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肥料的施用。
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本次试验选择了常用的“3414”肥料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其效应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试验设计及方法1.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在同一块土地上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分别为施用“3414”肥料的不同比例),每个处理组设有3个重复,并且设置了对照组。
在整个试验期间,对各处理组的土壤性质、植株生长情况、产量等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
2. 试验方法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们在试验前对土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调查,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
在施肥前后,还对土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了监测,并对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定期观测和调查。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性质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施肥处理组的土壤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施用“3414”肥料的处理组中,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普遍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肥料比例的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随之增加。
这一现象表明,“3414”肥料的施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2. 植株生长情况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不同处理组的马铃薯植株生长情况进行了定期观测和记录。
结果显示,在施用“3414”肥料的处理组中,马铃薯植株的生长情况普遍优于对照组,包括植株的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方面。
随着肥料比例的增加,植株的生长情况也明显提升。
这表明,“3414”肥料的施用对马铃薯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试验总结通过对“3414”肥料的田间试验分析与总结,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3414”肥料的施用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促进植株的生长;2. 随着“3414”肥料比例的增加,马铃薯的生长情况和产量也相应增加;3. 合理施用“3414”肥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414肥料方案
肥料“3414”完全方案设计“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指施肥不足)=2水平×0.5,3水平(指过量施肥)=2水平×1.5。
为便于汇总,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
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处理。
表4-1 “3414”试验方案处理(推荐方案)试验编号处理N P K1 N0P0K00 0 02 N0P2K20 2 23 N1P2K2 1 2 24 N2P0K2 2 0 25 N2P1K2 2 1 26 N2P2K2 2 2 27 N2P3K2 2 3 28 N2P2K0 2 2 09 N2P2K1 2 2 110 N2P2K3 2 2 311 N3P2K2 3 2 212 N1P1K2 1 1 213 N1P2K1 1 2 114 N2P1K1 2 1 1该方案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拟合。
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
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
1、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2、试验作物品种选择田间试验应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
3、试验准备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
小麦3414肥效试验
小麦3414肥效试验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而肥料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探究不同氮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小麦3414肥效试验。
实验方法:选取相似的土地和天气条件下的两块小麦种植区,分别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每个区域又分别进行了不同氮肥的处理,共六组处理。
具体如下表:|组别|肥料类型|施肥量(kg/hm2)||:-:|:-:|:-:||1|无肥料|0||2|化肥|N:P2O5:K2O=120:60:60||3|有机肥|40||4|化肥+有机肥|N:P2O5:K2O=90:60:60+20||5|有机肥+化肥|N:P2O5:K2O=60:60:60+30||6|化肥|N:P2O5:K2O=180:60:60|在试验期间,我们对各组小麦施肥后的生育指标(株高,叶长,茎粗等)、产量和品质(粒径,蛋白质含量,筋度等)进行了观测和分析,并计算了相应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实验结果:生育指标方面,在施肥处理下,小麦的生育状况较好,组别6的小麦生长最为迅猛,而组别1的小麦生长较差。
不同施肥组别之间差异较小。
产量方面,施肥处理组别的小麦产量均高于无肥料处理组别,其中组别6的小麦产量最高,可达到7023.3kg/hm2。
