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供应链管理以及与安踏供应链比较

合集下载

安踏与李宁的品牌策略对比

安踏与李宁的品牌策略对比
积极向上、健康活力
李宁的品牌文化强调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价值观,致力于 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销策略
01
明星代言人
李宁在过去几年中签约了多位明星代言人,如林丹、彭于晏等,通过
明星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02
多元化渠道
李宁在营销渠道上采用了多元化策略,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以及直
营和加盟两种模式,以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不断创新
运动品牌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产 品创新,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 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 求。
加强品牌建设
运动品牌应该注重品牌建设,提 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加强消 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可。
THANKS
感谢观看
安踏注重消费者体验和服务,以及在品牌文化和价值观方面 的宣传,成功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李宁品牌策略对消费者忠诚…
李宁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以及在产品定制和个性化 方面的创新,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
06
结论与建议
对安踏品牌的建议
1 2 3
品牌定位
安踏在品牌定位上,应该采取更加年轻化、时 尚化的策略,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02
在产品线扩展上,李宁可以进一步拓展产品线,开发更多细分
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营销策略
03
在营销策略上,李宁可以加大社交媒体的宣传力度,利用明星
代言和网红直播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其他运动品牌的启示
重视消费者需求
运动品牌应该更加注重消费者需 求,从产品设计到营销策略都要 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上,安踏可以加大创新力度,注重 设计元素的多元化和新颖性,以满足不同消费 者的需求。

安踏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安踏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安踏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供应链资源整合的结果将是实现生产/服务活动中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合理流动与衔接顺畅,实现供应链系统的价值增值。

本文从供应链资源整合的角度针对安踏集团现行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供应链资源整合。

关键词:安踏供应链资源整合集成化1.安踏现行的供应链模式垂直一体化模式即从生产到品牌到销售均由企业自身掌控,或以较高的参与度完成,以掌控整条产业链。

2.问题分析安踏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导致了安踏的大量库存堆积,拖累安踏半年利润下滑17%。

安踏体育2012年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额为39.34亿元,同比下降11.6%;毛利率为16.44亿元,同比下滑1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亿元,同比下降17%。

安踏在半年报中指出,由于库存居高不下以及产品大幅打折,利润遭到了严重影响。

此外安像阿迪达斯这样的全球顶尖企业采用的是“销什么,产什么”模式,而安踏则采用的是“产什么,销什么”在与供应商合作方面安踏要求供应商符合“与安踏共成长”的原则,如面料、辅料的开发商要有同等开发能力,不注重与供应商的合作,与供应商间缺乏信任与配合。

而且安踏的自产比例较高,鞋和服装的自产比例分别是50%和9%,而像NIKE等运动企业的生产则是几乎全部外包,企业只负责研发工作。

安踏的供应链模式是典型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3.供应链资源整合3.1理论依据--采用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运作回路),由顾客花决策-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作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策略回路),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性能评价回路)。

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展开,形成相互协调的整体。

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变,一般经历基础建设、只能集成管理、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五个阶段,包括从最低层次的基础建设到最高层次的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各个阶段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管理核心、计划与控制系统、应用的信息技术等方面。

李宁财务报表分析

李宁财务报表分析

9.3基于李宁公司和安踏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与比较——厦门大学吴世农的分析思路9.3.1公司背景简介(一)李宁有限公司1989年,由20世纪最佳运动员之一李宁先生提出“李宁牌”的概念。

同年健力宝集团成立了广东李宁,制造并销售李宁牌运动服装,第一个国家级运动品牌诞生。

1997年8月上海李宁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00元人民币。

李宁有限公司为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企业之一,拥有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及零售能力,产品主要包括自有李宁品牌之运动及休闲鞋类、服装、配件和器材产品。

主要采用外包生产和外包经销的模式,并已于中国建立庞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及分销和零售网络。

2004年李宁公司以国际配售及香港公开发售的方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

2008年,在李宁悬空奔跑点燃了奥运火炬之后,李宁品牌的知名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2010年,李宁公司调整营销策略,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将口号由“一切皆有可能”改为“make the change”,并邀请林志玲担任新品牌代言人。

截至2010年末,李宁共有门店7 333家,居我国运动品牌之首。

(二)安踏有限公司安踏创建于1994年,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集设计、生产、开发、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用品企业。

2000年全国制鞋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安踏运动鞋在同类产品中市场综合占有率居全国第二,标志安踏已经跻身为中国市场四大运动品牌之一。

2001年开始,安踏开始产品的多元化和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开始运动服、配件等服饰系列产品领域的拓展。

公司发展至今,由于品牌形象好,价格适中,安踏品牌已成为大众市场比较受欢迎的品牌。

公司鞋类生产设施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设有15条生产线生产安踏鞋类产品以及长汀的服装生产基地以充分提升产能及效率。

安踏2010年总年产量分别约为26.4百万双鞋和2.48百万件服装。

安踏公司于2007年7月10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

安踏成为海外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规模最大、备受海内外投资者青睐的民族体育品牌,自此跨入新的发展历程。

李宁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李宁公司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一、引言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的体育品牌想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重视战略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只关注企业自身的内部信息,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已经无法使企业适应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

而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一个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战略成本管理除了围绕企业本身进行分析外,还会对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创造出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李宁公司是我国的运动品牌公司,从创始至今的二十多年发展里,李宁曾是我国的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头羊。

