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陈集山药的悠久历史及种植技术

陈集山药的悠久历史及种植技术

陈集山药的悠久历史及种植技术沙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高营养植物的需求加大.山药种植就是富含营养物质的植物之一,且属于一种药用植物.因此,必须加强山药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多个种植山药的地区,山东菏泽市定陶区陈集镇比较出名.【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7(034)004【总页数】1页(P57)【关键词】陈集;山药;悠久历史;种植技术【作者】沙虹【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陈集镇人民政府, 山东菏泽274108【正文语种】中文如今,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山药种植技术研究,其中“陈集山药”比较出名,且有比较悠久的种植历史。

具体来说,陈集山药种植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且一直久传不断,延绵至今。

为了促进陈集山药增收,本文主要探讨陈集山药的悠久历史及种植技术。

根据《定陶县志》内容记载可知,早在春秋末期,商祖范蠡从官职场离开,开始经商,带着西施从越国迁居到陶丘,即如今的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1]。

由于妻子西施喜爱食薯蓣(山药),所以范蠡开始在陶丘北,也就是如今的定陶县陈集镇引种薯蓣。

在清朝道光元年,陈集镇陈集村的谷韫璨通过考试考中武进士,其经常把家乡栽培的山药进贡到朝廷中,并受到朝廷的赞许,最终被任命为广西省水陆提督。

在清朝光绪年间,陈集东李庙村的村民李守是在朝廷内任职的侍卫,其把家乡栽培的山药进贡到朝廷之后,得到光绪皇帝的赞许,夸陈集山药是一大珍品。

因此,“陈集山药”越来越出名,逐渐在朝野内外传颂。

陈集谷氏族谱上有所记载:陈集山药献皇上,保健佳品响四方,道光食之赞珍品,百姓效仿食御粮[2]。

在“陈集山药”名气越来越大的同时,相应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陈集镇周边也开始种植,但最有风味的还属陈集山药。

到了1949年,陈集山药被“以粮为纲”所影响,种植面积一直控制在1000亩左右。

1995年之后,我国富民政策开始广泛实施,且开始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陈集山药种植面积快速扩大起来,最终扩大到1万余亩。

山药

山药
药材概述
【来源】该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 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磺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本报讯 通讯员江勇、光蕲、亚中报道:“去年我种了二分地山药,卖了山药,抱回了一台彩电”。
11日,蕲春县漕河镇马冲村村民马启浩欣喜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种山药的事。
漕河镇地处库区。这里的土地潮湿,乌沙土多,适合种植山药。经小面积试种,技术
人员发现,此地山药不仅产量高,而且个大味鲜。去年,该村种山药收入达24万元。武汉、黄石、鄂州、安徽等地客商纷纷前往求购,部分山药还出口到俄罗斯。
山药的主要品种有毛张细毛山药,长山细毛山药,怀山药、淮山药、凤山药、细长毛山药、麻山药、铁棍山药、日本大和长芋山药等。
【薯蓣】系缠绕草质藤本植物,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单叶,在茎下部互生,中部以上对生,少为3片轮生;叶片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变异大,长3~9厘米,宽2~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成细长穗状花序,雄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生于叶腋,偶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呈明显“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1~3个生于叶腋。蒴果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其块茎肉质肥厚,略呈圆柱形,长可盈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
山药在现代
现代药理钻研证实,怀山药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调度内排泄、补气通脉、镇咳祛痰、平喘等感化,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铁棍山药具有补气润肺的功用,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切细煮粥喝,对虚性咳嗽及肺痨发烧患者都有很好的治疗结果。春季天气较枯燥,易伤肺津,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山药是安然平静之品,为滋阴养肺之上品。

山药的调研报告

山药的调研报告

山药的调研报告山药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和药材,被广泛种植和使用。

本文将对山药进行调研,包括其起源、品种、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种植和加工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山药,学名为淮山,属于百合科草本植物。

它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

山药的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如安徽、湖北、湖南、河南等地。

山药有很多品种,常见的有晚百合、丝瓜番薯、滑百合等。

不同的品种在形态、口感和营养成分上有所区别,但基本上都具有相似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

首先,山药富含维生素C、B1、B2、烟酸、钙、铁等多种营养物质。

其中,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主要具有抗氧化、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此外,山药还含有独特的黏蛋白物质,具有润肺、止咳、补肾等药用价值。

其次,山药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

据中医理论,山药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肺、滋阴润燥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血瘀、肺阴不足、脾胃虚弱等症状的患者。

此外,山药还常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产后乳汁不足等问题。

然后,山药的种植和加工方式也值得关注。

山药一般在春季和秋季种植,在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最好。

种植山药的主要方法有播种、扦插等。

此外,山药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制成粉剂、片剂、糕点、煮汤等形式,方便人们的食用和服用。

综上所述,山药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蔬菜和药材。

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增加人体的营养摄入,还可以作为中药材,对一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因此,加强山药的种植和开发,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山药的研究进展

山药的研究进展

山药的研究进展1、引言山药又称薯蓣,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益肺、补肾固精、益气养阴等功效。

此外,山药还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山药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2、山药的研究现状山药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分类、种植、加工、药用价值等。

