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步步高学案导学设计2014 2015高中化学人教版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二糖 多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5
第2课时二糖多糖目标要求 1.知道蔗糖、麦芽糖结构和组成的关系,能区分二者的化学性质。
2.了解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性质,掌握淀粉的水解反应实验。
一、蔗糖、麦芽糖1.蔗糖蔗糖是由1分子________和1分子______脱水形成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芽糖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与蔗糖互为________,是由两分子________脱水形成的。
麦芽糖在硫酸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芽糖和蔗糖的还原性麦芽糖分子中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__________二糖。
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是一种________二糖,但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二、淀粉和纤维素1.淀粉(1)组成通式为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化合物。
(2)性质①______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胶状的淀粉糊。
②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特征反应淀粉__________,利用此反应可以鉴定淀粉的存在。
(3)用途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步步高】2014-201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一章 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一定为放热反应的是()A.H2O(g)===H2O(l)ΔH=-44.0 kJ·mol-1B.N2(g)+O2(g)===2NO(g)ΔH=+182.6 kJ·mol-1C.形成化学键过程中放出862 kJ热量的化学反应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答案 D解析图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必是放热反应。
2.N4的分子结构类似白磷分子,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 N—N键需要吸收167 kJ热量,生成1 mol N≡N键需放出942 kJ热量。
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775 kJ热量B.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放出882 kJ热量C.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775 kJ热量D.1 mol N4气体转变为N2将吸收882 kJ热量答案 B解析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转化关系为N4―→2N2,E(反应物键能)=6×167 kJ,E(生成物键能)=2×942 kJ,所以ΔH=-882 kJ·mol-1,即放出882 kJ热量。
3.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ΔH=+Q1 kJ·mol-1。
室温下,若1 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放热Q2 kJ,则()A.Q1>Q2B.Q1=Q2C.Q1<Q2D.无法比较答案 A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设计下列分步反应:依题意,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总>0。
ΔH=Q1,ΔH′=-Q2。
由盖斯定律ΔH总=ΔH+ΔH′=Q1+(-Q2)>0,则Q1>Q2。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3章-第1节-第2课时-烷烃
第2课时 烷 烃[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烷烃的组成、结构、通式及烷烃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知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能根据结构式或结构简式判断它们是否为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
一 烷烃1.下面是乙烷、丙烷、丁烷的结构式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且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相连成链状,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
(2)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链烃,也称烷烃。
其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n ≥1且n 为整数)。
烷烃的空间结构中,碳原子(大于等于3时)不在一条直线上,直链烷烃空间构型是折线形或锯齿状。
2.教材表3-1列举了部分烷烃的物理性质。
阅读分析表3-1可知: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呈规律性的变化。
如 (1)常温下其状态由气态变到液态又变到固态,熔、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2)常温下,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均为气态(新戊烷常温下也为气态)。
3.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这个规律在有机物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烷烃的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1)丙烷的燃烧:CH 3CH 2CH 3+5O 2――→点燃3CO 2+4H 2O 。
(2)光照条件下,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只要求写一氯取代):CH 3CH 3+Cl 2――→光CH 3CH 2Cl +HCl 。
(3)用通式表示烷烃的完全燃烧及卤代反应(用X 2表示) ①C n H 2n +2+3n +12O 2――→点燃n CO 2+(n +1)H 2O ;②C n H 2n +2+X 2――→光C n H 2n +1X +HX ,C n H 2n +1X 可与X 2继续发生取代反应。
