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案2 北师大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学生看书列提纲,把握全课知识结构;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公车上书”;通过收集资料、介绍资料了解严复及其译著《天演论》;通过观看录像、合作探究、历史短剧表演了解戊戌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
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
二、知识构建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的主要知识机构(5分钟)背景时间公车上书地点发起人主要内容影响背景严复与《天演论》主要思想影响起因短暂的“百日维新”开始标志主要内容影响结局评价三、问题探讨1、简单的比较“维新派”和“洋务派”,通过双方对救国方法的认识的比较,你认为“维新派”和“洋务派”哪个更进步?2、公车上书”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但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维新派都有哪些活动?4、《天演论》是一部什么方面的书?它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认为严复思想的先进之处在哪里?为什么?”5、为什么光绪皇帝下决心变法?6、将“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洋务派的措施加以简单的比较。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课题: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课时:一节课课程类型:新课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知道公车上书的基本史事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引导并启发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讨论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爱国进步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以合作学习法为主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关上课本,我们回顾第三节课(甲午中日战争)所学的内容。
生:回顾中师:1894年7月至1895年4月爆发了什么战争,交战双方是哪两个国家及其战争结局怎样?生: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分别是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战争结果是中国战败了并签署了《马关条约》。
师:那么《马关条约》的签订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样影响?生: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9世纪末农民阶级爆发的义和团爱国运动以及封建地主阶级为了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洋务运动,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下作为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是怎么做的——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作为爱国青年的你们会怎样做?生:自由发挥中师:同学的回答都有各自的道理,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5页,看看当时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怎样的探索?我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大家快速浏览下该课内容。
八年级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④建设海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 ②谭嗣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 C①②③ D②③
10.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 ( ) 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想一想:光绪帝的变法措施哪 些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切身 利益? 4、结局: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想争取袁世凯 保护光绪帝
维 新 派
维新派依靠光 绪帝 (无权) 以慈禧太后 为首 (掌握实权)
顽 固 派
袁世凯统帅新 建陆军投靠顽 固派
影响:戊戌变法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 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不 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
11.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 D林则徐
12. 戊戌变法开始于(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 C保国会 D光绪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 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 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维新变法运动
兴起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 《天演 百日 维新 上书 论》
变法 失败
知识纲要
第 7 课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公车上书
揭 开 变 法 序 幕
严复的译述《天演论》
推 动 变 法 发 展
戊戌变法 (1898年)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北师大版
1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2 警示洪钟《天演论》 2 短暂的“百日维新”
1.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掌握公车上书的影响。 2.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 3.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结果及历史意义。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 为实现改革愿望又做了哪些准备活动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 2、创办报刊,宣传
变法: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 3、组织强学会,推 动变法:
(1)成立强学会-----政 治团体形成
北京强学会遗址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 3、组织强学会,推 动变法:
(2)把《万国公报》 改名为《中外纪闻》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方百面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
一系军列事的变方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因1898年为戊戌年, 所以也面称“戊戌变法”。
短暂的“百日维新”
• 4、结 果:
慈 禧 太
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了光绪帝
后 杀害了六君子
• 4、结 果:
短暂的“百日维新”
戊 戌 变 法 失 败 的 原 因 及 教 训 。
(2)教训: 戊戌变法昙花一现,很快失败。它证明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课堂小结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戊戌变 法的背 景:民 族危机 空前严 重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八年级历史维新变法运动
短暂的“百日维新” 3.戊戌变法中,属于巩固国防方面内容的是( A ) A.训练新式陆海军 B.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舰队
C.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
D.发展工农商业 4.维新变法触犯了以谁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A ) A.慈禧太后 C.严复 B.袁世凯 D.光绪帝论
农工商业
八股文 报刊 慈禧太后
谭嗣同
1.易错点:对维新变法的正确认识 19 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日益 严重的民族危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维 新变法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 运动,它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
2.易混点:维新变法运动与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也有明显区别,
不能将它们完全等同起来。维新变法运动是指康有为、梁启超等 为变法而掀起的一场运动,其时间从 19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直到 戊戌政变全过程,而且其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上书、办报、 组织团体等;戊戌变法仅指 1898 年光绪帝主持的变法,不包括其
他活动。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A )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严复译述《天演论》
警世洪钟《天演论》
2.康有为曾称赞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他的译著《天演论》
给人以很大震动,他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发展。他 是( B ) A.魏源 C.梁启超 B.严复 D.林则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袁世凯
第二天,袁世凯向荣 禄告密,荣禄立即进 京与慈禧太后密谋废 除光绪帝。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二、百日维新
2. 戊戌变法的失败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 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 戊戌变法失败。
谭 嗣 同
为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
4.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光绪帝为什么支持变法?