在分类方面,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山药属共有27种,其中最常见的为薯蓣和褐苞薯蓣。

在种植方面,山药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此外,山药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加工方面,山药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和药品,如山药粉、山药片、山药粥等食品,以及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中药。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外市场上拥有广泛的需求,也为山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在药用价值方面,山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等。

研究表明,山药中的多种成分具有药理活性,如多糖、皂苷、黏液质等。

这些成分在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消化系统、抗疲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3、山药研究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山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山药的基因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尚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

此外,山药中的一些特定成分如皂苷和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这给山药品种的选育、改良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在山药种植过程中,常常面临病虫害问题,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因此,需要加强山药抗性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技术的推广。

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山药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4、山药研究的成功案例分析尽管山药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仍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和探讨。

例如,某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山药粉加工工艺,该工艺采用超微粉碎技术,使山药粉的颗粒更细、更均匀。

铁棍淮山怎么吃

铁棍淮山怎么吃

铁棍淮山怎么吃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等效果,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等功能,不管是在药材市场还是在菜市场都随处可见,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现在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家常菜了。

我国种植的山药品种不少,其中淮山药为山药中之上品,当地人又是怎么食用淮山药的呢?我国种植山药的历史可追朔到2800年前。

《山海经》中这样写道:“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薯蓣。

”景山,指的是现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境内的高峰,北望,顾名思义就是向北方望去,而薯蓣正是如今我们常见的山药的别名,古称薯蓣。

在我国北方,早已有种植山药的习俗,发展至今,河南、河北、广西等地区成为了最大的产区之一。

山药,以河南焦作、温县、武陟等地的最好,古书记载,在公元前734年,诸侯卫恒公以怀庆府出产的山药向周王室进贡,怀庆府就是指今天的河南焦作地区,可见在古代,怀山药就已经是被列为上品了。

怀山药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山药最为地道,这里的气候环境被专家总结为“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生长;此处土壤的形成以黄河冲积为主,并吸纳了太行山岩溶地貌经雨水冲刷渗透而来的成分,形成了疏松肥沃、与众不同的黄土地,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

独一无二的天时、地利,是怀山药能够冠绝天下的基本条件。

山药中的上品淮山药,河南当地人又都怎么吃呢? 笔者将带你走进河南淮山药的私房做法。

河南当地人经常吃山药。

如果是细条的山药一般就洗净上锅蒸熟,沾着白糖吃。

稍微粗一点的可以炖汤或者直接翻炒着吃。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山药最好的烹饪方法就是蒸山药和山药炒木耳。

蒸山药,一来是原汁原味,二来是营养价值能够很好的保存,有效成分也不易被破坏,三来做法也方便,只要把山药洗净放上蒸锅就可以了。

山药炒木耳,木耳有清肺润肺补血益气的功效,若再配上山药,自然是好上加好。

焦作人最好山药炒肉片,味道独特,做法也简单,山药经过烹炒,松软清香。

中医药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同药物一样,用之得当,均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及经济价值优势3.1我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3.1.1我国山药古代种植历史我国有约2800年的山药利用历史,各类医药经典和古籍中,记载的薯蓣其实就是山药,而不是其它食用类薯蓣。

山药的正式记载,最早出自古代先秦地理名志《山海经》(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署预。

”景山,指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境内的中条山高峰。

历史上,我国北方栽培的薯蓣,实际只有山药一种,而非其它薯蓣种植物(孙启善,2001)。

《图经本草》(公元1061年)记载:“今处处有之,春生苗,茎紫叶青,有三尖角,似牵牛更厚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二月、八月采根山药;以‘北都、四明者最佳’。

”北都即今天山西省会太原,四明即今天浙江省四明山。

由此基本可以认为,太原是长山药的原产地,浙江四明山是圆山药的原产地(赵冰,2007)。

山药的食用,最早文献记载于《卫国志》:公元前734年,诸侯卫桓公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山药向周王室进贡。

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或秦汉)将山药列为上品。

不过当时的山药可能是野生的,还未进入人工栽培阶段。

山药的人工栽培,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西晋的《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之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公元533~544年)加以引用,但列于“非中国物产者”卷中,说明当时在今天的华北、西北地区还未有人工栽培。

唐末《四时纂要》(成书于唐末,或唐末至五代初),该书引用道士王旻的《山居要术》(成书于8世纪中期)中的“种署预法”,详细记载了山药用种薯切段栽培及制粉的过程。

由此可见,我国山药人工驯化栽培应该始于南方,隋唐之后北方开始有人工栽培。

同时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山药人工栽培的国家,有约1700年的历史。

宋代以后,我国山药种植范围日趋广泛。

《图经本草》明确记载了山药种植地区:“近汴洛人种之极有息”。

之后,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山药“今齐鲁之间尤多”,又记载山东、江南种薯法。

山药综述

山药综述

山药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山药,主要是怀山药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描述,比如它的产地、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适应症等,希望能对山药有个比较系统而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产地、河南、怀、药理作用、临床等一、产地如今所说的山药,又叫怀山药,是河南的道地药材,也称作薯蓣。

是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之一,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