[归纳总结][活学活用]1.下列属于烷烃特有性质的是()D.可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取代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 C解析烃类化合物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A不是烷烃的特有性质;烃类化合物几乎都不溶于水,所以B也不正确;烷烃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均不反应,故D不正确。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A版选修2-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3.1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一、基础过关1. 命题甲:对任意x ∈(a ,b ),有f ′(x )>0;命题乙:f (x )在(a ,b )内是单调递增的.则甲是乙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 函数f (x )=(x -3)e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2)B .(0,3)C .(1,4)D .(2,+∞)3. 函数f (x )=x 3+ax 2+bx +c ,其中a ,b ,c 为实数,当a 2-3b <0时,f (x )是( ) A .增函数B .减函数C .常数D .既不是增函数也不是减函数4. 下列函数中,在(0,+∞)内为增函数的是( )A .y =sin xB .y =x e 2C .y =x 3-xD .y =ln x -x 5. 函数y =f (x )在其定义域⎝⎛⎭⎫-32,3内可导,其图象如图所示,记y =f (x )的导函数为y =f ′(x ),则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________.6.函数y =x -2sin x 在(0,2π)内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7.已知函数y =f (x )的导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试画出函数y = f (x )的大致图象.二、能力提升8. 如果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那么导函数y =f ′(x )的图象可能是( ) 9. 设f (x ),g (x )在[a ,b ]上可导,且f ′(x )>g ′(x ),则当a <x <b 时,有( ) A .f (x )>g (x )B .f (x )<g (x )C.f(x)+g(a)>g(x)+f(a)D.f(x)+g(b)>g(x)+f(b)10.函数y=ax3-x在R上是减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1.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1)y=x-ln x;(2)y=12x.12.已知函数f(x)=x3+bx2+cx+d的图象经过点P(0,2),且在点M(-1,f(-1))处的切线方程为6x-y+7=0.(1)求函数y=f(x)的解析式;(2)求函数y=f(x)的单调区间.三、探究与拓展13.已知函数f(x)=mx3+nx2(m、n∈R,m≠0),函数y=f(x)的图象在点(2,f(2))处的切线与x轴平行.(1)用关于m的代数式表示n;(2)求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答案1.A 2.D 3.A 4.B5.⎣⎡⎦⎤-13,1∪[2,3) 6.⎝⎛⎭⎫π3,5π37.解 由y =f ′(x )的图象可以得到以下信息:x <-2或x >2时,f ′(x )<0,-2<x <2时,f ′(x )>0,f ′(-2)=0,f ′(2)=0.故原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如下:8.A 9.C10.a ≤011.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0,+∞),y ′=1-1x, 由y ′>0,得x >1;由y ′<0,得0<x <1.∴函数y =x -ln x 的单调增区间为(1,+∞),单调减区间为(0,1).(2)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0},y ′=-12x 2, ∵当x ≠0时,y ′=-12x 2<0恒成立. ∴函数y =12x的单调减区间为(-∞,0),(0,+∞),没有单调增区间. 12.解 (1)由y =f (x )的图象经过点P (0,2),知d =2,∴f (x )=x 3+bx 2+cx +2,f ′(x )=3x 2+2bx +c .由在点M (-1,f (-1))处的切线方程为6x -y +7=0,知-6-f (-1)+7=0,即f (-1)=1,f ′(-1)=6.∴⎩⎪⎨⎪⎧ 3-2b +c =6-1+b -c +2=1,即⎩⎪⎨⎪⎧2b -c =-3b -c =0解得b=c=-3.故所求的解析式是f(x)=x3-3x2-3x+2.(2)f′(x)=3x2-6x-3.令f′(x)>0,得x<1-2或x>1+2;令f′(x)<0,得1-2<x<1+ 2.故f(x)=x3-3x2-3x+2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2)和(1+2,+∞),单调递减区间为(1-2,1+2).13.解(1)由已知条件得f′(x)=3mx2+2nx,又f′(2)=0,∴3m+n=0,故n=-3m.(2)∵n=-3m,∴f(x)=mx3-3mx2,∴f′(x)=3mx2-6mx.令f′(x)>0,即3mx2-6mx>0,当m>0时,解得x<0或x>2,则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是(-∞,0)和(2,+∞);当m<0时,解得0<x<2,则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是(0,2).综上,当m>0时,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是(-∞,0)和(2,+∞);当m<0时,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是(0,2).。
2015【步步高 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够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3.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一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1.元素原子结构及化合价的变化规律(1)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填写下表:元素钠镁铝硅磷硫氯氩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Ar原子序数11 12 13 14 15 16 17 18族序数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最外层电子数1 2 3 4 5 6 7 8主要化合价+1 +2 +3+4、-4+5、-3+6、-2+7、-1最高正价+1 +2 +3 +4 +5 +6 +7 0(2)观察分析上表,思考讨论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最高正价呈现由+1到+7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上图是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图像。
请你根据图示回答,同一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变化规律是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归纳总结]1.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从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3.同一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呈现从+1到+7(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呈现由-4到-1的周期性变化。
[活学活用]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述递变关系错误的是()A.原子电子层数不变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呈现从-4→-1答案 B解析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各原子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选项错误。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A版选修2-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1.3.3习题课
