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影响和特点。
2.分析世界各地的天气系统特点,了解其对当地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2.帮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模拟实验等方式加深对天气系统的了解。
3.分析天气系统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课时内容:1.引入常见天气系统的概念,简单介绍高气压、低气压、冷锋、暖锋、温带气旋等基本概念。
2.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模拟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欣赏视频和图片,了解不同地区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概念。
•了解高气压和低气压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第二课时课时内容:1.引入冷锋、暖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形成机制和特点,并和高气压、低气压相比较。
2.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冷锋与暖锋相遇时的过程,并讨论影响。
3.通过课本和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冷锋、暖锋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教学目标:•了解冷锋、暖锋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冷锋和暖锋相遇时的过程及其影响。
•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冷锋、暖锋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课时课时内容:1.让学生了解温带气旋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其影响城市气候的机制。
2.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模拟温带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实地观察和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温带气旋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对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了解温带气旋的形成和特点。
•掌握温带气旋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机制。
•通过实地观察和网络搜索了解温带气旋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对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2.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影响。
3.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天气现象,加深学生对天气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4.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系统,帮助学生形成对天气系统的整体认识。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2.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
[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课时安排]:1-1.5课时[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一、锋面系统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总结“暖锋”(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
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高,狂风暴雨大风沙暴天气水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水平气压梯地转偏向风向注意说明:气旋、反气旋与低气压、高气压的关系;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部位吹的风的方向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板图。
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
【指导看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统——锋面系统,
动运动
晴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本条“标准”所指的简易天气图就是人们经常通过电视节目而接触到的简易天气图。
所要求的天气系统主要指常见的锋面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系统。
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从气温、气压、湿度(包括降水)、风几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各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二)教材地位,逻辑联系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承接第一章《行星地球》内容,揭示各种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天气、气候特征的本质规律。
该单元包括三节内容,从阐述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具体到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点明影响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因素。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在前面两节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探讨影响某一区域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
(三)教材内容组成1. 锋面系统的形成;2. 锋面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3.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4,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5,气象灾害。
(四)教材重难点1、教学重点A、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B、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
2、教学难点a、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暖锋天气及准静止锋天气。
b、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c、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二、学情分析学生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对大气运动的形式、大气运动所引起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从心里特征和认知水平上看,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能理解身边的地理现象,但缺乏空间想象的思维。
存在问题:本节课知识性强,并涉及一些新名词(如气团、锋前、锋后),而学生空间想象的思维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进行简要阐述。
另外,要加强指导高一学生读图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1、理解锋的概念和分类;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低压槽和高压脊的概念。
3.1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导致上海此次气温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 B.冷锋C.气旋 D.反气旋2.该天气系统过境上海的时间是()A.12月24日前后B.12月26日前后C.12月28日前后D.12月30日前后小李同学本打算前往广东珠三角地区游玩,但当他们到达珠海时。
收到了一条短信通知:“受台风影响,滨海旅游景区暂停开放。
已购票者可全额退票”。
【问题1】台风会带来怎样的天气而影响滨海景区的开放?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天气?影响台风的哪种天气系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介绍台风。