施肥组别之间差异显著,有机肥处理组别的产量最低,仅为3075.6kg/hm2。
总结:小麦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氮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但不应单一施用化肥或有机肥。
与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组别的小麦产量虽较低,但其品质相对更好。
因此,在选择施肥方案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作物3414肥料试验方案
XXXX作物3414肥料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3414”试验,确定XXXX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生产实现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试验布设在…,地势平坦、整齐。
前茬……三、试验设计采用农业部推荐的“3414”完全试验设计。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加上一个空白对照,共计14个处理。
氮、磷、钾肥分别用尿素、重过磷酸钙、硫酸钾补充。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m2(3m×5m)。
区距50㎝。
指示品种XXXXXX,行距XX㎝,每小区种XX行,亩留苗密度XX 万。
各处理因子编码见下表。
其中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 0.5,3水平=2水平× 1.5。
根据历年肥料试验结果,本年度统一将2水平确定为:纯氮10公斤、纯磷8公斤、纯钾2公斤。
设置校正试验(不施肥)。
亩施肥量表小区(15㎡)施肥量表小区(15㎡)施肥量折算成化肥表注:尿素含N:46.4%;重过磷酸钙含P2O5:43 %;硫酸钾含K2O:45%。
四、测试项目:1、试验播种前和收获后(梅花取样)多点采集不同处理的土壤样品(播前取一个样,收获后每个小区均取样,取样深度0-20cm测试检测。
2、试验播种前和收获后各处理1m土壤水分。
3、各生育期植株生长量和田间叶面积系数变化。
五、记载要求田间试验记载和室内考种项目严格按照设计的记载表执行。
试验记载情况应包括如下基本信息:1、地址信息:省、县、乡、村、邮编、地块、农户姓名等;2、位置信息与气象因素:经度、纬度、海拔、气温、降水、日照等;3、土壤信息与施肥情况:土壤质地,施肥种类、数量等;4、田间管理信息:前茬、灌水、中耕、病虫害防治、生育性状调查、考种和经济产量测试等。
“3414”试验设计田间种植顺序图重复一重复二重复三。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马铃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肥料的施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探究马铃薯肥料施用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
试验设计如下:在马铃薯种植区域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试验,将土地划分为四个区域。
每个区域施用不同的肥料组合,分别为:1. 第一区域施用有机肥料(猪粪)和化肥(氮磷钾肥)的混合物,比例为3:4:1。
2. 第二区域施用纯有机肥料(猪粪)。
3. 第三区域施用纯化肥(氮磷钾肥)。
4. 第四区域作为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
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对四个区域进行了如下观测和测量:1. 对每个区域的土壤进行了初步分析,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指标。
2. 在马铃薯种植期间,对每个区域进行了定期的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3. 在收获期间,对每个区域的马铃薯进行了产量和品质的评估,包括单株产量、品质指标(如块茎外观、干物质含量等)。
经过试验的一系列观测和测量,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有机肥料与化肥的混合施用在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
这可能是由于有机肥料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而化肥能够迅速满足植物的营养需求。
2. 纯有机肥料的施用也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虽然比不上有机肥料与化肥的混合施用效果。
3. 纯化肥的施用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由于纯化肥缺乏有机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物质。
4. 对照组没有施用任何肥料,导致了显著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适当的肥料施用对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的影响。
有机肥料与化肥的混合施用效果更佳,但纯有机肥料的施用也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种植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组合,以达到最佳的产量和品质效果。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以达到提质、节本、增效的目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古竹镇是紫金县农业大镇,全镇年水稻面积1809hm2。
为减少我镇农民对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2010年晚造,我站在古竹镇雅色村红卫自然村赖亮文的责任田进行了“3414”小区肥效试验和五个中区校正试验。
为水稻合理施肥,校正配方施肥,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1、试验概况1.1 试验田的选择。
试验田位于古竹镇雅色村的西部,土质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方便的田块。
1.2 试验方案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小区采用“3414”方案,按要求组合成14个小区,不设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m2;中区校正试验设5个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处理的中区面积为133m2。
