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安全属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1.举出使用分层协议的两条理由?1.通过分层,允许各种类型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每一层就像是与另一台计算机对等层通信;2.各层之间的问题相对独立,而且容易分开解决,无需过多的依赖外部信息;同时防止对某一层所作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3.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提供商进行开发。
2.有两个网络,它们都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
一个提供可靠的字节流,另一个提供可靠的比特流。
请问二者是否相同?为什么?不相同。
在报文流中,网络保持对报文边界的跟踪;而在字节流中,网络不做这样的跟踪。
例如,一个进程向一条连接写了1024字节,稍后又写了另外1024字节。
那么接收方共读了2048字节。
对于报文流,接收方将得到两个报文,、每个报文1024字节。
而对于字节流,报文边界不被识别。
接收方把全部的2048字节当作一个整体,在此已经体现不出原先有两个不同的报文的事实。
3.举出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两个相同的方面和两个不同的方面。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工作分为7层,他们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一层到第三层属于低三层,负责创建网络通信链路;第四层到第七层为高四层,具体负责端到端的数据通信。
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其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都互相支持。
TCP/IP模型只有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与OSI功能相比,应用层对应的是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接口层对应着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两种模型的不同之处主要有:(1) TCP/IP在实现上力求简单高效,如IP层并没有实现可靠的连接,而是把它交给了TCP层实现,这样保证了IP层实现的简练性。
OSI参考模型在各层次的实现上有所重复。
(2) TCP/IP结构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考验,而OSI参考模型只是人们作为一种标准设计的;再则TCP/IP有广泛的应用实例支持,而OSI参考模型并没有。
第二章 安全属性
2.3.2 以人为本的安全的社会属性
安全的社会属性到底体现在哪?
1. 安全的生产力属性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原因和动力是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即人的需要和自 然之间、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运动。 而安全问题正是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中始终存在的突 出矛盾或主要矛盾。人们为了满足对物质资料的需要, 就要不断地创造和改进技术与工具,以扩大生产力。新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又会产生某种潜 在危险性,成为人们的需要与自然之间、劳动者与生产 资料之的属性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自然 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础。人的自然属性也称为动 物属性.是人先天就具备的本能反应,比如人自生命 开始就惧怕危险,具有怕痛、怕跌落、寻求安全的本 能.即自我保卫的本能。 • 人的自然属性虽然也会在后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而且人的自然属性对安全的追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是自发的追求安全,但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对安全的 需求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
② 企业经营者的利益
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安全是保障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防止事故 损失的必要条件,因而也是经营者所需要的,是经营者的一种利益。 由于提供安全卫生条件,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从而增加预付资本, 并可能在一定时期内降低资本利润,所以要权衡得失,要找到合适 的利益关系平衡点。
2.3.2 以人为本的安全的社会属性
安全管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解决安全问题的三种手段(1)事故预防:技术手段,教育,法制(2)应急措施(3)保险补偿2、安全定义: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与其保障条件。
3、危险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对环境的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论述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与矛盾性,与两者的辨证关系。
(1)安全的相对性a,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b,安全标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的。
(2)危险的相对性a,存在一切系统的空间,时间内。
(3)二者辩证关系矛盾的,相互依存的。
5、事故隐患定义:潜在的事故祸害,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泛指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食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的缺陷。
