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8期行业论坛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邵志勇陈夏冰何斌吴利军金尔光陈洁王肆玖杨文海*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武汉430208摘要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条件致病菌,在某些条件下会导致人的胃肠道疾病或机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婴儿腹泻、旅游者腹泻及尿道感染等。

此外,大肠杆菌污染也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群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应当注重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大肠杆菌;感染;症状;防治大肠杆菌也称大肠埃希菌,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周生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寄居菌,一般情况下并不引起疾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肠杆菌被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在1945年的婴儿腹泻暴发事件中发现了一些具有独特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为止[1]。

之后经过研究发现,大肠杆菌为条件致病菌,有小部分大肠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感染,严重时可导致人群疫情。

大肠杆菌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

目前已发现的抗原成分中,有173个O抗原,103个K抗原,60个H抗原,按O:K:H排列组合形成多种血清型[2]。

能引起疾病的大肠杆菌统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国际上一般按其致病作用分为6类,包括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及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SIEC),此外,还有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等[3]。

不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引起人体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1大肠杆菌病概述1.1发病机理普通大肠杆菌是人及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还能合成对人体有利的维生素B和K[4]。

但在某些条件下,大肠杆菌则会感染机体组织或器官,引起相应的疾病。

如外伤、烧伤或腹部手术时,皮肤及黏膜出现破损,则有利于大肠杆菌的入侵。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摘要: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

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

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关键词:大肠杆菌病原性应用前景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

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在水和食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大肠菌群数常作为饮水、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

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

日本近年来因食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大暴发,格外引人注目。

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

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

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

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

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

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

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

大肠杆菌知识点总结

大肠杆菌知识点总结

大肠杆菌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特征1、形态特征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形态为短杆状,长度约2微米,直径约0.5微米,单株细胞通常呈革兰氏阴性,即没有颜色的结晶紫。

在革兰氏染色中,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细胞膜、纤维素层、网状层和唇多糖层。

2、代谢特点大肠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生物,能够在缺氧环境下进行葡萄糖发酵产生能量。

此外,大肠杆菌还具有多种代谢途径,如异源代谢、乳酸发酵、融合发酵等,在不同环境下能够灵活应对。

3、遗传特征大肠杆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能力,其遗传物质以DNA分子形式存在,主要位于细胞质内。

大肠杆菌拥有近似5000-6000个基因,其中约一半的基因编码蛋白质。

二、生长特性1、生长条件大肠杆菌是一种嗜温性菌种,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42°C。

除此之外,大肠杆菌还对酸碱度、氧气浓度、营养物质等生长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2、生长曲线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呈现出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指数增长。

在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潜伏期、对数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

三、代谢特点1、氧气代谢大肠杆菌可以在缺氧环境中进行乳酸发酵或醛酸发酵,产生能量。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大肠杆菌则采用氧化磷酸化途径来产生ATP,同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2、营养代谢大肠杆菌具有多种代谢途径,能够利用多种碳源、氮源和能量源进行生长。

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合成营养物质、产生酶类等,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3、产气代谢大肠杆菌在肠道中的代谢产物主要为氢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对人体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致病机制1、肠毒力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毒力,其中一些菌株可以产生肠毒素(enterotoxin),引起胃肠道炎症。

这些肠毒素主要通过损伤肠黏膜上皮细胞或刺激免疫系统而导致病理反应,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

2、毒素分泌大肠杆菌还可以分泌多种毒素,如细胞外蛋白毒素、外毒素、细胞内毒素等,这些毒素可以引起细胞毒性、神经毒性、肠毒性等病理反应。

大肠杆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及其应用

大肠杆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及其应用

大肠杆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及其应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细菌,是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十分常见的模式生物。

其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等。

大肠杆菌有着丰富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内含上千种基因,是广泛研究的一个模式生物。

本文将探讨大肠杆菌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一、大肠杆菌的结构与功能大肠杆菌具有丰富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

其细胞壁包含有聚糖和蛋白质,用以保护细胞免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其菌体内部含有大量的质粒和基因,这些基因能够编码多种酶和蛋白质,为大肠杆菌提供了吸收营养、发生代谢反应、生存、繁殖等基本生命活动的基础。

除此之外,大肠杆菌还具有多种功能,如转化功能、产生毒素的能力、分泌信号蛋白和代谢产物等。

通过对不同大肠杆菌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与其结构和功能相关的机制,并且为探究其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潜在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大肠杆菌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1. 转染工具大肠杆菌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其因其较小的细胞体积,生长速度快、繁殖方便等优势,在许多试管实验中扮演着转染工具的角色。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化学法、电转化法、高压渗透法等方法进行转染,让其表达外源基因,进而实现某些生命过程的研究。

2. 功能蛋白表达大肠杆菌中含有许多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着多种蛋白质,如外泌素、膜蛋白、细胞壁维持蛋白等。

这些蛋白在生物学和微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利用大肠杆菌,我们可以表达这些蛋白,从而探究它们的功能及相应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如细胞穿透性、信号传导等。

3. 分子交互研究大肠杆菌表现出了其广泛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其表面和菌体上的亲和力分子也因此而有了很多研究价值。