1.3 实施情况。
试验各小区、中区之间的小田埂均用尼龙薄膜覆盖至犁底层,以防止肥水渗漏。
试验品种为II优3550,播种期为7月22日,各小区规格一致,行株距为20cm×23cm,收获日期为11月11日,全生育期112天。
2、试验结果分析2.1 空白区的主要表现:从小区1的农艺性状分析来看(试验小区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见附表一),小区空白区的产量336.6kg/667m2,产量排列第14位,从中区空白区5校正对比试验来看,产量346.6kg/667m2,这两者之间较接近,证明了地力均匀的真实性。
2.2 高肥区(小区11,中区2区)的主要表现:小区的高肥区是施纯氮15kg/667m2,属严重过氮施肥,产量为471.6kg/667m2,产量排序第7位,禾苗生长有过氮表现,最高苗数明显增多,到最后为成穗最低,结实率最低。
小麦3414肥效试验
小麦3414肥效试验引言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受到了广大农民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科研人员们不断进行肥效试验,以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
本文即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小麦3414品种进行肥效试验的一个研究成果报告。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小麦3414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表现,以此来比较各种施肥方法的肥效,并为小麦生产中的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二、试验设计与方法1.试验地点:本次试验选取了我国北方地区一个典型的小麦种植区作为试验地点。
2.试验对象:选择小麦3414作为试验对象,该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3.施肥处理:本次试验设置了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CK)、常规施肥(常规氮、磷、钾肥)、有机肥施用、复合肥施用和微量元素肥施用。
4.试验设计:采用了随机化区组设计,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5.测定指标:主要测定了小麦3414品种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生长情况、产量表现以及经济效益。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1.生长调查结果通过对小麦3414品种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不同施肥处理对其生长情况有着明显的影响。
不施肥处理下的小麦3414生长较为缓慢,株高和叶片颜色均不如其他处理组。
而有机肥和复合肥施用处理下的小麦3414生长情况较好,株高较高,叶片颜色翠绿。
2.产量表现在收获期进行的产量调查显示,不施肥处理下小麦3414产量最低,常规施肥和复合肥处理下的小麦3414产量较为稳定,而有机肥处理下的小麦3414产量最高。
微量元素肥处理下的产量表现与有机肥处理相近。
3.经济效益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产量和成本进行对比发现,有机肥处理下的小麦3414产量较高,且施肥成本较低,因此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复合肥处理次之,微量元素肥处理相对较低,而不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差。
四、结论与建议1.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出,对于小麦3414品种而言,有机肥处理是最为合适的施肥方法,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节约施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414”肥料试验方案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1. 试验目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可以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 试验设计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推荐采用“3414”设计方案,我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部分实施方案及“3414”扩展实施方案。
(2)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应用效果试验。
(3)配方肥校正试验3.“3414”完全实施方案全称为: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肥料试验设计(1)“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与码值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同,原因是此方案不含带有小数的码值。
“311—B”,“311—A”等含带有小数的码值。
)(2)该方案除了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3)其具体操作参照有关的试验设计与统计技术手册。
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肥料试验设计“3414”试验设计的码值方案处理X1X2X3号1000202231224202521262227232822092211022311322122111312114112根据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小麦3414试验方案
小麦“3414”试验方案为了探索小麦品种在我区土壤上最佳的氮、磷、钾施肥用量及配比,逐步建立适合我区土壤和作物特性的施肥模型,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为全区小麦大面积生产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制定本试验方案。
