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苗期病害的识别和防治

合集下载

瓜类疫病

瓜类疫病


3. 药剂防治 播前结合整地可用75%敌克 松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乙膦 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淋浇瓜穴或作定根 水。发病初期立即喷药控病,可选用: (1)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液; (2)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 (4)3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隔 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上述药剂 最好交替使用。
防治方法


防治瓜类疫病宜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控病和选 种抗病品种为主,结合及时喷药的综合防治措施。 1. 加强栽培控病 (1)轮作:避免瓜类连作或邻 作,老菜区与水稻轮作一年以上可以减少土壤和 沟水中的菌源。(2)高畦深沟种植,这条措施 非常重要。种植前清除病残体,翻晒土壤,施足 有机基肥,畦高30~35公分以上,整平畦面,使 雨后排水畅顺。

(3)加强田间管理:苗期适当控水促根系 发育,成株期小水勤灌保持土壤湿润,结 瓜采收期要有充足的肥水供应,适当增施 磷钾肥。勤除畦面杂草,及时整枝绑蔓以 利通风降湿。发现早期病株立即拔除,病 穴撒施少量石灰,防止菌源扩散。

2.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津杂、津春系 列黄瓜品种、京旭1号、2号等较抗疫病。
病原真菌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
瓜疫病菌以卵孢子、厚壁孢子在土壤 中,或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中越冬。卵孢子 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以上。越冬菌源通过灌 溉水或土壤耕作传播进行初侵染。种子亦 可以带菌,这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菌源。 初侵染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新的孢子囊, 通过气流、风雨溅散或沟水传播。在有水 滴、高湿度和较高温度下,孢子囊萌发可 频频再侵染。
谢谢大家!
疫病的病原是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Kalsura)属于鞭毛菌的一种真菌。病菌 的白色霉层是它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简单, 与菌丝无明显分化,宽1.5~3.0微米,长的可达 100微米。孢子囊无色,卵圆形或广卵圆形,其 大小差异很大,人工培养的约为 17.3~52×13.8~27微米,病瓜上产生的孢子囊 较大,约为69.5~89.2×28.6~42.8微米,顶部突 出扁平,高约2微米。卵孢子球形,淡黄色,表 面较平滑,直径10.7~35.7微米(图3)。此外病 菌还可产生淡黄色近球形的厚壁孢子。病菌生长 发育要求高湿度和28~30℃较高的温度。

瓜类病虫害防治措施详解

瓜类病虫害防治措施详解

瓜类病虫害防治措施详解瓜类作为一类重要的农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然而,由于瓜果本身具备的一些特点和环境的变化,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困扰。

为了保障瓜类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对瓜类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害防治措施1. 清理杂草:瓜类作物生长期间,要及时清理周围的杂草,保持地面整洁,减少病害的滋生和传播。

2. 合理施肥:瓜类作物的健康生长需要合理的营养供应。

在施肥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精细化的原则,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避免过度施肥导致病虫害的滋生。

3.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预防瓜类病害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气候和病害的流行情况,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性的品种进行种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4. 增强免疫力:通过增强瓜类作物的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治病害。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等方式增强作物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病害的侵害。

二、虫害防治措施1. 防治蚜虫:蚜虫是瓜类作物上常见的害虫。

为了防治蚜虫,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手段。

比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数量,使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喷洒瓜农地等。

2. 防治白粉虱:白粉虱是导致瓜类叶片发生黄化、干枯的重要害虫。

防治白粉虱的方法主要包括黏虫板、化学药剂喷洒、轮作、土壤消毒等。

3. 防治番茄红蜘蛛:番茄红蜘蛛是危害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

通过合理的灌溉管理、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田间巡查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番茄红蜘蛛的危害。

4. 防治瓜幼虫:瓜幼虫是导致瓜果被蛀的重要害虫。

为了防治瓜幼虫,可以使用虫灯、化学药剂、幼虫捕捉器等手段进行综合控制。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定期巡查瓜农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情况。

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瓜农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总结起来,瓜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两方面。

通过清理杂草、合理施肥、选择抗病品种和增强免疫力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瓜类作物的病害。

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症状
防治
(一)黄瓜霜霉病
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水肥管理 。 (3)生态防治 创造利于黄瓜生长,不利病害发生的 条件,达到抑制病害、增产增收的目的。当温度达28℃ 时,小放风,32℃时大放风,使最高温度低于35℃。下 午大放风,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60~70%,到 半夜温度控制在13℃。若晚上大气最低温度12℃以上,则 可整夜放风。 (4)药剂防治 发病前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每 667m21kg,每9~10d喷1次,或45%百菌清烟剂,每 667m2250kg,每7~9d熏1次。发病初期选用25%甲霜灵500倍 液、40%乙磷铝250倍液、64%杀毒矾400倍液、48%瑞毒 锰锌500倍液喷雾。
(五)黄瓜疫病