2008年奥运会后,一度辉煌的时候还反超过阿迪达斯,但在2010年顶峰过后,李宁的业绩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与此同时在国内以安踏为代表的其他体育品牌逐渐崛起,2012年李宁被安踏一举超越,安踏成为了中国第一运动品牌。

再到2020年,李宁靠时尚卷土重来,走国际化路线的李宁开始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

十年的迭代,李宁通过战略改变重塑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李宁。

二、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有着不同的观点,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决定适合自己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

在实践过程中,相对合理的并广泛运用的就是桑克模式。

该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分析是通过对企业多角度的分析来得出关于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

本文主要基于波特的思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价值链分为三个环节来进行分析,分别为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

这三种价值链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整个战略成本分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分析指企业在正确的战略选择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应的成本管理方式方法。

李宁公司管理研究报告

李宁公司管理研究报告

李宁公司管理分析报告一.集团的相关简介(一)背景分析他,曾是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囊括六项世界冠军;他,曾是万人瞩目的“体操王子”,独创吊环雄姿,身姿矫健;他,曾是北京奥运会上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奥运圣火,照亮世界希望。

他的事迹家喻户晓,他的创业更尤为精彩。

他就是李宁——起步于运动员的企业赢家。

1990年,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

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通过体育用品事业推动中国体育发展,并不遗余力赞助各种赛事。

经过15年的探索,李宁产品已由单一的运动服装,发展到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配件等多系列并驾齐驱的态势.不久的将来,李宁牌将致力于跻身世界一流品牌,为全世界的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产品。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热忱,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拥有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分销网络。

同时,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国际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目前已进入23个国家和地区。

(二)集团的愿景和使命陈述研究李宁公司的战略,必须从其公司的使命开始延伸。

使命是我们生存的理由,是我们承担的责任,是企业的基础,没有使命的企业是短命的企业,使命决定寿命。

大的公司在很渺小时就有自己的使命。

而李宁公司的使命就是:“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李宁公司的使命演变为:我们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致力于专业体育用品的创造。

让运动改变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其次,李宁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公司下面,着重分析李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即:崇尚运动、诚信、激情、求胜、创新、协作①崇尚运动:对运动有强烈的热爱,专业从事某一项运动,或在业余时间里积极钻研某一项或多项运动,并有所成就。

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热爱以体育为核心的积极的生活方式;影响周边的人积极的地参与运动,用体育促进人们的交流,增进健康,增强自信。

公司要求每一个李宁人热爱运动所创造的激情与欢愉,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们,传递“重在参与”和“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②诚信:诚实面对每一项竞争与挑战,尊重公司的制度、纪律,绝对不因个人利益牺牲、损害公司利益;在公正正直的前提下,真诚的对待同事,建立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

李宁PK安踏:打响金牌争夺战

李宁PK安踏:打响金牌争夺战

李宁PK安踏:打响金牌争夺战作者:陈士信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08年第12期李宁是一家比安踏更为传奇的公司。

1988年,李宁以“大败局”结束了体操生涯,昔日的“体操王子”瞬间跌入低谷,不久后李宁下海,正式加盟健力宝,出任总经理特别助理,筹办运动服装厂。

这个运动服装厂项目,正是李宁公司的前身。

1990年,李宁用爱国情绪感染了亚运会筹备领导,低价取得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主办权。

据报道,约2亿人直接参与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25亿中外观众从媒体获知“健力宝”和“李宁”。

李宁借势亚运会和健力宝,一夜之间走红中国、横空出世。

1994年9月,经过体制改革,李宁等人持有公司80%股权,正式拥有这家公司,体制改革让这家企业充满活力,当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5亿元人民币。

1995年在天津召开了第三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约500家企业参展,李宁占据了其中25%的展馆面积,并获得4.5亿元订单,占博览会总成交额的一半。

没有明显的记录表明,李宁在哪一年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导者,此次博览会或许可以作为标记。

1995年11月,李宁砸下巨资,成为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之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指定领奖装备。

由此成为行业第一品牌1997年—2001年,这4年里,李宁公司发展得并不顺畅。

2001年,财务出身的张志勇出任李宁CEO。

上任之后的张志勇“烧了两把火”渠道扩张——在他主导下,公司大部资源都投入到对渠道的支持上;品牌再造,聘请盖洛普调查公司,公司自身提炼、李奥贝纳广告推广协作下,李宁的品牌精神得到蜕变与升华,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知的“一切皆有可能”。

张的努力很快从财报上得到了体现:2002年李宁销售额突破9亿5千万,2003年突破12亿,2004年更是突破了18亿,并且在那年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体育用品公司。

2001年之后至今,李宁又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局势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安踏与李宁的品牌策略对比

安踏与李宁的品牌策略对比

自2022 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 年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以来,我国的体育用品格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体育用品的创造中心,全世界约有65%以上的体育用品是在中国生产的,其中运动鞋占有的比例超过70%,乒乓球占有比例超过80%,,其他的体育用品也占到世界生产总量的70%到80%左右,中国的体育用品生产及销售工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然而我国不仅仅只是体育用品的生产大国,也是体育用品的消费大国。

