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入经和《十三经》汇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入經和《十三經》彙刊

杜澤遜

本文主要談《孟子》入經的過程。《十三經》彙刊是相關問題,關於這個問題已有屈萬里先生《十三經註疏板本述略》一文,凡屈先生已談過的,本文就簡略地談,屈先生未談到的,則稍詳細些。關於《孟子》入經,過去一般是籠統地說始于宋代,而具體過程則語焉未詳,甚至存在一些不確之處,所以本文略作考索。

唐代《開成石經》共有十二經,沒有《孟子》,因爲那時《孟子》還沒有經書的地位。在《開成石經》刊刻以前的唐代宗寶應二年,禮部侍郎楊綰曾疏請《論語》、《孝經》、《孟子》兼爲一經(見《唐會要》卷七十六)。在開成以後的唐懿宗咸通四年,進士皮日休曾請立《孟子》爲學科,取代當時列爲學科的《莊子》和《列子》,建議凡能精通《孟子》者視明經同(見《唐會要》卷七十七)。但都沒實現。

蔣伯潛《十三經概論·緒論一》說:“五代時蜀主孟昶石刻十一經,去《孝經》、《爾雅》而入《孟子》,此《孟子》入經部之始。”同書第八篇第一章《孟子解題》又說:“五代時,蜀主孟昶命毋昭裔楷書《易》、《書》、《詩》、《三禮》、《春秋三傳》、《論語》、《孟子》十一經刻石,是爲蜀石經。宋太宗翻刻之,是爲北宋石經。此十一經中,無《孝經》、《爾雅》二書,《孟子》獨列入焉。是朱子定《四書》以前,《孟子》已正式列入經部矣。”依此說,則五代孟蜀所刻石經有十一經,內有《孟子》,而無《孝經》、《爾雅》,《孟子》在五代孟蜀時已正式列入經部。

根據史料記載,蔣伯潛的說法並不確切。南宋孝宗乾道六年晁公武曾爲當時保存完好的蜀石經撰《石經考異》,並作序,共刻二十一碑,附于蜀石經。同時還補刻《古文尚書》。晁公武曾在四川做官,對蜀石經不但十分瞭解,而且有深入的研究。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對蜀石經逐一作了記載:

①“《石經周易》十卷《周易指略例》一卷。右僞蜀廣政辛亥孫逢吉書。廣政,孟昶年號也。”

②“《石經尚書》十三卷。右僞蜀周德貞書。經文有…祥‟字皆闕其畫,而亦闕…民‟字之類,蓋孟氏未叛唐時所刊也。”

③“《石經毛詩》二十卷。右僞蜀張紹文書。與《禮記》同時刻石。”

④“《石經周禮》十二卷。右僞蜀孫鵬吉書。”

⑤“《石經禮記》二十卷。右僞蜀張紹文所書。不載年月。經文不闕唐諱,當是孟知祥僭位之後也。”

⑥“《石經左氏傳》三十卷。右不題所書人姓氏,亦無年月。按文不闕唐諱及國朝諱,而闕…祥‟字,當是孟知祥僭位後刊石也。”

⑦“《石經公羊傳》十二卷。右皇朝田況皇祐初知成都日刊石。”

⑧“《石經穀梁傳》十二卷。右其後不載年月及所書人姓氏。案文不闕唐及僞蜀諱,可諱…恒‟字,以故知刊石當在真宗以後,意者亦是田況也。”

⑨“《石經論語》十卷。右僞蜀張德釗書。闕唐諱,立石當在孟知祥未叛之前。”⑩“《石經孟子》十四卷。右皇朝席旦宣和中知成都,刊石置於成都學宮,云…僞蜀時刻六經于石,而獨無《孟子》,經爲未備‟。夫經大成于孔氏,豈有闕邪?其論既謬,又多誤字。”

以上《郡齋讀書志》所記十種,《易》、《書》、《詩》、《周禮》、《禮記》、《左傳》、《論語》七種刻于孟蜀。《公羊》、《穀梁》刻于北宋仁宗皇祐間。《孟子》則刻于北宋末宣和年間。

