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目标分析与讨论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分析及目标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分析及目标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这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
形式的朗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措施:(共13课时)
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
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
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
教学课时)
1.授课12课时;2.单元复习巩固1课时
1.北京的春节
2
2.腊八粥
2Hale Waihona Puke 3.古诗词三首34*.藏戏
1
习作:家乡的风俗
2
语文园地
2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单元教学目标 分析和思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单元教学目标 分析和思路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一、单元教学分析
本章概述本章首先从内能转化的角度,在上一章做功改变内能的基础上,展示了如何利用内能,从而引出了热机。

之后,介绍了热机的分类并详细地介绍了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通过对比介绍了柴油机。

在此基础上,又结合热机的工作过程,讨论了燃料的热值和的效率,热机的效率一方面是对热机性能的评估,另一方面也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进行了铺垫。

最后,在结合各种实际例子的基础上介绍了能量的转化,并进而给出能量守恒定律,从而使热学部分的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单元教学思路
本章所讨论的问题偏重技术 从汽车怎样获得机械能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猜想到可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 再通过演示实验直接证明消耗内能可以做功,直观地展示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认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效率包括燃料的利用效率,也包括热机的效率。

因此,教材从热值和热机的效率两部分展开。

最后从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总结,从能量观点对以前所学物理知识进行综合。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6.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四、思维导图。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分析(单元规划)一、单元概述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围绕“美丽的大自然”这一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本单元共安排了5篇课文,分别是《邓小平爷爷植树》、《笋芽儿》、《泉水》、《葡萄沟》和《小艇》。

此外,还安排了2个语文园地和1个写字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会正确认读“邓、植、芽、葡”等10个生字,会写“极、终、笔、文”等13个字。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道理。

-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学会提取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通过模仿、创编等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生字认读与写字。

-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 语文园地的学习与实践。

2. 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 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 语文园地中的创新与拓展。

四、教学措施1. 课前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于生动地展示大自然的美。

2. 课堂导入:- 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课文教学:- 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讲述、讨论、朗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字词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4. 语文园地:-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提取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5. 写字课:- 教师需注重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质量,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

6. 课后作业:-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考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达成这些目标所需的具体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目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能够明确、具体以及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合,从而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在进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知识和技能目标:确定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对于语文课来说,可以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思维和学习能力目标:确定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发展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例如,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定学生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的人生价值观等。

4.实践和应用目标:确定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时需要通过实践和应用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通过实践写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实际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明确单元教学的目标,并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目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通过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教学方法来实施。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评估。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宁占芳(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青海·西宁810100)摘要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

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

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目标。

关键词单元整体目标制定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生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

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

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1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呈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使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目标。

这需要教师还要考虑本单元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什么?弹性教学目标是什么?课时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单元中课时目标的螺旋性上升?根据实际的课程设置,如何合理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在分课时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重点和难点的定位;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媒体的使用和活动形式的设计等。

1.2以教材内容(教材地位,前后知识联系)为单元长度,体现教学目标的延续性和递进性每一个教师在进行一个新的单元教学前,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头脑中提出一些问题: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语言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对学生的目标要求如何?……不同的老师具体关注的问题可能有所不同。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目标和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目标和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读写11到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5、在学习数字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会读、会写11到20各数,掌握这些数的组成、顺序及大小。

2、认识十位与个位。

3、熟练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了解每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教材分析: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材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

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一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2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在练习十七中第12题,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3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

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

学生掌握了11到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指导与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指导与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指导与分析一、教学目标本单元主要教授学生关于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1.掌握法律的定义和法律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遵守意识。

三、教学内容1.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引导他们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们权益的重要性。

2.探索法律案例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法律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和讨论,了解案例中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原则,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通过讲授一些关于道德和法治的故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义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律概念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4.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5.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法律和法治的理解;6.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7.学习成果: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作业,评估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8.反馈和讨论:定期与学生进行反馈和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六、教学资源1.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材;2.相关法律案例和故事的图片和视频;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4.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教具和道具。

以上是对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指导与分析的简要概述。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律遵守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和法律素养的公民。