但是事实证明,虽然我国的体育用品生产数量在急剧的提升,但是中国的体育用品品牌着实令人耽忧,像中国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居然没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世界品牌,这着实让人感到遗憾,李宁作为中国体育用品界的第一大品牌,在体育用品格业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二大品牌的安踏,成为中国运动鞋销量第一的体育用品品牌。

这两个体育用品品牌的建设对于其自身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结合安踏与李宁的品牌策略,来进行研究通过双方品牌策略的对照找到其品牌策略中所存在的异同,并且提出提升其品牌策略的措施。

一、绪论1.选题背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相对的发展比较良好,近年来伴有着人们对于运动生活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体育用品在中国有几大的消费者市场,中国营销学会2022 年调查统计报告来看中国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每年以30%摆布的高增长率持续增长,截止到2022 年底,整个体育用品市场的资金规模高达6.28 亿元。

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运动品牌,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并非很大,国外的一些知名的运动品牌比如彪马、阿迪达斯、耐克在中国仍占有一定的比例。

有不少消费者群体十分的喜欢这些品牌,反而对中国国有的一些运动品牌并不是十分的喜欢,这些国外的品牌在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上也占有极大的份额。

因此如何提高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构建起更加受消费者青睐的体育用品品牌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所在,因此本文将结合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来对照安踏和李宁的品牌策略,研究其品牌策略建设和推广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品牌策略,提升的相应对策。

耐克李宁安踏数据分析

耐克李宁安踏数据分析

耐克、李宁与安踏:贵有贵的道理俗话说的好,“贵有贵的道理”。

一双售价1300元的科比专属的耐克ZOOM KOBE V X篮球鞋,在产品设计,材质用料及品牌效应各方面,全面超越奥尼尔代言的价格为八百多元的李宁篮球鞋及CBA赞助商安踏生产的价格为四百多元的篮球鞋。

以上观点,在懂篮球装备的篮球爱好者心里应该是共识。

贵有贵的理由,一分钱一分货。

我要说的是,这话绝对不错。

能以一般的价格买到好的东西,就是一笔好生意。

所以,鞋子我要耐克,股票我买安踏。

经营模式耐克是轻资产运营的鼻祖,李宁成功模仿现代制造业的主流模式是,拥有知名品牌的公司通过将生产外包而集中精力设计产品、运作品牌获取利润,而不是用保留各种生产线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耐克便是这种典型的“哑铃式”结构,它专注于设计和开发新产品以及管理与发展销售体系等附加值较高的企业功能,而将具体生产承包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的厂家。

耐克实质上就是一个品牌运营商,没有自己的工厂,但拥有两个无价的网络,即前端的开发网络和后端的营销网络。

所以我们看到耐克的鞋子上通常印着“Made in China”或“Made in Indonesia”,所以我们看到耐克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可以轻易的感受到“耐克”品牌的存在。

李宁是轻资产模式在中国的模仿者。

它也将生产外包,仅仅在设计与销售两方面发力。

从近年来的销售额来看,李宁的轻资产策略模仿的相当成功。

安踏有些另类在注重产品设计与销售的同时,并未放弃产品生产。

于2009年6月30日,安踏拥有24条鞋类生产线、1家鞋底厂及2个服装生产基地。

产品制造收入占安踏收入的比例约为35%,安踏未来的目标是将其比例下降至30%。

这说明安踏也青睐轻资产模式。

为什么不更早更快更彻底的进行生产环节外包呢?安踏总裁丁志忠给出的原因有三:制造业务仍然在赚钱;自己的生产线“更懂制造”;生产线“直系部队”更加灵活方便指挥。

我们粗略的分析下。

不赚钱的事没人愿意干,制造业务当然赚钱,只是毛利率低下。

课题论文:体育用品行业存货管理优化新途径选择———从安踏体育的供应商管理谈起

课题论文:体育用品行业存货管理优化新途径选择———从安踏体育的供应商管理谈起

成本管理论文体育用品行业存货管理优化新途径选择———从安踏体育的供应商管理谈起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的高库存隐患,从存货管理的角度分析高库隐患的现状和弊端,针对体育用品市场的特点建立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可行性。

关键词:存货管理;供应商管理.一、安踏存货管理的案例介绍.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安踏,是国内五大知名体育品牌之一,主要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运动鞋类及服装。

安踏有限公司的经营销售业绩位于全国前列,并且连续多年安踏的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更是在全国同类产品中荣列第一。

安踏是体育用品销售专卖体系的实践者,2001年安踏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体育用品专卖体系,从生产单一产品的运营过渡到综合性体育用品品牌的运营。

到目前为止,安踏在国内的专卖店已经超过8000家,并且在国内建立了最完备的覆盖全国一、二、三线的市场营销网络。

可是近两年,运动鞋的高库存隐患正在逐个爆发,继李宁、中国动向陷入困境后,安踏、特步、匹克等企业也都未能幸免。

这是由于针对20xx年年初的这一轮扩产,大部分企业未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运动鞋市场就已经逐渐复苏,20xx年一整年的增长速度更是快得惊人,但是这种增长是建立在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整个市场低迷的基础上,是一个补货的过程,整个市场需求并不像2003年前后那样旺盛。

