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试验目的与要求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要求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在于验证有关理论,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无菌操作,建立无菌观点,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操作,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实验形式分教师示教和学生操作两种,前者主要验证理论,后者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反复练习,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从而掌握一些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此外,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一、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须时刻牢记实验的对象是病原微生物,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自身有可能招致感染,且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

因此决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和冒任何不必要的危险。

进入实验室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进入实验室时必须穿白大衣,离室时脱下反折,白大衣要经常清洗消毒。

2.书包、衣物等勿带入实验室,必要的文具、实验指导、笔记等带入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3.在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喝饮料和吸烟,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嘴中,也不要用手抚摸头面等部位。

4.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安静,禁止高声谈话,不准打闹嘻笑。

5.必须按照老师指定的方法,小心地处理传染性材料、培养物和污染的物质,要正确地使用存放污染器材的各种消毒容器。

6.必须谨慎操作,避免任何有菌材料的溅出,若不慎污染了工作台、手、眼、衣服和地面等处,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作适当处理。

7.培养物和传染性材料须放在工作台的安全部位,尽可能保持台面的清洁整齐。

8.爱护公物,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和器材,如不慎损坏了某些器具,应及时报告老师,听候处理。

9.每次实验完毕后均用消毒药水擦洗工作台面,并用紫外线灯照射过夜。

10.实验完毕后清理台面,将需培养的标本及时放入培养箱。

关闭水、电、煤气和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1.离开实验室前,应用消毒液(2%来苏尔或0.1%新洁尔灭)将双手浸泡5-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微生物期末实验总结报告

微生物期末实验总结报告

微生物期末实验总结报告一、绪论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代谢以及与宿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个环境中,对地球上的物质转化和生物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微生物期末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包括:1. 学习微生物实验操作方法,包括无菌操作、菌种接种、菌液稀释、培养基制备等;2. 学习常见的细菌菌种特性的鉴定方法;3. 学习观察和记录微生物生长过程的方法;4. 学习细菌的培养方式和生长规律。

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无菌操作技术实验一旨在学习无菌操作技术,以避免微生物实验中的污染。

实验中我们按照实验标准操作程序,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设备,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2. 实验二:菌种接种和菌液稀释实验二旨在学习菌种的接种方法和菌液的稀释方法。

我们先接种已知菌种,然后用菌液稀释系列倍数,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

3. 实验三:硫醇呼吸性菌的鉴定实验三主要学习硫醇呼吸性菌的鉴定方法。

我们选择已知菌种进行划线培养,观察菌落形态、气味和色素的产生,以确定菌种的鉴定结果。

4. 实验四:细菌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性根据不同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性,我们选择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生长情况,从而推测菌株的特性。

5. 实验五:细菌的菌液稀释和菌群分析实验五主要学习菌液的稀释方法和菌群的分析。

我们将菌液经过稀释,并通过涂布法和铺平法将菌液均匀涂布到培养基上,待菌落形成后进行菌群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学习了无菌操作技术、菌种的接种方法和菌液的稀释方法,掌握了硫醇呼吸性菌的鉴定方法以及菌株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性。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观察到了不同菌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得出了一些有关微生物生理特性的结论。

然而,本次实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操作不慎或设备不合适而导致菌液的污染,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学实验目的与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目的与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目的与要求实验五病原性球菌目的(一) 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征;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区别。

(二) 熟悉三种链球菌在血平板上的区分;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特征。

(三) 了解病原性球菌的形态、染色性。

内容(一) 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及染色性(示教)。

(二) 葡萄球菌培养及生化特性(示教)。

(三) 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操作)。

(四) 链球菌的培养与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示教与操作)。

(五) 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区别(示教)。

(六) 脓汁或咽拭子分离培养(操作)。

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及染色性(示教)1.葡萄球菌的形态及染色性(示教)【材料】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染色示教片。

