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选修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2
《甲午战 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危害。
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理解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体会到在国家危难之际,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2、教学难点民族危机加深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表现和影响,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甲午战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和中国的惨败。
提问: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新课学习。
2、讲授新课(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资本输出讲解资本输出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如政治性贷款、抢夺路矿权、开设工厂等。
结合史料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
瓜分狂潮展示《时局图》,介绍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况。
分析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原因和影响。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等方面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表现介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数量、规模、行业分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件
俄国夺得中东铁路及其支路沿线的矿产开 采权外,还攫取了新疆全省金矿的开采权;
法国取得了四川煤矿的开采权和四川金矿 的开采权;
危从害发—:展德—掠国选夺自取《中得中国了国山矿近东产代各史资地》源,矿,中产使华的书中开局国采19权重83。年工版业。无
列强在中国争得的铁路投资权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华开办的企业 危害: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⑤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表现: 贷款 修路开矿 办厂 办银行 《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①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⑶清政府甲午战后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④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识记《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加深的史实。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危害:列强长期控制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民族资产 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1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文注释: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次学习西方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运动:同时,也是一场影响深运的思想启蒙运动。
从根本上说,戊戌变法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就已经开始侵夺中国的领土,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开创了西方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恶劣先例,1860年英国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的九龙司。
大约同时沙皇俄国则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地区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周边邻国陆续被西方列强侵略或占领,列强虎视眈眈,又将贪婪的目光转向了中国的边疆地区,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边疆危机,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正是边疆危机的延续和恶化。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了垄断占主导地位的帝国主义阶段。
在这个阶段,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定,资本的输出成为这一阶段的新的特征。
西方列强除了继续向海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外,也开始寻找资本输出场所,这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列强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的新的更大规模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亚洲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迅速强大了起来,并制定了征服朝鲜、中国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
日本称霸东亚的企图与俄国的远东利益发生冲突,日、俄在远东地区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
(日俄矛盾的尖锐鲜明地反映在三国干涉还辽这个问题上)日本经过长期周密的准备,于1894年7月蓄意挑起了中日战争,战火很快从朝鲜蔓延到中国境内,次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使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下降,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空前的危机。
清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使日本称霸东亚的初步计划得以实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思之窗】(教材第124页)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 (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终于实现了二十多年梦寐以求的扩张 目标,并把朝鲜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上后来“赎还”辽东半岛的款项,使清政府除了 进一步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外债,而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条件的贷款,进一步加 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表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影响:是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中国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 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表现:分享其他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2)影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独立侵 华),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
4.影响 (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___政__治__变__革___,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__维__新__变__法____运动奠定了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探究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史料探究]
史料一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丘逢甲《往事》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概述(PPT57张)
70% 30%
新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 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 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 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 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理解
1.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2.经济、政治危机之间的关系。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戊戌变法出现之 间的关系。
运 用 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
2.比较分析
3.情景再现 比较分析 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义列强向中国进行早期资本输出,掠夺中国廉
价劳动力,随着列强在华侵略的加剧,不可避 免的中国无产阶级也应运而生。
课堂练习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 的基本方式是( A)
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消工业品
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
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变相对清政府贷款, 是为了( ) D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长期把持海关 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势力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898年英国租借地新界并将福建作为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
原创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 租借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新界”和威海卫 台湾和澎湖列岛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北和新疆 两广和云南 长江流域 福建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 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发展艰难: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先天不足: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地区分布不合理;部门结构不合理;未
后天畸形: 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有哪些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 动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历史根源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广开民厂”的 主要原因
A. 洋务运动刺激 B. 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 C.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 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谢谢观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关于势力范围,理解正确的是:某国在该地区 A.实行军事占领,并入版图 B.扶植傀儡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C.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特权 D.享有优惠关税和治外法权
4、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它为民族资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9.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含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A课程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B教学目标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维新思想;变法内容。
难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D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2、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书P124学思之窗)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
通商: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开设工厂【导入新课】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前,许多中国人自视甚高,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他们或多或少地保留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日本的心理优势,认为日本是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
然而一向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者的中国,竟然被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大起来的岛国日本打败,这一事实使中国人在备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时,开始进行反思。
如何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的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的方式争做中国债主、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行、开办工厂等.2、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知识链接】租借地与势力范围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
戊戌变法
(1)表现: 商办企业增多,投资总额增长, 出现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 上海裕晋纱厂、苏州苏纶纱厂),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2)特点:
数量少、资金少、规模小。
3、发展艰难的原因
材料一: 甲午战后日本棉纱在华中、华北一带 受外国资 大量倾销,英美德等国纱厂也在上海设立。由于外 资纱厂的竞争,上海及苏杭一带的纱厂从 1898年就 本主义势 开始发生亏损,其他各地纱厂到1899年也都难以支 力的排挤 持,此后三四年里再没有添设一家新厂。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 受到本国 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 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 封建势力 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 的压迫 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三、百日维新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兴起
变法的高潮 变法的失败
第 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阅读【学思之窗】,回答: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 华民族的危机?
