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浪7)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浪3)
4
( 0 )2 exp 2 2 2 0
0.076~ x 0.22
~ x gx / U 2 ~ U / g
0 0
JONSWAP谱相对于风区的成长
文氏谱(1994)
~ 无因次化
0
j 1
S ( )0 ~ ~ S ( ) m0
H1/10 1 N10
H ,
i i 1
N10
T1/10
1 N10
T ,
i i 1
N10
N10 N / 10
H1/100
1 N100
N100 i 1
H ,
i
T1/100
1 N100
N100 i 1
T ,
i
N100 N / 100
H1% H i ,
H 4% H i ,
1 H F ( H ) exp
其中
2.126, 8.42
假定波动能量集中于谱重心频率附近(Longuet-Higgins,1975) :
S ( )d
0
S ( )d
0
m1 m0
(t ) Re an expi(n t n )
n
(t ) Re ei exp(i t )
ei an exp{ i[(n )t n ]}
1
12 22 32 42 f (1 , 2 , 3 , 4 ) exp exp 2 (2 ) 0 2 2 0 22
其中
r
0
海洋工程环境课件07-1-海浪要素的统计分析,海浪谱2
3
g2
式中:U为海面上19.5 m高处的风速。下图为不同风速 下的P-M谱分布。
PM谱的一般特性: ①与Neumann谱相比,两者比 较接近。 ②风速相同,低风速时: Neumann谱的峰值<PM谱的峰 值,高风速时:Neumann谱的 峰值>PM谱的峰值。
频率 无关,只是组成波方向 的函数,如
G ( ) An cos n
一种简单的近似处理方法是假定方向分布函数 G 与
n
2 范围内传播与分布。 2 2
为方向分布参数, ,波浪能量在主波向 ;
2 An ITTC(国际船舶拖曳水池会议)建议取n=2, 8 An ISSC(国际船舶结构会议)建议取n=4, 3 。
《海洋工程环境学》
第四章 海洋波浪
船舶工程学院 马山 副教授
5、海浪谱
前面我们讲解的都是确定性意义上的规则波理论。如线性 艾瑞波、椭圆余弦波、孤立波等。解释自然界波浪运动特征( 深水、浅水、非线性特征等)
自然界中的海浪随时间和空间随机性地发生变化。随机过 程的海浪远比采用一个确定函数描述的规则波复杂,属于非周 期性的不规则波,各种海浪要素都是随机变量。
t an cos(nt n )
n1
相位。
an 、 n 、 n 分别是第n个余弦组成波的振幅、圆频率和
下图表示某固定点5个简谐波叠加得到的合成海面波 动结果。
5.2 频谱
对任一组成波,其单位面积波能形式为:
En ga
1 2
n
2 n
对其任意圆频率间隔 内的波能求得总 能量后再除以圆频率间隔得到的表达式为: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浪1)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
第五篇
海浪预报分析及计算方法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
管长龙
推荐参考书 《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文圣常、余宙文编著,1984, 科学出版社。
பைடு நூலகம்
《随机海浪理论》,徐德伦、于定勇编著,2001,高等
教育出版社。 《Wind-Waves in Oceans》, Igor V. Lavrenov, 2003, Springer. 《Dynamics and Modeling of Ocean Waves》, G. J.