一、试验设计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各处理因子编码及用量见表一。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本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表一“3414”完全试验各处理编码及用量二、试验准备1、试验地设在地块平坦、肥力中等、地力均衡的田块中进行,地点选在西上坡子村,承担实验农户刘大娟。
3、统一耕作方式。
田间基本苗按16万左右确定播种量(田间出苗率按80%计),各小区间必须统一播期和播种方式(条播),除肥料外其它田管措施要一致。
4、试验地一律不用有机肥料。
试验的氮磷钾肥料品种统一:氮肥为尿素(含N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60%)。
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8公斤。
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为6:4,磷肥一次性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50%作拔节肥。
三、试验记载1、气候。
主要记载供试区域的气温、晴雨、灾害性天气等。
2、试验地基本情况。
前茬作物种类、产量水平和施肥水平及施肥方式。
试验过程各处理小区面积、施肥品种、数量和施肥方式。
3、田间农事操作。
详细记载整地、施肥、播种、中耕、灌溉、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农事操作,将每一项操作的日期、数量、方法等记录下来。
4、作物生育动态。
主要记载作物主要生育进程和特性。
四、测产考种和植株测定小麦成熟后及时进行测产和小区单打单收。
测产时要求获取产量结构各项参数。
每一小区收割完毕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区号小牌扣在禾捆上,并严格加以校对,以免发生错误。
脱粒时,应分区脱粒、晒干、称重,并求出每小区实际产量。
内黄县“3414”夏玉米肥料后效试验
河南农业2018年第9期(上)怎样提高桑园产叶量多、产叶量高、对土地条件要求较高等特点,如果满足不了条件,很难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笔者认为,提高桑园产叶量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栽植优良桑品种有了优良品种,即使不增加肥料和劳力也可获得较好的收成。
“农桑14”在河南省种植产叶量高、养蚕成绩好,可以大量种植。
二、选择良好的土壤桑树虽然是适应性强的植物,但是在结构差的土壤中种植,桑树的生长发育也不是很好。
桑树根深,需要有良好的表土和底土,最适合桑树生长的是沙质壤土和壤土。
因为沙质壤土含有80%左右的细沙粒,组织结构疏松,透气性好,含有机质较多,在水肥供应充足的条件下叶量达2000 kg。
低干密植桑,栽植距离高窄,单株发条数少,枝条长,生长旺盛,每667 m 2桑树发条6000~7000根,平均条长1.5 m 左右,每667 m 2产叶量在2000 kg 以上。
新发展的速成无干丰产桑园,桑树栽植密度1200株/667 m 2,留条数为6000根左右,平均单根条长2~2.3 m,枝条围度6~7 cm,每667 m 2产叶量可达3000 kg。
这种速成无干丰产桑园、优干中干桑园和低干密植桑园,主要原因是它具备了一个合理的空间结构,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光照和提高土地、肥料的利用率。
四、抓好桑园管理桑园管理要抓好“管”“肥”“水”三个环节。
“管”就是桑园田间管的30%。
“水”是桑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桑的含水率在60%以上,其中,桑叶的含水率为70%~75%,桑条含水率为58%~61%,桑根含水率为40.3%~42.8%。
成林桑园每生产0.5 kg 鲜桑叶,就要耗水50~75 kg。
适时灌溉的桑园比自然降雨的桑园春叶增长8%~12%,秋叶增长10%~30%。
如果合理增加桑园的施肥量,适时灌水,那么桑叶增产效果就会更大。
为保证桑树的正常生长,桑园浇水的要求是:春季土层不旱,夏秋季满墒。
具体作法是:春季于桑树发芽前,需要给桑园灌溉1次水;于稚蚕期、壮蚕期各灌1次水,夏伐后,如果天旱就应及时灌水;夏秋季节如果连续7~12 d 不下雨就需要进行灌溉。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收益丰厚,因此对马铃薯的肥料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进行分析与总结,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
各处理组分别施用不同的肥料处理,包括对照组(不施肥)、化学肥料组(N、P、K)、有机肥料组(有机肥)、复合肥料组(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料组(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料组(微生物菌肥)。
试验地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确保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
二、试验结果分析1. 产量效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化学肥料组、有机肥料组、复合肥料组、生物有机肥料组、微生物菌肥料组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化学肥料组产量提高明显,有机肥料组次之,复合肥料组和生物有机肥料组产量相对稳定,微生物菌肥料组产量提高最小。
经统计分析发现,各处理组的产量差异具有显著性。
2. 质量效应分析除微生物菌肥料组外,其他处理组的马铃薯质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机肥料组和生物有机肥料组的质量提高最为显著,且对市场的适应度较好。
化学肥料组虽然产量提高较多,但质量稍逊色一些。
有机肥料组和生物有机肥料组在提高马铃薯质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三、试验总结通过本次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化学肥料在提高马铃薯产量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对马铃薯的质量影响较大,容易导致产量质量不匹配的问题。
2. 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对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具有较大优势,对提高产量也有一定效果,适合于市场种植需求。
