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RFID系统的通信协议-KC05141104-a01解析
UHF超高频RFID标准详解空中接口协议(物理层、MAC层)
UHF超高频RFID标准详解空中接口协议(物理层、MAC层)超高频RFID空中接口协议1RFID系统组成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电子标签安装在被识别的物体上,当被标识的物体进入RFID系统的阅读范围时,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来实现识别和数据交换功能。
标签向读写器发送携带信息,读写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通过串口将读写器采集到的数据送到后端处理,并通过网络传输给服务器,从而完成信息的全部采集与处理过程,以达到自动识别被标识物体的目的。
RFID应用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基本由阅读器,天线和标签组成,另外还有后台的企业应用系统。
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非接触耦合。
系统中有一个中间件负责完成系统与多种阅读器的适配,过滤阅读器从标签获得的数据,以减少网络流量。
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空中接口协议进行通讯,读写器与中间件之间的通信通过读写器协议进行定义,中间件与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接口由ALE协议规定。
图2为RFID系统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过程。
读写器和标签通过射频电磁场进行数据交换。
阅读器首先发送连续载波信号,通过ASK调制等方式发送各种读写命令,标签通过反向散射调制的方式响应阅读器发出的命令,返回EPC(电子产品编码)等信息。
2空中接口协议如图1所示,RFID系统涉及的协议从底层通讯到上层应用都有各自的规范,根据标签的供电方式不同,RFID系统可分为有源系统和无源系统两种;根据系统工作的频段不同,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的RFID系统。
论文主要讨论超高频段无源RFID空中接口协议部分的关键技术。
当前超高频RFID空中接口协议主要是ISO18000-6TYPEB协议和EPCGlobalClass1GEN2协议(EPCC1GEN2协议,现已经成为ISO18000-6TYPEC)。
两种协议的对比如表1所示。
RFID通信协议(全)
1.数据格式1.1数据格式数据格式(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可以根据通讯的需要由软件1.2数据包格式数据包格式,命令包是由主机发送到读写器,返回包是由读写器返回主机。
命令包格式(主机到读写器):(BCC) = STATION ID ⊕DATALENGTH⊕CMD⊕DATA [0] ⊕… ⊕DATA [n], where ⊕is the “EOR”.(BCC) = STATION ID ⊕DATA LENGTH⊕ STATUS⊕ DATA [0] ⊕… ⊕DATA [n], where ⊕is the “EOR”.COMMANDS(命令)3 System Commands3.1 SetAddress (0x80)发送数据:DATA[0]: 要设置的新地址,十六进制表示。
正确返回:STATUS: 0x00 – OKDATA[0] 设置的地址错误返回:STATUS: 0x01 –FAILDATA[0] 参考错误代码表描述:为读写器设置新的地址,读写器返回设置好的地址.比如:发送命令:02 00 02 80 02 80 03回执数据:02 00 02 00 02 00 033.2 SetBaudrate (0x81)发送数据:DATA[0] 波特率0x00 – 9600 bps0x01 – 19200 bps0x02 – 38400 bps0x03 – 57600 bps0x04 – 115200 bps> 0x04—9600 bps正确返回:STATUS: 0x00 – OKDATA[0] 设置的波特率代码.错误返回:STATUS: 0x01 –FAILDATA[0] 参考错误代码表描述: 设置读写器与主机通讯的波特率. 这个波特率将被保存到EEPROM内并作为新的默认波特率.设置好新的波特率后,系统开始使用新的波特率,而不需要复位。
比如:发送命令:02 00 02 81 01 82 03回执数据:02 00 02 00 01 03 03 (设置波特率为19200,N,8,1)3.3 SetSerNum (0x82)发送数据:DATA[0..7]: 8个字节的读写器序列号正确返回:STATUS: 0x00 – OKDATA[0] 0x80(表示操作成功)错误返回:STATUS: 0x01 –FAILDATA[0] 参考错误代码表描述: 设置8个字节的序列号。
射频识别双向通信的原理
射频识别双向通信的原理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标识物品、数据的技术。
简单来说,RFID系统由两个主要组件组成:RFID 标签和RFID读写器。
RFID标签由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组成。
芯片上存储了与该标签相关的信息,如产品的序列号、制造日期、存储温度等。
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
RFID 标签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超高频(SHF)标签。
RFID读写器(也称为RFID阅读器)是一个电子设备,用于与RFID标签进行通信。
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RFID标签返回的信号来与标签进行通信。
读写器还负责处理从标签读取到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后端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
