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_刘龙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物流业碳排放量 ( 万吨) 5 932. 84 5 961. 42 6 040. 71 6 252. 40 6 536. 90 6 756. 22 7 099. 88 8 180. 09 9 597. 52
二、中国物流产业的碳排放估算
( 一) 估算方法 由于目前 并 无 中 国 物 流 产 业 二 氧 化 碳 排 放 的 具体 观 测 数 据,本 文 将 以 估 算 数 据 代 替。根 据 IPCC ( 2007) 研究结果,95% 以上的二氧化碳排 放是由传统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8],碳排放总量可 以通过对各种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量估算加总 求和得到。因 此 在 这 里 将 以 中 国 物 流 产 业 历 年 能 源消费数据为基础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测算。 根据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的口径,将最终
数据来源: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另外,根据 IPCC ( 1995) 的研究结果,各种 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 δi ) 见表 1。需要说明的是 现行的统计口径中,并没有物流产业的总产值,因 此,本文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值表示 物流产业的总产值。
( 二) 估算结果 根据公式 ( 1) ,我们计算得到中国物流产业 的碳排放数据 ( 见表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 展,碳排放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加,物 流业也不例外。如表 3 所示,2009 年中国物流产 业的碳排放量达到 13 600. 50 万吨,比 1996 年净 增 7 667. 66 万吨。 为了考察 物 流 产 业 的 能 源 利 用 效 率 和 经 济 增 长的质量,可 以 进 一 步 分 析 物 流 产 业 的 碳 排 放 强 度。碳排放强度指每单位 GDP 的增长所带来的二 氧化碳排 放 量,该 指 标 主 要 是 用 来 衡 量 经 济 增 长 同碳排放 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如 果 在 经 济 增 长 的 同 时,每单位 GDP 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 说明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1996 年,物流 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为 1. 188 吨 / 万元,到 2009 年则 降为 0. 589 吨 / 万元,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表明我国 物流产业已经开始呈现出低碳发展的趋势。
物流。
关键词: 物流产业; 碳排放; LMDI
中图分类号: F062. 9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能源高耗以及环 境污染 等 原 因,各 国 普 遍 重 视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2009 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和哥本哈根气候 变化大会 上,中 国 作 出 了 节 能 减 排 的 承 诺,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要比 2005 年下 降 40% - 45% ,并将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 会 发 展 的 中 长 期 规 划。物 流 产 业 是 重 要 的生产性 服 务 业,也 是 与 能 源 消 耗 及 由 此 而 产 生 的碳排放 问 题 紧 密 相 关 的 一 个 产 业, 发 展 低 碳 经 济离不开 现 代 物 流 的 支 持。物 流 过 程 中 不 仅 包 含 价值的转 移 和 价 值 的 实 现,而 且 包 含 物 质 的 循 环 利用和能源转化,因此,它涉及了经济与生态环境 两大系统。物流产业本身既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 也是碳排 放 的 大 户,发 展 低 碳 经 济 需 要 以 发 展 低 碳物流作 为 前 提 和 基 础,物 流 产 业 的 低 碳 化 是 实 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需求增加、规模扩大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物流
业发展和碳排放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碳排放总量持续上升
的态势将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可以通过不断降低单位 GDP 碳排放量的方式,逐步向低碳经
济过渡。因此,发展低碳物流应该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着手,积极发展现代
2012 /07 总第 423 期
商业研究
文章编号: 1001 - 148X ( 2012) 07 - 0189 - 08
COMMERCIAL RESEARCH
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刘龙政1 ,潘照安2
( 1. 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2. 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福建 厦门 361005)
物流业碳排放
占全国比重 4. 565% 4. 519% 4. 589% 4. 525% 4. 509% 4. 476% 4. 394% 4. 363% 4. 441% 4. 408% 4. 382% 4. 377% 4. 364% 4. 257%
物流业碳排放强度 ( 吨 /万元) 1. 188 1. 104 1. 031 0. 975 0. 949 0. 909 0. 896 0. 898 0. 891 0. 862 0. 826 0. 708 0. 660 0. 589
10 580. 75 11 666. 23 12 693. 78 13 180. 23 13 600. 50
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量及相关指标一览表
全国碳排放量 ( 万吨)
129 969. 51 131 927. 78 131 623. 08 138 185. 65 144 965. 37 150 958. 15 161 589. 13 187 487. 35 216 090. 69 240 036. 30 266 219. 07 290 036. 57 302 034. 41 319 511. 43
低碳物流是对应低碳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概念, 虽然涉及我国物流产业碳排放的研究还比较 少, 但在能源 经 济 及 碳 排 放 的 问 题 上, 已 有 不 少 学 者 进行了探 索 和 研 究,包 括 运 用 指 数 分 解 方 法 对 碳 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碳排放与能源结构、经 济增长诸 因 素 的 关 系 等。国 外 一 些 学 者 从 能 源 经 济学的角 度 作 了 一 些 研 究,例 如,Zhang ( 2003 ) 利用改 进 的 Laspeyres 指 数 计 算 了 中 国 工 业 部 门
能源消费种类划分为 9 类,分别为煤炭、焦炭、原
油、汽油、煤油、柴 油、燃 料 油、 天 然 气 和 电 力。
本文拟采用 9 类能源消费量乘以各自的排放系数来
计算物流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8