3. 复合肥料的效果较为稳定,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提升,适合多种生长环境的适用。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显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的使用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品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葡萄3414试验方案
葡萄“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1.试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在不同施肥单元的优化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试验设计采用“3414”方案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目的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和部分实施方案。
2.1“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方案设计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小区随机排列。
要求分别在高、中、低产田安排试验。
试验地不施有机肥,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
(试验处理见表1)表1 “3414”试验方案处理2.2 “3414”的部分实施方案2.2.1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设计在一些区域为了检验氮、磷效果,可采用下表处理进行氮、磷二元肥料效应试验,在K2做肥底的基础上建立肥料效应方程。
处理施肥水平同 2.1。
(具体处理及其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照见表2)表2 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设计与对应的“3414”方案部分处理2.2.2常规5处理试验设计在施肥试验中,为了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把试验设计为5个处理:无肥区(CK)、氮磷钾区(NPK)、无氮区(PK)、无磷区(NK)和无钾区(NP)。
这5个处理分别是“3414”完全实施方案中的处理1、2、4、8和6。
各处理施肥水平同2.1。
(具体处理及其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照见表3)表3 常规5处理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3.试验实施3.1 试验作物葡萄。
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需肥规律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田间试验应明确所用的作物品种,选择本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的品种。
3.2施肥方式基肥分别施1/3氮肥,1/2磷肥,1/3钾肥;追3次肥,第一次追1/3氮肥,第二次追1/3氮肥1/2磷肥1/3钾肥,第三次追1/3钾肥。
3414试验设计方案
3414试验设计方案一、啥是3414呢。
这“3”啊,就是代表3个因素水平。
你可以把因素想成是影响某个结果的各种原因,比如说种庄稼,那肥料的用量、浇水的量、光照时间这些都是因素。
每个因素呢,咱们都设定3个不同的水平,就像低量、中量、高量这样。
那“4”呢,就是指4种肥料要素。
这肥料可是个关键,可能是氮肥、磷肥、钾肥还有其他什么复合肥之类的。
这就像是一个组合套餐里的不同菜品,每个都有自己的作用。
最后的“14”,就是整个试验要做14个处理组合。
为啥是14个呢?这是经过精心计算和安排的,为了能把各种因素水平还有肥料要素的不同搭配都考虑进去,这样就能全面地看看到底怎么组合能让咱们想研究的东西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具体怎么做这个试验呢。
1. 第一步:规划试验田或者试验区。
就好比你要盖房子得先找块合适的地一样。
如果是研究农作物,那得找几块土壤肥力差不多的地。
把这块地分成好多小块,就像切蛋糕一样,每一小块就是一个试验单元。
2. 第二步:安排处理组合。
按照3414的设计,把那14种处理组合分别安排到这些小试验单元里。
比如说,第一个处理组合是氮肥低量、磷肥低量、钾肥低量加上某种肥料的低量,那就把这个组合用到其中一个小单元里。
要特别小心,可不能搞混了。
这就像厨师做菜,每个配方都得严格按照要求来,盐放多放少可都影响味道呢。
3. 第三步:日常管理和数据记录。
在试验进行的过程中,该浇水浇水,该除虫除虫,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细心。
而且要把每个小单元里作物的生长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
比如什么时候发芽、长多高了、叶子颜色怎么样,就像写日记一样。
还有像土壤的变化、天气情况这些也可以记录一下,说不定这些也会对结果有影响呢。
4. 第四步:结果分析。
等到作物收获了或者试验结束了,就开始分析这些数据。
看看哪种处理组合下,作物长得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优。
这就像是在一堆钥匙里找能打开宝藏箱子的那把钥匙,通过分析,我们就能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肥料组合、什么样的因素水平搭配是最棒的。
肥料“3414”完全方案设计
肥料“3414”完全方案设计“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效田间试验方案。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为便于汇总,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
该方案除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等等。
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
利用“3414”实施方案可以得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
方案中的处理1为空白对照(CK),处理6为全肥区(NPK),处理2、4、8为缺素区(即PK、NK和NP)。
收获后计算产量,用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百分数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
