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渗透环保教育教案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
本次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节约用水》,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经历,建立数学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理性的思考,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享受数学文化的薰陶。
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活动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需要上网或阅读书刊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状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其次,需要调查本地水价,自己家某月“自来水公司”一张。
还需要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
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在活动过程中,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节约用水的欲望。
通过展示地球上淡水资源状况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水告急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其次,小组合作研究,了解水资源贫乏情况。
把搜集到水资源贫乏情况的材料在小组内发布,并说明资料来源,然后各组再派代表汇报调查情况。
最后,分析南岳区近几年日均用水量条形统计图,从中发现问题:存在较严重水浪费现象。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科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和意识。
观察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激发学生研究浪费水的数量。
接下来,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滴水龙头演示实验来测量滴水龙头的漏水数据。
学生需要做好实验记录,并运用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测试量表。
实验测试表中包括滴水量、时间和滴水速度等数据。
运用实验数据和课外调查结果,学生可以探求节约用水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算出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能够供家庭使用多少天,或者算出学校每年应该支付多少元的水费。
最后,通过总结全课,激励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环保的概念和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调查、收集、整理等方法,了解身边的环保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环保的一份子。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环保的概念与意义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概念和意义;2. 新课: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3. 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环保问题。
第二课时:环保问题调查与分析1. 导入:教师提出一个环保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2.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身边的环境问题;3. 分析:学生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第三课时:环保数学题解答1. 导入:教师出示一道环保数学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2. 解答: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答环保数学题;第四课时:环保主题活动1. 导入:教师组织一个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工制作等;2. 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环保知识和技能;第五课时:环保作品展示1. 导入:教师提出环保作品展示的要求和主题;2.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环保作品,如环保海报、环保故事等;3.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环保作品,分享环保理念。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环保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2. 调查工具:表格、问卷等;3. 环保作品展示材料:海报、故事书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3. 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数学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数学渗透环保教育教案数学渗透环保教育教案数学渗透环保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熟悉相关的统计方法。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数学渗透环保教育教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教学内容:P102~105。
教学目标:1.让学生围绕自身的生活与生活空间,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调查、统计身边的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方法与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生活里的应用。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影响生存空间的一些因素,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3.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获取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难点:搜集数据需要一段时间,搜集的数据是否准确。
教学准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上网收集等)了解环境及保护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谈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1.谈话导人:同学们,还记得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的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吗?杨利伟成功地在太空遨游了一番,并在太空拍摄了一张地球的照片,这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惟有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才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
(电脑展现图片)这么美好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又是怎么对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生存空间。
(板书课题)2.交流认识:课前,同学们去收集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你对环境问题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充分交流收集的材料(图片、文字、数据等),说说是怎么收集的。
小结:是的,这么美好的生活空间,我们人类却不懂得珍惜和爱护,大量的采伐和大量的垃圾……在人类对大自然不断索取的同时,大自然也对我们作出了无情的报复,我们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糟糕。
其中,人口和环境就是影响我们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
我们就从这两方面着手,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二、阅读相关资料——体验统计作用:1.读图:阅读书上第102页的两张统计图(我国人口增长变化情况统计图和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2.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畅谈感想:看了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话想说?4.小结:是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环保
小学数学教案渗透环保
主题:环保主题教学
教学内容:通过数学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启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环保主题的图片、资料;
2.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和题目;
3.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展示环保主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如
何可以做到环保?
2.学习: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环保行为,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并结
合数字做一些简单的计算。
例如,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一个月节约多少水?