6、本质安全定义:设备、设施、技术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包括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7、安全生产定义:是指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条件和工作秩序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和控制危险有害因子,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设施免遭损失,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8、劳动保护定义:(1)狭义: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工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广义:劳动保护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危与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环境,不安全设备和设施,不安全环境,不安全场所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总称。
9、论述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的区别10、安全管理定义: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11、安全管理学的基本任务:御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
12、论述中庸哲学论在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利和弊。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认识未遂事故研究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与困难?(1)未遂事故: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网络安全技术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复习1、考试形式:闭卷2、考试时间:2小时3、试卷题型及分数分配:6种题型,共100分。
(1)单项选择题:1分/题X20题=20分;(2)填空题:1分/空X10空=10分;(3)判断题:1分/题X10题=10分;(4)名词解释:5分/题X4题=20分;(5)简答题:8分/题X3题=24分;(6)论述题:16分/题X1题=16分。
4、考试范围第一章:网络技术基础(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局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将较小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它常用于组建一个企业、校园、楼宇和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网络。
●广域网: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是在一个广阔的地理区域内进行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的通信网络。
广域网覆盖的地理区域较大,它可以覆盖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洲乃至整个地球。
广域网覆盖的范围比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都广。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互联网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广域网。
城域网: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MAN)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它的覆盖范围在一个城市内。
属宽带局域网.由于采用具有有源交换元件的局域网技术,网中传输时延较小,它的传输媒介主要采用光缆,传输速率在l00兆比特/秒以上.(2)DNS服务器的概念DNS(Domain Name System 或Domain Name Service)的缩写,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
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IP地址,而IP地址不一定有域名/服务器模式中的服务器方,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
第二章安全属性
的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安全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经济 繁荣的条件; 企业安全生产、人们安全生活,是人类社会 永恒的主题。 (2)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指没有 危险、不受威胁、不发生事故的环境。安全等于无事故, 安全是指人身没有伤害、设备没有损坏、财产没有损失 的状态。 (3)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联系中认识到,安全系判明的 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危险系判明危险发生概率以及 有害性超过了允许限度,安全是可以接受的危险等。
人们随着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 程度不同,对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也不同。
(5) 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到,安全是一种状态。如企业安
全生产的状态,人们生活的状态,社会交通安全的状态,消 防的安全状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社会的安定局面等。
对安全现象的认识,即对安全的感性认识,是不能解决
安全本质问题的。例如,用不受威胁、不发生事故的感性
第3节 安全的社会属性
3.1人的社会属性 (1)人的本质; (2)人的价值;
作为主体: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作为客体: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3 社会安全
(1)安全是社会发பைடு நூலகம்的必要条件; (2)安全的社会属性的多样性;
安全文化
安全伦理 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 安全法规
3.4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
(1)安全的自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基础