但其他某些地方也有产,像河南、山西、陕西等为主产,而山东、河北、浙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亦有栽培,日本和韩国也有种植。

二、历史沿革怀山药特指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的山药。

山药原产中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尤以怀庆府所产山药最为名贵。

据乾隆《怀庆府志》记载:山药入药以怀庆府“河内”(今称河南省温县)为良。

故上乘的山药又称“怀山药”,简称“怀山”,也被许多人误称为“淮山”。

至今在广东、福建、台湾、香港等地区,除极少数行家外,一般卖家在推销山药时,仍称自己的货是地道的“淮山”,来自河南,甚至还有人补充说是河南的淮河流域焦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

这里的气候环境被专家总结为“春不过早、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

由于此地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被山河怀抱,得名为“怀”,又称“三百里怀川”。

《神龙本草经》、《图经本草》和《本草纲目》均特别标明所讲的山药,产地为“怀”。

《本草蒙全》提到山药时说“南北州郡俱产,为怀庆者良”。

《神农本草经》另有明文,“山药各地均产,以河南怀庆各地产者良”。

中国医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药方是六味地黄丸,号称中药第一方(成方不晚于汉朝)。

老中医都知道,正宗六味地黄丸的最重要成分,即山药和地黄,应该用怀庆府所产的。

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包罗万象、细节惊人著称,该书第十回中写道,张太医为秦可卿诊治之后,开出“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药方,其中写明“怀山药二钱炒”;而此书在其它地方提到食品,如山药糕时,则只写“山药”,并无“怀”字。

广济印象佛手山药文化篇佛手山药与匡山西游文化(第一篇)-农二代生态农庄

广济印象佛手山药文化篇佛手山药与匡山西游文化(第一篇)-农二代生态农庄

广济印象佛手山药之文化篇佛手山药与匡山西游禅宗文化农二代生态农庄兰志勇话说广济佛手山药,它是湖北省武穴市(前身广济县)传统而极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因其具有悠久的文化、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武穴又是最早传播佛教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发展地和繁盛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武穴以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开放胸襟和海纳百川的人文情怀,创造、形成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武穴禅宗文化,享有广济佛国之称。

同时武穴也是《西游记》的真正发源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

书中以奇诡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异幻的世界。

《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成书于明朝湖北蕲州荆王府,发源于湖北武穴市匡山(太平山)地区。

《西游记》中谈到“刨山药,熟煨山药,山药、黄精、一骨辣噇了个罄尽”正是佛手山药与匡山西游禅宗文化的结合。

第一节广济佛手山药的历史源缘广济县(今湖北省武穴市)因广济河得名,广济河又叫五丈河,水面宽约五丈。

五丈河是当年漕运的大通道,当时起名为漕河。

唐朝的蕲春县衙是设在现在江边的蕲州。

唐朝的漕河是广济县、蕲春县的界河。

属广济县所辖,唐朝诗人李白诗歌中所描述的"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描写广济县的。

广济沧浪书院也因沧浪之水而得名。

一、山药和佛手山药山药本名蓣薯,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

至宋,又因宋神宗讳薯,改为山药。

蓣薯一名诸薯,一名儿草,一名修脆。

《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陈简乔说:“山药色、香、味三绝”。

李时珍指出:“薯蓣入药,野生者为胜。

若供馔,则家种为良。

”我国古代的中药典籍,把山药作为食物记载。

《药品化义》载:“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咳,何其稳当。

因其味甘气香,用之助脾,治脾虚腹泻,怠情嗜卧,四肢困倦。

”《本草钢目》载:山药有“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清阴。

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山药的历史

山药的历史

怀庆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北依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形似牛犄角的三百里平川。

这里的气候环境“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地黄、牛膝等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曾写诗赞誉:“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

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最为真实地描绘了古怀庆府人民种植四大怀药的丰收画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物离其本土,则千周同而效异公元前734年,卫桓公举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向周王室朝贡,周王室用后大悦,赞其为“神物”。

从此“四大怀药”成为历朝贡品,在神秘的丝绸之路上,商人们将怀药传入西亚和西欧诸国。

到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又将其带入东南亚、中东、东非、南非诸国”。

外国医药学家和药商出于钦敬四大怀药的药效,就以其产于中华大地而称之为华药。

公元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南洋马尼拉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上,四大怀药作为国药展出,再次受到各国医药学家和药商的赞誉和称道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药之宝”,四大怀药俱列其中。

已获得了国家原产地标识中医论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物离其本土,则千周同而效异。

怀山药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归脾、肺、肾经。

功效:健脾养胃,助消化,补肾涩精,润肺补气,血痹阻络,缓急解毒。

”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称其“益肾气”东汉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中说:“虚劳诸不足(阴阳气血俱虚,卫外功能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山药能益精固肾。

《太平圣惠方》用山药为末,煮糊,调米酒温服。

《刘长春经验方》合麦粉作饼服,治肾虚精亏之无嗣症(男性不育症)。

《儒门事亲》配茯苓等量,与麦粉做包子,治尿频、遗尿。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山药的功效与作用山药,又称淮山、薯蓣、花薯,是一种常见的古老植物。

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等方面。

山药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食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将为读者详细介绍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山药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山药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等,具有较高的营养素含量。

