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汇编与原创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f9e5a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c.png)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选项,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下面是一些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审题方法1、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确定时间和空间范围。
2、认真分析选项,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确定选项的内容和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
4、对于一些不太确定的选项,可以暂时放下,先做其他题目。
二、答题技巧1、排除法: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史实的选项,可以排除掉。
2、重点法:对于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的史实,可以在选项中加以突出,以便更好地记忆。
3、对比法:对于一些需要比较的题目,可以通过对比不同选项中的内容,来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4、推理法: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推理的题目,可以通过推理来确定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三、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1、时间限制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段历史时期或事件的时间范围,要求考生根据时间范围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时间范围,并注意一些时间上的限制条件。
2、原因分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分析某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注意一些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3、人物评价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评价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或影响,并注意一些评价标准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4、史实辨析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几个史实或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它们的真伪或关系,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史实或观点的真伪或关系,并注意一些逻辑关系和证据上的限制条件。
5、特点概括类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要求考生概括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特点或趋势,并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明确特点或趋势的内容和含义,并注意一些概括准确性和逻辑关系上的限制条件。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览整理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9952fe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6.png)
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览整理历史(希腊语?στορ?α,通过调查获得的学问”)是书面文件中描述的过去及其讨论。
在书面记录之前发生的大事被视为史前史。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高中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缘由,常消失的标志性词语有“缘由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缘由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缘由”“直接缘由”“历史缘由”“主观缘由”等。
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缘由,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消失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缘由方面要区分客观缘由和主观缘由、主要缘由及次要缘由、直接缘由及间接缘由、历史缘由及根本缘由等。
二是要留意历史大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进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精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规律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①实行时间挨次的方法推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肯定是因。
①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打算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①类似的还有生产力打算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打算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简单作出推断。
1、根本缘由:是指引起事物进展变化的诸多缘由中起关健作用、打算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缘由。
根本缘由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2、主要缘由:是指在事物进展变化的各种缘由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缘由。
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缘由。
主要缘由不肯定是根本缘由,通常主要缘由一般不与根本缘由并列于题中。
另,命题中“最主要的缘由”实践中等同于“根本缘由”。
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蒙第一,与众不同法假如选不正确的,那么在四个选项之间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一个选项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该选项一般为正确答案。
高中历史答题方法完整版
![高中历史答题方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5e32ba76a20029bc642d42.png)
(一)历史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
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
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题技巧解读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题技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b997bdd76a20029bd642d22.png)
高考选择题题型及解题技巧解读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命题特点】史料主旨类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的考题,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
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
举例:(2012·安徽文综,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言辞刀笔”的含义,此处的“言”指言辞辨正,也就是语言流利,能言善辩,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这是唐代选官的标准之一;“刀笔”借指文章。
“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就是说仅凭语言表达和文章选拔官吏,而不注重德行。
这样必然会有很大弊端,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解题方法】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
所谓“读”就是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找”是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联”是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析”是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命题特点】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教材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万能答题模式及答题思路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万能答题模式及答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d2dfca1f7375a417876f8f1e.png)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万能答题模式及答题思路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
