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古典诗歌之比较鉴赏
![古典诗歌之比较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734cfd6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8.png)
• 答案: • 相同点:两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救国、建 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 • 不同点:此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 叹突出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凉心境;诗句 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事已高的伤感
比较点: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不同感情 的比较
示例三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
5.比较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手法(2005年浙江卷) •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和《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 形象?
6.比较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汪元量 问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示例五 阅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前人评价这两首诗,说前者表达的是“迟暮之伤, 沉沦之痛,触物皆悲”,后者表达则是“咏柳而贬美 人”,请指出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共同点和不同 点,并简要分析。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小结
• 一、内容: • 1.意象内涵、作用、表达技巧的比较; • 2.同一内容不同思想感情的比较;
3.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的不同用语 二、学习方法 • 1.认真审题,找准比较点,按要求回答。 • 2.熟知课本,用诗歌知识正确理解。 • 3.规范答题。
比较点:多角度比较
(3)情景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
乡之情蕴含在“雪净”、“牧马”、“月明”、“羌笛”、“梅 花”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 后一句抒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c4a6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5.png)
2.比较手法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课堂小结
借助支架明诗意 审准题目辨异同 句式一致规范答 比较之中见真章
作业布置
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
学习目标
我能掌握比较鉴赏题的解题思路
A
我能通过不同角度理解诗歌
A
我能明白命题者的意图,精准审题
A
我能规范答题,体现比较思维
A
等级
B
C
B
C
B
C
B
C
翻译:你不必为取哪条道而犹豫,因为太阳就是你的“路标”,有 日在天,而长安即在日下。(反用典故)
2.比较手法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①送别杜少府时,诗人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直抒胸臆,诗 人和杜少府虽然各自天涯,距离甚远,但如同邻居一样相近,友谊长存。 诗人借此来排遣与杜少府离别的愁绪。 ②送别唐少府时,诗人说“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化用典故,将 对唐少府的不舍化为劝勉,劝勉唐少府要以太阳边的长安为目标,为 了心中的理想抱负而奋斗。诗人借此排遣心中离愁的苦闷。
4—3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 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 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 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喜欢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 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文学鉴赏 和语言表达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品位。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01f2a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4.png)
3.技巧角度——手法技巧比较 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 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思想情感——内容感情的比较 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 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读懂诗词,理解内容、把握 情感是前提。
备考•关键能力
比较鉴赏要注意“四角度” 1.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比较 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一般来 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 “境”。
2.语言角度——炼字炼句的比较 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字 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对字、词、句 进行比较。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整体风格比较题 主要是对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进行考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
பைடு நூலகம்
比较鉴赏
题点•必备知识
古代诗歌的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题更有利于考查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 力。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相同或 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都是从诗歌的形 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d1de8a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e.png)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31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课件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b9613fd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b.png)
甲诗语言含蓄深沉,(叙)通过对野草野花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肆意蔓延和 斜阳残照笼罩着曾经繁华而今冷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 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体 现了咏史诗的特色,(析)抒发了诗人对人事沧桑、兴衰无常的深沉感慨。乙 诗巧妙地借用了典故、双关、暗示等手法,融深沉的感叹与嘲讽于华语丽 辞与景物描写之中,使诗歌风格显得深沉委婉,富有深意。
2
1.简要分析乙诗“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一句运用了怎
3
样的表现手法。
这句巧用典故,语涉双关,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 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 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 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 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情。 例:《征人怨》。
诗歌类型及解说
7
闺怨诗:闺怨诗属于汉族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唐代 这一时期,其中又有特别的一类称为闺怨诗。闺怨诗 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 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 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 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 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 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 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 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诗人 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 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 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db382ce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1.png)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诗歌是人类对世界的感悟和想象的艺术表现,它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化的载体。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主题和思想
