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货币银行学讲义全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bc82e07376baf1ffc4fad41.png)
货币银行学讲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银行学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3)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 (3)第二节货币形态的演变................................................................. (3)第三节货币的定义与计量............................................................... . (4)第四节货币制度............................................................... . (6)第五节国际货币体系................................................................. . (8)第二章信用............................................................... (12)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 12第二节现代信用的基础................................................................. . (13)第三节信用形式............................................................... .. (15)第四节信用秩序的维护................................................................. . (18)第三章利率与汇率............................................................... (19)第一节利息与利率............................................................... . (19)第二节外汇与汇率............................................................... . (26)第四章金融市场............................................................... . (31)第一节金融市场的概述................................................................. . (31)第二节货币市场............................................................... .. (32)第三节资本市场............................................................... .. (34)第四节衍生工具市场................................................................. .. (37)第五节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41)第五章风险与投资 (43)第一节风险与投资............................................................... . (43)第二节资产定价模型................................................................. .. (46)第三节资本结构............................................................... .. (49)第六章金融中介 (51)第一节金融中介体系概述............................................................... .. 51第二节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53)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 60第七章商业银行 (63)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 (63)第二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65)第三节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67第四节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68)第五节金融创新............................................................... .. (72)第六节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73第八章中央银行 (74)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74)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76)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 (78)第四节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85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86)第一节货币需求............................................................... .. (86)第二节货币供给............................................................... .. (93)第十章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102)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失衡................................................................. .. 102第二节通货膨胀............................................................... (105)第三节通货紧缩............................................................... ............... 111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115)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 (115)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119)第三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122)第四节货币政策效应................................................................. (125)第五节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27 第十二章金融监管. (130)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130)第二节金融监管内容与方法 (132)第三节金融监管体制................................................................. (134)第四节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135)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一、货币收支循环国民经济可以划分为企业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银行部门和国外部门,货币收支把国民经济中的每一个部门都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五个部门之间的货币收支包括了整个国民经济中一切现实的货币收支。
货币银行学课件(精品PPT)
![货币银行学课件(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f4087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f.png)
第二节 货币 的职能 (huòbì)
functions of
money
价值尺 度(jià zhíchǐ
流通手段 dù )
表现(biǎoxiàn)为价格 表现为货币量交换媒介:挨饿的裁缝与挨冻的面包师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表现为财富 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
世界货币
表现为世界范围的交换媒介
9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括(bāokuò)银行券、汇票、期票、银行支票等。 信用货币以票据流通为根底,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
付手段职能。
信用货币完全建立在人们的信用之上,建立在国家 信用的根底之上。
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与金属货币也无必然联系,人 们接收仅仅是因为他们(tā men)预期他人也会接受它。
23 23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实物 货 (shíwù ) 币
金属货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和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充当
货币 以金属如铜、铁、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流通中的纸制货币符号
以信用活动为根底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形式:商业票 据、银行券、存款货币〔可转帐并签支票款〕
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网上银行,信用卡 货币形式演变的动因:交易费用的节约
17 17 第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二、金属货币
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yīdìng)形状的货币。
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 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 式。
金银作为货币的优越 性:
1〕易标准化,
2〕易分割,
3〕易携带(xiédài),
18
4〕易保存,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2
货币银行学1015页PPT.pptx
![货币银行学1015页PPT.pptx](https://img.taocdn.com/s3/m/d37014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4.png)
(三)如何考察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从正确的立场出发来看问题.
★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短期与长期分析 相结合;局部与总体分析相结合;逻辑 与历史分析相结合.
。2 024年1 0月8日 星期二 上午11 时22分 33秒11: 22:332 4.10.8
•
7、
。2024年10月上午11时22分24.10. 811:22October 8, 2024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4年10 月8日 星期二1 1时22 分33秒1 1:22:33 8 October 2024
★了解国内外的各种观点并加以辨析. ★结合我国的现实进行分析.
(四)如何把握通货膨胀的各种治理方案?
★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立足点是认为其对经济和 社会的影响弊大于利.
★把握现有各种治理方案的作用机理. ★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对症下药:
☆各国通货膨胀的起因各不相同;一国在不同时 期的通货膨胀成因有所不同,没有一个万能的治 理方案; ☆不能简单或机械地理解对症下药(主次和力度); ☆应进行综合治理,并尽量减轻副作用.