1. 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 国之君;
2. 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 权;
3. 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列强的思想。
二、百日维新
1. 百日维新的内容
类 别
1898.6.11-1898.9.21
颁布的新法
政治方面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发展农工商业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失败原因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光绪帝没有实权。 脱离了群众。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意义 戊戌变法时“家家言时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 务,人人谈西学”。 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训
4.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失败原因
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光绪帝没有实权。 脱离了群众。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陆海军。
顽固封建势力不能容忍 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 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 梁启超;甚至宫廷内外传言 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 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 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 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公车上书图
3、内容: 4、影响:
拒 和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师:近代史上像康有为、梁启超这样主张变法的人士,被称为维新派。他们的政治思想与洋务派有什么区别?(课件展示“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生(结合上节课知识很快便可知答案)
师:(课件展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练兵方法,并简单解释)
师:(课件展示“创办报刊:《国闻报》、《时务报》;组织学会:强学会;开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译述西方著作:严复译述《天演论》”)并解释)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有:创办报刊,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是北方的《国闻报》和南方的《时务报》;组织学会,参加学会的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因为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最早成立的学会是1895年在北京成立的强学会;开办学堂,著名的学堂有康有为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和谭嗣同在长沙发起的时务学堂;译述西方著作,如严复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
教学
重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
师:(课件展示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阐明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送到皇帝手中,但其全文已辗转传诵,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少传播了这些言论,扩大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育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熟悉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熟悉。
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置方式: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腕,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度析、理解、归纳等方式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弄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式: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按照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式。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进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搜集,处置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演出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件)
5.作用: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6.性质: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7、作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四.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慈 禧 太 后
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帝的 中南海瀛台涵远楼
戊戌六君子
结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历史证明: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贼”是指什么人?他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贼是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谭嗣同认为自己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 民族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是值得 的。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正反映了其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感。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发展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 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 而空洞 政治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触犯顽固派的利益 无用的官职.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 养人才,科举考试 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废除八股文
◆主张: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 械,更在___,中国只有实行_ __,才能“自强保种” ◆作用:震动了 ,推动了_________运动的发展。
◆地位:他是中国近代的______________. 中国西学第一 ——康有为称赞严复的话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光 绪 帝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单选题
单选题:维新变法运动基础习题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2.“公车上书”的时间是()A.1888年B.1894年C.1895年D.1898年3.戊戌变法的目的是()A.维护清朝的统治B.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C.救亡图存D.改变中国的现状4.戊戌变法历时()A.100天B.101天C.102天D.103天5.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6.表示不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A.道光帝B.嘉庆帝C.同治帝D.光绪帝7.戊戌变法时清朝在位的皇帝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同治帝拔高习题1.“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
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材料来自()A.康有为的上书B.曾国藩的奏折C.林则徐的文稿D.陈独秀的文章2.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B.公车上书未引起皇帝的重视C.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D.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3.戊戌变法的目的是()A.维护清朝的统治B.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C.救亡图存D.改变中国的现状4.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5.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成立强学会C.创办《万国公报》D.成立保国会6.维新派代表的是()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大资产阶级7.下列关于公车上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B.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C.这次上书,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D.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8.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历史: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课件(北师大八年级上)
了解严复的思想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 发展的影响;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和得失,提高综合分 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进行预习,查阅并提取有关严复 的有效信息,提高阅读和分析加工信息的 能力;通过讨论,养成主动学习、乐于合 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戊戌变法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 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爱国进步的改良运动,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 国近代化的进程。
