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杨河清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篇一: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

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

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 ?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边际产量?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 ? ? ?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 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杨河清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杨河清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杨河清【篇一:人大版杨河清劳动经济学复试题型及答案汇总】class=txt>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 b )是相对过剩的。

a.土地资源;b.劳动力资源;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 b )。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 a )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a.劳动力市场;b.劳动力供求;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 c )。

a.工业部门;b.农业部门;c.家庭。

5.收入指某个时间内个人和家庭的劳动所得和( b )。

a.工资所得;b.非劳动所得;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 c )活动。

a.有价值的;b.有希望的;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 c )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a.最大雇佣量;b.最小雇佣量;c.现有雇佣量。

8.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在( a )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数量。

a.某种工资率下;b.某种劳动生产率下;c.某种价格比率下。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 b )。

a.劳动力供给价格;b.劳动力需求价格;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 a )的连辍轨迹。

a.最低点;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 a )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a.资本;b.土地;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 b )两方面来分析。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 c )。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 a )三大方面。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选择题涉及的主题:•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

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

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收入效应占优势•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边际产量•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

3.劳动的需求弹性: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4.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市场而言的,是指一个用人机构(主要是企业)范围内,以特定的规则和习惯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资源配置机制。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导言名词解释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支出劳动力的活动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实证经济学——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规范经济学——用互惠原则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者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理论。

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即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

从稀缺性方面来讲,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概念。

它隐含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问题。

所以,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

而这种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出来。

比如,每年应届大学生的求职,在多种职业只能有一种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只能在李四或者是王五之间做出唯一的聘用选择。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劳经复习资料第⼀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在效⽤最⼤化假设下,劳动⼒资源的投⼊产出机理。

第⼆: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的运⾏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需求和供给的⾏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法:第⼀:实证经济学分析⽅法:在⼀定的假设前提下,⼈们的⾏为是怎样的。

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规范经济学研究⽅法:⽤⼀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将问题的注意⼒投向了⼈们的⼯作范围第⼆: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的进⾏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均受益,⽆⼈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薪聘⽤经验丰富,能⼒⾜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来说此⼈将给企业带来相当⼤的价值,对个⼈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第⼆: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受益但⽆⼈受到损失。

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双⽅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提⾼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利⼤于弊。

第⼆章:名词解释:1.派⽣需求(简答题):是指对⽣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产的产品的需求派⽣出来的,⼜称“引致需求”,即对⼀种⽣产要素的需求来⾃对另⼀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单位量劳动⼒所耗费的成本,即⼯资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单位量的劳动⼒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使⽤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单位劳动的使⽤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由的流动6.买⽅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市场是垄断者,⽽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替代效应: 劳动使⽤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资本代替了劳动。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杨河清)课后答案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

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

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派生需求: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替代效应: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公式:ed =-(△L/L)/(△W/W)=-(△L/△W)/(W/L)e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补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对生产要素B的需求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

1.替代性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A的价格下降,数量增加时,生产要素B的数量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代性生产要素。

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有哪些3.答: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补充:两种经济体制下企业劳动用工特点4.什么是派生需求定理答: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a)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b)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c)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d)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5.试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答: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背景:最低工资立法是各国政府保护劳动者的一项重要法律,其中心目的是以法律形式来保证工薪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最低工资能够满足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需要。

19世纪末,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最早开始实行最低工资立法。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时间、个人收入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

(2)效用最大化。

由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研究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劳动经济学第四版杨河清

选择题涉及的主题:•劳动需求与供给弹性•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上升。

劳动者感觉富有,不想工作,想休闲多点,那么增加对闲暇时间的需求,减少劳动。

替代效应:工资上升,想多赚点钱,赚钱更为划算,放弃工作去增加闲暇,感觉浪费,放弃了工作去闲暇,感觉成本升高了,也就是机会成本上升,所以减少闲暇去增加工作,增加劳动。

单位闲暇的成本其实就是单位工资。

究竟最后是劳动需求增加还是减少,看两种效益哪种作用大一些。

替代效用占优势收入效应占优势•替代效应与规模效应•边际产量•等成本线的斜率:w/r[给定资本(价格为r)和劳力(价格为w)],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如果厂商面对的投入品价格是固定的,等成本曲线就是一条直线,其斜率代表相对价格。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劳动者的闲暇与收入无差异曲线一般满足以下几个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效用水平;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并且凸向原点;4、不同的劳动者无差异曲线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状,但是大致特征保持一致•劳动力需求的规模与替代效应•(此两题的内容最后没有能讲到,所以直接给大家题目)•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 C )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年纪大的人更不愿意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经济原因是(BC )A.投资的直接成本较大B.投资后未来收益持续期相对较短C.投资的机会成本较大D.投资后的收益增量规模较小E.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概念: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ppt)2.劳动的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劳动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劳动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价值(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问题。