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①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②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③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④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⑤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三篇】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823a7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2.png)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考试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努⼒备考,定会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法【三篇】》供您查阅。
【篇⼀:⾼中历史选择题有什么答题技巧】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 ⼀是题⼲列出了某⼀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的” “是为了”等,⽽在考查原因时⼜多进⾏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
另⼀种是题⼲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法: ⼀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 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是要注意 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 把握题⼲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定是因。
②运 ⽤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 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产⼒决定⽣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这 些基本理论就⽐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决定作⽤的最重要的本 质原因。
根本原因⼀般是⽣产⼒、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 内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配地位,起主导作⽤的原因。
⽽在⼈ 为和⾃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不⼀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
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 “根本原因”。
【篇⼆:⾼中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法是什么】 因果型历史选择题 此类题⽬,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知识的能⼒。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fd165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1.png)
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高考历史选择题是历史科目中的一个重要题型,历史选择题的命题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考生应按照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解答。
本文将从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解题方法和技巧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高考历史选择题题型及解答方法。
一、历史选择题命题特点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 多重选择:历史选择题中常常出现多个选项都有可能是正确答案的情况,考生需要通过对每个选项的分析和对题目的理解加以判断。
2. 考点明显:历史选择题中的考点常常很明显,题目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都是考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3. 条件复杂:历史选择题中的题目条件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进行推理和分析,进行正确的判断。
4. 查漏补缺:历史选择题常常需要考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查漏补缺,对考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二、解题方法对于历史选择题,考生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解题策略,具体方法如下:1. 首先,认真阅读题目和选项,确定所涉及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2. 其次,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哪些选项有可能是正确答案。
3. 在确定选项时,需要考虑选项之间的联系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包括:剔除明显错误的选项、以自己的判断为基础排除选项等。
4. 最后,确定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做出选择。
三、解题技巧在解答历史选择题时,考生还需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以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常见的解题技巧包括:1. 掌握历史知识点:历史学科包括颗粒度很小的知识点,如年代、人名、地名、事件等等。
在考试前,应该复习重点知识,特别是命题热点,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
2. 熟练掌握历史叙述方法:在历史选择题中,正确的句子结构和排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多解读不同句子,熟练掌握阅读历史题的方法。
3. 善于分析关键字和关键句:对于难题,应先阅读题干和选项,查找关键字和关键句,以便理解题目的关键点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6大题型和22个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6大题型和22个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9fe07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5.png)
高考历史选择题6大题型和22个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第一类:限制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紧扣限制性条件限制性选择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限制性,这种限制性主要表现为对时间、方位、频率、大小、多少、秩序、长短、程度等的限定。
解题中把握了这些限定,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应该注意的是,一道试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往往不止一个,审题时不要顾此失彼。
如:[例1]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C)2.挖掘隐含的条件限制性选择题的限制性条件不仅呈现在题目的表面,还常常隐含在题目的表述中。
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题不可或缺的关键途径。
如:[例2]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
”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 )A.英属北美殖民地B.法属美洲殖民地C.西属美洲殖民地D.荷属美洲殖民地3.重点关注程度词题中的程度词主要分布在备选项中,往往具有绝对性,要么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历史事实要么以偏概全,不留余地。
关注这些程度词,是排除错误找到答案的巧妙方法。
如:[例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C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4.运用阶段性特征限制性选择题往往是在时间上做文章,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为己所用,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的必要措施。
如:[例4]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技巧
![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e360d2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a.png)
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技巧
命题方式:
1. 传统命题:考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常是根据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