亲和分子高效率的结合与识别,能够在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中应用。

通过研究大肠杆菌亲和分子,科学家可以探究分子之间的交互和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等。

三、大肠杆菌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1. 模式生物大肠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高等生物体内也有其普遍存在。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存在于人类和许多动物的肠道内,是肠道菌群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大肠杆菌具有以下特点:1.易培养和高繁殖率:大肠杆菌生长速度快,培养方法简单,因此成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微生物模型之一、大肠杆菌短繁殖周期(约为20分钟),易于进行遗传变异和基因工程研究。

2.遗传工具齐全:大肠杆菌具有完整的遗传工具箱,包括质粒转化、噬菌体介导的转导、细菌共轭等。

这些工具使得大肠杆菌成为基因工程研究的理想对象,可以用于表达外源蛋白、产生重组蛋白、合成有益物质等。

3.代谢多样性:大肠杆菌具有多样的代谢途径,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能源,包括葡萄糖、乳糖、葡萄糖醇等。

这使得大肠杆菌成为工业上重要的生物生产平台,可用于生产谷氨酰胺、异戊二烯、丙酮、生物柴油等。

4.耐受高温和高盐浓度: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耐受高温和高盐浓度的能力,适应广泛的环境条件。

这使得大肠杆菌成为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酶的表达和产业化生产的重要菌株。

5.引起人类肠道感染:虽然大肠杆菌是肠道菌群的一部分,然而一些菌株可以引起人类肠道感染,导致腹泻和胃肠道炎症。

这些病原菌产生毒素和相关的致病因子,其致病性与它们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

基于大肠杆菌的特点,它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研究前景:1.生物制药:大肠杆菌作为重要的表达系统,可以用于生产蛋白药物,如胰岛素、人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

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产生重组酶、抗生素等药物。

2.基因工程与合成生物学:大肠杆菌是进行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通过改造大肠杆菌的基因组,可以实现蛋白质功能的调控,构建人工代谢途径,甚至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等。

3.新材料生产: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新型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如生物塑料、生物燃料、生物胶体等。

4.环境保护:大肠杆菌具有高度适应环境的能力,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具有较高的潜力。

大肠杆菌发酵工艺

大肠杆菌发酵工艺

大肠杆菌发酵工艺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应用于发酵工业中。

发酵工艺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代谢反应,产生有用的物质。

大肠杆菌发酵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大肠杆菌的特点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

它的形态为短杆状或圆形,大小约为1-2微米。

大肠杆菌是一种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代谢反应。

它的代谢途径非常多样化,可以利用多种碳源、氮源和能量源进行生长繁殖。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DNA非常稳定,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复制,是基因工程的理想载体。

二、大肠杆菌的应用大肠杆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在食品工业中,大肠杆菌可以用于制作乳酸菌饮料、酸奶、酵母等发酵食品。

在医药工业中,大肠杆菌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激素、疫苗等药品。

在化工工业中,大肠杆菌可以用于生产丙酮、丁酸、异戊酸等有机酸。

三、大肠杆菌发酵工艺大肠杆菌发酵工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因素。

下面介绍大肠杆菌发酵工艺的主要步骤和影响因素。

1、接种接种是大肠杆菌发酵工艺的第一步。

接种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保证接种菌株的活力和纯度。

接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发酵的速度和产量。

一般情况下,接种量为发酵罐总容积的1%-5%。

2、培养基配方培养基是大肠杆菌发酵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菌株需要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碳源可以是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氮源可以是氨基酸、蛋白质水解物等;无机盐可以是磷酸盐、硫酸盐等;生长因子可以是维生素、酵素等。

培养基的配方要根据不同的菌株和不同的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3、发酵条件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搅拌速度等因素。

大肠杆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7℃,pH值为7.0左右。

氧气含量和搅拌速度也会影响到发酵的速度和产量。

过高的氧气含量会导致大肠杆菌代谢产生过多的乳酸,影响到产量和质量。

大肠杆菌生物学特征及遗传调控机制

大肠杆菌生物学特征及遗传调控机制

大肠杆菌生物学特征及遗传调控机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动物肠道等环境中。

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物模型,大肠杆菌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工业等方面的研究。

1. 形态和生理学特征大肠杆菌为棒状菌,大小约为1-2微米长,0.5微米宽。

其细胞壁主要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具有高度的保护作用。

大肠杆菌的生长环境一般要求温度在20-40摄氏度之间,适宜的pH值为6-8,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来生长和繁殖。

在生长过程中,大肠杆菌通过分裂增殖。

在一定条件下,其生长速度非常快,每20分钟左右就会分裂一次。

由于其繁殖速度极快,不断繁殖的大肠杆菌数量可呈指数增长,如无有效控制,则可能造成危害。

2. 遗传物质和基因组特征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通常位于其核心区域。

其基因组长度约为4.6兆碱基对,其中包含了约4300个的基因。

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具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其遗传材料具有较高的可塑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有一部分是常见基因,主要参与生命基本过程,如代谢、蛋白质合成等。

