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案例教学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_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通过第三单元辩证法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和矛盾的知识点,初步领会了运用辩证法的思想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这为本框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
而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些自然现象、手机的发展等有一定的了解,这又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信息基础,可以成为本课生动的教学活性资源。
2、认知障碍:本课中的知识点“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理解”,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和障碍,应通过名言和具体材料等,实现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化解认知障碍。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效果分析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要突破难点和重点,必须是以生活中的事例来阐释坚持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本节课为此设置了三个探究,一个是走进自然,一个是走进社会,另一个是感悟生活,学生能够自己探究出辩证的否定观的相关知识,以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要求,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变抽象为具体;然后通过背诵相关理论,由具体再到抽象;通过对本框的总结,能够总体上把握本课结构;通过针对训练,提高了对本课抽象理论的运用能力通过课堂情况来看学生课下准备很充分,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熟练的说出情景材料里蕴含的观点,并且内化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说明这群起点较低的孩子们还是很踏实勤奋的,这也激励着老师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教材分析:本框题包括“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两个目题。
本框题知识内容抽象,难度较大,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我对本框内容进行了整合,把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即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第二,怎样树立创新意识。
针对第一部分,首先,从自然界入手通过视频和文字资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及实质。
然后,从人类社会切入,通过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识的变化,理解辩证法的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课件
角度发现市场需求,开拓市场空间,把“垃圾” 变废
为宝。
Page 21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应用举例】材料: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 层出不穷。一方面,它揭露假恶丑等现象,起到 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弘扬了真善美、公平正义等; 另一方面,它如果被滥用,也可能成为任意挖掘、 散布他人隐私、肆意攻击他人的舆论暴力工具, 演变为违法行为。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对“人肉搜索”现 象进行分析。
Page 23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应用举例】贝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一次,法 国一家报纸举办智力竞赛,题目是:“如果法国 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情况只允许抢救一幅画, 你会抢救哪一幅 ?”在成千上万的答案中,贝尔以 最佳答案得了金奖。他的答案是:“抢救离窗口 最近的。”因为,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 的那一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一个。 请你依据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贝尔的 答案好在哪儿 ?
Page 18
例2、(2008 宁夏卷 38)(1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 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1860 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 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 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 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 重建等观点。
请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简要解释这段话所蕴涵的哲 学道理。( 4分)
答: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我们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处理好整体与部 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只有改善最困难群体的生活 状况,才能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Page 2
2、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应用举例】例、( 2009广东卷40)根据下述材 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1: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1世纪 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 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 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 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二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也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具有一套独特的原理和方法论,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唯物辩证法的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这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原理,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和产物。
这一原理强调物质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地位,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对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普遍规律,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即在不同的事物发展阶段、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3.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事物的发展正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过程进行的。
对立是事物内部不同的矛盾因素,统一则是这些矛盾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4.质量互变原理:这是唯物辩证法特有的原理,它认为质量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标,质量的增长和减少会引起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变化。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有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只有了解事物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进程,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3.辩证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强调从事物的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不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现象。
通过辩证分析,可以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和实质,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4.综合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多元、复杂的,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只有全面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5.实证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证研究,即通过实践和实证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观察和实证分析。
只有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理论才是有力的和可靠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价值和意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促进快乐
校园建设,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 来,效果好起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改给了我一个深 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来的,唯有学生才 能创造奇迹。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 展示与互评代替了老师的例题讲评,更有助于学生的发 展。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实现了共同发 展、整体提高的最终目标。
合作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有认知障
碍,特别是对系统和要素的知识认识有误区。
根据本人的教学思路以及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在教
学中我打算用讲述法、故事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
法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公共
