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课件(证据)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 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 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 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
51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 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取保全措施; 5.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就证据保全申请提供担保(Z23) 。
.
37
(三)证据保全的方法
Z24
押、拍照、录音、录像、复制、鉴 定、勘验、制作笔录等方法。
.
38
第二节 证明
❖ 证明 ❖证明对象 ❖举证责任
.
39
证明是指法院、诉讼参加人
以及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 依照法定程序,提供、收集证据, 审查核实判断证据,运用证据查 明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
.
6
什么是书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 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 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 据。
.
7
书证的特点
(1)书证以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情; (2)以文字、符号或者图形所记载的思想
内容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表现出来; (3)真实性较强,即使伪造,也易于鉴定。
.
8
书证的分类
(1)公文书证与私文书证(制作主体) (2)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书证内容) (3)普通形式书证与特别形式书证(书证的形式) (4)原本、正本、副本、影印本、节录本
.
29
Z28: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
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 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
30
z25: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 出。符合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当 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除外。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精选ppt
39
四、证人证言
证人,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 或法院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
不可替代性
证人证言的概念 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
证言。
精选ppt
40
证人证言的特点
它是了解案件事实的人以言辞形式提供的 证明;
证人证言只包括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陈 述,不包括评论和推测。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精选ppt
8
我国证据能力的规则
1.证人资格《民诉证据规定》第53条:“不 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 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精神健康状 况相适应的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 人,可以作为证人。” 2.禁止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民诉证据规定》 第68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 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 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精选ppt
15
第71条 当事人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和理由的,可以 认定其证明力。
第72条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 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人民法院 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有异 议并提出反驳证据,对方当事人对反驳证据认可 的,可以确认反驳证据的证明力。
定案件事实时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不为法律所禁止,否则不具有证据效力。
精选ppt
7
三、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证据能力
是指一定的证据材料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 上的资格。——有 无
《证据规则》第六十八条 以侵害他人合法 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 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精选ppt
28
区分的意义
1.尽量收集和运用直接证据,用直接证据 来证明或认定案件事实;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选择题
1、何某在乐天摄影器材公司购买数码相机 一台,后因为该相机的质量问题发生争议, 该相机包装盒内的产品说明书属于
A.书证 C.视听资料
B.物证 D.鉴定结论
患者甲与某医院发生医疗纠纷。甲向法院提 起诉讼并提出病例和X光片保存在医院,只 要医院出示病历和X光片就可以证明医院对 此负有责任。如果X光片在本案中作为证据, 则该证据属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何种证据? B.书证 A.物证 D.鉴定结论 C.视听资料
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证明论
证明对象
证明标准
证明责任
概念和特征
证明 对象
范围
免证事实
概念和特征
必须是与审理的案件有关联的事实
案予证 件以明 有证主 事重明体 实要的运 意对用 义审证 的理据
必须是处于真伪不明状态
证明对象的确定与实体法律规范中的 要件事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事案件的主 要事实 当事人主张的 程序法上的主 要事实
民事诉讼证据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分类
本证与反证
学 理 分 类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
证据法主要内容
证 据 论
证 明 论
一、物证

特征
分类
物证与书证的区别
( 1 )物证以其存在、外形等外部特征和物质属性证明
案件真实情况;书证则以文书或物品所记载的内容证明 案件事实。 ( 2 )法律对物证无特殊的形式上的特定要求,只要能 以其存在、外形、特征证明案件事实,就可以作为物
提供证 据责任
证明责任的分配
法规分类说 西 方 学 说
规例 定外 我 国 立 法
待证事实分类 说
法律要件分类 说

《民事诉讼证据》课件

《民事诉讼证据》课件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 件
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重要性和种类分类,学习如何收集、保全、举证、质证、 评价和鉴定证据,以及证据的认定、效力和排除。
民事诉讼概述
介绍民事诉讼的定义、程序和涵盖的领域。解释原告、被告、法庭和律师的 角色。
证据的重要性
探讨证据在民事案件中的作用,如何帮助建立事实和支持主张,以及如何影 响庭的判决。
讨论法庭在缺乏直接证据时如何利用推定和转移的原则来确定事实和责任。
证据的评价和鉴定
解释如何评估证据的可信度、充分性和合法性,以及使用专家鉴定和评价证 据的重要性。
证据的种类分类
介绍直接证据、间接证据、物证、证人证言等不同种类的证据,以及它们在 法庭上的重要性。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解释如何收集和保存证据,包括搜索和扣押令、保全申请和鉴定申请的程序 和要求。
证据的举证和质证
介绍举证和质证的过程和技巧,包括对证人的询问、交叉询问和提供物证的方法。
证据的推定和转移

