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地貌的形成要点精讲
流水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
![流水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76e92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c.png)
流水堆积地貌知识点总结1.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流水堆积地貌是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
其形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侵蚀作用: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流体侵蚀作用下,地表的岩石和土壤会受到侵蚀和磨蚀,形成各种地貌类型,如深谷、陡崖等。
(2)运移作用:被侵蚀的岩石和土壤颗粒会随着水流的运动而搬运和沉积,在流体的作用下,形成各种堆积地貌。
(3)沉积作用:在水流运动的过程中,随着水流速度的减慢,颗粒物质会沉积在河床、湖底、海底等地貌中,形成各种堆积地貌。
2. 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流水堆积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地貌特征:流水堆积地貌包括各种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和它们形成的各种堆积地貌,如冲沟、河岸、河滩、冲口、三角洲等。
(2)岩石和土壤特征:由于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通常是由各种岩石和土壤堆积而成,其成分和结构多样。
(3)植被和生物特征:由于流水堆积地貌环境的特殊性,通常会形成独特的植被和生物群落,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4)自然资源特征:流水堆积地貌普遍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流水堆积地貌的分类根据形成机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流水堆积地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1)冲沟地貌:是由于雨水和山泉流水侵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貌,具有陡坎、沟壑等特征。
(2)河流地貌:是由河流在长期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包括河床、河岸、河滩等各种地貌类型。
(3)湖泊地貌:是由湖泊在长期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包括湖底、湖滩等各种地貌类型。
(4)海洋地貌:是由海洋在长期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包括海底、海滩、海岛等各种地貌类型。
4. 流水堆积地貌的意义流水堆积地貌对地球的环境和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环境意义:流水堆积地貌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貌学 第四节流水地貌PPT
![地貌学 第四节流水地貌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5f04e4cc17552706220884.png)
在下沉速度和侵蚀速度带之间范围,是个搬运区, 流速不能侵蚀河底泥沙,但上游来沙却不致沉积下来,故成
四、流水的堆积作用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直径0.06-2.0毫米的 相当于沙一级的泥沙颗粒最易受侵蚀,它的起动速度 最小,当流速为12~15厘米/秒时即可带走;小于 0.01毫米粒径泥沙(粉沙、粘土)是呈悬移状态,不易 沉积的物质。
2、悬移(suspension) 指较细小的泥沙,通常是细粉砂 及粘土,当河流中紊流的上升流速大于它 的沉速时,可以上升到距底床较高的位置 而随水流以相同的速度向下游搬运。
三、流水的搬运作用
3、溶移(solution) 溶解搬运是可溶性物质被水溶解,在河流 中呈均匀的溶液状态被搬运带走。它是一种重要搬 运作用,但对河流的地貌特点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溶解搬运的物质在河谷中沉积的数量是极其微少的, 几乎全部被河水带到海洋中沉淀。
(1)、弱冲刷带。位于分水岭地段,地形和缓,集水 量较小,片流冲刷能力很弱。 (2)、冲刷带。位于坡面中部,坡度较陡,片流水 量因沿程补给(雨水)而增大,冲刷强烈。 (3)、淤积带。位于坡麓,由于坡度转缓和流速降 低而发生淤积。
(一)、暂时性流水作用
2、暴流作用
暴流又称为沟谷水流,它是暂时性的线状流水, 有固定的流路,但它与另一种线状流水即河流又有很 大不同。它的水文特点是:
贵州黄果树瀑布
美国尼亚加拉瀑布
二、流水的侵蚀作用
(3)、侧向侵蚀(lateral erosion) 指流水对沟谷和河谷两岸进行冲刷的作用。任何一条 自然河流,由于地表形态的起伏和岩性差异,河床的发育 总是有弯曲的。弯曲处,流水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向 圆周运动的弧外方向偏离(即偏向弯道的凹岸),促使水流冲 击侵蚀凹岸。即使比较平直的河道,水流在地球自转偏向 力(即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下,也可发生侧向侵蚀,北半球河 流偏向右岸侵蚀,南半球河流向左岸侵蚀。侧向侵蚀的结 果使谷坡后退,沟谷或河谷展宽。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5051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2.png)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地球表面变化万千,其形成的地貌也千姿百态。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地貌类型等。
其中,流水地貌是由水体流动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本文将介绍高一上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流水地貌的知识点,包括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和风蚀地貌。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造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的侵蚀作用常表现为垂直侵蚀和侧向侵蚀,同时还包括河流的水力碰撞和溶蚀作用。
河流经过长时间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首先,我们来谈谈峡谷地貌。
当河流侵蚀通常比较集中,并在地表形成一条深且窄的河道时,形成了峡谷。
著名的峡谷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
其次,洪积平原是指河流在平原上形成的被沉积物覆盖的平坦地带。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和沉积,形成了广阔的洪积平原,提供了肥沃的土地资源。
其次,我们来探讨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造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作用包括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两个方面。