选必3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选必3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亚历山大真正统治的时间仅有10年,何以把希腊文化传播到各地,并能延续 300年?
亚历山大远征军的特点 来源:主要来自马其顿和希腊 职业:涉及各个文化领域
亚历山大的统治政策 1.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 2.在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人自 居,沿用波斯帝国制度,任用波 斯人为官员;穿波斯服装,推广 波斯礼仪;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 波斯士兵。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建立了300多 座希腊城市;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垄 断了高级官职,保持推广希腊文化 P62
造的一切精神 产品的总和。
蒙古西征
关于漠北蒙古的报告、《马可波罗行迹》、访问欧洲、民族迁徙
独立战争 拿破仑战争
种族、美式英语、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地方自治、勤俭务实、 语言.文学.艺术.宗
开拓创新、权力制衡、独立自由、种族歧视
教.种族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种族融合、天主教、拉丁舞、图腾崇 拜、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
选择性必修三 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备课交流
目录
一 单元分析 二 教学目标分析 三 教学过程建议
一、单元分析 ——明确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有哪些文化?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文化之间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如何交流?
3.战争为文化交流提供契机,怎么提供契机?战争是通过什么具体的途径去促 进希腊化时代的形成?
亚历山大统治措施
希腊化时代的成就
希腊化时代概念时间、空间范围

商 业

、墨
旅 者

、柱
小 偷

和古
畜希
牧腊
之 神 )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单元教学目标 分析和思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单元教学目标 分析和思路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一、单元教学分析本章是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这两章知识的延伸。

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概念的建立是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知识基础,正确规范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则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技能基础。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学习电功率、家庭电路等后续章节的必备知识。

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学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思路本章是以欧姆定律为主线展开的。

第1节安排了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包括两个学生探究实验:(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2)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通过实验探究为第2节欧姆定律奠定了基础。

第2节安排了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全章的核心。

它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定律得出之后,安排了两个例题。

让学生初步体会: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第3节是欧姆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其目的,一是使学生学习一种测电阻的方法;二是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三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4节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题1是应用欧姆定律解决串联电路的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当串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的电流及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都会随之改变。

很多实际电路都利用了串联电路的这一特点。

例题2是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并联电路的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当并联电路中的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干路电流会发生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的电流和电压都不会发生变化。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理解欧姆定律;3.会应用欧姆定律在处理串并联电路问题4.运用伏安法测电阻四、思维导图。

必修一 Unit 3 单元内容分析与教学目标

必修一 Unit 3 单元内容分析与教学目标

Unit 3 Family matters单元内容分析与教学目标
一、单元课程内容整体分析与教学目标整体解读
1、本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概览
本单元涉及的具体学习内容有:(1)语篇阅读Like Father, Like Son,依据话剧的背景、情节、人物等的发展线索,了解语篇中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父子的冲突--关于职业的选择;(2)语篇阅读Just a Brother了解三项全能比赛中,the Brownlee brother 在兄弟情、奖牌之间做出的选择,最红放弃奖牌帮助兄弟的感人故事;(3)邮件阅读,学习关于人物外貌的描写;(4)阅读日记,学习如何描写家庭故事;(5)阅读对话--奶奶生日的聚会准备工作,理解运用各种时态。

2.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
1)理解与家庭生活有关的语篇要义,听懂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论与家庭关系有关的话题,运
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变化、向家庭成员表达歉意,恰当地使用不同时态叙述家庭往事。

2)自觉传承中国家庭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中外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异同,深入理解良
好家庭关系的重要意义,不断丰富现代家庭观的基本内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正确判断语篇中人物的观点和态度,评价不同人物的观点;能够概括与总结良好家庭关
系的基本特征;能够联系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解决家庭矛盾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和谐家庭的新方式。

4)能够通过了解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内容,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
能够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建立倍的概念2.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倍”的概念的建立。

五、单元教材内容分析:由于“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倍”的概念。

第二,通过反复用学具操作,在学生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为得出用乘法计算作铺垫。

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去经历,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六、单元教学方法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

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几何直观。

七、课时安排:4课时1.倍的认识……………………………………………1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整理与复习…………………………………………1课时。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16篇)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16篇)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16篇)北师大六班级上册第一单元《圆》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篇1 圆的熟悉(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熟悉圆,熟悉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详细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能用圆的学问来解释生活中的简洁现象。

3.通过观看、操作、想象等活动,进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圆的熟悉”是在同学已经熟悉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熟悉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是同学讨论曲线图形的开头,是同学熟悉进展的又一次飞跃。

教材注意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动身,结合详细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同学头脑中的阅历,促使同学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熟悉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

考虑到学校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看与思索、画一画等活动关心同学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同学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供应了感性熟悉和直观阅历。

……圆的熟悉(二)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究并发觉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进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图形的对称性是图形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我们争论图形的轴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

一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可以理解为图形绕某一点旋转肯定角度后仍旧与原图形重合,或者图形上的全部点绕某一点旋转同一角度后仍在这个图形上。

……观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观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洁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感受图案的美,进展想象力和制造力。