例如,每100克山药中含有蛋白质3.6克,碳水化合物19克,脂肪0.2克,膳食纤维0.9克,维生素C10毫克,维生素B1 0.05毫克,维生素B2 0.04毫克等。

山药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锌等,对促进骨骼生长、增强免疫力、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山药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山药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类黄酮等,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有害物质对细胞的伤害,从而起到延缓衰老、保健养颜的效果。

此外,山药中的多糖物质可以刺激、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山药所含有的多糖物质还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抗癌的作用。

第三,山药具有降血糖、调节血脂的功效。

山药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淀粉酶抑制剂、多糖物质等,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有研究表明,山药所含的多糖物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山药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降低血糖的波动。

此外,山药中的一种物质叫做山药皂苷,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第四,山药具有增加骨密度、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功效。

山药中富含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骨密度的增加。

此外,山药中的多糖物质还可以促进骨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骨髓造血功能,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有研究表明,将山药煮熟后,其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进而发挥增加骨密度的功效。

薯蓣

薯蓣
Page 9
五、调节免疫功能 山药多糖能促进脾脏中T细胞的增生和自然杀伤细胞对淋巴癌细胞的 毒杀作用。 六、碳酸酐酶样活性 近来研究成果表明,山药根茎中含有一种蛋白质Dioscorln,具有抗 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和羟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碳酸酐 酶(carbonic anhydrase:CAs)样活性,即能催化反应CO2+H20一 H +HCO ,并抑制胰蛋白酶活性等。由此推测其可能有调节体内酸碱 平衡的作用,并对呼吸系统有重要影响。 七、抗肿瘤和抗突变活性 山药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作为抗肿瘤治疗中的扶正药。 八、其他作用 山药中的尿囊素具有抗刺激、麻醉镇痛、消炎抑菌等作用,常用于 治疗手足皴裂、鱼鳞病以及多种角化性皮肤病。
Page 8
三、抗氧化作用及抗衰老作用 研究表明,山药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它能降低Vit· C—NADPH及 Fe2 一半胱氨酸诱发的微粒体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并对黄嘌呤一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 生的超氧自由基(O,· 一)及Fenton反应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詹彤等 ]研究 了山药多糖RP对D一半乳糖所致代谢衰老模型小鼠过氧化脂质(LPO)、肝脂褐质、脑 一B型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脑和肝谷胱肽氧化酶(GSH—Px)活性、心肌过氧化 氢酶(CAT)活性、脑Na 一K 一ATP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山药多糖能明显提高衰 老模型小鼠血红细胞中SOD、CAT、GSH—Px及Na 一K 一ATP酶活力,提高机体抗 氧化活性,抑制脂褐质等的形成,使衰老模型小鼠血、脑匀浆和肝匀浆中LPO及 MAO—B水平明显降低,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抗衰老作用。蒋艳玲-3lJ发现怀山药多糖可 明显拈抗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免疫器官组织的萎缩,使皮质厚度增加,皮质细胞数和 淋巴细胞数增加;并推测其机理可能与兴奋免疫器官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功能有关。 四、抗突变作用 山药多糖的抗突变作用主要是通过山药多糖与致突变物作用使其失活(去突变)及阻断正 常细胞变为突变细胞(生物抗突变)来实现的。阚建全等[32 3Ames标准平板掺入法(平 皿掺入法)测定山药多糖的抗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在鼠伤寒沙门氏需组氨酸营养缺陷 型菌株TA97,TA98TA100(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97,TA98,TA100)中,山 药活性多糖对苯并芘(B[a]P)、2一氨基芴B1CAFB1(2一AF)及黄曲酶毒素B1(AFB1)的 致突变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着山药活性多糖剂量的增加,其抗突变作用逐渐 增大。同时还发现,山药多糖经过121 qC高温处理后其抗突变活性降低,紫外线照射 对活性没有影响。

中国山药的主要产地在哪里

中国山药的主要产地在哪里

中国山药的主要产地在哪里山药是一种中药材,也是一种百姓生活中的普通蔬菜。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山药的主要产地在哪里,以及山药的营养价值等话题,供参考。

1、山药的产地在哪里我国山药产地主要是河南、江苏、广西、湖南等地,但以河南怀庆产者品质最佳,奉为地道药材。

山药一般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晒干或烘干,称“毛山药”;再经浸软闷透,搓压为圆柱状,晒干打光,称为“光山药”。

2、我国山药的种植历史山药在我国有着相当悠久的种植历史。

名字也几度变化。

《山海经》称之为“葫葛”。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谓其“薯蓣”,又名“山芋”。

《吴普本草》则称其为“玉延”。

薯蓣改名为山药,据说是为避唐、宋两皇帝之讳,如宋寇宗爽的《本草衍义》所述:“山药,本名薯蓣,因避宋英宗之讳(曙)、唐代宗之讳(豫)而改称山药”。

3、山药的食用价值山药是一种古老的蔬菜,同时又被视为补虚佳品为世人所喜爱。

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服山药甜羹》赞云:“老住湖边一把茅,时沾村酒具山药。

从此,八珍俱避舍,天苏陀味属甜羹。

”山药作为日用之蔬,不仅为中国百姓喜爱,也为日本百姓喜爱。

日本人除了爱吃煮山药外,他们还爱吃生山药做的山药泥。

将磨好的山药泥中,放进酱油等调料,搅均后,盖在米饭上,这种饭就叫“山药泥盖饭”。

4、山药的药用价值山药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被列为上品。

《本草求真》载“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

气温、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

“且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

山药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然性虽阴而滞不甚,故能渗湿以止泻”、《本草纲目》称其“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蠡县麻山药

