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西厢记诸宫调课件
![西厢记诸宫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afe4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3.png)
西厢记诸宫调运用了丰富的文学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 借代等,使得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感染力。
修辞手法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 人物的情感世界和自然景色,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
主题思想
西厢记诸宫调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 礼教、追求自由爱情,这一主题思想 在当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西厢记诸宫调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 潜力,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与意义
1 2 3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西厢记诸宫调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能够满足 现代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 世界。
促进跨文化交流
西厢记诸宫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有 助于促进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 魅力。
价值观
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是尊重个性、崇 尚真情,强调人的自由和情感的真挚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西厢记诸宫调的影响与传 承
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开启才子佳人戏曲模式
西厢记诸宫调被视为才子佳人戏曲的开端,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牡丹亭》、《红楼梦》等作 品都受到了其影响。
丰富了戏曲的情节与人物塑造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西厢记诸宫调的创新性应用和开发,能够为文化 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相关产业 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承与传播方式
剧本的传承
西厢记诸宫调的剧本通过手抄本和印刷本等方式传承下来,保留了其原始的内容和形式 。
演出的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厢记诸宫调逐渐成为戏曲舞台上的常演剧目,通过演出形式传播到 了全国各地,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修辞手法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 人物的情感世界和自然景色,增强了作品的审美效果。
主题思想与价值观
主题思想
西厢记诸宫调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 礼教、追求自由爱情,这一主题思想 在当时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西厢记诸宫调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 潜力,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与意义
1 2 3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西厢记诸宫调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能够满足 现代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 世界。
促进跨文化交流
西厢记诸宫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有 助于促进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 魅力。
价值观
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是尊重个性、崇 尚真情,强调人的自由和情感的真挚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西厢记诸宫调的影响与传 承
对后世戏曲的影响
开启才子佳人戏曲模式
西厢记诸宫调被视为才子佳人戏曲的开端,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牡丹亭》、《红楼梦》等作 品都受到了其影响。
丰富了戏曲的情节与人物塑造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西厢记诸宫调的创新性应用和开发,能够为文化 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进相关产业 的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承与传播方式
剧本的传承
西厢记诸宫调的剧本通过手抄本和印刷本等方式传承下来,保留了其原始的内容和形式 。
演出的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厢记诸宫调逐渐成为戏曲舞台上的常演剧目,通过演出形式传播到 了全国各地,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教学课件:西厢记
![教学课件:西厢记](https://img.taocdn.com/s3/m/7bfbf2fefad6195f312ba6f5.png)
西厢记剧情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楔 子:寄寺 第一折:惊艳 第二折:借厢 第三折:联吟 第四折:闹斋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第一折:寺警 楔 子:溃围 第二折:邀宴 第三折:悔婚 第四折:琴挑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楔 子:探病 第一折:捎简 第二折:酬简 第三折:赖简 第四折:幽约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楔 子:赴约 第一折:荐枕 第二折:拷红 第三折:送别 第四折:梦莺
侠肝义胆是红娘 昼出夜入两厢房 纵使夫人悬家法 也将神女送高唐
《拷红》片段
[鬼三台]夜坐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着夫人,向 书房问候。[夫人云]问候呵,他说甚么?[红云]他说来,道“老夫人事已休,将恩变 为仇,着小生半途喜变做忧”。他道:“红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权时落后。” [夫人云]他是个子孩儿家,着他落后怎么![红唱]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 一一问缘由? [圣药王]他每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下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 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西厢记
西厢故事的渊源
西厢故事缘于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恋爱, 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 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 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 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 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
《董西厢》热情地歌颂爱情,颂扬青年男女对礼教的反
抗。由于董解元对原作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 作了大幅度的改动和创造,因此,《董西厢》成了一个以大胆 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董解元 开宗明度,自称“曲儿甜,腔儿雅,裁剪就雪月风花,唱一本 倚翠偷期话”(卷一)。所谓“倚翠偷期”,是指张生与莺莺 邂逅相遇、心生爱幕、私结终生、矢志不渝的违抗礼教的行动; 作者对此特意拈出,并不避有伤“风化”之嫌,以“曲甜腔雅” 自许,显示出非凡的创作胆识和蔑视礼教的豪迈气概。
西厢记分解课件
![西厢记分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6349d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e.png)
2024/6/5
4. [二煞]中的几个典故 作用是什么?