這里沒著錄《儀禮》、《孝經》、《爾雅》三種。按:晁公武《石經考異序》云:“按趙清獻公《成都記》:…僞蜀相毋昭裔捐俸取九經琢石于學宮,而或又云毋邱裔依大和舊本令張德釗書。國朝皇祐中,田元均補刻公羊高、穀梁赤二傳,然後十二經始全。至宣和間,席文獻又刻孟軻書參焉。‟今考之,僞相實毋昭裔也。《孝經》、《論語》、《爾雅》,廣政甲辰歲張德釗書。《周易》,辛亥歲楊鈞、孫逢吉書。《尚書》,周德貞書。《周禮》,孫鵬吉書。《毛詩》、《禮記》、《儀禮》張紹文書。《左氏傳》,不志何人書,而…祥‟字闕其畫,亦必爲蜀人所書。然則,蜀之立石蓋十經。”(此序見《全蜀藝文志》卷三十六范成大《石經始末記》引。此引自孫猛《郡齋讀書志校證》)可見,《儀禮》、《孝經》、《爾雅》三種亦刻石于孟蜀時期,孟蜀時刊成者實有十經。另外三種,《公》、《穀》刊成于宋仁宗皇祐,《孟子》補刊于徽宗宣和間。蔣伯潛《十三經概論》的說法與史實不符,《孟子》于五代孟蜀時入於經部的說法不能成立。

南宋理宗時趙希弁撰《讀書附志》又集中記載了蜀石經,凡十三種,統計各

經字數、書寫人、鐫刻人。最後稱:“以上石室十三經。”在我所見到的史料中,“十三經”之稱以此爲最早。而事實上,以套書面貌而並存的全套《十三經》亦當以蜀石經爲最早。其最後形成在北宋末宣和年間。

不過,《孟子》入經仍在這之前。宣和中席旦補刻《孟子》是有背景的,晁公武對席旦補刻《孟子》表示不滿也是有背景的。

北宋真宗曾命校刊《老》、《莊》、《列》、《孟》。王應麟《玉海》四十三有《景德校諸子》一條云:“咸平六年四月命杜鎬等校《道德經》,六月畢。景德二年二月(甲辰)校定《莊子》,並以《釋文》三卷鏤板,後又命李宗諤等讎校《莊子序》。祥符四年三月校《列子》,五年四月上新印《列子》。十月校《孟子》,孫奭等言:“《孟子》有張鎰、丁公著二家撰錄,今采衆家之長爲《音義》二卷(是年四月以進)。七年正月上新印《孟子》及《音義》。”顯然,這時的《孟子》還在子書之列。

在稍後的北宋仁宗景祐元年七月至慶曆元年十二月王堯臣、歐陽修等奉敕編撰的《崇文總目》中,《孟子》仍被列入子部儒家類。

在《崇文總目》修成的慶曆元年,仁宗還命國子監刻石經,史稱“北宋石經”。王應麟《玉海》卷四十三《嘉祐石經》條云:“仁宗命國子監取《易》、《詩》、《書》、《周禮》、《禮記》、《春秋》、《孝經》爲篆隸二體,刻石兩楹。至和二年三月五日判國子監王洙言:國子監刊立石經至今一十五年,止《孝經》刊畢,《尚書》、《論語》見書鐫未就,乞促近限畢工,余經權罷。從之。”又同卷《宋朝石經》條云:“《書目》:石經七十五卷,楊南仲書。《周易》十、《書》十三、《詩》二十、《春秋》十二、《禮記》二十,皆具真篆二體。”從王應麟的記載看,北宋石經包括:《易》、《詩》、《書》、《周禮》、《禮記》、《春秋》、《孝經》、《論語》八種。另據李燾《續通鑑長編》:“嘉祐六年三月,以篆國子監石經成,賜草澤章友直銀百兩、絹百匹。”知刊成於嘉祐六年三月,故世稱“嘉祐石經”。

嘉祐石經內有無《孟子》,未見歷史記載,但南宋末周密《癸辛雜識》有云:“汴學即昔時太學舊址,九經石板,堆積如山,一行篆字,一行真字。”周密稱“九經石板”,卻未列出九經細目。但比王應麟的記載多出一種,不能忽視。

元李師聖《修復汴學石經記》云:“夫文之有六經也尚矣。或以五數之,蓋合《禮》與《樂》而撙其一也。或以九數之,蓋兼《周禮》、《論語》、《孝經》而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