2. 比较命题:要求考生对不同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历史背景、特点、影响等。
3. 分析命题:要求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原因、影响等。
4. 应用命题:要求考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分析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或者分析当今社会的现象与历史事件的联系。
解题方法技巧:
1. 注意理解题目: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汇,理解考查的知识点和考查方式,避免偏离题目。
2. 善于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善于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3. 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都有多个角度可以思考,考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进行深入的分析。
4. 掌握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5. 横向对比和纵向比较: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比较,考生需要善于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注意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往往能够反映出历史的发展轨迹,考生需要注意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理解其中的变化和发展。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真的超精细哦)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真的超精细哦)](https://img.taocdn.com/s3/m/798691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d.png)
高考历史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汇总
(真的超精细哦)
本文档汇总了高考历史科目的28个答题模板和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1. 选择题答题模板
模板一:审题定位
1. 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
2. 确定问题的类型和要求。
3. 根据知识点和题干信息做出答案选择。
模板二:排除法
1. 阅读选项,将明显错误选项排除。
2. 留下可能正确的选项,根据题干信息做出最终选择。
2. 完成句子题答题模板
模板一:逻辑推理
1. 仔细阅读待选项和题干,理解题意。
2. 根据题干信息推理答案。
3. 比较选项,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
模板二:上下文衔接
1. 阅读前后文,理解文章意义。
2. 根据文章整体情况填写合适的答案。
3. 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连贯性。
3. 解答题答题技巧
技巧一:审题要准
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2. 在答题纸上列出要点,避免遗漏重要内容。
技巧二:清晰思路
1. 确定解答思路,条理清晰。
2. 分段回答问题,每段都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技巧三:重点突出
1. 强调重要观点和事实。
2. 使用适当的例子或历史事件支持观点。
技巧四:简明扼要
1. 表达简洁明了。
2. 避免废话,只陈述必要的信息。
以上是本文档汇总的高考历史科目的28个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
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取得好成绩!祝你们成功!。
高中历史古代史复习 题型归纳 解题方法整理
![高中历史古代史复习 题型归纳 解题方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49a4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c.png)
高中历史古代史复习题型归纳解题方法
整理
高中历史古代史复题型归纳和解题方法整理
一、选择题
1. 选择题形式
选择题是在题目后给出四个选项,考生需要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题目形式。
2. 解题思路
- 略读全文,抓主干
- 题干中包含数字或历史人物名字的时候,可以首先排除选项中与数字、人物不符的选项
- 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带入选项中排除干扰项
- 看排版,答案不在中间
二、判断题
1. 判断题形式
判断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对事物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2. 解题思路
- 全文略读,找到焦点
- 通读每个问题,并考虑到每个选项的含义
- 填涂答案的时候,切不可马虎,排除自己本来就知道是错误的选项
- 提醒:不少选项翻转了肯定否定,所以判断时需要先看题干,分清肯定孰要否定。
三、解答题
1. 解答题形式
解答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史实、材料问题、则干等,书面回答试
题
2. 解题思路
- 通读全文,认真审题
- 查找需要回答的问题和已知的材料
- 根据问题要求答题
- 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时间,不能深入到一个角落而忘记了要回
答其他问题
4. 总结
考前做一些模拟题有助于缓解考试紧张情绪,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检验自己在古代史方面的复情况。
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21821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6.png)
高中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一、选择题的类型1.文字材料型:这是历史试题中的传统题型。
设计者提供一段或几段文字(多为中国古代文献、名人名言、原始资料),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提炼有效信息来组织答案。
2.图表材料型:这是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创新题型。
设计者将文字材料和图表结合起来,学生既要通过文字提炼信息,又要对图表作以正确的分析。
3.图片型选择题:这种题型是通过图片来展示历史发展进程,让学生在图片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寻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内容。
4.混合型材料选择题:这是近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的新的题型,既有文字、图表,又有图片等材料的综合运用。
一道题中融合了多种历史信息,包含的知识点也更多,难度自然加大。
二、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直选法:即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直接从题目所给的条件中作出判断,选择出能说明历史现象的选项。
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最大,主要在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情况下适用。
2.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来达到正确解答的目的。
如有一道题目要求选择反映我国古代农业垦殖现象的资料,而给出的四个选项都是明朝的事例,我们只需要将这四个选项一一排除,正确答案自然就会浮现出来。
排除法主要在题干或选项中存在不符合史实、不符合历史逻辑的情况时使用。
3.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各个选项,可以排除与史实不符的答案,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通过比较分析,如果能够确定四个选项中三个选项表述的是同一个知识点内容,而另一个表述的是与其不相关的知识点,此时同学们就应选择后者。
4.因果分析法:根据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分析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因为历史上的各种事件、现象是相互联系并受一定规律支配的。
有的时候因果关系比较明显,有的则不太明显。
如果能够通过分析抓住这种因果关系,就很容易找出正确答案。
如有的选项表述正确但并非最佳答案,而有的表述虽然只有细微差别但却为正确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因果分析法,便能找出最佳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45149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8.png)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历史选择题在高中历史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升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你更好应对历史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步,仔细阅读题干。
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务必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所提问题的关键。
同时,别忘了仔细检视选项,以便能更好地选择正确答案。
经常有一些关键信息藏在题干中,可以帮助你确定正确答案。
第二步,利用关键词。
历史题目中常常有一些关键词或者关键短语,如时间、地点、人物名字等。
这些词汇可以帮助你在选项中筛选出正确答案。
耐心阅读选项,和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对比,找出相互匹配的关键词,以确定正确答案。