习题课一、基础过关1. 函数f (x )=x cos x 的导函数f ′(x )在区间[-π,π]上的图象大致是 ( ) 2. 函数y =x cos x -sin x 在下面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 )A.⎝⎛⎭⎫π2,3π2 B .(π,2π) C.⎝⎛⎭⎫3π2,5π2D .(2π,3π)3. 已知函数f (x )=x +ln x ,则有( )A .f (2)<f (e)<f (3)B .f (e)<f (2)<f (3)C .f (3)<f (e)<f (2)D .f (e)<f (3)<f (2)4. 函数y =f (x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导函数y =f ′(x )的图象可能是 ( )5.已知a >0,函数f (x )=x 3-ax 在[1,+∞)上单调递增,则a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6.若函数y =x 3+32x 2+m 在[-2,1]上的最大值为92,则m =________.二、能力提升7. 已知函数f (x )、g (x )均为[a ,b ]上的可导函数,在[a ,b ]上连续且f ′(x )<g ′(x ),则f (x )-g (x )的最大值为( )A .f (a )-g (a )B .f (b )-g (b )C .f (a )-g (b )D .f (b )-g (a )8. 已知对任意实数x ,有f (-x )=-f (x ),g (-x )=g (x ),且当x >0时,有f ′(x )>0,g ′(x )>0,则当x <0时,有( )A .f ′(x )>0,g ′(x )>0B .f ′(x )>0,g ′(x )<0C .f ′(x )<0,g ′(x )>0D .f ′(x )<0,g ′(x )<09.直线y =a 与函数f (x )=x 3-3x 的图象有三个相异的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0.已知函数f (x )=x 3-ax 2+3x +6,若x =3是f (x )的一个极值点,求f (x )在[0,a ]上的最值. 11.设函数f (x )=x +ax 2+b ln x ,曲线y =f (x )过P (1,0),且在P 点处的切线斜率为2.(1)求a ,b 的值; (2)证明:f (x )≤2x -2. 三、探究与拓展12.已知a ∈R ,函数f (x )=(-x 2+ax )e x (x ∈R ).(1)当a=2时,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2)若函数f(x)在(-1,1)上单调递增,求a的取值范围.答案1.A 2.B 3.A 4.D 5.3 6.27.A 8.B 9.(-2,2)10.解 f ′(x )=3x 2-2ax +3,由已知得f ′(3)=0, ∴3×9-6a +3=0.∴a =5, ∴f (x )=x 3-5x 2+3x +6. 令f ′(x )=3x 2-10x +3=0, 得x 1=13,x 2=3.则x ,f ′(x ),f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f (x )在[0,5]上的最大值为f (5)=21, 最小值为f (3)=-3. 11.(1)解 f ′(x )=1+2ax +bx.由已知条件得⎩⎪⎨⎪⎧f (1)=0,f ′(1)=2,即⎩⎪⎨⎪⎧ 1+a =0,1+2a +b =2. 解得⎩⎪⎨⎪⎧a =-1,b =3.(2)证明 因为f (x )的定义域为(0,+∞),由(1)知f (x )=x -x 2+3ln x . 设g (x )=f (x )-(2x -2) =2-x -x 2+3ln x , 则g ′(x )=-1-2x +3x=-(x -1)(2x +3)x.当0<x <1时,g ′(x )>0,当x >1时, g ′(x )<0.所以g (x )在(0,1)内单调递增, 在(1,+∞)内单调递减.而g (1)=0,故当x >0时,g (x )≤0, 即f (x )≤2x -2.12.解 当a =2时,f (x )=(-x 2+2x )e x ,f ′(x )=(-x 2+2)e x .当f ′(x )>0时,(-x 2+2)e x >0, 注意到e x >0,所以-x 2+2>0,解得-2<x < 2.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同理可得,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2)和(2,+∞). (2)因为函数f (x )在(-1,1)上单调递增, 所以f ′(x )≥0在(-1,1)上恒成立. 又f ′(x )=[-x 2+(a -2)x +a ]e x , 即[-x 2+(a -2)x +a ]e x ≥0, 注意到e x >0,因此-x 2+(a -2)x +a ≥0在(-1,1)上恒成立,也就是a ≥x 2+2x x +1=x +1-1x +1在(-1,1)上恒成立.设y =x +1-1x +1,则y ′=1+1(x +1)2>0,即y =x +1-1x +1在(-1,1)上单调递增,则y <1+1-11+1=32,故a ≥32.。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1章-第1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其结构。
3.能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依据⇒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
意义⇒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成熟⇒当原子的组成及结构的奥秘被发现后,编排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2)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归纳总结]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特别提醒只有原子中存在上述关系,如果是离子,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不相等。
阳离子的质子数大于其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小于其核外电子数。
如N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N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l-: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活学活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序的依据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周期表有16个纵行D.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了答案 B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A.质子数B.核电荷数C.核外电子数D.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答案 D解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D。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
现在常用的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它们被划分为16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其中第8、9、10这3个纵行称为第Ⅷ族),1个0族。
《步步高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数学 人教A版选修2-2【配套备课资源】第一章
所以y=ln(x+2)称为复合函数.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三)
问题2 对一个复合函数,怎样判断函数的复合关系?
