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大纲-赢在路上

合集下载

常凯 劳动关系学-第04章

常凯 劳动关系学-第04章

• 2,未来的劳动关系将以社会安全体系为基 础。从劳资关系法制化的角度观察,21世 纪劳资关系发展的基础,必然以建立完整 的社会安全网为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解决劳动问题的主要手段,逐渐超出单纯 劳动法的范畴,借由社会法所建立的社会 安全网络共同完成。
• 3,经贸全球化激烈冲击劳动市场。在全球 化的时代环境中,不但国际之间贸易竞争 激烈,国内市场也将向世界开放,而完全 暴露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过去以 国内为基础的各国劳资关系体制将遭到严 重的挑战。
• 政治环境状况受到参与决策的各派政治力 量的主张和其鼓动手段的影响。 • 政党是阶级利益冲突发展到近代的产物, 作为阶级利益的代表着和阶级力量的领导 者,政党在当代政治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 政治制度和政府系统也影响劳资关系。
• 我国的劳动关系目前正处在一种历史的转 换时期。这种历史转换从体制上说是由计 划经济的劳动关系转换为市场经济的劳动 关系;从性质上说则是从利益一体型的劳 动关系转换为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而 如果要形成一种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 政治的民主化,特别是产业关系政策的民 主化,应该是其不可或缺的政治条件。
二、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对环境因素的研究 • 最早将环境概念引入劳动关系研究中的是 邓洛普,他在《劳动关系系统》一书中构 建了较完整的劳动关系的分析框架。他认 为,劳动关系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由行为主体、环境、意识形态规则网络四 部分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大致分三 类,环境规定系统内主体的互动。分别是: 技术条件,市场或预算的制约,社会系统 中的权利关系和地位。
三,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关系发展的环境变迁与趋势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最近20年, 因交通信息业与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 的社会与经济、文化结构都有非常大的变 迁,这些变迁的速度与幅度比过去数百年 来所累积的变化还要快、还要大。造成社 会与经济结构巨大变化的几个主要趋势是: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考试大纲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考试大纲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考试大纲(一)《劳动关系》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重点:劳动关系的本质、主体与特点第二节冲突与合作重点:冲突与合作的根源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不作要求)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各学派的观点重点:“五大学派”的主要观点第二节劳动关系理论溯源(一般要求)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不作要求)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第一节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一般要求:时代背景理解掌握: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二节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一般要求:时代背景理解掌握: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三节冲突的制度化一般要求:时代背景理解掌握: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四节成熟的劳动关系一般要求:时代背景理解掌握: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五节新的矛盾和问题(不作要求)第六节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不作要求)第四章管理方第一节谁是管理方理解掌握:管理方的概念、雇主协会的定义与作用第二节管理方的角色理论(不作要求)第三节管理模式与实践(不作要求)第六章政府第一节政府的角色重点: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5种角色理解掌握:政府的作用第二节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不作要求)第三节政府劳动关系策略与实践(不作要求)第八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重点)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重点)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变更(理解掌握)第四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理解掌握)第五节劳务派遣制度(一般了解)第六节法律责任(一般了解)第十一章集体谈判重点:不当劳动行为及其补救其它不作要求。

第十二章产业行动第一节产业行动概述重点:产业行动的形式与功能一般要求:产业行动的概念第二节罢工及其处理理解掌握:对罢工的约束和限制一般要求:罢工的处理和解决其它不作要求第十六章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第一节跨国公司的劳动关系(不作要求)第二节主要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发展(不作要求)第三节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思考(理解掌握)。