此外,大肠杆菌还具有许多非编码RNA序列,这些RNA序列虽然并不编码蛋白,但在细胞代谢、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遗传调控机制大肠杆菌具有复杂的遗传调控机制,其正常生长必须要有严格调控。

大肠杆菌的基因调控机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

3.1. 转录调控转录调控主要通过对转录因子的调控来实现。

转录因子是一种能够结合到RNA聚合酶上,从而影响基因转录的蛋白质。

大肠杆菌通过调节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和活性来控制基因转录。

在转录调控中,DNA上的结构元件扮演重要的角色,如启动子、响应元件、调节元件等。

3.2. 转录后调控大肠杆菌中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主要通过mRNA、tRNA、rRNA等RNA分子的修饰来实现。

重要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

重要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

模式生物——大肠杆菌摘要: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目前公认的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常见模式生物有大肠杆菌、噬菌体、酵母、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拟南芥等.其中大肠杆菌对生命现象的揭密和探索等都所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轨迹、各自优势、技术手段、热点研究、发展前景等系统而又简要的了解,有助于具体而又生动地体察到大肠杆菌在今天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推动生命科学不可替代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大肠杆菌模式生物生命科学一、大肠杆菌简介大肠杆菌(Escher i chia col i ) 是Escherich 在1885 年发现的, 在很长的时间里, 一直被认为是正常肠道菌落的组成部分, 认为是非致病菌。

直到20世纪中期,一些科学家才认识到一些含有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

大肠杆菌作为研究生命科学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 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所以大肠杆菌的大规模发酵经济, 倍受遗传工程专家的重视。

目前大肠杆菌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 常作为高效表达的首选体系。

20 世纪70 年代, 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研究发现了操纵子学说并且绘制成了完整基因图谱, 基因组全序列完成, 全长为5 Mb, 共有4 288 个基因, 同时也搞清了所有基因的氨基酸序列。

62% 的基因功能已经阐明, 仍有38% 基因功能尚未完全搞清。

二、大肠杆菌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所做的贡献2.1 大肠杆菌用于基因突变研究突变型生物体在研究基因及蛋白质的性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一定的诱变剂如: HNO2、烷化剂等, 可使野生型大肠杆菌诱发突变, 从而产生突变型。

常见的大肠杆菌突变型大体有两种类型: ①合成代谢功能的突变型( anabolic functionalmutants)它是指在某些外界作用条件下, 基因组中部分基因发生突变时, 有些生化反应就不会正常进行, 因而使某些代谢失衡, 菌体也不会在基本培养基上存活, 这种突变多为条件致死突变。

大肠杆菌有哪些主要特点

大肠杆菌有哪些主要特点

大肠杆菌有哪些主要特点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欢迎阅读。

大肠杆菌的主要特点1、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只含有核糖体简单的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有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常用作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2、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3、人体与大肠杆菌的关系:在不致病的情况下(正常状况下),可认为是互利共生(一般高中阶段认为是这种关系);在致病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寄生。

4、在培养基培养时无需添加生长因子,向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遇大肠杆菌,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可鉴别大肠杆菌是否存在。

5、大肠杆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大肠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大规模发酵经济,倍受遗传工程专家的重视。

目前大肠杆菌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做高效表达的首选体系。

预防大肠杆菌感染怎么做1、煮熟食物要避免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生食食物,以一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例,加热至75℃后,它就会被完全消灭,蔬菜、肉类、水都应经高温消毒后食用,处理熟食是也要保持双手和厨具的清洁,吃剩的熟食再次食用前也要彻底翻热,如果变质就要坚决丢弃。

脆弱人群(如幼儿、老年人)应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肉制品、生鲜奶和使用生鲜奶制成的产品。

2、仔细清洗果蔬确保仔细清洗水果和蔬菜,尤其是在生吃的时候。

如果可能,蔬菜和水果应去皮食用。

3、经常洗手强烈推荐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制备或食用食物之前和入厕之后,尤其是面向幼儿、老年人或免疫系统有缺陷者的照护者,这是因为,细菌能够通过人与人传播,也可通过食品、水和与动物的直接接触传播。

4、保护水源由于很多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因接触游憩用水所致,重要的是要保护这类水域和饮用水源,使其不受到动物粪便的污染。

大肠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大肠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大肠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模式生物。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大肠杆菌常常被用作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靶标鉴定等方面的实验材料。

本文将从大肠杆菌分子生物学的视角出发,讲解大肠杆菌相关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大肠杆菌基因组分析对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分析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长度约为5.5Mb,含有4140个基因。

这些基因可以分为两类: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编码RNA的基因。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中,有大约20%的基因是没有已知的功能的,这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测序、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

测序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得到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序列信息。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则是通过比对大肠杆菌与其他物种的基因组序列,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了解它们的进化关系。

与之相对应的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它主要关注在基因组层面揭示组织和细胞的功能,包括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研究、代谢通路分析等等。

二、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研究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另一大方向。

大肠杆菌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方式来改变其基因结构,从而实现一系列人工合成目的。

例如,利用大肠杆菌来表达蛋白质,就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首先在大肠杆菌中克隆目标基因,然后将其引入大肠杆菌,最终通过大肠杆菌自身的蛋白质合成机制来合成目标蛋白质。