提示:其作用是表明 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2024/6/5
分析第四部分
•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 [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
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
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
刻画方法
晓来谁染霜林醉, 借景言情 总是离人泪。
夕阳古道无人语, 以情衬景 禾黍秋风听马嘶。
妙用修辞 典故、比喻、对偶、夸张
2024/6/5
B、对离别情境的 生动描写:
曲词中描写秋 景的组合意象
碧天白云、黄花堆积、
长亭路上[端正好] 斜晖霜林图: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筵席之中[脱布衫] 黄叶衰草图: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2024/6/5
• 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 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 的意思?
提示: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 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 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 子疏狂。”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与 痛恨。
2024/6/5
分析第三部分
•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对张 生未来可能变心另娶的忧虑;张生则发誓 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感情 。
2024/6/5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 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 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 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 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 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卖也”。他 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 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什 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地狱不得超生 ,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金圣叹,也因评点《西厢》而 不得善终云云。
4. [二煞]中的几个典故 作用是什么?
提示:其作用是表明 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2024/6/5
分析第四部分
•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开头 [端正好]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端正好)先一句一景,
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
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然后
刻画方法
晓来谁染霜林醉, 借景言情 总是离人泪。
夕阳古道无人语, 以情衬景 禾黍秋风听马嘶。
妙用修辞 典故、比喻、对偶、夸张
2024/6/5
B、对离别情境的 生动描写:
曲词中描写秋 景的组合意象
碧天白云、黄花堆积、
长亭路上[端正好] 斜晖霜林图: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飒飒秋风、黄叶纷飞
筵席之中[脱布衫] 黄叶衰草图: 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2024/6/5
• 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 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 的意思?
提示: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 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 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 子疏狂。”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与 痛恨。
2024/6/5
分析第三部分
•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对张 生未来可能变心另娶的忧虑;张生则发誓 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感情 。
2024/6/5
《西厢记》在他俩心中引起的强烈共鸣,也正是封建时 代青年男女的共鸣。难怪封建卫道士要视之为“移人性情” 的洪水猛兽,明、清两代统治者都曾明令禁毁,甚至道光 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 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 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得卖也”。他 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到 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什 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地狱不得超生 ,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金圣叹,也因评点《西厢》而 不得善终云云。
西厢记课件ppt
![西厢记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2d4d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2.png)
主题思想分析
01
02
03
反对封建礼教
通过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 故事,表达了反对封建礼 教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 主题思想。
强调女性地位
崔莺莺的聪明、勇敢和坚 定不移,体现了女性在爱 情和婚姻中的自主选择权 和地位。
倡导真情至上
故事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真 挚爱情,以及红娘的善良 、机智和勇敢,都强调了 真情至上的价值观。
03
《西厢记》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
语言优美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 对偶、排比、借代等,使 语言既简洁又富有表现力 。
语言个性化
不同人物的语言风格各异 ,符合其性格特征和身份 地位,使人物形象更加鲜 明。
语言音乐美
语言节奏明快,韵律和谐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 音乐美感。Leabharlann 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丰满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05
《西厢记》的当代价值