读写器的功能和性能会根据应用需求有所不同。
射频识别双向通信的主要原理如下:1. 识别过程:当一个RFID标签进入RFID读写器的识别范围内,读写器会向标签发送特定的查询命令。
标签接收到读写器的查询命令后,利用自身的天线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芯片内的射频匹配电路将接收的能量转换为电力,擦除芯片中的数据,并返回给读写器。
2. 反馈过程:标签返回的数据包含了标签的唯一识别码以及存储在芯片中的其他信息。
读写器接收到标签的反馈后,将其传输到后端系统进行处理。
在射频识别的过程中,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是双向的。
读写器通过发射电磁波发送查询命令,并接收到标签的反馈。
标签则接收到查询命令,并通过自身的天线接收读写器发送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力用于芯片的供电,同时也将标签上存储的数据通过发射电磁波的方式返回给读写器。
射频识别双向通信的原理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读写器发送查询命令:读写器通过天线向周围发送查询命令。
查询命令中包含了读写器的识别信息以及对标签的操作指令。
2. 标签接收到查询命令:当标签处于读写器的范围内并接收到查询命令后,标签的天线接收到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实验6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doc
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1.实验目的掌握高频读卡器的通讯协议;掌握高频模块工作原理;掌握本平台高频模块的操作过程;2.实验设备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软件:Keil,串口调试助手;STC_ISP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STC_ISP异或计算小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异或计算小软件源码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 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Hex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out3.实验原理3.1 高频RFID系统典型的高频HF(13.56MHz)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Responder)。
电子标签通常选用非接触式IC卡,又称智能卡,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
IC卡相比ID卡而言,使用更方便,目前已经大量使用在校园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公交消费系统等。
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PHILIPS的Mifare系列IC卡。
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与卡连接的耦合元件。
由高频模块和耦合元件发送电磁场,以提供非接触式IC 卡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以及发送数据给卡,同时接收来自卡的数据。
此外,大多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都配有上传接口,以便将所获取的数据上传给另外的系统(个人计算机、机器人控制装置等)。
IC卡由主控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天线组成,标签的天线只由线圈组成,很适合封状到卡片中,常见IC卡内部结构如图3.1所示:图3.1 IC卡内部结构图较常见的高频RFID应用系统如图3.2所示,IC卡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从读卡器处获得能量。
图3.2 常见高频RFID应用系统组成下面以典型的IC卡MIARE 1为例,说明电子标签获得能量的整个过程。
RFID读卡器串口协议-RFID通信协议简-KC07070301-a05.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第 1 页 共 1 页 默认发送9600bps 。
一、 数据包格式数据包格式,命令包是由主机发送到读写器,返回包是由读写器返回到主机。
命令包格式:返回包格式:字节描述:Ø STX,ETX 为起始字节和结束字节,各1个字节,分别是0x02和0x03.Ø STATION ID :设备地址(用于区分多个读写器时,指定读写器),1字节。
0x00为单机模式,读写器会响应任何带0地址的数据包。
Ø DATA LENGTH :1字节,指定CMD/STATUS + DATA 的长度。
Ø CMD :1字节,由1个命令字节组成。
Ø STATUS :1字节,返回状态。
典型值:0x00----成功;0x01----失败。
Ø DATA :长度与命令字有关。
Ø BCC :1字节,校验字节。
二、 读卡号数据帧分析发送数据:02 00 03 25 26 00 00 03返回数据:02 00 06 00 00 0D 80 01 56 DC 03分析:1. 发送数据Ø STX :02,起始Ø STATION ID :00,设备地址Ø DATA LENGTH :03,3个字节Ø CMD :25,读取卡片序列号Ø DATA :26,Idle 模式,一次只对一张卡操作。
00,不需要执行halt 指令。
Ø BCC :00,校验位Ø ETX :03,结束2.返回数据 ØSTX :02,起始 ØSTATION ID :00,设备地址 ØDATA LENGTH :06,6个字节 ØSTATUS :00,OK ØDATA :00,监测到一张卡。