安全自然与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 自然属性是”现实的人“的前提规定性决定了人的自然
属性;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 性在安全领域内表现出的安全属性。
(2)安全的社会属性对其自然属性的制约和指导作 用
人们对安全的感性认识问题(五种类型 ) (4)从安全内容的扩展中认识到: 其一,安全是指人的身 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伤、不死、不病,而要保障人 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其二,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 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
大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网课答案
大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网课答案应该有90%的准确率。
有错的请在评论区指出,第一章安全与健康ABC(上)1[单选题]安全的含义不包括哪些?A、自我保护B、不受威胁C、和平相处D、没有危险正确答案:A2[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安全理念的内容?A、安全认识B、安全方针C、安全使命D、安全愿景正确答案:A3[单选题]安全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安全习惯B、安全认识C、安全使命D、安全责任正确答案:A4[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安全的基础?A、判刑B、正当防卫C、紧急避险D、拘留正确答案:A5[单选题]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是指哪段时间?A、高科技发展的今天B、工业革命以后C、解放初期D、工业革命以前正确答案:A第二章安全与健康ABC(下)1[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犯罪行为?A、杀人B、超速驾驶C、老板拖欠工资D、盗窃正确答案:A2[单选题]心理防卫中不该出现的心理状态是什么?A、心理畏惧B、不怕报复C、伺机逃跑D、勇于反抗正确答案:A3[单选题]紧急避险不包括的条件?A、提前预防B、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C、保全的是法律所保护的D、危险正在发生正确答案:A4[单选题]攻心之法包括什么?A、法、据、理、情、计、势B、情、法、理、势C、计、理、势、据D、情、理、计、法正确答案:A5正当防卫没有上限。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第三章差旅安全系列(上)1[单选题]人为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A、出差前的准备B、着装正式C、预订接送车辆D、标记行李正确答案:A2[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出差前的准备工作?A、只带现金B、人员搭配C、着装搭配D、物品备份正确答案:A3头、肩都可以作为发招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单选题]女性指击七法不包括哪项?A、戳B、凸C、插D、弹正确答案:A5[单选题]差旅中的预防方法包括哪些?A、观察环境B、与邻座谈心C、串车厢溜达D、互换手机号码正确答案:A第四章差旅安全系列(下)1[单选题]八肘功是武术中的什么技击功法?A、近身功法B、摔法C、擒拿法D、远攻功法正确答案:A2[单选题]破搂肩的动作实施前,最重要的是做什么?A、降低犯罪分子的戒心B、想犯罪分子的可恨之处C、准备好动作D、蓄力正确答案:A3[单选题]破搂腰的动作实施时的关键是什么?A、狠B、准C、借力D、快正确答案:C4[单选题]差旅预警机制的重点是什么?A、按约定时间联络B、主动联络C、看级别D、被动联络正确答案:A5[单选题]哪项不属于事发时的证据?A、现场刮伤B、凶手毛发C、凶手咬伤D、凶手衣物正确答案:A第五章治安案件安全系列1[单选题]预防抢劫的方法不包括?A、走路东张西望B、减少中间环节C、避免单独行动D、着装不随便正确答案:A2[单选题]旅途中包内的“神仙索”是指什么?A、任何连接重要物品的绳索类工具B、皮筋C、小绳子D、鞋带正确答案:A3[单选题]治安案件与违法案件的根本区别?A、定罪量刑不同B、处罚方法不同C、处理流程不同D、适用法条不同正确答案:A4[单选题]取款机在使用时最后一步千万别忘了什么?A、取出你银行卡B、把钱装好C、拿钱D、按“退出”键正确答案:A5[单选题]盗窃方法不包括哪些?A、抢B、剪C、划D、撬正确答案:A第六章地震的预防与逃生1[单选题]地震后的互救原则不包括?A、先高后低B、先近后远C、先轻后重D、先易后难正确答案:A2[单选题]地震的预防方法不包括?A、植物异常B、气象异常C、动物反应D、地下水异常正确答案:A3[单选题]一般几级地震会造成房屋损坏?A、6B、3C、4D、5正确答案:A4[单选题]地震时办公室的自救方法不包括?A、坐电梯快速下楼B、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C、选择空间小的地方地方躲藏D、要近水、远火正确答案:A第七章公共场所的防恐1[单选题]高危场所不包括哪?A、草原B、学校C、研究院D、交通枢纽站正确答案:A2[单选题]公民防卫中哪一条是防卫的前提与基础?A、心里防卫B、技能防卫C、技巧防卫D、法律防卫正确答案:A3[单选题]遇纵火恐怖事件的应对方法不包括?A、拿好随身物品B、捂鼻匍匐C、走安全通道D、熟记出口正确答案:A4[单选题]恐怖事件四应对不包括什么?A、想办法逃生B、保护人的安全C、尽量关闭所有设备D、缩小自己目标正确答案:A5[单选题]机动车停放时防盗最好的办法是?A、停在有人值守的地方B、停在大家都停的地方C、停在有摄像头的地方D、停在不碍事的地方正确答案:A判断题1正当防卫没有上限。
第二章:安全科学原理
第二章安全科学原理第一节安全科学自然属性一、安全科学1.定义:安全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运动、转化规律与保障条件的科学。
2.内容:1)研究领域:人类的生产、生存和生活活动。
2)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技术系统领域的灾害事故。
3)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避免财产的损失,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
4)任务:宏观上--安全理论与策略,微观上--安全手段和方法。
5)特点:综合性和交叉性。
涉及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经济、法学、管理、教育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形成了大量的安全科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
