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概率的基本性质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第三章概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第三章概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概率概念,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
2.掌握古典概型计算原理;
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了解概率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基本概率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2.古典概型计算原理的掌握;
3.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2.应用古典概型计算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发现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概率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1)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随机事件与个人生活的联系,引入概率的概念。
(2)概率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1.定义:在某一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之比称为
A的概率。
1。
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答: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的概率为1
例3: 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 ,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是 ,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课题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总课时
1
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教法
讲练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集合有相等、包含关系,如{1,3}={3,1},{2,4}С{2,3,4,5}等;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事件C是事件A与事件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
解:(1)P(C)=P(A)+ P(B)= (2)P(D)=1—P(C)=
(三)课堂练习
1.从一堆产品(其中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与次品件数,判断下列每件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
(2)少于7环的概率.
4.已知盒子中有散落的棋子15粒,其中6粒是黑子,9粒是白子,已知从中取出2粒都是黑子的概率是 ,从中取出2粒都是白子的概率是 ,现从中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1.概率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第三章概率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第三章概率课程设计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关注概率统计的应用。
因此,掌握概率统计的知识,不仅是高考必备内容,更是未来需要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文将基于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第三章概率中的知识点,设计一节基础概率的课程。
二、教学目标在本次课程中,我们旨在使学生了解以下知识点:•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知道概率的基本性质;•能够通过列出样本空间求解概率;•掌握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和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3.1 理解基本事件基本事件是概率论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是指只包含一个基本结果的事件。
例如,掷一枚骰子,出现点数1、2、3、4、5、6 分别是6个基本结果,而任何一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都是1/6。
基本事件可以通过列举所有基本结果而得到。
3.2 知道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是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字,它具有以下基本性质:•非负性:对于任意事件 A,有P(A) ≥ 0;•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 S,有 P(S) = 1;•可列可加性:对于任意互不相交的事件 A1,A2,…,An,有P(A1∪A2∪…∪An) = P(A1) + P(A2) + … + P(An)。
3.3 通过列出样本空间求解概率样本空间是指一个试验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例如,掷一枚骰子,其样本空间为{1, 2, 3, 4, 5, 6}。
在样本空间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列出事件的所有基本结果计算概率。
例如,掷一枚骰子,出现点数大于4的概率就等于基本结果5和6所对应的概率之和,即2/6=1/3。
3.4 掌握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和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加法原理是指:对于任意两个事件 A 和 B,有P(A∪B) = P(A) + P(B) - P(A∩B)。
这个原理对于任意有限个事件也成立。
•乘法原理是指:对于两个独立事件 A 和 B,有P(A∩B) = P(A) × P(B)。
高中数学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案
互动探究探究一:事件的关系与运算问题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球除颜色外其他均相同)的口袋任取2个球,我们用集合的形式定义以下事件:A={至少有1个白球},B={都是白球};C={至少有1个红球},D={都是红球};E={一个白球,一个红球}, F={两球颜色相同}.思考1如果事件B发生,则一定有哪个事件发生?反之,成立吗?集合之间的关系怎样描述?思考2事件B与事件D能同时发生吗?A与C呢?E与F呢?集合间的关系呢?思考3事件B或事件D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集合间的关系呢?思考4事件A与事件C同时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集合间的关系呢?小结: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思考个别回答有困难的可以互相讨论。
通过问题探究与归纳,结合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关系与运算的定义以及集合表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互动探究探究二:概率的基本性质思考1概率的取值X围是什么?为什么?思考2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分别是多少?为什么?思考3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事件A∪B发生的频数与事件A、B发生的频数有什么关系?f n(A∪B)与f n(A)、f n(B)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后板书事件的关系与运算的定义以及集合表示。
教师引导进一步体会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归纳概率的几是要全面考查同一条件下的试验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必要时可利用Venn图或列出全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精讲点拨例3甲、乙两人下棋,和棋的概率为12,乙获胜的概率为13,求:(1)甲获胜的概率;(2)甲不输的概率.例4某公务员去开会,他乘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去的概率分别为0.3,0.2,0.1,0.4.(1)求他乘火车或乘飞机去的概率;(2)求他不乘轮船去的概率;(3)如果他乘某种交通工具的概率为0.5,请问他有可能乘哪种交通工具?规律与方法1.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P(A∪B)=P(A)+P(B).2.对于一个较复杂的事件,一般将其分解成几个简单的事件,当这些事件彼此互斥时,原事件的概率就是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的和.3.当求解的问题中有“至多”、“至少”、“最少”等关键词语时,常常考虑其反面,通过求其反面,然后转化为所求问题.学生会用概率加法公式求事件的概率。
高中数学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优秀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3
备课资料1.一口袋内装有大小一样的4只白球与4只黑球,从中一次任意摸出2只球.记摸出2只白球为事件A,摸出1只白球和1只黑球为事件B.问事件A 和B 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解:事件A 和B 互斥,因为从中一次可以摸出2只黑球,所以事件A 和B 不是对立事件.2.在一个盒子内放有10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有7个红球、2个绿球、1个黄球,从中任取一个球,求:(1)得到红球的概率;(2)得到绿球的概率;(3)得到红球或绿球的概率;(4)得到黄球的概率.(5)“得到红球”和“得到绿球”这两个事件A 、B 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同时发生吗?(6)(3)中的事件D“得到红球或者绿球”与事件A 、B 有何联系?答案:(1)107 (2)51 (3)109 (4)101 (5)互斥事件 不可以 (6)P(D)=P(A)+P(B) 3.在一只袋子中装有7个红玻璃球,3个绿玻璃球.从中无放回地任意抽取两次,每次只取一个.试求:(1)取得两个红球的概率;(2)取得两个绿球的概率;(3)取得两个同颜色的球的概率;(4)至少取得一个红球的概率.答案:(1)157 (2)151 (3)158 (4)1514 4.盒中有6只灯泡,其中2只次品,4只正品,有放回地从中任取两次,每次取一只,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取到的2只都是次品;(2)取到的2只中正品、次品各一只;(3)取到的2只中至少有一只正品.解:从6只灯泡中有放回地任取两只,共有36种不同取法.(1)取到的2只都是次品情况为4种.因而所求概率为91364=. (2)由于取到的2只中正品、次品各一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次取到正品,第二次取到次品;及第一次取到次品,第二次取到正品.因而所求概率为P=9423624=⨯⨯. (3)由于“取到的两只中至少有一只正品”是事件“取到的两只都是次品”的对立事件.因而所求概率为P=98911=-. 5.若A 表示四件产品中至少有一件是废品的事件,B 表示废品不少于两件的事件,试问对立事件A 、B 各表示什么? 解:A 表示四件产品中没有废品的事件;B 表示四件产品中没有废品或只有一件废品的事件.6.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射手同时射击一目标,甲的命中率为0.65,乙的命中率为0.60,那么能否得出结论:目标被命中的概率等于0.65+0.60=1.25,为什么?(2)一射手命中靶的内圈的概率是0.25,命中靶的其余部分的概率是0.50,那么能否得出结论:目标被命中的概率等于0.25+0.50=0.75,为什么?(3)两人各掷一枚硬币,“同时出现正面”的概率可以算得为221.由于“不出现正面”是上述事件的对立事件,所以它的概率等于432112=-,这样做对吗?说明道理. 解:(1)不能.因为甲命中目标与乙命中目标两事件不互斥.(2)能.因为命中靶的内圈和命中靶的其余部分是互斥事件.(3)不对.因为“不出现正面”与“同时出现正面”不是对立事件,故其概率和不为1.7.某市派出甲、乙两支球队参加全省足球冠军赛.甲、乙两队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73和41.试求该市足球队夺得全省足球赛冠军的概率. 答案:2819 8.在房间里有4个人.问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9641 9.某单位36人的血型类别是:A 型12人,B 型10人,AB 型8人,O 型6人.现从这36人中任选2人,求此2人血型不同的概率. 答案:4534。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三章概率)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三优秀教案(第三章概率)(5)什么是事件A的频数与频率?