民诉法民事诉讼证据PPT

民诉法民事诉讼证据PPT

六、证人证言
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了解情况的语言表 达。
1、特征 不可替代性
证人对案件事实的感知为基础
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影响
--证人对案件事实的感知、记忆、叙述 —受制于当事人与证人之间的关系 —受制于外界主客观环境
2、证人的资格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 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诉讼法新旧比较
2012民事诉讼法修正案: 细化,可操作性强; 证人的地位提升,体现法律对证人的尊重。
第72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 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 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第73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 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 式作证:
其实质是一种证人证言,即专家的证人证言。
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实行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法 律常识对当事人双方争议的各类案件的事实问题进行认定,法官只负责 法律问题的审理。陪审团制度的基础就是让一般民众根据他们朴素的法 律知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对案件的事实进行认定,但它有天生的不 足,当案件中设专门性的问题时,一般民众无法认定,此时就需要专家 根据他们的专门知识来为庭审提供帮助,由此,专家证言制度便产生, 专家证言也就是鉴定意见。
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内容:(文字、符号♀、图案) 载体:纸张、石碑、布、竹木
1、特征 相对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口说无凭;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先于诉讼;)
能够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 以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证明案件事
实,而非物质载体。

民事诉讼证据.ppt.ppt

民事诉讼证据.ppt.ppt
秘密调查配偶外遇、包二奶;商务及银行信用调查;人 事调查;寻亲觅友;保险诈骗调查;员工忠实调查;子女 行为调查;仿冒名人及名牌产品调查;犯罪记录调查;车 籍调查;电话装机地址调查;党政官员腐败行为调查等。
8
美国私人侦探不与警方联手 目前美国约有2.6万个私人侦探所,若以每家侦
探所至少雇用2.5名侦探计算,则全美国从业的私 人侦探人数不少于6.5万人。 日本私人侦探爱使美人计 俄罗斯私人侦探像保安 德国私人侦探比警察“牛” 印度私人侦探“盯上”总理
19
六、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自己掌握的专 门知识,对当事人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的案件中的有关专门 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的结论性意见。 (亲子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 笔迹鉴定) 对鉴定结论,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1)当事人可以自行委托有关部门鉴定,另一方当事人申请重 新鉴定,应当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2)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鉴定部门予以鉴 定。 (3)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
15
四、证人证言
《民事诉讼法》第70条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 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 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 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16
掌握四个问题:
(1)证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 人代表单位作证)。比较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22
2005年, 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向香港东区裁判法院申请,
撤销龚如心涉嫌伪造及使用假遗嘱等三项控罪。这样,龚如心 与公公王廷歆进行了长达7年的“世纪争产案”终于以龚如心 全胜而告结束。
龚如心现为香港华懋集团主席,其丈夫、亿万富商王德辉 1990年被绑架后“人间蒸发”,生死未卜。1999年9月,法庭 准许王德辉父亲王廷歆宣布王德辉法律死亡。此后,围绕 王 德辉巨额财产归属问题,翁媳之间曾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 式官司。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三、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理论界有两种主 要的观点: 1,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有两个特征: 证据的客观性与关联性; 2,认为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特征: 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其中,后一学说是通说,我们采通说。
(一)客观性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关联性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待证的案件事实有 内有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具体表现为,证据应 当是能够证明待证的案件事实的全部或一部的客 观事实。 (三)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证据应 当按法定要求和法定程序取得,以非法的手段或 未依法定的程序取得的事实材料不可以作为民事 诉讼证据;二是实体法要求某些法律行为必须采 用法定形式的,作为证明这些法律行为的事实材 料就应当具备这些法定形式。
根据上述认识,待证事实主要包括下列几个 方面: 1.当事人主张的具有民事实体法意义上的事实。 2.当事人主张的具有程序上意义的事实。 3.证据事实
三、不需要证明的事实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下列事 实,当事人无需举证,即这些事实属于不需要证 明的事实。 1.诉讼上承认的事实。 2.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 3.根据法律规定或已知事实,能推定出另一事实。 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 实。 5.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
4、证人证言 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之外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 人向人民法院就自己知道的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5、当事人陈述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就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 所作的陈述。 6、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案 件中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分析所作出的 结论。 7、勘验笔录 勘验笔录,是指勘验人员对被勘验的现场或物品 所作的客观记录。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 在理论上的分类
一、本证和反证
按照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可以把证据 分为本证和反证。
本证是指对某一事实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 人提出的、用于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即能 够证明自己的事实主张成立或部分成立的证 据。
反证是指对待证事实不负证明责任的一方 当事人,为证明该事实不存在或不真实而提 供的证据。
3、张老汉的邻居王大婶晚上到张老 汉家串门,发现炕上放着一台刚拆封的 海尔空调,但箱子已经破损了。张老汉 说空调是刚在村里的供销社买的,运回 来途中不慎摔到了地上。
4、供销社售货员小刘说,当天并没 有卖出过空调。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按照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原始 证据与传来证据。
二、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根据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系不同, 可以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的案件事实具有直接 联系,能够单独证明待证事实是否存在的证 据。
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证明待证事实,需 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事实的 证据。
某天下午4点左右,一辆货车装载了一车 海尔空调运往某县商场。在路经七台村时, 由于道路崎岖不平,货车产生剧烈颠簸,一 台带包装的空调掉下车来。司机当时并未察 觉,到达县城之后才发现,记起七台村一带 的道路不平,于是第二天返回寻找。
原始证据是在案件事实发生、发展和 消灭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证据,即直接 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传来证据,也称为派生证据,是指从 原始证据中衍生出来的证据。
第三节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一、书证 (一)书证的概念和特征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表
达的思想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书证的特点在于: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PPT课件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PPT课件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 民事诉讼证据的学理分类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法定形式 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1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概说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根 据和方法 对法院而言,证据是查明案件事实作出正确裁 判的根据 对当事人而言,证据是主张有利于己的事实、 反驳不利于己的事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方法 和手段
23