对现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重视人物性格刻画
01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塑造立体、丰满的角色形象,使
观众产生共鸣。
创新戏曲表现手法
02
借鉴《西厢记》的经典元素,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技术手段,
丰富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03
《西厢记》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道德问题仍具有现实意义,现
创作背景
总结词
历史背景深厚
详细描述
《西厢记》的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王实甫在创作时,融入了当时 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使得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作品评价
总结词:影响深远
详细描述:《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它的情节曲折、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深受 广大观众的喜爱。同时,《西厢记》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文献,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 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解读《西厢记》ppt课件
![解读《西厢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97eafaec3a87c24128c41f.png)
❖ 陈洪绶、董其昌、蓝瑛等绘图《北西厢记》
“王西厢”5本21折
❖ 第一本 ❖ 第二本 ❖ 第三本 ❖ 第四本 ❖ 第五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五折)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金批”西厢标目
❖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惊艳》《借厢》《酬韵》《闹斋》
❖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寺警》(寺警下书合一)《请宴》《赖婚》《琴心》
❖ 莺莺的性格深沉而内向,她的一往
情深与张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 从佛殿相遇到月下联吟,她已经爱 上了张生,但她的生活环境和她的 许多思想负担,使她不愿轻易泄露 内心的秘密。崔母赖婚以后,她开 始勇敢起来,但又有“赖简”的曲 折,直到“佳期”以后,她才不再 掩抑已经被唤起的爱情。这一切都 使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表 现出虽是一往情深,却又欲前又却, 曲折的内心情绪。
王实甫作品
❖ 王实甫共创作杂剧14 种 ❖ 流传3 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
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 残剧2种:《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
月夜贬茶船》 ❖ 佚失 9 种。
❖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破窑记》写刘员外的女 儿刘月娥抛球招赘,打中了穷 书生吕蒙正,刘员外嫌贫爱富, 企图毁婚,刘月娥执意不从,
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 《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为团圆结尾,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 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 与上述思想内容相联系的是《西厢记》 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 张生的志诚、忠厚和他对莺莺的一往情
深,构成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同时, 作者又写了他的呆气和脆弱。他对老夫 人的机诈权变几乎毫无准备,拙于应付; 他对莺莺在爱情上表现的矜持、犹豫, 常常产生误解,引出矛盾。所有这些, 在“赖婚”、“赖简”等喜剧场面中, 都有充分的表现。正由于他的脆弱和忠 厚相连,呆气又与钟情并存,所以,他 的这些“缺点”反而有助于突出他的志 诚、憨厚的性格特点,他和他的感情也 易于赢得观众的同情和好感。
“王西厢”5本21折
❖ 第一本 ❖ 第二本 ❖ 第三本 ❖ 第四本 ❖ 第五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五折)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张君瑞庆团圆杂剧
“金批”西厢标目
❖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惊艳》《借厢》《酬韵》《闹斋》
❖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寺警》(寺警下书合一)《请宴》《赖婚》《琴心》
❖ 莺莺的性格深沉而内向,她的一往
情深与张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 从佛殿相遇到月下联吟,她已经爱 上了张生,但她的生活环境和她的 许多思想负担,使她不愿轻易泄露 内心的秘密。崔母赖婚以后,她开 始勇敢起来,但又有“赖简”的曲 折,直到“佳期”以后,她才不再 掩抑已经被唤起的爱情。这一切都 使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表 现出虽是一往情深,却又欲前又却, 曲折的内心情绪。
王实甫作品
❖ 王实甫共创作杂剧14 种 ❖ 流传3 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
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 残剧2种:《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
月夜贬茶船》 ❖ 佚失 9 种。
❖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破窑记》写刘员外的女 儿刘月娥抛球招赘,打中了穷 书生吕蒙正,刘员外嫌贫爱富, 企图毁婚,刘月娥执意不从,
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 《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为团圆结尾,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 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 与上述思想内容相联系的是《西厢记》 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 张生的志诚、忠厚和他对莺莺的一往情
深,构成了他的主要性格特点。同时, 作者又写了他的呆气和脆弱。他对老夫 人的机诈权变几乎毫无准备,拙于应付; 他对莺莺在爱情上表现的矜持、犹豫, 常常产生误解,引出矛盾。所有这些, 在“赖婚”、“赖简”等喜剧场面中, 都有充分的表现。正由于他的脆弱和忠 厚相连,呆气又与钟情并存,所以,他 的这些“缺点”反而有助于突出他的志 诚、憨厚的性格特点,他和他的感情也 易于赢得观众的同情和好感。
《 西厢记》 PPT课件
![《 西厢记》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be840704a1b0717ed5dd49.png)
《西厢记》在次要人物形象塑造上也颇有造诣,最典型的就 是红娘。
红娘正直、无私、泼辣、勇敢,《拷红》一折集中描写了红 娘和老夫人的直接冲突,这场较量,让我们充分见识了红娘 的机智伶俐和能言善辩。正如李贽所说:“红娘真有二十分 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 服!”