3.产生和发展:1)产生: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代化生产和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与结果。
2)发展:安全技术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工业革命前:原始劳动,“无知”(不自觉)阶段。
工业革命后: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局部安全认识阶段。
二战后:军事工业、航空工业、核工业等,系统安全认识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大量高科技的应用,安全系统认识阶段(动态安全认识阶段)。
在我国:1991年1月创刊《中国安全科学学报》,设立了安全工程和卫生工程两个专业学科,60多所大学对安全专业进行招生,2000年成立了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28次会议通过、1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安全科学的属性:安全科学是一门跨门类、综合性很强的横断科学,也是一门典型的交叉科学。
人类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安全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她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1)安全条件与自然科学有关;(2)安全机制与人体科学和思维科学有关;(3)安全管理与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
二、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1.安全的相对性(1)绝对的安全状态是不存在的,系统地安全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2)安全标准是相对于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抛开社会环境讨论安全是不能实现的;(3)安全对于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对安全机理和运行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第二章 安全属性
2.4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不可分割的,因 为对影响安全问题的因素和解决的途径要用历 史的、系统的、动态的方法和观点去分析,而
不能用隔离的、孤立的、静态的方法去处理。
因此,也可以说安全的系统属性也正是安全的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小结
1、基本概念
人的属性 安全自然属性,安全社会属性
2.4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 会属性的耦合
2.4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安全的自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基础
• 人的社会属性是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
通过实践发展起来的,并建立起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人的社会属性。
2.4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
2.3 安全的社会属性
2.3.1 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 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类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和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性 人的社会属性,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人与社会 的关系,同时也揭示了安全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共性内 容。因为依存性、道德性、合作性、社会交往性都是 以社会人的共同安全为基础。
2、安全的社会属性对其自然属性的制约和指导作用
人的自然属性受社会属性的制约,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属 性。人的自然本能总是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意识的 制约并充满社会内容,具有社会意义。 安全的自然属性占主导地位时,人类追求的安全是盲目
的,安全问题的解决是被动的,当安全的社会属性占主
导地位时,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解决就变为主动,对安全 目标的追求变为理智。
网络安全 第二章 TCPIP安全分析
1.3 IP攻击举例
IP利用攻击
IP欺骗:由于IP协议不对数据包中的IP地址进行认证, 所以攻击者假冒他人IP地址发送数据包,或直接将自身 IP修改成他人IP地址。前者可能造成网络通信异常、流 量迅速增大;后者可以骗取基于IP的信任。IP欺骗的局 限性:远程主机只向伪造的IP地址发送应答信号,攻击 者不可能收到远程主机发出的信息,即用C主机假冒B主 机IP,连接远程主机A,A主机只向B主机发送应答信号, C主机无法收到。要在攻击者和被攻击者之间建立连接, 攻击者需要使用正确的TCP序列号。
盲攻击与非盲攻击:
非盲攻击:攻击者和被欺骗的目的主机在同一个网络上,攻击者可以简 单地使用协议分析器(嗅探器)捕获TCP报文段,从而获得需要的序列 号。见上述流程。 盲攻击:由于攻击者和被欺骗的目标主机不在同一个网络上,攻击者无 法使用嗅探器捕获TCP报文段。其攻击步骤与非盲攻击几乎相同,只不 过在步骤三无法使用嗅探器,可以使用TCP初始序列号预测技术得到初 始序列号。在步骤五,攻击者X可以发送第一个数据包,但收不到A的响 应包,较难实现交互。
death: ping of death:早期的路由器对包的最大尺寸 都有限制,比如许多操作系统对TCP/IP栈的实现 在ICMP包上都是规定64KB,并且在对包的标题头 进行读取之后,要根据该标题头里包含的信息来 为有效载荷生成缓冲区。当产生畸形的,声称自 己的尺寸超过ICMP上限的包也就是加载的尺寸超 过64K上限时,就会出现内存分配错误,导致 TCP/IP堆栈崩溃,致使接受方死机。
路由协议利用攻击
RIP路由欺骗:路由器在收到RIP数据包时一般不 RIP 作检察,即不对RIP数据包发送者进行认证。攻 击者可以声称他所控制的路由器A可以最快地到 达某一站点B,从而诱使发往B的数据包由A中转。 由于A受攻击者控制,攻击者可侦听、篡改数据。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复习题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复习第一章:概述1、信息技术简单来说就是3C,那么3C是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通信、control/控制2、信息安全属性中信息安全三原则(或三要素):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3、从整个网络信息处理角度来看,信息涉及哪几部分环节:信息处理的系统、通过网络线路(有线、无线)进行信息传输的路径第二章:信息保密技术1、密码学是研究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的。