实施变法的背景: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指出形势已经到了“瓜分豆 剖”“揭杆斩木”的地步,朝廷如不及时革旧图新, 则国亡无日。同时,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驳斥了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谬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 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 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 可!”从而可以看出,维新派是有胆识的,他们的主 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不甘做 亡国奴”的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公车上书的背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 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同时也促使人们觉醒。
上书时间:1895年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上书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阅读教材第35页的小字,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了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这也是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近 代史上的志士仁人善于向西方国家学习、 勇于改革创新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值得 我们学习,逐步形成关心时政、关心国家 的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 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 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探 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 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 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维新 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等重大事件一样,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 救国救民的使命,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 近代化的步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七课戊戌变法 课件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 • 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 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 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 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 康:(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祖宗之法 是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 衙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面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 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你引荐 给皇帝的。 •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下令康有为开始筹划变法。
谭嗣同 康广仁
杨锐
刘光第
林旭
杨深秀
14
想一想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 —— 谭嗣同
请回答: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 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是因为变法遭到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 挽回的局面。 3.谭嗣同为什么说“死得其所”? 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以唤起 民族觉醒,品格高尚 。
戊戌变法历史意义、性质、失败原因、教训。
1.历史 意义 2.性质
3.失败 原因 4.教训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西方科技的传播;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奠定了基础。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派的阻挠破坏(顽固派势力强大)
主观原因:1、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PPT课件 (9)
小试牛刀
通过30分钟的学习,相 信我们同学学到了不少知识, 那么做几道习题试试吧!你 准备好了吗?
36.中近考代演中播国室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
“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 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
戌变法持百续日10维3天新,最终失败,因此又称
“
”
讨论:怎样理解谭嗣
同的绝命诗“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
维 运新 动变
法
记忆目 录
1.目的: 救亡图存 2.序幕: 1895年春,公车上书
3.推动: 严复译述《天演论》,鼓吹变法 4.开始:1895.6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5.变
法
3.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
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作用。
学法训练:说出以上 一段文字阐述了哪一事件? 这段文字包涵了该事件的 哪些历史要素?
预习检 测
维 运新 动变
法
4.根据下表,填写“维新变法”的主要内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目标导航
• 说出严复的主要思想。 •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预习检
测
维 运新 动变
法
1.为了救亡图存,1895年春, 康有为、梁启 超在北京联合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名应试 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 “公车上书”。它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 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失败原因
①封建顽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意义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教训
①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②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1、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 亡国之君; 2、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 治权; 3、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1898.6.11-1898.9.21
任用维新人士。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民 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 军事强大 反映资产 阶级民主 政治需求
有利于传 播资产阶 级思想
公车上书
背景 目的
百日维新
时间 内容 结果 性质
时间
地点
代表
结果
失败原因
影响
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目的
时间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1895年春 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
失败。
地点
人物 结果
影响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梁启超
康有为
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 政。语出:《诗· 大雅· 文王》:“ 周 虽旧邦, 其命维新。” 毛传:“乃新在 文王 也。” 陈奂 传疏:“维,犹乃也;维新,乃新 也……言 周 至 文王 而始新之。”后因称改 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维新派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 康有为 、梁启超 内容: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二、发展:严复译述《天演论》
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开办学堂 译述西方著作
发展农 工商业
创办报刊,开
训练新式 办新式学堂培 陆海军 养人才,废除
八股文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四、结局:戊戌变法失败
维新变法康梁掀, 公车上书拉序幕, 严复译述《天演论》, 主张西方之制度, 戊戌变法光绪帝, 震动顽固慈禧阻, 百日维新可启蒙, 虽然失败是进步。
课堂练习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中 南 海 瀛 台
再见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2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 )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林则徐
3 戊戌变法开始于(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 C保“百日维新”中被捕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5 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发展农工商业 C 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 的衙 门和无用的官职 D 训练新式陆海军
2、严复译述《天演论》---物竞天择
———推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有何不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三、高潮: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变法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教育
开放言论, 取消多余的 衙门和无用 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