红娘嘴尖舌利、爽朗乐观、诙谐风趣,体现了下层人民真善 美的人情和人性。再如老夫人作者没有从个人品质上丑化老 夫人,没有使她概念化、脸谱化,而是把她塑造成了爱女反 而害女的威严老母亲,读来令人信服。
后世的各种文艺形式诸如戏曲、弹词、说唱等都有大量 相关题材的作品,其流芳余韵,影响所及直至今日。 《西厢记》不愧为古典戏剧的明珠。
【阅读链接】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整理出版古籍的专业机构, 从成立之初便已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 同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家及诗词散文等不同文学 门类的作品选读、选辑,加以通俗的解说、详 尽的注释。2016年4月出版的《西厢记》,版 本精良,并有金圣叹的评析,可以帮助理解原 文,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值得一读。
第二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故事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再创造
《西厢记》最早源于唐传奇《莺莺传》。张生是一个 负心薄幸的形象,他不仅对莺莺始乱终弃,还振振有词地为 自己辩护说莺莺是“红颜祸水”,为避免自己以后遭遇不幸, 所以才“忍情”。莺莺在这个故事里显得卑微、懦弱,含羞 忍耻。
莺莺的故事就经常在诗词作品中被吟咏或再创作。如晏殊的 《浣溪沙》、苏轼的《雨中花慢》等,秦观、毛滂有吟咏莺 莺等古代美人的《调笑转踏》,宋朝的赵令畴还用这个题材 写了《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表达了对《莺莺传》结局的 惋惜。但这些作品均未改动人物和情节。
第一节 《西厢记》作者及内容
《西厢记长亭送别》PPT课件
![《西厢记长亭送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3ae19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2.png)
05
跨文化对比研究
中西方爱情观念差异比较
中西方爱情起源与神话传说
01
探讨中西方爱情观念的起源,如中国的牛郎织女与西方的丘比
特和普绪克等神话故事。
爱情表达方式差异
02
分析中西方在爱情表达上的不同,如中国人内敛含蓄与西方人
热情奔放的特点。
婚姻观念与家庭价值观
03
比较中西方在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上的差异,如中国的家庭
该剧以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为蓝本 ,通过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展 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 主题。
《长亭送别》情节概述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一折,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在长亭送别的情景。 在封建家长的阻挠下,崔莺莺与张生被迫分离,两人在长亭依依惜别。
崔莺莺内心痛苦挣扎,最终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
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组织课堂讨论或小组辩论活动安排
组织学生就《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爱情观、婚姻观等主题进行课堂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安排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围绕《西厢记》中的某个争议性话题展开辩 论,如“张生是否应该放弃功名追求爱情”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
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组织多种形式的拓展延伸活动,如戏剧表演 、文学创作、音乐舞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西厢记》的艺术魅力 并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03
艺术特色赏析
唱词押韵与曲牌运用
唱词押韵
运用严谨的押韵技巧,使得唱词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 出音韵之美。例如,通过押头韵、尾韵等方式,使得唱词在 听觉上更加和谐悦耳。
曲牌运用
精选适合情境的曲牌,通过不同的曲牌变化,刻画出人物内 心的情感波动。如“长亭怨慢”、“驻马听”等曲牌,恰到 好处地表达了离别之情。
《西厢记》ppt课件
![《西厢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94247fb52acfc789ebc9d6.png)
31
元杂剧的文化常识
杂剧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
成。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
三部分组成。曲牌后的大字是曲词(唱词),
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
韵白,又分为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
中曲词的说白)等;课文中括号里面的小字
是科介,即舞台提示,剧本中关于动作、表
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
【幺篇】【满庭芳】 【快活三】【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
【三煞】【二煞】
夫妻惜别:【一煞】【收尾】
43
▲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
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 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临别叮嘱:
❖现在流传的还有《丽春堂》《破 窑记》两种,残存《贩茶船》《芙 蓉亭》。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 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 有很大的记》故事的流 传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 由唐代元稹的《莺莺传》 →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 记诸宫调》(俗称《董 西厢》) → 元代王实 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 记》(俗称《王西厢》)
7
思想意义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
思想上更趋深刻。《王西厢》以《董西厢》为
蓝本,重新改写了崔、张故事,从而赋予士子
与佳人的爱情故事以前所未有的时代内涵:热
情地讴歌张君瑞和崔莺莺自由而真挚的爱情以
及他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深刻地揭露封建礼
教、封建门阀婚姻制度、封建道德观念的虚伪
性和不合理性,鲜明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 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有 小令和套曲。散曲与剧曲的区别在于 只有唱的部分,没有宾白、科介。
元杂剧的文化常识
杂剧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
成。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
三部分组成。曲牌后的大字是曲词(唱词),
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
韵白,又分为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