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 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的 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 形,空气潮湿,病害发展快, 常出现全叶腐烂。干燥时病部 青白色,易破裂。瓜条染病, 初为水渍状凹陷斑,很快扩展 至全果,病部皱缩呈暗绿色软 腐,表面长有灰白色稀疏霉状 物,最后病果迅速腐烂。
(五)黄瓜疫病
3、细弱苗
症状表现:西瓜幼苗的子叶、真叶小、叶片色淡 皱缩,茎杆细弱。
发生原因:(1)育苗条件差,根系发育不良。 (2)缺肥。
防治措施:(1)改善育苗条件,采用营养钵温 室育苗。(2)营养土配置时,每立方表土加入充 分腐熟的有机肥50千克、三元素复合肥250g。(3) 适时喷施叶面肥,每隔7天喷一次0.2%的磷酸二氢 钾。
(六)瓜类炭疽病
黄瓜和甜瓜叶部受害后,在叶片上初出现水渍 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近圆形病斑,红褐色, 外围晕圈黄色。病斑多时互相愈合成不规则的 大斑块,其上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潮湿时溢出 粉红色的粘质物。病部如环绕蔓或叶柄一周, 则蔓、叶枯死。黄瓜接近成熟的果实被害时, 初呈现淡绿色水渍状的斑点,很快变为黑褐色, 并逐渐扩大,凹陷,中部颜色较深,上长有许 多小黑点。发病果实常弯曲变形。甜瓜成熟果 上的病斑较大,显著凹陷和开裂,常生粉红色 的粘质物。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

.
4
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
症状识别:枯萎病是瓜类作物主要病害之 一,以西瓜受害最重。全生育期均能发病, 但以伸蔓期至结瓜中期发病最重。苗期发 病,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萎蔫 下垂,随后幼苗全株瘫软倒伏,发病1-2天 即可死亡;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 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开始白天萎 蔫,早晚恢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病 蔓基部有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纵裂,并伴 有树脂状胶质溢出,茎部维管束变褐色。
.
11
防治方法:(1)霜霉疫特净或惠多丰1000 倍;(2)霜疫净800倍液喷雾防治。
.
12
霜霉病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淡 黄绿色小斑点,后变为黄绿至褐色。病斑 扩大受叶脉所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 背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 成片,全叶呈现枯黄。
.
13
防治方法:烯吗霜克或护绿1000倍液喷雾防 治。
.
35
防治方法 (1) .药剂拌种:用瓜类种衣剂拌西瓜种子,对防 治蝼蛄、金针虫、种蝇等效果好;用50%辛硫磷 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 0.1%-O.2%; 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 o.1%- 0.125%,堆闷12-24小时。 (2).毒饵诱杀:药量为饵料的 o.5%-1%,先将 饵料(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 千克炒香,用90%敌百虫30倍液拌匀,加水拌潮 为度。每667平方米用毒饵2千克左右。
.
16
蔓枯病(又称黑腐病、斑点病)
症状识别:叶片受害,最初出现黑褐色小 斑点,逐渐变成直径1-2厘米近圆形、黑褐 色或有同心轮纹病斑。叶缘病斑多呈弧形。 茎蔓受害多发生于茎节附近,病斑呈椭圆 形稍凹陷,呈灰褐色,后呈星状干裂,内 部呈木栓状干腐。果实受害,病斑呈水渍 状,稍后变为褐色凹陷枯死斑,常呈部分 星状开裂。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⒈概述瓜类是一类重要的农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然而,瓜类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瓜类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⒉瓜类病害⑴黄瓜病害黄瓜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疮痂病和病等。

霜霉病可通过瓜叶的白粉状斑点和枯萎症状来识别。

疮痂病表现为瓜果表面的不规则凹凸斑点。

而病则会导致黄瓜生长不良和变形。

⑵西瓜病害西瓜最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和根腐病等。

白粉病可通过叶片上的白色粉末来识别,严重感染会导致叶片凋萎。

褐斑病则会在瓜果表面形成褐色斑点。

根腐病会导致植株的根部腐烂。

⑶甜瓜病害甜瓜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白粉病和黑斑病等。

褐斑病可通过果实的褐色凹坑来识别,严重感染会导致果实腐烂。

白粉病会在叶片上形成白色粉末,并导致叶片枯黄。

黑斑病则会在果实上形成黑色斑点。

⒊瓜类虫害⑴蚜虫蚜虫是瓜类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们会吸食瓜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受限并可能传播。

蚜虫可通过其绿色或黄色的身体来识别。

⑵瓜蝇瓜蝇是瓜类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

它们会在果实表面产卵并导致果实腐烂。

成虫可通过其黑色的身体和透明的翅膀来识别。

⒋防治措施⑴预防措施-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进行种植。

- 实施适当的轮作,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 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积水和植株残余物。

⑵生物防治- 使用益虫如瓢虫和绵蚜姬小蜂等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 使用和真菌等生物制剂来防害。

⑶化学防治- 使用合适的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要注意安全使用和防止药物残留。

附件:- 瓜类病虫害防治方案表格- 病虫害图片库法律名词及注释:- 农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和害虫的化学物质。

- 生物制剂:指利用生物学机制来防虫害的产品。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引言瓜类是一类重要的蔬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瓜类病虫害是限制瓜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瓜类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瓜类病虫害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防治措施,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保护瓜类作物。