风、涌浪的生成示意图
海浪由深水向浅水的传播
海浪研究的内容
风浪的生成机制:风的能量如何输入给海浪。
风浪的演化:能量耗散与再分配(波-波相互作用)。 海浪统计理论:海浪谱(内部结构)与统计分布(外观特 征)。 海浪破碎:深水波、浅水波。
海浪数值计算 。
近岸波计算。
海浪研究的意义 科学方面: 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风浪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反过 来提高了海气交换的效率,特别是风浪破碎对海气交换的 具有加强作用。
体波动理论结合起来。 Jeffreys(1925)在实验室模拟风浪的生成,提出了遮拦 效应(形状阻力)。
Sverdrup-Munk(1947)建立了有效波的能量平衡方程。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在Normandy登陆对海浪预报的需
要。将液体波动理论与风浪经验公式结合起来。
海浪研究的历史:实际海浪(二)
上层海洋动力学:海浪的搅拌作用与风浪破碎产生的混合 作用。
与海洋较大尺度运动的相互作用:如内波、流场等。 海洋遥感机理:微波遥感(散射计、高度计,Bragg散射、 镜向反射)。声波从水下遥感海面风速(通过测量风浪破
航海气象学 8海浪
航海气象观测与分析
1
6)有效波高和合成波高 1、平均波高 ――连续观测几个波,取所有波高的平均值。 平均H=∑Hi/n 2、有效波高 部分大波的平均波高――将连续观测到的波高按大小排 列起来,并就其中最高的一部分波高计算平均值。 例如:如果共观测1000个波,将这些波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起来,取其中波高最大的100列波高计算平均波 高,得到1/100大波平均波高,记为H1/100。 同理,有H1/1000、H1/10、H1/3。 其中,H1/3称为有效波高,波浪预报图上的波高即为有效波高。
航海气象观测与分析
1
2)海啸(Tsunami,又称地震波)
――由于海底或海岸附近发生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形成的海面异常波动。 特点:周期长,波长长,波速大,在外海坡度很小,当传至近岸时, 波高剧增。 世界上常受海啸袭击的国家和地区有: 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加勒比海、墨西哥沿岸、地中海。
3)风暴潮(Storm Surge)
航海气象观测与分析 1
二、波浪的分类
1、按成因分类 海浪大部分能量集中在周期4~12s的范围内,属重力波 范围。按成因和周期划分为风浪、涌浪、近崖浪、内波、风 暴潮、海啸和潮波等。最常见是风浪和涌浪及由它们形成的近 岸浪 1)海浪
风浪 (Wind Wave) ――风的直接作用引起的 水面波动(无风不起浪)。 涌浪(Swell) ――风浪离开风区传至远处, 或者风区里风停息后所 遗留下来的波浪(无风三 尺浪)。 航海气象观测与分析
航海气象观测与分析 1
8.5
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观测与编报
一、概述 1、观测项目
气象项目:海面有效能见度、云、天气现象、风、气压、空气温度 和湿度等。 水文项目:海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海发光和铅直海 水温度等。
海洋工程环境课件07-1-海浪要素的统计分析,海浪谱2
gF 0.22 ) 2 U10
为量纲为一的常数
F为风区长度,
U10为海面上10m高处风速;
为峰形参数,取
或
=0.07 =0.09
m m
第17届ITTC推荐如下的JONSWAP波浪谱。并引入 有义波高h1/3和特征周期T1两个参数,并考虑 T1=0.834T0得:
频率 无关,只是组成波方向 的函数,如
G ( ) An cos n
一种简单的近似处理方法是假定方向分布函数 G 与
n
2 范围内传播与分布。 2 2
为方向分布参数, ,波浪能量在主波向 ;
2 An ITTC(国际船舶拖曳水池会议)建议取n=2, 8 An ISSC(国际船舶结构会议)建议取n=4, 3 。
2g S ( ) 6 exp( 2 2 ) U
式中:U为海面上7.5 m高处的风速。下图给出不同 风速下的Neumann谱分布。
2.4
2
海浪谱特征初步认识: 谱的能量集中在窄的频带内; 随着风速的增大,谱峰频率变小。
不同风速下的Neumann谱分布
② Pierson-Moscowitz谱(P-M谱):根据北大西洋 1955~1960年间的观测资料进行谱分析得到,并被第11届 ITTC(国际船模水池会议)(1966)列为标准单参数谱。
不同风速下的P-M谱分布
③单参数谱不能合理表征非充分发展海浪特征,第15届 ITTC(1978)给出的频谱形式为:
S ( )
173H123 T 5
2m0 T m1
4
exp(
691
4T
4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浪6
Z 1 E ck E
波动能量的每弧度增长率
Z a Uc w~c2 k W Uc 2
风浪的能量随时间指数地成长:
a 2 (t) a02eZt
2
W a
c U1
Z