2、早期密码学被称为古典密码/传统密码。
3、现代密码学里常用的有分组密码、公钥密码、流密码。
4、密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对)5、密码学的发展依次分为:古典、私钥、公钥三个阶段。
6、密码体制的基本要素有:密码算法、密钥两个。
7、密码算法分为两种:加密算法、解密算法。
8、如果X表示明文,K表示对称加密密钥,Y表示加密后的密文,那么加密公示可以写为:Y=Ek(X)。
如果密文为EK(X),那么得到的明文的解密公式为:X=Dk(Ek(X))。
说明:E代表加密,D代表解密。
9、密码学其他术语有:密码员、加密算法、解密算法、发送者、接收者、加解密密钥、截收者、密码分析、密码分析者、密码编码学、密码分析学、被动攻击、主动攻击。
10、分组密码的特点是:用固定长度的密钥对分组为等长长度的明文段进行加密。
11、现代密码学中,最早最著名的分组加密算法简称是:DESDES算法入口参数,除了密钥、明文之外,还有模式\mode参数,用于区分加密还是解密。
DES算法入口参数的初始密钥的位数是64位。
DES算法需要把明文分组,每个分组64位。
DES算法实际有效密钥位数为56位。
DES算法对每个明文分组的第一步处理要经过按换位表进行初始换位/初始换位的处理。
DES算法对明文分组进行处理的轮数是16轮。
DES算法每轮参与对明文分组进行处理的字密钥是48位。
12、根据密钥特点对密码体制进行分类为:对称/单钥/私钥、非对称/双钥/公钥两种密钥体制。
第二章人身安全ppt课件全
第二章 人身安全
(三)打架斗殴的应对 (1)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2)冷静克制,学会容忍。 (3)自我约束,遵章守纪。 (4)严于律己,宽以诗人。 (5)加强沟通,减少猜疑。 (6)学会正确地处理和协助处理 校园内突发的暴力事件。
8
第二章 人身安全
(四)抢劫的应对 (1)注意观察,及时识别。 (2)选好外出行走路线。 (3)不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 行踪。 (4)保持行车途中及住地警惕。 (5)遇到抢劫时沉着冷静应付。 (6)及时报案,以便组织追捕。
9
第二章 人身安全
(五)性侵害的应对 (1)正确识别性侵害。 (2)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3)尽量避免在开放性场所独处。 (4)加强教育,增强性自卫能力。 (5)净化校园治安管理。
1100
第二章 人身安全
(6)遭遇性侵害时,要沉着冷静 对待,努力消除性侵害成功的机会 和条件。 (7)加强性侵害过程中的自身防 卫。 (8)积极报案,提供证据。
1111
第二章 人身安全
第二节 艾滋病的预防 一、严峻的现状 二、艾滋病常识 1.艾滋病(AIDS) 2.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3.艾滋病的致命性
1122
第二章 人身安全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易感染人 群 1.艾滋病的传染途径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1133
第二章 人身安全
5
第二章 人身安全
2.大学生杀人案件的预防
(1)增加对社会的适应能能力。
(2)及时发现犯罪预兆。
(3)培养自我责任意识。
(4)尊重生命。
(5)贫困大学生力
侵害的滋生。
6
第二章 人身安全
(二)大学生自杀事件 1.大学生自杀事件 2.大学生自杀的预防 (1)正确对待面临的困难。 (2)倾诉缓解心理压力。 (3)明确生命的意义。 (4)养成屡败屡战的作风。
第二章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② BRAC的基本概念
权限分配(Permission Assignment) 将角色与权限关联。 权限分配集合为PA={(p,r)|p∈P, r∈R} . 权限 p与角色 r关联后,角色 r将拥有权限 p。 激活角色(Actve Role) 角色只有激活才能起作用,否则不起作用。 通过会话激活角色。 会话(Session) 用户要访问系统资源时,必须先建立一个会话。 一次会话仅对应一个用户。一次会话可激活几个角色。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矩阵模型:
设S为全体主体的集合,S={s 1,s 2,…,s m }。 设O为全体客体的集合,O={o 1,o 2,…,o n }。 设R为全体权力的集合,R={r 1,r 2,…,r l }。 记权力矩阵为: a1 A=
1
,a 1
2
,…,a 1
n n
S1 = S2 … Sm =[o 1,o 2,…o n ]
实现多级安全访问控制机制
必须对系统的主体和客体分别赋予与其 身份相对称的安全属性的外在表示--安全 标签,它有两部分组成: {安全类别:范畴}
(1) 安全类别—有等级的分类
安全级别:也称密级,系统用来保护信息(客体) 的安全程度。 敏感性标签:客体的安全级别的外在表示,系 统利用此敏感性标签来判定一进程是否拥有对 此客体的访问权限。 许可级别:进程(主体)的安全级别,用来判 定此进程对信息的访问程度。 许可标签:进程的安全级别的外在表示,系统利 用进程的安全级别来判定此进程是否拥有对要 访问的信息的相应权限。
2.1.2 密码
口令机制简单易行,但最为脆弱 口令管理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用户的职责 口令实现要点
2.1.3 生物鉴别方法
用户提供自己独有的生理或行为上的特 点 常见的指纹识别
安全学原理.课后答案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安全科学总论1-1安全的定义是什么?结合现代社会现实,谈谈对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P19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不可接受风险的发生,通常会带来人员伤害或物的损失,因而,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可称为安全。
(现在的社会人口爆炸、资源环境危害,战争,重大灾害频发,安全即是人类生存的基本。
无法保证安全,人和社会就不能和谐平稳的发展下去,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动植物环境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2安全的属性有哪些,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如何?P5安全的属性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系统属性三种,前两种属性是不可分割的。
安全的系统属性是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耦合点。