于是,疯狂扩张的背后暴露出来的却是规模增速下滑、市场集中度偏高等种种问题。

当市场无法消化产能扩充后所带来的过量产品时,便出现了大量库存。

如何处理不断增加的库存成了运动品牌行业头痛的问题。

据安踏20xx年年报,安踏20xx年营业收入达到76.23亿元,净利润13.59亿元,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集体遭遇寒冬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税率、员工成本、存货等上升的情况下,安踏的自由现金流入实现了近4亿元的增长。

20xx年8月25日,安踏发布了20xx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后,从统计数据可见,尽管依然延续关店潮与收入下滑,但透过中报依然能看出过去一年间处理库存的成果———关店总量在下降。

安踏供应链设计

安踏供应链设计

安踏运动鞋供应链管理系统分析摘要: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本文对安踏公司的供应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合其发展的供应链模式。

关键词:安踏供应链问题分析改进模式一、安踏公司简介。

安踏(ANTA)集团是一家中外合资的综合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由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北京安踏东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安踏(香港)国际投资公司和安踏鞋业总厂等组成。

集团公司的前身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1年,地处中国三大鞋都之首——福建晋江市陈埭镇。

十多年来,秉成“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经营理念,源于争创中华民族产业品牌的激情,经过全体安踏人的不懈努力,安踏集团已从一个地区性的运动鞋生产型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营销导向型的综合体育用品企业集团。

目前安踏集团拥有员工5000多人,厂房建筑面积达12多万平方米,全部实行电脑化管理的六条现代化流水线,年生产各类休闲运动鞋达500多万双(套)。

同时,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安踏运动鞋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市场综合占有率位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一位,已成为众多消费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喜爱和追逐的时尚运动品牌。

2002年荣获中国体育用品界运动鞋类民营企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目前,安踏在国内有7549家店,主要拓展区域在二三线城市,开店的方式主要是直营和加盟两种方式。

二、安踏目前的供应链模式。

垂直一体化模式:即从生产到品牌到销售均由企业自身掌控,或以较高的参与度完成,以掌控整条产业链。

安踏运动鞋目前供应链图三、问题分析在产业升级和市场洗牌的过程中,只有变成价值链的管理者,企业的利润组合、定价策略才能形成竞争力。

目前,安踏设立了福建、江苏、北京、广东4大仓储物流中心和6个营运分部,设置近300人的专职团队为经销商承担物流、品牌等服务,“在大城市多开店,小城市开大店”,形成了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5193家终端店面的网络。

李宁(现状分析,库存分析,新logo的改变,改进办法)

李宁(现状分析,库存分析,新logo的改变,改进办法)

李宁的logo变化
李宁品牌的变化
• 明确了自己的品牌定位和核心目标受众。这是一个品牌最核心的 基础。只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明确品牌DNA,确定每个产品 的设计风格和语言。 • 完成公司组织上的调整。从现有的平面线性管理进入矩阵式管理。 之前,李宁公司内部是功能性的、平面的组织结构;再造过程中, 纵向管理上,它按照运动品类来划分管理业务,比如羽毛球、跑 步、篮球等,横向的部门则有产品开发、市场、销售、供应。如 此一来,重塑后的李宁公司,在内部管理上变成一个矩阵式组织 架构。 • 建立非常明晰的品牌个性。聪明的幽默、直率不装、具备创造力 和好奇心将作为品牌新生个性注入其中,为的是与年轻一代消费 者建立起情感联系。 • 从销售上,李宁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不同销售区域供应链体系和销 售模式。在今年春节之后,李宁公司宣布了销售组织的变革:销 售组织由总部控制,到变成现在三个大区(北区、东区和南区), 独立负责其区域内的营销、分销。零售终端的体验,也进行了变 革与创新。
李宁—路在何方
(一)传递国家文化形象 阿迪达斯强调德国意志和品质,耐克强调美国的自由和梦想。 而李宁强调的国际化,却没有突出承担民族国宝级品牌定位的价 值观和文化。输出体育运动哲学。耐克卖的不是鞋子,而是运动 精神和信仰,从而达成品牌营销的核心目的。李宁虽然在换标后 喊出了“make it change ”的口号,却在帮助运动员自我实现、 成就梦想的过程中鲜有具体行为,这暴露了李宁公司还没有形成 系统的品牌文化体系和原则。 (二)推动运动项目发展 比较阿迪达斯对田径的贡献和对奥运会的贡献;耐克对篮球 和篮球文化的贡献;坎特伯雷对英式橄榄球运动的突出贡献等, 这些洋品牌无一不是对某些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贡献,并成为重要的品牌资产。李宁已经在羽毛球、体操、跳水 等项目中有所积累,但还需在这些项目中形成压倒性优势。