重庆科创学院教案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重庆科创学院教案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四、社会文化环境(各国家、地区甚至各工种的主流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组成)
小结:掌握四大环境因素,并且掌握这些环境因素是通过怎样的作用方式来影响劳动关系的,以及这些环境因素所能影响劳动关系的程度。
作业:简述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旁批:
试分析: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试比较日本和中国文化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
课名: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教师:康宇
课题:
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熟悉经济环境
教学重点: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教学难点: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教学步骤及内容:
劳动关系的环境,主要是指能够对劳动关系系统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从微观上讲,劳动关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分配的各个环节;从宏观上看,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社会关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各个子系统所组成的要达到一定目标的开放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还要不断地调整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劳动关系是构成社会关系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同样会受到社会关系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作为一个子系统,它还要与社会关系其他的子系统发生关系,受到社会关系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劳动关系的环境划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就外部环境而言,一国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技术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以及价值观等因素都会对劳动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内部环境中,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员状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工会、非正式组织、组织文化及组织变革等都是影响劳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劳动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动环境

劳动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动环境

劳动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动环境在现代社会,劳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劳动关系与劳动环境则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劳动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动环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劳动关系与劳动环境的相关建议。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代表之间的关系,涉及工作条件、工资待遇、权益保障等方面。

良好的劳动关系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同时也为雇主创造更加稳定和高效的劳动力。

然而,不少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工资拖欠、加班过度、工作强度过大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劳动者造成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也会对工作质量和生产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劳动环境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所处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良好的劳动环境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减少职业病和工伤的发生率。

然而,许多工作场所存在着劳动环境不良的问题,如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物质污染,以及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劳动关系与劳动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体系,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监管,严禁拖欠工资、强迫加班等违法行为。

同时,加大对劳动环境的监测和整治力度,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2. 建立健全的劳动组织和协商机制。

雇主与劳动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集体合同、工会协商等方式解决劳动纠纷和争议。

同时,政府可以在劳动关系中发挥中介和引导的作用,促进劳资双方的平衡和和谐发展。

3. 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雇主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对技能培训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为劳动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加强对劳动关系与劳动环境的宣传和教育。

《劳动关系》程延园【精选文档】

《劳动关系》程延园【精选文档】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劳动关系各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明晰,同时劳资矛盾不断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关系调节的一些制度也在纷纷建立起来,社会和市场对懂得劳动关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开始增加。

在劳动关系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有些兄弟院校基础的情况下,学院领导捕捉和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比较有效率地将其纳入本科生教学体系中去。

2001年3月到7月的这一学期,学院首次开设了《劳动关系》课程.授课对象是1999级劳动保障专业的本科生,当时课程被定名为“劳工关系”。

为了和国内的其他院校保持一致,经任课教师提议,学院批准在当年下半年将此课程更名为“劳动关系”。

课程刚刚开设时引起了很多学生和同事的误解,认为已经有《劳动法》课了(《劳动法》课程在本学院开设较早,已经有十几年的开课历史了),没有必要再开内容相近的劳动关系课程.经过课程组的教师的解释工作,课程开展起来并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验,学生和其他教师逐渐了解了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框架,并且从主观的不熟悉带来的抵触,化为客观的接受和认可。

回顾《劳动关系》课程的历史发展,从200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率先在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中对本院的劳动保障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开始《劳动关系》的教学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劳动关系》课程从无到有;从部分专业的部分本科生的考察课,直到目前成为全院四个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考试课;教学对象从本科生,转变为覆盖本科、硕士、博士所有大学各学历层次的多层次和多深度的课程。

在这一发展时期,我们也在全国最先在劳动保障专业下开设劳动关系方向,进而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审批成立了劳动关系专业,这十年间的发展和变革,课程的两个重要特色不容忽视.1。

我校是全国最早开设《劳动关系学》的院校之一我校是全国最早开设劳动关系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进行《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与科研的院校之一。

赢在路上-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持与结束考试大纲

赢在路上-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持与结束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试行)课程名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代码:06089 2012年10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围绕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管理方、工会、政府、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员工参与、惩处与申诉、集体谈判、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劳动争议处理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借鉴和整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劳动关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貌,系统地介绍劳动关系的框架、技术与管理方法和劳动法的制度构成及其应用,以构建其未来知识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实践工作,充分开发各项人力资源潜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理念,掌握劳动关系管理主要流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制度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四、六、七、八、十、十三、十四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它是《人员测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实验》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