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是诗歌的灵魂,它直接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
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分析和比较不同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从中探寻作者
的思想和人生观。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赤壁怀古》都是名作,但前者强调
豪放、奔放和豁达的性格,后者则强调意境、意象和意蕴,两者在主题和思想上有很大的
区别。
二、艺术表现方式
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包括韵律、格律、修辞手法、意象、意义等,也是诗歌中最为重
要的元素之一。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发现不同
诗人在艺术表现和技巧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在诗歌的表现方式上各
有特色,李清照常常运用典故和抒情的手法,而辛弃疾则更加注重写实和现实情感的表达,两者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三、历史文化背景
诗歌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历史、时代和文化的差异。
在比较鉴赏诗歌时,我们也
要考虑到不同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从而深入理解诗歌的
文化内涵和价值。
例如,唐诗盛行的时代是一个文化繁荣、国家强盛的时代,而现代诗歌
则更多体现了文学的自由和开放,两者在历史文化背景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比较鉴赏诗歌需要从主题和思想、艺术表现方式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多个方
面进行分析和探究,进一步领略诗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5f11e941ea76e59fa04a7.png)
【教案】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思想感情类比较复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2、通过诗歌比较鉴赏,训练思维,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整理的观点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曾经说:“情之所至,诗无不至。
诗之所至,情以之至。
”诗人作诗其情其志均见于语言,而唐诗、宋词、元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精品,所以我们要学习它,要鉴赏它。
再者,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2005年高考起,命题人就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
这一变化成了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来探寻一下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那么什么叫做比较鉴赏呢?同学们请看:(幻灯片)所谓比较欣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比较、鉴赏、赏析。
当然目的是为了提升我们欣赏水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比较鉴赏的原则: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同”关键词;析“异”关键词二、典例精析同题材或同题目的诗是文学史上的常见现象。
既然有同题诗,自然就出现了比较。
因为“同”,就易使人同中求异,品第高下,衡量优劣。
命题人从这一角度命题意在引导读者学会以诗的眼光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给考生以有益的启迪。
1、辽宁卷17.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80e4d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a.png)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包括唐诗宋词等诸多经典作品。
在2024年的高考中,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以古代诗歌为主题,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水平。
一、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其基本特点包括:1.韵律优美:古代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美,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更为优美动听。
2.意境深远: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手法。
3、情感真挚: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动人,能引起读者共鸣。
二、唐诗与宋词的比较鉴赏唐诗和宋词都是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1. 唐诗的比较鉴赏唐代诗歌以五言、七言诗为主,其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其特点包括:(1)丰富的意象:唐诗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在《春晓》中用“满城尽带黄金甲”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2)平易近人:唐诗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表达直接,能够深入人心。
(3)抒情性强:唐诗常常表达诗人的内心真情实感,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2. 宋词的比较鉴赏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著称,其代表作品有《声声慢》《水调歌头》等。
其特点包括:(1)婉约多情: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见称,借助婉约的语言表达深情的内心世界。
(2)蕴含哲理:宋词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3)音乐美:宋词强调音乐美,常常配以美妙的乐曲,更具有动人的韵味。
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在高考中的意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 培养文学素养: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通过比较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增强综合能力: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等进行准确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4bfafd0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b.png)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成为了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那么怎样才能比较鉴赏诗歌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诗歌主题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了解它的主题。
一般来说,诗歌主题呈现多样化,有些是关乎人生和自然的,有些是具有政治倾向的,有些则是诗人的内心感受等。
通过对比不同诗歌的主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
二、诗歌写作背景在了解诗歌背景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诗歌写作背景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比如时代背景、生活环境、诗人的思想境界、价值观等。
通过了解诗歌背后的生活和思考,可以更好地领略诗人的艺术境界和挚爱生命的精神。
三、诗歌艺术特征诗歌的艺术特征包括诗歌的形式、语言、韵律和节奏等。
不同的诗歌形式可以带来不同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同时,鉴赏一首诗歌还需要对其语言进行研究,弄清楚诗人的用词、表达方式和技艺。
一个优秀的诗人往往能够通过独特的语言和韵律把情感和意境深深地刻入诗歌之中,这也是我们鉴赏一首诗歌的重要依据。
四、诗歌文化内涵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每首诗歌都深深扎根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诗歌文化内涵能够带我们了解到许多的文化多样性,也能够带我们领略古代中国的美好传统和艺术。
同时通过诗歌的文化内涵的探索,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世界,同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下中国文化的演变和经典文化的传承。
综上所述,鉴赏诗歌是需要多方面的思考和了解的,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理解一首诗歌,我们始终要从欣赏诗歌和读懂诗歌的角度出发,以最好的心态去领悟和感悟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3e205d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e.png)
湖荷之美:“十里荷花” 人文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时间 城池
原文
昔 “名都” “竹西佳处” (虚)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今 “空城”(实) “废池乔木”来自“清角吹寒”达
诗方 歌式
议 论
正面 描写