2.3 Miles剪切流不稳定机制
U
U1
ln
z z0
c(k)
g 0
1
最大值
1/ 4
cm in
4g
W
1/ 4
c
c
os1
cm
in
U
c os1
4g
WU 4
Lc
2
W
g
二、风浪生成的初始阶段
S(k,t) (1, ) k 2(k)t 4 W2
S(k,t) k 2(k)t2
4 2 W2
Principal stage of development
S(k, t)
k 2t 2 2 W2
(k,)
c U cos Resonance condition:
2.3 Miles剪切流不稳定机制
U (z)
U (zc ) c
Lc 1.73cm
k 2(k)
极大值
S(k, t)
极大值
三、风浪生成的主要阶段
假定气流压力场为一平稳过程,经过推导得到波面谱的渐进值:
S(k,t)
k 2t
2 2 W2
(k, )cos
0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 (1)第一部分数据预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1第一章数据预处理 ...................................................................................... 1一、数据质量控制 (1)1、异常数据的认定和排除 (1)2、数据系统性偏差的检查和修正 .............................................. 1二、不规则空间分布数据网格化 .. (1)1、数学插值法 (1)2、网格统计法 .............................................................................. 2三、要素统计特征 .. (3)1、要素数据标示 (3)2、均值与距平 (3)3、平均差 (3)4、方差 (3)5、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3)6、自协方差与自相关系数 (3)7、落后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4)8、经验分布 .................................................................................. 4第二章谱分析 (5)一、 Fourier 变换与谱分析 . (5)二、功率谱估计 (6)三、交叉谱分析 .................................................................................... 7第三章经验模态分解 . (8)一、前言 (8)二、 EMD 计算方法与 IMF 分量 (9)三、 EMD 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 ........................................................... 11 1、 EMD 方法在处理间歇信号时的不可分问题和产生的模态混合问题 .................................................................................................. 11 2、 EMD 分解方法的边界问题 . ................................................. 15四、应用实例 (17)1、 SST 资料处理 . (17)2、海平面数据处理 .................................................................... 17第四章回归分析 ........................................................................................ 18一、一元线性回归 (19)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9)2、一元线性回归的方差分析 (19)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20)4、预报值的置信区间 ................................................................ 20二、多元线性回归 (21)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1)2、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22)3、预报值的置信区间 ................................................................ 22三、非线性回归 . (23)1、曲线函数线性化 (23)2、多项式回归 ............................................................................ 