蠡县麻山药

蠡县麻山药山药有止渴、滋阴补肾等功效。

近年来,山药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日益受到寻常百姓的关注。

我国很多地区都出产山药,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就是其中之一。

蠡县山药的种植历史近3000年。

据《蠡县水利志》等文献记载,潴泷河蠡县段多次泛滥决口,经长期冲淤形成了土层疏松的沙壤质潮土,为栽培麻山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

蠡县有1.6万公顷沙壤土适种麻山药,独特的土质结构、适宜的光热条件、传统的生产工艺,形成了蠡县产麻山药独有的优良品质:蛋白质含量高达1.5%,含糖量低于15%,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钙、锌等微量元素,尤其是硒的含量是同类产品的数十倍。

改革开放以来,蠡县看准麻山药良好的食药兼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制定了以麻山药产业为主导,项目兴农的发展思路,突出特色,强化服务,引导农民从规模化种植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2007年,蠡县麻山药栽培面积达到5600多公顷。

近年来,蠡县麻山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麻山药加工企业的发展,该县相继建成河北大洋食品有限公司等深加工企业,研制开发出饮料、罐头、毛条等20多种产品。

为培育引进新品种,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蠡县在种植麻山药最为集中的曲堤县成立麻山药协会,规划试验田,经引种培育,目前已有棒药、紫药、日本长芋等品种。

蠡县还注册成立了蠡县麻山药发展有限公司,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格局。

2003年,蠡县被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2005年蠡县麻山药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麻山药地是块宝,三亩、五亩能养老。

”这是今年蠡县种麻山药的农民常说的顺口溜。

“蠡县麻山药”素以价高质优著称,往年亩效益在5000多元,被称为“银条”。

今年,该县麻山药的热卖程度,是多年所没有的,成为当地农民点着钞票津津乐道的话题,银条“麻山药”今年摇身变成了“金条”。

目前,蠡县麻山药生产已初具规模,今年麻山药种植面积近6万亩,产量近20万吨,全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标准管理。

让人乐道的是,该县有一部分种植户,今年不用操心卖山药了,麻山药还在地里长着,就早已被麻山药经纪人以每亩1万多元的价格买走了。

广西山药产业发展历史及种植面积

广西山药产业发展历史及种植面积

4广西山药产业发展概况4.1广西山药种植发展历史广西山药的最早正式文字记载见于宋代《图经本草》,称“永康军薯蓣”。

关于广西山药种植,最早出现在在明朝《贵县县志》(距今400多年前),记载栽种在当时贵县蒙公乡一带。

在清朝传至陆川、博白等县。

此外,临床药用也有200 多年的历史(韦本辉,2003)。

建国后经历了起步、徘徊以及两次快速发展期后,广西山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五个山药主产区之一,华南地区最大的山药产地(图4-1)。

4.1.1发展起步期:20世纪50~70年代建国初期的三十年,广西山药种植发展总体来说呈增长趋势。

1950~1959年,由于粮食产量低,耕地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山药种植面积很小,分布零星,主要集中在陆川、博白县两地。

1960~1969年,随着全国山药产区扩大,广西山药种植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时期。

其中1964年山药种植传播到桂平县金田镇一带,然后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到玉林(1997年撤县立市)、平南、浦北、灵山等县,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

1969年底广西山药收购量达到了全国收购量的35%左右,逐渐成为全国山药种植的新兴产区和商品山药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前一时期全国山药库存过大,1970~1977年,广西山药种植面积增长放缓。

其中1975年起,桂平县(1994年撤县立市)成为年平均产量第一的产区。

1979年全区产量达4080 t。

期间由于购销变化,几次反复,但广西山药的产量始终保持着全国领先的主产地位。

4.1.2发展徘徊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广西山药种植发展趋势和全国发展趋势相似,总体上呈先扬后抑的上升趋势,比如1981、1983、1984、1986年全区山药栽种面积分别为:503.6 hm2、905.4 hm2、2030.8 hm2、770.1 hm2,年平均总产量分别为2650 t、4960 t、5150 t、3435 t,并形成了以陆川县、博白县、邕宁县(2003年撤县设区)、桂平县等几个山药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