相对产量低于50%的土壤养分为极低;相对产量50%~75%为低;75%~95%为中,大于95%为高,从而确定适用于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对应的肥料施用数量。
对该区域其他田块,通过土壤养分测试,就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
试验编号处理N P K1 N0PK0 0 02 N0P2K20 2 23 N1P2K21 2 24 N2PK22 0 25 N2P1K22 1 26 N2P2K22 2 27 N2P3K22 3 28 N2P2K2 2 09 N2P2K12 2 110 N2P2K32 2 311 N3P2K23 2 212 N1P1K21 1 213 N1P2K11 2 114 N2P1K12 1 1该方案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拟合。
大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大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摘要大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组合为施纯氮93.0kg/hm2、五氧化二磷147.0kg/hm2、氧化钾99.0kg/hm2,大豆产量可达1 339.50kg/hm2。
关键词大豆;“3414”;肥效;植株性状;产量“3414”完全试验方案[1]在大豆上应用较少,故设置本试验,找出氮、磷、钾各因素的最佳配方组合[2-6],从而为北安市大豆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大豆品种为黑交00-1152。
供试肥料: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原料肥(面状)(含P2O5 9%),颗粒硫酸钾(含K2O 33%)。
1.2试验设计采用“3414”正交试验设计,设计方案见表1。
小区面积19.5m2,行长6m,5行区,3次重复。
试验两侧步道各留1m。
1.3试验实施试验地设在中心东山试验田,平岗地,薄层黑土。
前茬为大豆,秋翻起垄。
5月13日播种,播量82.5kg/hm2,用适乐时种衣剂拌种。
机械开沟,种下深施肥,人工播种。
2铲2趟,除草剂封闭灭草,人工除大草2次。
9月初采点考种,全区收获脱粒计产。
然后全区收获,用小型脱粒机脱粒计产。
2结果与分析由表2可知,大豆株高在41.9~59.0cm,单株荚数15.5~21.2个,单株粒数30.6~43.7粒,百粒重14.0~16.7g。
14个处理中产量高于不施肥的处理为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8、处理10、处理12、处理13,其余处理产量低于不施肥处理。
该试验出现近1/2低于不施肥的处理,显然是试验因素(即肥料)原因造成的。
尿素和硫酸钾是常规肥料,减产原因很可能是过磷酸钙原料肥未经成型加工。
对该试验增产的处理进行比较,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0、处理8、处理4、处理5、处理3、处理12、处理13。
最优组合是处理10,即施氮、磷、钾肥纯量分别为93.0、147.0、99.0kg/hm2。
3结论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组合为施纯氮93.0kg/hm2、五氧化二磷147.0kg/hm2、氧化钾99.0kg/hm2,大豆产量可达1 339.50kg/hm2,较不施肥增产195.00kg/hm2。
最新 水稻3414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精品
水稻3414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和土壤类型试验地位于宜宾县古柏乡农村村团结组,E104o1811.6”,N28o5928.8”,地势平缓。
供试土壤属夹关组红砂田,潴育型水稻土,肥力水平中等,地力均一。
1.2 供试品种供试水稻品种为Ⅱ优518。
1.3 试验设计1.3.1 “3414”完全试验“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是: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
此试验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特点。
根据试验安排,结合宜宾县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及相关试验示范成果,初步确定其施肥配方(kg/667m2)为:N:P5O2:K2O=10:4:4;试验布局1次重复。
根据上述配方比例,“3414”试验完全方案小区面积固定以30m2计算,得各处理间施肥标准。
此次测土配方施肥一般采用单质肥料,在施用基肥或追肥前,应根据试验作物规律,确定合理的基肥、追肥比例。
1.3.2 试验地选择试验地在选择地势平坦、田面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田块,地力水平中等,历年种植习惯为一季中稻。
1.3.3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田间试验应选择当地的主栽品种或拟推广的品种,该试验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Ⅱ优518。
1.3.4 试验准备1.3.4.1 整地确定实验田后进行去除杂草,开沟排水并犁耙平整。
1.3.4.2 小区区划根据地形条件及试验设计要求,该“3414”试验每小区面积为30m2。
确定小区基本面积后,在试验田上拉出一条标准线,与试验田的长边平行,并离田边约2m以上,以供设置走道和保护行之用。
同时,利用“勾股定理”作线,合理设置保护行和走道,划出试验所需小区。
保护行宽度为1.0m,行内种植品种与试验区相同;走道为0.5~0.8m,未种植作物。
划定小区后,根据随机排列原则确定各处理具体位置。
1.3.4.3 采集土样试验前,按S或梅花形布点,采集20个点制成土壤混合样品,通过化验得出试验田土壤各相关成分含量。
3414试验数据处理及配方施肥简介(上)
2、利用EXCEL运算
以Microsoft Office2000为例
第一步:
数据准备
处理编号 1 2 3 4
施肥状况 N(kg/ha) P(kg/ha) K(kg/ha) 0 0 113 225 225 225 0 120 120 0 60 120 0 120 120 120 120 120
产量(kg/ha) 3627 3954 4386 4860 5042 5949
JOINT=*** 表示直线与平台交会的X轴坐标(优化肥料用量)
RSQ=**** 为R2
F=****** 为显著性检验的F值
PROBF=***** 为显著性检验结果是否显著
第六步:添加散点
第七步:添加趋势线
第八步:修饰图形
8
作物产量(t/ha)
6 4 2 0 0 100 200 300 400 肥料用量(kg/ha)
225
225 225 225 338 113 113 225
180
120 120 120 120 60 120 60
120
0 60 180 120 120 60 60
5550