23第五章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 23一、主成分的定义 (24)1、两个变量的主成分定义 (24)2、多变量的主成分定义 (25)二、主成分的导出 (26)三、主成分的性质 (27)四、主成分的计算 (28)五、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EOF (28)六、时空转换 ...................................................................................... 29第六章最小二乘法潮汐调和分析与潮汐特征值 (30)一、分潮与潮汐调和常数 (30)二、最小二乘法潮汐调和分析方法 (32)1、任意时间间隔观测序列的方程组导出 (32)2、等时间间隔观测序列的方程组系数 (34)3、 Fourier 系数的计算 . (35)4、天文变量与调和常数计算 (36)三、潮流调和常数与潮流椭圆要素 (42)四、潮汐性质与潮汐特征值 (43)1、潮汐性质 (43)2、潮汐特征值 (43)3、平均海面、平均海平面与陆地高程,海图深度基准面与海图水深 .................................................................................................. 45 (4海图深度基准面与海图水深 ............................................ 45第七章海浪数据分析 (48)一、去倾向和去均值处理 (48)二、从波面高度序列中读取海浪的波高和周期 .............................. 48 1、跨零点波高、周期定义 .. (48)2、极值点波高、周期定义 ........................................................ 49三、波面高度分布、波高和周期的分布,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 (49)1、波面高度分布 (49)2、波高和周期的分布 (50)四、各种波高计算 (51)五、海浪谱估计 (52)1、海浪谱估计方法 (52)2、谱矩的计算 (52)3、谱的零阶矩与各种波高的关系 (52)4、海浪谱的谱宽度计算 (52)5、谱峰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 53第二部分海洋数值预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洋工程环境课件07-2-海浪观测和海浪预报
海浪玫瑰图
根据特征波高的观测值大小可给出波浪等级及对应海 浪名称,如下表所示。
海况可依据海面外部特征分为10级,见下表。
2、海浪预报
1)根据海浪现场实测资料,结合天气气象图资料进行海浪 计算分析就可得到海浪的波高、周期和波向。 2)在缺乏现场实测海浪资料时,则可利用海洋天气图或 相邻海域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确定对应海域的风区、风时、 风速等风场要素,利用以上风况资料推算得到相应海浪,亦可 借助海浪预报图解查取风浪要素和涌浪要素。
台风区内的波浪要素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常用的 如Bretschneider(1957)计算深水区台风浪的公式为:
H1/3 5.03exp
RP 4700
(1
0.29U F UR
)
TH1/3 8.6exp
RP 9400
(1
0.145UF UR
)
式中:U F 为台风移动速度(m/s);R 为台风最大风速 Pc 为台风中心气压(hPa P 1013.3 Pc , 半径(km); 、百帕);U R 为海面上空10m高处风速(m/s) ;系数 对 移动缓慢的台风风速计算取为1.0。
近海平均波高具有区域分布特点,北方海区的平均波 高小,南方海区则大。北方海区的最大波高在冬季受到寒 潮的影响比南方海区高,但在夏季由于热带风暴的影响, 南方海区的最大波高比北方海区大,东海记录到由热带气 旋产生的狂涛波高为17.8m,南海记录到波高14m的狂涛。
风浪波高最大的海区有台湾海峡、吕宋海峡、台湾以 东海域以及南海东北部海域,东海北部和南部以及南海中 部的波高位居其次,然后是黄海南部,而渤海和黄海北部 的风浪最小。据统计,一年中.南海海域出现大浪、巨浪 及狂浪的次数最多,其次是东海、黄海,而渤海的出现次 数最少。如据1997年各海区统计,最大波高在渤海为5.0 m,在黄海为7.0 m,在东海为10.0 m,在南海为8.0 m。
上海海洋大学专业介绍
上海海洋大学专业介绍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以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育种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科技人才。
要求学习生物生态学、水域环境学、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与技术。