例如,民工荒、政府要求增加最低工资、劳动生产率下降、农民工工资急剧上升、工资增长不均等、工作培训、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高工资受到质疑、收入分配不平、农村移民增加、劳动力市场全球化扩大等等。

(2)数量上的重要性。

在西方经济中,大部分国民收入并不是来源于资本收入(利润、租金和利息),而是来源于工资。

绝大多数居民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提供劳务。

从数量上看,劳动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3)独有的特性。

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完全不同于产品市场的交易。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极有意义和复杂的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意味着供给和需求概念在应用于劳动力市场时必须做出重大的修改和调整。

在供给方面,劳动者“出售”给雇主的劳务与该劳动者不可分离。

除了货币报酬,工人还关注工作的健康和安全性、工作难度、就业稳定性、培训和晋升机会等,这类非货币因素也许与直接收入同样重要。

这样,工人的供给决策要比产品市场的供给概念复杂得多。

(4)收益的广泛性。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从劳动经济学中得到许多启示和教益。

从劳动经济学得到的信息和分析工具有助于人们做出与劳动力市场有关的决策。

从个人角度看。

大量内容将直接与我们有关,如工作搜寻、失业、歧视、工资、劳动力流动等。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从对劳动经济学的理解中所得到的知识背景和分析方法,对做出有关雇用、解雇、培训和工人报酬等方面的管理决策也应该是十分有用的。

从社会角度看,了解劳动经济学将使人们成为更有知识、更理智的公民。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首先要明确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劳动经济学的假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如同商品和资本是稀缺的一样,劳动力资源也是有限的。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劳经复习资料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

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名词解释:1. 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 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3. 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 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 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 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导言名词解释劳动——有劳动能力与劳动经验得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得得支出劳动力得活动劳动力——在早期得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得“劳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瞧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得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得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得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就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得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得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得分析与研究。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得生产与再生产得经济问题、人口自然增长得经济规律,特别就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得影响就是其集中要研究得对象与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与科学管理得制度、法令、程序与方法得总与。

实证经济学——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在一定得假设前提下,人们得行为就是怎样得规范经济学——用互惠原则去衡量经济效益得好坏与制度政策得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得选择应该就是什么得问题简答题1、谈谈您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得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得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得运行与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就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得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得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得分析与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者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得价值。

实证经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人得经济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得一种理论。

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即稀缺性与人就是有理性得。

从稀缺性方面来讲,正就是由于稀缺性得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上得“机会成本”概念。

它隐含得一个重要命题就是人们对资源得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就是机会成本问题。

所以,劳动力资源也就是稀缺得。

而这种稀缺得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得价格---工资反映出来。

比如,每年应届大学生得求职,在多种职业只能有一种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只能在李四或者就是王五之间做出唯一得聘用选择。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1.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答: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生产力以及劳动报酬等与劳动有关的经济现象的一门学科。

2.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劳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劳动报酬的决定等。

3.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答: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等。

第二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1. 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答:劳动力供给受到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劳动参与率、教育水平、家庭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2. 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答:劳动力需求受到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劳动力生产率、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3.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是什么?答: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是通过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劳动力的数量和价格,从而实现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第三章:劳动生产率与工资水平1. 什么是劳动生产率?答: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劳动投入所能创造的单位产出或价值。

2.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劳动生产率受到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资本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3. 工资水平如何决定?答: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工资水平下降;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工资水平上升。

第四章:劳动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1. 劳动收入的分配方式有哪些?答:劳动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市场分配、政府分配和家庭分配。

2. 劳动收入再分配的目的是什么?答:劳动收入再分配的目的是通过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机制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财富公平和社会公正。

3. 劳动收入再分配的方法有哪些?答:劳动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包括纳税制度、福利补贴、收入调节机制等。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劳经复习资料第一章: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表述的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第一:实证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第二: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该是什么的问题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第一: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的工作范围第二:研究劳动经济问题的时候,不能脱离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的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实证经济学或规范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一:市场交易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到损失。

例如:企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

第二:市场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到损失。

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双方均获得收益时,对于其他那些企业或者市场上的高管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

第三:最为常见的既有受益者又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或数量。

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名词解释:1.派生需求(简答题):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即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2.劳动的边际成本:使用一单位量劳动力所耗费的成本,即工资3.劳动的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量的劳动力所增加的收益,即劳动边际产品价值4.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5.竞争性劳动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6.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7.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劳动的边际收益)8.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经济学(本科)第一章至第七章课后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答: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和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第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第二,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第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2、何为劳动力需求弹性?答: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

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一个是替代效应,一个是规模效应。

产品价格的上涨,会使销售额下降,产出量减少,因而企业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

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答: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5、试分析安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短期劳动需求。

答:完全竞争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

公式:MPL·P =W单个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并且向右下方倾斜。

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水平加总。

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6、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答: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需求曲线平缓,这也意味着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需求弹性大。