冰川侵蚀通常表现为冰川的切削和磨擦作用,冰川沉积则形成了冰川堆积物。
冰川通过长时间的侵蚀和运动,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貌景观。
例如,冰川谷地是指经过冰川侵蚀所形成的U型谷地。
这些谷地呈U字形,表明过去曾有巨大的冰川通过。
此外,还有很多冰川湖和冰碛湖,它们是在冰川退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湖泊。
最后,我们来讨论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是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沙丘是风蚀地貌的典型代表。
风吹沙土,将沙粒推动到堆积形成沙丘,沙丘的形状和大小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异。
此外,风蚀还能形成其他地貌特征,如风蚀岩柱、风蚀洼地等。
风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岩石的不同形态,例如风化岩、腐蚀沟等。
在沙漠中,还会形成沙漠奇观,如鹅卵石拱门、风蚀石林等。
总而言之,流水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
通过了解和掌握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质的形成和变化,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和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高一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30fe8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a.png)
高一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地球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发生、发展和相互作用规律。
地理知识广泛,其中地貌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流水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高一地理流水地貌相关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一、流水地貌的概念与形成流水地貌是由水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包括河流地貌和水体侵蚀埋藏区地貌。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侵蚀、运动和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水体侵蚀埋藏区地貌是指水体在地下溶蚀和岩溶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地貌。
流水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上的径流和地下水对地表岩石和沉积物的侵蚀和运动作用。
水流通过冲刷、切割和搬运,改变了地表地貌的形态和构造。
二、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1. 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在地势高差较大的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山地地貌有峡谷、峰林和深山地区。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平原地貌有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3. 台地地貌台地地貌是由于河流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在较高地势上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台地地貌有河流下切台地和岸边台地等。
4.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于河流侵蚀、运动和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河流地貌有河谷、河滨地带和河口三角洲等。
5. 岩溶地貌岩溶地貌是由于地下水溶蚀和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典型的岩溶地貌有溶洞、喀斯特地貌和石灰岩山地等。
三、流水地貌的特征1. 记忆性流水地貌具有相对稳定、长期存在的特点。
虽然地表地貌可能发生变化,但整体形态和结构相对持久。
2. 侵蚀性流水地貌对地表岩石和沉积物有着明显的侵蚀作用,能够改变地表地貌的形态和构造。
3. 源头侵蚀流水地貌的形成离不开源头侵蚀的作用,河流源头的侵蚀能够使流水地貌不断发展和形成。
4. 沉积性流水地貌具有沉积作用,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会改变地表地貌的形态和结构。
地理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
![地理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d124f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2.png)
地理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流水地貌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因河流长期侵蚀和冲刷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本文将介绍地理高一流水地貌的相关知识点。
1. 流水地貌的定义及形成流水地貌是指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的侵蚀、搬运和沉积的结果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的形成离不开地表水的存在,其中河流是最主要的地表水形式之一。
河流的侵蚀和冲刷力量非常强大,经过漫长时间的作用,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流水地貌。
2. 流水地貌的分类和特征根据河流的形态和特征,流水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冲积平原:在河流下游,水流减缓,沉积物逐渐沉淀而形成的平坦地带。
- 洪穴:是由于河流的冲蚀作用而形成的崖壁状地貌,常见于峡谷地带。
- 河谷:是由河流侵蚀切割形成的地貌,分为V型河谷和峡谷两种。
- 河湾:是河流在弯曲处形成的凹地,由于水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
- 瀑布和瀑布盆地:是由于河流在峭壁上自由落差较大的地方形成的。
流水地貌的特点是多样性,包括河流的蜿蜒流动、峰丛坑谷等地貌特征,以及岩石的侵蚀、冲刷和沉积等地质特征。
3. 流水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流水地貌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它反映了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因素对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例如,在降水丰富的地区,由于水流的冲刷力较大,往往会形成深刻的峡谷和河谷地貌;而在河口海岸地区,长期的沉积作用会形成冲积平原。