主要课程:动物学及实验、生理学及实验、生态学及实验、水生生物学及实验、水产动物增养殖学及实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疾病医学及实验、生物饵料培养学及实验、水环境化学及实验、鱼类学及实验、水产饲料检验及实验、水生生物调查实习、海域生物饵料和生物调查实习、设施水产养殖调查和设计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
就业去向:在渔业局、海洋局、技术推广站等政府机关和事业机关从事渔政管理、资源监察、技术推广等工作;在国内外水产养殖、饲料加工企业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研发、水产贸易等工作;在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技术服务工作;自主创办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企业等;也可以继续攻读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生物科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坚实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生物学尤其是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资源调查、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水生环境生态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相关生物科学领域输送研究生后备力量。
主要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微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发育生物学、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学等。
就业去向:在行业管理部门、学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在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服务、贸易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浪4)
0 0
{H i }(i 1,2, , N )
将周期与其相应的波高一一对应得到新的周期序列: ,
{Ti }(i 1,2,, N )
H1 / 3 1 N3
H ,
i i 1
N3
T1/ 3
1 N3
T ,
i i 1
N3
N 3 N / 3
由实测波面资料进行海浪波要素统计的具体步骤
2
0
极大值
2 ( 1) 2 2 f ( , ) exp 1 1/ 2 2 8( 2 ) 8
其中
H
T T
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理论与观测比较
(Goda, 1977)
§1.4 谱与海浪要素间的关系
(1 , 2 , 3 , 4 ) 2 , ) ( , ,
波高的分布
2 2 2 2 2 , ) f ( , , exp exp 2 (2 ) 0 2 2 2 0 2
-------------正态分布
实际上波面的分布为非正态的,在高海况下尤为显著。非线性海 浪模型(Longuet-Higgins,1963) :
ii ijij ijkijk
由随机量 的特征函数可以导出其 概率分布函数为约化的GramCharlier级数。
波高的分布
1/ 2
H
T
谱与周期间的关系
谱宽度
2 m m m 2 2 0 4 m0 m4
m2 m4 2 1 m0 m2
T2,4 1 T 0,2
2
2
海浪周期的经验关系: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浪3)
海浪要素及统计分布(短期分布) §1.3 海浪要素及统计分布(短期分布) 海浪要素及特征波要素
通常需要对波面记录进行预处理。 通常需要对波面记录进行预处理。 上(下)跨零点法 。 谷法。 峰-谷法。 谷法 由波面记录读取的波高和周期均为随机量。 由波面记录读取的波高和周期均为随机量。
海浪要素及特征波要素 (1)部分大波平均波 )
B exp − q ωp ω A
S (ω ) =
Pierson-Moscowitz(P-M)谱(1964) ( ) ) 从北大西洋的460组风浪观测资料中挑选出 组属于充分 组风浪观测资料中挑选出54组属于充分 从北大西洋的 组风浪观测资料中挑选出 成长情形的数据,依风速分成 组并将各组谱进行平均 组并将各组谱进行平均, 成长情形的数据,依风速分成5组并将各组谱进行平均, 发现它们有良好的相似性。 发现它们有良好的相似性。 采用Kitaigorodskii的相似定律对 个平均的谱进行因次 的相似定律对5个平均的谱进行因次 采用 的相似定律对
~ ~ S (ω )dω = 1
1~ ∑ j cj =1 j =1
~ jc j e − j = 0 ∑
j =1
n
n
~ ~ dS (ω ) =0 ~ dω ω =1 ~