三、需要重点把握和理解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把握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的特有现象, 但纸币流通 并不是必然产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币值下跌,外在表现为 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中的货币贬值是与物价总水 平的持续上涨相联.
★通货膨胀中的物价上涨存在公开和隐 蔽两种类型.
货币银行学-王玲琳
![货币银行学-王玲琳](https://img.taocdn.com/s3/m/5d4deff9941ea76e58fa04b0.png)
第二章:信
1.
用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2 高利贷信用的特点和作用 (1)利息高;(2)维护小生产方式 3 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2)、(3)、(4) 4 泡沫经济 信用的过度膨胀,导致经济过度扩张,出现泡 沫经济。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1.
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利息来源于小生产者的劳 动 (2)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来源于剩余价值 (3)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 入 2 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 3) 制度因素
第十二章:金融与经济发展
一、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的地位和作用 (一)金融和经济的关系 1、经济的发展决定金融的发展 2、金融反作用与经济 二、货币化的作用及规律 1、提高货币化程度对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 机制的运坐有很重要的作用。 2、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先抑后仰。
二、我国现行的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政策;3、公开市场业务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不动产 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5、预交进口保证金。 (三)、其他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 2、间接信用指导
三、传导的时滞效应
第九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一、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精髓 1、假设条件;2、货币必要量公式 二、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收入 ;2、价格;3、利率 4、货币流通速度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6、企业和个人对价格的和利润的预期 7、财政收支状况 8、其他因素
第十章: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一、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一)需求拉动 (二)成本推动 (三)结构因素 (四)供给不足 (五)预期不当 (六)体制因素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
![货币银行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0d1dc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3.png)
是指一切从事货币资金借贷的场所,包括货币 的借贷、票据的承兑与贴现、有价证券的买卖、 黄金和外汇的交易。狭义的金融市场特指证券 市场,即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与流通市场。
48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 市场参加者 即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是金融市场的主体。
3.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20
第一节 信用的基本内容
二、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高利贷信用 资本主义信用 社会主义信用
21
第一节 信用的基本内容
三、信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1. 以信用制度和社会化的信用体系保证竞争
规则的有效执行
2. 以信用管理为手段 , 可以达到扩大供给与 拉动需求的双重作用
43
第三节 利率与经济
一、 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1.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2.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3. 可贷资金利 率理论
44
第三节 利率与经济
二、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表现为
借贷资本与职能资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因此, 平均利润率是利率水平的基本决定因素。
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 下 , 政府只规定各种纸币的比价,不规定纸币 对金银的比价。
18
第二章
信用
第一节 信用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19
第一节 信用的基本内容
一、信用的涵义 1. 信用是一种价值运动 , 其特征是以偿还为条
件的付出
2. 信用是一种价值单方面转移的特殊运动形式
③从可接受性的程度划分 , 可分为在本国具备一般接 受性的信用工具和在本国具备有限接受性的信用工具。
货币银行学讲义第2部分
![货币银行学讲义第2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d0fb7bf91711cc7930b71668.png)
集中票据交换, 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第8页
1
中 央 银 行
资产业务
第六章 中央银行
正文
第六章
第9 页
资产业务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货
币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
对商业银行:再贴现和再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的贴现,针对紧急状况下的
最后清偿,防止恐慌,投放货币
政府短期贷款(特殊情况下):弥
补财政赤字,如果规模过大,引起通
备金存款 具有派生能力的基础货 币:超额准备金存款和 流通中现金
1.现金的印刷与入库、 2.发行基金的调拨、 3.现金的发行与回笼
法定存款准备金(央行在法 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 过调整商业银行缴存央行的 存款准备金比例,以改变 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信 用创造和存款创造的 能力,间接控制货 币供应量的一 种措施。)
险,维护金融稳定。P149
03 职能
第7 页
1
中 央 银 行
第六章 中央银行
基本原则: 非营利性、 流动性、 主动性 公开性。
资产业务决定负债规模, 中央银行资产运用的增 减通常会引起负债的相 应增减。
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 存款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
02 业务
正文
第六章
商业银行的贴现窗口贷 款业务, 对政府的贷款业务, 证券买卖业务, 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第六章 中央银行
正文
第六章
第2页
本章讲述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中央银行制度类型、中央银行