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和地质构造也会对流水地貌产生影响。
4. 流水地貌的作用和意义流水地貌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是河流水系的基础,对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起到关键性作用。
其次,流水地貌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河床中的砂砾、河谷中的泥炭等。
另外,流水地貌也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河流沿岸的平原地区是农业、工业和居住的主要区域。
5. 流水地貌的保护与治理由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流水地貌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水污染、泥沙淤积、水流改道等问题威胁着流水地貌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地理 《流水地貌》PPT精品课件
![地理 《流水地貌》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aa26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8.png)
课后延伸
本节课学习了流水的侵蚀而造成的一些自然灾害, 而因此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危害。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流水的堆积作用又 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活动二:讨论总结,面对泥石流灾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预警监测:监测流域的降水过程和降水量,监测沟岸及谷中的 松散物质堆积情况,设置观测点,发出预测信号; 2、生活预防措施:房屋建造避开沟口和沟道,以防占据排泄道; 不要将冲沟处当做垃圾场,减少固体堆积物来源; 3、生态保护措施: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从而保持水土; 4、工程措施:在泥石流多发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采取一定减轻泥 石流破坏的工程措施,如防护措施:护坡、挡墙、丁坝等,排导措 施:导流堤、急流堤等,拦挡措施:拦渣坝、储淤场、截洪工程等。
请同学们讨论:如果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我们该怎么办?
读图归纳泥石流和滑 坡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分布区特征?
分布特点:总体分布不均匀,多发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零星分布在 丘陵与平原交界地带。
区域特征:地形以山地为主,多属于山高谷深的峡谷地区;气候较湿润,多暴雨, 区域中河流广泛分布。
防滑坡工程措施
泥石流
山地沟谷中含有的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 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读图分析泥石流 的形成条件?
1、表层有大量松散 固体碎屑物质堆积 2、降水、河流等流
水动力作用 3、具有一定坡度的沟
谷
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形地成形区陡峻;在地貌上 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 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流生通长区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 物质的集中;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堆积区的地形为 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从而便堆于积堆区积。 2、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等构造活动强烈地区,地表 岩石破碎;岩石性质,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 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 采石弃渣水等。 3、水源条件:水既是其组成部分优势发生的动力来源,其中包括 暴雨冰雪融水、水库溃决水体等。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1节 流水地貌讲义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的表面形态 第1节 流水地貌讲义 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5d7598ddccda38366baf72.png)
第一节流水地貌学习目标:1.了解流水地貌的成因和分布。
(重点)2.掌握并能区分不同流水地貌的主要特点。
(重难点)3.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流水侵蚀地貌1.V字形河谷(1)形成: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
(2)特点: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地狭窄,深度大于宽度。
2.河床(1)含义:河谷中被水流常年或季节淹没的部分。
(2)特点:是河流输水输沙的槽状凹地,随水位涨落而变化。
3.河流阶地(1)含义:一般洪水不能淹没、在河谷两侧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
(2)形成:河流的侵蚀下切作用。
(3)特点:阶地面分布有河流堆积物,相对平坦,组成物质通常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1.冲积扇(1)分布:河流的支流汇入主流,或由山区进入平原的开阔地带。
(2)成因:地形变得平缓开阔,流速降低,流水中挟带的物质堆积。
2.洪积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季节性洪水挟带的物质堆积在山谷出口处形成洪积扇。
3.河漫滩(1)分布:河床和谷坡之间。
(2)成因:河床的移动,以及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
(3)特点:平坦的低地,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没。
4.沙洲和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形成。
5.三角洲: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而形成。
1.滑坡(1)含义: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滑坡可以淹没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1)含义: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质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2)人们常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 )(3)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4)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有 ( )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D.角峰、U形冰川谷提示:(1)× 长江三峡是由流水侵蚀而成的V形谷。