中曲词的说白)等;课文中括号里面的小字
是科介,即舞台提示,剧本中关于动作、表
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
【幺篇】【满庭芳】 【快活三】【朝天子】
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
【三煞】【二煞】
夫妻惜别:【一煞】【收尾】
43
▲赶赴长亭: 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长亭饯别: 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
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 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临别叮嘱:
❖现在流传的还有《丽春堂》《破 窑记》两种,残存《贩茶船》《芙 蓉亭》。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 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 有很大的记》故事的流 传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 由唐代元稹的《莺莺传》 →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 记诸宫调》(俗称《董 西厢》) → 元代王实 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 记》(俗称《王西厢》)
7
思想意义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
思想上更趋深刻。《王西厢》以《董西厢》为
蓝本,重新改写了崔、张故事,从而赋予士子
与佳人的爱情故事以前所未有的时代内涵:热
情地讴歌张君瑞和崔莺莺自由而真挚的爱情以
及他们对爱情的热烈追求,深刻地揭露封建礼
教、封建门阀婚姻制度、封建道德观念的虚伪
性和不合理性,鲜明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 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有 小令和套曲。散曲与剧曲的区别在于 只有唱的部分,没有宾白、科介。
西厢记ppt课件
![西厢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90aebd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7.png)
05
西厢记的经典名段赏析
“长亭送别”赏析
总结词
情感深沉,离愁别绪
详细描述
这一段是《西厢记》中的经典名段,描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 长亭送别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之间深沉的情 感和离别的愁绪,展现了崔莺莺对张生的依依不舍之情。
“拷红”赏析
总结词
机智幽默,妙趣横生
详细描述
这一段是《西厢记》中的另一经典名段,“ 拷红”讲述了崔莺莺与红娘之间的机智对话 。红娘巧妙地为崔莺莺打掩护,以幽默风趣 的方式化解了危机,展现了红娘的机智和幽 默。
西厢记ppt课件
目录
• 西厢记简介 • 西厢记剧情概述 •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 西厢记的影响与价值 • 西厢记的经典名段赏析 • 西厢记的启示与思考
01
西厢记简介
作者介绍
总结词:才华横溢
详细描述:作者王实甫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功 底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交织
文化价值与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
西厢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作品之一,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
西厢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 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
提供精神滋养
西厢记所传达的人性、爱情和道德 观念,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滋 养和启示作用,有助于提升人们的 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韵和对仗的使用让语言更加和谐悦耳。
结构特色
总结词
曲折跌宕、严谨完整
详细描述
西厢记的结构特色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该剧采用了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引人入胜。同时,结构严谨完整,布局合理,前后呼应,使得整部剧作浑然一体。这种严谨的结构安 排使得西厢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西厢记(完美版)ppt课件
![西厢记(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ebf7bbf90f76c661371a83.png)
地
它所宣扬的反对封建 婚姻、争取爱情自由
位
的思想,成为后代爱 情作品的精神源泉。
它与明代的《牡丹
亭》、清代的《红楼
梦》被称为中国文学
史中三大爱情作品,
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8
高考真题再现
(2005 全国)碧云天,黄花地, 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 是离人泪!
9
三、人物简介
演讲:陈韵竹
10
崔 身份:相国小姐, 性格:深沉、含蓄
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 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 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 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 岂得为贤哉?
41
长 亭 送 别
42
重聚
西厢记总目: 张君瑞要做东床婿 法本师住持南赡地 老夫人开宴北堂春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43
主题思想: 愿普天下 有情的都 成了眷属。
退
兵
之 策
二.求救
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
现统十万大兵,镇守着蒲关。一封书去,此
人必来救我。(杜确:蒲关上有一故人,姓
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初为
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
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
35
老夫人变卦
[夫人云] 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末背云] 呀,声息不好了也! [旦云] 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云] 这相思又索害也。
33
您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 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 结婚姻,成秦晋。
张君瑞退兵
[末云]即是恁的,休唬了我浑家,请入卧房 里去,俺自有退兵之策。
西厢记 课件
![西厢记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28ec22af45b307e8719741.png)
永志无别离 万古常完聚
王实甫的 西厢记》 《西厢记》
本章要目
第一节 王实甫及莺莺故事的嬗变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第二节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矛盾冲突艺术成就和突出贡献