《马关条约》的危害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表现和特点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甲午 战争 前 甲午 战争 后 类别 商办 官督商办、官办 商办 官督商办、官办 厂矿数 53 19 63 18 资本额 (千元) 4707 16208 12465 5345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22.4% 77.6% 70% 30%
材料二: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甲午战争前,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有80多家,1895-1900年 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增加到约1000家。 材料三: 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 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 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 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民族危机加剧和政治近代化的突破(1895—1912年)
阶段二民族危机加剧和政治近代化的突破(1895—1912年)政治方面(1)深重的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改良运动,但最终失败。
(4)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经济方面(1)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和发展社会生活方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近代中国的交通、通信事业起步或者发展思想方面(1)维新思想: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
(2)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主题一列强侵华加剧和中国社会的抗争与探索考向一从时代特征角度考查列强侵华加剧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真题典例]命题点: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舆论战”(2018·高考全国卷Ⅰ,T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深化认知]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西方列强的侵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修一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6页文档
(1)实质:分享其他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2)影响: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形成了 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背景: (1)《_马__关__条__约__》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经__济___掠__夺__。
2.表现:
(1)经济侵略——以资__本___输__出__为主:清政府向俄、法、英、
德等国举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西方列强争夺在中国
级(1迫)概切括要甲求午实战行后政中治国变民革族,资为本发主展义资发本展主的义状开况辟。道路。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怎样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
【特别提醒】 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主张以兴办实业拯救中
国的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盛 行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有张 謇等。这种思想反映了实业界和开明人士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自强救国的进步要求。兴办实 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一定作用,但是这种 主张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 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起不到真正救国的目的。
小结: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1.时势条件。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 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寻求 救亡之策。
2.思想渊源。19世纪七八十年代,脱胎于洋务派, 痛感洋务运动弊端的早期维新派产生。他们要求抵抗 列强侵略,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发 展资本主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答案】C【解析】19世纪末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经济侵略的方式也在商品输出基础上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这是早期的经济侵略形式;B选项只体现出资本输出部分,没有商品输出部分;D选项是早期商品输出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要清楚地认识到一点:虽然垄断资本已经形成,但并不代表着原来的商品输出形式被抛弃,只是在原来商品输出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本输出,且资本输出的比例较高而已。
2.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 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B. 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D. 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税率【答案】C【解析】这两种要求均涉及到减免关税的问题,所以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都是不平等条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仅仅涉及到日本和美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A. 增加税收额度B. 降低官员薪俸C. 裁减军队D. 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答案】D4.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其目的是A. 推翻清政府统治B. 抵制洋商洋厂C. 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D. 挽救民族危机,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答案】D【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改革上主要体现在维新变法上,维新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并不是推翻清政府,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的政治变革中没有涉及到抑制洋商洋厂的内容,排除B选项;C选项错误,维新派的主张是一种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妥协;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维新派的主张与目的。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
2.掌握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变化。
3.掌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重难点1.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及失败原因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重点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结果,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导入:通过前置知识的温习,帮助学生切实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
3.讲解:通过PPT或白板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并指出这些原因是相互关联的。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危机原因、尝试和失败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5.汇报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同步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观点,点评和总结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6.总结回顾: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思想的情况下,逐一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综合领悟和加深理解。