在基因工程研究方面,重要的工具是质粒。

质粒是一种小而独立的DNA分子,自己携带一些基因,以此与大肠杆菌分子结合,将需要改变的DNA分子或遗传信息被“载入”到大肠杆菌中。

质粒大小一般为1-200kb,基因工程中,通常先将目标基因插入质粒中,再将质粒通过易于使用的接种操作引入大肠杆菌菌体中。

这种基因工程技术可被应用于许多生物医学领域或工业制造方案。

三、大肠杆菌蛋白质结构研究大肠杆菌蛋白质结构研究也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大肠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大肠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大肠杆菌的研究与应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以下将从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研究价值1.遗传学研究:大肠杆菌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其基因组结构简单,易于研究。

人们通过对大肠杆菌的研究,揭示了大肠杆菌基因表达、修复及重组、转座子等一系列重要遗传过程的机制,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分子生物学研究:大肠杆菌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宿主细胞,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克隆、蛋白质表达等方面。

大肠杆菌的分子机制研究,为理解生命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推动了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3.生物医学研究:大肠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的共生菌,常常与人体发生作用。

通过研究大肠杆菌如何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可以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失衡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应用价值1.生物工程与制药: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株,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大规模制备蛋白质、抗生素等生物制品。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菌种之一2.污水处理与废物转化:大肠杆菌具有强大的降解能力,可以分解并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废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废物转化,可以将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能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疾病诊断:大肠杆菌在疾病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快速判断水质、食品和生物样本的卫生状况,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传播。

4.基因治疗:近年来,大肠杆菌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被广泛用于基因修复、基因敲除以及基因干预等方面。

大肠杆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为基因治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结起来,大肠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在研究和应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等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在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和医疗诊断等应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大肠杆菌的代谢特点与工业应用研究

大肠杆菌的代谢特点与工业应用研究

大肠杆菌的代谢特点与工业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种优良的载体细胞,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蛋白质表达、代谢工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大肠杆菌的代谢特点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一、大肠杆菌的代谢特点1、糖代谢大肠杆菌是一种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生长代谢。

在解糖途径中,葡萄糖通过磷酸化进入糖酵解途径产生ATP,并途经丙酮酸、乳酸和乙醛等物质分支出不同的代谢途径。

代谢过程中,大肠杆菌能够发挥其高效、灵活的自调节机制,对不同的碳源以及代谢物的信号进行感应和调节。

2、氮代谢在氮代谢途径中,大肠杆菌能够利用多种氮源合成氨基酸和核苷酸等生物大分子。

大肠杆菌在氮代谢过程中表现出了多样性,其氮代谢途径中包括谷氨酸合成途径、天冬氨酸合成途径和尿素循环等途径。

同时,在这些途径中,这些途径中都包括氨基酸合成、尿素合成以及细胞膜合成等重要的生理过程。

3、脂肪酸代谢脂肪酸在大肠杆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肠杆菌能够使用脂肪酸合成部分其自身的膜脂和其他生物大分子。

在脂肪酸β-氧化代谢途径中,脂肪酸首先被激活,然后在细胞内被逐个氧化,生成多个乙酰辅酶A,并在三羧酸循环中参与产生能量。

二、大肠杆菌在工业应用中的研究1、蛋白质表达大肠杆菌是常用载体细胞之一,主要用于表达蛋白质。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标基因插入大肠杆菌载体中,表达目标蛋白质。

同时,大肠杆菌的表达量较高,且表达过程比较容易操作,效率较高。

2、代谢工程大肠杆菌在代谢工程中具有极高的潜力。

通过基因修改,可以使得大肠杆菌产出多种有用的产品。

例如,大肠杆菌能够合成脂肪酸、生产芳香化合物、合成多酚和其他高附加值化合物。

3、生物燃料生产在生物燃料领域,大肠杆菌能够被用作生物反应器,用于生成生物燃料。

目前,许多研究都聚焦于生物燃料的生产及其应用,例如生物酒精、生物柴油和生物氢等。

重要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

重要的模式生物——大肠杆菌

模式生物——大肠杆菌摘要:模式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目前公认的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常见模式生物有大肠杆菌、噬菌体、酵母、线虫、果蝇、斑马鱼、小鼠、拟南芥等.其中大肠杆菌对生命现象的揭密和探索等都所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轨迹、各自优势、技术手段、热点研究、发展前景等系统而又简要的了解,有助于具体而又生动地体察到大肠杆菌在今天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推动生命科学不可替代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大肠杆菌模式生物生命科学一、大肠杆菌简介大肠杆菌(Escher i chia col i ) 是Escherich 在1885 年发现的, 在很长的时间里, 一直被认为是正常肠道菌落的组成部分, 认为是非致病菌。

直到20世纪中期,一些科学家才认识到一些含有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

大肠杆菌作为研究生命科学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 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所以大肠杆菌的大规模发酵经济, 倍受遗传工程专家的重视。

目前大肠杆菌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 常作为高效表达的首选体系。

20 世纪70 年代, 通过对大肠埃希菌的研究发现了操纵子学说并且绘制成了完整基因图谱, 基因组全序列完成, 全长为5 Mb, 共有4 288 个基因, 同时也搞清了所有基因的氨基酸序列。