广西山药发展历史和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广西山药发展历史和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是 作 为 栽 培 山药 的 主 产 品 。黄 河 流 域 及 以北 地 区 称 “山药 ” , 长 江 流 域 及 以南 地 区 称 “ 山” 为 了便 于 科 研 、 产 和 经 营 , 淮 。 生
1 1 第一次快速发展期 . 2 O世 纪 9 0年代后 ,广西 山药种植迎来 了第一次快速发 展 期。1 9 9 4年广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山药严重减产 ,19 95
( 广西大学农 学院 ,广西 南宁 5 0 0 3 0 0)
【 摘 要 】山药是广西的一种具有全 国优势的经济作物 ,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 中发挥 了重要 作用。统计 了 1 9 9 3年到 2 1 01
年间 ,广西 山药种植面积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根 据这些统计数据的 变化 ,详细分析 了影响广西山药价格的 5个主要 因素 :市场 价格周期、地方政策和科研创新、极端天气、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扩大。 【 关键词 】山药 ;广西 ;发展 历史 ;价格 ;影响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 3 . 62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1 12 1) 6 0 7 — 3 0 8 1 5 (0 2 0 — 1 00
总第 1 4卷 1 4期 5
21 0 2年 6月
大 众 科 技
P p a in e& Te h oo y o ulrSce c c n lg
V0 1 No 6 L. 4 .
Jn 2 2 u e 01
广西 山药发展历史和价格影 响因素 的研 究
聂文清 何龙飞 李创珍 韦善清
d ma e ndo
Ke r s y m ; Gu n x ; v lp n a i o y P c ; I f e cn co y wo d : a a g i De eo me tl s r ; r e n u n i g f t r ht i l a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及经济价值优势3.1我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3.1.1我国山药古代种植历史我国有约2800年的山药利用历史,各类医药经典和古籍中,记载的薯蓣其实就是山药,而不是其它食用类薯蓣。

山药的正式记载,最早出自古代先秦地理名志《山海经》(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署预。

”景山,指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境内的中条山高峰。

历史上,我国北方栽培的薯蓣,实际只有山药一种,而非其它薯蓣种植物(孙启善,2001)。

《图经本草》(公元1061年)记载:“今处处有之,春生苗,茎紫叶青,有三尖角,似牵牛更厚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二月、八月采根山药;以‘北都、四明者最佳’。

”北都即今天山西省会太原,四明即今天浙江省四明山。

由此基本可以认为,太原是长山药的原产地,浙江四明山是圆山药的原产地(赵冰,2007)。

山药的食用,最早文献记载于《卫国志》:公元前734年,诸侯卫桓公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山药向周王室进贡。

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或秦汉)将山药列为上品。

不过当时的山药可能是野生的,还未进入人工栽培阶段。

山药的人工栽培,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西晋的《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之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公元533~544年)加以引用,但列于“非中国物产者”卷中,说明当时在今天的华北、西北地区还未有人工栽培。

唐末《四时纂要》(成书于唐末,或唐末至五代初),该书引用道士王旻的《山居要术》(成书于8世纪中期)中的“种署预法”,详细记载了山药用种薯切段栽培及制粉的过程。

由此可见,我国山药人工驯化栽培应该始于南方,隋唐之后北方开始有人工栽培。

同时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山药人工栽培的国家,有约1700年的历史。

宋代以后,我国山药种植范围日趋广泛。

《图经本草》明确记载了山药种植地区:“近汴洛人种之极有息”。

之后,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山药“今齐鲁之间尤多”,又记载山东、江南种薯法。

(精编)山药生产考察报告

(精编)山药生产考察报告

山药生产考察报告焦作夏天叫“秦淮”,后来叫“淮州”,元朝叫“怀孟路”,明清叫“怀庆府”。

这里的气候被专家总结为“春天不要太干,夏天不要太热,秋天不要太涝,冬天不要太冷”,特别适合山药的生长。

因为这个地方北临太行山,南濒黄河,山水相拥,故名“淮”,又有“三百里淮川”之称。

这里的土壤形成以黄河冲积为主,吸收了太行山喀斯特地貌的成分,形成疏松肥沃、独具特色的黄土地,特别适合山药、地黄、牛膝等中草药的生长。

独特的天气和地理位置是山药成为世界最佳的基本条件。

为了全面及时了解全市山药生产和市场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加强山药生产和发展的监测和预警,促进怀药生产,延长怀药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最近深入农田、农户和相关企业,对全市山药生产情况进行了快速调查。

现调查报告如下:一、山药种植的历史演变中国最早的药理学经典,《神农本草经》,名为怀川产山药(《神农本草经》)为怀山药、山药;《名医别录》被称为土薯和山薯;《山海经》,又名土豆,系。

),地黄、牛膝、菊花都列为上品。

此后,历代著名医家进一步从表及里,从粗及精,发现了四大怀药的优秀本色。

怀山药在焦作种植已近30年。

因为焦作在古代归怀庆府管辖,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四大怀药”。

据专家研究,这四种怀药是从焦作北部太行山野生种驯化而来的。

秦阳神农山老君洼、正北沟、大月沟一带仍散落着野生山药、地黄、菊花、牛膝,山药沟、地黄坡、牛膝、菊花岭等自然名仍保留着。

《夏、商、周时期,沿山、沿丹河的村落开始由野生向家养转变,有三四千年的种植历史》(马边良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四大怀药养生与临证妙用》出版);公元前734年,军阀向周王室赠送怀山药作为贡品;公元前6年,鲁与怀帝皇一起向周王室进贡。