答 复合函数是因变量通过中间变量表示为自变量的函
本 课
数的过程.在分析时可以从外向里出发,先根据最外层
时 栏
的主体函数结构找出y=f(u);
目
开 再根据内层的主体函数结构找出函数u=g(x),函数y=f(u)
学习中要通过中间变量的引入理解函数的复合过程.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2.2(三)
一般地,对于两个函数y=f(u)和u
本 课 时 栏 目
=g(x),如果通过变量u,y可以表 复合函数
示成_x的__函__数__,那么称这个函数为y 的概念
=f(u)和u=g(x)的复合函数,记作
开 关
_y_=__f_(g_(_x_)_) _.
1.2.2(三)
(3)原函数可看作y=sin u,u=-2x+π3的复合函数,
则yx′=yu′·ux′=cos u·(-2)=-2cos(-2x+3π)
本 课 时
=-2cos(2x-π3).
栏 目
(4)原函数可看作y=10u,u=2x+3的复合函数,
开
关 则yx′=yu′·ux′=102x+3·ln 10·2=(ln 100)102x+3.
C.4x2f(x)
D.f′(x2)
本 课
解析 设x2=u,则
时
栏 目
y′=f′(u)·ux′
开 关
=f′(x2)·(x2)′=2xf′(x2).
1.2.2(三) ( A)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1.2.2(三)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检测卷(..
章末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答案 C解析 A 项,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但不能填埋处理;B 项,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 项,有的燃烧反应是需要吸收一定热量才可以反应的,如碳的燃烧。
2.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 2O=====激光2H 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氢气是一次能源C.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D.在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 D解析 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H 2是二次能源;H 2是清洁能源,不会增加温室效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吸热反应一定是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C.电能是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因此,属于二次能源D.断开旧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与形成新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之差通常以热量的形式释放 答案 D解析 断开旧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二者之差通常以热量的形式释放。
4.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能、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的电能、氢能等。
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石油 ④煤 ⑤潮汐能 ⑥木材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⑤答案 D解析 石油、煤、木材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出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
5.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答案 A解析火力发电,必须使用外界的能源,不节能,故A项不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太阳能,是节能的,B项符合;回收石膏,是充分利用原料的一种表现,C项符合;沼气作为燃气,是节能的,D项符合。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3章-第2节-第1课时-乙烯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
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石蜡油分解产物的实验探究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B中溶液紫红色褪去C中溶液红棕色褪去D处点燃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有不同于烷烃的物质产生,即烯烃。
2.请你说明上述实验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烯烃可以[归纳总结]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它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从石油中可以获得大量乙烯,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它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活学活用]1.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2===CH—CH38H18答案 C二 乙烯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填空[归纳总结][活学活用]2.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2===CH 2答案 D三 乙烯的化学性质(1)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 现象点燃乙烯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同时放出大量热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 答案 C 2H 4+3O 2――→点燃2CO 2+2H 2O ,乙烯燃烧时有较浓的黑烟是因为乙烯分子里含碳量(85.7%)比较大,未完全燃烧,产生碳的小颗粒造成的。
(3)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以使生果实尽快成熟,但是用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果实或花朵放在一起,可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达到保鲜的目的。
请你解释其中的奥秘。
答案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1)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1章第1节第3课时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详解
第3课时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原子结构特点。
2.能说出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进一步掌握结构与性质的内在联系。
一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1.填写下列表格。
] ]] ]2.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不同点是电子层数不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归纳总结]1.卤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得到一个电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活学活用]1.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0族B.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A族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该元素是金属元素答案 C解析该微粒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为第17号氯元素,氯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核外有18个电子,说明是Cl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Cl-。