5259 5367 5036 5223 4535 4617 4788
12
13
14
第二步:进行网络运算
第三步:分析结果的判读
第三步: 如果在你的计算机中安装了Microsoft Office并且正确注册了 OWC
(Office Web Component) 组件,仍然打不开土肥工具,请在网页工具中,IE 中的
安全级别设置为“中”、“中低”或“低”;具体步骤:工具 - Internet 选项 -
安全 - 调整 Internet安全级别
3414试验设计
“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唐启义)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的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
2005年农业部下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计。
“3414”设计方案是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优化的不完全实施的正交试验,该方案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已在全国试用多年。
“3414”完全实施方案可应用14个处理,可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
此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可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
“3414”试验结果资料的统计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回归方程的建立、回归方程的F检验、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检验。
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然后通过方程确定最大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根据施肥量预测产量。
运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的14个处理,可以建立N、P、K三个因素与产量的三元二次效应方程,部分实施方案(或选择完全实施方案的部分处理)可建立某一个或某二个因素与产量的一元二次或二元二次效应方程。
在DPS系统中既可完成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功能外,还可指定当其它要素为2水平时,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拟合。
分析时数据编辑格式为:左边3列是各处理实验设计施肥水平值,右边是各处理各次重复产量观察值:如没有重复,就只有一列产量数据,如有重复则有多列数据,这里的例子是两次重复的产量数据。
2次重复实验结果分析的数据格式如图1。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
马铃薯“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分析与总结引言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其产量的提升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
而肥料的使用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影响巨大,对于不同类型的肥料的效应进行试验分析和总结,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以“3414”品种的马铃薯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肥料的施用,进行田间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同肥料的效应和适用情况,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 试验地点:选择位于农村的田间进行试验,保证环境条件的一致性。
2. 试验品种:选择“3414”品种的马铃薯作为试验对象,因其产量稳定、适应性较强。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施用不同的肥料,以检验肥料的效应。
4. 处理组别:设立对照组和不同肥料处理组,作为对比来研究不同肥料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5. 施肥方法:按照生产实际,采用常规施肥方法,确保施肥的均匀性和及时性。
6. 数据收集:在生长季节结束后,对不同处理组的马铃薯产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肥料处理组的产量比较:通过对不同处理组的马铃薯产量进行对比,发现不同肥料的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影响巨大。
有机肥料处理组的产量最高,化肥处理组次之,而对照组的产量最低。
这说明有机肥料对于“3414”品种的马铃薯产量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2. 不同肥料处理组的品质比较:除了产量外,我们还对不同处理组的马铃薯品质进行了比较。
发现有机肥料处理组的马铃薯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较少出现畸形和病害。
而化肥处理组的马铃薯次之,对照组的马铃薯品质最差。
3. 不同肥料处理组的经济效益比较:在分析产量和品质后,我们还对不同肥料处理组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
发现有机肥料处理组的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化肥处理组,对照组的经济效益最低。
这说明,有机肥料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还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试验总结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有机肥料对于“3414”品种的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最为适宜的肥料之一。
黔西北冷凉山区玉米“3414”施肥试验
黔西北冷凉山区玉米“3414”施肥试验纳雍县地处黔西北,气候冷凉,是贵州省玉米主产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2.8万hm2,但单产不高。