什么是事件A的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观察:(1)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2)某人射击一次,中靶;(3)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这三个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或者发生或不一定发生的,是模棱两可的.2、活动做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观察它落地时哪一个面朝上.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试验,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随机性中的规律性”.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重视了掌握知识的过程,体现了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具体如下:第一步每个人各取一枚硬币,做10次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和比例,填在下表:思考:试验结果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第二步由组长把本小组同学的试验结果统计一下,填入下表.思考:与其他小组试验结果比较,正面朝上的比例一致吗?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验,比较他们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每个人实验的结果、组与组之间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从而说明实验结果的随机性,但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会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小,小组的结果一般会比学生的结果更接近0.5.第三步用横轴为实验结果,仅取两个值:1(正面)和0(反面),纵轴为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画出你个人和所在小组的条形图,并进行比较,发现什么?第四步把全班实验结果收集起来,也用条形图表示.思考:这个条形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每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一般情况下,班级的结果应比多数小组的结果更接近0.5,从而让学生体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0.5附近.并把实验结果用条形图表示,这样既直观易懂,又可以与第二章统计的内容相呼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第五步请同学们找出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规律性.思考:如果同学们重复一次上面的实验,全班汇总结果与这一次汇总结果一致吗?为什么?出现正面朝上的规律性: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由特殊事件转到一般事件,得出下面一般化的结论: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从而得出频率、概率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关系.3、讨论结果:(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简称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random event),简称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用A,B,C,…表示.(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frequency);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 (A)=nnA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probability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An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 n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通常事件的概率未知,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实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比如,一个硬币是质地均匀的,则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0.5,与做多少次实验无关.三、课堂练习:教材113页练习:1、2、3四、课堂小结:本节研究的是那些在相同条件下,可以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的随机事件,它们都具有频率稳定性,即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试验后,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区间[0,1]内的某个常数上(即事件A的概率),这个常数越接近于1,事件A发生的概率就越大,也就是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概率越接近于0,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说,概率就是用来度量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五、课后作业:全优设计板书设计:2、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课题:3.1.2 概率的意义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3.通过对概率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体会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概率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这是真的吗?为此我们必须学习概率的意义.二、新课讲解:1、提出问题:(1)有人说,既然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那么连续抛掷一枚硬币两次,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1,那么买 1 (2)如果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1000000张彩票一定能中奖吗?(3)在乒乓球比赛中,裁判员有时也用数名运动员伸出手指数的和的单数与双数来决定谁先发球,其具体规则是:让两名运动员背对背站立,规定一名运动员得单数胜,另一名运动员得双数胜,然后裁判员让两名运动员同时伸出一只手的手指,两个人的手指数的和为单数,则指定单数的运动员得到先发球权,若两个人的手指数的和为双数,则指定双数胜的运动员得到先发球权,你认为这个规则公平吗?(4)“天气预报说昨天降水概率为90%,结果根本一点雨都没下,天气预报也太不准确了.”学了概率后,你能给出解释吗?(5)阅读课本的内容了解孟德尔与遗传学. (6)如果连续10次掷一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你认为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吗?为什么?2、讨论结果:(1)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通过具体的试验可以发现有三种可能的结果:“两次正面朝上”“两次反面朝上”“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而且其概率分别为0.25,0.25,0.5. (2)不一定能中奖,因为买1 000张彩票相当于做1 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即每张彩票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此,1 000张彩票中可能没有一张中奖,也可能有一张、两张乃至多张中奖.(3)规则是公平的.(4)天气预报的“降水”是一个随机事件,因此,“昨天没有下雨”并不说明“昨天的降水概率为90%”的天气预报是错误的.(5)奥地利遗传学家(G.Mendel,1822—1884)用豌豆进行杂交试验,下表为试验结果(其中F1为第一子代,F为第二子代):2孟德尔发现第一子代对于一种性状为必然事件,其可能性为100%,另一种性状的可能性为0,而第二子代对于前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75%,后一种性状的可能性约为25%,通过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实际上,孟德尔是从某种性状发生的频率作出估计的.(6)利用刚学过的概率知识我们可以进行推断,如果它是均匀的,通过试验和观察,可以发现出1,从而连续10次出现各个面的可能性都应该是61)10≈0.000 000 001 653 8,现1点的概率为(6这在一次试验(即连续10次投掷一枚骰子)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而当骰子不均匀时,特别是当6点的那面比较重时(例如灌了铅或水银),会使出现1点的概率最大,更有可能连续10次出现1点.现在我们面临两种可能的决策:一种是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另一种是这枚骰子的质地不均匀.当连续10次投掷这枚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这时我们更愿意接受第二种情况:这枚骰子靠近6点的那面比较重.原因是在第二种假设下,更有可能出现10个1点.如果我们面临的是从多个可选答案中挑选正确答案的决策任务,那么“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可以作为决策的准则,例如对上述思考题所作的推断.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极大似然法.极大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如果我们的判断结论能够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判断正确的可能性也最大.这种判断问题的方法称为似然法.似然法是统计中重要的统计思想方法之一.三、例题讲解:例 1 为了估计水库中的鱼的尾数,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先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2 000尾,给每尾鱼作上记号,不影响其存活,然后放回水库.经过适当的时间,让其和水库中其余的鱼充分混合,再从水库中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例如500尾,查看其中有记号的鱼,设有40尾. 试根据上述数据,估计水库内鱼的尾数.分析: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教师指导,这实际上是概率问题,即2 000尾鱼在水库中占所有鱼的百分比,特别是500尾中带记号的有40尾,40,就说明捕出一定数量的鱼中带记号的概率为500问题可解.解:设水库中鱼的尾数为n,A={带有记号的鱼},则有P(A)=n 2000. ① 因P(A)≈50040,②由①②得500402000n ,解得n≈25 000. 所以估计水库中约有鱼25 000尾.四、课堂练习:教材第118页练习:1、2、3、 五、课堂小结:概率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随机现象的科学,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是认识、理解现实生活中有关概率的实例的关键,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形成概率意识,并用这种意识来理解现实世界,主动参与对事件发生的概率的感受和探索.通过以上例题与练习可以感到,数学特别是概率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它们已经不是数学家手中的抽象理论,而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从彩票中奖,到证券分析;从基因工程,到法律诉讼;从市场调查,到经济宏观调控;概率无处不在.六、课后作业:习题3.1A组2、3.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课题: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①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②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③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运会中某省派两名女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她们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2/7和1/5,则该省夺取该次冠军的概率是2/7+1/5,对吗?为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二、新课讲解: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1、提出问题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3点},C4={出现4点},C5={出现5点},C6={出现6点},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说明这些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并定义一些新的事件.(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哪些?反之,成立吗?