2.关于卤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卤族元素的微粒都易得电子B.和F同一主族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C.化合物中卤族元素都显负价D.卤族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答案 B解析卤族元素的阴离子如Cl-等不能得电子,A选项错误;卤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B选项正确;NaClO中Cl为+1价,C选项错误;从F→I,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选项错误。
二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1.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2(1)填写下表H2+I2△2HI(2)222反应所需要的条件逐渐升高,反应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下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222(2)由上述实验可知,Cl2、Br2、I2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相应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l-。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2015【步步高 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 第4章 第1节 第1课时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1课时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和原理,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铝热反应的原理和实验。
3.了解金属回收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一 金属的冶炼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如金和铂以及少量的银和铜。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总是以化合态存在。
这显然和金属的活动性紧密相关。
2.金属冶炼的原理和实质金属冶炼的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或者加热、电解的方法把金属化合物还原为金属单质。
金属冶炼的实质:金属离子――→得到电子金属单质,即M n ++n e -―→M 。
3.不同金属适用的冶炼方法(1)热分解法:适于冶炼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以后的金属;像汞、银等不活泼金属,它们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的后面,其阳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很强,所以其还原条件也较容易达到。
它们的氧化物受热就能分解得到单质。
请你写出冶炼汞、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gO=====△2Hg +O 2↑、 2Ag 2O=====△4Ag +O 2↑。
(2)电解法: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钾、钠、钙、镁、铝等几种金属的还原性很强,这些金属单质都很容易失去电子,而其对应的阳离子则氧化性很弱,很难得到电子,因此用一般的方法和一般的还原剂很难使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而只能用通电分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
请你写出冶炼铝、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 2O 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 +3O 2↑、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3)热还原法适用于冶炼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部的金属;常用的还原剂有焦炭、一氧化碳、氢气、活泼金属(如铝)等,多数金属的冶炼过程属于热还原法。
请你写出冶炼铁、钨、铅、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WO 3+3H 2=====高温W +3H 2O 、 2PbO +C=====高温2Pb +CO 2↑、 Cr 2O 3+2Al=====高温2Cr +Al 2O 3。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1章-第1节-第4课时-核素
第4课时核素[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元素、核素、质量数、同位素的含义。
2.学会原子的表示方法。
3.通过对比分析,学会对不同概念的辨析。
一原子构成微粒间的关系根据下表列出的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讨论微粒电子质子中子质量/kg ×10-31×10-27×10-27相对质量×10-3电量(C) ×10-19×10-190电荷-1 +1 0O原子序数为8 8 8(1)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答案质子和中子。
(2)原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答案原子的质量m(12C)12(3)如果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等于1,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又近似等于什么?答案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这个数值叫做质量数,用A表示。
2.数量关系(1)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答案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2)如何确定原子的质子数?答案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中子数3.电性关系(1)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答案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故原子显电中性。
(2)阴、阳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答案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归纳总结]1.原子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关系原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表示法[活学活用]微粒符号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电子数12 6C8 8 18 8O 3517Cl -3518答案微粒符号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电子数 12 6C 6 6 12 6 16 8O 8 8 16 8 18 8O 8 10 18 8 3517Cl - 17183518b 个中子,R 2+核外有a A.b a RB.a +b -2a -2R C.a +b +2a +2RD.a +b a -2R答案 C解析 R 2+核外有a 个电子,则R 原子的质子数为(a +2),质量数为(a +b +2),则R 原子为a +b +2a +2R 。
2015【步步高学案导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1章章末检测卷(..
