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有效匹配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有效匹配探究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主要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还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或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经常会用到提问。但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有效的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出适当的提问?课堂提问怎样才能与教学事件有效地匹配?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一一作出回答。

一、概念界定

对学生来说,课堂提问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要正确、恰当地运用提问,教师首先对于自身的提问有哪些类别应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以便于做出判断和选择。但是,课堂提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使课堂提问有效,它可以与教学事件相匹配,与教学过程的各阶段相结合。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达到期望的学习结果。首先,本文先对“课堂提问”和“教学事件”作一个概念界定。

(一)课堂提问概念

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况等设计问题而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对话式”教学模式。本文根据美国卡麦隆大学莫里教授在《课堂教学技能》一书中的分类,将问题分为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四类。事实性问题是指学生简单回忆所学知识或者在课文里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经验性问题是指学生需要整理课文内容或所学知识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问题,创造性问题是指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得出新颖、独特的答案的问题,评价性问题是指学生做出判断或赋予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的问题。

这四类问题都以某一知识点为切入点,并贯穿在这四种问题中,逐层深入,将学生置于四个明显的学习阶段中,激活学生的先前成就,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知识的一种有效且连贯性很强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事件概念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种内部过程,但受外部刺激或事件的影响,由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学习的内部过程来进行外部的教学活动。于是,加涅依据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内部心理阶段提出了九大教学事件,分别是引起学习注意(保持警觉)、交代学习目标(建立预期)、回忆相关旧知(提取到工作记忆)、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性知觉)、提供学习指导(编码)、引发行为表现(反应)、给予信息反馈(强化)、评估行为表现(再强化)和强化保持与迁移(提示提取),这九大教学事件贯穿教学的启动、展开和结束。

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带动了几十年来教学设计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做到

内部学习过程与外部教学教学事件相配合,是迄今为止最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教学步骤。

二、语文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有效匹配及案例分析

按照九个教学事件的顺序展开实施的教学最合乎逻辑且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教师都要做出明智的决策,即如何将课堂提问与教学事件有效地匹配,在此,笔者以《济南的冬天》、《林黛玉进贾府》等课堂实录为例,将莫里的四种问题与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进行有效匹配,使问题与教师教学行为保持一致性。

(一)问题与启动环节的教学事件匹配

教学启动阶段旨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准备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活动之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是九大教学事件中的引起学习注意、交代学习目标和回忆相关旧知,在这三个教学事件中,教师可以用相应的问题与之相匹配,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事实性问题或经验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提出事实性问题或经验型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快速、高效地将学生引进课堂。

(1)事实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在精读课文中,事实性问题的导入才能使学生保持警觉,如《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红楼梦》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啊?

生: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

师: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看看

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

这种事实性问题的导入不仅以旧带新,而且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氛围,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快速、高效地将学生引进课堂。

(2)经验性问题与引起学习注意匹配

在阅读课文中,经验性问题的导入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济南的冬天》

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那么,根据你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冬天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不同的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济南的冬天》。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回答跟《济南的冬天》形成对比,这能让教师顺其自然地进入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撩拨起学生的兴趣。

2.经验性问题与交代学习目标匹配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习者同教师一样对教学目标了然于胸,但是,教师交代学习目标,并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师学生明确在学习结束时,他能有哪一种行为表现。这就要与问题相匹配,让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大家首先要明确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课文

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

这样的经验性问题可以很好地给学生建立预知,交代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当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3.事实性问题与回忆相关旧知匹配

回忆相关旧知的意义在于先前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重要影响,教师在明确了哪些知识需要被提取到工作记忆后,就可以通过提问事实性问题激活提取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心思考问题,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济南的冬天》局部课堂实录:

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春》,作者在写春草图时有这样一

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请问这里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啊?

生:拟人

师:很好,这堂课我们主要来讲拟人手法的运用。

这里提出事实性问题,学生只要简单地回忆所学知识就能回答,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而且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