流水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aafb419aaef8941ea66e0565.png)
流水侵蚀地貌【要点精析】流水侵蚀: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堆积)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流水侵蚀地貌1.侵蚀形成地貌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2.溶蚀形成地貌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瀑布峡谷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形态——流水侵蚀作用造成3.典型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指可溶岩(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溶蚀而形成的地面坎坷崎岖、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如石笋、石柱、钟乳石等。
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典型例题】【例题】读四幅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各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甲——冰川侵蚀 B.乙——流水沉积C.丙——流水溶蚀 D.丁——断裂下陷【小题2】与丙图地貌成因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岩石以变质岩为主B.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C.生物多样,风力作用强D.成因与云南石林完全不同【答案】【小题1】C【小题2】B【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读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错。
珠穆朗玛峰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B错。
桂林山水是石灰岩受到流水的溶蚀形成的,C对。
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形成的,D 错。
故选C。
【小题2】丙图地貌为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形成的,当地岩石以石灰岩为主,A错。
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所以该地区降水较多,B对。
水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水流地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5f2ce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c.png)
水流地貌知识点总结水流地貌是由水流对地表或地下岩石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水流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上的各大洲,是地球地表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地质力量的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水流地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1. 地表水流形成的地貌地表水流主要形成的地貌包括峡谷、冲沟、河谷、洪积原、沉积扇等。
其中,峡谷是由溪流、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狭长而深的地形。
冲沟是在降雨和融雪的作用下,地表水流冲刷形成的深而窄的沟壑。
河谷则是由河流的冲刷和侵蚀形成的V形谷底。
洪积原是由沉积在河流两岸的碎石、砂土和淤泥形成的平坦地带。
沉积扇则是在河流口附近形成的三角形扇状地带,由河流输移的碎屑物堆积形成。
2. 地下水流形成的地貌地下水流主要形成的地貌包括岩溶地貌和地下河系统。
岩溶地貌是由地下水对溶蚀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岩)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等。
地下河系统是由地下水对岩石的冲刷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水流网络,与地表河流相似,但其形成和发育过程主要发生在地下。
3. 水流地貌的形成原因水流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水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水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水流对地表和地下岩石的冲刷和溶蚀作用,造成地表和地下地貌的形成和变化。
水流的沉积作用是指水流携带的碎屑物沉积在地表或地下,形成各种地貌特征。
此外,水流地貌的形成还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4. 水流地貌的地质意义水流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演化的主要体现,可以为地质学家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帮助他们对地球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断和研究。
水流地貌也为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线索,对地下水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水流地貌的环境意义水流地貌的形成与环境演化密切相关,对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流地貌作为地球表面形态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
![石大自然地理学课件05地貌-3流水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9fd117a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b.png)
• 常年径流形成类似扇形地貌,称为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洪积平原均可统称为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组成物质常粗细相间。
➢ 扇形三角洲:前缘受海浪作用,岸线圆滑
➢ 尖头状三角洲:波浪作用强,前缘沉积物多受 波浪改造
➢ 多岛型三角洲:受潮流控制汊流河口多形成喇 叭型,口门外有长条状潮流沙坝。
•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区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 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 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 洪积扇相连可形成山麓洪积倾斜平原