司考题
下列关于证人及证人证言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 的?(05单选) A.凡是了解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B.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经人民法院 许可 C.与当事人一方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作为证 人 D.无诉讼行为能力的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 为证人
24

四、当事人陈述

28


司考题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自认及其法律后果的说法,哪些 是错误的?(05多选) A.老张诉小张的赡养纠纷案件中,小张对老张 陈述的收养事实明确表示承认,老张对形成收养 关系的事实无需举证 B.对原告甲陈述的事实,被告乙不置可否,法 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乙仍不予回答,视为对该 项事实的承认 C.经当事人特别授权的代理律师在诉讼中对案 件事实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因此而导 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 D.被告只要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声明撤回承认, 其在庭审过程中的承认即无效

7
取证行为本身是否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
“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司法解释等 采取抢劫、盗窃、抢夺、侵犯他人住宅等暴力方 式所获得的证据 采取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威胁、恐吓、打击 报复等方式所取得的证据 违反国家保密法、违反公序良俗、采用有伤风化 的方式所述及的证据,如侵入、破坏他人祖庙收 集证据、未经许可拍摄他人裸露的照片等等,均 应予以排除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_OK

《民事诉讼证据》PPT课件_OK

2021/7/26
11
(六) 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由法院聘请或者
当事人委托的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对民事案件中的专 门性问题经过分析、研究后所出具的结论性意见。
※鉴定结论的程序问题 1.鉴定申请的提出
《证据规定》第25条规定,当事人申请鉴定,应 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除外。
2.根据《证据规定》第51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 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提出申请的一方 当事人提供2021的/7/2证6 据。人民法院依照职权调查收集 24
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 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因此,依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无需当事人质证, 只是听取意见。而依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作 为申请的一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
二、证明力 (一)证明力的概念
证明力,也称证据价值、证据力,它指的是证据 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作用及证明作用的大小。
(二)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主要区别 证据能力是一个法律问题,即法律上规定什么样
的事实才能成为证据;而证明力是事实问题,是对 于已经具备证据能力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断,从中看 出其对案件的证明作用的程度。
以申请证据保全,但主要适用于商标权和著作权侵 权案件中。诉前证据保全主要掌握三点:
2021/7/26
27
(1)诉前证据保全都要经过申请,法院不能依职 权主动采取。 注:主要有《商标法》第58条,商标权侵权纠纷。 《著作权法》第50条,著作权纠纷。
(2)担保不是必需的,是否需要申请人提供担 保由人民法院决定。但是如果法院责令提供担保, 申请人不提供的,法院应该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得迟于举证202期1/7/限26 届满前7日。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标准的内涵 所谓证明标准是指证明主体对案件事 实及其他待证事实的证明所应达到的程度。 ①在证据法学中,证明标准是证明目标是 否已经达到的分界线,线上为已达到证明 目标,负有举证责任当事人的证明任务完 成;线下则被认为证明任务没有完成,因 而其证明责任不能免除。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证据法学中的一个基 本问题,也是在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 题。无论是当事人收集、提供和运用证据 证明自己的主张,还是法院分析认定证据、 查明案件事实,都会遇到证明标准问题。 证明标准的存在以举证责任为基础,如果 规定举证责任而不确定证明标准,将难以 确定证明的程度是否已经达到要求,证明 是否还应继续。因此,确定证明标准的功 能在于使证明责任更具有可操作性。
五、证明标准(证明度)