0D 80 01 56,卡芯片号:0D800156 ØBCC :DC Ø ETX :03,结束。
RFID协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通信协议
RFID协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通信协议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实现无须接触即可对物体进行识别和跟踪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RFID系统的正常运行,通信协议被引入以确保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的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RFID 协议的基本概念、通信流程以及常见的RFID协议类型。
一、RFID协议的基本概念RFID协议是指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遵守的规则和约定。
它规定了射频标签如何响应读写器的请求以及如何传输数据。
RFID协议通常包括标签选择、读写器激活、数据传输等过程。
标签选择是指读写器通过发送选择命令来选择特定的射频标签。
选择命令中通常包括标签的唯一编码,用于标识特定的标签。
读写器发送选择命令后,周围的射频标签将通过判断自身的唯一编码是否与选择命令中的编码匹配来确定是否响应。
读写器激活是指读写器通过发射电磁波来激活射频标签。
激活过程中,读写器会发送激活命令,并向周围的标签传输电磁波能量。
射频标签接收到电磁波能量后会自动启动并返回响应数据。
数据传输是指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
读写器会通过发送指令,要求标签回传数据或修改标签中的数据。
标签接收到指令后会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返回给读写器。
二、RFID协议的通信流程在RFID系统中,标签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即只在读写器的主动调度下才会进行数据交换。
下面是RFID协议的通信流程:1. 读写器发送选择命令。
该命令包括标签的唯一编码,用于选择特定的标签。
2. 标签接收到选择命令后,通过比对自身的唯一编码与命令中的编码来判断是否响应。
3. 若标签匹配成功,则进入激活状态,等待读写器发送激活命令。
4. 读写器发送激活命令并向周围的标签传输电磁波能量。
5. 标签接收到激活命令并获取到足够的能量后,启动并返回响应数据。
6. 读写器接收到标签的响应数据后,可以发送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超高频电子标签工作频率
不同频段的RFID读写器会有不同的特性,本文详细介绍了无源的读卡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目前定义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范围内的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的产品,而且不同频段的RFID读写器会有不同的特性。
其中读卡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下面详细介绍无源的读卡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产品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应用。
一、低频(从125KHz到134KHz)其实RFID技术首先在低频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该频率主要是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进行工作,也就是在读写器线圈和RFID标签线圈间存在着变压器耦合作用。
通过读写器交变场的作用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被整流,可作供电电压使用。
磁场区域能够很好的被定义,但是场强下降的太快。
特性:1、工作在低频的读卡器的一般工作频率从120KHz到134KHz,TI的工作频率为134.2KHz。
该频段的波长大约为2500m。
2、除了金属材料影响外,一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而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3、工作在低频的读写器在全球没有任何特殊的许可限制。
4、低频产品有不同的封装形式。
好的封装形式就是价格太贵,但是有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5、虽然该频率的磁场区域下降很快,但是能够产生相对均匀的读写区域。
6、相对于其他频段的RFID读写器,该频段数据传输速度比较慢。
7、读卡器的价格相对与其他频段来说要贵。
主要应用:1、畜牧业动物的管理系统2、汽车防盗和无钥匙开门系统的应用3、马拉松赛跑系统的应用4、自动停车场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5、自动加油系统的应用6、酒店门锁系统的应用7、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符合的国际标准:a)ISO 11784 RFID畜牧业的应用-编码结构b)ISO 11785 RFID畜牧业的应用-技术理论c)ISO 14223-1 RFID畜牧业的应用-空气接口d)ISO 14223-2 RFID畜牧业的应用-协议定义e)ISO 18000-2定义低频的物理层、防冲撞和通讯协议f)DIN 30745主要是欧洲对垃圾管理应用定义的标准二、高频(工作频率为13。
超高频rfid工作原理
超高频rfid工作原理