(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能同时发生吗?(5)事件G与事件H能同时发生吗?它们两个事件有什么关系?2、活动:学生思考或交流,教师提示点拨,事件与事件的关系要判断准确.3、讨论结果:(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D1,E,D3,H,反之,如果事件D1,E,D3,H分别成立,能推出事件C1发生的只有D1.(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事件G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C5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不能同时发生.(5)事件G与事件H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4、总结:由此我们得到事件A,B的关系和运算如下:①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我们说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为B⊇A(或A⊆B),不可能事件记为∅,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②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反之也成立,(若B⊇A同时A⊆B),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即A=B.如C1=D1.③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为A∪B或A+B.④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 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为A∩B或AB.⑤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 ),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⑥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即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Ⅱ、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提出以下问题:(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多少?(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多少?(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多少?(4)互斥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5)对立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2、活动: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结合自己对各种事件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概率的意义: (1)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1之间,因而概率的取值范围也在0—1之间.(2)必然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要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3)不可能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0,因而概率是0.(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则A∪B的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由(4)可知事件B的概率是1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差.3、讨论结果:(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1之间,即0≤P(A)≤1.(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 1.如在掷骰子试验中,E={出现的点数小于7},因此P(E)=1.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如在掷骰子试验中,F={出现的点数大于6},因此P(F)=0. (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即P(A∪B)=P(A)+P(B),这就是概率的加法公式.也称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 (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P(A∪B)=1.所以1=P(A)+P(B),P(B)=1-P(A),P(A)=1-P(B).如在掷骰子试验中,事件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与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互为对立事件,因此P(G)=1-P(H).三、例题讲解:例: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1,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41,问: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是4(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教师及时指导提示,事件C是事件A与事件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解:(1)因为C=A∪B,且A与B不会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与事件B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1.得P(C)=P(A)+P(B)=2(2)事件C与事件D互斥,且C∪D为必然事件,因此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1.件,P(D)=1-P(C)=2四、课堂练习:教材第121页练习:1、2、3、4、5五、课堂小结:1.概率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出现,因此其概率为0,必然事件一定发生,因此其概率为 1.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概率等于A发生的概率与B发生的概率的和,从而有公式P(A∪B)=P(A)+P(B);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2.在利用概率的性质时,一定要注意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①事件A发生B不发生;②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六、课后作业:习题3.1A组5,B组1、2.预习教材3.2.1教学反思:高一数学备课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模拟试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各个试验,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树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地理解世界,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注意公式:P (A )=总的基本事件个数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A 的使用条件——古典概型,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结果只有2个,即“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2)一个盒子中有10个完全相同的球,分别标以号码1,2,3,...,10,从中任取一球,只有10种不同的结果,即标号为1,2,3, (10)思考讨论根据上述情况,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新课讲解:1、提出问题: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分别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2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学科代表汇总;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分别记录“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的次数,要求每个数学小组至少完成60次(最好是整十数),最后由学科代表汇总. (1)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好不好?为什么?(2)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两个模拟试验的每个结果之间都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基本事件?基本事件具有什么特点?(4)什么是古典概型?它具有什么特点?(5)对于古典概型,应怎样计算事件的概率?2、活动:学生展示模拟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感受,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师生共同汇总方法、结果和感受.3、讨论结果:(1)用模拟试验的方法来求某一随机事件的概率不好,因为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同时我们只是把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近似地认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存在一定的误差.(2)上述试验一的两个结果是“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0.5.上述试验二的6个结果是“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它们也都是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是相等1.的,都是6(3)根据以前的学习,上述试验一的两个结果“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它们都是随机事件;上述试验二的6个结果“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它们都是随机事件,像这类随机事件我们称为基本事件(elementary event);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基本事件具有如下的两个特点:①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②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4)在一个试验中如果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classical models of probability),简称古典概型.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如下图,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5)古典概型,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对于实验一中,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反面朝上的概率相等,即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 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P (必然事件)=1.因此P (“正面朝上”)=P (“反面朝上”)=21. 即P (“出现正面朝上”)=基本事件的总数数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出现正面朝上""21 . 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 反复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我们有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P (必然事件)=1.所以P (“1点”)=P (“2点”)=P (“3点”)=P (“4点”)=P (“5点”)=P (“6点”)=61.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P (“出现偶数点”)=P (“2点”)+P (“4点”)+P (“6点”)=61+61+61=63=21. 即P (“出现偶数点”)=基本事件的总数数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出现偶数点""63 . 因此根据上述两则模拟试验,可以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为:P (A )=基本事件的总数数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A . 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三、例题讲解:例1 从字母a,b,c,d 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活动:师生交流或讨论,我们可以按照字典排序的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都列出来.解:基本事件共有6个:A={a,b},B={a,c},C={a,d},D={b,c},E={b,d},F。