在学习本门课程前,需先修《经济法》、《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掌握相关管理学和法学理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因素,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合作的根源等概念,掌握对冲突的根源和背景的描述、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

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新时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及对策分析一个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能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重要的基础。

随着我国新时代劳动关系的复杂程度面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和谐的劳动关系,并且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标签: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困境;对策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主要探索面对我国的劳务关系发生的一些问题和不和谐的现象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这些年来关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之间的讨论非常的广泛,并且主要研究的内容也深深影响着大众群体,我们将面对这些内容来进行主要的分析,并且积极探索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一、新时代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1.1、难以维护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在进行我国改革的同时,企业的劳动关系也越来越复杂,面对群体员工呈现着多元化的走向,他们的利益诉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企业为了应付当今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一些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希望通过他们自身的实力来获得比较高的地位和收入。

然而一些基本员工则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工作技术来获得相应的报酬。

在基本的企业之中,面对临时工,劳务工等他们占据着大多数的劳动资源,但是他们的薪资是最低的,并且还存在着一些工资不同的现象。

根据这三类人群他们的工作性质不同,并且收入也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所以一个企业想要维护一个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就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

1.2、缺乏民主的参与目前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民主参与不完善的机制,因为在一些活动时,基层的人员都是被迫的来进行的,没有办法真正调动起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这样就导致上层领导在一些决策与职工不能够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如果没有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在领导层面他们没有办法角色这整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并且对于基层员工的知识以及技术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了解,也不能让基层员工拥有的技术真正的发挥出来,他们没有参与感也没有积极性。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重点劳动关系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劳动关系的特点:①法律的平等性②经济的依赖性(一般实务上,劳动者对企业的依存度较高。

)③管理的从属性(a.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指示和命令b.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c.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④权益的冲突性(企业常常是劳资冲突中占据优势的一方)⑤实力的差异性(企业的经济实力是其在劳资冲突中最重要的筹码。

在许多冲突中,拥有较多经济资源的企业实力仍强于集体劳动者的力量。

)⑥冲突的影响性⑦互动的复杂性劳动关系的影响因素: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社会文化环境。

(相互影响,技术环境会影响经济环境甚至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法律和制度环境以与政策环境。

)劳动关系的三大主体:管理方、劳动者(工会)、政府。

工会的作用(职能):1.经济职能(1)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

【产生伴随失业效应的原因有两个:①高工资意味着高人力成本,裁员维持企业经营;②劳动力价格上涨后,为使生产成本最小化,管理方将采用资本密集型技术,使用更多的机器设备替代劳动。

】(2)确保就业公平。

2.民主职能(1)(正统多元主义)①当管理方违反集体协议确立的就业条件或滥用职权时,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准法律代表。

②工会代表雇员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

③工会有助于确保雇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自由。

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高频考点: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

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高频考点: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

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高频考点: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高频考点: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好的巩固练习,加深印象,提前进入考试状态,应届毕业生网及时更新了经济师考试辅导相关相关内容,供广大考生答题练习,祝您考试顺利!!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高频考点: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影响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能够改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的对比,既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又包括微观经济状况。

一方面,经济环境可能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双方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的消长;另一方面,经济环境也可能来自厂商所面对的要素市场,要素市场的变化会通过影响雇主的生产函数和员工的消费函数来改变双方的成本收益,从而带来各种关系的力量变化。

同样,偶发的经济冲击以及有规律的经济周期都影响就业组织内部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经济冲击往往会造成产量的骤减,不同的企业会因为对未来预期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

在经济周期的影响下,就业组织内部的调整也会随着经济的起落而变化。

经济环境往往会首先影响劳动者的工资福利水平、就业、工作转换以及工人遂动和工会的发展。

其次会影响产品的生产、工作岗位的设计、工作程序等,最后可能会间接影响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