62% 的基因功能已经阐明, 仍有38% 基因功能尚未完全搞清。

二、大肠杆菌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领域所做的贡献2.1 大肠杆菌用于基因突变研究突变型生物体在研究基因及蛋白质的性质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一定的诱变剂如: HNO2、烷化剂等, 可使野生型大肠杆菌诱发突变, 从而产生突变型。

常见的大肠杆菌突变型大体有两种类型: ①合成代谢功能的突变型( anabolic functionalmutants)它是指在某些外界作用条件下, 基因组中部分基因发生突变时, 有些生化反应就不会正常进行, 因而使某些代谢失衡, 菌体也不会在基本培养基上存活, 这种突变多为条件致死突变。

大肠杆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大肠杆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大肠杆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大肠杆菌是一种最常见的细菌,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

其中,大肠杆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能够帮助人类有效地对抗疾病。

一、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要理解大肠杆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首先需要了解它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许多环境中生存。

它具有一条单个的圆柱状细胞,约为2至4微米长,0.5微米宽,并且是运动的。

大肠杆菌能够利用多种营养源进行生长,例如葡萄糖、乳糖、葡萄糖酸和琥珀酸等。

此外,大肠杆菌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基因调控机制,如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分子,这些机制影响着大肠杆菌的生理和代谢状态。

二、大肠杆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由于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大肠杆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

这些研究主要基于下面几个方面:1、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因其基因调控机制和代谢途径的多样性而成为基因工程的重要对象。

大肠杆菌基因工程主要包括质粒构建、基因重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纯化等方面。

大肠杆菌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容易地探索新的药物和疾病治疗方案。

2、药物筛选大肠杆菌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许多药物的先导化合物,通常会被先筛选大肠杆菌中是否有抗菌活性,以确定是否继续研究。

大肠杆菌还被用于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和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药物是否具有副作用或者是否均匀分布在人体各个器官中。

3、疫苗研究由于大肠杆菌污染可以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已经开发出预防和对抗大肠杆菌的疫苗。

其中的一些疫苗使用大肠杆菌负责表达疾病的一些细菌毒素,从而提供了免疫保护。

4、产物发酵大肠杆菌被广泛用于产物发酵中,如合成化合物的生产,如氨基酸、生物质和燃料油等。

这样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产物产量和质量,而且节约了制造成本,也有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手段。

三、展望大肠杆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大肠杆菌的复杂性超乎人们的想象,因此在大肠杆菌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top10大肠杆菌序列

top10大肠杆菌序列

top10大肠杆菌序列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形状呈棒状,属于埃希菌科。

大肠杆菌在生物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具有许多有益或有害的特性。

下面将介绍关于大肠杆菌的十个序列。

1. 大肠杆菌的发现大肠杆菌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埃斯奎莫·埃希在1885年首次发现。

他通过研究肠道样本中的细菌得出了该发现,这一发现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大肠杆菌的形态特征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呈棒状,长度约为2-4微米,直径约为0.5微米。

它具有一个胞外胶囊,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 大肠杆菌的生态功能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生活在动物的肠道中,起到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重要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大肠杆菌也可以引起食源性疾病或泌尿道感染等疾病。

4. 大肠杆菌的遗传特性大肠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特性,其中包括DNA重组、突变和平移等。

这使得大肠杆菌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5. 大肠杆菌的代谢特性大肠杆菌具有多种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乳酸发酵和氧化呼吸等。

这些代谢途径使得大肠杆菌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并对其生存起到重要作用。

6. 大肠杆菌的抗生素抗性由于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和繁殖,因此它很容易发展出抗生素抗性。

这对于医学领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抗生素抗性可能导致感染无法治愈。

7. 大肠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土壤、水体和动植物体内。

这种分布模式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8. 大肠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大肠杆菌在人类肠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等。

然而,某些菌株也会引起食源性疾病,如腹泻和胃肠道感染。

9. 大肠杆菌的研究价值由于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快、易于培养和遗传操作,它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

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发现都是通过对大肠杆菌的研究而得到的。

大肠杆菌科普文章

大肠杆菌科普文章

大肠杆菌科普文章
大肠杆菌——微生物界的巨人
引言:
人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对于微生物界的巨人——大肠杆菌,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大肠杆菌的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个微生物世界中的重要成员。

一、大肠杆菌的基本特征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肠杆菌科。

它的形态呈杆状,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中,同时也分布于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

这种微生物的生命周期短暂,繁殖速度快,使其在微生物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大肠杆菌的重要作用
1. 消化道健康
大肠杆菌在人体肠道中起着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作用。

它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产生有益的短链脂肪酸,为肠道提供能量。

同时,大肠杆菌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护肠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2. 食品工业
大肠杆菌在食品工业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能够产生某些酶,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酶工程。

同时,大肠杆菌还被用于生产某些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为食品的质量和口感提供保障。