【方法】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性。

2.链球菌的形态及染色性(示教)【材料】乙型链球菌血清肉汤培养物制作的革兰染色示教片。

【方法】油镜观察链球菌的形态、大小、排列及染色性。

3.肺炎链球菌的形态结构及染色性(示教)【材料】3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示教片、肺炎链球菌荚膜示教片。

【方法】油镜观察二张示教片中肺炎链球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染色性。

4.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及染色性(示教)【材料】脑膜炎奈瑟菌革兰染色示教片。

【方法】油镜观察注意形态、大小、排列以及染色性。

5.淋病奈瑟菌的形态及染色性.【材料】淋病性尿道、阴道脓汁涂片(革兰染色)。

【方法】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排列、在细胞内或外及染色性。

4二、葡萄球菌培养及生化特性(示教)【材料】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血琼脂平板培养物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甘露醇管【方法】1.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血琼脂平板培养物,观察二种葡萄球菌单个菌落的形态、大小、表面、边缘、透明度、颜色及溶血性(如颜色不易区别时,可用滤纸片揩抹菌落观察)。

2.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甘露醇发酵管,观察二者对甘露醇的分解情况。

三、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5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一般实验室都根据以下特征,其中尤以血浆凝固酶试验意义最大。

微生物学试验

微生物学试验

微生物学实验Lab work on Microbiology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微生物学教学组实验指导老师:涂 璇实验三 放线菌、霉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 方法。

•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 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 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 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 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 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

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 或杆状。

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 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培养和观察方法• 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 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 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观察时直接取出盖玻片置 于载玻片上镜检。

镜检: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将 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宜用略暗光线观察,低倍镜—高倍镜;染色后观 察效果更好。

• 玻璃纸法:将玻璃纸覆盖在平板表面,接种放 线菌、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形成菌苔。

观 察时取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镜检。

• 镜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取下玻璃 纸,使菌面朝上,使玻璃纸平贴于载玻片上。

• 优点: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 下的特征,和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注意:整过程勿触动菌面培养物。

• 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直接印在 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

•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养基一起 切下,菌面朝上。

另取一载玻片,微热后,轻轻按 压菌苔,固定,染色后镜检。

• 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 等,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 霉菌(真核微生物):霉菌是一类可产生复杂分枝菌丝的真 核微生物的统称。

分枝菌丝分为基内菌丝 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 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微生物在人体中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实验是医学微生物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实验室规则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实验目的(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特征,掌握基本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2)学习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和实验操作;(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

2.实验要求(2)精确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并规范地填写实验报告;(3)遵守实验室规则,严格遵循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验室规则1.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室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08:30-17:30,周六至周日不开放。

2.实验室装备使用(1)学生在使用实验室设备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取得资质证书;(2)使用实验室设备时要注意操作规程,禁止随意调试和拆卸实验室设备;(3)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和归位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环境卫生。

3.实验室安全(1)实验室进入前必须穿戴实验斗篷、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2)实验结束后必须洗手,并做好实验台面和器材的清洁工作;(3)对于具有较高危险性的实验,需要两人互相检查和确认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三、注意事项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查看实验指南,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2)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完整性和可用性;(3)清洁实验台面,并准备所需的清洁消毒用品;(4)穿戴合适的实验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品。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细心、耐心,并注意实验安全;(2)严禁饮食、吸烟或涂抹口红等行为;(3)注意实验器材和实验台面的清洁和整理;(4)在实验中遵循实验步骤,严禁修改或省略步骤。

3.实验后的工作(1)清洗和归位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2)保存和整理好实验数据,并根据要求填写实验报告;(3)关闭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电源,确保实验室安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和要求

(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 1.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病原学依据。

2.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用药的信息。

3.为医院感染提供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动态信息。

4.改进或更新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要求 1.快速、准确地提出检验报告。

2.检验人员必须有较丰富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有菌观点和无菌操作的习惯。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必须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并参加和接受质量控制考核。