随后追问气旋系统,转入下一阶段。
【问题2】观察右图,结合预习,总结气旋的特点(区分南北半球)学生讨论并完成表格。
【问题3】结合右图分析,小李在广州经历台风前后,风向是否会发生变化?有什么规律吗?结合台风的移动路径可判断经历台风前后的风向变化。
【问题4】试标出北半球反气旋系统东西两侧风向。
【问题5】小何同学想利用暑假到江南水乡领略风光。
印象中的江南烟雨、小桥流水让他想到江南应该是雨水充沛的地方,应该携带雨具。
父亲建议他先查询下天气预报,结果发现江南地区国庆以晴好天气为主,且气温较高。
最后小何决定江南之行要做好防晒、防中暑措施。
结合天气形势图,解释这是为什么?据此引入反气旋的学习。
【问题6】继续完成关于反气旋的填空类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天气状况过境前温暖晴朗低温晴朗过境时出现大风、阴天、雨雪、降温等天气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气压下降,气温升高,天气雨区位置锋后锋前完成反气旋的表格填充。
学生对气旋和反气旋进行归纳整理。
由此转入教材活动:2008年5月25日至28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
下图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
1.指出图示气旋东、西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2.根据气压分布状况,比较乌兰巴托和北京锋利的强弱。
3.判断甲、乙锋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1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任务驱动: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天气系统的案例分析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2.选择题:设计一些与天气系统相关的选择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问答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天气系统的分类和特征:重点讲解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特点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这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天气图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通过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天气现象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拓展课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气象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气象事业的发展及其对国家战略的意义。
-组织学生参与气象科普活动,传播气象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1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解题心得,提高他们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各个天气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强调天气图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天气现象,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关爱生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暴雨、台风等,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讲解气团、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定义及特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4.设想四:分层教学,关注差异
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和特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5.设想五:课后拓展,提升素养
布置具有思考性和拓展性的作业,如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撰写小论文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一: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学生在理解气团、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时,容易出现混淆。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清晰地区分各类天气系统。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冷锋、暖锋系统、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及其带来的天气状况2.能力目标:⑴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简易天气图,也能听懂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⑵能够利用本课天气系统示意图进行简单的天气形势预报,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及其控制下的天气。
⑶了解本课所讲的各天气系统在我国的活动情况。
【教学重点】1.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主要是冷锋、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
2. 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2. 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学法指导】1.列表比较冷锋、暖锋及其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2.列表比较低压(气旋)系统、高压(反气旋)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现象。
3. 绘图分析气旋、反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
【教学方法】演示+ 讲解+ 总结【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导入:天气这个概念大家都很熟,它是指某个地点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状况。
天气是时刻在变化的,而且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里看到天气预报节目。
那么,天气预报节目里都预报天气的哪些状况呢?◆播放:播放一段天气预报,提醒同学们注意片中的天气符号。
◆总结:从刚才天气预报短片中,可以看到晴天、雨天、大风、降温等符号,它们都是表示某个地方在某一时间里的天气状况。
其实,天气预报里除了具体的城市天气预报外,还包括天气形势预报,比如刚才片中的前半部分,主持人经常会说:“受冷锋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等,其中所提到的冷锋、高压系统就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
短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同一时间里不同的地点出现不同的天气,就是同一地点,在不同的时间也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着恰恰印证了天气是时刻变化的。
高二【地理(人教版)】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绘制冷锋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冷锋的成因、结构和运动变化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讲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天气的变化,比如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暴雨、冰雹,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登陆时的狂风、暴雨,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暴雪,春季北方多沙尘天气,等,这些天气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天气发生的过程及原因。
实验探究
【讲解】玻璃容器,中间放置一块可以取出的隔板;冷水、热水各1升,食用色素红、蓝各一瓶,食盐,搅拌棒等。这些器材在生活中都是很容易找到的,建议有条件的同学课后在家自己做一遍模拟实验。
【实验】老师已经在左边的冷水中加入了蓝色食用色素和食盐,右边的热水中加入了红色食用色素。
【提问】当老师将中间的隔板取出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提问】那此时的北京地区呢?