后来牛膝、菊花被列入贡品。

古怀庆府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四大怀药培育成了自己独特的外观和质地,然后进行精细加工,诠释了四大怀药近30年的历史。

山药的典故传说

山药的典故传说

山药的典故传说1. 起源与历史山药,又称淮山、山薯,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兼用植物。

它的典故传说可以追溯到古代,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山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和文化领域,并留下了许多有关它的神话和故事。

2. 神话传说中的山药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山药常被视为神奇之物。

据说远古时期,有一种名为“玉薇”的仙草长在深山之中。

玉薇生长艰难,只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熟。

然而,在一个暴风雨夜晚,玉薇被雷电击中,并化为一株小小的植物。

3. 山药与仙人这株植物名为“淮山”,后来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山药”。

据说,在这株小小的植物里寄宿着一个仙人灵魂。

这个仙人名为“淮”,他是天帝赐予人间帮助人们疗病的神仙。

4. 山药的药用价值山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它被认为具有滋阴补肾、健脾益肺、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等功效。

山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调节人体功能和提高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5. 山药与养生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山药被视为重要的滋补食材。

它被广泛应用于食谱中,以提高人体健康和延年益寿。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妇女,都可以通过食用山药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6. 山药与文化除了医学价值外,山药在中国文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古代传统节日中,如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节和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等,人们常常会以山药作为祭品或主要食材来庆祝。

7. 山药与民俗传统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山药还与民俗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农村地区,人们常常会在农历年末将山药切成小块,晾晒后作为年货保存。

这是因为山药被认为具有辟邪和驱邪的作用。

8. 山药与现代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山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科学家们发现,山药中含有一种名为“葡聚糖”的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等多种保健功效。

9. 山药产业化与推广随着对山药价值认识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山药产业也逐渐兴起。

许多地方开始大力推广山药种植和加工,在保健品、食品等领域中开发出了许多新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及经济价值优势
3.1我国山药种植发展历史
3.1.1我国山药古代种植历史
我国有约2800年的山药利用历史,各类医药经典和古籍中,记载的薯蓣其实就是山药,而不是其它食用类薯蓣。

山药的正式记载,最早出自古代先秦地理名志《山海经》(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景山,北望少泽,其草多署预。

”景山,指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境内的中条山高峰。

历史上,我国北方栽培的薯蓣,实际只有山药一种,而非其它薯蓣种植物(孙启善,2001)。

《图经本草》(公元1061年)记载:“今处处有之,春生苗,茎紫叶青,有三尖角,似牵牛更厚而光泽,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秋生实于叶间,状如铃,二月、八月采根山药;以‘北都、四明者最佳’。

”北都即今天山西省会太原,四明即今天浙江省四明山。

由此基本可以认为,太原是长山药的原产地,浙江四明山是圆山药的原产地(赵冰,2007)。

山药的食用,最早文献记载于《卫国志》:公元前734年,诸侯卫桓公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地区)出产的山药向周王室进贡。

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或秦汉)将山药列为上品。

不过当时的山药可能是野生的,还未进入人工栽培阶段。

山药的人工栽培,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西晋的《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之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公元533~544年)加以引用,但列于“非中国物产者”卷中,说明当时在今天的华北、西北地区还未有人工栽培。

唐末《四时纂要》(成书于唐末,或唐末至五代初),该书引用道士王旻的《山居要术》(成书于8世纪中期)中的“种署预法”,详细记载了山药用种薯切段栽培及制粉的过程。

由此可见,我国山药人工驯化栽培应该始于南方,隋唐之后北方开始有人工栽培。

同时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山药人工栽培的国家,有约1700年的历史。

宋代以后,我国山药种植范围日趋广泛。

《图经本草》明确记载了山药种植地区:“近汴洛人种之极有息”。

之后,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山药“今齐鲁之间尤多”,又记载山东、江南种薯法。

由此推论,宋代,我国山药主要种植在河南
地区。

到了明代,山东、江南等地山药也广有种植,且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清代中后期以后,各省均有山药种植,但是分布零星,面积有限。

3.1.2我国山药现代种植历史
20世纪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我国粮食自给自足和科研力度的加大,山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基本分为以下4个阶段(图1):
3.1.2.1发展起步期:1950~1977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药被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主要由河南省种植,由中国药材公司对全国的生产、收购、销售和出口实行统一管理。

1956~1961年,全国粮食歉收,山药生产发展缓慢,种植面积不大,全国常年种植面积约1400 hm2,主要由河南省调出,供应全国并出口,供需偏紧,市场紧俏。

1962~1969年,全国山药产区扩大,广西、广东等几个省开始发展,到1969年底全国种植面积增加到约3000 hm2,产量大幅度上升,年平均产量比50年代末增加100%以上。

其中广西、广东两省的收购量占全国的70%左右,成为商品山药的主要来源;湖南、福建、陕西等省区做到了自给有余。

8年间全国累计收购约3.2万t,销售约2万t,库存约1.2万t,市场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