为探索优质、高效玉米种植的施肥技术体系、为玉米生产指标体系提供技术储备,特选用“3414”施肥方案开展肥效试验[1-3]。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在纳雍县玉米主产区王家寨镇的坝子村、张家湾镇幸福村、百兴镇的刘家寨村。
试验前对试验地土壤进行取样并化验,其基本情况:坝子村位于东经105°24′33″、北纬26°48′18″,海拔为1 518 m,土壤为泥质黄壤,含有机质41.0 g/kg、全氮2.50 g/kg、碱解氮184 mg/kg、速效磷20.0 mg/kg、速效钾75 mg/kg;幸福村位于东经105°24′25″、北纬26°38′9″,海拔为1 643 m,土壤为硅质黄壤,含有机质38.7 g/kg、全氮2.28g/kg、碱解氮148 mg/kg、速效磷41.9 mg/kg、速效钾65 mg/kg;刘家寨位于东经105°24′56″、北纬26°46′3″,海拔为1 578 m,土壤为泥质黄壤,含有机质35.3 g/kg、全氮1.77 g/kg、碱解氮164 mg/kg、速效磷39.0 mg/kg、速效钾68 mg/kg。
1.2试验材料供试玉米品种为靖丰8号(纳雍县种子站提供)。
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 18%),钾肥为氯化钾(含K2O 60%)。
1.3试验设计试验分别在3个玉米主产区的中上等肥力地块进行,均采用“3414”施肥方案,设N、P、K 3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4-6],具体试验设计及施肥量见表1。
2次重复,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30 m2,重复间走道50 cm,种植穴行距为23 cm×90 cm。
各小区除施肥比例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按常规管理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1. 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可以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 试验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推荐采用“3414”设计方案,我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部分实施方案及“3414”扩展实施方案。
(2)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应用效果试验。
(3)配方肥校正试验
3.“3414”完全实施方案
全称为: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肥料试验设计
(1)“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
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
“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
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与码值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同,原因是此方案不含带有小数的码值。
“311—B”,“311—A”等含带有小数的码值。
)
(2)该方案除了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的拟合以外,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的拟合。
(3)其具体操作参照有关的试验设计与统计技术手册。
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肥料试验设计
“3414”试验设计的码值方案
处理
X1X2X3
号
1000
2022
3122
4202
5212
6222
7232
8220
9221
10223
11322
12211
13121
14112
根据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
施肥水平)。
得到施肥量:
处理号X1X2X3N(kg/hm2)P2O5(kg/hm2)K2O(kg/hm 1000000
202209090 3122909090 4202180090 52121804590 62221809090 723218013590 8220180900
92211809045 1022318090135 113222709090 122111804545 131******** 14112904590
小区试验设计
设X为施肥量,转化为1平方米施肥的克数:
Xkg*1000/10000(m2)=X/10(g)
每垄宽度为0.65米,6垄为3.9米,取正方形小区,面积为3.9*3.9=15.21 m2此时再转化为1垄的施肥量: (X/10)*15.21/6=X*0.2535(g)。
尿素:含N为46%; 二氨:含P2O5为46%,含N18%; 硫酸钾:含K2O 52%
(具体可参照所购买的肥料标签)
每垄所用的肥料量为:
首先计算二氨的用量:
X*0.2535/46%
(二氨水平为0、45、90、135)0——0(g);
1——24.8(g);
2——49.6(g);
3——74.4(g)。
(硫酸钾水平为0、45、90、135)X*0.2535/52%
0——0(g);
1——21.9(g);
2——43.8(g);
3——65.8(g)。
(尿素水平为0、90、180、270)
X*0.2535/46%-相应的二氨用量*18%
最后的施肥量
处号尿素二氨硫酸钾
1000
2049.643.8
340.749.643.8
499.2043.8
594.724.843.8
690.349.643.8
785.874.443.8
890.349.60
990.349.621.9
1090.349.665.8
11139.949.643.8
1294.724.821.9
1340.749.621.9
1445.124.843.8
盆栽试验设计
设X为施肥量,转化为1公斤土壤施肥的克数,再有每盆为13公斤土壤,则每盆的施肥量为:
Xkg*13*1000/150000*15公斤=X*0.0058(g)同小区,先算二氨和硫酸钾,再算尿素
处号尿素二氨硫酸钾
1000
20 1.1 1.0
30.9 1.1 1.0
4 2.30 1.0
5 2.20.
6 1.0
6 2.1 1.1 1.0
7 2.0 1.7 1.0
8 2.1 1.10
9 2.1 1.10.5
10 2.1 1.1 1.5
11 3.2 1.1 1.0
12 2.20.60.5
130.9 1.10.5
14 1.00.6 1.0
小区及盆栽排列
9104112126131857314 2149416138711312510 1286514710211143139西
南
肥料总小区10.4 4.7 4.7
用量
(公
盆栽0.0770.0350.03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