【讲解】北京已经处于北部冷锋的锋后地区了,由于北方来的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北京地区受单一冷气团天气预报了吧,这也是我们研究天气图的重要意义所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锋这种天气系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了锋的结构特征,锋是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出图)其中,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冷锋会给过境地区带来明显的天气变化,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比较大,(出表)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冷锋对天气的影响,包括气温、气压、风力、阴晴雨雪等这几个天气要素。冷锋天气系统是在移动的,(指图)冷锋过境前该地区受单一暖气团影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风力小,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该地的气温降低,气压变化大,风力变大,云层增厚,可能出现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影响,该地的气温进一步下降,气压升高,风力减弱,天气转晴。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高中地理 2.3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了解冷暖气团的性质②了解天气变化是不同天气系统作用的结果及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③理解锋面及高、低气压系统的活动与天气状况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讲授过程】:【导入】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大家首先要清楚一个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我们在小学、初中语文课中就学过“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雨纷纷”等描写天气的诗句,以及我国北方流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皆为描绘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想一想天气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答】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归纳一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那么下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锋面系统【书】。
而在学习锋面系统之前,我想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气团,何为气团?请看课本课本P.42注释1【讲述】一、气团及分类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特质也和相似的大团空气。
根据气团的温度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冷空气和暖空气。
【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当原有气团被新移来气团代替时,天气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两种气团的交界地区,天气变化尤为剧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案.doc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
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板图。
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
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
【指导看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锋面系统,我们必须对它们控制下的天气特点熟练掌握。
动运动
天气转晴
过境时:云层加厚,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状况
【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分析报告:针对某一特定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高压或低压),从其特征、形成、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3.案例研究:选择一个近期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天气系统原因,探讨如何减少此类事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我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的视频,如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随后,提出问题:“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背后的天气系统又是如何运作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实地观测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系统的运行机制。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实践活动,提升能力:设计天气模型制作、气象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3.学生通过学习锋面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寒潮、暴雨、大风等,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结合地理环境,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于以下方面:
1.采用案例分析、图表解析、实地观测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天气现象有直观的感受和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对天气变化充满好奇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有探究的欲望。然而,由于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其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所培养,但面对更高层次的气象图表和数据分析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掌握天气系统知识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二地理(人教版)《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高二上册
天气系统的相关概念
气团的概念:是指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 质分布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比较相似 的大范围空气。
气团的性质:根据气团的温度差异可以将气团分为 冷气团、暖气团,其“冷、暖”的概念是相对的。
冷气团
VS
暖气团
气温低
气温高
气压高
气压低
高中地理高二上册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中间放置一块隔板)、食用色素 红蓝各一瓶、食用盐20g、4个量水杯(500ML)、冷水、热 水、搅拌棒等。
高中地理
【实验流程】在玻璃容器中,一侧放蓝色冷盐水,另一侧 放红色热水。迅速抽去隔板,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
高中地理高二上册
高中地理
为了区分两种水体,在左边的冷水中加入蓝色 食用色素,右边的热水中加入红色食用色素,并在 蓝色的 冷水中加入食盐以增加其密度。
高中地理高二上册
实验探究
(1)在这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并思考原因。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高二上册
实验探究
(1)在这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1:冷盐水与热水相遇时形成 一个向冷盐水一侧倾斜的交界面; 现象2:交界面具有一定厚度; 现象3:冷、热水分层明显,红色 热水在上,蓝色冷盐水在下。
思考:为何这次冷锋给南方 带来了降雪,而北方却少有?
高中地理
冷 锋 与 天 气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高二上册
高中地理高二上册
北京 西安
图中哪个城市最可 能正在经历冷锋过境时?