教学策略选 参与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择与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过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3.联系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的成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①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唇亡齿寒。 ④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 ⑤虚心使人进步。 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⑦牵一发而动全身。 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提出问题】: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 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 一样吗? 实例探究 1: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体,人类过度的砍伐森林、放牧等行为,造成生态环境 的恶化,这说明联系具有(D)。 A.普遍性 B.多样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三)课后作业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组讨论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客观的、多样的。
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高中政治案例教案
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高中政治案例教案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唯物辩证法贯穿于各个领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都可以应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来解决问题。
本文将以高中政治案例教案为例来展示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现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教案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该教学内容讲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特色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理论课程中,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往往是抽象和概念性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很难理解或者缺乏实践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特色经济学等概念性知识,我们需要借助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思想方法,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现问题当学生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特色经济学等理论知识时,比如学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三个代表”的理论、以及特色经济学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思想。
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问题:1. 三个代表理论是什么?具体是如何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思想是怎样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当中的?3. 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观察唯物辩证法联系观这种思路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社会现实、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进而发现问题,并且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唯物辩证法联系观解决问题问题定位:综合三个代表理论和特色经济学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包含着多元化、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
如:发展不均衡、绿色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对外交流不平衡等问题。
问题解决:1、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区域性、行业性的调整来实现均衡发展。
唯物辩证法相关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其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可能性 离不开现实性, 可能性的根据存在于现实 性之中;现实性也离不开可能性, 现实性 是由可能性发展而来的。 其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一方面, 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变成现实, 这是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 化;另一方面, 现实性又包含着新的可能, 这是现实性向可能性的转化。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A、因果联系往往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即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因 后果”。 但并不是所有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虽然时间上前后 相继,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因为一年四季的更替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因果联系的本质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 者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生产的发展, 孕育并推动了科学技 术的发展;而科学技 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极 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 展。
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普遍性、 多样性
①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因果联系为客观事物所固有, 它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们的因果观念不过是客观因果关 系的反映。 唯物主义决定论承认因果联系, 唯心主义非 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目的论则把因果联系神 秘化,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都是为了实现某种预先安排好的某种目的的结 果。 ②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因果联系普遍地存在于 自然领域、 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之中。世界 上既没有无因之果, 也没有无果之因。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 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 意义;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 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 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 融合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在 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 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 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 然。 恩格斯
: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解决问题ppt课件
2.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
第一,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们的客观生活。
第二,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使人 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认知也不相同。
2.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
第一,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们的客观生活。
•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 (4)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
No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克利特哲学家艾皮米尼弟斯说了一句很 有名的话: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
2.关于矛盾观点的几个原理
•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 (4)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
•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课件:用辩证 唯物主义分析 解决问题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成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几个观点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 (二)联系的观点 (三)发展的观点 (四)矛盾的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成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理 论 体 系
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 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 的关系问题
德国人卡尔· 佛里特立 奇· 奔驰。他在1885年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 马车式三轮汽车,并 于1886年1月29日获得 世界第一项汽车发明 专利,奔驰也被后人 誉为“汽车之父”。 世界第一辆汽车
福特T型车1914年产品
“无马马车”