《概率的基本性质》优质课比赛教案及教学反思
概率的基本性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内容《概率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
(2)地位作用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
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2、教学目标由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关系与运算;2.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3.正确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目标: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事件间的关系,概率的加法公式。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进而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使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关系,也符合教学论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探索讨论法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交流合作;能够使学生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使用意图: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情分析知识准备:学生在必修一中已经掌握了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前两节学习了概率的定义及意义,对概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概率的具体性质,还比较模糊。
能力储备:学生经过一学期高中的数学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高中的数学学习特点,数学思维也逐步向理性层次跃进,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还不够理想.四、学法指导1、联想类比引导学生借鉴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类比得出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的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教案: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主题: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3. 能够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概率的基本概念;2. 概率的加法性质;3. 概率的乘法性质。
教学难点:1. 概率的乘法性质的运用;2.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师:概率的基本概念、加法性质和乘法性质的教学材料;2. 学生:教材、课本、作业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铺垫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试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等。
2. 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三、概率的加法性质(15分钟)1. 教师讲解概率的加法性质,并通过例题说明。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概率的加法性质的运用。
四、概率的乘法性质(15分钟)1. 教师讲解概率的乘法性质,并通过例题说明。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概率的乘法性质的运用。
五、实际问题的解决(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和讨论。
六、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七、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概率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和示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优质教学设计5: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案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1.理解·教材新知课标解读1.了解事件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重点)3.会用概率加法公式求某些事件的概率.(难点)知识点一事件的关系与运算【问题导思】在掷骰子试验中,我们用集合形式定义如下事件: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3点},C4={出现4点},C5={出现5点},C6={出现6点},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4},D3={出现的点数小于6},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有哪些事件发生?反之成立吗?在集合中,集合C1与这些集合之间的关系怎样描述?【提示】若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D1、D3、E、H,反之若D1、D3、E、H 分别成立,能推出C1发生的只有D1.从集合的观点看,事件C1是事件D3、E、H的子集,集合C1与集合D1相等.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提示】意味着事件G发生.3.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提示】C5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能同时发生吗?【提示】不能.5.事件G与事件H能同时发生吗?这两个事件有什么关系?【提示】事件G与事件H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导入新知】事件的关系及运算定义表示法图示事件的关系包含关系一般地,对于事件A与事件B,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称事件A包B⊇A(或A⊆B)含于事件B)事件互斥若A∩B为不可能事件,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若A∩B=∅,则A与B互斥事件对立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若A∩B=∅,且A∪B=U,则A与B对立事件的运算并事件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A∪B(或A+B) 交事件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A∩B(或AB)[化解疑难]利用集合间的关系掌握事件间的关系设事件A与B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分别是A,B.①事件A与B互斥,即集合A∩B=∅;②事件A与B对立,即集合A∩B=∅,且A∪B=I(I为全集),也即A=∁I B或B=∁I A.知识点二概率的基本性质【问题导思】在上述实例中,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试验的总次数之间什么关系?事件A、事件C、事件D发生的频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事件A发生的频数会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总次数;事件D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 发生的频数与事件C发生的频数之和.【导入新知】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0,1].(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3)概率加法公式为:如果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则P(A∪B)=P(A)+P(B).特例:若A与B为对立事件,则P(A)=1-P(B).P(A∪B)=1,P(A∩B)=0.[化解疑难]概率加法公式的推广如果事件A1,A2,…,A n彼此互斥,那么事件A1+A2+…+A n发生(即A1,A2,…,A n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1+A2+…+A n)=P(A1)+P(A2)+…+P(A n).2.突破·常考题型题型一事件间关系的判断[例1]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男生”;(2)“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3)“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4)“至少有一名男生”与“至少有一名女生”.解从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任选2人有如下三种结果:2名男生,2名女生,1男1 女.(1)“恰有一名男生”指1男1女,与“恰有2名男生”不能同时发生,它们是互斥事件;但是当选取的结果是2名女生时,该两事件都不发生,所以它们不是对立事件.(2)“至少一名男生”包括2名男生和1男1女两种结果,与事件“全是男生”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3)“至少一名男生”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互斥,由于它们必有一个发生,所以它们是对立事件.(4)“至少有一名女生”包括1男1女与2名女生两种结果,当选出的是1男1女时,“至少有一名男生”与“至少一名女生”同时发生,所以它们不是互斥事件.[类题通法]判断事件间关系的方法(1)要考虑试验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包含、相等,还是互斥、对立其发生的条件都是一样的.(2)考虑事件间的结果是否有交事件,可考虑利用Venn图分析,对较难判断关系的,也可列出全部结果,再进行分析.[活学活用]从40张扑克牌(红桃、黑桃、方块、梅花点数从1~10各10张)中任抽取1张,判断下列给出的每对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是否为对立事件,并说明理由.(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3)“抽出牌的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牌的点数大于9”.解(1)是互斥事件,不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桃”和“抽出黑桃”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所以是互斥事件.同时,不能保证其中必有一个发生,这是由于还可能抽出“方块”或者“梅花”,因此二者不是对立事件.(2)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因此它们既是互斥事件,又是对立事件.(3)不是互斥事件,当然不可能是对立事件.理由是:从40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出牌的点数为5的倍数”与“抽出牌的点数大于9”这两个事件可能同时发生,如抽出牌的点数为10,因此,二者不是互斥事件,当然不可能是对立事件.题型二事件的运算[例2]盒子里有6个红球,4个白球,现从中任取三个球,设事件A={}3个球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事件B={}3个球中有2个红球,1个白球,事件C={3个球中至少有}3个球中既有红球又有白球.1个红球,事件D={}问:(1)事件D与A、B是什么样的运算关系?(2)事件C与A的交事件是什么事件?解(1)对于事件D,可能的结果为1个红球2个白球,或2个红球1个白球,故D=A ∪B.(2)对于事件C,可能的结果为1个红球2个白球,2个红球1个白球,3个红球,故C∩A =A.[类题通法]进行事件运算应注意的问题(1)进行事件的运算时,一是要紧扣运算的定义,二是要全面考查同一条件下的试验可能出现的全部结果,必要时可利用Venn图或列出全部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2)在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中,需要判断事件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根据常识来判断.但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题目,就得严格按照事件之间关系的定义来推理.[活学活用]3个红球,事件F={3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白球},那么事件C 在本例中,设事件E={}与A、B、E是什么运算关系?C与F的交事件是什么?解C=A∪B∪E;C∩F=A∪B.题型三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的应用[例3]在数学考试中,小王的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概率是0.18,在80~89分的概率是0.51,在70~79分的概率是0.15,在60~69分的概率是0.09,在60分以下(不含60 分)的概率是0.07.