第三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物质发生侵蚀、搬运
和堆积,形成各种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这类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称为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流水、沟谷流水、河流三 类。
坡面流水的侵蚀呈片状; 沟谷流水与河流的侵蚀呈线状,并有下切、侧蚀
与溯源侵蚀三种形式;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推移、悬移。
环流:河道中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表层 与底层的横向水流方向相反,在过水断面上横 向水流形成封闭系统,即环流。
旋涡流:在天然河道不规则河岸附近及河底起伏 的后面,由于水流的离解,液体常以质点群的 形式围绕一个公共轴转动,称漩涡流。 河岸 附近绕垂直轴旋转的直轴旋涡,常对岸边产生 强烈冲蚀,引起河岸崩塌。 河床底部岩槛及 沙坡等起伏处形成的横轴漩涡流,会使床底发
➢ 过渡性泥石流
➢ 粘性泥石流:固体含量0.55-0.78,在缓坡上不 发生散流,前锋突起,破坏力大。
➢ 塑性泥石流:流动性弱而滑动明显。
• 泥石流地貌的类型:泥石流沟谷与泥石流扇
• 泥石流沟谷上段为松散物质区;中段为通过区 多深切峡谷;下段为堆积区,形成独特泥石流 扇。
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112d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2.png)
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总结流水地貌是由水流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它是地表水流和重力作用的产物,包括河流、洪水、冲沟、瀑布、峡谷等地貌形态。
了解和掌握流水地貌的知识对于学习地理学和理解自然地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流水地貌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
一、水流的侵蚀作用水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水流对地表物质的破坏和搬运作用。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侵蚀:1.冲刷侵蚀:水流冲刷河底和河岸的松散物质,形成沟槽和深谷。
2.溶蚀侵蚀:水流中溶解的酸性物质可以侵蚀岩石,形成溶洞和地下溶蚀地貌。
3.磨蚀侵蚀:水流中的砂石颗粒可以通过相互摩擦产生磨蚀作用,使地表物质逐渐磨平。
二、水流的运输作用水流的运输作用是指水流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远处。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运输:1.载运:水流将较大颗粒的岩石碎片沿着底部滚动、跳跃或推动的方式进行运输。
2.悬浮:水流将较小颗粒的岩石碎片悬浮在水中运输。
3.溶解:水流中溶解的物质可以通过水的流动进行运输。
三、水流的沉积作用水流的沉积作用是指水流停止流动后携带的沉积物质进行沉积形成地貌现象。
水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沉积:1.泥沙沉积:水流因减速而使悬浮物质下沉,形成泥沙沉积。
2.河流三角洲:当河流进入湖泊或海洋时,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形成三角洲。
3.冲积扇:水流在河床、层面变宽或纵断面变宽的地方,由于流速减小而形成的一种扇形的沉积地形。
四、典型流水地貌形态1.河流流域:河流主要由源头、上游、中游、下游、入海口等组成,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坡度变化。
2.瀑布:河流经过急剧降落的地方,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形成的地貌。
3.冲流地形:由暴雨冲刷侵蚀而成的小尺度地貌,如山崖、冲沟等。
4.峡谷:由河流长期冲积、侵蚀而形成的陡峭峡谷地形。
五、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的应用高一流水地貌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土保持工程:了解流水地貌的特点和过程,有助于设计和建设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避免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
流水地貌的知识点高一
![流水地貌的知识点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e60960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5.png)
流水地貌的知识点高一流水地貌的知识点地球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地貌形态的行星。
而流水地貌是其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
它是由水流的力量和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形态,经过数百万年的河流冲刷、海浪侵蚀和雨水冲击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地表的土壤和岩石慢慢流失,形成了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地形,如溪谷、峡谷、河流、洼地、瀑布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流水地貌的力量和影响。
一、河流地貌河流是流水地貌的最典型代表。
河流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起源于雨水、融雪和泉水,河流沿着最容易下降的路线向低洼的地方流淌。
在流动过程中,河水带起了岩石、砂砾和泥沙,形成了河流底部的冲刷和河岸两旁的堆积,分别叫做冲淤作用。
这种作用形成了河床、河滩、堤岸和很多独特的地形。
例如,我们熟悉的长江就是一个自然奇观,它蜿蜒而行,把河水从高山冲刷出来的泥沙带到了广阔的平原。
沿着长江流域,有许多平原、湖泊和湿地,这些地形都是河流经过数百年积累而成。
众多的岛屿、沙洲和河道都是长江的作品。
另外,河流还可以形成瀑布、峡谷等引人注目的景观。
黄河的壶口瀑布、长江的三峡等都是著名的河流地貌。
二、海岸地貌海岸地貌也是流水地貌中一种重要的类型。
由于海洋中的风浪、潮汐和海流的作用,海岸线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
例如,有些地方的海岸线是波浪长时间冲刷形成的平坦海滩,有些地方的海岸线是由悬崖峭壁组成的崎岖地貌。
海蚀是海岸地貌中一种重要的地质作用。
强大的海浪冲击着岩石海岸,经过长时间的冲蚀和侵蚀,形成了奇特的海蚀地貌。
例如,我国浙江舟山的石碑、福建厦门的鼓浪屿等地都有著名的海蚀景点。
三、洼地地貌洼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土壤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洼地是低洼地势或凹陷区域,多见于山地和平原。
这些地区通常是由于地表下陷或地质构造引起的。
洼地地貌中最为常见的是盆地。
盆地是一种近乎圆形的凹陷地形,被山脉或高地环绕。
