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至关重要。
在宏观经济形势下,要求货币政策灵活适时,同时路径依赖和结构性问题会影响政策选择。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货币政策带来挑战,因此传导机制和效果评估至关重要。
在选择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并加强监测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效果。
仅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我国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路径依赖、结构性问题、外部环境、灵活性、适时性、传导机制、效果评估、综合考虑、调整政策、监测评估机制、政策效果。
1. 引言1.1 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汇率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问题日益突出,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对于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投资和消费,进而影响整体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也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储备稳定。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及时有效的货币政策选择对于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备受关注。
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方面。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和问题。
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在适用性上出现了一定问题。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和调控作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滞后,难以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脉搏。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
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货币银行学毕业论文(一)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货币银行学专业的毕业生,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现状,深入分析其调控特点和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我国货币政策旨在调节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稳定价值、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随着时代背景、经济周期和市场结构的演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采用“利率中立”的调控策略。
这一策略强调“稳健、中性、适度”的调控原则,即货币政策既要避免过度宽松,也要避免过度收紧,使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稳健中性。
我国货币政策强调保持稳健中性,既要抑制通货膨胀,也不能让经济出现不必要的萎缩。
2.灵活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变化时,会根据需求进行适时和灵活的调整。
3.多元化。
我国货币政策采取了多种手段,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控、监管手段等。
在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4.逐步开放。
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放开对外开放,加入国际货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和监管合作等。
三、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
在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货币政策应该采取货币宽松策略。
当经济发展过快,出现通胀等问题时,货币政策应该采取相应的货币紧缩政策。
2.金融市场。
运用货币政策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货币供给、流动性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
3.国际经济形势。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十分敏感。
国际贸易、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
4.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风险也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在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货币政策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表现出了灵活性、稳健中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短文
【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货币政策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
不过,在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同时,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对于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是否具有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边界,以及货币政策操作的基调。
货币政策的效果决定于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深度、金融制度安排与变迁乃至经济制度安排与变迁。
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选择都有其特殊性,这势必对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处于金融深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而需要从多方面对一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才能得出一国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3年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
综合来看,近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以上,CPI年均增长控制在3。
2%以内,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长控制在17%左右,可见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比较有效,对实际产出和物价变动都具有重大影响。
但是与1998年以前货币政策效果相比较,近年货币政策效果有不断减弱趋势,印证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效果是非均衡的观点。
主要体现为: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减弱;宽松的货币政策未能避免物价走低;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乏力;连续降息刺激消费微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
(2)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增强是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3)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存在较长时期的外部时滞问题。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2)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广义货币供给贷款余额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
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
其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
进入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五次。
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答: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理由:(一)通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政策。
但当前物价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二)当前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及输入型通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涨较快;由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住房租金价格等要素组成的居民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
食品价格和房价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两个大头,特别是食品价格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在这种背景下,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政策。
但当前中国物价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多是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作用有限,对当前结构性通胀的治理效果不佳。
再者,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故政策传导上存在一定的时滞。
此外,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四)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措施:在目前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对于结构性通胀,长期来看,治理的关键在于:1.调整产业结构,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控制投资方向、赤字规模,能结构性地对需求予以调节;4.通过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能结构性地改善长期供给,促进经济增长;5.通过直接的税收减免及价格补贴政策,也能增加短期供给。
6.对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胀,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切断要素价格上升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物价上涨的通道。
因此,利用相关财税政策可直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产能,增强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产品价格上涨。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精)
要求:请就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及其未来走向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写作思路:1、首先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背景;2、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预测分析 ,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近两年来的情况;3、最好简要分析货币政策转向后的利弊得失。
4、题目自拟(参考题目:试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试论国内外货币政策的协调等;5、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未来取向2021年,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由持续升温转为步人下行通道 ,物价涨幅由逐步升高转为持续下降。
面对这种金融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由“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货币政策那么经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转变过程。
从总体情况看,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奠定了根底。
2021年7月以后国家实施逐步放松的货币政策对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金融体系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效果。
目前国家经济下滑趋势有所抑制,但全球金融危机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也将更为严峻。
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调节作用,促进同内需求扩大和经济的平稳开展。
一、2021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分析1.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
尽管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主要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采取央行降息。
注入流动性。
但到日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世界经济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主要原因,首先由于金融危机的起因是次贷危机,次贷衍生产品的风险高,影响面广泛,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尚未恢复,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
其次,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以及金融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短期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1. 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目标。
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由我国人民银行负责执行。
2. 目标一:稳定物价水平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的贬值,损害人民币的购物力,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稳定物价为首要任务,力求保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水平。
3. 目标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个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灵活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推动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
4. 目标三: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在金融市场的波动中,货币政策需要保持适当的稳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需要采取措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
5. 目标四: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也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之一。