7、非盈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有哪些特点?答:一在市场工资率相同的情况下,非营利性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二非营利性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更平坦。

8、影响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包括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两方面。

其中微观因素包括:(1)企业生产规模、(2)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3)企业利润量、(4)工资变化、(5)其他要素价格、(6)预期等。

宏观因素包括:(1)社会生产规模大小、(2)国家经济体制、(3)产业结构状况、(4)科学技术进步、(6)对外开放程度、(7)相应的市场环境、(8)政府政策等。

9、试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答: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课后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答案: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讲,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讲,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力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分析劳动力供给通常有哪些假设。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

该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内获得的;二是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

二、市场环境的假设。

三、关于劳动力质量的假设。

3、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一个是社会学性质的因素,即结婚、育儿、家庭形态、家务劳动的负担、健康程度、就业观念等;另一个是经济学性质的因素,即工资与资产的状况、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雇用习惯等。

4、何谓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答案: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纯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替代效应:在个人实现相同效用水平的情况下,劳动供给的决策主体改变其时间分配结构,必定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

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这就是替代效应。

5、何谓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答案:主体对于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的评价或选择,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A种组合与B 种组合对他提供的效用相同,他不能区别何种组合的效用高或何种组合的选择顺序在前,此时,A,B两种组合对于主体来说是无差异的。

那么,将与A点所示的劳动收入与余暇的组合具有相同效用的所有组合点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无差异曲线。

6、个人劳动力供给受到哪些约束?答案:7、描述个人的、家庭的和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答案: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的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

他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妻子的就业会受到丈夫是收入和家属构成、子女年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的影响。

(1)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

(2)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高。

如果劳动力市场疲软,会因丈夫事业等原因导致基本收入下降,同事妻子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也下降。

月到这种情况,如果(1)的效果强,随着丈夫的收入减少,妻子为弥补收入不足增加劳动力参与率,所以劳动力供给量增加。

相反,如果(2)的效果强,则随着妻子工资下降,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劳动力供给量也减少。

所谓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

8、哪些人口因素对劳动力总供给产生影响?答案:劳动力的供给与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首先受到人口总量的制约,进而受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量的制约。

劳动力供给量是人口的函数。

构成劳动力资源的劳动力人口群体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一部分,该部分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的数量关系十分密切。

假定人口总体的年龄构成不变,劳动适龄人口中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构成也不变,则劳动力人口与人口总量成正比关系。

(1)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2)通过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动。

9、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答案:劳动力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认可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供给规模、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工资水平、个人非劳动收入、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宏观经济状况、其他因素。

第三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古典均衡的概念?答案:在均衡状态下,相互对立中的任何一种力量在各种条件制约下不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

在均衡状态下,对立的行为主体的利益共同达到了最大化。

2、如何理解现代均衡的含义?答案: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3、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几种类型?答案: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三种类型。

(一)供大于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大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

这种类型表现为劳动力过剩,存在相当数量的失业或潜在失业人口。

(二)供不应求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其需求数量的状态。

这种类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缺乏劳动力,企业和社会扩大生产时难以找到充足的求业人员。

(三)供求均衡即劳动力供给的数量与社会对其需求量达到均衡的状态。

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供求均衡的标志是:(1)劳动力供给能够为社会全部吸收;(2)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又能全部得到满足。

4、分析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形成的原因。

答案: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所谓均衡工资就是在此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处于量的相等状态,高于这一工资水平,劳动力的供给欲望会变得十分强烈,市场的劳动力供给量会有明显的增加。

5、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有哪些影响。

答案:(一)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充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三)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均衡的破坏也可能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造成的,供求双方的变化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

在同向变化时又有变化幅度相同与相异两种情况,在变化幅度相异时,还有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供给变化幅度,以及劳动力供给变化幅度大于劳动力需求变化幅度两种情况。

6、为什么说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答案:主要有三个原因:(1)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水平,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

工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2)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

(3)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7、试分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现象。

答案:劳动力短缺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

这种情形也可以称为劳动力过度需求。

劳动力短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是因为,从劳动力需求方来说,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行政机构,在帕金森定律的支配下,具有内在的不断扩大自身规模是冲动,而这种扩大规模的冲动就引起扩大劳动力需求的冲动,劳动力需求冲动表现在企业在向上级单位争取用工指标的行动中,使劳动力需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长边的位置。

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是短边,劳动力供给是长边,劳动力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

劳动力过剩又称为劳动力过度供给。

劳动力过剩的表现是劳动力滞存。

这种滞存发生在企业内部,就是隐性失业;发生在企业外部,就是显性失业。

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有:(1)预算软约束下劳动投入数量冲动引起的工资率大于劳动边际生产率;(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起的劳动囤积;(3)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4)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已经富余的劳动力存量不能改变;(5)企业目标由规模增长向人均收入最大化转移,劳动力需求急剧不降,不仅低于追求规模增长的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也低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劳动力需求量。

8、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1)组织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