教学目标的划分与分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的编写

教学目标的划分与分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的编写

教学目标的划分与分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的编写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在进行教学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较清楚地念出相关汉字以及朗读相关语文材料。

2.理解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

3.学习并了解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

4.通过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1.语音教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拼音的发音规则,但是在音调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该单元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语音的纠正,使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能够注意音调和抑扬顿挫。

同时,需要注意重音的掌握,尤其是方位词、动词和时间词等的重音。

2.汉字教学:针对该单元的相关汉字,需要对学生进行专项练习和分类记忆。

同时,还要注意正反读、组词和造句的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语文交际:在该单元的教学中,通过教授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等基础概念,并能够正确地使用相关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际。

4.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文明礼仪,培养和谐友好的交际方式。

三、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有效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需要明确单元的重点、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下面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分析具体的教学方法:1.语音教学:针对学生的语音问题,可以采取录音附带标注、分组比赛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比赛中多次重复朗读,并不断进行纠正,达到纠错目的。

2.汉字教学:针对学生的记忆困难问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拆字法、组词造句联想等方法,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以分组比赛,采用电子竞技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记忆相关汉字。

3.语文交际: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际,可以教授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够针对不同的交际情境进行恰当的表达。

小学数学教案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教案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小数,了解小数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 掌握小数的比较和大小比较方法;
4. 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数的认识和运算方法
难点:小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物品划分成几等份,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
2. 组织学生一起学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例如0.5读作“零点五”,写作0.5;
3. 带领学生探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十分位和百分位的比较来比较大小;
4. 分组进行小数大小比较的练习,让学生合作探讨;
5. 带领学生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
6. 组织小数运算的练习,巩固学生的运算技能。

四、教学手段:
1. 教学演示PPT;
2. 学生教具:小数物品模型、小数练习册等;
3. 教学实验讲解。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小组讨论,检测学生对小数的掌握程度;
2. 出小数大小比较和运算题目,进行实际测验;
3. 教师布置小数的课外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提供差异化的学习任务;
3. 教学结束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经验并进行改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3.能够根据具体要求给出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描述。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如寻宝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
5.掌握方位词的准确使用。
6.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运用方向和位置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8.空间中多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
9.灵活运用方位词和描述物体位置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单元分析
一、单元内容概述
《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位置和方向的理解,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方位词的使用,如东、西、南、北等。
2.能够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在平面上和空间中。
10.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复习方位词,讨论平面图和三维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练习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语言。
–第三课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
11.教学内容
–掌握方位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平面图和三维图中物体位置的表示方法。
–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决具体问题时,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六、教学方法
12.导入:呈现具体生活场景,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13.讲解: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方位词和位置描述。
14.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
15.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合作能力。
16.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思考。

单元整合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单元整合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单元整合教学研讨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参与与贡献,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单元整合教学研讨,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3.探讨和研讨单元整合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4.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主题演讲:请相关专家就单元整合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演讲,引导教师思考和探讨。

2.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不同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案例,分享成功经验和困难挑战。

3.案例分析:请教研组的成员带领大家分析一些典型的单元整合教学案例,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

4.教学设计工作坊:让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体验和尝试单元整合教学的方法。

四、活动安排•时间:2022年1月15日(周六)上午8:30-12:00•地点:学校会议室•参与人员:全校教师五、活动流程•8:30-9:00:签到•9:00-10:00:主题演讲•10:00-11:00:分组讨论•11:00-12:00:案例分析•12:00:活动结束及合影留念六、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2.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3.推广单元整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4.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七、活动总结通过这次单元整合教学研讨活动,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会不断提升,学生成绩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该方案旨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帮助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欢迎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共同成长。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摘要: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

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

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目标;整体教学;分析与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

课与课之间相互连接、互为支撑,为学生逐步认识、掌握学科内容架起逐级上升的“阶梯”。

从《英语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二级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英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来设计教学目标。

1.单元整体设计的依据(一)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原则一般来说,每个单元是由多个学时课时构成的。

教师应构建以单元教学内容为支撑的教学总体布局,体现整体性、统一性、连续性、稳健性、实用性等特点。

单元的一般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教材不是单独支持的资源,而是在资源整合上附加的。

因此,一旦制定了单元的基础教学内容,就必须使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采用、组合和完善,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性,满足学生们的心理认知需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原则整体不足以满足所有部分的需求。

在规划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规划单元的总体目标,然后将单元的总体目标分解为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每门课程的教学来关注单元的教学目标。

规划单元的教学目标时,应该把握住它整体性的原则。

第一,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应与单元主题相统一,每一个目标都应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第二,本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应与复杂学时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因此在教材的教学目标上应全面、统一、衔接。