3.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与环保相关的数学计算题目,如垃圾分类的比例计算、能源消耗
的数量统计等。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5.作业:布置相关的环保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思考和实践环保行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他们数
学计算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护我们
的家园。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例文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例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力。
3.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会关爱自然,珍惜资源。
二、教学内容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圆》2.环保教育相关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环保知识的应用。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形,比如圆形。
你们知道圆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生:答(略)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们还要将环保教育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2.授课(1)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师:谁能告诉我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生:答(略)师: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环保知识的应用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现在正大力倡导环保,那么环保与数学有什么关系呢?生:答(略)师:其实,环保与数学密切相关。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圆的面积,来计算地球上森林的面积,从而了解我们的地球家园是否越来越绿。
3.练习与讨论(1)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环保知识讨论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环保问题?生:讨论(略)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了解了环保与数学的关系。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答(略)师:很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收集有关环保的数学应用案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结合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
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精选5篇)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5页例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75页的例题图。
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2/5×18+3/5×18 (2/5+3/5 )×18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三、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环保知识介绍2.数学知识运用3.环保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保知识介绍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在面临什么问题吗?对了,就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环保知识,用数学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2.环保知识讲解(1)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2)资源浪费:水资源、能源、粮食等。
3.数学说环保(1)计算环境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指数(AQI)、水质指数等。
(2)计算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等。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用数学知识来描述环保问题。
第二课时:数学知识运用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环保知识,那么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环保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2.数学知识讲解(1)比例: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比例关系。
(2)统计:环保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3.实例分析(1)案例分析:某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的原因。
(2)数据分析:某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4.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环保问题,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第三课时:环保实践活动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环保知识和数学知识,那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开展一次环保实践活动。
2.活动安排(1)分组:按照环保主题分组,如空气质量、水资源、能源等。
(2)任务:每组选择一个环保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3.活动进行(1)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如空气质量指数、水资源利用率等。
(2)分析:运用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3)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十章“数据的整理与表示”。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图表,学会用图表来表示和整理数据;利用图表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分析;结合环保主题,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图表在环保数据统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表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能独立完成图表的制作。
2. 培养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敏感度。
3. 结合环保主题,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将环保数据与图表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图表的制作方法,以及从图表中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数据图表、多媒体设备学具:图表模板、彩笔、剪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环保数据统计。
2. 新课:讲解图表的基本知识,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
a. 以条形图为例,展示某城市一周空气质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b. 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并进行讲解。
3. 实践:发放图表模板,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环保数据,独立完成图表的制作。
六、板书设计1. 图表的基本类型及制作方法2. 环保数据统计实例3. 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方法七、作业设计数据:周一 75,周二 80,周三 65,周四 70,周五 85,周六 90,周日 882. 答案:条形图(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环保数据统计,让学生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图表的制作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收集身边的环保数据,如家庭用电量、用水量等,尝试用图表进行整理和表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环保数据的选取与应用。
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教案教案:小学数学渗透环境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设计出环境保护的方案。
二、教学重点:1.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数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习数学知识,准备相关实例和案例。
2.学生准备:带上学习用品,如铅笔、书包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境保护的话题,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展示一些环境保护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如统计一组数据,计算环境污染的程度等。
3.教师提供一些实例和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设计环境保护方案、计算垃圾处理的成本等。
4.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的环境保护方案,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引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相互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6.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六、小结: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希望学生们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态环保的精品教案(1)
六年级上册数学生态环保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三节“生态环保”,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运用数学知识对环保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进而认识数学在生态环保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态环保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对环保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对环保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重点:生态环保的基本概念,以及数学知识在环保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环保数据表格、统计图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环保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生态环保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具体的环保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例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身边的环保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生态环保的基本概念2. 环保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数学知识在环保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收集并整理身边的环保数据,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2)运用所学知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保建议。