n
ω R= ω0
ω = ( m 2 / m 0 )1 / 2
∑
j =1
1 ~ 1 2 c = R 3 j j 2
文氏谱( 文氏谱(1994) )
1 H p = ∫ Hf ( H )dH p H0
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
p=
∞
∫ f ( H )dH
H0
p = 1 / 100, 1 / 10, 1 / 3, 1
海洋要素计算及预报
3.温度方程 TD TUD TVD T K H T R FT t x y D 4.盐度方程 SD SUD SVD S K H S FS t x y D 5.湍流动能方程
海底条件3模拟过程选取渤海冬夏季风场分别为夏季为南风5ms冬季为西北风8ms模拟时间层作为海表面9层作为底层分别模拟计算渤海冬夏季海水从表层到底层的流场海表面高度场并假定平均水深下的渤海冬夏季海水从表层到底层的流场利用matlab软件处理数据作图包括
基于 POM 的渤海冬夏季 风海流数值模拟报告
学院:海洋学院 专业:海洋科学 姓名:贺芊菡 学号:1429205 指导老师:刘浩
K M U Fx D VD UVD V 2 D V gD 2 0 ' ' D ' K M V d ' Fy fUD gD o t x y y D y D y '
1.2 渤海海洋要素简介
(1)水深
渤海整个海区水深较浅,平均深度只有 20 米左右,但是中部深度较大,最深处达 70 多米。 (2)风场 渤海盛行季风,冬夏季风风向交替,是以亚欧大尺度天气系统为背景。冬季主要受制于 大陆高压,高空槽后的冷空气频繁南下造成本区较强的偏北风,每年十月持续到次年三月, 平均风力 4-5 级,6 级以上强风出现频率多达 20%以上。夏季,渤海季风受我国东南部低压 和西北太平洋高压的控制,形成了 7-8 月份偏南风,平均风力 3 级,6 级以上强风频率约占 15%[1]。但是对于中、小尺度的边缘海,海面风不仅决定于大尺度系统而且还受海陆分布和 地形的很大影响,特别是像渤海这样深入大陆的内海,地方风效应尤为显著。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课程教学初探
性 , 此 在 考 核 时 不 是 以 考 察 学 生 的 记 忆 因 为 主 , 是 检 验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 掌 握 程 而 度 和 应 用 技 巧 , 其 是 借 助参 考 书 和 计 算 尤 机 解 决 实 际问 题 的 能 力 。
3结语
本 文 主 要 介 绍 了 在 海 洋 科 学 专 业 新 开 课 程 《 洋 要 素计 算 与 预 报 》 教学 内容 和 海 的 课 程 特 点 , 此 基 础上 提 出 了 作者 对 该 课 在 程 教 学 的 一 些 思 考 , 望 籍 此 推 动 该 课 程 希
一
单介绍外 , 更加 测 重 各种 要 素 的 计算 和 预 报 。 学 生 掌 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潮 力 和 引 潮 势 的 展 开 的 在 基 础 上 , 重 研 究 潮 汐 潮 流 的 分 析 方 法 和 着 预 报手段 , 以及 和 港 口海 岸 工 程 相 关 的 潮 汐特 征 值 的计 算 方 法和 潮 汐 频 率 分 布 的应 用l; 引导 学生 学 会 海 洋 观 测 数据 的主 要 获 3 _
取 方 法 、 征 方 法 及 数 据 分 析 基 本原 理 , 表 重
置 一 定量 的文 献 阅 读 , 撰 写读 书 报 告 等 , 并 进行课堂讨 论 , 旨在 加 深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理解 、 用 , 宽学生的知识面 , 运 拓 了解 本 门学科的最新进展 。 在 教 学 方 法 上借 助MODI 星 图片 和 S卫
境 中的 物 理 要素 , 了解 其 长 期 的 变 化 规 律 。 针 对 各 种 海 洋 动 力过 程 , 门 课 程 除 本 了对主要 物理 海洋要 素如 潮汐 、 流 、 潮 海 流 、 度 、 度 以 及 海 浪 的 基本 概 念 进 行 简 温 盐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浪8)讲解
(ccg) k 2ccg 0
s
k2
1 ccg a
(ccga)
------------ 绕射方程
(a2ccgs) 0 ------------- 能量方程
s 0 ------------- 折射方程
能量方程 x 方向用中差, y 方向用前差。
j 1
绕射方程 x 方向用中差, y 方向用后差。
j
j 1
x
缓坡方程的改进
注意到能量方程源自于虚部。
(a2ccgs) 0
波浪在近岸会由于浅水破碎和底摩擦而损耗能量。可以将缓坡方程加以改进,从而 反映能量耗散的作用。
改进的缓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刈幅
方位方向 距离方向
§2 定点站海浪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
风速修正: 对于海浪一般取10分钟内的平均风速。
V10 0.056lnt 0.64 Vt
