椎管内肿瘤
• 椎管内肿瘤是指起源于脊髓及其相邻组织结
构的肿瘤,可发生于脊髓的任何节段,胸段 占椎管内肿瘤42%左右,颈段约占26%, 腰 段和马尾部各占14%,圆锥部占4%。
• 脊髓部分受压期 在神经根刺激症状的同时
或之后出现脊髓传导束受压症状。由于髓外 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对脊髓的压迫逐渐加 重,发展为脊髓半侧受压综合症。表现为同 侧运动障碍及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 碍,双侧触觉正常或减退(Brown-Sequrds Syndrome)。此综合症在髓内肿瘤极为罕 见。从脊髓的前面或后面正中生长髓外肿瘤 也无此症状,而只有两侧基本对称的感觉减 退和肌力减弱,并逐渐加重。
• 神经根型(50~60%)致压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牵拉产生
神经根性症状。
• 脊髓型(10~15%)退变颈椎压迫脊髓产生症状。 • 椎动脉型 由于颈椎退变机械压迫或所致颈椎节段性不稳
定,使椎动脉受压或刺激,使椎动脉狭窄、折曲或痉挛造 成椎基动脉供血不全。
• 交感型颈椎病 中年妇女多见,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有
确有无椎弓峡部裂(“狗颈部”可见裂 隙)。
• CT:可显示有无峡部裂,及椎骨移位的程
度。
• MRI:可显示滑脱的程度及椎管内容物受压
的情况,也可直接显示峡部裂。
• 腰骶部测量 麦氏法:
通过腰4椎体后下缘与骶1 椎体后上缘及腰5椎体后 上缘、后下缘分别画两条 直线,正常时,两线在腰5 平面或以下平面相交, 二者重叠或平行,但间距 不超过3mm.
• 脊髓完全受压期 是肿瘤后期。常由脊髓部
分受压或不全性截瘫发展以至最终出现完全 性截瘫即脊髓完全受压期。肿瘤平面以下、 深浅感觉消失,肢体完全瘫痪和痉挛,并出 现大小便障碍。此期尚可发生麻痹肌的痉挛, 重者可有抽搐,肢体关节倾向于挛缩。肿瘤 平面以下部位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粗 糙、少汗或无汗。瘫痪的肢体可出现静脉瘀 血或水肿,此期容易发生骶尾部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