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试峰值对照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反式985 910~905 730~650 980~965
三、炔烃类CH伸
C≡C 伸
CH弯(面内)
CH弯(面外)
~3300
2270~
2100
1260~
1245
645~615
~
~
~
~
中
中
强
四、取代苯类CH伸
泛频峰
骨架振动
(
C
C=
ν)
CH弯(面内)
CH弯(面外)
3100~
3000
2000~
1667
1600±20
1500±25
1580±10
1450±20
1250~
1000
~
~
±
±
±
±
~
~
变
弱
强
三、四个峰,
特征
确定取代位
置
910~665
单取代
邻双取代间双取代对双取代1,2,3,三取代
1,3,5,三取代
1,2,4,三取代
﹡1,2,3,4四取代
﹡1,2,4,5四取代
﹡1,2,3,5四取代
﹡五取代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CH弯(面外)
770~730
770~730
810~750
900~860
860~800
810~750
874~835
885~860
860~800
860~800
860~800
865~810
~860
~
~
~
~
~
~
~
~
~
~
~
~
~
极
强
极
强
极
强
中
极
强
强
强
中
强
强
强
强
强
五个相邻氢
四个相邻氢
三个相邻氢
一个氢(次
要)
二个相邻氢
三个相邻氢
与间双易混
一个氢
一个氢
二个相邻氢
二个相邻氢
一个氢
一个氢
一个氢
五、醇类、酚类OH伸
OH弯(面内)
3700~
3200
~
~
变
弱
液态有此峰
波波配体和16Mn:通过比较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图(附录图发现配体在 cm1、 cm?1处有吸收峰,可归属为羰基C=O的伸缩振动,而图中 cm1、3042 cm?1处的吸收峰可归属为酰胺基的ν(N-H)伸缩振动,2709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为酚羟基ν(O–H)伸缩振动, cm?1处的吸收峰归属为丁烯中C=C的特征吸收峰, cm1处的吸收峰为
–C=N–N=C–基团产生[16-17]。
与配体的红外(附录图光谱图相比,在3426 cm-1处出现的新的宽吸收峰,可归属为水分子的伸缩振动峰υ(HO-H)。而配合物(1)中的红外光谱图中(附录图 3260.8 cm1、3042 cm?1左右处已经不存在N-H 的伸缩振动峰,且1626.5 cm1、1624.1 cm?1处羰基的吸收峰红移至1603.3 cm1,说明在配合物中配体脱掉质子后才跟金属反应参与配位。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2709 cm1处酚羟基的吸收峰蓝移至2974.7 cm1,说明酚基氧也与金属离子配位。1458 cm?1、1402 cm?1、1352 cm?1等处为苯环的吸收峰。上述分析结果与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结小璐:如图,配体H6frshz的红外谱图在3440 cm-1的吸收峰可归属为水的吸收峰;1636cm-1处的吸收峰可归属为羰基C=O基团的伸缩振动ν(C-O)峰;1482、1378cm-1处的吸收峰可归属为吡啶环的特征吸收峰;1482、827、754cm-1处的吸收峰可归属为苯环的特征吸收峰
[i-vi]
附录图为配合物(8)的红外谱图,与配体相比,酚羟基-OH的伸缩振动峰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在配体中1636cm-1处的羰基伸缩振动发生红移至1597cm-1处,说明羰基氧发生配位,这与单晶解析的结果相一致。配合物(9)与配合物(8)的红外谱图分析相似,见附录图。
[i] A. García-Raso, J. J. Fiol, F. Bádenas, M. Quirós. X-ray
diffraction structures of two N-Salicylidene tryptophananato diaquocopper(II)complexes: erythro and threo somers [J]. Polyhedron, 1996, 15(24) : 4407-4413. [ii] F. Mévellec, A. Roucoux, N. Noiret, H. Patin, L. Toupet.
Synthesis, spectroscopic studied and moleculartructure of original
halogeno-[S-methyl-3-(2-hydroxyphen-ylethylidene)
dithiocarbazato] oxo–rhenium(V)complexes [J]. Polyhedron, 1999, 18 : 2537-2541.
[iii] H. Adams, G. Minardi, E. Mura, A. M. Pistuddi. A coordination polymer derived from the copper (II) complex of a bis-(salicylhydrazone) derived from iminodiacetic acid diethyl ester [J]. Inorganic 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0, 3(1):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