求:(1)小王在数学考试中取得80分以上(含80分)成绩的概率;(2)小王数学考试及格的概率.解设小王的成绩在90分以上(含90分)、在80~89分、在60分以下(不含60分)分别为事件A 、B 、C ,且A ,B ,C 两两互斥.(1)设小王的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为事件D ,则D =A +B ,所以P (D )=P (A +B )=P (A )+P (B )=0.18+0.51=0.69.(2)设小王数学考试及格为事件E ,由于事件E 与事件C 为对立事件,所以P (E )=1- P (C )=1-0.07=0.93.[类题通法]概率公式的应用(1)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P (A ∪B )=P (A )+P (B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运用该公式解题时,首先要分清事件间是否互斥,同时要学会把一个事件分拆为几个互斥事件,然后求出各事件的概率,用加法公式得出结果.(2)当直接计算符合条件的事件个数比较烦琐时,可间接地先计算出其对立事件的个数,求得对立事件的概率,然后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P (A )+P (B )=1,求出符合条件的事件的概率.[活学活用]一盒中装有各色球12个,其中5个红球、4个黑球、2个白球、1个绿球.从中随机取出1球,求:(1)取出1球是红球或黑球的概率;(2)取出的1球是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解法一:(1)从12个球中任取1球得红球有5种取法,得黑球有4种取法,得红球或黑球共有5+4=9种不同取法,任取1球有12种取法.∴任取1球得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 1=912=34. (2)从12个球中任取1球得红球有5种取法,得黑球有4种取法,得白球有2种取法,从而得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5+4+212=1112. 法二:(利用互斥事件求概率)记事件A 1={}任取1球为红球,A 2={}任取1球为黑球,A 3={}任取1球为白球,A 4={}任取1球为绿球,则P (A 1)=512,P (A 2)=412, P (A 3)=212,P (A 4)=112. 根据题意知,事件A 1、A 2、A 3、A 4彼此互斥,由互斥事件概率公式,得(1)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 (A 1∪A 2)=P (A 1)+P (A 2)=512+412=34. (2)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或白球的概率为P(A1∪A2∪A3)=P(A1)+P(A2)+P(A3)=512+412+212=1112.法三:(利用对立事件求概率)(1)由法二知,取出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对立事件为取出1球为白球或绿球,即A1∪A2的对立事件为A3∪A4,所以取得1球为红球或黑球的概率为P(A1∪A2)=1-P(A3∪A4)=1-P(A3)-P(A4)=1-212-112=912=34.(2)A1∪A2∪A3的对立事件为A4.所以P(A1∪A2∪A3)=1-P(A4)=1-112=1112.3.跨越·高分障碍规范解答概率的有关计算[典例]某射手在一次射击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7环以下的概率分别为0.24、0.28、0.19、0.16、0.13.计算这个射手在一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2)至少射中7环的概率;(3)射中环数不足8环的概率.[类题通法]含有“至多”“至少”等词语的事件的概率的求法(1)当所给的事件比较简单时,则将其分解成彼此互斥的几个事件的和,然后利用概率加法公式求解,但是,一定要将事件分拆成若干互斥的事件,不能重复和遗漏.(2)当所给的事件比较复杂,且很难将其分解成几个互斥事件的和时,常考虑先求其对应事件的概率,然后再运用公式求解,一定要找准其对立事件,否则容易出现错误.[活学活用]某商场有奖销售中,购满100元商品得一张奖券,多购多得,每1 000张奖券为一个开 奖单位.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50个.设1张奖券中特等奖、一等奖、二等 奖的事件分别为A ,B ,C ,求:(1)P (A ),P (B ),P (C );(2)抽取1张奖券中奖概率;(3)抽取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或一等奖的概率.解(1)∵每1 000张奖券中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50个,∴P (A )=11 000,P (B )=101 000=1100,P (C )=501 000=120. (2)设“抽取1张奖券中奖”为事件D ,则P (D )=P (A )+P (B )+P (C )=11 000+1100+120=611 000. (2)设“抽取1张奖券不中特等奖或一等奖”为事件E ,则P (E )=1-P (A )-P (B )=1-11 000-1100=9891 000. 4.应用·落实体验[随堂即时演练]1.从一批产品中取出三件产品,设A =“三件产品全不是次品”,B =“三件产品全是次品”,C =“三件产品有次品,但不全是次品”,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 与C 互斥B .B 与C 互斥 C .任何两个都互斥D .任何两个都不互斥 【解析】由题意知事件A 、B 、C 两两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两两互斥.【答案】D2.抽查10件产品,记事件A 为“至少有2件次品”,则A 的对立事件为( )A .至多有2件次品B .至多有1件次品C .至多有2件正品D .至少有2件正品【解析】至少有2件次品包含2,3,4,5,6,7,8,9,10件次品,共9种结果,故它的对立事件为含有1或0件次品,即至多有1件次品.【答案】B3.中国乒乓球队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甲夺得冠军的概率为37,乙夺得冠军的概率为14,那么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由于事件“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包括事件“甲夺得冠军”和“乙夺得冠军”,但这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即彼此互斥,所以由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得,中国队夺得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概率为37+14=1928. 【答案】19284.如图所示,靶子由一个中心圆面Ⅰ和两个同心圆环Ⅱ、Ⅲ构成,射手命中Ⅰ、Ⅱ、Ⅲ的概率分别为0.15,0.20,0.45,则不中靶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设射手“命中圆面Ⅰ”为事件A ,“命中圆环Ⅱ”为事件B ,“命中圆环Ⅲ”为事件C ,“不中靶”为事件D ,则A ,B ,C 互斥,故射手中靶概率为P (A ∪B ∪C )=P (A )+P (B )+P (C )=0.15+0.20+0.45=0.80.因为中靶和不中靶是对立事件,故不中靶的概率为P (D )=1-P (A ∪B ∪C )=1-0.80=0.20.【答案】0.205.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比例如下: 血型A B AB O 该血型的人所占比例(%) 28 29 8 35已知同种血型的人之间可以输血,O 型血可以输给任一种血型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 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则:(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解(1)对任一人,其血型为A ,B ,AB ,O 型血的事件分别记为A ′,B ′,C ′,D ′,它们是互斥的.由已知,得P (A ′)=0.28,P (B ′)=0.29,P (C ′)=0.08,P (D ′)=0.35.因为B ,O 型血可以输给B 型血的人,故“可以输给小明血的人”为事件B ′∪D ′,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有P (B ′∪D ′)=P (B ′)+P (D ′)=0.29+0.35=0.64.(2)法一:由于A ,AB 型血不能输给B 型血的人,故“不能输血给小明的人”为事件A ′∪C ′,且P (A ′∪C ′)=P (A ′)+P (C ′)=0.28+0.08=0.36.法二:因为任找一个人,其血要么可以输给小明,要么不可以输给小明,两者互为对立事件,所以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为1-P (B ′∪D ′)=1-0.64=0.36.。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21年月日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总第课时编写人:课题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授课班级高二班授课时间2021年月日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事件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和交、并运算;(2)正确区分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3)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并能用之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事件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和交、并运算教学难点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并能用之解决有关问题课型新课主要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讲解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教学手段与教具几何画板、智慧黑板.教学过程设计各环节教学反思一、教学过程问题一: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对概率定义的印象,作好知识铺垫.师生活动:教师先提问,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问题1:观察课本119页上的探究问题,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你能发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吗?问题2:如何用图表示事件之间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问题3:课本中并事件、交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是如何定义的?与集合类比,如何用图表示事件?例题1 2.从整数中任取两数,其中是对立事件的是()①恰有一个是偶数和恰有一个是奇数②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都是奇数③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都是偶数④至少有一个奇数和至少有一个偶数A.①B.②④C.③D.①③变式训练1下列各组事件中,不是互斥事件的是()A.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命中环数大于8与命中环数小于6运算与集合的关列出事件与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件?P(A)+P(B).”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P(A(3)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4)若事件A为必然事件,则P(A)=1.()2.把红、黑、蓝、白4张纸牌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四个人,每人分得1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是()A.对立事件B.不可能事件C.互斥但不对立事件D.以上答案都不对3.一箱产品中有正品4件,次品3件,从中任取2件,其中事件:①恰有1件次品和恰有2件次品;②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③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④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是互斥事件的组数为()A.1组B.2组C.3组D.4组4.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为40%,甲不输的概率为90%,则甲、乙下成和棋的概率为()A.60%B.30%C.10%D.50%四、配餐作业A组1.某小组有3名男生和2名女生,从中任选2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那么互斥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A.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女生B.至少有1名男生与全是男生C.至少有1名男生与至少有1名女生D.恰有1名男生与恰有2名女生2.抽出20件产品进行检验,设事件A:“至少有三件次品”,则A的对立事件为()A.至多三件次品B.至多二件次品C.至多三件正品D.至少三件正品3.若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P(A∪B)>P(A)+P(B)B.P(A∪B)<P(A)+P(B)C.P(A∪B)=P(A)+P(B)D.P(A)+P(B)=14.