有这样一件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某甲与某乙系邻 居,素无矛盾。某日,甲诉至法院,原告甲诉称:2005年 10月的一天,乙看见甲正在一废水塘边钓鱼,遂朝水塘内 扔了一块砖头。为此,甲、乙双方争执,争执中,乙用拳 头打甲面部一下,致甲面部软组织受伤。现要求法院判令 乙赔偿医疗费132元,并向法院提供了医院病历和医疗费票 据。被告乙在庭审中辩称:与甲发生争执属实,但没有打 伤甲。 对如何认定此案事实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甲提供的证据可以证明乙致伤了甲;另一种观点认为,甲 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乙致伤了甲。 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歧本质上是对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 题认识上的分歧。
一、证据材料与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的构成要件 (1)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具有客观性 (2)必须与待证事实存在联系,即具有关联性 (3)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不为法律所禁止,即 具有合法性。 一是收集证据 二是证据形式的合法性; 三是证据材料转化为证据的合法性——法律规定 的质证程序。
注意以下几点:




1、物证以物的客观存在为依据证明案情;书证则 以其记载的人对事物的认识(意识)来证明; 2、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并因此而有证人应“优 先作证”之原则。 3、我国证据种类在分类标准上不统一、且是按照 证据的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为标准的。 4、千万不要把当事人的主张责任与作为证据的 “当事人陈述”等同。
案例分析(续)

问题: (1)以上证据中哪些是原始证据?哪 些是传来证据? (2)以上证据材料中,哪些是直接证 据?哪些是间接证据? (3)证据的法定种类有哪几种? (4)对上述证据进行法定分类。
案例分析答案(1)

(1)原始证据有:原告提供的:(A)当地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的录音、 录像带;(C)事故发生前3个月,陈某为装修房屋所签订的合同书及支 付工程款的付款凭证;(D)已损坏的松下牌微波炉实物和东芝牌手提 电脑实物;(G)部分围观群众提供的证言;(H)赔偿费用一览表及计 算方法;(I)原告请当地的一名公安人员和2名保安人员对现场制作并 签章的“勘验笔录”。传来证据有: (B)陈某拍摄的现场物品受损的 照片;(E)陈母腿部骨折诊断书及医疗费用清单(复印件);(F)居 民委员会提供的证人证言;(J)被告现场拍摄的若干幅照片;(K)松 下牌微波炉和东芝牌手提电脑位置图及上述两物周围无山墙倒塌坠落物 的照片(用以证明两物损坏非山墙倒塌所致);(L)被告在事故发生 当日修复山墙的实景照片等 (2)直接证据有:(A)当地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的录音、录像带; (F)居民委员会提供的证人证言;(G)部分围观群众提供的证言; (H)赔偿费用一览表及计算方法;(I)原告请当地的一名公安人员和 2名保安人员对现场制作并签章的“勘验笔录”,以及被告提供的所有 证据。间接证据:(B)陈某拍摄的现场物品受损的照片;(C)事故发 生前3个月,陈某为装修房屋所签订的合同书及支付工程款的付款凭证; (D)已损坏的松下牌微波炉实物和东芝牌手提电脑实物;(E)陈母腿 部骨折诊断书及医疗费用清单(复印件);(H)赔偿费用一览表及计 算方法。
2.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原始证据:是直接来源于案件原始事实的证据, 是第一手证据材料。当事人建立合同关系时制作 的合同书、立遗嘱人亲笔所书的遗嘱、证人亲眼 所见的侵权事实等,都属于原始证据。 传来证据:又称派生证据,是指由原始证据衍生 出来的证据,是经过复制、转述等中间环节而形 成的证据。相对于原始证据而言,是第二手证据 材料。合同的抄本、物证的复制品、证人转述他 人所见的案件事实等,都属于传来证据。 确立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优于传来证据的证据规则; 确立使用传来证据须极为谨慎的证据规则。
民事诉讼法
第六讲 民事证据的基本理论



一、证据材料与证据 二、法定的证据 三、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四、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主义 五、证明标准(证明度) 六、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 七、本证与反证 八、证据保全
一、证据材料与证据


证据材料:是指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向法院 提供的或者法院依职权收集的用以证明案 件事实的各种材料。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 各种事实,也是法院认定有争议的案件事 实根据
四、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主义