瓜类病害白粉病白粉病是瓜类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侵袭瓜叶和果实,造成叶片变黄、枯死、果实变形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抗病品种、合理植株间距、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灰霉病灰霉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瓜类病害,常造成果实腐烂、褐变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保持通风透气、定期清除病残体、使用抗病品种等。

疮痂病疮痂病是瓜类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侵袭果实,导致果实表面出现病斑、溃烂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灭菌种子、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

瓜类虫害蚜虫蚜虫是瓜类中常见的害虫之一,吸食瓜类植物的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卷曲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昆虫捕捉器、采用生物防治等。

绿豆象绿豆象是导致瓜类果实腐烂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在果实内造成伤害,引发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进行绿豆象种群监测、定期清除病残体、使用生物防治等。

瓜蝇瓜蝇是瓜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在果肉中钻孔造成果实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使用黄板诱捕器、覆盖保护网、进行定期监测等。

综合防治措施做好田间管理,保持土壤肥沃、通风透气。

选择抗病虫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初期阶段。

合理施肥,提高植物抵抗力。

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的方法。

瓜类病虫害对瓜类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瓜类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农民应该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田间管理、选择抗病虫品种、定期巡视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保障瓜类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冬瓜疫病如何识别,正确防治很重要

冬瓜疫病如何识别,正确防治很重要

冬瓜疫病如何识别,正确防治很重要冬瓜疫病如何识别,正确防治很重要66随着我国冬瓜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多,冬瓜的各种病害也逐渐增强,其中冬瓜疫病的危害很大,我们要做到准确识别,提前预防,合理用药,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一、冬瓜疫病的发病特征苗期和成株期均可被害,重要危害瓜果、茎、叶等。

苗期被害,茎叶病部呈现水渍状,萎蔫后枯死。

成株期被害,多从茎节部产生,呈现暗绿色,凹陷缢缩,上部的叶子萎蔫,但维管束不变色。

叶子被害,产生水渍状,呈现不规则形或圆形灰绿色的大斑,潮湿时生白霉,甚至腐烂、枯死。

瓜果被害,呈现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病部凹陷,上面生有白色的霉层并腐烂发臭。

二、冬瓜疫病的侵染规律1、气候条件引发冬瓜疫病冬瓜疫病的产生危害与温度和降雨量有着密切关系,高温高湿容易造成疫病流行。

当气温在25-33 摄氏度时,雨量充足,常常是该病的高发时期,时晴时雨,天气闷热,会进一步加重病害发展。

每年5-6月份,是本地高温、多雨季节的开始,也是冬瓜疫病的盛发期,这一时期正值春植冬瓜的结果期,常常因该病为害造成大量烂瓜,影响瓜的产量和品质。

在一定条件下,该病产生发展与降水量密切相关。

2006年4月平均气温19.3 摄氏度,降水量242.9 mm,苗期疫病产生严重,发病株率2.4%,比2007、2008年同期发病率分别高出1.1和0.8个百分点。

2006年6月平均气温26 摄氏度,降水量310.9 mm,病害快速蔓延、加重,而2008年6月平均气温也是26 摄氏度,降水量163.1 mm,比2006年减少147.8mm,病害产生缓慢,发病株率仅为2.3%,比2006年同期发病率降低13个百分点。

夏植冬瓜常因8、9月份高温、高湿天气和连续降雨,极易造成冬瓜疫病流行。

2007年夏植冬瓜,8月份平均气温28.3摄氏度,降水188.3mm,冬瓜疫病产生较为严重,发病率15.1%,2006年9月份平均气温23.5 摄氏度,降水37.9 mm,而疫病的产生率仅为1.9%,10月份后,降水减少,气温下降,疫病发展缓慢,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瓜类疫病防治