1-3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6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随机性,相对性,局部稳定性,经济性,复杂性,社会性。
1-4如何理解安全的相对性?P6从科学角度讲,“绝对安全”的状态在客观上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危险性。
从安全技术角度讲,100%的安全性很难,甚至不可能达到。
安全的程度和标准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度,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
1-5简述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P14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①哲学基础②基础理论③应用理论与技术④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ET(人man、技术technology、环境environment)系统1)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2)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3)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4)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5)ME:人与环境的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6)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
第二章:物理安全
2.1.1物理安全的定义
•物理安全是指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确保 系统在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分发和 利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使信息丢失、 泄漏和破坏,对计算机系统设备、通信与网络设备、存储媒 体设备和人员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物理安全分为环境安 全、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 •环境安全包括受灾防护、区域防护。 •设备安全包括设备防盗、设备防毁、防止电磁信息泄露、防 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电源保护等。 •介质安全是媒体数据和媒体本身。
1)接闪:让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 2)接地:让已经纳人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到大地中。 3)分流: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 当的避雷器,将闪 电电流分) 流人大地。 4)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箱、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 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 空间人侵的通道。
7.防静电
静电的产生一般是由接触+电荷+转称一偶电层形成一电荷分离引起的.静电放电 的火花会造成火灾、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损坏,而且这种损坏可能是在不知不觉中 造成的。
在进行静电防范时,需采用零线接地进行静电的泄露和耗散、静电中和、静电屏 蔽与增湿等。防范静电的基本原则是“抑制或减少静电荷的产生,严格控制静电 源”
2.物理访问控制
物理访问控制( Physical Acess Control)是指在未极权人 员和被保护的信息来源之间设置物理保护的控制。
针对物理访问控制,我们有如下建议:
1)机房出人口应安排专人值守并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 鉴别和记录进人的人员。
2)置进人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 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
3.防盗窃和防破坏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思维框架总结+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三
3.保障国家 安全的措施
挖掘资源潜力——扩大耕地数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开源
开发替代资源 资源调配、贸易——跨区域调剂、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管控战略资源——建立粮食储备
数量——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占补平衡
节流——保护耕地资源 质量——以质换量、藏粮于地
第四课总结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空间资源、有待充分开发)
思维模型
结合点与侧重点
1.对国家安 全的影响
2.供需现状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以史为鉴、结合生活)
供给
数量: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质量:总体欠佳,退化污染问题严重 时空分布: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不稳定:农业气象灾害频发,产量年际波动大
需求:数量、质量和种类都在增加
第二 课时
中国的能源安全
对应自然资源分类中的不可再生资源、战略资源和能 源。
第三 中国的耕地资源
课时 与粮食安全(1) 对应自然资源分类中的可再生资源、物质类资源、已
第四 中国的耕地资源 经充分开发需要保护的资源。
课时 与粮食安全(2)
第五 海洋空间资源开 对应自然资源分类中的空间资源、有待充分开发,开
课时 发与国家安全 发前景广阔的资源。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资源安全是如何影响国家安全的;
(2)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各种性质对资源安全的影响。
大单元 整体教学目标 (统领下属课节)
方法目标: (1)能从“供需”角度综合分析某种资源的安全状况和存在风险; (2)以“供需”为思维起点,从“开源”和“节流”角度提出保障某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1