从供应链看李宁企业的转型

从供应链看李宁企业的转型

退出了制造环节, 成为价值链和供应链上的整合者。 对李宁公司来说, 对供应链 的管理 , 其实就是对需求的管理。 李宁公司的经营模式很像做期货 : 产品设计出
来后 , 先开 订货 会, 经 销商来 下订 单。 订 单来 了之后 , 李宁发 给加 工厂 , 加工厂 进 行统 计 、 合并 、 编号、 计算 成本后 , 再 发 给材料 供应 商 、 辅料 商 , 然后 由物 流供 应 商配 合流 通工 作 。 李 宁供 应链 各环 节所 花费 的 时间 : ( 1 ) 客户下单至研发出样品需要3 0 至4 o 天。 ( 2 ) 服装供应商与鞋业制造商得 到样 品后进 行生 产小 批量 产 品, 需3 至8 天, ( 3 ) 举 行产 品订 货会 需 1 O 至l 5 天, 期 间经销 商下 订单 , 李宁 评估 后交 给厂家生 产 , ( 4 ) 产品生 产 出后 发往 物流基地 或 销售 商需 8 至1 0 天l 总 的 时间大 约 为5 o 多天 , 因此 其需 要的 时 间周期 太长 , 造 成 了很多 弊 端 。 李 宁 公司 没落 的主要 分析 如 下几 个方面 : 1 . 品牌 定位偏 差 。 相 比主要 竞争对 手 , 李宁并 没有 占据 有利地 位 , 只能在 混 乱与模糊中苦苦挣扎。 安踏定位于综合运动装备, 鸿星尔克定位于网球运动, 匹 克定位于专业篮球装备, 而KA P P A凭借运动与时尚的精确市场定位, 迅速在国 内运动 品牌 中崛起 , 且 在 细分市 场 中竞争 优 势较为 明显 2 . 市场 内忧 外患 李 宁在2 0 0 8 年奥运 会上 出尽 风头 , 2 0 0 9 年 销售 收入 也随 之大涨 , 以8 3 亿人 民币 的销售 收入排 名第三 , 耐克 阿迪达 斯分别 排在一 二位 。 而 在2 0 1 0  ̄ 之后 , 李 宁遇 到 瓶颈 , 销售 收入 , 股 价持 续 大跌 。 3 . 错误提价战略。 提价让李宁公司在 国内市场立身的根本逐渐发生动摇。 李 宁 公司 的 现有 的 战略 模 式证 明 了其供 应 链 管理 模 式存 在 的弊 端 , 与 Z A RA等快 时 尚企 业相 比 , 其 主要 的弊端 有 : ( 1 ) 现 有订 货会 导 向的 流程 致使 生产 时 间紧 张 , 交货压 力 大 ( 2 ) 未 作 到“ 以我 为主 ” , 流 程和 部 门设置 不尽 合理 , 造成 周 期太 长 ( 3 ) 开发 中心和 生产部 门没有 合并 , 不能完 整掌握 市场信 息 , 市 场信息 获取 能力差 ( 4 ) 随 着 电子商 务 的发展 , 李宁 对 渠道商 的控 制 力减 小 ( 5 ) 我国的传统服装设计远远赶不上国外的服装行业 =、 由F a s t F a s h i o n 行 业 的分 析主 要从 以下 几 个 方面来 进 行转 型 : 1 、 建立 品 牌 内 涵和 品牌 形象 个服 装 品牌若 想取得 成功 , 不管是 在一 般服装 领域还 是快 时 尚领 域 , 都 必须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消费者心 中对这个品牌应该拥有明确的定 位, 使消 费者一提 到这 个品牌 就可 以联想 到一个准 确的概 念 。 当然 , 一个成 功的 服 装品牌 并不是凭 空就 能获得 消费者对 自己清晰的 品牌 联想 的 , 而是需要 在品 牌经营的最初过程 中就明确 自己的品牌内涵, 并把这种内涵融于 日常营销工作 中, 无论 从产 品设 计上 、 店铺 风格 上还是 品牌 宣传 上 , 都应该 时刻贯 穿 自己的品 牌 定位和 内涵 , 并 以品牌 内涵 为基 , 无 疑可 以很 好地 明确 责任 , 理 清挂 靠双 方 的关系 与权责 四. 总结语 车辆 的安全管 理决非 喊几句 口号就能济 事 , 它 需要一种 执著 的精神和 踏踏 实实从小 事做起 , 把 小事做透 的态度 。 尤 其是一 些常见 的安 全管 理 问题 , 需 要我 们 有针 对性地 提 出解决 的办法 与对 策 , 这样 才能有 的放 矢 , 切实 加强 车辆安 全 管理 。 参 考 文 献 [ 1 】宋建 强 , 浅论 车 辆安 全管 理 问题 [ J ] , 经 济研 究导 刊 , 2 0 1 1 年2 8 期. [ 2 】 赵连 胜 , 浅谈 如何 做好 车 辆安 全管 理 工作 [ J 】 , 科技风, 2 0 1 2 年l 8 期.

企业竞争战略与盈利能力对比分析—以安踏和李宁为例

企业竞争战略与盈利能力对比分析—以安踏和李宁为例

摘要在传统以扩张分销渠道方式为主的品牌批发模式下,公司注重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市场推广,并不关心销售渠道的效率和店铺零售的产品库存量,也不会直接关注市场消费者需求导向。

最终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库存积压时,安踏体育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李宁都遇到了麻烦,这就迫使安踏和李宁公司采取战略调整以应对库存危机。