2. 答案:(1)数据收集: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环保数据进行收集。
(2)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环保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数据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通过数学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介绍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 分享一些环保实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
- 讨论环保的好处和我们的责任。
2. 数学与环保结合:- 提供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以环保为背景。
- 学生分组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 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保话题:-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与学生分享一些环境问题的照片或视频。
2. 环保意识培养:-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环境行为,并与环保理念比对。
- 提出学生能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建议。
3. 数学与环保结合:- 提供几个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展示和解答。
4. 结束与总结:- 与学生讨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感受。
- 总结环保的重要性和如何通过数学解决环境问题。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1. 资源:- 环保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 数学与环保相关的问题。
2. 评估:-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 评估每个小组在解决问题和展示时的表现。
五、拓展活动1.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环保理念,设计并制作一个小环保宣传海报。
2. 学生可选择一个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环保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将数学与环保进行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并与学生分享解决方法和过程,能够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
此外,拓展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保的理解和参与度。
在评估中,除了观察学生的表现外,也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合作能力的评价。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例文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例文小结既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又是强化教学重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好的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例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探求新知(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9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预设:(1)2/9+2/9+2/9=6/9=2/3(个);(2)2/9×3=6/9=2/3(个);(3)3×2/9=6/9=2/3(个);(4)3个2/9就是6个1/9就是6/9,再约分得到2/3(个)。
(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3.比较分析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人吃2/9个,3个人就是3个2/9相加。
生2:3个2/9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2/9×3。
提出质疑:3个2/9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标准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统计表,学会使用图表记录数据,并能通过数据解决简单的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正确填写和解读统计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关爱环境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统计表,学会使用图表记录数据。
难点:运用统计表解决环保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环保题材的统计图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环保主题公园,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何统计公园里各种树木的数量?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填写和解读统计表。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使用图表记录数据。
例题:请学生统计班上同学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的练习题,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和解读。
4.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统计表解决环保问题。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统计表在环保领域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2. 例题:班上同学的环保行为统计3. 练习题:教材第4页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统计你家附近的环保设施,如垃圾桶、太阳能路灯等,并完成统计表。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2. 拓展作业:思考如何运用统计表解决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能否运用统计表解决环保问题?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环保领域,如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等,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环保问题的选择;2. 例题讲解中统计表的填写和解读;3. 小组讨论中运用统计表解决环保问题的方法;4. 作业设计中拓展作业的思考与分享。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环保的概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数学问题中。
3. 通过解决实际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保概念的介绍:解释环保的含义,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环保与数学的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在计算过程中节约纸张,使用环保材料等。
3. 实际环保问题的解决:通过具体的环保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实际环保活动,例如回收废旧物品,节约用水等。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环保概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学生提交一份关于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数学学习中的报告,评估他们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参与实际环保活动的情况,评估他们的行动力和责任感。
五、教学资源1. 环保宣传资料:用于向学生介绍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数学题目集:用于让学生解决实际环保问题。
3. 环保活动材料:用于学生参与实际环保活动。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环保宣传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环保与数学有什么关系?”2. 讲解环保概念:向学生讲解环保的含义,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 讨论环保与数学的结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数学学习中,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4. 解决实际环保问题:给出具体的环保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解决环保问题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环保中的作用。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节约用水活动内容:本次活动根据课本“节约用水”一课设计。
活动包括了解水的用处、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调查一个滴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调查每个月的用水量等内容。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巩固学生比例知识、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惯。
活动准备:1.让学生调查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从报刊、杂志或其他渠道)。
2.调查一个滴水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把调查数据填入如下表,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3.调查一下你自家每个月的用水量。
4.调查学校里有几个水龙头。
活动过程:一、了解水的用处1.让学生小组讨论水的用处,并派代表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水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一天也离不开水。
二、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1.让部分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信息告诉给全班同学,并说明这些信息是从哪里搜集来的。
2.让全班同学自学课本第72页,思考书中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平均只有2300立方米的水资源。
2)根据以上一段话,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9200立方米。
三、汇报、计算1.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编制的有关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水量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提问:当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定时,时间和滴水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计算,按照这样的滴水速度,这个水龙头一年将浪费多少水?。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环保的概念,知道环保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观察、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的环保状况;(2)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环保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环保概念的引入:介绍环保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2. 环境污染的调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了解污染源和污染状况。