中国的四川盆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川盆地是由地质断裂和地壳运动造成的,被大山环绕,有丰富的水源和河流,适宜农耕和居住。
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一
![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096abc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f.png)
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一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科学研究领域。
其中,流水侵蚀地貌是指地表的水体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类地貌景观。
在地理学中,流水侵蚀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也常常会学习到流水侵蚀地貌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流水侵蚀地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流水侵蚀地貌的特征流水侵蚀地貌是在地表水体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明显的特征。
首先,流水侵蚀地貌通常形成于山地、丘陵地带,具有较陡的坡度。
其次,流水侵蚀地貌常常表现为河道、沟壑、瀑布等地貌景观。
另外,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经历了长时间的侵蚀作用过程才能形成。
二、流水侵蚀地貌的类型流水侵蚀地貌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河谷地貌、河流地貌、溪流地貌等。
河谷地貌是指在河流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常见于陡峭山区。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在平坦地区形成的地貌,具有较平缓的地势和较宽阔的河床。
溪流地貌则是指溪流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类型,常见于山地丘陵地区。
三、流水侵蚀地貌与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类的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缓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速度,保护土壤资源。
其次,人类的水利工程、水电站等建设往往会改变地表水体的流动方式,从而影响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再者,无序的土地利用和过度的城市化发展也会加剧水体侵蚀,加速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
四、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趋势随着地球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水侵蚀地貌也在发生一定的变化。
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降水量可能增加,导致水体侵蚀力度增强,进而加剧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另外,人类的活动会导致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加速流水侵蚀地貌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流水侵蚀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
通过学习与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流水地貌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流水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ad6361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d.png)
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流水地貌高一地理知识点大全:流水地貌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和特征。
在地貌形成的过程中,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流水地貌的形成中。
流水地貌是由水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形特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与流水地貌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 河流的形成与发展河流是地表的水流系统,形成于高地凹陷和降水的作用下。
河流的形成与发展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枯水线与丰水线:枯水线表示无论降水如何,河流中的最低水位;而丰水线则代表降雨丰沛时,河流的最高水位。
- 上游、中游和下游:河流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分别代表河流的起源、中间和末端的位置。
-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水流中携带沉积物,对河床和河岸进行侵蚀,形成河流峡谷和V字谷等地貌特征。
2. 河流的地形特征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地形特征,包括以下几种:- 悬谷:河流下切速度大,形成峡谷,而支流下切速度较慢,形成的峡谷被称为悬谷。
- 河流三角洲:河流将带有大量沉积物的水流输送到湖泊或海洋,沉积物在这里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
- 河流冲积平原:位于河流下游,是河水冲积物在洪泛期间沉积形成的平坦地区。
- 河谷:是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包括V字谷、U字谷等。
3. 水土流失与防治水土流失是指水流侵蚀地表土壤并携带走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土壤质量和水资源。
以下是一些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 植被保护:植物的根系可稳固土壤,并减缓水流速度,因此加强植物覆盖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
- 水利设施:修建梯田、沟渠等水利设施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河道侵蚀。
- 土地整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不过度开垦山地和荒漠地区,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 洪水与防洪措施洪水是指河流水位上涨到超过河道或海岸线的最高水位。
以下是常见的防洪措施:- 建设堤坝:河流两岸修建堤坝,可以有效地控制河流的水位,减少洪水的泛滥。