超高频RFID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电频率来进行信息传输和识
别的技术。
具体原理如下:
1. 标签:超高频RFID系统中,标签是实现信息存储和传输的
关键部件。
每个标签包含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
芯片上储存着独一无二的标识码以及其他需要传输的数据。
2. 天线:天线是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的媒介。
当读写器发送电磁信号时,天线将电磁能转换成无线电波,并将其传输给标签。
3. 耦合:当标签的天线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电磁信号后,天线中的电磁能会激活芯片。
这个过程叫做耦合。
通过耦合,读写器的电能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给芯片。
4. 能量和数据传输:标签中的芯片在接收到能量后,使用能量进行自身的运行,同时也可以将数据传输回读写器。
芯片使用回波信号调制的方式将数据传回读写器。
5. 识别:当标签发送出回波信号后,读写器接收到信号,并将其解码。
通过解码处理,读写器可以获取到标签中存储的信息。
总结来说,超高频RFID系统利用无线电频率进行电磁耦合,
实现了无线传输和识别的功能。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超高频
RFID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物流管理、零售业、物品追踪等。
超高频RFID读写器读写电子标签的详解
超⾼频RFID读写器读写电⼦标签的详解超⾼频RFID读写器读写电⼦标签的详解本⽂主要针对UHF RFID读标签数据和写标签数据功能,进⾏实现和总结。
在应⽤电⼦标签进⾏系统应⽤前,⽤户需先详细了解UHF电⼦标签的功能、存贮结构以及操作命令。
1、EPC G2 UHF标准的接⼝参数对于每间公司⽣产的符合EPC G2 UHF标准的电⼦标签,其功能和性能均应符合EPC G2UHF相关⽆线接⼝性能的标准。
从⽤户应⽤标签的⾓度来说,我们不需要详细了解该标准的各项参数以及读写器与电⼦标签之间的⽆线通信接⼝的协议。
但对以下参数有⼀个⼤致的了解,对于⽤户应⽤电⼦标签会有较⼤的帮助。
以下为EPC G2 UHF物理接⼝概念以及其简要说明,以帮助⽤户对标准有⼀个了解。
详细说明请参考EPC G2 UHF标准⽂本。
系统介绍EPC系统是⼀个针对电⼦标签应⽤的使⽤规范。
⼀般系统包括有读写器、电⼦标签、天线以及上层应⽤接⼝程序等部份。
每家⼚商提供的产品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所提供的设备在性能上有不同,但功能会是相似的。
⽆线通信过程读写器向⼀个或⼀个以上的电⼦标签发送访问命令信息,发送⽅式是采⽤⽆线通信的⽅式调制射频载波信号。
标签通过相同的调制射频载波接收功率。
读写器通过发送未调制射频载波和接收由电⼦标签发射(反向散射)的信息来接收电⼦标签中的数据。
⼯作频率:920.125MHz—924.875MHz,20个频道(国家标准)865.7MHz—867.5MHz,4个频道(欧洲标准)902.75MHz—927.25MHz,50个频道(美国标准)等EPC G2 UHF的标准⽂本所规定的⽆线接⼝频率为:860MHz—960MHz,但每个国家在确定⾃⼰的使⽤频率范围时,会根据⾃⼰的情况选择某段频率作为⾃⼰的使⽤频段。
我国⽬前暂订的使⽤频率为:920MHz—925MHz。
⽤户在选⽤电⼦标签和读写器时,应选⽤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标签及读写器。
⼀般来说,电⼦标签的频率范围较宽,⽽读写器在出⼚时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频率来限定。
上海坤锐电子 ISO IEC 14443-A RFID高频电子标签芯片 说明书
Quanray TM QR2213QR2213是一款支持ISO/IEC 14443-A 协议的第2、3部分高频RFID 芯片,集成了抗冲突功能。
标准/协议:ISO/IEC 14443-A非接触技术(13.56MHz )应用:电子票务门禁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描述QR2213的无线通讯接口符合ISO/IEC 14443-A 协议的第2、3 部分。
该芯片集成抗冲突功能,确保一次选中一张唯一的标签而不会有其它标签的干扰。
该功能是通过芯片内唯一的序列号UID (Unique Identification )实现的,UID 码在芯片出厂测试时写入,出厂后不可改,确保了其唯一性。
32比特的OTP 区域提供了写入一次操作,现场可编程锁定功能可以锁定单个数据页的数据改写权限,这一功能可以用在某些需要唯一编程的应用中。
特性非接触数据和能量传输(无源)工作距离:0-100 mm (依赖于标签天线和读写器)工作场强:最小:0.3A/m (标准ID-1尺寸天线)最大:7.5A/m (标准ID-1尺寸天线)数据传输速率:106kbits/s抗冲突, 7字节唯一序列号UID (根据ISO/IEC 14443-3 cascade level 2)典型售票交易流程:<100ms快速结账流程:<10ms512比特,分成16页,每页4字节每一页具有现场可编程只读锁存功能 32比特用户自定义一次编程区(OTP ) 384比特用户读/写区(12页) 数据保持时间为10年 数据擦写次数10万次 32比特用户可编程OTP 区每一页具有现场可编程只读锁存功能ISO/IEC 14443A RFID高频电子标签芯片 QR2213订购信息部件编号说明QR2213 2213D01 Bumped, Tested, Ground & Sawn Wafer(8 inch) on Disco Metal, Film Frame-倒封装用晶圆1. LCR Meter HP4285 22°C Cp-D, 13.56MHz, 2V RMS2. 包含7字节UID,2字节校验值以及1字节保留字上海坤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东路1387号10幢01号2楼(集电港二期)电话:************传真:************邮编:201203地址:。