职能和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重点与难点在于中央银行产
生的必要性、中央银行在当代经济中的重要职能等的理解。
1
01 性质
02 业务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7c739d779563c1ec4da715f.png)
货币银行学讲义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银行招聘试卷中较易出现的银行学部分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第二章利率理论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第四章金融体系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六章金融创新第七章货币政策第八章汇率理论第九章国际金融体系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求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为重点和难点.本章主要考点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均衡(IS-LM模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历年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_,_)(二)简答题1.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货币层次流动性偏好倒逼机制单一规则简答题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2.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论述题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2.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注:以下考点讲解时预测热点以红色显示,历年真题以蓝色显示) ???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3.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4.倒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压迫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5.平方根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运用管理学中有关最优存货控制的理论,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与利率相关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6.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7.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简单的货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等;二是总需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相等的条件下的货币供求均衡.前者是浅层次的货币均衡,后者是深层次的货币均衡.?? 核心考点: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1)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后者为Md=kPY,这里,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2)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①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②费雪方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弗里德曼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 (Yp, (rb-rm), (re-rm), (πe-rm)) 其中,Md/P 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 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4.简要说明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划分原则.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是: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的金融资产大量出现,因此M1.M2的内涵越来越不稳定.? 5.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C现金+R(准备金)=基础货币(B)R=RR(法准)+ER(超准)C+D需求=货币供应量(M)M=m_B;m=M/B=(C+D)/(C+R)? 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流变革. (l)传统的货币数量说.现金交易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①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平方根定律②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③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加以发展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2.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体系供应的,因此,中央银行是信用货币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①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张.②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3.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IS-LM模型分析了两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在理论上,它用一般均衡方法概括了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在政策上,它可以用于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如萨缪尔森指出的:IS—LM模型不仅能把收入决定理论与货币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在一起,还能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结合在一起.因此,IS—LM模型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说是整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之一.? 4.试述货币供求均衡.简单的货币供求均衡:Ms=Md 即LM曲线(包括货币供给的内生和外生两种情况)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IS—LM模型?? 第二章利率理论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利率体系构成.利率理论的发展和利率水平的决定.其中,西方利率理论是重点,对利率水平的决定分析是难点.本章的考点主要有:利率体系结构,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利率决定的因素,利率理论,利率的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一)名词解释流动性偏好陷阱(_)(二)简答题1.IS-LM模型中均衡利率是如何决定的?(_)2.画图说明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基本观点.(_)本章重要程度:??????