(1)描写顺序(观察角度):远近、高低、时间空间变化 (2)色彩运用:明暗对比,绘形绘色 (3)动静(视听)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结合
的
描 写
侧面
描写手法
(4)衬托 渲染 (5)白描、工笔(细节描写)
表
描写
(6)修辞:比喻、夸张、拟人、对比等
达
(7)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喜 教材回顾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学生活动3:请从试题中总结,考题常见提问方式
一般从求同或求异两方面设题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分 析评价 (2)给出一首诗词与课本所学篇目比较异同 (3)辨析一首诗词中的感情、手法等异同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学习任务二:掌握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 基本方法与规范
一般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 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 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比较阅读总体思路:寻找可比点---比较同与异---评价优与劣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b183adf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6.png)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是一种高级艺术活动,需要对诗歌的形式、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判。
以下是比较鉴赏诗歌的一些建议,供参考。
1. 要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了解诗歌的种类、形式和发展历程,对古代和现代的著名诗人有所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2. 充分阅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
阅读不同流派和风格的诗歌,包括古代、现代、传统和现代派的诗歌,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3. 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诗人的感受和思考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注意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鉴赏诗歌作品。
4. 分析诗歌的词汇和语言运用。
诗歌有其特有的语言特点,如运用鲜明的意象、音韵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分析诗歌的词汇和语言运用,可以揭示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手法。
5. 注意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诗歌有其特有的韵律和结构,如韵律、节奏、押韵等。
注意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形式,以及诗人对语言的运用。
6. 对比不同诗歌作品。
对比不同诗歌作品,可以发现各自的特点和亮点。
了解不同诗人的写作风格、表达手法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好地鉴赏诗歌。
8. 参与诗歌鉴赏的讨论和交流。
与他人一起参与诗歌鉴赏的讨论和交流,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学习他人的观点和见解,丰富自己的鉴赏水平。
比较鉴赏诗歌需要全面分析和评判诗歌的形式、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
通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阅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关注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词汇和语言运用、注意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对比不同诗歌作品、注重个人情感体验、参与讨论和交流等方法,可以提高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https://img.taocdn.com/s3/m/f8f1c0c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2.png)
诗歌鉴赏之比较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张舜民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十分斟酒致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
戎马关J 北,凭轩涕泗流。
”这是杜甫登临而作的《登岳阳楼》。
结合 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1、(1)同: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沏的失意、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
(2 分)⑵异:①张词写出了思君恋,对君王的期待,内心的迷茫,又有对自身遭贬的 怨愤。
(2分)②杜诗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年老多病、漂泊异地孤独感伤,有对 国家动荡时局的关切与不安。
(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题老学庵壁陆游【注】此诗为陆游晚年垫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 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老学庵,陆游书斋名。
2.有人说“太平民乐无愁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有相仿之意,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6分)2.①《永遇乐》中,这两句是说如今的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 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②本诗“太平民乐无愁叹”是说统治者偏安江南一 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
③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收复失土,刻不 容缓的意思,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评分参考:每答出 一点给2分。
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此生生计愈萧然, 万卷古今消永日, 太平民乐无愁叹, 唤得南村跛童子, 架竹苫布只数椽。
一窗昏晓送流年。
衰老形枯少睡眠。
煎茶扫地亦随缘。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江南归附后不仕述怀(南宋)艾可叔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
【注】①艾可叔,南宋度宗成浮四年进士,宫至史中丞。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
![2024届高考古诗词备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0be0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4.png)
探求新知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请说出以下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比喻 拟人
3、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设问
4、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①同:都抒发了诗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人理解,不被赏识的忧愁和苦闷。 ②异:本诗直抒胸臆,“空”字直接道出诗人为国事而忧,鬓生华发的感伤;而杜诗则借
物抒情,借黄鹂的空有好音却无人欣赏来抒发自己不被理解与赏识,空有报国之志的苦闷和惆 怅。
一、表达技巧异同比较考查角度
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
2024届古诗词备考之
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
诗歌比较鉴赏
角度三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角度四思想感情比较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比较鉴赏中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的考察方式; 2、扎实掌握表达技巧答题的三 个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中各项定义及作用; 3、熟练掌握诗歌比较鉴赏的答 题角度及答案组织思路。
古诗 兴等)。
二、表达技巧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表 1.解题方法 达 技 ①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 巧 同点”。
异 同 ②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 比 较 ③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
古诗 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三、表达技巧比较解题方法及答题规范
同
比 2.答题规范 较
答: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侧重写了××,抒发了
古诗
××情感,而后者则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
诗歌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2b623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d.png)
