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诚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大学生理应是这一美德的继承者和现代诚信文明的代表,但在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个人到学校直至整个社会都在呼唤诚信,因为诚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拙。而现实中,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大学生的诚信存在严重的缺失现象。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并尝试提出了创造诚信的校园氛围、加强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2
一、诚信的内涵
“诚”与“信”原本是单独使用的两个词汇。“诚”最早进行界定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诚,信也”。即说话符合事实。《中庸》则把“诚”扩展为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孔子认为“信”是“守信”、“信用”的意思,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品质,是儒家学者进行道德修养以完善人格、提高自身境界的原则之一。现代汉语中,人们已经广泛使用“诚信”概念,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所谓诚信,就是人与人相处时应当诚实无欺,开诚布公,言行一致,遵守诺言,实践成约。[1]
诚信还是不同民族文化在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全球伦理”、“普世伦理”或“底限伦理”之一。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伦理道德规范,同样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
二、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诚信的缺失
1、学习的诚信缺失,一是表现为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校园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多次重申严肃大学考场纪律,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各学校也积极采取各种反作弊措施,试图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却屡禁不止。二则表现为抄袭作业。对老师布置的论文与作业,不是认真钻研,独立完成,而是抄袭别人的作业应付了事。大部分论文中有10%-20%属于自己的思考就相当不错了。
2、经济诚信缺失。一则表现为贷款不按期归还。为解决特困生经济困难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曾实行过校内无息贷款制度,但学生贷款按时归还的情况不甚理想,导致银行对学生贷款顾虑重重。现在不少商业银行在启动助学贷款时往往持谨慎迟疑态度,原因就是,银行对大学生最终的还贷行为没有信心。[2]二是表现为拖欠学杂费,一部分确有实际困难的学生,在无法得到银行贷款的情况下,确实交不起学费,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诚信问题,故意拖延。
3、择业与就业诚信缺失。学生在择业与就业中,当前最大的问
题是诚信观念淡薄,就业签约不履约。随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学生把个人应聘资料(不排除许多经过修饰的虚假资料)广泛投递,有接受单位就草率签约,有更好的单位马上毁约再签,严重影响了学校毕业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损害了劳动力市场秩序。另外,很多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跳槽”严重,这实际是签约不履约的另一表现。长此以往,必将恶化大学生的择业环境。
4、违纪违法时有发生。当前,学生违纪违法事件呈上升趋势。在违纪行为中与学习相关的比例最大。因睡懒觉、轻视某些课程、打工、上网打游戏、谈恋爱或对学习缺乏兴趣、自由散漫等原因,受到处理者为数不少。在违法犯罪行为中,涉及财产的案件占绝大多数,盗窃财物主要包括金钱、计算机、手机等,甚至盗窃学校的教学设备。
(二)诚信教育存在的不足
1、当前高校诚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教”得多,“育”得少。“教”只是传播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我们的教育目标虽然对德育非常重视,而具体措施却往往简单化,结果忽视个人道德的完善,片面追求及格率、就业率以及专业能力,以卷面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良,重智轻德,重能力轻素质,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2、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对诚信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重视程度也不够。由于受社会上的反面事例的影响,教育者本身也认同“诚实人吃亏”的观念。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疑问:“在
机遇来临时,如果不守信用就可以成功,那么,我们还背不背信用这个沉重的包袱?”这种观念在教师队伍中也有一定市场。观念上的波动与混乱导致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诚信问题。
三、诚信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转轨之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诚信缺失现象:一些政府行为失信于民,一些企业、个人失信于国家与社会,假冒伪劣充斥社会。深人思考,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还有传统文化中潜在的一些负面影响。
(二)信用制度的缺乏。由于信用制度和相关机制的残缺,在某种程度上为不讲诚信的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在现实中,往往是不讲诚信者获得了“利益”,诚实守信者却“利益”受损,从而纵容了不守诚信的心理和行为。残缺的制度导致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和德育评价的简单化、形式的单一化,从而使大学生在最终决定自己价值观时放弃了诚信这一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
(三)早期教育的不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品德形成的根基。孩子生来不会撒谎,父母的诚意与教育方式是孩子诚信意识养成的关键环节。长者的虚荣、贪慕、私欲、“善意”的谎言,是其缺失诚信的诱因,直接造成了他们丧失诚信的行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点滴言行会在孩子的品格中得到延续。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拓展和创新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就要求多种多样、因人而异。首先要充分
发挥课堂作用,展开诚信的系统教育。高等学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教学不仅从理论上灌输诚信的意义和要求,还要引导学生把诚信作为自身的内在需要;不仅要解
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把诚信融入自己的整体素质中,就象盐溶于水,有味无痕,最终解决做与不做的问题。同时应注重各学科教学中诚信教育的渗透,使各门功课形成教育的合力。
2、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诚信意识和诚信认知水平,发挥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应杜绝媒体中的一些不良内容,防止产生不利于诚信教育的负面影响。将学生遵守诚信道德的情况公开化,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肯定和宣传。用舆论力量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二)优化学校的诚信教育环境
1、注重学校诚信的建设。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诚信与否在某种意义上直接体现于学校诚信状况。为此,学校在办学理念上,需牢牢坚持诚信原则;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力度,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穿于德育的全过程,把“明礼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落实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
2、营造诚信校园文化。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因此,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