瓜类疫病防治
图7.2.4-5 黄瓜疫病病原
三.发病规律
瓜类疫病为土传病害,以菌丝体、卵孢子及 厚壁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翌年条 件适宜长出孢子囊,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
发病适温28~30℃,在适温范围内,土壤水 分是此病流行的决定因素。 因此,凡雨季 来临 早、雨量大、雨日多的年份或浇水过多发病早, 传播蔓延快,为害也重。
2.瓜类疫病为( 土传 )病害,以( 菌丝体 )、 (卵孢子)及(厚壁孢子 )随病残体在、雨、灌 溉水传播蔓延。
3.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采取( AD )等措施。
A.高温闷棚
B.喷施1%红糖
C.喷施农用链霉素 D. 选用抗病品种
4.黄瓜霜霉病病原属于( A )亚门。
四.综合防治
1.选用抗性品种 2.嫁接防病 3.加强田间管理 4.化学防治 在发病前开始喷第一次药进行 预防,发现发病中心后喷第二次药,以后每隔 7~10天一次,连续3~4次。选用吡唑醚菌 酯·代森联、精甲霜灵锰锌、双炔酰菌胺、氰霜 唑、丙森锌等药剂,加水喷雾。
二 测试练习题
1.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 ) ,发病后叶片正 面斑块受( 叶脉 )限制而呈( 多角 )形( 淡黄 ) 色病斑,潮湿时在叶背病斑上长有( 灰紫色霉层 ), 为病菌的( 孢囊梗 ) 和( 孢子囊 )。
A.鞭毛菌 B.接合菌 C.子囊菌 D. 担子菌
5.防治黄瓜疫病可选用( BC ) 。
A.多菌灵 B.烯酰吗啉 C. 精甲霜灵 D.链霉素
6.瓜类疫病属于( AC )病害。
A.土传 B.种传 C.真菌 D.细菌
7.黄瓜霜霉病菌以孢子囊的形式,靠气流和雨水传播。 (√ ) 8.黄瓜霜霉病在16~24℃、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 发病。( √ ) 9.黄瓜疫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3~32℃,喜高湿。 (√ ) 10.黄瓜疫病危害的受害茎蔓基部和茎节位处产生暗绿 色水渍状病斑。( √ ) 11.简述黄瓜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冬瓜、苦瓜、丝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冬瓜、苦瓜、丝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皮侵入。5~7 天后再度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再侵染。雨量偏少,气温 在 16~24℃之间,如遇连续阴天,光照不足,天气闷热或雨后放晴, 但田间湿度仍大时,病害极易流行。嫩叶比老叶较抗病,叶片展开后 16~23 天内最易感病。此外,栽培管理粗放,肥水不足,或浇水过 多,偏施氮肥,植株徒长,通风不良以及光照不足,生长衰弱的地块 发病重。
(4)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 5%氨基寡糖素 1000 倍水剂 600 倍(0 天),或 6% 低聚糖素 1000 倍或 2%宁南霉素水剂 250 倍(10 天), 或病毒喜门(3.85%三氮唑核苷·铜·锌)750 倍水乳剂 500 倍混配 0.004%芸苔素内酯水剂 1000 倍或三十烷醇粉剂 5000 倍进行均匀喷 雾。注意要周到喷至叶片的正、背面。每隔 7~10 天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以上药剂及配方应根据需要轮换使用,同一药剂及配方每 季作物不应使用超过 2 次。
苦瓜白绢病 【症状】 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病部初呈暗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 稍凹陷,表面生白色绢状菌丝。菌丝束状,粗细不一,缠绕茎基辐射 和扩展。发病后期白色菌丝上结生成茶褐色菌核。患病部位变褐腐烂。 【病原】 苦瓜白绢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 细而疏松,棉絮状或结成线形紧贴于基物上。菌核初为白色,后变茶 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 30℃,低于 13℃或高于 38℃均不利病菌生长。最适 pH 值为 5.3。菌核抗逆性极强,条件适 宜时可产生菌丝,进行重复侵染。 【发病条件】 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存活于土壤中,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 5~ 6 年,可通过流水、土壤、农具、种子等传播。在温度 25~35℃、相 对湿度 90%以上时,产生菌丝侵入,引发病害。连作地或土质粘重及 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均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瓜类蔬菜病虫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瓜类蔬菜病虫害特征及防治方法

河南农业2018年第7期(上)(一)症状特点瓜类病毒病因病毒种类不同,症状各有差异。

黄瓜花叶病病毒在黄瓜上引起系统花叶,在西葫芦和南瓜上引起黄化皱缩,在甜瓜上引起黄化,不侵染西瓜。

西瓜花叶病病毒侵染南瓜,叶片呈褪绿黄化、皱缩畸形等症状;在西葫芦上产生黄化皱缩症状;在甜瓜上产生花叶皱缩症状。

(二)发病原因瓜类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

病毒通过汁液和蚜虫传播。

(三)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4 年,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水旱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较抗病的品种有长春密刺、早春2号等。

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可避免茎基部发生疫病。

3.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块,采用高畦地膜栽培,实施立架吊瓜或瓜底铺草防瓜果接触地面。

4.发现病株、病果及时清除。

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烧毁或深埋。

用25%甲霜灵58%甲霜500倍液,或或64%杀毒矾、350 g 拌细50%多51 ℃温水浸种20 min。

2.轮作。

重病田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 年以上。

3.加强培管。

推广高畦地膜栽培,畦面铺稻草或秸秆等;雨季注意清沟排水;温室与大棚栽培要控制湿度,注意通风。

4.初见病株时,注意摘除病叶、病果并深埋。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随之深翻土壤。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河南农业2018年第7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施保克乳油3000倍液。

霉层。

(二)发病原因该病由一种低等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可能在南方周年种植的黄瓜上越冬,随气流传播。

(三)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较抗病的品种有津杂1号、津研6号、西农58 、宁阳刺瓜、广东全青等。

2.改进栽培措施。

隔离育苗,育苗地远离温室、大棚黄瓜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栽种;结瓜前少浇水、勤中耕;结瓜期防止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西瓜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

西瓜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

西瓜几种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刘永青,陈宾(江西省吉水县白水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331617)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35%瑞毒唑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3西瓜病毒病西瓜病毒病在田间主要表现为花叶型和蕨叶型两种症状:花叶型,初期顶部叶片出现黄绿镶嵌花纹,以后变为皱缩畸形,叶片变小,叶面凹凸不平,新生茎蔓节间缩短,纤细扭曲,坐果少或不坐果。