2
人的社会属性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之上通过实 践形成的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的自然属性受社会属性的制约和指导 安全的自然属性是源,安全的社会属性是核心, 是安全的本质属性,占主导地位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是安全在自然和 社会方面表现出的属性 用安全的社会属性作指导,约束安全的自然属 性的社会的、人群的安全特征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不可分割的,二 者的耦合是有条件的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5.安全是状态与过程的统一 安全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间处于该状态下,人 的身心不会受到伤害,表示的是静态安全; 安全过程或趋势是指按时间序列组合起来的安 全状态或若干具有一定安全度的安全状态按时 间顺序发展,安全度越来越高的一种集合,表 示的是动态安全; 状态与过程的统一就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
安全价值和道德观念 是指对于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认识, 以及对于安全相关行为的道德判断 安全科学基础和安全常识 安全科学基础、安全常识、安全经验是安 全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方面,主要涉及 人们对安全、事故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表述的可以使一个复杂系统的动 态过程或状态,过程的趋势或状态是 人和事物受到的伤害(包括身体和精 神的)或遭受损失在当时人们可以接 受的范围内; ☆安全表述的还可以是一种特定的技术 状态,即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要求 的物态; ☆安全表述的还可以是人们的一种理念, 即人和物不会受到伤害和损失的理想 状态
4
1
2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的社会性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的社会性是与人的社会属性紧密联系的安全 规律 1.安全的生产力属性 生产力运动的安全规律: 生产力越发达对安全的要求也越高,生产力结 构中安全的重要度越高 2.安全是生产力利益关系的平衡点 ☆安全的实现受到企业利益关系的制约和影响 ☆安全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防止事故 损失的必要条件,是经营者的一种利益
4
1
2
章节结构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第一节 人的属性与安全的属性的相关性 • 第二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 • 第三节 安全的社会属性
• 第四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 本章复习题
4
1
2
第一节 人的属性与安全的属性的相关性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5.安全的政治属性 ¥ 安全是国民生命的健康权、劳动权、人 权的体现 ¥ 安全工作和要求要进行制度化和法律化 ¥ 安全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责 政府机关对全国安全工作在宏观上的规 划、组织、监督和管理
4
1
2
三、社会安全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社会安全是社会要利益和社会要安全的矛 盾结合,是众多利益关系的平衡点 1.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的发展与安全的存在是辩证统一的 2.安全的社会属性的多样性 &安全文化 &安全伦理 &安全意识与素质 &安全法规
4
1
2
安全伦理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伦理是人们的信念或信仰,也是行
为规范的准则 安全伦理体现了安全的价值和安全道德 观念 把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人类社会 关系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4
1
2
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安全文化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 生产、生活、生存活 企业安全文化 动中,为身心安全与 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和 健康所创造的物质和 安全生产为目的 精神的安全器物、安 全警句、格言、安全 公共安全文化 经验、概念等的总称。 公共交往中人们的身 心健康和交往安全为 • 社会功能是对经济社 目的 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 政治具有一定调控和 创新作用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3.安全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内因是事物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内在安全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条件可以转化为外 在的不安全; ⊕事物的外在安全与内在安全并非一致 4.人、物安全的统一性 人对物的安全一般是由人的内在安全而表现出 的对物的外在安全性 物对人的安全是通过物的外在安全性表现出的 对人的安全效果
安全带有很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相 对性 安全状态所描述的是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只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安全可作为事故-安全过程的描述 安全与平安无事不是一回事 基于对上述安全内涵的理解,我们可以 这样描述安全:
4
1
2
安全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三、对安全本质的分析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安全概念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对局部的或一时的经验得出的安全认识进行总 结提升从而具有理性的指导意义 2.安全概念的物质性 即安全问题的客观性; 安全概念的建立必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是主 观的认识水平和客观实际的统一; 安全的本质在于人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的统 一。