2.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集的.程度、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如果企业的产品易受新技术影响或者企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那么雇员不服从管理会给管理方带来更多的成本,因而雇员的岗位力量就会增强。

相反,在那些不易受新技术影响或者劳动密集型行业,雇员的岗位力量就弱些。

此外,技术环境的变化也会改变劳动力市场上不同技术种类工人的供求状况。

如果某种技术种类的工人恰巧是管理方所急需的,那么,此类工人在劳动关系中就占有较大优势。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

第一章劳动关系概述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劳动关系的主体、外部环境及表现形式第三节劳动关系的类型及比较第四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及特征一、劳动关系的概念(一)程延园关于劳动关系的概念: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背景的影响。

(二)常凯关于劳动关系的概念通常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

具体说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三、劳动关系的特征(一)个别性与集体性(二)平等性与隶属性(三)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四)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四、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研究对象一般而言,劳动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劳动关系,具体来说,劳动关系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劳动关系的研究,有静态和动态两种。

静态是研究劳动关系的存在,动态是研究劳动关系的运行的一般规律。

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才能实现良性运行。

(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研究对象的展开,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和工会,雇主和雇主组织,政府。

劳动关系的运行方式:劳动力市场运行、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民主参与和三方机制等。

劳动关系的调整:法律调整,社会调整、行政调整等。

劳动关系的矛盾处理:主要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机制问题,处理方式和处理程序等。

一、劳动关系的主体(一)劳方(劳动者和工会组织)(二)资方(雇主和雇主组织)(三)政府(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也包括政府)(一)劳方(劳动者和工会组织)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用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劳动关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文档

劳动关系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文档

1、在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内涵是什么?答:〔1〕从主题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例如现役军人的军工劳动,罪犯、劳教人员和战俘的劳役劳动,家庭成员的家务劳动,个体劳动者和合伙人的劳动,职工以公民身份所从事的社会义务劳动都不属于我国目前法律所调整的老公关系所指的劳动。

〔2〕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3〕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

〔4〕从形式上看,它是用人单位内部有组织的集体劳动。

2、简述劳动关系的本质。

答: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简述劳动关系中雇员的含义。

答:一般包括:〔1〕雇员是被雇佣的人员;〔2〕雇员是在雇主管理下从事劳动的人员;〔3〕雇员是以工资为劳动收入的人员;〔4〕法定某种或某几种人员不属于雇员,如公务员、军事人员、农业工人、家庭佣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4、简述劳动关系的特点。

答:劳动关系的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5、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有哪些?答:〔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政策环境〔4〕法律和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6、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答:〔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2〕资方或雇主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的直接剥削和压迫变为通过改良管理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劳资矛盾的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方面,集体谈判制度得到确认。

〔4〕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的法律建立相应的机构干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7、冲突的制度化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答:〔1〕该时期的劳动关系受重大历史事件影响较其他时期更为明显。

〔2〕政府进一步放弃了原来的不干预的政策,不但加强了劳动保障方面的立法,而且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宏观调控。

北语23春《劳动关系管理》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

北语23春《劳动关系管理》作业2-辅导资料-答案

北语23春《劳动关系管理》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工业心理学之父是谁()
【题目A.项】德鲁克
【题目B.项】洛希
【题目C.项】芒斯特博格
【题目D.项】韦伯
【本题.答案】:C
2.雇员团体的最主要形式()
【题目A.项】雇员协会
【题目B.项】职业协会
【题目C.项】工会
【题目D.项】雇主协会
【本题.答案】:C
3.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合同()
【题目A.项】劳动者因工负伤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题目B.项】女职工孕期
【题目C.项】职工患病尚在医疗期
【题目D.项】有营私舞弊等重大过失
【本题.答案】:D
4.集体合同的主体是企业与什么()
【题目A.项】工会或行业组织工会
【题目B.项】个人
【题目C.项】政府
【题目D.项】管理方
【本题.答案】:A
5.我国的最低就业年龄是多少岁()
【题目A.项】14岁
【题目B.项】16岁
【题目C.项】15岁
【题目D.项】18岁
【本题.答案】:B
6.现代管理学中的经验主义学派主张什么管理理念()【题目A.项】以工作为中心
【题目B.项】以人为中心
【题目C.项】根据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
【题目D.项】将工作与人完美结合的目标管理
【本题.答案】:D。