法定证据制度起源于古日耳曼法,盛行于中世纪 的德意志、意大利。是指法律预先对证据的证明 力作出了规定,法官运用证据和对证据证明力的 判断受到法律的约束。 进入19世纪以后,大陆法系国家中自由心证制度 逐渐取代了法定证据制度,其基本特征为:对证 据的取舍与运用及证明力的大小,法律不预先作 出规定,而是让法官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 性”自由作出判断,并依据心证形成的内心确信 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 请思考:结合证据规定第64、69、77条,说明 我国采纳的是哪一种制度?(教材136页)
3.本证与反证



按照证据与证明责任的关系划分。 本证:是指对待证事实负有证明责任一方当事人 提出的、用于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 反证:是指对待证事实不负有证明责任一方当事 人,为证明该事实不存在或不真实而提供的证据。 本证与反证的标准是举证人与证明责任的关系, 它与举证人在诉讼中处于原告还是被告的诉讼地 位无关。原告和被告在诉讼中都可能提出本证。


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的案件事实具有直 接联系,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与待证的案件事实具有间 接联系,不能够单独证明案件事实,因而 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事 实的证据。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运 用多个间接证据,形成证据链条,证明案 件事实。


间接证据认定事实须遵循的证明规则: (1)各个间接证据之间必须真实可靠; (2)间接证据须具备一定数量,并构成完 整的证据链条; (3)间接证据本身必须具有一致性,相互 之间不存在矛盾。
案例分析(续)



(F)居民委员会提供的证人证言; (G)部分围观群众提供的证言: (H)赔偿费用一览表及计算方法; (I)原告请当地的一名公安人员和2名保安人员对现场制 作并签章的“勘验笔录”。 被告在提交答辩状的同时也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其中包 括: (J)被告现场拍摄的若干幅照片; (K)松下牌微波炉和东芝牌手提电脑位置图及上述两物 周围无山墙倒塌坠落物的照片(用以证明两物损坏 非山墙倒塌所致); (L)被告在事故发生当日修复山墙的实景照片等。
讨论:偷拍偷录方式收集 的证据有无证明力?

关于相关规定(教材133页)
三、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二)证明力 是指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能力。 由于诉讼是法官依据法律规定运用证据判断事实 真伪、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对证明力大小的判 断离不开法律的规定和法官的认识活动。 依据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律统一作出规定还是委诸 法官内心的判断,在诉讼理论上可以把证据制度 分为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我国民事诉讼中实行的是以“法官对证据的自由 运用与判断为主,以受法律预置规定约束为辅” 的证据制度。 这一制度要求:当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已对证据证 明力的大小作出规定时,法官在诉讼中必须依照 规定确定证据的证明力,否则将构成认定事实违 法。当法律和司法解释未作规定是,法官应当依 据理性、良心、生活经验等对证据的证明力作出 判断。
二、法定的证据种类 与证据的学理分类



(二)证据的学理分类 1、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2、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注意:传来证据不同于英美法系中的传闻 证据,后者指的是无法在法庭上接受当事 人交叉询问的证人证言。例如,证人在法 庭外所作的证言笔录。 3、本证与反证 4、人证与物证
1.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案例分析


某建筑公司的一台吊车在施工作业时,不慎将附近一所民 宅的山墙撞塌,致使该民宅内部分家具及电器受损,此外, 该民宅内一位老人陈母受到惊吓,在匆匆逃离现场时摔了 一跤,致使大腿骨折。事故发生后,因双方当事人对赔偿 金额存在较大分歧,该民宅业主陈某遂起诉至人民法院, 要求被告某建筑公司赔偿其经济损失。陈某起诉时,同时 向法院递交如下证据材料: (A)当地电视台记者现场采访的录音、录像带; (B)陈某拍摄的现场物品受损的照片; (C)事故发生前3个月,陈某为装修房屋所签订的合同书 及支付工程款的付款凭证; (D)已损坏的松下牌微波炉实物和东芝牌手提电脑实物; (E)陈母腿部骨折诊断书及医疗费用清单(复印件);

三、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一)证据能力 特定的证据材料,能够作为认定事实的证据 之资格,称之为证据能力。 (1)原则上任何证据材料(证据方法)都有证据能 力。即使违法所取得的证据方法,虽然可能须承 担民事或其他责任,但原则上对证据能力毫无影 响。 (2)“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 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 的依据。”(证据规定第68条) 依据证据调查之结果,特定的证据证明一定 的事实所具有的证明程度称为证明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