蕨叶型:新生叶片变为狭长,皱缩扭曲,生长缓慢,植株矮化,有时顶部表现簇生不长,花器发育不良,严重的不能坐果。

发病较晚的病株,果实发育不良,形成畸形瓜,也有的果面凹凸不平,果小,瓜瓤暗褐色,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温度高、日照强有利发病,缺肥和生长势弱的瓜田常发病严重。

病毒主要通过种子带菌和蚜虫汁液接触传毒。

防治方法:及时杀灭蚜虫,有效药剂有50%吡蚜酮2500~5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3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

严重时用4支80万单位青霉素兑水15kg 喷雾。

或用抗毒素2支(20ml )+硫酸锌50g 兑水15kg 喷洒叶面效果也显著。

4西瓜猝倒病该病是西瓜苗期主要病害之一。

种芽感病,苗未出土,种芽或胚茎、子叶已腐烂;幼苗受害,近土面的胚茎基部开始有黄色水渍状病斑,随后变为黄褐色,干枯收缩成线状,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已猝倒。

有时带病幼苗外观与健苗无异,但贴伏土面,不能挺立,细检此苗,茎基部已干缩成线状。

此病在苗床内蔓延迅速,开始只见个别病苗,几天后便出现成片猝倒。

当苗床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及其附近土表可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病菌随雨水和流水传播。

地温低(10~15℃),苗床湿度大,夜晚凉爽白天光照不足,有利于发病。

种子和床上带菌多,秧苗感病机会也多。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严格选择地势高、排水好、未种过瓜类的土壤。

加强苗床管理,做好保温、通风降湿工作。

苗床湿度过大时,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土,并通风降湿。

西瓜的病害防治措施

西瓜的病害防治措施

西瓜的病害防治措施
西瓜的病害主要有:西瓜炭疽病、西瓜猝倒病、西瓜病毒病、西瓜白粉病、西瓜疫病、西瓜绵腐病、西瓜白绢病、西瓜蔓枯病、西瓜褐色腐败病、西瓜根结线虫病、西瓜叶枯病和西瓜枯萎病等,防治方法如下。

1、西瓜炭疽病
【症状表现】苗期表现为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其上产生黑色小点,或者有淡红色的粘稠物。

幼茎受害,病部黑褐色并缢缩,引起瓜苗倒伏。

叶部病斑,实为圆形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变褐色,边缘紫褐色、中间淡褐色,有同心轮纹和小黑点。

病斑易穿孔。

【发生规律】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4摄氏度-25摄氏度,湿度在90%以上,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先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40%甲醛10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洗净后催芽。

发病初期可喷70%代森锰锌400-500倍液,65%代森锌或多菌灵500倍液,5-6天喷1次,连喷2-3次。

2、西瓜猝倒病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在幼苗近地面处,呈黄色水渍状,后变黄褐色而干枯收缩,幼苗-拔就断。

西瓜的病害防治
1。

第2部-瓜类病害

第2部-瓜类病害

3 品种
不同品种抗性存在一定差异,据研究品种
对白粉病的抗性与对霜霉病的抗性是一致的,抗
霜霉病的品种,一般亦兼抗白粉病,反之亦然。 研究还认为黄瓜对白粉病的抗性,也是以 一个隐性基因为基础,且很可能与抗霜霉病的隐 性基因有连锁关系。
5.防治方法
1) 品种: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 2)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及时摘除黄、老、病叶;合 理灌水,铺设地膜,降低空气湿度;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 肥。参照霜霉病。 3)药剂防治:保护地内用百菌清烟剂熏治。播种前每公顷 地用27-45千克硫磺粉闷熏24小时,消毒。发病初可用:高脂 膜30-50倍液;25%锈粉宁2000倍液;12.5%速保利2500倍液; 47%加瑞农600-80O倍液,上述药之一,每7-10天1次,连喷3-4 次。
病菌在10℃~30℃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但病害往往在气 温18℃左右时才开始发生,22℃~24℃时发生普遍,27℃~ 28℃以上病势即减弱或受抑制。湿度是诱发此病的主导因素。 在适温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愈高,发病潜育期愈短。持续 87%~95%的高湿时,潜育期仅3天,降至54%以下时,病害 则很难发生。 总的以气温22℃~24℃、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时发病最 重。 此外,连作地块、粘重偏酸土壤、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塑 料大棚和温室光照不足、通风排湿条件差,均可诱发此病严重 发生。 一般植株在生长中后期危害较重,瓜果的抗病性,随着果实 成熟度而降低。
四、防治措施
应以预防为主,采取选用抗病品种或无病良种、结合农业措施、辅以药剂保护 的综合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品种布局 黄瓜品种:农大秋棚1号、中农2号、津 杂1号、津杂2号、津研7号等,西瓜品种红优2号、丰收3号、克伦生等,对炭疽病 均具有一定的抗(耐)性,可因地制宜选种。一般黄瓜、西瓜、甜瓜品种间,对炭 疽病的抗性差异表现明显,但其抗病表现却有逐年衰减的规律。所以,不断选育新 的抗病品种及经常更换、调配栽培品种,是保持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途径。 2.种子处理 从无病株上选留健康种瓜采种。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min、或 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或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浸种60min后直播,也可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4h后 直播,均可减轻危害。 3. 苗床和棚室消毒 苗床消毒,可用1:1的40%五氯硝基苯加50%多菌灵混合, 按8 g/m2拌细土作垫土和盖种;温室和大棚进行消毒,按2.5g/m2用硫磺粉加锯末点 燃,密闭熏蒸一夜,消灭残留病菌。