劳动关系学大纲

劳动关系学大纲

第1章劳动关系导论考核要求(一)劳动关系的概念1、识记:(1)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一词是从英文“labor relations”翻译而来。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一般我们把劳动力的提供者,称之为“雇员”,有时也称为“劳工”“工人”“劳动者”“受雇者”等。

“劳动关系”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体制下,又称被之为劳资关系、劳使关系、劳工关系、产业关系等,不同的称谓是从不同角度对于特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的把握和表述。

】(2)劳动关系的本质:合作、冲突、力量、权力【劳动关系是在结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组织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它以研究与雇佣行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特殊对象。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沉声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关系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

其中劳动者也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亦称用人主体。

在世界各国,哪些公民、社会组织能够成为劳动关系主体,一般都由劳动法律规范予以确定和认可。

】;(4)劳动关系的特点。

【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性;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2、领会:(1)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是在结业组织中由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组织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它以研究与雇佣行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特殊对象。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沉声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对“劳动”的理解;(3)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及其特点【就劳动关系主体而言,可分为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

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的案例

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的案例

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的案例《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案例:小作坊里的大故事》我有个朋友叫阿强,他在一个小作坊式的工厂上班。

那小作坊啊,就像一艘在惊涛骇浪里飘摇的小破船。

外部经济环境这股浪一打过来,阿弱小的劳动关系就晃悠得厉害。

有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就像一场冷冷的冰雨(打个比方哈),整个市场都不景气。

那小作坊以前主要做出口加工,订单一下子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刷刷刷地少了好多。

老板愁得头发都白了好几根,他就开始琢磨着各种办法应对。

阿强呢,原本每天上班都是哼着小曲儿,虽说活儿累点儿,但想着多劳多得。

这时候啊,老板把阿强他们召集起来开会。

老板苦着脸说:“兄弟们啊,咱这日子不好过啦,外面没订单,咱这收入也成了问题。

我现在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阿强心里“咯噔”一下,之前可没碰到过这种事儿。

之后啊,老板说要减少工时。

阿强就不乐意了,他站起来回道:“老板,咱们也不容易啊,工时少了,那工资也跟着少啊,这可咋生活呢?咱全家老小都指望着这点儿钱呢。

”阿强当时那声音里满满的无奈,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

可是老板也很无奈啊,他说:“我也不想这样啊,这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动弹不得啊。

”再看看周围,有些同类型的小作坊干脆倒闭了。

员工们那是欲哭无泪啊,就像突然失去了避风港的鸟儿。

这个时候,国家政策这双手伸了出来。

政府出台了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就像及时雨。

老板兴奋地对阿强他们说:“兄弟们,咱们有救了,国家给咱提供帮助啦。

”从这个事儿就能看出来,外部经济环境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有多大。

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像暴风雨来临,劳动关系就变得很脆弱。

可国家政策这股温暖的风如果吹得及时,又能把这种摇摇欲坠的劳动关系给稳住。

再说说我邻居老王的事儿。

他上班的那个公司附近啊,新开了一个特别大型的商业综合体。

这个商业综合体啊,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把周围的一些小商家都给吸得没生意了。

老王他们公司的业务有一部分是和周边这些小商家合作的,这下可好,业务量急剧下降。

劳动关系的工作环境与职场文化

劳动关系的工作环境与职场文化

劳动关系的工作环境与职场文化在当今社会,劳动关系的工作环境和职场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体验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职场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劳动关系的工作环境和职场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职场氛围。

