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信息素养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大学生走向社会,对于信息时代的适应性。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提出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
2.信息素养的定义
自1974年信息素养概念提出之后,美国先后有信息学专家帕特里亚·布里维克,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道伊尔等对信息素养做了深入的研究。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其定义为“信息素养是指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的界定仍有多种观点,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
1)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2)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
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5)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8)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9)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还有专家提出,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次(技术层面的信息技能,知识层面的文化素养和意识层面的信息意识)和八大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
由上述的不断变化的定义和标准,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并且它主要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也就是说,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就是一个具有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能够较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人。
二.大学生信息素要培养的必要性
1. 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英国技术预测专家姆士·马丁的预算结果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
纪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则为每3年增加一倍。这样快的速度对于每一个社会中的人的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信息素养是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具备信息素养能力就被认为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 是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1世纪的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与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所不同。教育承担了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时代对教育也相应的提出了种种要求,概括主要有三点:1)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2)培养内容应着重使学生学会查找,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使其成为独立的终生学习者;3)培养方法灵活多样,不强调一味的灌输,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空间,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3.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更好的适应社会,并且,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影响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在时代和社会的潮流中,各国都在奋力追求人才,谁能在这方面领先,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成为各个行业的需要;而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才能在人才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三.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把信息素养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并且开设相关课程,对信息素养教育尤为重视。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近几年才提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今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经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1.信息意识缺乏,不善于捕捉信息。
主要表现为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淡薄,缺乏对信息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对信息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不善于捕捉信息,对图书馆及其他课外学习资源不能充分的重视和利用,甚至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经常去上网,却仅限于娱乐,聊天,浏览学校主页,却很少关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另外,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导致或缺信息的片面性和不专业性,从而影响了判断和决策。
2.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知识贫乏,信息检索效率低。
完整的信息检索概念应包括信息的组织存贮和文献的查检。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忽略前者,对文献信息检索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不够,缺乏多途径查检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很多学生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脑,但是由于缺乏图书分类,缺乏把专业知识与信息检索方法和途径相结合进行高效的获取信息所必须的技能,无法实现通过计算机获取所需信息,表现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盲目和低效,导致检索结果不理想。
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不够。
信息技术还只是别的学科的辅助工具,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学生还没有达到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在学科中发挥作用。
4.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根据调查,在信息道德和法规方面,诸如对“计算机犯罪”,“知识产权的侵犯”,“个人隐私的侵犯”,“网上的认为恶习”的认识,有许多学生仅认为计算机犯罪属于违法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了解其他三种行为也属于违法或不道德
的范畴。总之,上述分析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道德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迫切需要信息素养教育来提高个人信息素养道德。
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规划。
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式越来越严峻,学校课程的开设和学生管理等工作都将围绕就业这个“指挥棒”来运作。而在用人单位,首先考察的也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取和素质的提高仅靠专业课是不够的,高校应该根据专业设置,培养方向等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
2.培养信息意识,确认信息需求。
信息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企业,行业乃至社会的兴衰。为此课程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定的基础;帮助学生确认一个对信息的需求,并形成基于信息的若干问题,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学生长期的,持续的收集有关信息,以达到培养信息意思的目的。
3.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4.拓宽信息检索空间,强化检索能力训练。
5.创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濡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提倡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来获得和利用信息。
6.采取多元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7.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要求各学科教师都要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8.规范信息行为,培养信息道德。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道德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循的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是信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保障。加强信息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做非法活动,并懂得采取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view/91abdb3a87c24028915fc32a.html 浅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2010年12月20日
2.尹志清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3.董俊梅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第五卷第五期 2006 (0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