瓜类病害

瓜类病害

瓜类病害1、猝倒病:子叶期幼苗易真菌,育苗期低浊高温易发病3片真叶后发病少防治床土消毒药剂喷洒,浇灌表现在茎下近地处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促茎基部变细线状。

2、立枯病:出苗一段时间后易发真菌高温高湿已经病种子土壤流水,有机肥农具等传染表现在茎基部出现褐我色椭园形病斑且。

逐渐凹陷进一步扩大到绕茎一周,促茎部萎综合治理叶片凋萎。

3、霜霉病:整个生长期表现在叶片上适温在10~26低于15℃高于30℃病受抑制,在多雨多露多雾空气湿在85℃以上时易发病种子风传播男间通风不良湿度大植株生长不良,叶大而薄黄矿应进行咱子消毒加强管理,喷药心治表现在初期叶有水膜可看到针刺状水浸斑点水蒸发看不到病斑中期形成多角形病斑严重时叶背有紫灰色霉状物最叶片干枯由下抽上发展真菌。

4、细菌性角斑病湿度大多雨委节易发适温为25~27℃但低于至7~8℃高至30℃也可发病条件是相对湿度90~100%表现在叶片叶柄卷须果实上茎不易表现与不同,但有乳白色浊水珠状粘液菌防法:种子处理,土壤消毒药剂防治,含铜后有后期病部质脆穿白病幼苗期真菌高温高湿33℃伤口入根茎部对颈部受伤损易生土壤酸性大也易表现有白色。

5、炭疽病:苗期和成株均可发病在10~30℃均可发病24℃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尤其在95%以上湿度小于54%温度大于30℃以上不发病子叶期叶边缘现黄褐色半园形病斑梢凹陷成株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后为近园形棕袍色外圈有一圈黄晕斑10~15mm病斑多时速片为不规则斑块湿度大时病斑出橘红色粘质物干燥时,则出现星状裂或穿孔脱落叶柄或茎上的病斑常凹陷表面有粉红色小点病斑由淡黄变褐灰色至绕蔓一周瓜上染病初呈淡绿水浸状斑点很快变黑且扩大凹陷,后期出现粉红色粘稠物果开裂,真菌。

6、白粉病:主要叶片后为茎叶柄真菌在20~30℃均可以病适温为20~25℃温度25~85%传播初病湿度低35~40%高温高湿高温干旱交替昴发病蔓延表现为叶片正反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成白粉状茎叶柄同样。

甜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甜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甜瓜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1、甜瓜枯萎病危害特征甜瓜枯萎病苗期染病,病苗叶色变浅,逐步萎蔫,最后枯死,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色。

成株期发病,植株叶片由下向上萎蔫下垂,部分叶片叶缘变褐或产生褐色坏死斑,最后全株枯死。

有时病茎上还出现凹陷坏死条斑,空气潮湿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最后病茎基部腐烂纵裂,维管束变褐。

根系发病呈水浸状褐色,新根很少或不发新根,发病腐严重时根系腐烂。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

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后用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分钟。

发病前至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5%水杨菌胺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3%恶霉·甲霜水剂600—800倍液;54.5%恶霉·福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对水浇灌,每株灌250ml药液,视病情隔7天灌1次。

2、甜瓜病毒病危害特征甜瓜病毒病主要有两种表现症状,即花叶型和绿斑驳型。

花叶型:多出现明脉、叶脉变色,叶面凸凹不平,黄绿相间。

植株节间缩短,矮化。

绿斑驳型: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后变为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凹凸不平的隆起瘤状,叶片变小,引起植株矮化,叶片斑驳扭曲。

果实发病,果面凹凸不平,发病严重的果实畸形。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

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播种;或把种子在70℃恒温下处理72小时,以钝化病毒。

蚜虫、温室白粉虱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所以根治蚜虫、温室白粉虱,减少传播媒介,对防治病毒病有特效。

可采用下列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10%吡丙·吡虫啉悬浮剂1500—2500倍液;25%吡虫·仲丁威乳油2000—3000倍液;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3.2%烟碱川楝素水剂200—300倍液;1.3%苦参碱水剂300—500倍液;发病前,可采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2%宁南霉素水剂300—500倍液;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倍液;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500—8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300倍液;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700倍液;24%混脂酸·碱铜水乳剂300—5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1.5%硫铜·烷基·烷醇水乳剂300—500倍液;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40%吗啉胍·轻烯腺·烯腺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3.95%三氮唑核苷·铜·烷醇·锌水剂500?800倍液;31%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瓜类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