诗歌比较鉴赏是一种通过对比和分析两首或多首诗歌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语言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在进行诗歌比较鉴赏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主题比较: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观察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以及主题在不同诗歌中的表现方式和深
度。
这有助于理解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看法和处理方式。
2. 情感比较:分析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探究它们的情感基调、情感变化以及情感与主题的关系。
这
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诗人内心的世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3. 意象比较:意象是诗歌中重要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比两首诗歌的意象,可以发现它们在意象的选择、
组合和表现上的异同。
这有助于揭示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
4. 语言比较:语言是诗歌的载体,通过对比两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修辞等,可以领略到
不同诗人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技巧。
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5. 背景比较: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在进行诗歌比较鉴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选择具有一定相似性或差异性的诗歌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凸显它们的特点和
优劣。
2. 深入分析:在比较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每首诗歌的各个方面,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和独特之处。
3. 客观公正:在评价每首诗歌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偏见和片面之词。
4. 注重整体:在比较鉴赏时,要注重诗歌的整体效果和内在联系,避免过于关注局部而忽略了整体。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2ffa7faf18583d0486459b6.png)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鉴赏题。这种比较鉴赏题, 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
提问方式和答题思路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 异同进行鉴赏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曲),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 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意象、意境,语言,艺术手法, 思想感情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表 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典例1】(2006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 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 意?请作简要说明。
【典例1】(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 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 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问题】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 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白诗:抒发了诗人被贬后对与往昔相似的中 秋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之情。苏诗:面 对不可长久的中秋美景,抒发了聚后又不得不分离的哀伤 与感慨和人生难料、前途难卜的感叹。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7d2c423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d.png)
怎样比较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细细品味、深入理解和注重表达。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如何比较鉴赏诗歌。
我们需要明确诗歌的基本元素。
诗歌通常由押韵、节奏、韵脚、抑扬格和意象等多个元素构成。
我们可以对诗歌的韵脚、节奏、形式等进行比较,看诗歌的组织方式是否有变化,如何影响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也是比较鉴赏的重点之一。
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常常有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中,他们对于生活、爱情、自然等话题的反思和表达方式,体验其中的共鸣和差异。
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也是比较鉴赏的关键。
诗人通过精炼的文字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传达情感和思想。
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看他们使用的词汇、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有何特点和创新。
还可以比较不同诗歌之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诗歌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形式,它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诗歌,了解其中的文化特色和社会意义。
鉴赏诗歌需要我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感悟。
我们可以对诗歌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个人解读,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不断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比较鉴赏诗歌需要关注诗歌的基本元素、主题情感、语言修辞、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等方面,同时需要主动参与其中进行个人思考和交流探讨。
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之美。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f7d15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1. 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诗歌的感知和理解。
3.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 诗歌的深层次理解的引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介绍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感知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对比、类比、分析、综合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的诗歌鉴赏中。
2. 教师给出两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诗歌的异同点,进行交流分享。
四、课堂小结(5分钟)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两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鉴赏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情况。
3. 学生对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比较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命题角度;
2.运用“求同辨异”原则,找到比较点,总结答题方法;
3.学会规范表达与自我评价,形成规范答题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求同辨异”原则,找到比较点,总结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规范表达与自我评价,形成规范答题能力教学方法:
启发法、练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年来,诗歌比较鉴赏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从2014年全国2卷到2015年全国1卷都有诗歌比较鉴赏的题型,分值
在5分左右,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诗歌比较鉴赏的相关知识。
同时板书本科题,PPT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命题角度;
2、运用“求同辨异”原则,找到比较点,总结答题方法;(重点)
3、学会规范表达与自我评价,形成规范答题能力。
(难点)
二、比较鉴赏概念、类型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概念:所谓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等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
(二)比较诗歌类型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出题者,你会出哪些比较诗歌题型,或者说比较诗歌鉴赏究竟比较些什么呢?