首先,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工作效果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个舒适、安全、整洁的工作环境能够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减少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疲劳感。

此外,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工作环境也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例如,一家公司可以提供员工休息室、健身房等设施,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职场文化是一个组织的灵魂,它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一个积极向上、鼓励创新和分享的职场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例如,一家公司可以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

这种开放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推动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职场文化也影响着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团队合作。

一个健康、友好的职场文化能够促进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例如,一家公司可以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团队的协作能力。

此外,公司的领导者也应该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受到公平待遇和公正评价。

然而,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职场文化并不容易。

首先,公司的管理层需要重视员工的需求和意见,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

只有了解员工的真实需求,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满足员工的期望。

其次,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政策,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

例如,公司可以制定灵活的工作制度,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

同时,公司也应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总之,劳动关系的工作环境和职场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体验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环境与职业道德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环境与职业道德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环境与职业道德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劳动环境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劳动环境是指工作场所的物质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而职业道德则是指从事某个职业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首先,劳动环境对雇员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能够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如舒适的工作空间、良好的工作设施和设备等,这些都能够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此外,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一个良好劳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友善、互助和尊重的工作氛围能够促进团队合作和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劳动环境问题,如工作压力过大、过劳现象、职业倦怠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为了改善劳动环境,雇主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负荷和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休假制度,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

同时,雇主也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决策过程,从而增加员工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除了劳动环境,职业道德也是劳动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某个职业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工作中,雇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保持诚信、正直和责任感。

他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不进行欺骗、偷窃或其他不道德行为。

此外,雇员还应该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并积极参与组织的发展和改进。

然而,职业道德问题在现实中也时有发生。

一些员工可能出于个人利益或其他原因,违反职业道德,从事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给组织和其他员工带来损失,破坏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为了提高职业道德,雇主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

同时,雇主也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惩处和纠正,从而维护劳动关系的公平和正义。

综上所述,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环境和职业道德是相互关联的重要因素。

一个良好的劳动环境能够提高雇员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而职业道德则能够维护劳动关系的公平和正义。

《劳动关系》程延园第二版复习资料(16章齐全).doc

《劳动关系》程延园第二版复习资料(16章齐全).doc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章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述一、劳动关系词源△1,狭义: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资关系: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劳方资方界限分明,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3,劳工关系:与中文劳动关系是同一词,强调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集体谈判过程。

4,劳雇关系:又称雇佣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5,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中性温和。

源自日本。

6,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指劳资关系;广义产业及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源自美国。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性质、实质)▲1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

△2,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3,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4,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

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5,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

△6,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退出:劳动者辞职给用人方带来的成本,如寻找和培训代替者的费用。

罢工:劳动者停止工作给用人方带来的损失。

岗位:在岗员工不服从、不配合用人方的工作安排而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

△7,劳动关系中,管理方享有决策权力。

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

三、劳动关系的概念▲我国: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在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还有其特定的内涵。

第二周劳动关系环境因素

第二周劳动关系环境因素

第二周劳动关系环境因素在当今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中,劳动关系环境因素成为了影响企业运营和员工工作体验的重要方面。

第二周,我们深入探讨这些因素,以更全面地理解劳动关系的本质和动态。

经济环境是影响劳动关系的首要因素之一。

当经济繁荣时,企业往往有更多的资源来扩大业务、招聘员工,并提供更好的薪酬和福利。

这通常会使员工对工作满意度提高,劳动关系相对和谐。

然而,在经济衰退期间,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压力,不得不采取裁员、降薪或削减福利等措施,这容易引发员工的不满和抗议,导致劳动关系紧张。

例如,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许多企业为了生存而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和重组,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明显增多。

政策法规环境对于劳动关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法律法规为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解除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和准则。

例如,法律法规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要求,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同时,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会对劳动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比如,新的税收政策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用工成本,从而间接影响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社会文化环境同样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工作的价值观和态度可能存在差异。

