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
1、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并回答问题: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余杭: B涿郡:
(2)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从1633-1639年间就颁发了五次“锁国令”,这一政策使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迟缓之中。
材料二:1853年,美国舰队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拥护明治天皇进行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在此后100多年里,虽经二战的重创,到今天日本仍然成为世界上第三号经济强国。
材料三: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和留学生、外国人到长安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远离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新一代领导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位置,以主动的姿态学习世界技术和文明的精华,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逐步迈向富强。
(1)材料一、二中日本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是从到。材料三、四中,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是从到再到。
(2)从四则材料可以看出,国运的盛衰与所采取的不同对外政策之间有何关系?
(3)以上四则材料对于我国国家发展有何启示?(2分)
3、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说出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一皇帝。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2)图一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
(3)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科技篇】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园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4)列举宋代一项由平民创造的重大科技发明。(1分)
【思想篇】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请说出唐太宗在位所采取的体现儒家该思想的举措。
4、中国以开放的心胸拥抱世界,世界以善意的笑容回应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中的“伟大僧人”是谁?唐朝时,促进中外友好交往的中国人还有谁?
材料二“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2)宋朝时为了管理对外贸易,设置了哪一专门机构?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哪两处?
材料三“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并分析材料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5、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一经推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捧,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明朝的兴趣。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明朝的一些材料,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请立者,文武君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失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出,明朝为了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是明朝时人们对选官制度的讽刺,指出该现象出现是因为明朝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利弊。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4)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贯穿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这其中,既有和谐音符,也有战争插曲。在元末明初时,人们把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称为什么?又是谁对这种侵略行径进行了正义而坚决的反抗?
参考答案:
1、原题图
(1) A、余杭:杭州B、涿郡:北京
(2)通济渠、邗沟。
2、(1)闭关到开放;开放到闭关锁国再到对外开放。
(2)闭关锁国会导致国家衰落,对外开放则国家繁荣昌盛。
(3)我们要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吸取别国先进经验和失败教训,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3、 (1)科举制;隋炀帝
(2)秦。
(3)交子,北宋。
(4)活字印刷术。,
(5)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合并州县)
4、(1)玄奘,鉴真。
(2)市舶司;广州、泉州。
(3)社会安定,国力雄厚;目的:宣扬国威;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1)废除丞相;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2)八股取士;一方面使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另一方面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