- 河道疏浚:疏浚河道可以增加河水的流通能力,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洪水威胁。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4流水地貌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4流水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9ff048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9.png)
第四章流水地貌\本章重点、难点内容:1 .坡面径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2 .沟谷水流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3 .河流地貌的类型、特征、成因及其发育4 .河口地貌与流域地貌本章内容: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进行侵蚀,改变地表形态,同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其它地方进行堆积,形成堆积地形。
这类由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地表流水按其流动形式可分为:①面状水流(坡面径流):通常由许多细小股流组成,无固定的流路,时分时合,多呈薄层片流形式,顺坡向下流动。
②线状水流:是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流。
按水流的持续性,又可分为暂时性水流和经常性水流两种。
前者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为发育,后者在湿润气候区分布普遍。
第一节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大气降水或冰雪融化时,在倾斜坡面上所形成的薄层状的水流。
坡面径流是地表水流形成的初期阶段,它具有水层薄、流路广、作用时间和流程短等特点。
坡面径流的形成受降水强度、蒸发量、土壤渗透率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其形成初期呈漫流状态,之后发展为无数细小股流沿坡度最大方向流动。
坡面径流对坡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三种方式。
影响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D卷候: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②地形:a.坡度:坡度愈大,流速加快,冲刷能力增强,但坡度加大却又使坡地单位面积上的受雨量减小,造成冲刷能力的相应减弱。
据观测,在坡度小于20°的范围内,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随着坡度的加大而迅速增大;大于20°冲刷能力乃有增加;至40°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冲刷能力就随着坡度的加大而递减。
b.坡长:一般坡长愈长,沿程流量不断增加,冲刷能力相应增强,但随着坡长的增加,水流搬运的泥沙量随之增多,水流因耗能而可能使冲刷能力变小,甚至产生泥沙的堆积。
C.斜坡形态③斜坡组成物质:影响到斜坡的抗蚀力和渗透率。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讲解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3f783a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b.png)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讲解要点一: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形式比较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的方法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主要是在侵蚀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别。
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致垂直。
河流的侵蚀一般都包含上述三种侵蚀形式,但在不同河段和不同时期,其侵蚀作用形式有明显差异。
案例分析:以瀑布为例分析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
瀑布是河流侵蚀作用强烈的表现之一。
瀑布主要是河流对软硬不同的岩石产生的差异侵蚀而形成的。
瀑布发育的地区,上部较坚硬的岩石,不容易遭受侵蚀,下部较松软的岩石容易遭受侵蚀,在河流下蚀作用下,瀑布逐渐形成,瀑布形成后,由于溯源侵蚀,瀑布逐渐向河流源头退缩,由于侧蚀,瀑布逐渐加宽。
3.河谷的形成与图解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伸长,下蚀使河谷不断加深,侧蚀使河谷不断展宽。
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三种侵蚀作用同时进行,但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型;在河谷发育中后期,以侧蚀为主,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U”型。
如下图所示:【典型例题】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A位于________游;B位于________游;C位于________游。
(2)该河位于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________。
(3)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B、C三处的________处。
理由________。
解析:(1)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貌上多形成“V”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和侧蚀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
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课件流水地貌
![地理新导学必修一课件流水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4445d8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5.png)
流水搬运:水流 将地表的物质搬 运到其他地方, 形成瀑布、峡谷 等
流水塑造:水流 对地表的塑造作 用,形成河流、 湖泊等
04
流水地貌的应用
流水地貌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利用流水 地貌进行水库、河道
治理等
交通建设:利用流水 地貌进行桥梁、道路
建设等
旅游开发:利用流水 地貌进行景区规划、
旅游项目开发等
流水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包括河床、河 岸、河漫滩等
河流阶地:河流侵蚀形成 的阶梯状地貌
河流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形成的三角洲地貌
河流峡谷:河流深切形成 的峡谷地貌
河流瀑布:河流流经陡坡 形成的瀑布地貌
河流曲流:河流弯曲形成 的曲流地貌
03
流水地貌的特点
流水侵蚀地貌的特点
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对地表岩石 的侵蚀作用,形 成沟谷、峡谷等 地貌
长江三角洲的流水地貌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长江、钱塘江等河
流的冲积作用
典型地貌:崇明岛、 太湖、洪泽湖等