初中物理课本单元分析教案

初中物理课本单元分析教案

初中物理课本单元分析教案一、单元背景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光的传播与反射”这一主题展开,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传播途径,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1. 光的传播:介绍光在空气、水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 光的反射:讲解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反射角、入射角和法线等概念,以及反射现象的应用,如平面镜、凸面镜等。

3. 光的折射:介绍光的折射定律,讲解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率等概念,以及折射现象的应用,如透镜、水底物体看起来变浅等。

四、教学策略分析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分析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通过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是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乐认读,集中识字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单元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讨论
本次培训课程,是基于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而设计的。

一、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单元目标的设定是遵循从核心素养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内容来设计的。

核心素养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指针,也是小学语文研究的重要方向,更是未来教育的指向标。

在一年级新教材的运用过程中,核心素养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内容的呈现上,都十分突显。

五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会从课文的本身延伸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基于《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同时,《课标》对一至三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而具体说明。

所以,单元目标的制定,是从国家的宏观层面到学科的层面再到教材的教学内容这三个层面来设计的。

3.基于课程性质
日本的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论述了两种课程的模式,他把“单元设计”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单元编制:
一种是“阶梯型课程”,即“计划型课程”。

课程呈现让学生有一种一层一层的递级感,目标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我们单元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基于阶梯型,它是以“目标─达成─评价”方式来设计的。

一种是“项目型课程”,也就是“登山型课程”。

目标是山顶,但是究竟怎么走?有哪些路径?没有具体指出方向。

“项目型课程”的单元编制是以“主题─探究─表达”
的方式来设计的。

这两种课型在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一至五课是基于“计划型课程”,在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课程则侧重于“项目型课程”。

所以,本次课程在单元目标的制定上,实现“计划型课程”和“项目型课程”的交叉。

而这两种课程类型的统整,连接,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的,它着眼于单元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统整,从而建立单元的整体学习体系。

在制定时,要注意单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外延性。

1. 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把每个课时目标统整,建构起单元学习的总体架构。

通过对一年级第一单元教材的分析,统计出前五篇课文中有35个需要正确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生字15个,再加上园地中正确认读的5个生字,正确书写生字2个。

可以制定本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认读40个生字,正确书写17个生字。

②认识田字格,并依次会写:横、竖、撇、捺、点等笔画。

努力按照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来写字。

2. 内隐性
内延性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两方面。

在教材解读过程中,插图、儿歌、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以及教材中呈现的图示都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教育功能,基于这些内容,制定“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教学目标。

从阅读的视角来看,新教材从第一单元开始,也就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爱阅读的好习惯。

更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这些教学内容在目标制定时,既有外延性意义又有内延的作用。

因为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有社会不同的群体参与进来,除了老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就是由学校延伸到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全民阅读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整体性的目标和内隐性的目标是一个整体,整体性目标引发内隐性目标,内隐性目标影响整体性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密不可分。

三、单元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情
设计单元目标,要考虑学情。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受到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在适应课堂学习、学校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

◆处于他律阶段,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关注。

◆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分心,容易受外界影响。

◆有趣程度能延长集中注意和的时间;疲劳会加速注意力的衰退。

◆趣味记忆,能提高记忆效果。

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时,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核心素养在单元目标中的具体体现
核心素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体现为:
第一,要有家国情怀,爱祖国,爱中华民族。

这种爱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我们的识字教学中,在我们的儿歌教学中,在读插图过程上,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认知角度、心灵角度、思想角度都有所感悟。

第二,要树立文化自信。

新教材,特别是第一单元,力求让学生从一入学就树立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例如“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实际上是从《易经》的视角,指向我们的物质世界,它体现出中国古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

所以,学生在认识事物的同时,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口耳目”中体现了国粹京剧的“唱念作打”,《对韵歌》的压韵,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这些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之情!
第三,积极交往,有效互动。

无论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应答互动,还是班内活动的参与,都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强调“你说我做”,就让学生在游戏中,训练倾听和表达的好习惯,更在同学间的互助,合作中感受团队精神。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形成乃至对于今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与单课目标的关系,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单元目标一定大于单课目标之和。

也就是我们单元目标绝对不是单课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整合。

第二点,单元目标统领单课目标。

为什么课程目标的设计要采用单元式的介入?这是因为单元目标有利于对学生从小就建立起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培养,用单元目标统领单课目标,有助于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也是在课标中呈现的学习的方法和思路。

第三点,单元目标超越单课目标的意识和思想。

从分析单元的外延目标和内延目标中,会发现单元目标远远高出了单课目标。

单元目标,是指导、实施、评价单课目标教学的基本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