第一节 王实甫及莺莺故事的嬗变
一、王实甫生平及作品 王实甫,大都人,名德信,生卒年不详。 王实甫,大都人,名德信,生卒年不详。是 一位生活在“勾栏”“瓦舍” ”“瓦舍 一位生活在“勾栏”“瓦舍”中的书会才 录鬼簿》将他排在关汉卿之后。 人。《录鬼簿》将他排在关汉卿之后。 杂剧创作,词章华美,富有风韵,当时极负 杂剧创作,词章华美,富有风韵, 盛名。其杂剧存目14种 仅存3种 盛名。其杂剧存目 种,仅存 种: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四丞相歌舞丽堂春》 四丞相歌舞丽堂春》 •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 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 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 •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尊重个人意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要求。 愿、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要求。
王实甫对“ 王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 的关注,比关汉卿、 张故事,贯彻着“ 步。崔、张故事,贯彻着“愿天下有情人都成 了眷属” 这一题旨,使由《会真记》 了眷属” 这一题旨,使由《会真记》以来流传 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厢 记 》 插 图 (明 天 启 间 闵 氏 刻 本 1
4.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 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 其语言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其语言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例如: 例如:
王实甫的 西厢记》 《西厢记》
本章要目
第一节 王实甫及莺莺故事的嬗变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第二节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矛盾冲突艺术成就和突出贡献
第一节 王实甫及莺莺故事的嬗变
一、王实甫生平及作品 王实甫,大都人,名德信,生卒年不详。 王实甫,大都人,名德信,生卒年不详。是 一位生活在“勾栏”“瓦舍” ”“瓦舍 一位生活在“勾栏”“瓦舍”中的书会才 录鬼簿》将他排在关汉卿之后。 人。《录鬼簿》将他排在关汉卿之后。 杂剧创作,词章华美,富有风韵,当时极负 杂剧创作,词章华美,富有风韵, 盛名。其杂剧存目14种 仅存3种 盛名。其杂剧存目 种,仅存 种: •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 《四丞相歌舞丽堂春》 四丞相歌舞丽堂春》 •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 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 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教条,越来越松弛无力; •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尊重个人意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要求。 愿、感情乃至欲望,开始成为人们自觉的要求。
王实甫对“ 王实甫对“情”的关注,比关汉卿、白朴更进一 的关注,比关汉卿、 张故事,贯彻着“ 步。崔、张故事,贯彻着“愿天下有情人都成 了眷属” 这一题旨,使由《会真记》 了眷属” 这一题旨,使由《会真记》以来流传 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了几百年的题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厢 记 》 插 图 (明 天 启 间 闵 氏 刻 本 1
4.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 善于选择和熔化古代诗词里优美的词句和提炼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 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华美的曲词。 其语言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其语言在戏剧性和性格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形成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艺术风格。 例如: 例如: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ppt课件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51ab0d1711cc7931b716be.png)
张生莫名其妙地成为了莺莺的哥哥老夫人以先夫将小姐许配郑恒为由棒打鸳鸯使双方痛苦不已这是张生害相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到此作者已不能释手只得随剧情的发展而发展下第四个戏剧冲突其实是缠绵悱恻的爱情即莺莺与张生的私会扭扭捏捏其中莺莺怕红娘漏了口风故意在红娘在场时当面数落张生使得张生痛不欲生最后红娘牵线有情人终成夫妻之实生米已成熟饭只待老夫人的批准同意
PPT课件
10
第三个戏剧冲突就是老夫人悔婚约与张生害相思。这是第 三章的高潮,也是后二章的铺叙。张生莫名其妙地成为了 莺莺的哥哥,老夫人以先夫将小姐许配郑恒为由,棒打鸳 鸯,使双方痛苦不已,这是张生害相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到此,作者已不能释手,只得随剧情的发展而发展下去。
第四个戏剧冲突其实是缠绵悱恻的爱情,即莺莺与张生的 私会,扭扭捏捏,其中莺莺怕红娘漏了口风,故意在红娘 在场时当面数落张生,使得张生痛不欲生,最后红娘牵线, 有情人终成夫妻之实,生米已成熟饭,只待老夫人的批准 同意。
PPT课件
1
课堂内容 一、《西厢记》的剧情结构和主 要人物介绍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分析
PPT课件
2
一、《西厢记》的剧情结构和人物介绍
共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
五 本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二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十
折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开端 发展 高潮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
PPT课件
结局
3
作者环绕作品主线,根据
她不能放弃爱情。在这种情况下,莺莺在剧中有多次言行 不一的行为。下面仅以‘酬简’前的一个过场戏为例:
PPT课件
16
=旦云>红娘收拾卧房,我睡去。 =红云>不争你要睡呵,那里发付那生?=旦云>甚么那生? =红云>姐姐,你又来也!送了人性命不是耍处。你若又翻悔, 我出首与夫人,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 =旦云>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红云>有甚 的羞,到那里只合着眼者。 =红催莺云>去来去来,老夫人睡了也。 =旦走科>=红云>俺姐姐言语虽是强,脚步儿早先行也。
PPT课件
10
第三个戏剧冲突就是老夫人悔婚约与张生害相思。这是第 三章的高潮,也是后二章的铺叙。张生莫名其妙地成为了 莺莺的哥哥,老夫人以先夫将小姐许配郑恒为由,棒打鸳 鸯,使双方痛苦不已,这是张生害相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到此,作者已不能释手,只得随剧情的发展而发展下去。