地貌特征:平原、 湖泊、湿地、沙洲
等
生态环境: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重要
的生态保护区
亚马逊河流域的流水地貌
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 自然景观。
亚马逊河流域的流水地貌主要包括河流 侵蚀、河流沉积、河流搬运等过程形成 的地貌形态。
的地貌形态
流水地貌包括 河谷、河床、 河漫滩、三角
洲等
流水地貌的形 成过程受到地 形、气候、地 质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
流水地貌的研 究对于理解地 球表面形态的 演变和生态环 境具有重要意
义
流水地貌的形成过程
流水侵蚀:水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形成沟谷、河床等
流水地貌的形成要点精讲
![流水地貌的形成要点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f7be0feec1c708a1294a4414.png)
答: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 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 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 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 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 沙在该区域沉积。
分析黄河对图示地区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 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 和搬运作用为主,使地表 千沟万壑(沟壑纵横); 黄河流出黄土高原后,地 势变得平缓,流速变慢, 以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地势比较平缓)。
(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 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 化特点,并指出泥沙主要来 源区。
答: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 (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 伸速度越来越快。 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 物质运动的影响。
积
作
地势起伏趋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沉积
用
(出山口颗粒大比重大先沉积,入海口海水顶托影响)
侵蚀地貌
实例
流 水 V型谷、瀑布、峡谷、沟谷; 侵 喀斯特(溶蚀)。 蚀
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黄土 高原的千沟万壑、丹霞地貌、 云南路南石林等
作
用 地势起伏较大,重力作用,流速快,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
沉积地貌
实例
流
冲积扇(出山口)、
水
冲积平原(中下游)、
沉
三角洲(入海口)
华北平原、崇明岛、 珠江三角洲等
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丹霞地貌云南路南石林等地势起伏较大重力作用流速快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强沉积地貌实例冲积扇出山口冲积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入海口华北平原崇明岛珠江三角洲等地势起伏趋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沉积出山口颗粒大比重大先沉积入海口海水顶托影响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 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 化特点,并指出泥沙主要来 源区。
答: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 (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 伸速度越来越快。 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 物质运动的影响。
侵蚀地貌
实例
流 水 V型谷、瀑布、峡谷、沟谷; 侵 喀斯特(溶蚀)。 蚀
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黄土 高原的千沟万壑、丹霞地貌、 云南路南石林等
作
用 地势起伏较大,重力作用,流速快,河流向山口)、
水
冲积平原(中下游)、
沉
三角洲(入海口)
华北平原、崇明岛、 珠江三角洲等
流水地貌的形成要点精讲
流水的侵蚀作用
1 概念
流水对岩石和 岩石风化物破 坏的作用
2 影响河流侵蚀 能力的因素
流速:流速大, 侵蚀能力强 径流量:径流量 大,侵蚀能力强
3 被侵蚀区域的植被 和地表物质状况
植被少,侵蚀能力强; 地表物质破碎、疏松 侵蚀能力强
流水侵蚀形成的主要地貌 流经高原面形成高原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
积
作
地势起伏趋缓,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逐渐沉积
用
(出山口颗粒大比重大先沉积,入海口海水顶托影响)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 确的排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①②④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流水沉积有着明显的韵律: 河床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质颗粒由大到小; 同一地点剖面,颗粒大的在下,颗粒小的在上。
➢ 影响流水沉积作用强弱的因素: 河流含沙量: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 水流速度:速度慢,沉积作用强; 河道形状:河道弯曲,沉积作用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候灾害 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为什么?
答: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 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 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 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 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 沙在该区域沉积。
分析黄河对图示地区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 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 和搬运作用为主,使地表 千沟万壑(沟壑纵横); 黄河流出黄土高原后,地 势变得平缓,流速变慢, 以搬运、沉积作用为主, 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地势比较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