章末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键只存在于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之间B.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AB型化合物,它一定含共价键C.物质中化学键被破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D.化学键类型由元素类别决定答案 B解析氧化钠、氯化铵等都含有离子键,A项错误;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AB型化合物中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B项正确;物质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而像氯化钠熔化、氢氧化钠溶于水等都不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铵盐,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等,D项错误。
2.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 g的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 g·mol-1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Cl-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术语和基础理论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A项中Na2O2是离子化合物,不正确;B项中质量的单位为g;D项写的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右图中,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b位于ⅥA族,有+6、-2两种常见化合价B.五种元素中,元素e的性质最稳定C.元素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dD.元素c和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e答案 D解析图中,a为稀有气体元素氦,是5种元素中最稳定的;b是氧元素,没有+6价;c的非金属性比d弱,因此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d的弱;c的非金属性比e强,因此c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e强。
4.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B.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C.L层电子数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D.M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答案 C解析A中K层电子为奇数只能是1,周期表中也只有氢元素,它在ⅠA族;B中L层电子数为奇数,可以是1、3、5、7,它们分别位于第ⅠA、ⅢA、ⅤA、ⅦA族;C中L层电子数为偶数就可以为8(L层填满),其所在族序数与L层电子数无关;D中M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都在第三周期,且族序数分别是ⅠA、ⅢA、ⅤA、ⅦA,与其M层电子数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学基础第四章原电池第一节了解2.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目标要求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半反应、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
3. 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一、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1原电池定义:.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2实质:3简单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内进行,以适当方式连接起来,获得电流。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2进入溶液,Zn形成即Zn被氧化,锌原子失电子,1.在ZnSO溶液中,锌片逐渐溶解,4从锌片上释放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2从铜片上得电子,还原成为金属铜并沉积在铜片上。
CuSO溶液中,Cu4+-2;-2e===Zn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 ===Cu。
+2e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总反应式为Zn+CuCu===Zn 闭合回路的构成:2.外电路:电子从负极到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溶液。
溶液,阳离子移向CuSO内电路: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ZnSO44盐桥3.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当其存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Zn棒中的Zn+++222获得电子ZnCu过多,带正电荷。
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ZnSO进入溶液中,使溶液中4+-22过多,溶液带负电荷。
当溶液不能保持电中性时,将阻过少,SO沉积为Cu,溶液中Cu4-止放电作用的继续进行。
盐桥的存在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中Cl向ZnSO溶液迁移,4+K向CuSO溶液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可以继续进行。
4知识点一原电池)(.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1.B答案解析A、D项中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符合原电2,2H+2e===H↑;池的构成条件,两电极发生的反应分别是Zn-2e===ZnC项中酒-+-+2精不是电解质,故不能构成原电池。
2.下列各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D答案解析判断一个装置能否构成原电池,要看是否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电极材料(活动性不同的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金属与金属氧化物);②电解质溶液;③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A装置:由于两个电极是同种金属,不能形成原电池;B装置: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C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D装置:符合原电池构成的条件,能形成原电池。
知识点二原电池的原理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A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B 均增大C.两烧杯中溶液的pH .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DC答案解析因乙杯中锌片和铜片没有接触,故不能构成原电池,A、B皆错;因甲烧杯中Zn、Cu用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加快了Zn的溶解,故D错;又因两杯中的Zn都能与稀HSO42反应产生H而消耗H,故C正确。
+24.把A、B、C、D四块金属泡在稀HSO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42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时,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A.A>B>C>D B.A>C>B>D C.A>C>D>B D.B>D>C>A答案 C解析金属组成原电池,相对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作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负极被氧化,质量减轻,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物质析出,由题意得活动性A>B、A>C、C>D、。