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概率不大)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基准利率.利率与回报率简答题 1.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及古典利率理论的异同. 论述题 1.试论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 2.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有哪些?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 2.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3.利率与回报率: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证券的收益状况.能够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多少收益的指标是回报率.回报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4.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短期利率和长篇二: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银行学讲义第一章货币一.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产生1.简单的价值形式:1头牛=2只羊 1只兔子=2把石斧(物物交换)2.一般的价值形式:0.5头牛=1只羊4把石斧=1只羊2只兔子=1只羊羊:一般等价物3.货币价值形式: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如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二)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产生的几千年中,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1.实物货币: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货币形式.如谷物.布帛.贝壳等.2.金属货币: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作为材料的货币.3.代用货币:是货币本身所含的价值低于它的票面价值.主要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使用,如银行券.4.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其本身已脱离了金属货币,成为纯粹的价值符号.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5.电子货币:电子计算机自动转账系统进行支付的信用货币.是目前最先进形式的货币.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指货币用于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2.流通手段: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以上两个职能是货币最早.最基本的职能.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执行该职能. 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是发挥的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当货币跨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是执行的世界货币职能.三.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材料也称币材,就是国家规定哪种材料作为货币,是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货币材料的不同也是区别不同货币制度的主要标志.2.货币单位的确定.一是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货币单位的值,即包含多少货币金属.英国在__年规定:1镑=7.97克黄金美国在_34年规定:1元=0.888671克黄金__年中国的>规定:1圆=23.977克白银3.货币种类的确定法律规定的货币种类有本位币和辅币两种.本位币:在金属铸币时期,本位币指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场铸成的铸币.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本位币表示一个国家流通中标准的基本的通货.辅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货币则称为辅币,主要用于小额支付和找零之用.当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低于一个货币单位时就要用到辅币了.4.货币铸造的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有可自由铸造和不可自由铸造之分.本位币就是可自由铸造货币,自由铸造也是保证本位币是足值货币的重要手段. 辅币是不可自由铸造的,辅币的铸造只能由国家垄断,以保证铸造辅币的收益归国家所有.5.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无限法偿:是指货币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金额如何大,也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支付,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有限法偿:是有限的偿付能力,即一次支付超出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但在法定限额内拒绝不受法律保护.(三)我国的货币制度1._97年7月1日以前,实行人民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没有法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兑换黄金.(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3)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发行.计划发行和经济发行相结合的原则.(4)我国建立黄金和外汇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2._97年7月后,实行一个主权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二种货币.二种货币制度并行.(1)港币发行权发球香港特区政府,目前,已授权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发行银行.(2)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3._99年_月_日之后,实行一个主权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三种货币.三种货币制度并行.目前,澳门元〝钉住〞港元的固定汇价为每1_澳门元兑1_港元.一般公众和商业银行只能与中国银行和澳门大西洋银行两家发钞银行进行兑换,也只有两家发钞行才可与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直接发生业务往来.澳门元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是:(1)澳门元与港元保持1_港元兑1_澳门元的固定水平.澳门政府吸取历史上澳门元与港元平价兑换失败的教训,维持略低于港元的币值.澳门政府有关官员多次表示维系这个汇率制度,从行政层面上保证了固定汇率制的实施.虽然澳门政府之后仍采取种种措施强化澳门元,但都没有再轻率改变过1_港元兑1_澳门元的汇率.(2)澳门元通过与港元间接与美元维持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澳门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二章信用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定义信用的定义: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分析和理解信用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二)信用的产生一般认为,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信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二.