第四个戏剧冲突其实是缠绵悱恻的爱情,即莺莺与张生的 私会,扭扭捏捏,其中莺莺怕红娘漏了口风,故意在红娘 在场时当面数落张生,使得张生痛不欲生,最后红娘牵线, 有情人终成夫妻之实,生米已成熟饭,只待老夫人的批准 同意。
PPT课件
1
课堂内容 一、《西厢记》的剧情结构和主 要人物介绍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分析
PPT课件
2
一、《西厢记》的剧情结构和人物介绍
共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
五 本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二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十
折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开端 发展 高潮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
PPT课件
结局
3
作者环绕作品主线,根据
她不能放弃爱情。在这种情况下,莺莺在剧中有多次言行 不一的行为。下面仅以‘酬简’前的一个过场戏为例:
PPT课件
16
=旦云>红娘收拾卧房,我睡去。 =红云>不争你要睡呵,那里发付那生?=旦云>甚么那生? =红云>姐姐,你又来也!送了人性命不是耍处。你若又翻悔, 我出首与夫人,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 =旦云>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人答答的,怎生去!=红云>有甚 的羞,到那里只合着眼者。 =红催莺云>去来去来,老夫人睡了也。 =旦走科>=红云>俺姐姐言语虽是强,脚步儿早先行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本源起始:唐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推波助澜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登峰造极 :王实甫的《西厢记》
分别在唐人小说、金代说唱文学和元杂剧领域 里占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在文学史上交相辉映。
2
主题演变: 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
调》,故事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前者 肯定张生抛弃莺莺的“忍情”变成了后者对张生和莺 莺争取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 但作为一部艺术作 品,《西厢记诸宫调》仍有不少显得粗糙的地方。它 的情节不够紧凑,有些枝节铺衍过甚;它的人物形象 也时有暧昧之处, 这一类情节对故事的爱情主题造成 一定的破坏。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 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 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 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 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 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 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 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 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 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 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 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6
3、红娘在《西厢记》中所占笔墨的比例较《西 厢记诸宫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而成为全剧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 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 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 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
7
一、作者善于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的个 性特征
10
“
愿 普 天 下 有 情 的 都 成 了 四折来表 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 本二十一折;
2、《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 主场的通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 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 [幺篇]由红娘唱;
3、对故事的题旨做了新的改造。 强调“情”的自主,提出“愿天下有情 人终成眷属 ”
4
《西厢记》中,戏剧冲突分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以 老夫人(包括郑恒)为一方,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 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索,另一条是张生、莺莺、红娘之 间的冲突线索。其中第一条是主要线索,第二条线索则 是由主要线索派生,并受其支配的线索。两条线索紧密 扭结,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形成了集中而紧张的戏剧 冲突。
戏剧冲突的发展节奏鲜明,波波叠起、悬念丛生、情 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全剧共有三个高潮,而每个高潮的出现,都有一个酝 酿、积聚、渐进的过程,突发事变既出人意料,又是逻 辑的必然。
5
1、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 可笑。
2、崔莺莺在元稹《莺莺传》中已具备一定的性格特点, 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她的性格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人物形象开始变得鲜明起来。到了《西厢记》 中,莺莺的形象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显得 更为明朗而又丰富。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 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只是她受着家庭的 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 视她的红娘,所以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 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 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 光……。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特点,剧情变得十分复杂。 但是,她终于以大胆的私奔打破了疑惧和矛盾心理,显 示人类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会变得更强烈。这一形象较 之在诸宫调中,显得更加可信和可爱了。而作者以赞赏 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使得这个剧本更有 生气和光彩 。
8
语言的戏剧化个性化特色十分突出。 富有喜剧色彩。