西安
广州位于冷锋过境前; 北京位于冷锋过境后。
高中地理
广州 亚洲东部地区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二、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图片和简易图中,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及分类。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通过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对锋面气旋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阅读和绘制锋面示意图。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与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2 、通过分析天气变化,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因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同时,高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对天气系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还欠缺,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思维方面的局限性影响学生对本课的学习。
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锋与天气。
课标要求的灾害部分在湘教版中体现不完整,在第四章中还有体现。
锋与天气,低压(气旋)、这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
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 月中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或高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学习时可以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适当调整学习的顺序。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提倡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能够联系实际,解释身边常见的天气现象,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和知识迁移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是学生认识大气的运动的起点,也为后面教材中三圈环流的学习做知识储备。
“锋面系统与天气”主要讲了三种类型的锋及其产生的天气状况,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天气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现象的能力。
但是教材较为抽象,与生活联系内容并不多,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进行情境教学。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必修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掌握一些关于大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如他们已经学习了降水、风的形成条件,可以作为解释本节课学习冷暖锋产生的天气现象机理的知识储备。
但由于自然地理还学习不深入,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还较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板图和类比法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案例,认识锋面系统的相关概念,说出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借助动画和示意图,描述各种锋面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现象。
3、绘制锋面示意图,能够将所学知识能活运用,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天气现象机理。
难点:运用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2022年10月2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天气,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8℃以上。
与此同时,南方的高温天气仍在持续,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南方的大范围高温天气将持续到4日,此过程中多个省份将出现剧烈降温,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华北、黄淮等地雨势依然强劲。
高中地理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
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这次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一课时:锋与天气。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常见的天气系统》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在高考中地位也是非常重要,近几年高考中都有涉及。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新生。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观察、阅读力、思维、想象等各项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本节学习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因此他们对于天气变化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理性认识较弱。
本节课就要使学生对天气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并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五、教学方法:我首先会采用情景导入、遗留悬念的教学方法,进入新课教学。
接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疑惑--探索--发现--应用”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和运用动画的直观演示法,是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掌握本课知识。
六、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读图分析的学习方法。
七、教具准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与教学设计,我准备了以下教具:1、多媒体软件投影设备2、 flash动画播放器3、PPT课件八、教学过程:板书设计2.3 常见的天气系统(1)一、锋面系统冷气团:密度大温度低气压高气团:水平性质均匀暖气团:密度小温度高气压低过境前:暖晴冷锋过境时:阴天,降温,降雨,降雪,大风过境后:温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过境前:冷晴暖锋过境时:连续性降水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准静止锋:连续性阴雨天气二、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九、效果预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锋面与天气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识图的能力。
3.1常见天气系统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完美结合:本案例以实际天气现象为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深入理解天气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在讲授新知阶段,案例将地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我引导学生从实际天气现象中总结出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征,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讨论和交流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天气系统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中,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选择研究主题、制定讨论方案。同时,我还会设立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的效果进行量化考核,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通过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关注他们的课后作业和测验成绩。此外,我还鼓统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锋的结构
【讲解】我们来看右图,这是一幅立体示意图,图中的绿色区域代表地面,左侧区域为冷气团,箭头表示冷气团的运动方向,右侧区域为暖气团,箭头代表暖气团的运动方向,暖气团抬升,当冷、暖气团相遇也会形成一个交界面,这个交界面叫锋面,图中的橘色图例代表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锋既然是冷暖气团相遇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系统,而气团又占有三维空间,因而锋也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并且锋也是有大小不同尺度的。如此一来,锋的结构特征就非常清楚了:密度大的冷气团在下,密度小的暖气团在上,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实际上锋面一般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
实验探究
【讲解】玻璃容器,中间放置一块可以取出的隔板;冷水、热水各1升,食用色素红、蓝各一瓶,食盐,搅拌棒等。这些器材在生活中都是很容易找到的,建议有条件的同学课后在家自己做一遍模拟实验。
【实验】老师已经在左边的冷水中加入了蓝色食用色素和食盐,右边的热水中加入了红色食用色素。
【提问】当老师将中间的ຫໍສະໝຸດ 板取出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提问】说到天气,我们先一起来看左边这张图,你能从中获取到哪些地理信息?能推论这张照片在我国拍摄的大致时空信息吗?
【讲解】有的同学看到近处的行人穿着厚实的衣服,带着帽子,背着背包;椅子和旁边的草上都挂着冰条,这肯定是在我国北方的冬天拍摄的照片吧?