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主要形式有:赊销方式.预付货款.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2.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具有连锁效应.(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2.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3)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两种. 2.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为债务人的借贷关系.(2)国家信用一般与生产流通没有直接关系.(3)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4)国家信用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四)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2.消费信用的形式:(1)赊销:分期付款和信用卡.(2)消费贷款:信用方式或者抵押方式.3.消费信用的作用:(1)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刺激经济发展(2)是有利的促销手段(五)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1.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3.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三.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特征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金融工具.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篇三:货币银行学讲义银行招聘试卷中较易出现的银行学部分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第二章利率理论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第四章金融体系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六章金融创新第七章货币政策第八章汇率理论第九章国际金融体系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求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为重点和难点.本章主要考点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均衡(IS-LM模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历年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_,_)(二)简答题1.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货币层次流动性偏好倒逼机制单一规则简答题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2.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论述题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2.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注:以下考点讲解时预测热点以红色显示,历年真题以蓝色显示) ???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3.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4.倒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压迫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5.平方根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运用管理学中有关最优存货控制的理论,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与利率相关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6.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7.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简单的货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等;二是总需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相等的条件下的货币供求均衡.前者是浅层次的货币均衡,后者是深层次的货币均衡.?? 核心考点: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1)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后者为Md=kPY,这里,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2)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①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 ②费雪方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弗里德曼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 (Yp, (rb-rm), (re-rm), (πe-rm)) 其中,Md/P 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 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4.简要说明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划分原则.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是: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的金融资产大量出现,因此M1.M2的内涵越来越不稳定.?? 5.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 C+R=基础货币(B)R=RR(法准)+ER(超准) C+D=货币供应量(M) M=m_B;m=M/B=(C+D)/(C+R) 核心考点:论述题。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a16b61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6.png)
《货币银⾏学》讲义《货币银⾏学》第⼀章引⾔⼀、经济⽣活中处处有货币家庭、企业、机关团体、国家财政的收⽀都表现为货币收⽀。
⼆、货币流通整个国民经济的⼀切货币收⽀包括五个⽅⾯的收⽀:1、以个⼈为中⼼的货币收⽀;2、以企业等经营单位为中⼼的货币收⽀;3、以财政及机关团体为中⼼的货币收⽀;4、以银⾏等⾦融机构为中⼼的货币收⽀;5、对外的货币收⽀。
货币流通是现实的货币在经济⽣活中运动的总和。
三、⽣活中提出的课题1、⾦钱是否是万能的?2、国家运⽤货币进⾏宏观控制能解决多⼤问题?3、利息、银⾏、有价证券、外汇等问题?四、货币银⾏学是剖析经济问题的钥匙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六、在把握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七、要学习西⽅的货币银⾏学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节货币的起源⼀、货币的产⽣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联系在⼀起的。