3. 环保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学会用数学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环保数据。
4. 环保问题的解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等。
5. 环保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的环保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环保的意义,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环保与数学知识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 问题驱动法:提出环保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精神。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环保资料,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了解环保基本知识,准备参与实践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环保实例,如PM2.5问题,引入环保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环保知识讲解:讲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如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等。
3. 环境调查活动:布置学生分组调查周围环境污染情况,如水质、空气质量等。
4. 数据收集与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整理调查数据,如制作统计表、图表等。
5. 环保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如计算家庭用水用电量,提出节约建议。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与环保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案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案:两步计算应用题罗铸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保做贡献。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我们新桥小学举行过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活动,我们的校园美吗?你们看那苍翠的塔松、挺拔的银杏、绿绿的草坪……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来自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创设,来自于我们对校园环境的爱护。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植树图)这是三年级同学在今年3月12日植树节到植树的图片,你瞧!他们干得多起劲啊。
二、新授:(一)出示例题:三(4)班有14人参加植树,三(3)班参加的人数是三(4)班的3倍"1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三(3)有多少人参加了植树活动?(2)、三(3)班和三(4)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3)、三(3)班比三(4)班多几人参加植树?2 逐步解答学生的提问(1)指名列式,14×3=42(人) 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2)出示:三(4)班有14人参加植树,三(3)班参加的人数是三(4)班的3倍,三(3)和三(5)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师:分析条件,谁和谁比,把谁看作1倍?a、画线段图,课件演示倍数关系:三(4)班14人三(3)班共?人b、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三(4)班是1倍,1倍是多少人? 三(3)班是三(4)班的3倍,也就是(3)个14。
求三(3)三(4)共几人,其实就是求几个14人?c、学生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方法,师板书方法一::方法二:14×3=42(人) 3+1=442+14=56(人) 14×4=56(人)14×3+14 14×(3+1)师质疑方法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3)我们来解答小朋友提出的第三个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小学数学环保渗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图形》,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环保领域的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面图形,并能识别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和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环保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环保物品,如用废旧纸盒制作的收纳盒、用废旧瓶子制作的笔筒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图形。
2. 新课内容:(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图形。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实物模型,找出其中的平面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利用剪刀、彩纸等学具,合作完成一个环保主题的平面图形作品。
3.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一道例题,如:计算一个长方形纸盒的表面积。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解答的正确性。
4. 随堂练习:(1)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图形》2. 内容:(1)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图形特点:边、角、对称性等。
(3)生活中的应用:环保物品的制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家里的废旧物品,利用平面图形设计并制作一个环保作品。
(2)计算自己制作的环保作品的表面积。
2. 答案:(1)学生作品形式不限,合理即可。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和分析环境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污染、资源枯竭等。
2. 环境保护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 数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计算人均资源消耗、碳排放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的方法,数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环境保护中。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解答的准确性、思路的清晰性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分析能力等。
4. 课后访谈:与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环境问题图片:用于导入,引起学生关注。
2. 环境保护案例资料:用于案例分析,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环保渗透教案第一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说出数量关系式。
红花比黄花多。
()× =()()÷()=2、应用题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要害是什么?二、教学例1出示例1,读题。
分析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找出关键句。
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师:通过小组研究,你们认为这道题应该怎样来解答?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弄清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上述解法逐一作出判断。
师:你认为做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师:我们以前也运用过转化的方法吗?2、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三、教学“试一试”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数量关系式。
红花比黄花多。
()× =()
()÷()=
2、应用题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的要害是什么?
二、教学例1
出示例1,读题。
分析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找出关键句。
找出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师:通过小组研究,你们认为这道题应该怎样来解答?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弄清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上述解法逐一作出判断。
师:你认为做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我们以前也运用过转化的方法吗?
2、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进一步引导: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
“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三、教学“试一试”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3、比较试一试和例1。
4、请同学们说说植树造林及节约用水的好处。
四、反馈练习
(一)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数量关系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年的电视机价格比1998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二)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45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到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2.4元降低了0.8元,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三)指导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3题
第二题结合练习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保持生态平衡的教育。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1)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4、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43 52×2
1 2、列式计算。
(1)20的51是多少? (2)6的4
3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
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
求2500的5
2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
52=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练习
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总结
1、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
2、怎样保护好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