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修复实施方案典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按广西国土资源厅要求,由XXX国土资源局承担广西XXX杭东硫铁矿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任务,XXX国土资源局以业主身份负责组织实施。受XXX国土资源局委托,我院承担了广西XXX杭东硫铁矿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书的编写任务。(一)治理工程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广西XXX杭东硫铁矿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使废弃的矿山土地得到恢复和利用,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矿山附近的农田不再受矿山的尾矿废渣掩埋、使矿区下游的农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
2、消除矿山尾矿废渣和废弃矿窑的地质灾害隐患,保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通过矿山治理工程的实施,将废弃矿山建设成为规划合理、景观别致、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生态林业生产区。
4、通过广西XXX杭东硫铁矿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探索治理XXX的诸多的硫铁矿、金矿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芜),以及矿山土地复垦种植的途径,为XXX其余的硫铁矿、金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经验。
(二)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
本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1、治理XXX杭东硫铁矿矿区南料矿废弃的开采矿段和炼矿场,总面积约180亩。
2、主要任务有:土地平整、削坡、拆除窑炉、修建挡墙、修建排水沟和恢复植被等。
二、矿山社会经济概况
广西XXX杭东硫铁矿矿区南料矿段,开采始于1958年,当时为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属集体矿山。1960年至1997年由杭东硫磺厂开采,南料矿段年开采和处理矿石约10万吨,主要通过焙烧矿石提取硫磺。杭东硫磺厂原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国营老厂,有职工一百多人,对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曾起较大的促进作用,后来由于设备陈旧、产品单一、生产工艺落后、矿石未能综合利用等诸多因素,导致生产效益不佳,负债沉重,于1998年1月起停产解散。其后又有个体业主在原矿场间断开采,由于埋深较浅的富矿层已大部被采完,剩余的埋藏较深,不易开采,生产技术落后,效益不佳,开采和炼矿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后来的业主已另辟矿场。至2001年,矿段已无人开采。
南料矿段开采方式均为露天结合井巷地下开采,南料矿段土地权属金牙瑶族乡内里村集体所有。本项目计划治理总面积180亩。
矿区附近为农业区,经济欠发达,在冲沟、谷地区以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山坡则主要种植茶树、香椿、板栗、松树等。
三、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概况
(一)矿区地质环境现状
1、自然地理、地质概况
(1)地理位置
广西XXX杭东硫铁矿矿区南料矿段位于广西XXX金牙瑶族乡境内,有凤山至天峨省道公路从附近通过,矿段距县城约50km。本次矿段地质环境治理总面积约180亩,是各矿段开采、炼矿对地质环境破坏最严重、影响较大的地段,设计治理南料矿段东西
宽113~366m,南北长约430m,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9′52″~106°50′05″,北纬:24°38′34″~ 24°38′48″。(见图3-1矿区交通位置图)
(2)气象
矿区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寒,春暖秋凉,四季分明。历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无霜期311~318 天,日照时数偏少,全年仅有1399.8小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1月份雨量最少,仅毫米,7月份达高峰值,为毫米,降雨多集中于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
(3)水文
矿区地表水系较发育,溪沟发育长度大多不大,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大,汛期水流急。矿区的东面有一河流由南向北经天峨县的更新乡流入布柳河,为布柳河上游支流,属红水河水系。矿区附近有较大地下河通过,在杭东屯一带地表河流转为伏流,至巴检屯一带伏流再转为地表河流。
(4)土壤
矿区内的土壤主要为红、棕红、黄色残坡积粘土,常含风化岩块、碎石,厚度变化大,一般小1m,厚的可达2~3m,透气、透水性较好,尚适宜植物生长。在各矿山采炼矿地段土壤常含较多矿石矿渣,局部已受硫、铁污染。
(5)地形地貌
矿区在区域上处于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之间的斜坡地带,宏观地貌属岩溶中低山,岩溶峰丛山与丘状峰顶山交替出现,周围山顶标高600~1100m,溶蚀侵蚀切割深度一般200~500m,河谷横断面多呈“V”字型,山间次级冲沟发育,常有季节性流水。自然山坡坡度一般为20o~40 o,山坡植被发育不均,碳酸盐岩岩质山坡一般植被发育较差。(见照片1)。
拟治理的矿段位于碳酸盐岩出露地段,南料矿段位于一山间凹坡的中上部,其东
面山坡及西南面山顶基岩裸露,坡脚有洼地及落水洞分布。露天开采和炼矿地段山坡总体向北东倾斜,场地内地面高程相差较大,地面标高在937~860m之间,总体地面高差为77m,自然坡度在20o~25o之间,原始地表大部分有坡残积层分布,东部有一冲沟。人工开矿形成的边坡坡度一般为60~80 o,以南面上部冲沟地段开挖规模最大,坡高最大达20 m。场地内分布着大小废弃矿窑数十个,有的为挖掘坡体修建,有的为人工砌筑,高一般为2~4m,最高达6m。矿渣多顺窑口坡下就地堆放,以场地北面坡下堆渣最多,高差一般为5~10m,最高达30 m,坡度多在30 o,局部达40~50 o。场地内尚有十多间简易厂房和水池、储硫池等设施,总体上略呈三级不完整台阶分布。矿段开采后,场地及附近植被已大多遭到破坏,仅在西面和东北面山坡局部种植有少量茶树、松树等,大部分地段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照片2、3、4)。
(5)地质构造
矿区在区域上位于巴合背斜的东翼,附近有两条走向北东的压扭性小断裂向矿区方向延伸。岩层总体倾向北东,局部强烈褶皱,测得产状多在45°~140°∠11°~34°之间。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倾角较陡,多在50~80°之间,产状一般为190°~240°∠50°~80°。
(6)地层岩性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茅口组(P
1m)、合山组(P
2
h)和第四系(Q),地
层岩性由新至老分别描述如下:
①第四系
第四系残积层分布于原始山坡大部分坡面上,岩性为红、棕红、黄色粘土,含少量碎石,土体结构松散,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小于1m,在地势较低部位厚度可达2~3m,局部基岩裸露。在已开采揭露部位及炼矿场所一般已将土层剥离,其上有较多人工砌体和废弃矿渣、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