4.重视实验室消毒灭菌工作。

(三)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 1.选择有鉴定价值的试验:要对两种细菌进行鉴定,须选择一项两种菌呈现绝然不同结果的试验,即一种菌呈现阳性(阳性反应的菌株阳性率须大于90%),另一种菌为阴性(阴性反应的菌株阳性率应小于10%),这项试验才有鉴定价值。

否则,就没有鉴定价值。

2.选择简易、快速、方便的试验:①鉴定一种细菌可能有多种特异的方法,没有必要逐一进行试验,只选择其中一或两种达到目的即可,多选无意义。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耐热DNA酶试验、甘露醇分解试验均阳性,只选较简单的凝固酶试验就足够了。

②选择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

③选用复合培养基,一次操作可同时看几个生化反应,如克氏双糖铁(KIA),动力靛基质脲酶(MIU)等。

3.综合考虑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性=所有阳性结果数/所有感染病人数,试验敏感性越高,假阴性结果就越少。

特异性=阴性结果总数/未感染病人数,特异性越高,假阳性结果越少。

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相互联系的,试验的敏感性增加,会使特异性下降,反之亦然。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设计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设计
感谢观看
案例二:某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实验目的
建立某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研 究病毒感染过程、病理变化及抗
病毒药物的效果。
实验步骤
选择合适的动物、病毒感染、观察 病理变化、抗病毒药物筛选。
实验结果
成功建立病毒感染动物模型,观察 到典型的病理变化,筛选出有效的 抗病毒药物。
案例三
实验目的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功能,寻找新的抗菌 药物靶点。
02
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毒力、耐药性等生物 学特性。
03
评价药物、疫苗、诊断 试剂等医疗产品的有效 性及安全性。
04
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感 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
实验设计原则与步骤
科学性原则
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原理,确保实验结果 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设计步骤
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 方法、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和 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05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案例解 析
案例一: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实验目的
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并鉴定 病原菌,同时进行药物敏 感性试验,为临床诊断和 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步骤
采集样本、病原菌分离培 养、病原菌鉴定、药敏试 验。
实验结果
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物, 确定病原菌种类,了解其 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实验步骤
选择基因编辑工具、设计基因编辑方案、实施基因编辑、观察病 原微生物的变化。
实验结果
成功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基因编辑,发现新的抗菌药物靶点,为抗 病原微生物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06
实验注意事项与未来展望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 规定,穿戴好实验服 、手套、口罩等防护 用品。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

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

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

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式中:R-----分辨距离;λ------作用光的波长;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介质折射率空气水玻璃香柏油1 13 55 1.56三、实验内容(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

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

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

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知识与准备

微生物学实验基本知识与准备

4.2 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 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 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 m, 外室的紫外线灯可安装在外室中央。 (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尔 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 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 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 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 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 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
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 设备及设施。
如频率过快、冲程过大或瓶内液体装量过多,在摇动时液体会
溅到包扎瓶口的纱布或棉塞上,导致杂菌污染,特别是启动 时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旋转式摇床的偏心距一般在3~6cm之间,
旋转次数为60~300rpm。
放在摇床上的培养瓶(一般为三角瓶)中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 是由空气经瓶口包扎的纱布(一般8层)或棉塞通入的,所以氧的
3. 培养室的灭菌、消毒
同无菌室的灭菌、消毒措施。
小规模的培养可不启用恒温培养室,而在恒温培养箱 中进行。
(六)普通实验室
进行微生物的观察、计数和生理生化测定工作的场所 。室内的陈设因工作侧重点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 般均配备实验台、显微镜、柜子及凳子。实验台要求 平整、光滑,实验柜要足以容纳日常使用的用具及药 品等。
煤气等。
二、微生物实验室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
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 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 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

医学微生物实验二(新)