3. 生物技术
大肠杆菌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常用的宿主细胞之一。

科学家们利用大肠杆菌的遗传特性,进行基因工程和蛋白表达等研究。

这种微生物的简单结构和易于培养的特点,使其成为了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工具。

三、大肠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尽管大肠杆菌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但某些菌株也可能引发健康问题。

例如,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腹。

《大肠杆菌》课件

《大肠杆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物中毒通常发生在食用被污染 的肉类、奶制品、蔬菜等食品后 ,因此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
卫生控制至关重要。
抗生素抗性与超级细菌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
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长期接触抗生素的过程中,会逐渐适应并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形 成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对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致病性或提高其生物合成能力,为工业生产和医疗应入探究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抗 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利用新 技术和新方法,推动大肠杆菌研究的创新发展。
提高应用价值
将大肠杆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医疗实践中,提 高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需要关注伦理和安全问 题,确保研究工作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样,包 括动物-人传播、人-人传播和食物-人 传播。
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食物、水或 接触污染表面进入人体,导致腹泻、 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 致休克和死亡。
食物中毒与感染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致病性大 肠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
中毒性疾病。
感染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05
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大肠杆 菌基因组进行全面解析,发现新 的基因和基因变异,为研究其生 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提供基础。
蛋白质组学技术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大肠杆 菌的蛋白质表达和功能,揭示其在 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调控机制 。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肠道内。

它是一种最常见的腸道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健康的肠道中起到消化和合成营养物质的作用外,大肠杆菌还具有一些特点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在科学和工业研究中被广泛探索。

首先,大肠杆菌具有遗传学特点。

它的基因组简洁,具有较高的可调性和可改造性。

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含有许多重要的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系统,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通过对其基因组的修饰来探究和改变不同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通路,进而了解其对菌体的生理和代谢功能的影响。

其次,大肠杆菌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

它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例如葡萄糖、乳糖、甘露糖、麦芽糖等,这使得大肠杆菌成为生物工程和工业发酵过程中的重要菌种。

大肠杆菌还能合成和分泌各种有机酸、酶和抗生素等有用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医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三,大肠杆菌具有快速的生长速度和高产率。

由于它的复制周期短,而且培养条件要求相对简单,在实验室内可快速培养和扩增。

这使得大肠杆菌成为基因工程和蛋白表达研究中最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通过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工程和蛋白表达,可以高效地合成和生产各种蛋白和化合物,包括重组蛋白、抗体、肽、酶等。

最后,大肠杆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其可调性和可改造性,大肠杆菌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蛋白工程、代谢工程等领域。

其中,重组蛋白和抗体的生产是最为重要和常见的应用之一、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用于生物柴油、生物塑料的合成,水中污染物的降解等环境应用研究。

总之,大肠杆菌具有遗传学特点、丰富的代谢能力、快速的生长速度和高产率等特点,这为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对大肠杆菌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肠杆菌的潜在应用前景将进一步拓展和发展。

大肠杆菌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大肠杆菌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大肠杆菌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人类的健康离不开生物科学的发展,其中,微生物学是一个关键的领域。

在微生物学中,大肠杆菌的研究尤为重要。

大肠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很多软件和技术都离不开大肠杆菌的研究。

这篇文章将讨论大肠杆菌的研究以及它的实际应用。

一、大肠杆菌的研究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可以在大肠和其它动物肠内生长。

它是一种模型微生物,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离线PCR、蛋白质印记和DNA突变分析等都是通过大肠杆菌的研究发展起来的。

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很快,生长周期短,它的基因组小而高度稳定。

因此,大肠杆菌成为了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大肠杆菌的研究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了解生命系统中许多关键生物学过程的机会。

研究表明,大肠杆菌是一种天然的胃肠道菌,可以分解和消化食物中的多种生物分子。

此外,大肠杆菌也是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染。

因此,科学家们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可操作生物系统来研究细胞、生长、变异和正常生长状态等诸多问题,追踪病原体的发展和演变。

二、大肠杆菌在医学中的应用大肠杆菌在医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重要的生物制品的生产,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特殊疫苗以及某些医用酶。

特别是在糖尿病、银屑病、白血型缺陷和囊性纤维化等疾病治疗中,大肠杆菌的产生的胰岛素、单克隆抗体、溶血酶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且必须要从大肠杆菌中提取。

大肠杆菌也被用于细胞自我复制和分化的研究。

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对细胞生长、变异、发育、分裂以及分化等诸多问题进行研究。

由此,人们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生命中的相关问题,推进医学的发展。

三、大肠杆菌在工程中的应用大肠杆菌在工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环境科技中,如清洁污水造纸和废弃物转化为沼气。

现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已经从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多种新型生物工程产品。

例如,通过基因调控,使得大肠杆菌可以合成多种生物塑料,制造生物柴油和生物高级燃料等。

大肠杆菌的路径生理生化研究

大肠杆菌的路径生理生化研究

大肠杆菌的路径生理生化研究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肠道细菌,在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广泛存在。

虽然大肠杆菌作为常见肠道细菌本身并不会引起疾病,但在一些情况下,特定的菌株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疾病。

因此,研究大肠杆菌的路径生理生化特征对于我们了解疾病的起因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通常能够在普通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