文章运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库存危机后安踏体育和李宁公司的竞争战略变化,以及战略调整过程中和调整后的盈利能力对比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国内体育用品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踏体育李宁公司渠道优化竞争战略盈利能力A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brand wholesale mode that focuses on the expansion of distribution channels, the company takes care of the design,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products, does not care about the efficiency of sales channels and the product inventory of retail stores, and does not direct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emand orientation of market consumers.Both ANTA and LI NING, its main rival, ran into trouble when the industry eventually grew in size and inventory piled up as demand changed, forcing the two companies to adjust their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inventory cris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etitive strategy changes between ANTA sports and LI NING after the inventory crisis,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trategy adjustment process and the adjusted profitability by using case analysis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sporting goods companies in China.Keywords: ANTA sports;LI NING company; channel optimization; competitive strategy; profitability一、竞争战略和盈利能力相关理论1.1竞争战略基本理论竞争战略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是战略管理理论方面的主流思想。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李宁品牌的营销策略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李宁品牌的营销策略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李宁品牌的营销策略1. 引言1.1 概述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著名管理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产业竞争分析工具,用于评估行业内竞争力量对企业竞争地位的影响。

该模型包括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情况、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买家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五个方面。

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情况指的是行业内已存在的竞争对手对企业造成的竞争压力。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是指行业内可能出现的新竞争者对企业构成的潜在威胁。

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则是指替代品或服务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性影响。

买家的议价能力是指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买家对价格议价的能力。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指向企业供应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对价格议价的能力。

通过对这五个力量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内竞争环境,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来应对各种竞争压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以李宁品牌为例,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其营销策略,从而深入探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1.2 介绍李宁品牌背景李宁品牌是中国知名体育用品品牌之一,创建于1990年,创始人为著名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

李宁品牌以“让体育更简单”为品牌核心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时尚、性能优越的运动装备和鞋类产品。

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李宁品牌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稳健务实、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李宁品牌在国内市场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

通过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李宁品牌不断拓展市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李宁品牌凭借其独特的品牌理念、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佼佼者。

2. 正文2.1 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情况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情况是影响李宁品牌营销策略的一个关键因素。

李宁库存案例分析

李宁库存案例分析

2022 年奥运会后,由于迅速扩张导致了高库存问题,并连带引起了库存成本增高、现金流短缺及盈利变差等较为严峻的问题。

本报告分析了2022 年以来李宁在清理渠道存货、优化产品上市流程和改善供应链三个方面所做的变革内容及影响,并给出今后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库存、现金流、供应链、库存周转天数渠道存货的清理、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产品上市流程的优化。

李宁公司是中国“体操王子”李宁先生于1990 年创立的体育用品公司,并于2004 年6 月在香港上市。

公司主要生产运动及休闲鞋类、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经过20 多年的探索发展,该公司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率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2022 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体育用品格业的发展达到顶峰,李宁、安踏等体育用品公司加大马力生产运动产品,导致各大体育用品商都面临了高库存问题。

产业链过长造成李宁对终端消费者需求把握不足,而产业链终端的需求波动在上游被成倍放大;通过开设新店和压货带来的只是虚假繁荣。

高库存及其产生的问题导致了李宁公司营业收入及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在2022 年浮现亏损。

由表1、表2 及表3 可知,李宁公司在不断扩张过程中,随着库存及成本等问题的愈演愈烈,虽然零售店铺数量增加,但其营业收入却发生了减少,而其利润也由2022 年的1333 百万到2022 年降至415 百万,减少69% 。

2022 年,李宁公司迎来了创建以来的最大的亏损,总亏损将近20 亿。

在渠道上,前期大规模扩张及采用传统的批发式定货,浮现了大量的库存,这些库存占领了渠道上各相关者的现金流,导致存货周转率下降和流动资金减少。

同时,存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贬值,特别是在现有的市场环境 下,消费者差异化需求越来越高,贬值速度也愈演愈烈。

过高的库存已经成为 妨碍李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否处理好库存问题,走出库存压滞的恶性循 环关系变成李宁公司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

营业收入(百万)¥10,000¥8,000 ¥6,000 ¥4,000 ¥2,000¥0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营业收入零售店铺数量9000 8255791572496245 64345915 613352334000 3000 2000 1000 0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 20228000 70006000 (家)¥6,690¥4,349¥6,727 ¥5,824¥6,739¥8,929¥7,089¥9,479¥8,3875626自 2022 年开始,李宁公司环绕“打造一个以零售为导向的商业模式”的公 司总体战略,在针对运营方面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工作:李宁公司自 2022 年开始大规模开展渠道复兴计划,并将其作为公司的重点 工作,加速库存清理,通过支持经销商清理库存、一次性库存回购协助经销商 火伴清理渠道滞压存货及通过针对性的计划重整应收账款结构,使其优化库存 结构,恢复健康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

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分析报告安踏和李宁的市场策略研究对比分析

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分析报告安踏和李宁的市场策略研究对比分析

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分析报告安踏和李宁的市场策略研究对比分析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分析报告:安踏和李宁的市场策略研究对比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体育用品市场中,品牌之间的竞争成为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报告将对中国两大体育用品品牌——安踏和李宁进行市场策略的研究、对比及分析。

一、市场定位及目标群体安踏与李宁作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对市场定位和目标群体的选择有着不同的策略和侧重点。

1. 安踏安踏在市场定位上以专业化与休闲性并重,旨在提供适合不同运动项目的产品。

除了专注篮球、羽毛球、足球等主流项目,安踏还注重推出新兴项目相关的产品,例如登山鞋、户外装备等,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在目标群体的选择上,安踏主要面向广大运动爱好者,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休闲运动者,都可以在安踏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2. 李宁李宁以专业化为主打,不同于安踏的多元化产品线。