1970~1977年,由于前一时期全国山药库存量很大,各产区本着以需定产的原则,调整生产布局,减少了种植面积,商品收购量有所下降。

全国种植总面积保持在2700 hm2左右,年总产量3000~5000 t。

同时开展综合利用,积极扩大销路,使库存得以缓解,全国山药产销逐渐趋于平衡。

3.1.2.2稳定发展期:1978~1990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全面推行生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山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由于加强了田间管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1978~1980年,全国种植面积上升到约4000 hm2,三年累计收购2.5万t,累计销售1.7万t左右,库存0.8万t,再次出现了产大于销。

1980~1990年,山药的生产逐渐摆脱了国家调控的影响,改由市场自主调节产销。

但受国家“粮食为纲”农业政策的影响,各省重点发展粮、棉、油料作物,山药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不大,产销比较平稳,能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需要。

3.1.2.3第一次快速发展期:1991~2000年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种植面积约4500 hm2,年平均产量约13800t。

1992~
1993年价格跌至谷底,光山药4~5元/kg,毛山药2.5~3.5元/kg(全国平均价,下同),造成了全国范围的减产(解让,1994)。

1995~1996年,山药市场货源紧缺,价格反弹,毛山药平均价格维持在4元/kg以上,甚至一度涨到6元/kg。

各主产区农户纷纷扩大栽培面积,山东、湖北、河南、江苏4个省(区)种植面积相继达到8000 hm2,并且形成了几个著名的产地,如河北蠡县、广西桂平、河南焦作、江苏丰县、山西祁太平地区等。

全国种植总面积达到约5万hm2。

这一时期,山药的销售方向和市场范围均有所突破。

从销售方向上看,以鲜山药作蔬菜的销量增长缓慢,比例开始有所下降,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是用于食品工业原料和药用,年增长率均约20%(药文,1997),尤其是1994年以后香港、台湾等地客商收购量增加很大。

20世纪末,受98年洪水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山药产区产量减少,但前两年库存较多,山药市场价格平稳。

3.1.2.4第二次快速发展期:2001~现在
21世纪初,全国山药市场价格平稳,市场需求稳定,全国种植面积稳步上升。

山东、湖北、河南、山西、广西、江苏、河北7个省(区)种植面积相继超过1万hm2。

2003~2004年,山药价格高位运行,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部分农户每667 m2收入可达在万元左右,经济效益远超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其它经济作物,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造成2005~2006年全国山药种植呈现“大跃进”的形势,种植面积高速扩张,并涌现出许多新兴种植地区。

河南、山东、河北、广西四个主产省(区)的种植面积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如河南6万hm2,山东5.5万hm2,河北2.5万hm2,广西4万hm2。

产量的剧增造成2007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暴跌,市场滞销。

2007年全国山药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平均减幅约50%,其中主产区之一的河北省种植面积减少80%以上。

2008年,市场供需偏紧,价格反弹,涨势持续到2010年。

2010年上半年,毛山药和光山药的价格分别由2009年的13~18元/kg和28~34元/kg 暴涨到35~42元/kg和48~70元/kg,涨幅分别达到了148.4%和90.3%,创下历史新高,很多农户每667 m2净收益达到5000元以上(丁立威,2010)。

全国种植面积开始恢复。

2010年冬季全国市场价格相继出现明显下跌,2011年迎来“严冬”期,市场低迷,价格低位徘徊,部分产区出现滞销,如江西省瑞昌市,鲜山药价格由
2010年冬季的约20元/kg跌至10元/kg左右,下跌约50%。

广西桂林、桂平产区鲜山药价格均由2010年的2.5元/kg下跌到2元/kg以下,部分产区甚至不到1.5元/kg。

河南焦作地区鲜怀山药价格由2010年的约10元/kg下跌到5元/左右。

3.2山药的经济价值和优势
山药的适应性很强,主要种植土壤为砂壤土的旱地,也可种植在丘陵坡地的朝阳面,不与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

中等肥力的耕地,每667 m2产量2000~4000 kg,高产田可达5000~7000 kg。

山药栽培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我国除了西藏地区,其它各个省区都有种植。

近年来价格虽然有起伏,但基本保持在2~3元/kg以上。

种植经验丰富、管理技术高的农户,每667 m2耕地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单位面积平均收益超过如玉米、甘蔗等经济作物,比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高出3~5倍(表1)。

此外,山药的食用块茎生长在地下,与农药和其他污染物接触少,有利于进行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

山药具有很高的商品率,市场销售周期7~8月,可储存10月左右,比一般的绿叶和瓜类蔬菜的可储藏期长很多。

运输方便,我国蔬菜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损耗率是25%~30%,相对来说山药的损耗率要低很多(李崇光,2010)。

山药含有淀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山药多糖、皂苷等具有医疗价值的成分,除了鲜食外,还具有巨大的食用加工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结合山药的药理作用和食用性质,进行初加工,开发了多种山药食品,如山药饮料、果冻、罐头、软糖、食醋、各种面点、保健豆腐等。

山药制成粉剂还可广泛添加于各种奶粉、营养麦片、麦乳精等冲调食品中。

2000年后,对山药富含的药用物质成分和提取方法的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证明,山药所含的多糖、皂苷、植酸、尿囊素、黏液蛋白和止杈素等多种药用物质,可以有效地调节或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和促进肠胃功能、抗衰老、调节和降低血脂、预防肿瘤,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是山药深加工产品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