在不同的营养条件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都会发生变化。

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数量的细胞。

而在营养物质较少的环境中,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会减慢,生长量也相对较小。

此外,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调节,如pH值、氧气浓度和温度等。

具体来讲,在弱酸性环境或缺氧环境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都会降低,而在适宜的温度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速率会更快。

2. 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至关重要,它们决定着大肠杆菌如何合成能量和生长所需的生化物质。

大肠杆菌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酸途径、乳酸途径和3-磷酸甘油酸途径等。

在糖酸途径中,大肠杆菌能够将葡萄糖以及其他多糖分解为丙酮酸和乳酸等化合物。

同时,利用3-磷酸甘油酸途径,大肠杆菌也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为3-磷酸甘油酸等中间代谢产物。

在代谢过程中,大肠杆菌还能够产生一些有用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糖等。

3. 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虽然大肠杆菌是正常肠道细菌的一种,但某些菌株还是会引起严重的感染和疾病。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腹泻性大肠杆菌感染。

腹泻性大肠杆菌感染主要由肠毒素引起,这些肠毒素可以导致胃肠道的痉挛和腹泻等症状。

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机制引发其他疾病,如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

针对大肠杆菌引发的不同疾病,我们需要了解其致病机制,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4. 大肠杆菌的药物治疗目前,针对大肠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菌株产生不同药物敏感性进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杆菌的特点与前景研究摘要: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

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

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关键词:大肠杆菌病原性应用前景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最著名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于大肠内,约占肠道菌中的1%。

是一种两端钝圆、能运动、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和K,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在水和食品中检出,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大肠菌群数常作为饮水、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

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自1982年在美国首先发现以来,包括中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报道,且日见增加。

日本近年来因食物污染该菌导致的数起大暴发,格外引人注目。

在美国和加拿大通常分离的肠道致病菌中,目前它已排在第二或第三位。

大肠杆菌O 157:H7引起肠出血性腹泻,约2%~7%的病人会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儿童与老人最容易出现后一种情况。

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

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

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

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

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

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

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

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

(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

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泄和成人肋膜炎。

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

莱德伯格(Lederberg)采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肠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

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

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

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

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耐酸机制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L-谷氨酰胺通过酶促反应释放氨,使得大肠杆菌获得了耐酸性。

在三种已知的ARs中,AR1的功能机制仍然不清楚。

相比之下,AR2和AR3的分子机制得到了更深入地解析。

AR2包含有一个氨基酸反向转运蛋白GadC,负责细胞外L-谷氨酸(Glu)与细胞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的交换。

两个Glu脱羧酶GadA 和GadB将Glu转变为GABA。

与AR2相似,AR3也具有两个组件:反向转运蛋白AdiC和精氨酸脱酸酶AdiA。

AR2或AR3一次完整的循环可将细胞质中的质子排出至细胞外环境中,由此提高细胞内pH,促进细菌在酸性环境下存活。

全面了解细菌AR对于有效的临床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所有的食物传播性致病菌都必须通过极酸性胃,了解细菌在pH 值为2-3的环境下的生存机制极其重要。

当前,研究人员对于这些机制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鉴别了一个新型大肠杆菌耐酸性系统,证实其依赖于谷氨酰胺酶YbaS和氨基酸反向转运蛋白GadC。

这种YbaS和GadC可被酸性pH激活,且只在pH值小于等于6.0时才能适当发挥功能。

通过吸收L-谷氨酰胺(Gln),大肠杆菌利用YbaS将之转化为L-谷氨酸(Glu),伴随释放气态氨。

游离氨中和质子,导致酸性环境下细胞内pH增高。

GadC则负责细胞外Gln 与细胞内Glu 交换。

通过这一耐酸系统,确保了大肠杆菌在极酸性环境下生存。

1、定居因子(Colonizationfactor,CF):也称粘附素(Adhesin),即大肠杆菌的菌毛。

致病大肠杆菌须先粘附于宿主肠壁,以免被肠蠕动和肠分泌液清除。

使人类致泻的定居因子为CFAⅠ、CTAⅡ(ColonizationfactorantigenⅠ、Ⅱ),定居因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大肠杆菌具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内毒素,荚膜,〣型分泌系统,黏附素和外毒素等。

(〣型分泌系统是指能向真核靶细胞内输送毒性基因产物的细菌效应系统。

约由20余种蛋白质组成。

)2、黏附素能使细菌紧密黏着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避免因排尿时尿液的冲刷和肠道的蠕动作用而被排除。

大肠杆菌黏附素的特点是具有高特异性。

包括:定植因子抗原〡,〢,〣;集聚黏附菌毛〡和〣;束形成菌毛;紧密黏附素;P菌毛;侵袭质粒抗原蛋白和Dr菌毛等。

3、外毒素大肠杆菌能产多种的外毒素,包括:志贺毒素〡和〢;耐热肠毒素〡和〢;不耐热肠毒素〡和〢。

此外,溶血素A在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中有重要作用。

4、肠毒素:是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种。

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enterotoxin,LT):对热不稳定,65℃经30分钟即失活。