从一箱产品中随机地抽取一件,设事件A={抽到一等品},事件B={抽到二等品},事件C={抽到三等品},且已知P(A)=0.65,P(B)=0.2,P(C)=0.1,则事件“抽到的不是一等品”的概率为()A.0.7B.0.65C.0.35D.0.3B组5.某战士射击一次,若事件A(中靶)的概率为0.95(1)P(A的对立事件)=________;(2)若事件B(中靶环数不小于5)的概率为0.7,那么事件C(中靶环数小于6)的概率=________;(3)事件D(中靶环数大于0且小于6)的概率=________;6.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如下表所示:年降水量(mm)[200,250][250,300][300,350][350,400]概率0.300.210.140.08则年降水量在[200,300](mm)范围内的概率为________,年降水量在[300,400](mm)范围内的概率为________.C组7..某公务员去开会,他乘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去的概率分别为0.3、0.2、0.1、0.4.求:(1)他乘火车或乘飞机去的概率;(2)他不乘轮船去的概率;(3)如果他去的概率为0.5,请问他有可能是乘何种交通工具去的?7.在某一时期内,一条河流某处的年最高水位在各个范围内的概率如下表:年最高水位[8,10)[10,12)[12,14)[14,16)[16,18)(单位:m)概率0.10.280.380.160.08计算在同一时期内,河流这一处的年最高水位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1)[10,16)(m);(2)[8,12)(m);(3)水位不低于14m.五、教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概率的基本性质(1课时)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概率的基本性质(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经历用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类比得出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的教学过程,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关系,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会运用它们处理教材中的例、习题,进一步体会类比思想,提升理解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事件的关系及运算,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难点:事件的关系及概率运算,类比思想的渗透。
三、教学辅助骰子、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1.问题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的意义,得知每天发生的事情具有随机性,难预测,比如今天我刚到数学组办公室,一位学生问了一题:已知集合是掷一颗骰子,出现向上的点数为,集合是掷一颗骰子,出现向上的点数为奇数,试判断它们间的关系。
你们愿意解答吗?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解答后,把集合改为事件,事件出现向上的点数为,事件出现向上的点数为奇数并写出掷一颗骰子的其他事件。
我们的启示:类比集合的关系及运算研究事件的关系及运算,引出课题。
2.引导探究,发现概念与性质先让学生类比得出一些关系及运算并相互交流,再观看多媒体课件内容(教材的重点内容),加深对事件的关系及运算的理解,师生形成的共识如下:2.1事件的关系及运算2.1.1包含关系一般地,对于事件与事件,如果事件发生,则事件一定发生,这时称事件包含事件(或事件包含于事件),记作(或)。
不可能事件记为,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
2.1.2相等关系如果事件发生,那么事件一定发生,反过来也对,这时,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记作。
2.1.3并事件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发生或事件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与事件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作(或)。
2.1.4交事件若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发生且事件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与事件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作(或)。
2.1.5互斥事件若为不可能事件(),那么称事件与事件互斥。
其含义是:事件与事件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
3.1.概率的基本性质-人教A版必修三教案
3.1 概率的基本性质 - 人教A版必修三教案介绍本教案主题为概率的基本性质,属于人教A版必修三数学内容。
本次教学将带领同学们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且能够解决基本的概率问题。
同时,本次教学也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如何利用概率这个知识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
2.了解概率的三大公理。
3.掌握互斥事件、独立事件、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概率分析。
教学重点1.概率的基本概念。
2.概率的三大公理。
3.互斥事件、独立事件、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如何把概率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如何判断互斥事件和独立事件。
教学方法1.讲授2.练习3.互动教学步骤步骤一. 概率的基本概念1.定义:概率是一个实验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用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2.概率的范围:0<=P(A)<=1。
3.P(A)=0表示事件A不可能发生,P(A)=1表示事件A一定会发生。
4.P(A)+P(A’)=1,其中A’表示事件A的对立事件。
步骤二. 概率的三大公理1.非负性公理:对任何事件A,都有P(A)>=0。
2.规范性公理:对样本空间S中所有事件 A,都有 P(S)=1。
3.加法公理:对于任意两个互不相交的事件 A、B,都有 P(AUB)=P(A)+P(B)。
步骤三. 互斥事件、独立事件1.互斥事件:如果事件A和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它们互斥事件。
例如:掷骰子出现1和2是互斥事件。
2.独立事件:如果事件A的发生与事件B的发生没有相互影响,则称它们是独立事件。
例如:掷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是独立事件。
步骤四. 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指在多种情况发生的条件下,求一个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
1.定义:假设事件B1,B2,…,Bn构成一个样本空间的划分,即它们互斥且构成S的一个分划,则任一事件A的发生,都可以分解为这些事件的交。
即P(A)=P(A 丨B1)P(B1)+P(A丨B2)P(B2)+…P(A丨Bn)P(Bn)。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第三课时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和、交积、相等,及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 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教学难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讨论:集合有相等、包含关系,如{1,3}={3,1},{2,4}⊂{2,3,4,5}等;2. 提问: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1点或2点},C4={出现的点数为偶数}……,这些事件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二、讲授新课:1. 教学基本概念:①事件的包含、并、交、相等见课本P115;②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③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④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2. 教学例题:①出示例1: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事件A:命中环数大于7环;事件B:命中环数为10环;事件C:命中环数小于6环;事件D:命中环数为6、7、8、9、10环.②出示例2: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1,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41,问:是4(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讨论:事件C是事件A与事件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③ 练习: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为31,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125,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125,试求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分析: 利用方程的思想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3. 小结:概率的基本性质;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P114 第1、2、5题.2. 抛掷一粒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为出现奇数,事件B 为出现2点,已知P (A )=21,P (B )=61,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之和.3. 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2)少于7环的概率.4. 作业 P114 第3题 P117 第6题.。
人教版高中必修33.1.3概率的基本性质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3-3.1.3:概率的基本性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1.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以及推导方法;3.掌握乘法和加法原理;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概率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1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1.2 样本空间、事件、样本点的概念1.3 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2. 概率的基本性质2.1 非负性2.2 规范性2.3 可列加性2.4 其他基本性质3. 概率的推导方法3.1 利用几何法、频率法和古典概型法3.2 逆概型、全概型和非全概型的求解方法4.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的应用4.1 乘法原理的应用4.2 加法原理的应用4.3 随机变量的概率应用5. 与概率相关的题目解析5.1 事件的独立与非独立性5.2 互斥事件和相容事件5.3 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
以解决问题为重心开展教学活动。
2.实例分析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在问题解决中共同协作,共同进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的应用2.教学难点:•事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五、教学设计1. 活动1: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引入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步骤:1.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在三个红色球、四个白色球中任意取一个球,求取到一个红色球的概率。
2.学生代表上台介绍讨论结果。
3.老师解释讨论结果如何反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4.学生复述概率的定义、样本空间、事件、样本点的概念。
2. 活动2:通过实例介绍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引入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教学步骤:1.老师提供实际问题:“在开发区的道路上,有三个交叉路口,一个小轿车要从第一个路口到第三个路口,它可以经过第二个路口,也可以不经过。
求小轿车到第三个路口的路径有多少种可能性?”2.学生讨论问题,并给出答案。
高中数学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
高中数学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33年。