海浪玫瑰图: 波向是指来向。通常分成16个方位。 波高的统计分析。海浪依波高大小分为10个波级。 频率统计。
海浪波高、周期散射图 波高持续时间图
§3 近岸波的计算——折绕射
缓坡方程的建立(Berkhoff, 1972)
缓坡方程的适用条件:
d
1
kd
z y
x
d (x, y)
线性理论框架内的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为:
2
2 z 2
0,
d (x, y) z 0
g 0 t z0
z z0 t
(ccg) 2
cg c
iW
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浪5)
作业 假定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海面风速剖面为:
z U zn ln z0
利用Wu (1982) 的拖曳系数公式:
u*
103 Cd 0.8 0.065U10
将 U19.5 25 m/s 订正到10 m高度的风速。
U z u* z u* a
海面风应力:
au*2 aCdU 2
海面拖曳系数
C
1/ 2 d
1 z10 ln z 0
1
海面拖曳系数与海面粗糙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通常以线性函数拟合海面拖曳系数与风速的关系:
Cd (a bU) 103
波面附近气流中的压力分布
水平气流速度均匀,其值为 U 0 且忽略粘性,则于高度
z 波动
a exp[ik ( x ct)]
于气流内产生的压力起伏为:
U0 kz pa a g 1 e c
海上的风具有湍流性质,平均速度随高度增大,因此实际观测表明 波面附近的压力变化与上式有差异。此种情形的压力变化表示为:
ui p 1 2 ui ~~ uj uiuj (ui u j ) x j xi Re x j x j x j x j
波面附近气流中的湍流运动
湍流Reynolds应力起伏:
~ rij uiu j uiu j
将三个动量方程化成三个能量方程得到:
~w ~ w a u
波面附近气流中的湍流运动
无因次的Navier-Stoke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为:
ui ui p 1 2ui uj t x j xi Re x j x j
ui 0 xi
将气流的运动分解为: ~ u ui ui u i i p p ~ p p 先进行相位平均,然后进行时间平均,得到平均运动的动量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0
0
10
1
10
2
10 gx/U2
3
10
4
§1 风浪成长的经验公式
10
2
10
2
10
1
10
gH/U2102
1
gH/U2102
10
0
10
0
10
-1
10 -1 10
-2
Mitsuyasu et al. Hasselmann et al. Davidan Kahma Donelan et al. Dobson et al. Evans et al. Babanin et al. 10 gT/U
Mitsuyasu et al. Hasselmann et al. Davidan Kahma Donelan et al. Dobson et al. Evans et al. Babanin et al.
gx ~ x 2 U
10
5
10 0 10
0
10
1
10
2
10 gx/U
2
3
10
4
10
5
10
§1 风浪成长的经验公式
Ch1 103
Ch 2
0.504 1/2 0.412 1/2 0.38 0.396 0.436 0.414
Ct1
0.32 0.26 0.36 0.286 0.493 0.535 0.305 0.378
Ct 2
0.33 0.33 0.28 1/3 0.23 0.24 0.30 0.275
cg n nc k k
其中
1 kd n 2 sinh 2kd
§2 海浪数值计算
源函数:
S S in S dis S bt S br S nl S nl3
风能输入
白冠耗散 底摩擦 深度诱导破碎 四波相互作用 三波相互作用
§2 海浪数值计算 海浪在瞬变的流场和具有变化水位的海域传播:
2 2 2 3
2 2 k3 (k12 k 2 ) cos(1 2 ) 2k1k 2
k 2k1k2 cos(1 2 ) k k
2 gk
4 4 3 (14 2 ) cos(1 2 ) 2 2122
2 12 2 cos(1 2 ) 3 2 1 1 2
----------- 频率空间的群速度
通过辐射应力考虑波浪作用的近岸流场和水位的动力学方程: u u u u v fv g Rx Fx M x t x y x v v v u v fu g R y Fy M y t x y y u(h ) v(h ) 0 t x y
2.15 1.60 2.64 2.40 3.67 3.74 2.04 3.07
~ H Ch1~ x Ch 2
10
3
~ T Ct 1 ~ x Ct 2
10
1
~ gH H 2 U
~ gT T U
10
2
gH/U2103
gT/U
10
0
10
1
Mitsuyasu et al. Hasselmann et al. Davidan Kahma Donelan et al. Dobson et al. Evans et al. Babanin et al.