C,故正确答案为D>B.知识点三原电池的应用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则有关此电池推断正确的是()A.通入乙烷的电极为正极B.参加反应的乙烷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C.放电一段时间后,KOH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18H===2CO +6HO-14eD.负极反应式为CH3262答案 C--+2解析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H+7O―→4CO+6HO,在该反应中氧气得电子,22226乙烷失电子,因此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而通入乙烷的电极为负极,故A答案错误;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乙烷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2∶7,故B答案错误;考虑到该电池是以KOH为电解质溶液的,生成的CO会和KOH反应转化成KCO,反应中消耗KOH,KOH的物322质的量浓度减少,故C答案正确;由于该电池是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的,D答案中负极生成的H显然在溶液中是不能存在的,故D答案错误。
考虑到电解质溶液的影响,此时该电+池的总反应式应为2CH+8KOH+7O―→4KCO+10HO,正极反应式为14HO+7O+223262222,但该粒子在水中不稳定,必须以OH(正极氧气得电子,理论上形成O28e===28OH----2===4CO28e+36OH-形式存在),负极反应式可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得到:2CH---326+24HO。
26.已知电极材料: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CuCl溶液、Fe(SO)溶3224液、硫酸。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电工操作上规定: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
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________。
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能,后两空不填)(3)设计一种以铁和稀硫酸反应为原理的原电池,要求画出装置图(需标明电极材料及电池的正、负极)。
答案(1)二者连接在一起时,接头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2Fe+2eCu-2e===Cu2Fe(2)能-++-+232(3)解析(1)当Cu、Al导线连接时,接触到潮湿的空气就易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
(2)因为FeCl能与Cu发生反应:2FeCl+Cu===2FeCl+CuCl,因此根据给出的条件可2233232Fe,正极为石墨,电极反应式为-2e===CuCu以设计成原电池,其负极为Cu,反应为+-2。
+2e===2Fe ++-(3)因为总反应式为Fe+HSO===FeSO+H↑,所以负极为Fe,正极可为Cu、Ag或石2424墨,电解质为稀硫酸,即可画出装置图。
练基础落实)(.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CuSO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B.用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在4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快C答案获得由铁片传递过来的电子:H铜片和铁片紧靠并浸入稀HSO中,铜片上的解析+42,所以可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气泡;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发生反应↑2H+2e===H-+222发溶液中,Cu在铜片上析出使其质量增加;铜片插入===ZnFeCl+Cu,生成的Zn+Cu++3223,并没有单质铁的析出;向盛有锌粒和盐酸的试管中+生的反应是Cu+2Fe2Fe===Cu+++22置与剩余的Zn接触,===Zn+Cu,置换出的滴入几滴CuCl溶液,发生反应Zn+CuCu++2 ===H↑反应,可观察到气泡放出的速率加快。
于盐酸中,构成了原电池,加速2H+2e-+2++-23I2Fe2I22Fe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判断不正确的是.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A+3 Fe被还原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的.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 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D2D答案323FeI2I2Fe2Fe解析发生还原反应,乙由反应可知,反应开始时,甲中+++-++2I中FeCl固体,此时在甲中溶入发生氧化反应;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2ID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中发生还原反应,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故选2 3.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锌片溶解了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 2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C.锌片溶解了31 g,铜片上析出了1 g H 2D.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了0.5 mol答案 A解析在涉及原电池的有关计算中,关键是要把握住一点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
利2;正极:2H+2e===Zn-2e===H↑。
当用这一特点,我们从电极反应式看:负极:Zn--++2溶解1 mol 锌时失去2 mol电子,铜片上析出1 mol氢气得到 2 mol电子,得失电子守恒,这样即可推出A 正确。
练方法技巧4.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A+-24H-24e===6CO↑+.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BCHO+6HO261226+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C.放电过程中,H22.4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L 气体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26B答案由葡萄糖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可知,此燃料电池是以葡萄糖为燃料,以氧解析由于是微生物电池,以质子交换膜为隔膜,以惰性材料为电极的一种燃料电池。
气为氧化剂,错误;放电时,而微生物的生存温度有一定的范围,所以高温下微生物不一定能够生存,A24eO-O+6HHO被微生物分解成CO、和电子,电极反应式:CH负极:CH-+2266661212错误;负极产透过质子交换膜进入正极室,CB正确;负极产生的H===6CO↑+24H,++2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
总反应方程式生的电子沿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在正极室与H+氧气,理论上可以生1 mol6HO,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每消耗HO+6O===6CO+为C2122662错误。
22.4 L,D成标准状况下CO气体2我国拥有的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已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据报道,5.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KOH供了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4e.正极反应式为O+2HOA22的物质的量不变.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4OHKOHBOO===2H+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22 0.1 mol电子转移(标准状况)时,有D.用该电池电解CuCl溶液,产生2.24 L Cl22D答案正确;该燃料电池本题考查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