在世界各地,交换都经过两个发展阶段:物物交换;通过媒体的交换。
司马迁在《史记·平淮书》中说:“农⼯商交易之路通,⽽龟贝⾦钱⼑布之币兴焉。
”⼆、古代货币起源说亚⾥⼠多德的描述。
三、马克思的货币学说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资本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产⽣经过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价值形式1只⽺(相对价值形式)=2把斧头(等价形式)2、扩⼤的价值形式1只⽺(相对价值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等价形式)3、⼀般价值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相对价值形式)=1只⽺(等价形式)4、货币形式2把斧头、1袋粮⾷、3捆烟叶……(相对价值形式)=⾦、银(等价形式)第⼆节形形⾊⾊的货币⼀、古代的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其上限⼤约在公元前2000年。
许多与财富有联系的字,其偏旁都为“贝”,如货、财、贸、贱、贫等。
古代欧美⾮作为货币的商品有⽜⽺、盐、烟草、可可⾖等。
⼆、币材作为货币的材料需要具有四个特征:1、价值⽐较⾼;2、易于分割;3、易于保存;4、便于携带。
充当货币的⾦属主要是⾦、银、铜。
货币银行学讲义(doc 12页)
![货币银行学讲义(doc 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4c9ab15471fe910ef02df8cc.png)
货币银行学讲义(doc 12页)亿张。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说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商品——货币——商品,即W-G-W)的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3.贮藏手段(货币的“暂歇”):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以社会财富的直接化身被贮藏起来的职能。
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在货币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条件下,作为独立的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
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的职能。
第三节货币流通与货币计量一、货币流通的含义与形式: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
(一)现金流通(狭义货币流通)现金流通是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
(二)存款货币流通存款货币流通也叫非现金流通,即银行转帐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
(三)广义货币流通广义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有机统一,银行是广义货币流通的总渠道。
二、货币层次划分(一)货币层次划分的含义1、定义:把流通中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从而界定货币构成范围的一种方法。
2、目的:把握货币流通的结构和流通的渠道,更好对货币运行进行计量。
3、标准:考虑货币流动性的不同。
(二)西方的货币层次划分1、通常划分为四个层次M1=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及商业承兑汇票、人寿保险单等)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3、美联储的货币层次划分(三)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1994年至今已经三次修订,目前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 = 流通中现金;M1 = M0 +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 =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 = 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目录绪论(学时:1)1 何谓货币银行学2 货币银行学研究基本内容3 何谓金融4 为什么学货币银行学5 如何学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学时:3)2、1 货币概念及形成2、2 货币职能2、3 货币流通规律2、4 货币类型2、5 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学时:4)2、1 信用概念及形成2、2 信用形成2、3 信用工具2、4 利息与利率第三章金融市场(学时:4)3、1 金融市场概念及形成3、2 金融市场类型3、3 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与方略第四章金融机构(学时:4)4、1 金融机构概念及形成4、2 商业银行4、3 中央银行第五章货币供求与均衡(学时:4)5、1 货币供应量概念5、2 货币需求5、3 货币供应5、4 货币供求均衡第六章通货膨胀(学时:4)6、1 通货膨胀概念及测量6、2 通货膨胀类型6、3 通货膨胀成因6、4 通货膨胀后果6、5 通货膨胀对策6、6 通货紧缩第七章货币政策(学时:4)6、1货币政策概念及形成6、2 货币政策目的6、3 货币政策手段6、4 货币政策效果第八章国际金融体系(学时:2)7、1 国际金融基本概念7、2 国际货币体系7、3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7、4 国际信用7、5 金融与经济绪论1 何谓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基本课,业经济金融学科。
它研究货币、信用来源发展及其规律,研究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形成,发展及其动作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微观及宏观经济金融领域通货膨胀现象及其调控以及宏观经济领域货币政策及其调控,最后研究国际金融体系货币体系及金融市场机构体系。
对整个金融基本概念及其客观,主观规律做了完全阐述。
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对经济金融理论有了主线理解和掌握,从而给进一步学习有关金融学科打下基本。
2 货币银行学研究基本内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
3 何谓金融货币流通和信用总和。
4 为什么学货币银行学为了做自然人,法人,社会人。
5 如何学货币银行学纵横学习发。
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概念即其形成一货币定义:固定充当普通等价物特殊商品。
理解如下:①货币一方面是商品,具备商品共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货币作为商品,是在互换过程中由个别等价物、特殊等价互换物、普通等价互换物徐徐演变为货币。
总结为:一方面是商品,另一方面是普通等价物。
历史上,牲口、粮食、贝壳、布帛、毛皮、贵金属等均充当过货币。
这些物质是劳动产品,有价值;是为使用而产生,有使用价值。
同步,它们都充当过普通等价物。
特点:体现一切商品价值;与一切商品直接互换(普通等价物两种属性)。
二、货币形成(产生)它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必然产物。
该矛盾体现为私有制产生后,商品生产者劳动即是社会总劳动一某些,又是私人劳动。
只有其产品通过互换,其劳动才被社会承认,私人劳动才变成社会劳动。
通过这一转化,产品才成了商品。
亦即产品具备了价值(凝聚人类劳动),商品则具备使用价值及价值,是两者对立统一。
其形成过程如下三阶段:①最早商品互换: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
是剩余品偶尔互换活动。
如:1只羊= 2 把斧,斧体现了羊价值,成为个别等价物。
此时乃价值相对体现,非货币也。
因未分离出来。
②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野蛮人中分离出来),互换日繁。
一种商品非偶尔和某一商品互换,而是与其他多商品互换。
如:1只羊 = 2把斧 = 1袋麦 = 5捆烟 = 20尺布等等。
许多商品变为特殊等价物。
此时为价值相对普遍体现,亦非价值。
因未分离出来。