箱形汽车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案例教学内容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案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医疗保险诈欺现象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形式之一。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一对范畴,是反映客观因果联系的范畴,也是哲学史上较早产生的一对范畴。
在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过程中,处在普遍联系、相互制约中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必然是由某种或某些现象所引起,而这种或这些现象的出现,又必然会进一步引起另外一种或一些现象的产生。
在这里,那种能够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就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叫结果。
客观现象之间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
在分析具体事物之前,我们必须搞清原因与结果的一系列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
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
如果倒因成果,或倒果成因,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原因之所以成其为原因,是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果而言的。
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来说才成为结果。
第二,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
同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是结果。
反过来也是一样。
第三,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作用的。
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自己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一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自从《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参保职工人数已达 1.3亿多人。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基本上遏制住了原体制下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保障了大多数人参保就医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案例分析
• 12月15日中午,1.5万余名叙利 亚反对派武装分子及家属开始从阿 勒颇市东区撤离。撤离行动结束后, 叙利亚政府军将完全控制阿勒颇市, 这标志着叙利亚局势即将迎来转折 点。但在撤离过程中,政府军与反 政府武装再次发生冲突。 • 阿勒颇战役的波折反映出叙利
亚战事的艰难与复杂,而叙利亚的
和平之路更是迂回曲折。如何实现 国家稳定与和平,依然是一个挑战。
资料图:战后的叙利亚城市阿勒颇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让我们学会清醒的认识战争,战争只会给人们带去
灾难,让家园的人们流离失所。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知道战争的残酷
性、破坏性,应该抵制战争。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
叙利亚的战争让这个国家破败不堪,到处是战争的创伤,这些的一切都
是战争带来的可怕后果。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向往和平,愿世界永无战
• 但事实上,阿勒颇战役的最终阶段仍然波折不断。本次停火和撤离 行动原定于14日凌晨开始,却因故推迟;14日和15日在阿勒颇市区 再次出现交火,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均指责对方破坏停火。撤离行 动能否顺利进行、反对派武装是否会从阿勒颇省西部地区“卷土重 来”、阿勒颇市区能否在叙政府军的控制下保持稳定,仍然有待观 察。 • 随着阿勒颇战役接近尾声,叙利亚战争也接近了转折点。一旦 收复该城,叙政府军在中西部城市群的核心防守区域将得到巩固。 但之后如何成功守住这座城市,对政府军而言将是挑战。阿勒颇西 面是反政府武装控制区,东面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控制区,政 府军被夹在中间。相较于其他几股军事力量,政府军在叙利亚北部 并不占绝对优势。因此,对叙政府军而言,战场的压力远远没有消 失。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也表示,叙政府 军将继续“反恐行动”,除非恐怖分子放下武器并交出地盘。 • 博弈超预期,叙和平之路依然坎坷 • 本轮停火和撤离行动是在俄罗斯和土耳其的斡旋下达成的。眼 下,全面收复阿勒颇只是时间问题。尽管阿勒颇即将迎来和平,但 叙利亚战场各方背后势力依然博弈不停。美国学者亚伦·隆德认为, 阿勒颇战役乃至叙利亚危机是在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中发酵的,如 今却演变成了一场“代理人”战争,这大大超出了各方的预期。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2篇)
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原理及其方____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方____〗。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____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____〗。
____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____〗。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____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____〗。
____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____〗。
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____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____〗。
____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唯物辩证法之原因与结果
这些可谓“丑星”的网络红人几乎都是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把自己 推向风口浪尖,从而一炮走红。
他们面临的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并且由于多种原因,转型 期社会的很多方面还缺少公平、正义,还存在丛林规则,普通人的 发展途径和上升通道很容易被阻塞。 同时,社会主流评价标准就是“成功”,“失败者”很难在社会上立 足并赢得认可。于是,普通人或者说弱势群体就会备感焦虑。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贫穷
原因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 象 结果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多行不义必自毙 周恩来总理曾经写道:“没有耕耘, 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 产主义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 却不用血来染它,天下哪有这类便宜 事?”
~芭比娃娃与露丝~
30岁时,露丝和她丈夫就与一个朋友合开了一家公司,即后来成为生产布娃 娃最有名、最成功的——美泰公司。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玩具。 当时,露丝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作为一个母亲和一个做玩具的商人,她十分重视孩子 们的想法。一天,她突然看见女儿芭芭拉正在和一个小男孩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 娃不是当时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而是一个个少年,有各自的职业和身份,让女儿非 常沉迷。“为什么不做个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丝脑中迸发出了灵感。
商业利益 细心 发现
思考(灵感) 努力 商品(芭比娃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第一个芭比诞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在被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芭比娃娃的 外形历经约500次以上的修正与改良,成为今日的样子。而最近的外貌更是 以美国著名的华裔运动员关颖珊为原型。为了让“芭比”有漂亮的时装, 从1995年至今约有10亿件以上的衣服生产出来,每年约有一百款芭比新装 推出。现在“芭比娃娃”畅销世界150个国家,总销售量超过10亿个。这个 介于小女孩和成年女子之间的美国少女,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最久的玩 具,成为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心爱之物。
运用唯物辩证法构建教案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和本体,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辩证法则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运用唯物辩证法构建优质教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本质、寻找矛盾,从而设计出更具影响力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需求和发展特点,构建高效、易懂的教案至关重要。
而唯物辩证法具有全面、理性、方法性的特征,为教师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思路和分析依据。
教师可运用唯物辩证法,从把握整体、寻找矛盾、分析发展、解决问题、评价效果等方面,全面分析课程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师可以通过RCA分析法,对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
这样可以找到根本的原因,在设计教案时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设计课前准备构建优质教案离不开深入的课程准备。
唯物辩证法贯穿于课前准备的每一个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在规划教学目标时需领会发展的规律,明确实现目标的策略,注重细节,有计划地开展课前准备。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需注意突出矛盾。
因为矛盾是事物内部发展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分析矛盾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回归教学本质,提高教育效果。
三、运用唯物辩证法优化教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遵循唯物辩证法规律,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以此调整教学策略和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从实际效果出发不断优化教案。
唯物辩证法强调教学反馈的重要性,强化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唯物辩证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应用所学理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需以知识为基础,以实践为检验,不断深化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完善教学理论和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