∑ TCt =
Eit θi δi
( 1)
i =1
其中 TCi 为第 t 年物流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
ຫໍສະໝຸດ Baidu
量,Eit 为第 t 年第 i 种能源消费量,θi 为第 i 种能源
的折标准煤参考系数,δi 为第 i 种能源的碳排放系
数。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θi ) 如表 1 所示:
表1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
折标准煤系数
煤炭 焦炭 原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燃料油 天然气 电力
0. 7143 千克标准煤 / 千克 0. 9714 千克标准煤 / 千克 1. 4286 千克标准煤 / 千克 1. 4714 千克标准煤 / 千克 1. 4714 千克标准煤 / 千克 1. 4571 千克标准煤 / 千克 1. 4286 千克标准煤 / 千克 1. 33 千克标准煤 / 立方米 0. 1229 千克标准煤 / 千瓦小时
1990 - 1997 年的能源使用情况,他将工业能源消 费分解为规模效应、实际的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 发现实际的强度效应是主导因素[2]。Fisher Vanden ( 2004)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 1997 - 1999 年的面板数 据研究了自 1996 年以来中国绝对能源使用水平及 能源强度下降的 原 因。他 们 发 现 能 源 价 格、 研 究 和开发费用、所有制改革以及工业结构的变动是 中国能 源 使 用 减 少 的 主 要 推 动 力 量[3]。 Chunbo Ma,DavidI1 Stern ( 2006 ) 利 用 LMDI 方 法 对 中 国 1980 - 2003 年的能源强度变动进行因素分解, 发现 2000 年以来的能源强度增加源于负的技术 进步,能源内部的替代效应对能源强度变动的贡 献不大[4]。
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属于粗放型,
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物 流成本支 出 也 较 高。尤 其 是 随 着 国 民 经 济 的 快 速 发展,物流 活 动 对 生 态 环 境 的 负 面 影 响 越 来 越 严 重,如废气污染、噪音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等等。据统计,2009 年我国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8. 1%[1],而美国、日 本等发达国家均为 10% 左右。粗放和低效率的物 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这 些破坏性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产业的碳 排放,同时 也 影 响 到 整 个 物 流 产 业 的 健 康 和 快 速 发展。
三、实证分析
( 一) LMDI 分解法说明 对能源消 耗 量 进 行 分 解 的 主 要 目 的 就 是 为 了 获得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的因素对能源消费指标的 影响强度。指数分解分析 (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方法的目的是将总量变化分解为相关因素 单独变化 的 影 响 效 应 加 总,定 量 分 析 这 些 因 素 对 总量变化的相对贡献,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常用的指数分解方法有 Laspeyres 指数分解法、Paasche 分解法、算数平均 Divisia 指数分解法 ( LMDI) 等,这些分解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主要 的缺陷是 不 能 同 时 对 多 个 因 素 进 行 分 解, 或 者 分 解后的残差比较大。 而对数平均 Divisia 指数分解法 ( LMDI) 能够 克服上述 的 缺 陷,它 不 仅 可 以 进 行 多 个 因 素 的 分 解,而且分解后的结果残差为 0,甚至还可以运用 到部分残 缺 数 据 集 的 分 解 上。虽 然 前 述 几 种 指 数 分解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相比较而言,LMDI 方 法是目前各种方法中相对合理的一种[9],在适应性 和应用便 利 性 方 面 较 具 优 势,其 分 解 结 果 也 较 为 合理。因此,本文采用 LMDI 方法对物流产业的二 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分析。 ( 二) 模型构建 遵循 LMDI 分析框架,参考已有的文献结果,
总第 423 期
表2 煤炭
0. 7476
焦炭 0. 1128
刘龙政: 中国物流产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 单位: 吨碳 /吨标准煤)
原油 0. 5854
汽油 0. 5532
煤油 0. 3416
柴油 0. 5913
燃料油 0. 6176
天然气 0. 4479
· 191 ·
电力 2. 2132
从这些相关 研 究 中 可 以 看 到, 目 前 对 碳 排 放 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个经济层面或者区域经 济层面,而 产 业 层 面 的 碳 排 放 研 究 也 主 要 集 中 在 工业领域。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物流产业的碳排放 问题进行一些探索,采用对数平均 Divisia 指数分 解法 ( LMDI) 对我国物流产业碳排放变动的驱动 因素进行 分 解,以 期 找 出 导 致 我 国 物 流 产 业 碳 排 放量增大 的 主 要 因 素,提 出 中 国 物 流 产 业 低 碳 化 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摘要: 低碳物流是对应低碳经济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前
提和基础。当前,影响 中 国 物 流 产 业 碳 排 放 量 的 主 要 因 素 为 能 源 结 构、能 源 效 率 和 经 济 增 长。
经济增长是促成物流产业碳排放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经济增长拉动了物流需求,而物流产业在
在国内方面,徐国泉 等 人 ( 2006 ) 在 碳 排 放 量基本等式的基础上,运用 LMDI 方法,对 1995 - 2004 年间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等因 素对我国 人 均 碳 排 放 的 影 响 进 行 了 分 析[5]。 齐 志 新,陈 文 颖 ( 2006 ) 应 用 Laspeyres 分 解 法 分 析 1980 - 2003 年的中国能源强度以及 1993 - 2003 年 工业部门 能 源 强 度 下 降 的 原 因,指 出 技 术 进 步 是 能 源 效 率 提 高 的 决 定 因 素[6]。 王 俊 松、 贺 灿 飞 ( 2010) 采用 Divisa 指 数 分 解 方 法 对 我 国 1990 - 2007 年的 CO2 排放量进行分解分析,其结果表明: 经济增长效应是我国 CO2 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 CO2 排放量的主要原因[7]。
收稿日期: 2011 - 12 - 26 作者简介: 刘龙政 ( 1964 - ) ,男,福建上杭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 产业
经济、物流产业; 潘照安 ( 1985 - ) ,男,福建惠安人,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职员,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
· 190 ·
商业研究
2012 /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