在一些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员工可能更注重团队合作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而在个人主义文化盛行的地区,员工可能更关注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权益保障。

此外,社会对于劳动的尊重程度、职业观念的变化等也会影响劳动关系。

比如,随着社会对“996”工作制的广泛讨论,人们对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也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员工的休息权利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给劳动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能导致一些传统岗位的消失,使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风险;另一方面,也会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和职业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试行)课程名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代码:06089 2012年10月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围绕劳动关系管理概述、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管理方、工会、政府、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员工参与、惩处与申诉、集体谈判、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劳动争议处理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核心问题,借鉴和整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劳动关系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全貌,系统地介绍劳动关系的框架、技术与管理方法和劳动法的制度构成及其应用,以构建其未来知识发展与职业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进行劳动关系管理的实践工作,充分开发各项人力资源潜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现代劳动关系管理理念,掌握劳动关系管理主要流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与制度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四、六、七、八、十、十三、十四章。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它是《人员测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实验》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

在学习本门课程前,需先修《经济法》、《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掌握相关管理学和法学理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因素,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合作的根源等概念,掌握对冲突的根源和背景的描述、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关系的概念识记:劳动关系的词源和定义,劳动关系主体理解:劳动关系的特点(二)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理解:合作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劳资目标的冲突,明显与潜在的冲突的表现形式应用: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冲突与合作的表现形式(三)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识记: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一元论与多元论,熟悉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思想,可以描述劳动关系的主要学派及其观点、新保守派的劳动关系理论,理解正统多元论学派的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识记: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的主要观点(二)劳动关系理念溯源识记:劳动关系理论应用:马克思与资本主义理论、埃米尔·迪尔凯姆与工业主义理论、马克思·韦伯和工业资本主义理论(三)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理解:斗争模式、多元放任模式、协约自治模式、统合模式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理解劳动关系发展历史的一般规律,熟悉世界劳动关系将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识记:斯密的管理思想理解: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二)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识记:科学管理理论理解:该时期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三)冲突的制度化识记:行为科学理论、劳动关系的制度化理解: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四)成熟的劳动关系识记: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理解:成熟的劳动关系、该时期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五)新的矛盾和问题理解:经济和组织发展的背景、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各时期的劳动关系特征第四章管理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方的定义,理解雇主协会的概念、类型与作用、管理方的策略与实践,可以阐述管理方的角色理论,熟悉管理模式,掌握劳资合作的方式。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谁是管理方识记:管理方的概念、雇主与雇主协会、雇主协会的类型理解:雇主协会的作用(二)管理方的角色理论理解:新古典经济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劳动过程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决策过程理论、战略选择理论(三)管理模式和实践应用:企业管理模式、独裁/剥削管理模式、集权/宽容管理模式、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第五章工会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工会的概念、结构和分类、工会的组织结构、公会承认制度,理解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工会的职能和行为方式,掌握公会民主的目的和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工会的概念识记:工会的概念理解:工会的结构分类、工会的产生和发展(二)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理解:为什么组建工会应用:如何组建工会(三)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识记: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理解:工会的职能分类及其理论、工会的行为方式(四)工会的组织结构识记:工会组织结构的定义理解:地方工会、全国性公会(五)劳资合作策略应用:劳资合作框架、劳资合作的方式第六章政府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理解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掌握政府的劳动关系战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政府的角色理解: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角色(二)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