瓜类蔬菜病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

定植为 宜 , 密度 7 0 ~ 0 0穴/6 m 左右 , 00 80 67 每穴 2 。 缺氧 , 系呼吸困难易出现沤根 , 株 根 叶片发黄脱落 。一般
5 移 栽
天气每月 浇水不少于 3次 , 保持 田间土壤干 中见湿 , 湿
浇水的时间要在早晚进行 , 切忌 晴天高 选 者晴天 无风天气 进行移 栽 ,移栽前 3 d在 苗床 中见干 的状态 。
立枯病从 幼苗 刚 出土到移栽 前均 可受 害 , 害的 受
幼 苗 茎 基 部 产 生 暗 褐 色 的 病 斑 ,发 病 早 期 白 天 萎 蔫 ,
1 猝倒 病 和 立 枯病
晚 上 和清晨 可恢 复 。当病斑 继 续扩 展整 个 幼苗 茎部
幼茎逐 渐收缩 , 地上部 的茎 叶最后萎 蔫枯 死 , 病 但 猝 倒 病 在 苗 期 露 出 土 表 后 茎 基 部 或 中 部 产 生 水 时 , 拔起 病苗 可见到 淡褐色 蜘蛛 网状 浸状 斑 , 变 黄 褐 色 , 部 绕 茎 一 周 缢 缩 成 线 状 折 倒 , 苗 仍直立 而不倒伏 , 后 病 0 %药 土 或 发 病 中 心 明 显 , 能 引 起 成 片 幼 苗 猝 倒 死 亡 , 度 大 霉 ,可 在发 病 初 期 采用 7 %敌 克 松 制 成 l 常 湿 5 0 待 时在病部或土表长 出 白色棉 絮状物 。在发病初期 可用 7 %百菌 清 6 0倍液 。 露水干后撒施 或喷药 。 7 %百 菌清 8 0倍 液 、 5 0 铜铵合 剂 4 0倍液 或 6 %杀毒 0 4 猝倒 病和立枯 病是 瓜类蔬 菜苗期 的常见 病 , 易 容
失, 特别是一 些病害 的症 状十分 相似 , 容易 混淆 , 菜农 霜 灵制成 l %药土于 苗露水 干后 撒施 ,若能 两者结合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瓜类病虫害概述 • 瓜类常见病虫害介绍 • 瓜类病虫害防治方法 • 瓜类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瓜类病虫害概述
瓜类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瓜类病虫害是指对瓜类作物造 成危害的各种病、虫、草害。
瓜类病虫害主要分为病害、虫 害和草害三大类。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药剂防治可 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

瓜类炭疽病
症状
叶片、茎蔓和瓜果均可受害。初期为淡黄色水渍状圆形斑点,后变为褐色或黑褐 色,并有黄色晕圈。
防治方法
保持田间清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案例三:瓜类霜霉病的绿色防控技术
识别
瓜类霜霉病主要在叶片上产生黄色或黄 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 层。
VS
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 和施肥,推广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技术, 药剂防治可用甲霜灵、代森锰锌等。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病虫害监测
建立和完善瓜类病虫害监测网络,通过定期 调查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掌握病虫害发 生动态。
瓜类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选择适合 的抗病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通过合理轮作减少 病原菌和害虫的积累。
精耕细作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瓜类病虫害介绍及防治

制定科学的轮作制度,根据不同 瓜类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和病虫害 发生情况,合理安排轮作作物和
轮作年限。
加强田间管理
01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 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 ,减少病害发生。
02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合理搭配氮、磷、钾 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
03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 病原菌的传播和再侵染 。
04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控制 用药量、用药次数和安全间用方 法,遵循农药标签上的安全操 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
合理轮作
合理安排种植计划,避免同一种 瓜类连作,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轮作作物选择应有利于改良土壤 理化性质、减轻病虫害发生,提
高土壤肥力。
建立病虫害监测制度, 定期检查瓜田,发现病 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04
瓜类病虫害防治案例 分析
霜霉病的防治案例
总结词
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瓜类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导致 叶片枯黄和脱落。防治霜霉病的关键在于加强田间管 理和合理使用农药。
详细描述
霜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或浅黄色 的不规则病斑,湿度高时叶背出现灰黑色霉层。为了 有效防治霜霉病,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温 湿度,合理密植,增加通风。同时,可以采用化学防 治方法,选择内吸性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甲霜灵 、乙磷铝等。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农药的安全间 隔期和使用方法,避免对作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防治
01
02
03
天敌保护利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病 原微生物等,以控制病虫 害的发生和为害。
生物农药应用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 杆菌、井冈霉素等,对病 虫害进行防治。
生态调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甜瓜苗期病害的识别和防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赵廷昌
2013年3月10日
我国是西甜瓜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生产面积
世界(ha)中国(ha)%西瓜
3,601,9102,113,00058.66蔬菜16,874,001
8,572,000%21.35
24.65(FAO, 2008)
产量世界
中国%总产量(t)93,173,368
63,238,000 67.87%人均消费(kg)13.9547.91 3.4 倍
世界第一
2009年10月23日海南省文昌
甜瓜危害状
病害的发生与分布
上世纪90
年代首次报
道,新疆、
甘肃、内蒙
古、吉林、
北京、山东、
海南、福建、
台湾等地发
生并呈上升
趋势
* 图中有红旗标注的地区为该病害有发生报道的省、市、自治区
病害在我国的发生与危害
病害损失严重:2000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哈密瓜果斑病发生面积1万余公顷,病株率90%;
嫁接苗产业严重威胁:2002-2003年海南、山东嫁接苗场,死苗率高达30%~80%,嫁接苗损失800万株;2009年海南苗场,损失300万株苗;2010年1月,山东500万株嫁接苗发病;
2010年4月江西抚州140千克种子带菌。