医学微生物实验二(新)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
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 法。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实验数据。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保持实验室卫生和安全。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 材和试剂,撰写实验报告。
02
实验原理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培养
将采集的样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 上,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培养条件, 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显微镜检查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染色 反应等特征,进行初步的微生物鉴定 。
生化实验
进行必要的生化实验,如糖发酵实 验、酶活性测定等,进一步确定微 生物的种类。
结果记录与分析
详细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微生物的 形态特征、生化反应等,进行分析 和总结。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分裂繁殖、孢子 繁殖、出芽繁殖等。了解其繁殖方式 有助于理解微生物种群的增长和变化 规律。
03
实验材料与试剂
实验材料
培养基
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基质,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显微镜
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工具。
实验试剂
01
02
03
04
染色剂
用于给微生物染色,以便更好 地观察其形态和结构。
实验方法
细菌分离培养
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分离纯化样本中的细菌,获
得单一菌落。
染色与镜检
对细菌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显 微镜观察其形态、染色反应等 特征,初步鉴定细菌种类。
生化鉴定
利用生化实验方法,对细菌进 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类。
血清学试验
通过血清学试验方法,检测细 菌的抗原或抗体,以确定细菌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本实验以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为主线,综合包括了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等内容,在给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自主完成。

包括以下知识内容。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不能照抄袭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在别人看完你的实验报告后,能够知道你是怎样做的,能够重复你的实验过程。

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习、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稀释分离、划线分离等技术.4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5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及霉等种类的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二、原理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基质。

其中除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盐类。

此外,微生物还必须在最合适的酸碱度范围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应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制成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三种形式。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作凝固剂,半固体培养基则加入0.5~0.8%的琼脂.有时为了特殊目的,也可用明胶或硅胶等作为凝固剂。

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在分离、培养异样微生物时,对一般细菌常用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放线菌常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霉菌则用麦芽汁或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常用马丁培养基分离霉菌。

马丁培养基除含有霉菌所含需的各种营养物外,还有孟加拉红染料,能抑制放线菌和细菌,链霉素可杀死或抑制细菌,但对霉菌均无害,所以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灭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加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在每平方厘米为一个大气压(即15磅/时2)的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持续15~20分钟后,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由于加压蒸汽灭菌是通过提高蒸汽压力而使其升高温度以杀死微生物的,所以,该法只有当灭菌锅内的空气完全排尽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日期:2014.6.11一、实验目的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三、分离培养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

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

最新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最新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最新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微生物样本的综合分析,加深对微生物多样性、生理特性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行为的理解。

实验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对特定环境因素的响应研究。

二、实验材料1. 微生物样本:包括土壤、水体及空气样本。

2. 培养基:营养琼脂、选择性培养基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离心机、pH计、无菌操作台等。

4. 化学试剂:包括染色剂、消毒剂等。

三、实验方法1.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分离法对不同来源的微生物样本进行分离。

- 根据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 记录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时间、pH值等。

2. 微生物的鉴定-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 对于未知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地位。

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设计实验,研究温度、pH、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情况,分析环境因素的具体作用。

四、实验结果1.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结果- 描述不同样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微生物鉴定结果- 列出已鉴定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征。

- 对于新发现或难以鉴定的菌株,提供详细的鉴定过程和结果。

3. 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展示实验数据,包括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生长速率等。

- 分析并讨论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五、讨论与结论1. 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微生物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

2. 分析实验结果对微生物生态学和应用微生物学的意义。

3. 提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六、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格式化。

七、附录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以及实验中使用的表格和图表等。

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一、微生物学实验内容与目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从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细菌染色及形态观察;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微生物显微计数和大小测量;E.coli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的诱变育种;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纯化;水和饮料中细菌学检查;食用真菌的采集、分离和培养;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

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的正确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二、微生物学实验室要求与安全为了确保微生物学实验课质量,提高实验效果,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特提出如下要求,希望共同遵守。