RFID13.56MHZNFC线圈防干扰原理-附磁导材料防干扰原理20191128
RFID13.56MHZNFC线圈防⼲扰原理-附磁导材料防⼲扰原理
20191128
RFID/13.56MHZ/NFC之间采⽤电磁感应⽅式进⾏通信。
1、铁氧体、硅钢⽚等导磁材料的相对磁导率⽐较⾼,多年前在变压器中已经有⼴泛的应⽤。
有防⽌磁通饱和,提⾼变压器感应效率的作⽤。
2、RFID/13.56MHZ/NFC等线圈在导电良好、导磁不好的材料附近(⽐如⾦属)会导致线圈前后的磁⼒线发⽣较⼤变化(有涡轮消耗能量,感应的磁场与原磁场⽅向相反),最终影响通信距离。
⽐如下⾯的描述:
RFID/NFC线圈模块在⼀个⾮⾦属且⾮磁性物体对电磁场的传播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还是按照原来的⽅向,相当于电磁波在⾃由空间传播,所以电磁场的能量和⽅向未受到⼲扰。
当在RFID/NFC线圈模块上贴合了⼀块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属板,它的磁⼒线⽅向发⽣了很⼤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属板前后的磁场均出现变化,这就是所谓屏蔽现象。
因为⾦属板后⾯没有磁场,⽽⾯对⼊射电磁场的⽅向也会因为⾦属板所产⽣涡电流引产⽣⼀与⼊射电磁场⽅向相反的电磁场,从⽽削弱RFID/NFC线圈模块磁场,甚⾄完全抵消原磁场。
解决⽅案:
在⾯对⼊射电磁场⽅向⾦属板表⾯贴上⾼导磁的隔磁⽚后,则可有效地为磁场传输提供有效的路径,因此由于隔磁⽚的存在,有效地避免了⾦属板的涡流效应。
通过在线圈和⾦属表⾯之间插⼊⾼磁导的隔磁⽚,将能够在很⼤程度上避免涡流的产⽣,从⽽RFID/NFC线圈模块也就可以放⼼地在⾦属表⾯上使⽤了。
在将天线安装在隔磁⽚材上时应该注意,回形天线的电感由于隔磁⽚的⾼磁导率⽽会变得明显增⼤,以⾄于需要重新调整谐振频率来与之匹配。
低频、高频、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特点
低频、高频、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特点超高频、低频、高频RFID电子标签都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里的分类。
一、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
全球对超高频电子标签频段定义覆盖不尽相同,例如:中国的频段840~844MHz和920~924MHz欧盟频段865MHz~868MHz日本频段952MHz~954MHz之间。
香港、泰国、新加坡920MHz~925MHz美国、加拿大、波多黎各、墨西哥、南美的频段为902MHz~928MHz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特点:【1】数据保存时间长达10年。
【2】超高频作用范围广,现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都是采用超高频电子标签技术。
【3】传送数据速度快,每秒可达单标签读取速率170张/秒。
【4】超高频电子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ID号,安全保密性强,不易被破解。
【5】超高频电子标签灵活性强,轻易就可以识别得到。
【6】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读取大量的电子标签。
【7】防冲突机制,适合于多标签读取,单次可批量读取多个电子标签。
【8】电子标签的天线一般是长条和标签状。
天线有线性和圆极化两种设计,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二、什么是低频、高频RFID电子标签。
低频RFID电子标签一般采用电磁耦合原理,高频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
该频段的射频标签,因其工作原理与低频标签完全相同,即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所以宜将其归为低频标签类中。
另一方面,根据无线电频率的一般划分,其工作频段又称为高频,所以也常将二者统称为高频标签。
低频、高频RFID电子标签主要有以下特点:【1】传送数据速度较慢。
【2】标签存贮数据量较少。
【3】低频电子标签灵活性差,不易被识别。
【4】数据传输速率低,在短时间内只可以一对一的读取电子标签。
【5】只能适合低速、近距离识别应用。
【6】与超高频电子标签相比,标签天线匝数更多,成本更高一些。
【7】读取的距离小,低频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
FM13US02G超高频RFID安全标签芯片产品说明书
FM13US02G超高频RFID安全标签芯片产品说明书2017.01本资料是为了让用户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旦微电子)的产品而提供的参考资料,不转让属于复旦微电子或者第三者所有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利的许可。
在使用本资料所记载的信息最终做出有关信息和产品是否适用的判断前,请您务必将所有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进行评价。
采购方对于选择与使用本文描述的复旦微电子的产品和服务全权负责,复旦微电子不承担采购方选择与使用本文描述的产品和服务的责任。
除非以书面形式明确地认可,复旦微电子的产品不推荐、不授权、不担保用于包括军事、航空、航天、救生及生命维持系统在内的,由于失效或故障可能导致人身伤亡、严重的财产或环境损失的产品或系统中。
未经复旦微电子的许可,不得翻印或者复制全部或部分本资料的内容。
今后日常的产品更新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布,恕不另行通知。
在购买本资料所记载的产品时,请预先向复旦微电子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确认最新信息,并请您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复旦微电子公布的信息,包括复旦微电子的网站(/)。