由于该病害发生和为害,致使部分国外制种商陆续撤出中国,直接影响新疆、甘肃等制种基地的持续发展。

预计该病害每年给我国制种业和嫁接苗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4亿元。

嫁接苗产业严重威胁
1964年首先发现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西瓜上。

1978年Schaad等人首次鉴定了美国佐治亚州的病原。

1984-1985年美国西瓜种业公司损失惨重。

1989年,此病在美国的商品瓜生产田发生越来越重,扩展至美国的9个州,病害开始大量流行,使西瓜年产量损失达50~90%。

到1995年,此病害已蔓延至美国的15个州,有的瓜区由于该病的大发生使80%的瓜不能上市销售。

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citrulli(Schaad
et al. 2009) (西瓜食酸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 citrulli(Schaad et
al. 1978) (类产碱假单胞菌西瓜亚种))。

哈密瓜果斑病菌菌
体细胞
的电镜扫描图片
•该菌还寄生于黄瓜(美国1999年),寄生于南瓜(澳大利亚2000年)、甜瓜、丝瓜。

•BFB在美国、澳大利亚、马利亚纳群岛、巴西、日本、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等国都有有报导。

2009年希腊。

种子带菌
⏹种子上分离病菌
⏹接种的种子和商品种子播种
后子叶发病
⏹种子IMS-PCR
种子带菌IMS-PCR电泳结果
M为DNA Marker,1-8为不同的种子,9为CK
•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有上升趋势,对我国的西甜瓜及其他葫芦科作物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限制和阻碍西甜瓜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障碍。

•瓜种子也是我国的外销创汇项目,因此,该病对我国瓜产业的威胁不容忽视。

筛选适合瓜种子处理的药剂是该病防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剂对哈密瓜果斑病菌杀灭效果
药剂浓度
(ug/ml)病菌生长情况
30s2min5min10min
PA8+++++++++++++ 80____
800____ HCl80++++++++ 800++__
8000____ CK++++++++++++++++
剂处理种子发芽情况
药剂浓度(ug/ml)处理时间(min)平均根长(cm)发芽率(%)PA8001514.593.33
3013.994.81 16001511.297.78
3014.899.26
HCl1600158.897.78
3011.398.52
CK 4.596.30
接菌种子供试药剂处理的防病效果
药剂浓度(ug/ml)处理时间(min)平均发病率
(%)
PA80015 3.64
30 2.78
160015 1.28
300
HCl10000150.86
300
CK100
BFB的防控技术研究
室内毒力测定:
药剂编号药剂名称生产厂家浓度(%或mg/L)
1福尔马林博爱消防综合厂1%、3%、5%、8%、10%
2H2O2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1%、3%、5%、8%、10%
3HCL广东省廉江市安铺化工一厂1%、3%、5%、8%、10%
4果腐净1号未出厂6250、2083、1250、781、625
5新植霉素石家庄曙光制药厂1800、900、450、300、225
6农用链霉素成都普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7040、720、480、360、288
7加收米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4000、2000、1000、667、400
8绿亨六号河南银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5000、2500、1667、1250、1000 9百菌清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7500、3750、2500、1875、1500 10普力克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7220、2407、1444、903、722 11叶枯唑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000、1000、667、500、400
福尔马林H2O2 HCL
果腐净一号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药剂平板抑菌结果
药剂名称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EC50(mg/L)果腐净1号Y=0.9302X+0.92230.995724193
新植霉素Y=1.5213X-0.82550.99446750
农用链霉素Y=1.0335x+0.40810.983327542
三种供试化学试剂的抑菌圈直径大小顺序:
H 2O
2
>福尔马林> HCl
八种供试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效果:
新植霉素>果腐净1号>农用链霉素>…
表3种效果显著化学杀菌剂的毒力分析
药剂处理甜瓜带菌种子
药剂浓度浸种时间(min) A:福尔马林1%90 B:H2O25%20 C:HCL3%20 D:果腐净一号2083mg/L90 E:新植霉素450mg/L90 F:农用链霉素720mg/L90 CK:清水90
处理1:福尔马

处理2:H2O 2处理3:HCL处理4:果腐净一号
处理5:新植霉

处理6:农用链
霉素CK:清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