言庸俗粗鄙。 诗词格律 口语自然 雅俗融合
。
9
《西厢记》中华美的语言适合描写人物性格的需 【混江龙【混江龙】落红成
减了三楚精神。
这种语言抒发相国小姐的情思是很贴切。 《西厢记》有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最 也表现出莺莺这个大家闺秀深沉绵长的情思
1、莺莺的爱情萌动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在作品中表 现的尽善尽美
2、莺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中与封建贵族身份发生 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型的个性形象 三、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刻挖掘与细腻描摹 四、红娘形象特征的刻画对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 在《西厢记》
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代表人物——崔老妇
而这栩栩如生鲜活生动的形象与曲折跌宕引人入 胜的故事 ,更在于作者的语言功底。
本源起始:唐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推波助澜 :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登峰造极 :王实甫的《西厢记》
分别在唐人小说、金代说唱文学和元杂剧领域 里占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在文学史上交相辉映。
2
主题演变: 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到《西厢记诸宫
调》,故事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前者 肯定张生抛弃莺莺的“忍情”变成了后者对张生和莺 莺争取自由的爱情与婚姻的赞美。 但作为一部艺术作 品,《西厢记诸宫调》仍有不少显得粗糙的地方。它 的情节不够紧凑,有些枝节铺衍过甚;它的人物形象 也时有暧昧之处, 这一类情节对故事的爱情主题造成 一定的破坏。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 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 作的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 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 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 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 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 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 是变得更加激烈。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 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 鲜明。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 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6
3、红娘在《西厢记》中所占笔墨的比例较《西 厢记诸宫调》又有大幅度的增加,而成为全剧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 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 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 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
7
一、作者善于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彰显人物的个 性特征
10
“
愿 普 天 下 有 情 的 都 成 了 四折来表 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 本二十一折;
2、《西厢记》突破了元杂剧一人 主场的通例,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 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由莺莺唱, [幺篇]由红娘唱;
3、对故事的题旨做了新的改造。 强调“情”的自主,提出“愿天下有情 人终成眷属 ”
4
《西厢记》中,戏剧冲突分两条线索进行,一条是以 老夫人(包括郑恒)为一方,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 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索,另一条是张生、莺莺、红娘之 间的冲突线索。其中第一条是主要线索,第二条线索则 是由主要线索派生,并受其支配的线索。两条线索紧密 扭结,相互补充,相互推动,形成了集中而紧张的戏剧 冲突。
戏剧冲突的发展节奏鲜明,波波叠起、悬念丛生、情 节起伏跌宕不落窠臼。
全剧共有三个高潮,而每个高潮的出现,都有一个酝 酿、积聚、渐进的过程,突发事变既出人意料,又是逻 辑的必然。
5
1、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 可笑。
2、崔莺莺在元稹《莺莺传》中已具备一定的性格特点, 到了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她的性格有了进一步 的发展,人物形象开始变得鲜明起来。到了《西厢记》 中,莺莺的形象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显得 更为明朗而又丰富。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 的爱情,并且一直对张生抱有好感。只是她受着家庭的 严厉压制和名门闺秀身份的约束,又疑惧被母亲派来监 视她的红娘,所以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爱情的可 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 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才寄书相约,随即赖个精 光……。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特点,剧情变得十分复杂。 但是,她终于以大胆的私奔打破了疑惧和矛盾心理,显 示人类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会变得更强烈。这一形象较 之在诸宫调中,显得更加可信和可爱了。而作者以赞赏 的眼光看待女性对爱情的主动追求,使得这个剧本更有 生气和光彩 。
8
语言的戏剧化个性化特色十分突出。 富有喜剧色彩。
言庸俗粗鄙。 诗词格律 口语自然 雅俗融合
。
9
《西厢记》中华美的语言适合描写人物性格的需 【混江龙【混江龙】落红成
减了三楚精神。
这种语言抒发相国小姐的情思是很贴切。 《西厢记》有诗剧之说。“长亭送别”是全剧最 也表现出莺莺这个大家闺秀深沉绵长的情思
1、莺莺的爱情萌动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在作品中表 现的尽善尽美
2、莺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中与封建贵族身份发生 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型的个性形象 三、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刻挖掘与细腻描摹 四、红娘形象特征的刻画对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 在《西厢记》
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代表人物——崔老妇
而这栩栩如生鲜活生动的形象与曲折跌宕引人入 胜的故事 ,更在于作者的语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