教学评估根据课堂表现、讨论质量、汇报与展示和小组互动等方面,综合进行教学评估,同时采用客观评分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前进历程、特点和失败原因,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经验1.合理利用引导和导入课程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程的研究内容。
2.通过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交流观点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高二历史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试题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试题1.《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一权益A.为日本所独享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C.未被参加瓜分中国的列强享有D.未对华借款的国家不享有【答案】B【解析】西方列强根据“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能够与日本共享在中国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特权,故ACD说法错误,B项正确。
【考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点评: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的需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对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的地区、程度差异很大,矛盾不断,相互妥协和争夺。
2.最先规定帝国主义国家有权对中国进资本输出的不平等条约和最早掀起瓜分国狂潮的国家分别是A.《马关条约》、德国B.《北京条约》、英国C.《天津条约》、德国D.《马关条约》、英国【答案】A【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有权在各岸开设工厂,这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而《马关条约》签定后,德国强占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故BCD项排除,A项正确。
【考点】《马关条约》的危害点评:19世纪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的需要;各帝国主义国家在对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的地区、程度差异很大,矛盾不断,相互妥协和争夺。
3.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C.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D.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答案】A【解析】ABD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影响,但相较而言,最主要原因是A项,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压榨,因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允许民间设厂,是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的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D项;C项说法错误。
高中历史 人教 选修一 单元九 戊戌变法
甲午战败 资本 输出 为主 掀起 瓜分 狂潮 甲午战 败赔款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瓦 解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19世纪末民族 资本主义有了 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4.评价:
(1)进步性: 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 政治上的要求,代表了时代的方向,为后来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局限性: 但早期维新思想未形成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也 未付诸实践。
材料一
材料二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 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康有为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 “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学说与维新思想相结合。 这种宣传方法有什么利弊得失? 既体现了康有为高超的政治智慧,又暴露了康有为 等维新派的软弱性。
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 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建势 力和列强寄予幻想);没有得到人民群众 的支持。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 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拓展: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戌变法失败原因。
请结合课文中的【历史纵横】回答:保国会 成立的时间、宗旨、性质、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北京保国会遗址 时间地点: 1898年4月北京 宗旨: “保国、保种、保教” 性质: 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结果: 只举行了两次活动后即自行中止了 影响: 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 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军事方面
文化教育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 ②成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设立专门学堂 方面 ③鼓励私人办学,派遣留学生
课件2: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历史背景 (1)《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 中国。 (2)欧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了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主要表现 (1)加剧资本输出 ①强迫贷款:俄、法、英、德等国迫使清政府借款, 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__经__济__命__脉___,扩张了在华的政 治势力。
3.经济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其 产生的经济基础。 4.阶级基础: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 变法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一、学思之窗(教材P124) 根据上述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 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提示:(1)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使日本把朝鲜 变成入侵中国的桥头堡。 (2)条约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社会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 重的民族危机,从此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 法运动。
谢谢观看!
(2)瓜分中国领土 ①列强在中国强占_租__借__地__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 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美国提出“_门__户__开__放__”政策,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 侵略权益。
特别提醒: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由自由资本主义阶 段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 也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其主要方式 有开设工厂,兴办银行,政治贷款,开矿修路等。甲 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就是一个经典的实例。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_社__会__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 机进一步加剧。 特别提醒:政治统治腐败、偿付战争赔款和自然灾害 频繁,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空前严重的三大原因,其中, 偿付战争赔款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素。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3课 百日维新》45人教PPT课件
学 思之 窗
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 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 到了何种作用?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 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 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
光绪帝为什么 支持变法呢?