在应用唯物辩证法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
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举例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的原因和动力。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分析社会矛盾。
例如,在一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普遍的矛盾,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和特定国家情况下,农民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矛盾是特殊的矛盾。
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
2.社会发展的辩证规律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循环、演化和进步的过程。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分析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转变。
例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一种辩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旧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被推翻并取而代之,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逐渐形成。
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为社会的转型和提供准确的指导。
3.单形态和多形态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样的过程。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分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在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商品的生产和交换通常是由个体劳动者完成的,而在现代社会,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涉及到多个社会成员的参与。
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分析,可以明确现实中的变化和转变,并及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4.开化和反动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包含着开化和反动两个方面。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分析社会制度和社会变革。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制度是开化的一面,它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但与此同时,封建制度也具有反动性,限制着人的自由和发展。
通过对社会制度的辩证分析,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相互作用的,人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反作用于实践。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分析社会变革的动力和途径。
例如,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思想觉悟的提升是推动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问题,并以更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本课设计意图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〇矛盾的含义。
〇矛盾同一性及其两方面含义。
〇矛盾斗争性及其属性。
〇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〇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
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
理解〇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〇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〇列举社会和生活实例,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〇以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例,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〇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论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〇认识事物就是认识矛盾,认识矛盾就要学会分析矛盾,学会分析矛盾,才能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解决矛盾。
以实际生活为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具有的特殊性。
列举生活实例,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唯物辩证法相关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
唯物辩证法相关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偶然与必然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另一个重要范畴。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是指个别事物或事物的一些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具有影响的因素,而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事物发展的偶然性体现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必然性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客观要求。
唯物辩证法强调,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事物变化的发展既有必然性的推动,又受到偶然性的制约和影响。
可能与现实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另一个重要范畴。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有可能性,也有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和实现的潜在能力,而现实性是指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具体存在和发展的状态。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体现了事物内部的潜力和活力,而现实性则体现了事物外部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
唯物辩证法强调,可能性与现实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事物发展既要注重潜能的发掘,也要面对实际的限制。
内容与形式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另一个重要范畴。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既有内容,也有形式。
内容是指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而形式是指事物外部的表象和形态。
事物的发展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运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于事物的研究和认识,既要关注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也要研究事物的形态和外部表现。
在研究和认识事物时,唯物辩证法强调要把握这些范畴的关系和运动规律。
只有通过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的综合分析,才能深入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相关范畴不仅适用于自然界的研究,也适用于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对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年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三篇)
2024年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文一、引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认识和改造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____年,我们在传承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对唯物辩证法原理及方法论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深化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认识和应用实践,推动现实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原理总结1.物质决定意识在人类社会中,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存在形式,而意识则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
物质不仅决定意识的存在,还决定了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只有正确认识物质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
2.矛盾普遍存在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矛盾既是事物变化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实现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3.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质变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节点,代表着事物的根本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而量变则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数量的积累逐渐引发质变。
唯物辩证法强调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指导我们理解和推动事物的发展。
4.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一种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通过历史的变化,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然后产生新的事物。