甲同学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其实从大的方向比较优和劣,异和同设问;小的方向命题角度:
1.比较手法技巧
2.比较内容情感
3.比较意象意境
4.比较语言赏析
5.比较形象特点
三、真题示例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高考真题来探究比较诗歌鉴赏的方法。
(板书:方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2015年全国卷1)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
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
(一)师:一般读诗有“五读”即读题目、读注释、读作者、读正文、读题目。
读清题目才能明确出题范围和答题方向。
1. 师生一起读题目分析归纳,这是一首比较类的诗歌,比较的是描写角度。
2.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的描写景物角度有哪些?
乙同学答:白描、工笔、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等,教师总结。
3.师:那针对这道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描写角度是什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角度是什么,如何准确比较出两首诗景物描写角度的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讲的重点,我们需要用到的方法是“求同存异”的方法,如何求同存异呢?我们需要找关键词(板书“求同”关键词;“存异”关键词)
4. 针对这道题,设问的是不同,所以重在“辨异”,怎样辨清楚,需要找到与异有关的关键词,这里的“异”针对的是描写角度的异。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两首诗主要运用到了哪些描写角度,找到体现描写角度的“关键词”。
(二)教师提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的描写角度是什么?哪些词体现出来的?
1. 丙同学回答:虚写——“将赴”“闻说”(教师补充并板书)
请同学们快速看回顾或看ppt,
思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描写角度是什么?哪些词体现出来的?
戊同学回答:实写——八月飞雪(教师补充并板书)
2. 教师归纳引导规范作答:
针对“异”要分说,分别答出某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分析如何运用以及作用。
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组织答案。
3.己同学分享答案,教师点拨,庚同学补充,教师总结,展
示ppt参考答案
4. 教师归纳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出设题角度(比较情感、形象、技巧等)
第二步整体把握内容(读标题、作者、注释、文本)
第三步求“同”关键词(依据命题角度找相同词语)辨“异”关键词(依据命题角度找不同词语)
第四步组织答案(回归原有知识点及答题格式)
四、课堂练兵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一)师:刚才所讲的解题思路,不仅适用于比较描写景物角度,也适用于诗歌比较鉴赏的其他题型。
下面请同学们看题,小组讨论,找到求“同”关键词,存“异”关键词,由关键词比较出情感上的异同。
(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加以指导点拨,面向全体学生提示要按照解题四步骤来操作。
1. 审清题干,比较什么
2. 读懂诗
3. 求“同”关键词(找与感情相关的相同词语)
存“异”关键词(找与感情相关的不同词语)
4.组织答案
(三)请辛同学回答
求“同”关键词:自许、鬓
感情:都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
师生一起分析补充,规范答题格式(边说边板书)
同:诗句、词句都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但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情
(四)请壬同学回答
存“异”关键词:心未死、空
请其他同学补充
存“异”关键词:有谁知?心未死;空、已先斑
教师规范“异”的答题格式,要分点作答。
(边说边板书)(五)请癸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异: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
情怀。
教师PPT展示参考答案,让学生纠错改正,找差距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求同存异”诗歌比较鉴赏的方法和“四步走”的解题思路,这种答题思路几乎适用于诗歌比较鉴赏的所有题型,希望同学们能够准确把握。
通过练习,基本上能够使同学读懂题,读懂诗,答到点,当然拿高分这一步还需要同学们继续努力,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下面给同学们留课后巩固练习题
六、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关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七、结语
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比较诗歌鉴赏是热点,从2014年和2015年全国卷中,我们发现几乎都是课内与课外的延伸,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所以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回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