第三步,排除错误答案。
在选择题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是错误的选项。
通过逐个排除错误答案,如果在剩下的选项中有一个显然正确或者可能是正确的,那么这个选项就有很大可能是正确答案。
第四步,注意否定词。
在历史选择题中,否定词如“不”、“无”等的出现可能会改变选项的含义。
因此,当出现否定词时,要特别小心,并注意它可能带来的答案改变。
有时候,否定词会使原本正确的选项变成错误选项。
第五步,注意上下文。
细心地阅读题干和选项的上下文,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有时候,选项中可能会提及或补充题干中的某些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提供更多线索,帮助你找到准确答案。
第六步,考虑历史常识。
应试过程中,不要忽略自己的历史常识。
尽管选择题提供了选项,但有时你可能会因为基础知识而直觉地推断出正确答案。
最后,为了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做历史选择题时要保持专注和冷静。
不要过于着急,仔细分析选项和题干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选项之间的差异。
通过理性推理和合理判断,你将更有可能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总之,掌握高中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之一。
通过注意题干、关键词、排除错误答案、注意否定词和上下文以及运用历史常识,你将能够更准确地回答历史选择题。
最重要的是保持专注和冷静,充分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相信你的历史成绩会有所提升。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b868ef7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e.png)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套路高考历史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在考试中,选择题答题通常是第一时间考生要面对的,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和套路,以提高答题效率和正确率。
下面,本文将就此问题详细阐述,以供考生参考。
一、选择题的篇章特点在历史选择题中,考生必须明确选择题的篇章特点。
选择题的篇章特点即是,在一篇内容较为繁杂的文字中,以有限的字数和限定的范围,要求考生准确答出问题,而选择题答案必须从给定范围内选择。
因此,选择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还需要考生具备对题目的敏感、判断和分析能力。
二、选择题的题目格式了解选择题的题目格式也是必要的,因为理解题目的格式有助于考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和思路。
高考历史选择题一般有三种题型:概括题、分析题和解释题。
1、概括题:即要求考生通过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和要点,从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文章主题的答案。
这种题目的答题方式往往比较简单明了,但考生要注意答案的选项之间往往是非常相似的,需要仔细辨别。
举例:《毛泽东选集》是反映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历史价值有目共睹。
以下哪项不是毛泽东选集的特点?A.包含毛泽东重要著作的精华B.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C.反映了毛泽东的文学才华从题面上很清楚的可以看出,这道题是求不是毛泽东选集的特点。
这里选项之间的干扰一般是指标本义,选项之间往往存在逻辑结构的联系,考生需要仔细理解和对比各项中的逻辑关系。
2、分析题:主要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信息提示下,思想并发散而准确的回答问题。
这种分析题可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列举题,即是为考生提供数字数据,考生需快速将这些数字综合分析,做出推断;另一种是思考题,即是考生凭借自己的思辨和分析能力,将所给的问题分析透彻,做出答案。
在答题时要注意该题型多为简答式,因此回答不能脱离文章主旨,言简意赅而准确。
举例: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些地方农村中形成了新的阶层,他们主要是从雇农、贫农和面积较小的地主出身。
高一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高一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f8885e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7.png)
高一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高一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技巧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
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
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提高文综历史选择题成绩的答题技巧一、最近原则:与平常知道的相关原理最接近的选项为正确1.历史选择题考根本目的:统治者所采取的某项政策,根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和维护统治基础。
2.以时间为突破口对应重要历史事件相关知识3.历史选择题题干中给的时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此时可以考虑所给时间最接近我们熟悉的时间及对应事件。
4.考查对外政策出发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二、看选择题题干1、历史选择题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
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高考历史怎么复习1.理解内涵,善于记忆精读、巧记、理解内涵,是落实学科历史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
善用记忆方法就能事半功倍,如抓关键词的浓缩记忆法此外,常见的记忆方法还有:歌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词头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图示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等。
【精选】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汇编与原创
![【精选】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汇编与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9823ded4770bf78a65295433.png)
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一、选择题命题特点我们要了解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特点,选择题是高考历史的二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以其材料新、情境新、史味浓而深受人们欢迎。
它所引用的材料都是原始史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题干与选项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就单题而言,就是通过改编新高考选择题,了解、掌握并运用调控难度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就整卷而言,就是要参照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布特点。
偷梁换柱: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式来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
因果倒置:将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听。
舍本求末:以表面现象、假象掩盖、否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未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
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渔目混珠: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实、观点,正误交错,渔龙混杂,以扰乱正常思路。
似是而非:表述含有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内涵不透彻。
答非所问:即备选项与题干无关。
二、选择题基本类型及其解法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3)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例1】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2.组合型选择题筛选法: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解题技巧:选择题命题方式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解题技巧:选择题命题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04e778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1.png)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解题技巧:选择题命题方式高中历史
问题解决技能:选择题的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牢牢把握,不断进步!