4
1
2
一、安全的天性与安全的伴生性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的天性是说安全是天生的 安全的伴生性是指安全与物质同生同在, 不存在脱离物质的安全
二、安全的自然规律
安全态并非一成不变的,一种安全态变 化或进化为另外一种安全态,要通过突 变越过势垒进入另外一种安全态。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体现劳动者的意愿,保护劳动者的基本 权利 →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 →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4
1
2
第四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耦合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安全的社会属性是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 一、安全的自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基础 ◎ 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和环境 ◎ 人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 人有生存欲望 ◎ 这些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 ◎ 人的社会属性的基础是人的自然属性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3.安全的社会生活属性 是指在普通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因素和 社会过程 安全是行业、社会形象和人们择业取向 的重要因素 4.安全的文化属性 即安全的精神文化:思想、观念、意识 两个主要内容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 安全意识包括人的安全思维的种种具体 表现;安全语言、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 为、安全理性 安全素质是指人在安全领域所表现出来 的素质 安全素质的高低影响一个人整体素质的 好坏 安全意识是安全素质的基础
4
1
2
安全法规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4
1
2
第二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的自然属性是指安全运动中那些与自然界 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相联系的现象和过程。 安全的自然属性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 (1)安全是人为生存下来先天的需要-安全存在 的主动因素 (2)无法改变某些自然规律,但可追求生命的 安全-安全存在的被动因素 安全的自然属性是研究安全社会属性的基础, 也是安全科学发展的基础。
4
1
2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由人的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在安全领域内表现出的安全属性 ◎ 所以安全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 二、安全的社会属性对其自然属性的制约和指导 作用 个人的存在和活动总是以社会整体的存在和发 展为背景 人的自然属性受社会属性的制约,是社会化了 的自然属性
4
1
2
三、安全自然属性的嬗变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1.安全自然属性的社会文化因素 安全的自然属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2.安全的自然属性并非是安全目标的绝对化 包括安全目标的客观性,即相对安全性
4
1
2
第三节 安全的社会属性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安全原理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第二章 安全属性
4
1
2
• 安全属性是安全学理论最基本的内容
0011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 安全研究的主体是人,因为人具有自然 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安全也是自然属 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
安全的社会属性包括两个方面: @与人的社会属性相关的安全特征 @与社会安全相关的安全内涵 一、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 人类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 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 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性
4
1
2
1.人的本质 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 0011 人的本质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劳动 0010 1010 1101 0001 0100 1011 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 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 2.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 ▽人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统一 ▽人具有的属性 1.人的属性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又称动 物属性)与社会属性,而且人的自然属 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两者是有机统一 的。 2.人的属性是个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3.人的属性是自觉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4.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