(1)实验前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在课堂上注意聆听老师对实验内容的讲解,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以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还须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非必需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带入实验室的物品应远离操作区,放在指定的区域。

(4)实验室内不准大声喧哗、嬉戏,应保持实验室的安静、整洁和有序。

不准在实验室内吸烟、饮水和进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头、面部,防止感染,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

(5)实验中注意正确使用试剂,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遇到仪器故障时请老师帮助解决,切勿擅自折卸,否则因此而损坏仪器,应予以赔偿。

(6)用过的污染物品应放到指定的地点,经专人消毒灭菌之后再进行清洗,切勿乱丢或冲入水池中。

禁止将本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实验室外。

需送温箱培养的物品,应标记好材料名称、姓名、日期后送到指定位置。

(7)实验过程中,切勿使用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应关闭电源,用湿布阻燃灭火,必要时使用灭火器。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的目的要求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的目的要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医学技术系微生物与免疫检验教研室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检验实验的目的要求1.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

3.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4.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的基本程序。

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及注意事项一、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须时刻牢记实验的对象是病原微生物,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仅自身有可能被感染,而且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

因此决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冒任何不必要的危险。

迸入实验室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进实验室时必须穿自大衣,离室时脱下反折,白大衣要经常清洗消毒。

2.每次实验后均要用肥皂洗手,必要时用消毒药水泡手。

3.书包、衣物等勿带入实验室,必要的文具、实验指导、笔记等带入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4.每次实验后均用消毒药水擦洗工作台面,并用紫外线灯照射过夜。

5.在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喝饮料和吸烟,不可把任何东西放入嘴中,也不要用手抚摸头面等部位。

6.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安静,禁止高声谈话,不准打闹嘻笑。

7.必须按照老师指定的方法,小心地处理传染性材料、培养物和污染的物质,要正确地使用存放污染器材的各种消毒容器。

8.接种环使用前后必须进行烧灼灭菌。

9.必须小心地避免任何有菌材料的溅出,若不慎污染了工作台、手、眼、衣服和地面等处,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作适当处理。