为蛋白质,分子量大,有免疫原性。

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又分成A1和A2,其中A1是毒素的活性部分。

B亚单位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膜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后,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与腺苷酸环化酶作用,使胞内ATP转化cAMP。

当cAMP增加后,导致小肠液体过度分泌,超过肠道的吸收能力而出现腹泻。

LT的免疫原性与霍乱弧菌肠毒素相似,两者的抗血清交叉中和作用。

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enterotoxin,ST):对热稳定,100℃经20分钟仍不被破坏,分子量小,免疫原性弱。

ST可激活小肠上皮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GMP增加,在空肠部分改变液体的运转,使肠腔积液而引起腹泻。

ST与霍乱毒素无共同的抗原关系。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有些菌株只产生一种肠毒素,即LT或ST;有些则两种均可可产生。

有些致病大肠杆菌还可产生vero毒素。

病原体大肠杆菌O157:H7是大肠杆菌的其中一个类型,该种病菌常见于牛只等温血动物的肠内。

这一型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如带血腹泻。

大肠杆菌血清学分型基础(即其抗原)大肠埃希菌主要有三种抗原:O抗原,为细胞壁脂多糖最外层的特异性多糖,由重复的多糖单位所组成。

该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

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为多糖,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K抗原分为A,B,L三型。

H抗原,位于鞭毛上,加热和用酒精处理,可使H抗原变性或丧失。

H抗原主要刺激机体产生IgG类抗体,与其他肠道菌基本无交叉反应。

表示大肠杆菌血清型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1】将外源DNA或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构建成DNA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后外源蛋白表达定位于胞内,是常见的表达方式。

1.直接表达:即非融合蛋白表达。

将外源基因插到原核表达载体强启动子和有效sD序列下游,以外源基因mRNA 的AuG为起始翻译,表达产物位于胞内,氨基端和羧基端不含其他蛋白或多肽序列。

小分子蛋白较易表达,产物接近天然蛋白,但易被水解,不稳定。

当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特别是表达出大分子蛋白时,则易在胞内形成包涵体。

1.1包涵体的形成及利用包涵体是由蛋白肽链错误折叠形成的不溶于水的非结晶性蛋白聚集体。

通常一级结构正确,但其立体结构有误;无生物学活性或活性很低,需变性、复性才可能得到活性蛋白。

包涵体的分离方法简单(差别离心、洗涤等),其形成可减轻外源蛋白对宿主的毒害,如果复性成本又较低,可考虑促进包涵体的生成以获取大量表达产物。

外源基因在菌体内表达成有天然构象的蛋白,需一系列蛋白因子辅助。

包涵体形成可能主要与二类分子数量不足有关,也与蛋白折叠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2】。

1.2蛋白肽链折叠与蛋白因子辅助菌体内有二类分子参与肽链折叠:分子伴侣是高度保守和分布广泛的蛋白,能帮助新生肽链折叠和转运,稳定蛋白质的未折叠状态和中间折叠状态,防止分子内和分子间不合适的相互作用,但不直接参与二级结构的构成。

大肠杆菌分子伴侣包括GmEL、GroEs、DaIlK、DallJ、GrpE、GrpE、HtpG等【2,3】。

折叠酶是另一类辅助蛋白,催化与折叠有关的化学反应,包括Dsb(二硫键催化酶)系列、PPIase(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等。

DsbA、DsbB等催化大肠杆菌中二硫键的形成【4】,PPIase催化折叠过程中起限速步骤的顺反式异构反应,使肽链折叠时脯氨酸残基由顺式变为反式【2】。

Lee等将GroEs/EL、DaIlK与原胶原酶在大肠杆菌中共表达或融合表达,以增加辅助蛋白肽链折叠的分子,可以提高后者的折叠效率和可溶蛋白的产量,防止形成包涵体【5】。

不同蛋白质成熟途径不同,可能涉及不同的蛋白因子对蛋白质折叠起作用。

随着人们对折叠过程和机制的更深了解,能使更多蛋白实现胞内表达。

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大肠杆菌作为外源基因表达的宿主,遗传背景清楚,技术操作简单,培养条件简单,大规模发酵经济,倍受遗传工程专家的重视。

目前大肠杆菌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表达体系,常做高效表达的首选体系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处于生物安全考虑,生物工程用的菌株是在不断筛选后被挑选出的菌株。

这些菌株由于失去的细胞壁的重要组分,所以在自然条件下已无法生长。

甚至普通的清洁剂都可以轻易地杀灭这类菌株。

这样,即便由于操作不慎导致活菌从实验室流出,也不易导致生化危机。

此外,生物工程用的菌株基因组都被优化过,使之带有不同基因型(例如β半乳糖苷酶缺陷型),可以更好的用于分子克隆实验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必须有合适的表达载体(Vector),常用载体:pBV220,pET系统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情况:大肠杆菌更适合原核基因的表达,外源基因表达产量与单位体积产量是正相相关的,而单位体积产量与细胞浓度和每个细胞平均表达产量呈正相相关.细胞浓度与生长速率,外源基因拷贝数和表达产物产量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单个细胞的产量又与外源基因拷贝数,基因表达效率,表达产物的稳定性和细胞代谢负荷等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