李宁注重的是与中国体育代表队及个别运动员的合作,提供专业级别的体育用品。

其旗下代表性的“李宁”系列产品在篮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中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知名度。

李宁的目标群体主要是专业运动员和追求专业品质的运动爱好者。

二、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形象是体育用品品牌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两个品牌在品牌形象上有着不同的定位。

1. 安踏安踏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注重年轻、时尚、活力的形象。

他们积极与运动员合作,通过签约NBA球员、中国羽毛球队和足球联赛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的专业性。

此外,安踏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与潮流文化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

2. 李宁李宁品牌形象注重的是专业和国际化。

他们通过赞助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顶级体育赛事,以及与NBA球队合作等方式,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李宁还注重运动科技研发,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专业性的高科技产品,以巩固其专业形象。

三、市场推广策略市场推广是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安踏和李宁在市场推广策略上有着不同的重点。

中国皮鞋业的供应链分析.pptx

中国皮鞋业的供应链分析.pptx
中国皮鞋业的供应链分析
奥康 中国 世界
小组成员:戚剑炜、施晓荣
浙江某皮鞋公司供应链结构
硅橡胶供应商
鞋底制造商
皮革供应商 商标制造商 铁扣供应商




制 造





棉线供应商
鞋带制造商

纸张供应商
鞋盒制造商
出口
厂家直销
广州物流 配送中心1
广州物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配送中心2
中国帆布 鞋总代理
大卖场1

费 大卖场2
奥康鞋业的五力分析
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1)休闲皮鞋
皮鞋的替代品主要体现在休闲鞋上面,休闲皮鞋和休 闲运动鞋等作为同样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正式场合 的穿着,皮鞋的品牌效应明显不如其他休闲鞋的品牌 效应高,例如安踏,特步等,而且休闲鞋行业本身竞 争就非常激烈,因此休闲皮鞋替代品的替代能力非常 强大。 (2)正装皮鞋 在正式场合,皮鞋的替代品就少之又少,在这个领域 皮鞋的竞争力毋庸置疑。
皮革制品产生污染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 造成严重影响,扰乱周围人的生活,遭 到社会的抵制 (2)信任度因素 假冒的名牌鞋让顾客对产品失去信任
中国鞋业的pest分析
二、经济因素(Economic) (1)成本因素
能源、原材料、劳动成本的上涨,使得制鞋产 业的总成本增加,盈利减少,企业压力增大。
(2)规模因素 中国制鞋大多是家庭作坊生产,规模很小,投 入小,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中国鞋业的pest分析
三、社会因素(Social) (1)环境因素
奥康市场环境的SWOT分析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西部鞋都的建产,为西部的空白市场下了 一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共同推出“李宁”SHAQ系列专业篮球产品线,共同开拓中国篮球市场。

2006年9月5日,李宁公司推出鞋产品的专业科技平台——“李宁弓”
减震科技。“李宁弓”是国内第一个运动鞋的研发科技平台,标志着李宁
公司的运动鞋科技眼发能力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


可以看出,针对自己的篮球品类,李宁公司已经搭建出一个完善的体 育营销体系:针对西班牙国家篮球队、奥运会、大超、NBA等既有传统体 育营销模式和新开发体育营销资源,李宁公司将其与品牌定位及专业化的 发展策略有机地融为了一个整体。
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LI-NING), 还拥有乐途品牌、 AIGLE品牌、 Z-DO品牌。此外,李宁公司控股上海红 双喜、全资收购凯胜体育。
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业绩连续六年保持高幅增长,2009年更是达到 83.87亿人民币。李宁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底,李 宁公司店铺总数达到8156间,遍布中国1800多个城市、并且在东南亚、中 亚、欧洲等地区拥有多家销售网点,雇员6000余人。
“运动之美世界共享” “Make The Change”
1.5 体育营销

2004年6月,李宁公司与西班牙篮协签约;

2004年8月,李宁篮球装备伴随着西班牙篮球队扬威雅典奥运会,使
李宁及李宁篮球品类受到空前关注;同年9月,借势推出专业篮球鞋
FreeJumper系列,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军专业篮球市场的品牌;