10.培养物和传染性材料须放在工作台的安全部位,尽可能保持台面的清洁整齐。

11.爱护公物,合理使用实验材料和器材,如不慎损坏了某些器具,应及时报告老师,听候处理。

12.实验完毕后值日生清理台面,将需培养的标本及时放入培养箱,并打扫地面,关闭水、电、煤气和门窗,带课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024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2024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培训与操作规范
加强实验人员设备操作培训,制定设备操作规范,减少人为损坏和 误操作。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制定
化学品分类储存
按照化学品性质分类储存,设置易燃、易爆、剧毒等专用储存柜, 确保化学品安全。
领用与审批制度
建立化学品领用审批制度,严格限制化学品使用量和用途,防止滥 用和浪费。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化学品泄漏、火灾等应急预案,配备相应应急设备和器材,提 高应急处置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
一本经典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涵盖了微生物学实 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对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也有 很好的参考价值。推荐理由:通俗易懂,步骤详细, 有助于培养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专业期刊杂志订阅建议
要点一
《环境微生物学报》
国内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 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是了解国内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动态的重 要渠道。订阅建议:定期浏览期刊官网或邮箱订阅,获取最 新论文和研究进展。
操作考试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综合性实验,考察其实验 设计、操作及结果分析能力,占比30%。
3
面试环节 针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进行 面试评估,占比20%。
成绩反馈机制建立和实施
及时反馈
每次实验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操作技能进行评分,并通过 教学平台或课堂公布成绩,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 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验相 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分析软件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 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实验结果。
04
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Chapter
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及占比
实验报告质量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遗传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1)革兰氏染色法(2)芽孢染色法(3)抗酸染色法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2)接种与分离技术(3)纯培养的鉴定与保存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平板计数法(3)生长曲线的测定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1)碳源利用实验(2)氮源利用实验(3)维生素需求实验(4)酶活性实验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1)DNA提取与纯化(2)PCR扩增技术(3)基因克隆与表达三、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课时)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4课时)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6课时)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4课时)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6课时)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6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4.考核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操作考试和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设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2.实验室:配备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恒温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3.试剂与耗材:提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株,以及实验所需试剂和耗材。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实验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效果与反馈1.学生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暗视野观察钩端螺旋体(示教)