③畜牧业与农业发展,个人生产代替共同生产,私有制真正产生,部落间互换变为个人互换,特殊等价物不再适应发展。
如羊者要麦,而麦者要布,布者要烟,产生了不能互换状况。
于是谋求一种在市场经常大量互换商品,先与之互换,再用之换需物。
即该商品被分离出来,成为普通等价物。
如:一只羊 = 所有一定数量其她商品,羊不再是互换者需要使用物,而是互换者赖以获得其她一切商品媒介。
货币便产生。
第二节货币职能一、价值尺度即货币在体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其价值量大小时,执行此职能。
即商品值多少钱,而非多少价。
其特点:观念上货币,无需实现货币存在。
以此作为互换根据。
价格原则:因不同商品价值量,体现为货币亦不同,欲发挥价值尺度,必比较货币不同数量,为此,规定一种货币单位,即价格原则。
如:两(重量形式),圆、角、分。
二、流通手段即在商品互换中,货币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执行此职能。
一次流通 = 从买主手中转到卖主手中。
其特点:①乃现实存在货币,非观念上。
②可用价值符号代替三、支付手段即货币用于偿还赊销货款时,执行此职能。
其特点:①货币已非商品流通媒介,而是补足互换行为一环节。
②商品让渡与货款支付不同步进行,而是作为价值独立存在单方面发生转移除用于还债外,其她发挥支付手段作用场合:①大宗交易(因技术之故无法当面互换大宗钞票)②财政收支,银行收放款(因货币作为价值独立形态进行运动)③工资,房租,水电费(同上之因四、储藏手段即退出流通处在静止状态货币,执行此职能,其特点:①必是现实货币,足值货币,价值相对稳定。
②必退出流通领域,同步易重新进入流通货币储藏特殊作用:即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流通中货币需量增长时,货币即加入流通领域;反之,则退出。
普通以为,在一年内不动用货币(即潜在货币)充当储藏手段,一年内动用货币(即现实货币)充当流通和支付手段五、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越出国界)发挥普通等价物上述职能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其特点:在当代,许多国家纸币(普通是硬通货币)在国际间发挥着支付、购买和财富转移手段作用(如:美元、英镑、马克、法郎、日元等),而黄金仍未排除作为世界货币这些作用。
这是当代新现象,与世界货币特点有出入。
第三节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流通执行流通及支付手段货币,于商品及非商品流通中,在买者与卖者之间,不断转手运动,此乃货币流通。
注:这里是商品流通指货币执行流通手段,非商品流通指货币执行支付手段。
货币流通形式分广义及狭义:广义者:1.现钞(或铸币)流通(狭义者)2.转账结算(存款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渠道:即货币进入或者退出流通之途径,钞票及存款货币均由银行使用渠道提供;反之,则退出。
二、货币流通规律即为完毕一定商品流通,流通领域充当流通手段及支付手段货币必要量规律(即商品流通中货币必要量规律)一定期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用如下公式:一定期期内流通中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必要量 = 商品价值总额——————————同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平均流通速度所得之商等于每一次流通(流通一次)所需货币量,与其分子成正比,与分母成反比。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该职能)时,对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影响:支付手段普遍存在,使偿债不用钞票,而用欠款互相抵消,必使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减少,即如下公式:一定期期内流通中执行流通手段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付商品总额-互相抵消商品价格总额支付及支付手段职能必要货币量=—————————————同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即平均流通速度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及到期应价格支付总额体现货币活动,赊销商品总额及互相抵销支付总额不体现货币活动。
(一)上述公式中商品价格总额含义:即一定期间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有两个因素决定:商品总量及商品价格水平。
如前者已定,后者由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变动引起。
如商品价值不变,价格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即货币贬值时,价高。
货币需量亦增,反之亦然。
如货币价值不变,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即价值高时,价高,货币需量亦增,反之亦然。
如后者已定,商品价格总额与商品数量成正比,数量多,货币需量亦增,反之亦然。
公式中货币流通速度含义:即一定期期内货币流通转手次数,如1元买一商品为一次,再买一商品为两次……,可见,1元定期内可多次买,因而使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大大不大于商品价格总额,即货币流通速度与所需货币量成反比。
且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每一元间千差万别,只能用平均速度显示。
(二)上述分析使流通手段执行时货币必要量规律,如加上支付手段,其规律(公式)有所复杂,把体现货币活动加入商品价格总额,未体现减去即可。
(三)上述(一)(二)是货币流通总规律,合用于任何形式货币,但纸币时代,除适于上规律外,尚有一定规律,纸币分两时期,即可兑现银行券(专称银行券)及不可兑现银行券(专称纸币)。
在前一时期,纸币乃金属代用品,其于金属之比例问题,即单位纸币代表价值量等于单位纸币代表金属币量==金属币流通必要量/纸币实际流通量。
纸币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需金属币量,超过此量发行,单位纸币贬值。
在后一时期,纸币与黄金不再关联,因此纸币所代表价值==流通中可供商品价值,即流通中货币必要量单位纸币代表价值= ————————流通中纸币流通量纸币发行量取决于流通中所需币量,超此发行,单位纸币贬值。
第四节货币类型按其历史演变先后依次如下:一、实物货币最早货币。
特点:未固定性。
如:粮布、毛皮、牲口等。
缺陷:笨重不便。
实物互换时期二、金属货币贵金属做货币。
弥补了实物货币缺陷,前两者称足值货币。
贵金属非币用途价值==其币用途价值。
特点:固定性,全世采用之。
缺陷:1. 称量与鉴别成色烦 2. 用币金属材料有限 3. 流通费高。
实物互换后与纸币浮现之前时期。
三、信用货币作为金属货币符号在流通中充当流通及支付手段信用证券(票据),亦称债务货币。
如有银行券等。
特点:转让性,局限性值性。
发行者负责兑换清偿,体现了债权、债务人使用关系。
其中银行券乃信用币最重要、完善形式。
信使用币非本位币(金属本位制时),纸币时乃本位币(纸币亦信用币)。
金属本位制至今。
(1) 银行券信用币最重要完善形式又称代用币,即专指可兑现银行券。
银行券分两时期,此指可兑现期。
即代表金属币充当流通及支付手段信用币。
特点:局限性值性,可与金属币自由兑现性。
实质为可流通实物收据,由政府和银行发行。
长处:1.流通费低锻导致本低 2.使用便携 3.免于损耗缺陷:1.其代表十足金属币,因此发行量决定于金属准备量,则限制了流通中需增货币量 2.大量作为发行准备而闲库金属乃挥霍。
金属币期。
(2) 纸币即由国家发行强制通用自身无价值,可代替足值币货币价值符号。
她是在可兑现银行券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而浮现。
特点:固定性,局限性值性,不可与金属货币自由兑换性。
纸币之因此可以通行在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时,人们不计较它自身价值,而计较它能否作为普通等价物,作为互换媒介而换来实物。
缺陷:由于币材易得性,因此易生通货膨胀。
金属币时期后至今。
四、无形货币及可转账活期存款称存款货币;另即信用卡、电汇业务电子货币转移,称电子货币。
越来越取代钞票流通,是将来发展趋势。
第五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形成铸币浮现后才形成。
金属币通过称量与铸币二阶段。
称量阶段:金银块进行流通,互换时称重,鉴别成色,进行分割,不便互换。
于是浮现后者——铸币: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在金属块上打印记,标明重量及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