2.2.3 储运的整合

2.2.4物流系统的改进
• 2.3 经销商
2.1 供应商及生产商
原材料厂商跟物流公司直线配合,而李宁只是作为需求的管理者负责 发放资源,将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统一调配管理起 来。实现包括原材料供应商、OEM工厂、辅料工厂以及物流供应商在同一 个网络平台上交流信息的构想。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简史
• 创立阶段(1990年-1992年)
1989年4月,李宁先生正式注册“李宁牌”商标。 1990年5月,开始生产经营“李宁牌”运动服装。 1990年8月,“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 装、中国国家代表队参加亚运会领奖服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李宁牌” 伴随亚运圣火传遍全国。 1991年,开始全面经营李宁牌运动服装、运动鞋。 1992年,李宁牌装备被选为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指 定领奖服装、领奖鞋,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使用外国体育用品的 历史。
承运商选择
承运商和物流代理商的管理
储运的整合
物流系统的改进
2.2.1 承运商的选择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及新的品牌定位,李宁公司从供应链管 理的角度也给自己重新定位,这就是资源的管理者和分配者。 在不同的的地区,李宁公司选择不同的合作运输公司和仓储 公司来承担局部配送工作。李宁不找最大的物流公司,只找 最适合的。这不仅为李宁节省了大量费用,还可以理直气壮 地要求货物的首发地位。
2.2.3 储运的整合
为了集中网络优势促销售,李宁公司一边把全国13个分公 司的物流储运部整合起来,使物流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一边 推行按销售地入仓的做法。产品出厂后直接送到相应销售地 的配送中心,然后通过分拣,分销出去,而不再走以前的通 过生产地的仓库,再入配送中心的路线。
2.2.4 物流系统的改进
二次发展阶段(1999年-2001年)
1999年,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 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
2000年6月,成功赞助法国体操协会。 2000年,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悉尼奥运会。 2001年,与意大利及法国著名设计师签约,产品设计走上专业化和 国际化的道路。
• 高速发展阶段(1993年-1995年)
1993年,迁址北京。 1993年,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 1995年,参加天津“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订货量占总成交额的一 半,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
• 经营调整阶段(1996年-1998年)
1996年,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1997年,在全国建立起自营分销网络。 1998年3月,率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第一个运动服装与鞋的设计开 发中心。
“环境”要素 “物品”要素 “显性服务”要素 “隐形服务”要素
2.3 经销商
检验
结论
题目
小组成员:00000
目录
• 一、公司概况 • 二、供应链概述 • 三、李宁与安踏 • 四、总结
一、公司概况
• 1.1 公司简介 • 1.2 发展简史 • 1.3 企业文化 • 1.4 品牌策略 • 1.5 体育营销 • 1.6 模式体系
1.1 公司简介
• 李宁公司由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创立。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
1.3 企业文化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 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有限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 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 力同心。
1.4 品牌策略
“中国新一代的希望” “步步为赢”
“把精彩留给自己” “我运动我存在” “季风新运动” “出色源自本色”
2.2.2承运商和物流代理商的管理
在选定承运商之后,李宁公司还非常重视对承运商的动态 管理,连续进行对承运商的绩效考核、末位淘汰与追踪控制。 李宁公司的承运商和物流代理公司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绩效考 核。公司共有5个考核指标,分别是:准时提货率、及时正点 率、货损货差率、服务态度以及完美回单率。针对专线承运 商,李宁物流部会亲自监控每一个指标的完成,而对于代理 公司,则作整体考评。
1.6 模式体系
率先建立起了以ERP为起点的信息系统,全面整合产品 设计、供应链、渠道、零售等资源,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 提高运作效率和品牌形象。
组织运作畅通无阻 战略执行果断快速
二、供应链管理
• 2.1 供应商及生产商
• 2.2 物流及库存

2.2.1 承运商的选择

2.2.2 承运商和物流代理商的管理
7家核心供应商将分别组建服装集团和鞋业集团,在该工业园内从事 服装和鞋类生产。
2.2 物流及库存

李宁公司在全国有3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广州,而3
个配送中心(DC)也相应的设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周边三个大区。产
品生产出来后,李宁的物流部门2小时内就能将产品放入本大区的DC,由
DC进行货物的检配,然后根据经销商的需求,由区域的物流公司进行配送。

2004年10月,李宁公司成为大超联赛唯一指定运动装备赞助商,通过
大学生群体推出校园篮球赛,配合大超赛事与在校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让
目标群体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李宁品牌所倡导的理念;

2005年1月,李宁公司成为NBA战略合作伙伴,极大地提升了篮球品牌
的专业形象;

2006年8月14日,李宁品牌联手NBA五十大巨星之一奥尼尔先生,双方
品牌重塑阶段(2002年-2003年)
2002年,确立全新品牌定位: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2002年底,确立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及业务发展战略。 2003年11月,李宁公司开始全面启动渠道管理信息系统。
• 专业化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2004年2月,第一款李宁牌专业足球鞋“Tie”问世。 2004年6月28日,李宁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主板成功上市。 2004年8月,第四次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 2004年9月,第一款李宁牌专业篮球鞋Free jumper问世。 2004年11月,香港设计研发中心成立,集中负责设计李宁牌服装产品。 2005年1月,与NBA签约,成为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2006年1月,与NBA克里夫兰骑士队著名后卫达蒙.琼斯签约,李宁品牌成为第一个出 现在NBA赛场上的中国体育品牌。 2006年9月5日,推出鞋产品的专业科技平台——“李宁弓”减震科技。“李宁弓” 是国内第一个运动鞋的研发科技平台,标志着李宁公司的运动鞋科技眼发能力跻身世界领先 行列。 2007年1月,携手雅典奥运会男篮冠军——阿根廷男篮,成为第一个同时拥有两家世 界冠军篮球队的中国品牌。 2007年3月,签约瑞典奥委会。同年6月,签约西班牙奥委会。 2008年8月,李宁先生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主火炬,在奥运开幕式的历史 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2009年4月,签约中国国家羽毛球队。 2010,进行品牌重塑,目标口号变为“Make The Change,同时对品牌DNA、目标人 群、产品定位、品牌内涵及开发体系等做了相应调整。 2012年12月18日,和NBA球队——迈阿密热火,达成了合作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