这种发展规律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也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强调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指导我们正确理解和引导事物的发展。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规律,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发展规律,需要我们通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唯物辩证法方法论总结1.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强调对事物矛盾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要从事物的内外矛盾、主次矛盾、原因和结果矛盾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思考和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矛盾所在,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唯物辩证法的教育微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哲学教育,将唯物辩证法纳入中学课程体系。
本文以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唯物辩证法应用于教育实践。
二、案例概述本案例以某小学到高中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教材、课堂实践、作业布置等方面,探讨如何将唯物辩证法融入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案例实施1.小学阶段(1)教材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例如,《小草》一课,通过小草的生长过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辩证法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课文内容。
如《卖油翁》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卖油翁的技艺,揭示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比、归纳、演绎等方法,使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3)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唯物辩证法相关的题目。
例如,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矛盾,找出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思维能力。
2.初中阶段(1)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涉及更多的辩证法思想。
如《论语》一课,通过孔子的言论,揭示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辩证法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课文内容。
如《背影》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子之间的矛盾,揭示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唯物辩证法相关的题目。
例如,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矛盾,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中阶段(1)教材分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更加注重辩证法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如《红楼梦》一课,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
案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运用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之原因与结果分析医疗保险诈欺现
象
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形式之一。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一对范畴,是反映客观因果联系的范畴,也是哲学史上较早产生的一对范畴。
在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过程中,处在普遍联系、相互制约中的任何一种现象,都必然是由某种或某些现象所引起,而这种或这些现象的出现,又必然会进一步引起另外一种或一些现象的产生。
在这里,那种能够引起某一现象产生的现象,就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叫结果。
客观现象之间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
在分析具体事物之前,我们必须搞清原因与结果的一系列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
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这是原因和结果区别的确定性。
如果倒因成果,或倒果成因,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第一: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
原因之所以成其为原因,是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果而言的。
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来说才成为结果。
第二,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
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
同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可能是结果。
反过来也是一样。
第三,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作用的。
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自己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一步变化,这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自从《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参保职工人数已达 1.3亿多人。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基本上遏制住了原体制下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保障了大多数人参保就医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然而,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欺诈案件在全国各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医疗保险欺诈侵吞了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直接影响到改革的健康发展,这一恶劣结果的造成必有其根源,这些原因值得我们深究。
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的认识这个社会问题,多角度分析医保险欺诈成因:
一是利益驱动。
医疗保险欺诈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利益的驱动。
参保单位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运营成本,不惜以牺牲职工的利益为代价,不缴或少缴医疗保险费。
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则希望能够在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行为中获得尽可能多的补偿,以弥补政府财政和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的不足。
二是少数人群的道德的缺失。
我个目前还没有建立诚信制度,人们对社会诚信还缺乏认识,一些人甚至还存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错误引导下,少数损害集体利益而非法获得个人利益。
少数医生为了能从药品和检查中获得提成和回扣而置患者的利益于不顾,滥检查、滥用药,没有了最起码的医德。
三是相关法律不健全。
一些具有刑事违法性的社会保险欺诈案件由于没有没去的法律支持而难以对其进行处罚。
从刑事处罚方面来看,《刑法》虽然对保险诈骗作了界定,但没有明确社会保险诈骗罪,按我国“罪刑法定”的原则,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其他相关法律,如《劳动法》对社会保险的欺诈行为没有涉及,而《保险法》中对保险欺诈的有关规定也仅用于商业保险。
从行政处罚方面来看,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征缴暂行规定》,对社会保险欺诈行为如何适用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
法制不健全,无法可依的现状也是骗保者屡屡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针对这些原因所造成的后果,相关地方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应对,像同步推进“三医改革”,解决好体制上问题。
完善公共卫生财政补偿机制,使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同药品收入脱钩,杜绝由此而导致的不规范的医疗行为。
引进竞争机制,鼓励参保职工到服务质量好,收费价格合理的定点机构就医购药。
提高立法层次,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司法机关介入打击医疗保险欺诈行为的力
度。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和加强宣传教育等。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措施于引起医疗诈欺的原因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从这一社会现象中我们看出,由于一系列原因的出现(上已述),引发医疗诈欺现象,使得相关人员合法权益丧失,这些原因必然引发此类后果,体现的原因与结果的相互依存性。
这种引起与被引起,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是普遍的多样的存在的,而后的措施又逐个去侦破原因,进而促进了事物的发展,结果也反过来作用于自己的原因,引起原因的进一步变化,很好的体现了原因与结果的相互作用性。
坚持因果关系的辨证性质,全面把握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的发展链条,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因果联系的辩证法要求人们在从事当前活动时,一定要估计到它可能引起的长远后果,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预先做好计划、措施等项工作,避免顾此失彼或不好的后果发生;因果联系的辩证法要求人们要善于从某一行动的后果中分析其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指导今后的工作,这是不断提高科学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条件,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皆属于此;坚持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前提下,要善于对原因、结果及其关系进行全面的具体分析,找出它们相互之间的因果联系,采取相应的措施,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或不犯错误,增长才能,搞好工作。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