肯定又有同学提出质疑了,你看远处的水面掀起了大浪,说明这水体没有结冰啊,北方的冬天水不是会结冰吗?肯定不是在北方。那这地儿到底是哪里呢?其实这里是地处我国南方的杭州西湖,照片拍摄于16年的1月份,同学们肯定很惊讶吧!杭州不是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吗?最冷月均温应该高于0度啊,挺暖和的?椅子和草上的冰条又是怎么回事?那天杭州的最低温已经突破了零下6℃,8级大风,西湖长桥成了冰桥、长椅成了冰椅。同一时期,还有更罕见的天气事件发生在广州,我们来看右边的这幅图,图中的广州市民正围着车盖上的迷你雪人儿拍照,能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州见到雪也是三生有幸了,这是广州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第二次降雪。同学们回忆高一气象灾害知识,你们知道这次极端天气现象是什么吗?这些罕见的天气事件都是受当时被称为“霸王级”寒潮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逼近历史极值,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这次寒潮天气。
【观看视频】
【讲解】回顾刚才的实验过程 ,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当老师将隔板取出的那一刻,我们观察到冷盐水与热水相遇时形成了一个向冷盐水一侧倾斜的交界面,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个交界面是个颜色近似于黑色的过渡区域,这个过渡区域具有一定厚度;并且,冷、热水分层明显,红色热水在上,蓝色冷盐水在下。
这是由于红色热水密度小,蓝色冷盐水密度大,所以红色热水始终在上,蓝色冷盐水始终在下。
基本概念
【讲解】在气象学上,将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比较相似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根据气团的温度差异可以将气团分为冷气团、暖气团,其“冷、暖”的概念是相对的。我们在高一学习过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我们知道某地的近地面空气受热易膨胀上升,使得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近地面形成相对的低压;空气变冷易收缩下沉,使得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近地面形成相对的高压。同理,冷、暖气团相比,两者的空气密度、气压的大小有何差异?
【提问】我们来看左边这张图,这是16年1月22日8时-25日8时的全国最低气温预报图,图中气温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在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时,如果是这样的气温等值线图,我们一般从数值的变化趋势、数值区间,极值区的分布等方面描述。
【讲解】大致由南向北气温降低,最低值低于零下28℃,主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最高值12-16℃位于云南的南部地区。
【提问】其中,我们比较关注的0℃等温线位于我国哪些区域?
【讲解】0℃等温线已抵达华南的北部,要知道一般年份,我国1月0℃等温线可是位于秦岭-淮河一带(指图)。本次寒潮除了带来剧烈降温外,还给我国带来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我们来看右边这张图,这是1月23日全国降水量预报图,读图例,灰色图例代表雪,绿色图例代表雨,加有斜杠的图例代表雨夹雪或者雨转雪,在这幅降水量预报图中少见的是我国南方多省出现了降雪天气,从东向西有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并且随着“霸王级”寒潮继续影响我国,1月24日,广东、香港、台湾等地也陆续出现了降雪天气,这是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951年以来)出现降雪天气的最南界。
3.结合实例,描述某地受冷锋影响的天气变化过程并分析成因
4.绘制冷锋的示意图。
教学重点:冷锋的成因、结构和运动变化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冷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讲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天气的变化,比如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暴雨、冰雹,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登陆时的狂风、暴雨,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暴雪,春季北方多沙尘天气,等,这些天气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天气发生的过程及原因。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第一
课题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气团的概念、性质,以及锋、冷锋的概念。
2.观看锋的模拟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绘制锋的大气结构示意图。
【讲解】冷气团气温较低,因此冷气团的空气密度较大,气压较高,暖气团则相反。
【过渡】由于气团的水平范围可以达到数百到数千千米,垂直厚度大概有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尺度比较大,我们不好想象出冷、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锋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将通过模拟实验来更直观的认识锋的形成。既然要做模拟实验,那我们需要先找到能代替冷气团、暖气团的物质,同学们想到了用什么替代冷暖气团呢?老师想到了可以用冷水、热水;但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的密度差异也大,所以我们还需要增大冷水和热水的密度差,于是老师选择在冷水中添加食盐,来加大冷水的密度;可是不管是冷水还是热水都是透明的,我们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在两种水体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以作区分;所以老师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