光绪帝(1871-1908) 名爱新觉罗·载湉,同治帝之弟。 4岁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9年19岁 “大婚典礼” 后“亲政”,慈禧太后,退居颐 和园,但她仍掌握着内外大权。 光绪帝作了34年的傀儡皇帝,经 历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 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 地狂潮。1898年6月,为了从慈 禧手中夺回统治权,振作图强, 毅然支持和任用维新派人士康、 梁等实行变法。
【探究讨论】戊戌变法的特点 材料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 100多条。
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 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 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 日。
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 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 载道。
新情境·激趣引航
对于变法的核心人物光绪皇帝的评价,长 期以来史学界意见不一。“爱国开明皇帝说” 和“维新皇帝说”,是内涵一致的不同表述, 是近年来的新说法,得到了史学界的赞同。史 学家李时岳先生说:“从百日维新中他已经做 到的和正在做的、想要做的来看,确实是力图 做一个资产阶级的维新皇帝。”“严峻的形势 迫使载湉抉择,他选择了改革的道路。这个选 择是明智的,因为他投靠了具有前途和希望的 新兴的资产阶级势力。”
9月5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 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百日维新的特点 (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 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 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 薄弱。 (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 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高二历史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2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 的行政、司法、立法权。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法国 蛤蟆—— 肠——
(两广 、云南)
德国
(山东)
太阳—— 日本
(福建) 鹰—— 美国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② 政治:直接割地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单元结构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兴起
变法的高潮 变法的失败
三.百日维新
四.戊戌政变
第 1课
甲午战争后 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割地: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原因: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 的压迫。
3、影响
使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 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的背景:
1.政治因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原因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经济: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清政府要偿还外债 本息; 各地的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
2、措施 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 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 进一步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预览: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兴起
三、百日维新
变法的高潮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失败
政治因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
割地 赔款 通商
使中国中丧国失大的量半领土殖;民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加对重中了国地人 的化民控的制程负度担;大列大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
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封建制度的落后和Βιβλιοθήκη 政府的腐朽统治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总结: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 主义纷纷侵略的间隙里,中国内部 新的生产因素暗自生长着……
资本输出:资本主义
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
用过剩资本对国外的 贷款或投资。
⑴《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⑵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有哪几种方式呢?
争做中国债 主
修筑铁路
开采矿山
开设工厂、 银行
总的来说,列强对中国输出资本 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控制,民族危机加深。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 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 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 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 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 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
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 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 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
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
熊—— 俄国 (东北)
虎——英国 (长江流域)
青蛙——法国 (两广、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企业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甲午中日
商办
53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19
甲午中日
商办
63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18
资本额 (千元)
4707 16208
12465 5345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22.4% 77.6%
70% 30%
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 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太阳——日本 (福建)
鹰—— 美国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实质 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对中国 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
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历史背景
阅读课文概述: 1、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 些? 1)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赔款、天灾等所引发的财政危机 3)清政府改革措施不力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 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型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数量少、技术力量薄弱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
材料一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 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 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加深
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开设 工厂
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 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跟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开比,设内工容厂上最大的不同点在
哪里?
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改变
(1)经济: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资本 主义国家的工业 品到外国市场倾 销,获取利润。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人教高中 历史选 修1 9.1 甲午战 争后民 族危机 的加深 (共25 张PPT)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 展
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 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⑴《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⑵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② 直接割地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
租借的方式,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 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租借国在租借地不仅具有行 使行政、立法、司法等诸方面管理权,并且还建立 了正式的殖民机构和军事基地,成为对出租国进一 步扩大侵略的军事据点。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 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 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 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 被迫停业。
面临问题: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 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