如果您需要了解有关本资料所记载的信息或产品的详情,请与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联系。
商标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名称、徽标以及“复旦”徽标均为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在中国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发布,版权所有。
目录目录 (3)1说明 (4)2产品综述 (5)2.1产品简介 (5)2.2产品特点 (5)2.2.1射频接口 (5)2.2.2EEPROM存储器 (5)2.2.3安全特性 (5)2.3引脚说明 (6)版本信息 (7)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及服务网点 (8)1 说明本文档为FM13US02G芯片技术手册。
FM13US02G属于超高频标签芯片UTAG系列,符合射频识别标准GB/T 29768-2013,内置国家商用密码算法,具有业界领先的操作距离。
RFID实验报告 (3)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RFID射频识别实验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 15级物联网4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高明琴2017年 11 月 12 日实验一125K H z R F I D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125kHz只读卡、125kHz读写卡的基本原理2、熟悉和学习125kHz只读卡协议、125kHz读写卡协议二、实验内容与要求学会使用综合实验平台识别125kHz只读卡卡号,并对125kHz读写卡进行数据读写操作,观察只读卡和读写卡协议。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PC机一台,实验教学系统一套。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注意事项切记:插、拔各模块前最好先关闭电源,模块插好后再通电RFID 读写器串口波特率为9600bps2、环境部署⑴准备125K 低频RFID 模块,参考1.4.2 章节设置跳线为模式2,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FF,参考1.4.3 章节通过交叉串口线将模块与电脑的串口相连,给模块接5V 电源;⑵将模块的电源拨码开关设置为ON,此时模块的电源指示灯亮,表明模块电源上电正常;⑶运行RFID 实训系统.exe 软件,选项卡选择125K 模块;3、打开串口操作设置串口号为COMx,设置波特率为9600,点击“打开”按钮执行串口连接操作;4、寻卡操作串口打开成功后,将125K 标签放入天线场区正上方,RFID 模块检测到标签存在后,将获取到标签ID 并显示在ListView 控件中,16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16 进制标签ID,10 进制数据listview 控件显示的是10 进制标签ID,实验结果如下图;思考题1多张卡在一起时,能否正确识别卡号?请说明原因答:多张卡在一起时,无法正确识别卡号,因为125kHz的读卡器没有采用防冲撞算法2变卡和阅读器的相对位置和距离,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在卡和阅读器之间放置不同的障碍物,观察读卡结果并解释。
答:当卡和阅读器的距离超过5cm后,读卡结果并不理想,几乎读不到数据。
rfid芯片技术指标
rfid芯片技术指标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芯片是一种无线感应技术,可以实现物品的无线识别和追踪。
RFID芯片主要包括射频前端、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存储器三个部分。
以下是RFID芯片的一些技术指标:
1. 工作频率:RFID芯片的工作频率通常在125kHz、
13.56MHz、433MHz、915MHz等不同的频段,其中13.56MHz是最常用的频段。
2. 读写距离:RFID芯片的读写距离通常在几厘米到数米不等,受到工作频率、天线尺寸、功率等因素的影响。
3. 存储容量:RFID芯片的存储容量通常在几十字节到数百KB 不等,可以存储产品信息、生产日期、批次号、唯一标识符等信息。
4. 防碰撞能力:RFID芯片具有防碰撞能力,可以同时读取多个标签,不会发生冲突。
5. 安全性:RFID芯片可以进行密码保护、加密等安全措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6. 耐用性:RFID芯片具有较强的耐用性,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如高温、低温、潮湿、粉尘等。
7. 成本:RFID芯片的成本通常较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增加,成本逐渐降低。
- 1 -。
13.56mhz和40khz的原理
13.56MHz和40kHz的原理1. 介绍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13.56MHz和40kHz 频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两种频率分别被用于RFID技术和超声波传感器中,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13.56MHz和40kHz的原理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2. 13.56MHz的原理13.56MHz是一种高频无线通信频率,广泛用于RFID技术中。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感应耦合:13.56MHz频率的无线信号通过感应耦合作用于被动RFID标签上。