⒈拟定:就是确定整卷考查的主要考点及其能级要求。
2.选择:是筛选包装试题所需的新材料。
⒊改编到原创:
(1)就单个问题而言,它是通过对新问题的改编来实现的
高考
理解、掌握和运用多项选择题调节难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⑵就整卷而言,就是要参照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布特点。
4.作弊:利用作弊概念和嫁接为候选人的推理、分析和判断制造障碍。
5.因果倒置:将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听。
6.舍本逐末:用肤浅的现象和幻想掩盖和否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用琐碎、无关的叙述取代根本和主要因素。
7.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8.鱼目混珠: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实和观点并列,是非交错,鱼龙混杂,扰乱正常思维。
9.似是而非:表述含有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内涵不透彻。
10.答案无关紧要:也就是说,备选方案与问题的主旨无关。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解题技巧:选择题命题方式,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一、选择题命题特点我们要了解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特点,选择题是高考历史的二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以其材料新、情境新、史味浓而深受人们欢迎。
它所引用的材料都是原始史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题干与选项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就单题而言,就是通过改编新高考选择题,了解、掌握并运用调控难度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就整卷而言,就是要参照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布特点。
偷梁换柱: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式来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
因果倒置:将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听。
舍本求末:以表面现象、假象掩盖、否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未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
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渔目混珠: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实、观点,正误交错,渔龙混杂,以扰乱正常思路。
似是而非:表述含有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内涵不透彻。
答非所问:即备选项与题干无关。
二、选择题基本类型及其解法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2)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3)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例1】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2.组合型选择题筛选法: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
通过肯定或否定某个选项进行排除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例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埠通商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否定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例3】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4.材料型选择题(1)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2)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3)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
【例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A.美国的1787年宪法B.英国的《权利法案》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5.图表型选择题(1)特点:图表型选择题的主要构成由图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图片构成,二是由表格构成,三是图片与表格相结合构成。
(1)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
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总之,要将教材、图片、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例5】下图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的重要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A.决策形式B.人员构成C.机构性质D.施政方式6.概念阐释型选择题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例6】西周时期,“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其主要目的是A.矫正商朝继承制度混乱的弊端B.解决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C.保证嫡长子的政治、经济地位D.巩固分封制度形成的统治秩序7.比较异同型选择题(1)特点①常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
②非常规: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比较,但作出正确判断需要以比较为基础。
解法: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
【例7】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认为秦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内外服制度的确立B.大分裂走向大一统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皇帝制度确立8.程度型选择题(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2)解法: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例8】“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美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制约与平衡C.全体市民的素质高低D.革命的彻底性三、选择题解答基本方法1.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领会题意,解读关键信息(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界定答题范围;二看作者所持态度或意图,是否定还是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选项要二思:一思选项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判断正误,排除选项;二思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确定答案。
2.掌握试题常用词语的内涵,以便解题常用语主要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立足点、着眼点、出发点、根本目的、直接目的、本质、内涵、世界潮流、历史发展趋势、社会政治角度、经济角度、后世、当时、作用、局限、本质异、本质同、特征、对比等。
3.具体的解题方法(1)筛选法、排除法、反证法用知识进行筛选或排除出反例进行筛选。
在给合题中,确定某一项正误后再进行排除。
【例9】大前提:不同阶级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必然不同小前提:17~18世纪革命期间,英美两国政权分别采用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结论:当时英美两国政权的阶级属性不同A.大前提和小前提对,结论对B.大前提和结论错,小前提对C.大前提和小前提错,结论错D.小前提和结论错,大前提对(2)简化法、替换法对于材料比较长试题,要找出关键词,把题目简化,判断出考点,便宜于做题。
题干中的词在我们平时没有常用的,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例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等。
【例10】2008年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宣称王室缺乏足够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
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王室解决经费问题的合法措施是A.直接向全国征税B.提请枢密院研究C.由首相进行资助D.向政府申请拨款(3)作记号法、记录法:题目中一些隐性信息要找出,做好标记,如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含义、原因、变化、影响、特征、对比”等。
【例11】“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4)理论法、大背景法、特征法常用的理论有:原因和结果,本质与现象,必然性与偶然性,重点论,两点论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分析特征,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分析,抓住时代特征、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判定正确答案。
【例12】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来看,美国1787年宪法的深远影响是A.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B.规定了美国为联邦制国家C.体现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D.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总结一下,通过上面我所列举的历史命题方式和解题技巧,我们能从中方现,无论是如何命题都逃离不掉历史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所以我建议大家多看看历史课本,把相应的基础知识都应牢牢记好。
这样子才能在高考中战胜一切困难。
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技巧与对策(二)山东周孔军在上期给同学们介绍了四种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技巧与对此,本期我给大家列举其余的几种,希望同学们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5.以偏概全型。
以偏概全型往往是在归纳概括类型的题目中命题者常用的手法。
这种设计就是某些题肢在局部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是从整体看,就不是最佳答案。
【例5】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点拨】A、B、C项都有以偏概全的错误,正确答案应是D。
【对策】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同学们要运用共性和个性的观点来推理判断题肢,避免用个性代表共性,局部代替整体。
6.“貌”合“神”离型。
所谓貌合神离,就是某些题肢本身正确,甚至从表面逻辑看也符合题干的要求,但是如果仔细研究题干的“精神实质或逻辑主旨”,题肢就暴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这种方法在材料选择题中使用的最为频繁。
【例6】某高三同学在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了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xx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xx”必定是()A.知识 B.信仰 C.理性 D.权利【点拨】注意A、B、D三项从逻辑上看与填入题干的空白处都是通顺的,但根据康德的特殊属性,只有C项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质上都符合题目的要求。
【对策】这种类型的题目,同学们关键不能够望文生义,仅从逻辑上考虑,而是要从逻辑和实质两个方面考虑,真正理解材料的逻辑脉络和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