【材料】
1.菌种:钩端螺旋体培养物
2.盖玻片(0.16毫米以下)、薄载玻片(1.5毫米以下)、暗视野集光器,虹彩 光阑或特制油镜头、强光灯。
【方法】
1. 取下普通光学显微镜上原有的明视野集光器,并使其顶面与载物台相平。
2. 卸下油镜头,添加一虹彩光阑或换以附有缩放光阑的特制油镜头。
5.自然干燥,Giemsa染色(染料1:20稀释,需染3小时以上) 。
6.低倍镜观察,可见菌落染上蓝色,中间深,四周较浅。
五、沙眼衣原体(示教)
材料】沙眼包涵体示教照片。
方法】观察示教照片可见在细胞浆内有散在型、帽型等包涵体,呈蓝色。
六、立克次氏体(示教)
材料】立克次体示教片。 方法】用油镜观察示教片中经
(二)支原体菌落染色(示教)
【材料】 支原体固体培养物,载玻片、滴管、烧杯、三角架、石棉板、小刀、显微镜。
【方法】
1.用低倍镜在平板上固定一个菌落,再用小刀切下带菌落的琼脂块。
2.将菌落的一面连同琼脂覆盖于载玻片上。
3.把载玻片放入80~85C的水中,见琼脂发白,脱落后取出。
4•再用滴管吸取100C左右的水洗载玻片数次至镜检载玻片上无琼脂即可。
(三)螺旋体(示教及操作) 。
(四)肺炎支原体(示教) 。
(五)沙眼衣原体(示教) 。
(六)立克次体(示教) 。
一、 录 像
真菌培养方法、
检查方法、浅部真菌病人指甲、毛发如何检查,白假丝酵母及
新型隐球菌形态特征、培养、病人标本检查。
二、真菌形态、菌落等
(一)菌的基本形态(示教)
【材料】多细胞真菌的棉蓝染色片,白假丝酵母革兰染色片。 【方法】
四、肺炎支原体(示教)
(一)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特点(示教)
【材料】肺炎支原体平板培养物或菌落照片。
【方法】
1.取培养物平板, 倒置于带人工光源的显微镜台上, 用低倍镜(10~40倍左右)
观察菌落或观察照片。
2.菌落直径约在10~600微米之间,呈明显“油煎蛋”样菌落,包括一个不透 明,颗粒状的中央区并垂直长入琼脂中,而在培养基表面有一扁平,透明的边缘区。
三、螺旋体
(一)螺旋体形态及染色(示教) 【材料】梅毒螺旋体示教片,钩端螺旋体示教片。
【方法】
1.梅毒螺旋体示教片用Fontana镀银染色。梅毒螺旋体非常细小,螺旋体呈棕 褐色,仔细观察可见到有紧密的螺旋8~14个。
2.钩端螺旋体示教片系钩端螺旋体纯培养涂片。 用于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色, 镜下可见棕褐色的两端有钩,类似S型的螺旋体,螺旋不太清楚。菌体整齐、细粗 均匀。
6.置无菌培养皿内,载玻片用玻璃管架起。皿内稍盛清水,以维持湿度。
7.置室温培养,数日后即可逐日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
(四)浅部真菌病临床检查(操作)
【材料】病发或足癣患者的皮屑,10〜20%KOH溶液,小镊子、载玻片及盖玻
片。
【方法】
1.标本的采集:采集发癣标本时,用镊子选拔病损部位的断残头发或带白色菌 鞘的毛发,损害处断发或边缘的脱屑最易获得阳性结果。黄癣痂亦易得阳性结果。 如采取足癣标本时则用小刀刮取损害边缘部皮屑;若是趾间有损害,选择潮湿或干 裂皮屑。用过的镊子或小刀立即经火焰灭菌。
附录:
1.改良沙堡琼脂培养基制法: 成分:蛋白胨10克
琼脂15克
葡萄糖40克
蒸馏水1,000毫升
制法:
1将上述葡萄糖、蛋白胨及琼脂,放入蒸馏水1,000毫升,煮沸,待琼脂溶解,
【方法】
1.取回形针用镊子弯成圈形或方形,其外周不超出盖玻片之边缘,直径约为
19毫米,回形针圈通过火焰灭菌。
2.取盖玻片(22平方毫米),火焰灭菌,用熔化的石蜡将回形针圈粘着于盖玻 片上。
3.用无菌吸管滴一滴熔化的沙堡氏培养基于回形针圈内。
4.用接种针取菌种少许,接种于培养基上。
5.翻转盖玻片,置经火焰灭菌的载玻片上,用石蜡封固,但下边的开口不封, 使其有充分空气通入。
1.单细胞真菌形态示教片油镜检查。 白假丝酵母: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阳性,可见假菌丝。
2.多细胞真菌形态示教片,低倍或高倍镜观察。 注意观察不同形态的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及菌丝。
(二)真菌的菌落(示教)
【材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假丝酵母斜面培养物一支、多细胞真菌斜面培养物2-3支。
【方法】
观察菌落的形态、性质、色素等特点。
2.标本的处理:将病发或皮屑放于玻片上,滴1〜2滴10~20%KOH溶液,加
以盖玻片,在火焰上稍加热往返数次,放置1 0分钟用手轻按一下盖玻片,若能使之 压平即可镜检(时间过长或加入KOH溶液过浓,都可致使毛发被破坏) 。
3.镜检:将处理完毕的标本,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检查物后,换用高倍镜 观察。观察有无菌丝、孢子及菌丝孢子的特点。
3. 取2-3环菌液,放于薄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
4. 在暗视野集光器上加香柏油一滴,然后将次台略下移。
5. 置标本片于载物台上,上升集光器,使其表面的镜油与载玻片相接触,勿 使发生气泡。
6.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集中于暗视野集光器上,用低倍镜观察。当视野中有 一圆形光环出现时,转动集光器上的调节器,将光环移置于视野中心。
7. 另加香柏油一滴于盖玻片上,以油镜检查。
(三)口腔螺旋体墨汁涂片检查法(操作) 【材料】墨汁、牙签、载玻片。
【方法】
1.取玻片一张,用接种环取2~3环墨汁,置于玻片的一端。
2.用牙签从齿龈部取牙垢少许,与墨汁混匀作一推片。
3.干后,油镜检查,片中整个视野呈黑色,各种形态的细菌和螺旋体不被染 色,呈透明、不染色的菌体。
白假丝酵母菌落为类酵母菌落,菌落为圆形,较大,白色,菌落底层有假菌丝 培养基内。
多细胞真菌菌落为丝状菌落,观察不同多细胞真菌的气中菌丝,菌落表面的隆 起和浅沟以及菌落基底背面的颜色。
(三)真菌的小培养法(示教)
【材料】回形针、沙堡氏培养基、石蜡、无菌滴管、载玻片、接种针、多细胞 或单细胞真菌斜面培养物。
实验九 其他微生物
目的
(一)掌握病原性真菌的基本形态、培养特性(单细胞、多细胞) ,浅部真菌临 床标本检查原则。
(二)熟悉钩端螺旋体的形态和染色。
(三)了解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的形态及肺炎支原体培养的菌 落特征。
内容
(一)录像:真菌
(二)真菌形态、菌落、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检查、真菌小培养法(示教与操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