当RFID标签处于接收范围内时,它会感应到无线信号并获取能量。
- 能量传输:被动RFID标签通过感应耦合获取到能量后,可以利用这些能量来激活自身并与RFID读写器进行通信。
- 数据传输:一旦被动RFID标签被激活,它可以将存储在内部的信息通过13.56MHz的无线信号传输给RFID读写器,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3. 13.56MHz的应用13.56MHz的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库存追踪、门禁系统、交通支付等领域。
其高频率和数据传输速率较快的优势,使其成为了无线识别和数据传输领域的核心技术。
4. 40kHz的原理40kHz是一种超声波频率,在超声波传感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超声波发射: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40kHz频率的超声波,可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 超声波接收:传感器发射的超声波在与物体相碰撞后会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接收并分析这些反射的超声波。
- 距离计算:根据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5. 40kHz的应用40kHz的超声波传感器常用于测距、障碍物检测、液位检测等领域。
其工作稳定、精度高的特点,使其成为了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机器人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之一。
6. 总结13.56MHz和40kHz频率分别应用于RFID技术和超声波传感器中,具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低频和高频rfid的工作原理
低频和高频rfid的工作原理好啦,今天咱们聊聊“低频和高频RFID”的工作原理。
别一听这俩词就愣住了,别怕,咱们慢慢讲,不会让你晕头转向的。
RFID,简单说就是“无线射频识别”,是啥意思呢?你可以把它想成是一个超级牛的标签,能通过电波和读写器进行沟通,搞定数据的传输,挺神奇的吧?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它的“内幕”,尤其是低频和高频这两种工作模式,看看它们是怎么“运作”的。
低频RFID,嗯,这个其实就是一种低频率的无线电波,大概在125KHz左右工作。
嘿,听着是不是有点复古的感觉?它的特点就像是一个稳重的老爷爷,说话慢吞吞的,不急不躁,可靠稳当。
就像你走在大街上,走到那种古老的书店,书店老板一脸和蔼的看着你,然后慢悠悠地跟你聊起书里的事,内容慢慢传递给你,讲得仔细。
低频RFID也是这样,传输速度不快,但它的稳定性和穿透力比较强。
你要是拿着这个标签在金属物体旁边或者水的环境里走,它也能工作得像是老爷爷一眼就看穿你的小心思,完全不受这些干扰,稳得很。
再说了,低频RFID的读取距离也不算远,一般只有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哎,大家不要觉得它不行,实际上,这种距离刚刚好,不是每个应用都需要那么远的距离对吧?比如在门禁系统里,咱们刷卡进门,咔嚓一声,门就开了,没错,正是低频RFID在发挥作用。
你要知道,这种技术可是很可靠的哦,毕竟它对干扰的抵抗力强,工作环境复杂也不怕。
就算你带着卡走得慢一些,它也能稳稳地读取数据,不会让你白等。
说完低频咱们来聊聊高频RFID。
哇哦,高频RFID可是更为现代一些,速度更快,工作频率在13.56MHz左右,简单来说就是比低频更加“高效”一点。
它的传输速度比低频快得多,所以如果你需要在较短时间内传输大量数据,高频RFID简直是你最好的伙伴。
你想想,有的时候咱们需要扫码支付、进出地铁站,或者用电子票入场,那种“噔噔噔”一下,信息就被读取了的感觉,就是高频RFID在背后做功。
它不像低频那样“稳重”,倒是快得有点像个火车头,一踩油门就冲得飞快。
不同频率的RFID特性介绍
不同频率的RFID特性介绍频率是RFID技术里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指标,它决定了应用产品的工作原理、使用距离、生产成本、天线形状等各种因素。
RFID常见的工作频率有13.56MHz、27.12MHz、125kHz、133kHz、433MHz、860~960MHz、2.45GHz、5.8GHz等。
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系统集中在低频、高频、微波和超高频4大应用领域。
低频:使用的频段范围为20 K H z ~ 1 M H z ,波长大致在2500m内,使用距离小于1m。
常见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5KHz 2种。
使用低频的RFID电子标签一般为被动的无源标签,其工作能量通过只能通过电感耦合方式进行能量供应和数据传输。
低频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标签靠近非金属或液体的材料时,低频信号能够很好穿透物品而不缩短它的读取距离而且没有特殊的限制。
而且同时低频系统经过多年的开发应用以后已经是非常的成熟,生产价格比较低,但缺点是电磁场能量很快就会消失,因此读取距离短、可储存的信息量也比较少;其次是RFID 标签需要制作电感值很大的环状天线电感线圈,电感线圈的圈数较多,价格相对较贵并常常需要封装片外谐振电容,其标签的成本反而比其他频段高。
主要应用于智能门禁系统、畜牧业管理芯片、停车场感应、汽车防盗器和一般的安全系统等。
高频:使用的频段范围为3MHz~200MHz,波长大致在22m内,使用距离也小于1.5m。
常见的工作频率13.56MHz。