弥散关系的形式决定3波共振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不能发生 。
深水风浪源函数的能量平衡
(Komen et al., 1994)
底摩擦耗散源函数
S bt ( , ) C bottom
Cbottom 0.038m 2 /s, 2 0 . 067 m /s,
2
g sinh (kd )
( Snyder, 1981)
u* 28 cos 1 F c
风能对海浪能量输入的全球分布
mW m-2
(Wang & Huang, JPO, 2004)
全球海洋能量平衡示意图
Unit: 1012 Watt (TW)
白冠耗散源函数
Komen et al(1984)提出白冠耗散模型:
kd
S bt ( , ) 0
海浪数值模式的分代及典型的第三代海浪模式
分代的依据是对4波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的处理。
1st gen.:不考虑Snl的作用或作用不显著 . 2nd gen.: Snl在第二代模式中相对重要,但在计算时需要预先指定谱的形
式。
3rd gen.: Snl起重要作用,且对谱形不加限制,直接由谱传输方程数 值地求解出谱值。 WAve Model (WAM) (WAMDI Group, JPO, 1988) Simulation WAve Nearshore (SWAN) (Booij et al., JGR, 1999) Website: http://fluidmechanics.tudelft.nl/swan/ WAVEWATCH (Tolman, JPO, 1991) Website: /waves/wavewatch/
第三章 海浪计算方法
Authors Mitsuyasu et al. Hasselmann et al. Davidan Kahma Donelan et al. Dobson et al. Evans et al. Babanin et al. Year 1971 1973 1980 1981 1985 1989 1990 1998
发生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的条件:
1 2 3 4
T1234 (k1 , k2 , k3 , k4 )
k1 k2 k3 k4
---------- 耦合强度系数
N
F
dN4 T1234 ( k1 k2 k3 k4 ) (1 2 3 4 ) dt N 1 N 2 ( N 3 N 4 ) N 3 N 4 ( N 1 N 2 )dk1dk2 dk3
F (c g F ) ( c F ) T : U S t
其中
k cg U k k
1 d U c k k d m m
n sin 2 F 2n(1 cos2 ) 1 T 2 2 n sin 2 2n(1 sin ) 1
第三代海浪模式的参数设置
频段的确定:
f i1 / f i 1.1
方向分辨率通常为 15 或 30 ,即24或12个方位角。
初始条件的确定: (1)由风场根据适当的海浪频谱和方向分布函数确定初始谱密度。 (2)设初始值为零,由风场驱动海浪模式若干时间后形成的浪场作为初始场。 (3)由海浪观测资料根据同化方法确定初始场。 边界条件的设置: 大多数第三代海浪模式均假定计算区域外的空间格点为陆地点。为消除此种 边界条件设置带来的计算误差,可采用两种处理方法: (1)尽可能地扩大计算区域,使得边界远离所关心的计算区域。 (2)采用嵌套的方式,但应注意谱在时空上的插值问题。
2 2
F ( , )
涌浪情形 风浪情形
JONSWAP计划确定的经验常数(Hasselmann et al,1973)
Cbottom C f gUrms
-------- Collins(1972) ------------ Madsen et al. (1988)的涡粘模型
Cbottom fW gUrms / 2
§2 海浪数值计算 辐射应力项的表达式:
S xx S xy 1 Rx W (h ) x y
S yx S yy 1 Ry W (h ) x y
其中
1 2 S xx W g n(1 cos ) F ( , )dd 2 0 0
对于有限水深情形有经验公式:
Snl (有限水深) R(kd )Snl (深水)
其中
5.5 5x 5x R( x ) 1 1 exp x 6 4
深水情形不能发生三波相互作用
如果可以发生则应满足:
k1 k2 k3
2 1
1 2 3
gT T* U*
10
4
10
3
10
2
Donelan (1979) Ebuchi et al.(1992) Hamada (1963) Hsu et al.(1982) Kunish (1963) Kunish & Imasato (1966) Toba (1961) 3/2 power law
gH/U2 *
------------ 辐射应力张量
存在流场时的弥散关系为: k U
§2 海浪数值计算
波作用量谱传输方程 :
d d U c k dt d t t
N S (c g N ) ( c N ) ( c N ) t F ------------ 波作用量 N
F F ( , ; x, y; t )
c g k
d 1 d c dt k d m
--------------- 二维海浪谱 --------------- 群速度 --------------- 波向空间的群速度
有限深水的弥散关系为:
2 gktanh( kd )
Sdis
其中
c0
2
PM
F (k )
2
c0 3.33105
m0 4 g 2
PM 4.57 103
四波相互作用源函数
S nl ( k4 ) 4T1234 ( k1 k2 k3 k4 ) (1 2 3 4 ) N1 N 2 ( N 3 N 4 ) N 3 N 4 ( N1 N 2 )dk1dk2 d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