理解:新保守主义政府理论、管理主义政府理论、正统多元主义政府理论、自由改革主义政府理论、激进主义政府理论(三)政府劳动关系策略与实践应用:劳动关系模式第七章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法如何调整劳动关系、工资法律保障的内容,掌握劳动法确定的劳动标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法规,掌握最低工资的内涵和确定因素、工作场所的规则、公平就业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识记:劳动法的概念和功能、国际劳动立法理解:劳动法律类型及主要法案应用: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二)工资的法律保障识记:工资的法律含义理解:工资支付的原则、工资的诉讼保护、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应用: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识记:工作时间立法、工作时间的种类理解:加班加点、休息休假、年休假制度(四)劳动安全与卫生识记: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法规理解: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应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五)工作场所的规则识记:劳动就业标准、女工保护标准、未成年工保护标准第八章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之建立、维持与结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内容、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及其处理制度、劳务派遣合同制度,理解劳动合同的概念、种类和特征、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续订制度,掌握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合同法概述识记: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期限理解: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劳动合同的作用(二)劳动合同的订立理解:劳动关系的建立、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应用: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四)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应用: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终止(五)劳务派遣制度识记:劳务派遣的发展演变、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理解: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中的义务、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中的权利、劳动派遣的一般性规定(六)非全日制用工识记:非全日制用工的含义理解: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非全日制用工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员工参与的类型划分、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理解员工参与管理的概念、员工参与的功能与限制,掌握员工参与管理的四个关键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员工参与管理的实施识记: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应用:实施员工参与管理、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理解:员工参与的功能与限制(二)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识记:员工持股计划、质量圈、共同协商、建议方案、职工代表大会理解:工人董事、工人监事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第十章惩处与申诉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惩处的概念和种类、申诉的程序,理解热炉规则和渐进性惩处、申诉的意义,掌握惩处的事实和程序、申诉的含义、种类和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如何实施惩处识记:惩处的种类、惩处的事实、惩处的原则应用:惩处的程序(二)申诉识记:申诉的含义及种类、申诉的范围应用:申诉的程序理解:申诉的制度化、企业内部建立申诉制度的意义第十一章集体谈判和罢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集体谈判的概念和作用、产业行动的形式、衡量罢工程度的指标,理解产业行动的功能,掌握集体谈判的结构和进程及影响谈判结果的因素、罢工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集体谈判识记:集体谈判的含义和立法目的、集体谈判的结构、谈判的进程理解:谈判结果的决定因素应用:谈判方式的选择(二)罢工及其处理识记:产业行动的形式、罢工的概念和分类理解:罢工的功能、对罢工的法律约束和限制、罢工原因分析应用:罢工的处理和解决第十二章集体合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集体合同内容的概况、集体合同的重要条款,理解工资福利调整、我国集体合同的特点,掌握集体合同的概念和作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集体合同概述识记: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集体合同的分类、集体合同的作用(二)集体合同条款研究识记:西方国家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我国集体合同的主要条款(三)集体合同的具体实施识记:集体合同的订立原则、集体协商代表、集体协商的程序、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和终结、工会监督集体合同履行(四)集体合同的立法实践理解:国外集体合同的立法实践、我国集体合同立法实践第十三章三方协商机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三方协商机制的规则和程序,理解政府在三方协商中的作用、三方协商机制的形式和职能,掌握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三方协商机制概述识记: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三方协商机制产生的社会条件、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三方协商是国际劳工组织中的基本原则(二)三方协商机制的主要内容识记:三方协商的级别和内容理解:三方协商的职能、三方协商机制的主体第十四章劳动争议处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劳动争议的种类和范围、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方法、集体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理解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制度、劳动争议诉讼制度,掌握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劳动争议处理概述识记:劳动争议的分类和立法意义、劳动争议的范围理解:劳动争议处理的目的和原则应用:劳动争议处理方法(二)劳动争议的时效与期限识记:劳动争议的时效、劳动争议处理的期限(三)劳动争议证据的保护和运用理解:谁主张谁举证与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应用:质证和辩论、证据的保护和运用(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理解:协商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五)集体争议处理制度识记:集体争议的含义应用:我国集体争议处理第十五章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跨国集体谈判的特点、主要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主要特征,理解工会应对跨国公司劳动关系问题面临困难的原因、工会应对跨国谈判的方法和雇主的反应,掌握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