这个频段的标签能量供应和数据传输、穿透性都和低频基本一致,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制。
优点是可以同时读取多个的RFID 标签、传输速率快、安全性高,数据信息储存量较大和无需电感线圈绕制成本价格较低。
一般应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应用比较广泛。
超高频:使用的频段范围为200MHz~2GHz,波长在30cm,使用距离最多可在10米以上。
常见的工作频率有433MHz、868~950MHz。
各区超高频rfid的标准
各区超高频rfid的标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超高频RFID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
应用,包括物流、零售、医疗等。
由此,各区也相继制定了各自的超
高频RFID标准。
下面,本文将逐步介绍各区超高频RFID标准的相关
内容。
1.欧洲
欧洲最早制定并推广超高频RFID标准的是欧洲自动识别协会(EPCglobal)。
EPCglobal的标准主要有EPC标准和RFID标签标准。
其中,EPC标准为各类应用提供了唯一的产品编码,而RFID标签则提供
了多个频段和协议的选择,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
2.美国
美国的超高频RFID标准主要由GS1US评估和认证机构负责制定
和维护。
GS1US的标准主要是对EPCglobal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3.亚洲
亚洲的超高频RFID标准主要有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日本等
区域。
其中,中国大陆的标准主要有CSL标准和EPC C1G2标准,香港
的标准主要有GS1 HK标准,台湾的标准主要有ISO 18000-6C标准,
日本则主要遵循EPCglobal标准。
4.其他国家和地区
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制定了自己的超高频RFID标准,如加拿
大的口袋标签标准、澳大利亚的RFID标准、新西兰的GS1 NZ标准等。
综上,各区的超高频RFID标准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是基于EPCglobal标准的延伸和扩展,以满足不同地区和行业的需求。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频RFID技术和标准也将持续更新和完善,
为各行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取速度(每秒)
写入速度 (96-bit EPC) 3个标签 (每秒) 读取对应标签的方式 ID长度 卷标数据检验 Binary Tree Walking Protocol Sleep/Wake 状态 96位 读取有16-bit CRC来检验讯 息正确性 Write、Kill有8-bit的密码保 护
6
• ISO 18000-6 – 其规范之频率860~960MHz为物流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之最佳 选择,已成为国际供应链 RFID应用技术的重要标准 – 由整合一些现有之RFID厂商产品规格、EAN.UCC所提出的Global Tag (GTAG) 架构及有意参与人士之意见而订出之规范 – 其标规格亦符合EPC的编码架构,但ISO 18000-6标签较EPC系统有更多 的应 与UHF Class 1 Gen2之比较
特性 频率 固定内存锁定 无 230 个标签(美国) 115 个标签(欧洲) Class 1 Gen1 860-930MHz 可 880个标签(美国) 450个标签(欧洲) 5 个标签 “Q” Protocol “Symmetric” 状态 512位 读写皆有16-bit CRC来检验 讯息正确性 Read、Write、Lock与Kill 皆有32-bit的密码保护 5 Class 1 Gen2 860-960MHz
7
谢谢关注!
8
安全性
超高频RFID ISO18000-6标准
• ISO 18000:属于品项管理之标准,主要运用于供应链的管理
– 物流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首项国际标准 – RFID标签与读取器间的沟通标准 – 范围广,包含六部分,涵盖了不同的带宽
• 其中 Part 6涵盖UHF
– 涵盖所有类别的标签,应用范围广
• 如:只读、可擦写、一写多读
物品管理
ISO 15693 ISO 18000 (part 3) EPC HF1
近场通信
ISO 18000 (part 7)
ISO 18000 (part 6)
EPC UHF0 EPC UHF1
ISO 18000 (part 4)
ISO 18000 (part 2)
ISO 18092
100KHz
1MHz
超高频RFID系统的通信协议
1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UHF Class 1 Gen1-Gen2
3
ISO18000-6
4
EPC 标准
1
ISO标准
2
目录
2
*
RFID的通讯协议标准(超高频部分)
票务
ISO 14443
动物识别 物品管理 物品管理 物品管理 物品管理t
ISO 11784 ISO 11785 ISO 14223
400MHz
1GHz
3
超高频RFID系统EPC Class1 Gen1与Gen2标准
• UHF Class 1 Gen1 – 在Auto-ID中心时期所制定 – 包括Class 0和Class 1 • UHF Class 1 Gen2 – 由加入EPCglobal组织的主要公司于2004年12月合作开发完成 – 推动新的RFID硬件产品开发之标准接口和协议的一项基础要素 – 于2006年6月被ISO组织批准并入了ISO/IEC18000-6c标准里,使得全球UHF RFID技术发展得到规范 – 在频率的部分是涵盖到各个国家的范围 – 渥尔玛于2006年9月正式开始用Gen2标签替代Gen1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