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说出包含、联合、交叉、平等事件和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2.可以描述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
说出概率的三个基本性质;概率将通过使用互斥事件和相反事件的概率属性来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概率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教学难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和运算,概率[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性质】。
1.创建情景1。
这两个集合之间存在着包含和平等的关系。
集合可以执行交集、并集和补集运算。
你还记得子集、等集、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和符号表示吗?2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验的可能结果看作一个集合(如连续扔两个硬币),那么必要事件对应于完整的集合,随机事件对应于子集,不可能事件对应于空集合,这样我们就可以类比集合的关系和运算,分析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使我们对概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2。
新知识探索1。
事件的关系和操作。
在掷骰子实验中,我们以集合的形式定义了以下事件:C1 = {1分出现}、C2 = {2分出现}、C3 = {3分出现}、C4 = {4分出现}、C5 = {5分出现}、C6 = {6分出现}、D1 = { 1分出现不超过}、D2 = { 4分出现超过}、D3 = { 6分出现不到}、e = { 7分出现不到}、f = { 6分出现超过}、g = { 6分出现均匀}、h =。
你能写下这个实验中发生的其他一些事件吗?你能通过类比找到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吗?以上哪些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哪些是随机事件?什么是不可能的事件?(1)显然,如果事件C1发生,那么事件H必须发生。
此时,我们说事件H包括事件C1,并被记录为H C1一般而言,对于事件a和事件b,您如何理解事件b包括事件a(或事件a包括事件b)?特别是,不可能的事件用ф表示。
它与任何事件的关系如何?如果事件B必须在事件A发生时发生,则事件A(或事件B);任何事件都包括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人教版高中必修33.1.3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3-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事件的互斥、独立、非互斥和互逆等概率基本性质,并运用于计算问题;3.学会利用概率计算和判断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事件的互斥、独立、非互斥和互逆等概率基本性质;3.概率计算和判断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理解事件的互斥、独立、非互斥和互逆等概率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3.能够运用概率计算和判断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互斥、独立、非互斥和互逆等概率基本性质;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概率计算和判断实际问题的方法;3.互动法:以小组互动、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例子,带领学生认识概率的概念,比如:“掷骰子,一共有六个面,每个面概率相等,但是掷到每一个面的概率是多少呢?”第二步:讲解基本概念和性质(15分钟)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且介绍事件的互斥、独立、非互斥和互逆等概率基本性质。
第三步:练习(30分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督促学生在课后完成习题。
第四步:互动讨论(25分钟)对于练习题中的难点题目,可以进行小组互动、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五步:讲解实际问题(20分钟)以实际问题为例,讲解如何进行概率计算和判断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和互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听课和练习中灵活运用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概率计算和判断实际问题。
同时,在互动讨论环节加入小组互动、讨论、辩论等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性质》
概率的基本性质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概率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频率和概率的基础上,与集合类比研究事件的关系、运算和概率的性质。
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频率和概率的理解,还能进一步认识集合,同时为后面“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学习概率知识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作用。
2. 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借助掷骰子试验探究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过程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制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说学情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已经掌握了集合关系、运算,频率与概率的内在联系,对用频率估计概率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有所掌握,特别是学生进入高二以后,数学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观察探究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一般会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是:概率加法公式的发现以及将其公式化的过程。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讨论交流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
3. 1 随机事件的概率—3.1.2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第一、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 )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的区别与联系;(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游戏的公平性”,、“彩票中奖”等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二、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2、教学用具:硬币数枚,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设想:1、创设情境: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很难给予准确无误的回答的。
例如,你明天什么时间起床?7:20在某公共汽车站候车的人有多少?你购买本期福利彩票是否能中奖?等等。
2、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nn A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一、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掷骰子试验,定义了许多事件,及其事件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教科书通过类比频率的性质,利用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得到了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要注意这里的推导并不是严格的数学证明,仅仅是形式上的一种解释,因为频率稳定在概率附近仅仅是一种描述,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严格的定义,要到大学里的概率统计课程中才能给出.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以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P(B)(3)正确理解和事件与积事件,以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事件的关系、运算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进行类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类化与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思路1体育考试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不及格,某班50名学生参加了体育考试,结果如下:在同一次考试中,某一位同学能否既得优又得良?从这个班任意抽取一位同学,那么这位同学的体育成绩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思路2(1)集合有相等、包含关系,如{1,3}={3,1},{2,4} {2,3,4,5}等;(2)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1点或2点},C4={出现的点数为偶数}…….师生共同讨论:观察上例,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你能发现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吗?这就是本堂课要讲的知识概率的基本性质.思路3全运会中某省派两名女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她们夺取冠军的概率分别是2/7和1/5,则该省夺取该次冠军的概率是2/7+1/5,对吗?为什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概率的基本性质.(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在掷骰子试验中,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C1={出现1点},C2={出现2点},C3={出现3点},C4={出现4点},C5={出现5点},C6={出现6点},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类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运算说明这些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并定义一些新的事件.(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哪些?反之,成立吗?(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哪个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能同时发生吗?(5)事件G与事件H能同时发生吗?它们两个事件有什么关系?活动:学生思考或交流,教师提示点拨,事件与事件的关系要判断准确,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答案.讨论结果:(1)如果事件C1发生,则一定发生的事件有D1,E,D3,H,反之,如果事件D1,E,D3,H分别成立,能推出事件C1发生的只有D1.(2)如果事件C2发生或C4发生或C6发生,就意味着事件G发生.(3)如果事件D2与事件H同时发生,就意味着C5事件发生.(4)事件D3与事件F不能同时发生.(5)事件G与事件H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由此我们得到事件A,B的关系和运算如下:①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这时我们说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记为B⊇A (或A⊆B),不可能事件记为∅,任何事件都包含不可能事件.②如果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反之也成立,(若B⊇A同时A⊆B),我们说这两个事件相等,即A=B.如C1=D1.③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或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记为A∪B或A+B.④如果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发生且事件B发生,则称此事件为事件A与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记为A∩B或AB.⑤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 ),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即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⑥如果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即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继续依次提出以下问题:(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多少?(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多少?(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多少?(4)互斥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5)对立事件的概率应怎样计算?活动: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结合自己对各种事件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概率的意义:(1)由于事件的频数总是小于或等于试验的次数,所以,频率在0—1之间,因而概率的取值范围也在0—1之间.(2)必然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要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3)不可能事件是在试验中一定不发生的事件,所以频率为0,因而概率是0.(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则A∪B的频率为1,因而概率是1,由(4)可知事件B的概率是1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差.讨论结果:(1)概率的取值范围是0—1之间,即0≤P(A)≤1.(2)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如在掷骰子试验中,E={出现的点数小于7},因此P(E)=1.(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如在掷骰子试验中,F={出现的点数大于6},因此P(F)=0.(4)当事件A与事件B互斥时,A∪B发生的频数等于事件A发生的频数与事件B发生的频数之和,互斥事件的概率等于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之和,即P(A∪B)=P(A)+P(B),这就是概率的加法公式.也称互斥事件的概率的加法公式.(5)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P(A∪B)=1.所以1=P(A)+P(B),P(B)=1-P(A),P(A)=1-P(B).如在掷骰子试验中,事件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与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互为对立事件,因此P(G)=1-P(H).上述这些都是概率的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可以简化概率的计算,下面我们看它的应用.(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1 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事件A:命中环数大于7环;事件B:命中环数为10环;事件C:命中环数小于6环;事件D:命中环数为6、7、8、9、10环.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要判断所给事件是对立还是互斥,首先将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弄清楚,互斥事件是指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事件,而对立事件是建立在互斥事件的基础上,两个事件中一个不发生,另一个必发生.解:A与C互斥(不可能同时发生),B与C互斥,C与D互斥,C与D是对立事件(至少一个发生). 点评:判断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要紧扣定义,搞清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对立事件的前提.变式训练从一堆产品(其中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观察正品件数与次品件数,判断下列每件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1)恰好有1件次品恰好有2件次品;(2)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 (3)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 (4)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解:依据互斥事件的定义,即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定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知:(1)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有2件次品不可能同时发生,因此它们是互斥事件,又因为它们并不是必然事件,所以它们不是对立事件.同理可以判断:(2)中的2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3)中的2个事件既不是互斥事件也不是对立事件.(4)中的2个事件既互斥又对立.例2 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 )的概率是41,取到方块(事件B )的概率是41,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 )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 )的概率是多少?活动:学生先思考或交流,教师及时指导提示,事件C 是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且A 与B 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 与事件D 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解:(1)因为C=A ∪B,且A 与B 不会同时发生,所以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根据概率的加法公式得P(C)=P(A)+P(B)=21. (2)事件C 与事件D 互斥,且C ∪D 为必然事件,因此事件C 与事件D 是对立事件,P(D)=1-P(C)=21. 点评: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一定要注意使用条件,千万不可大意. 变式训练某射手在一次射击训练中,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分别为0.21、0.23、0.25、0.28,计算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1)射中10环或9环的概率; (2)少于7环的概率.解:(1)该射手射中10环与射中9环的概率是射中10环的概率与射中9环的概率的和,即为0.21+0.23=0.44.(2)射中不少于7环的概率恰为射中10环、9环、8环、7环的概率的和,即为0.21+0.23+0.25+0.28=0.97,而射中少于7环的事件与射中不少于7环的事件为对立事件,所以射中少于7环的概率为1-0.97=0.03.思路2例1 抛掷一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为“出现奇数点”,B 为“出现偶数点”,已知P(A)= 21,P(B)=21,求出“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的概率?活动:学生思考或讨论,教师引导,抛掷骰子,事件“出现奇数点”和“出现偶数点”是彼此互斥的,并且是相互独立事件,可以运用概率的加法公式求解.解:记“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为事件C,则C=A ∪B,因为A 、B 是互斥事件,所以P(C)=P(A)+P(B)=21+21=1. 出现奇数点或偶数点的概率为1.变式训练抛掷一粒骰子,观察掷出的点数,设事件A 为出现奇数,事件B 为出现2点,已知P (A )=21,P (B )=61,求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之和.解:“出现奇数点”的概率是事件A,“出现2点”的概率是事件B,“出现奇数点或2点”的概率之和为P (C )=P (A )+P (B )=21+61=32. 例2 袋中有12个小球,分别为红球、黑球、黄球、绿球,从中任取一球,得到红球的概率为31,得到黑球或黄球的概率是125,得到黄球或绿球的概率也是125,试求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各是多少? 活动:学生阅读题目,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利用方程的思想及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 解:从袋中任取一球,记事件“摸到红球”“摸到黑球”“摸到黄球”“摸到绿球”为A 、B 、C 、D,则有P(B ∪C)=P(B)+P(C)=125;P(C ∪D)=P(C)+P(D)=125;P(B ∪C ∪D)=1-P(A)=131 =32,解得P(B)=41,P(C)=61,P(D)=41.即得到黑球、得到黄球、得到绿球的概率分别是41、61、41.变式训练已知盒子中有散落的棋子15粒,其中6粒是黑子,9粒是白子,已知从中取出2粒都是黑子的概率是71,从中取出2粒都是白子的概率是3512,现从中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是多少? 解:从盒子中任意取出2粒恰好是同一色的概率恰为取2粒白子的概率与2粒黑子的概率的和,即为71+35173512=. (四)知能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件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一定比A 、B 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大B.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一定比事件A 、B 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小C.互斥事件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不一定是互斥事件D.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答案:D 2.课本练习1—5. (五)拓展提升1.从男女学生共有36名的班级中,任意选出2名委员,任何人都有同样的当选机会.如果选得同性委员的概率等于21,求男女生相差几名? 解:设男生有x 名,则女生有36-x 名.选得2名委员都是男性的概率为3536)1(⨯-x x .选得2名委员都是女性的概率为3536)35)(36(⨯--x x .以上两种选法是互斥的,又选得同性委员的概率等于21,得3536)1(⨯-x x +3536)35)(36(⨯--x x =21.解得x=15或x=21.即男生有15名,女生有36-15=21名,或男生有21名,女生有36-21=15名. 总之,男女生相差6名.2.黄种人群中各种血型的人所占的比如下表所示:已知同种血型的人可以输血,O 型血可以输给任一种血型的人,任何人的血都可以输给AB 型血的人,其他不同血型的人不能互相输血.小明是B 型血,若小明因病需要输血,问: (1)任找一个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 (2)任找一个人,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是多少?解:(1)对任一人,其血型为A,B,AB,O 型血的事件分别记为A′,B′,C′,D′,它们是互斥的.由已知,有P(A′)=0.28,P(B′)=0.29,P(C′)=0.08,P(D′)=0.35.因为B,O 型血可以输给B 型血的人,故“可以输给B 型血的人”为事件B′+D′.根据互斥事件的加法公式,有P(B′+D′)=P(B′)+P(D′)=0.29+0.35=0.64.(2)由于A,AB 型血不能输给B 型血的人,故“不能输给B 型血的人”为事件A′+C′,且P(A′+C′)=P(A′)+P(C′)=0.28+0.08=0.36.即任找一人,其血可以输给小明的概率为0.64,其血不能输给小明的概率为0.36.注:第(2)问也可以这样解:因为事件“其血可以输给B 型血的人”与事件“其血不能输给B 型血的人”是对立事件,故由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有P(''D B )=1-P(B′+D′)=1-0.64=0.36. (六)课堂小结1.概率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概率的基础.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出现,因此其概率为0,必然事件一定发生,因此其概率为1.当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时,A ∪B 发生的概率等于A 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的概率的和,从而有公式P (A ∪B )=P (A )+P (B );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2.在利用概率的性质时,一定要注意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不发生;(2)事件A 不发生且事件B 发生;(3)事件A 与事件B 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 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①事件A 发生B 不发生;②事件B 发生事件A 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七)作业习题3.1A组5,B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