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通过财政政策的配合,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适时性,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多方面的,既要考虑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也要维护金融稳定、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只有同时兼顾这些目标,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支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7. 目标五:应对外部风险与挑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外部风险。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还包括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效应对外部挑战。
外部风险因素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以及外汇市场的变动等。
对于这些挑战,我国货币政策需要灵活应对,并通过稳健的政策手段,增强国内经济体系的抵御能力。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当今经济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工具和调控目标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发展。
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相反,紧缩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拖累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实施的货币政策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应当是稳健中性,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趋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好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国、工具、调控目标、宽松政策、紧缩政策、措施、挑战、应对措施、调控方向、发展趋势、认识。
1. 引言1.1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可以调控经济的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适当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可以影响市场利率和资金成本,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促进经济活动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可以稳定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经济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物价稳定,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不同行业和部门,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和调节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中国的货币政策背景中国的货币政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货币政策主要以价格控制和定量控制为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货币政策也从计划性转变为市场化。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政策已成为稳定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货币政策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一、通胀压力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价也随之上涨,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一些重要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我国经济进入了通胀周期。
通货膨胀将导致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企业利润的下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科技进步带来的货币创造压力现在,随着我国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支付方式的普及,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将会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这就需要货币政策的调整,以保证货币不会过多地流入金融市场,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
三、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经常会对中国货币市场产生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加速也可能会让国际资本从境外进入中国市场。
在此过程中,中国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灵活性、透明度和流动性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压力。
一旦发生外部冲击,我国货币市场可能无法完全抵御影响。
对策分析一、加强调控力度,维护价格稳定为了应对通胀压力,货币政策需要加强调控力度。
央行可以采用加息、降息等方式来调整货币政策,通过稳定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
二、优化货币政策的管理结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货币供应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
因此,货币政策的管理结构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货币供应和金融创新。
三、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中国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的规定和措施。
央行可以通过释放流动性和调整货币政策来应对市场波动,从而维护市场的稳定。
四、加速金融市场改革加速金融市场改革,增强金融体系的透明度和流动性。
中国还应该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商品化,以提高监管和市场化水平,降低风险。
总结货币政策是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基石。
要应对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央行和政府紧密合作,加强监管,设定更加强有力、灵活的货币政策框架,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流动性和国际化水平,从而使我们的货币政策更加有效,以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两种重要手段,在维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在本文中将简要介绍一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关内容。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和类型(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措施,它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的总和。
它包括货币政策的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手段,货币政策的效应三个方面的内容。
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国家权威机构。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类型1.财政政策的类型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主要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的方式实现。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的方式实现。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中性财政政策的实施要求保持财政的支出与收入的平衡。
2.货币政策的类型与财政政策类似,货币政策也可以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在经济萧条时期多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来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一种货币政策。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推动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不断引入新的思路与措施,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讨论我国货币政策的措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探究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趋势。
一、货币政策的措施1、货币政策技术工具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中,利率和货币供给是常用的技术工具。
我国最近一段时间采用的主要是利率调控,以达到调节市场经济结构的目的。
利率与货币供给的改变对市场短期回报、信贷需求、消费支出和进口出口物价等产生明显的影响。
2、货币政策的目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个措施。
除此之外,我国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和稳定等方面的目标也在逐步加强。
近年来,宏观审视角度下的货币政策引导,以及宏观政策协调机制的建立,也为我国货币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
3、国际政策的借鉴与运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货币政策也越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
汇率和国际数据监测等也荣膺汇率和国际数据监测等,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保障。
二、货币政策的推动作用1、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货币政策的调控不仅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利率调控使得以技术和创新为主导的行业受益,如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受益。
货币政策的强势执行也有利于打造中央企业互动发展的战略,加快我国传统工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推动金融市场改革货币政策的执行创造了利于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环境。
在以盘活资产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现状下,货币政策的执行动态调整为市场推动和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同时,市场积极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也为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货币政策的执行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
论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
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是在“三稳”的基础上严格管控实施的。
“三稳”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外汇政策,是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而每年宏观调控的调节只是这种政策的动态调整,是在“三稳”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一方面,一致性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仍然是重点。
在此期间,中央银行将严格遵守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受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以确保市场热度处于可控水平。
据悉,中央银行目前主要通过形成更大的流动性库存、加强现金管理和开展金融机构监管等措施来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1] 。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应以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财政政策的特点,积极参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主要集中在实施弹性财政政策、健全宏观财政政策体系、改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等方面,为全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 。
此外,外汇政策方面,中央银行一方面控制外汇市场的流动性,以防止幅度过大的汇率变动;另一方面,预算收入和支出应安排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强信心,为国内其他经济活动和外汇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的货币基础[3] 。
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实施既体现出以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的政策态度,又体现出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实施方针和措施,以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经济动态平稳和经济稳定,同时构建具有包容性、均衡发展和长效性的货币政策体系。
[1] 黄建新: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
[2] 中央宏观财政政策调控助力中国经济普惠发展。
[3] 杭池牛:我国现阶段外汇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对当前货币政策的些认识
对当前货币政策的些认识当前货币政策是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利息水平和汇率等手段,控制通货膨胀率、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以下是我对当前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首先,当前货币政策的取向是稳健中性。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指的是根据实际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阶段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既不过分收紧也不过分宽松,力求保持货币和经济的总量平衡,以达到稳定物价、实现经济增长和推动就业的目标。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倾向于保持稳健中性,力求维持经济发展的平稳增长。
其次,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
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可能导致财产流失、失业率上升、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基于此,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物价上涨,确保物价在适度的水平上波动。
第三,当前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手段主要包括利率和货币供应调控等。
此外还有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手段。
一般来讲,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货币政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央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手段,管理货币市场供求,用以调整实际利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营造有益于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环境。
最后,当前货币政策也强调了不断优化货币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
一些新的制度或改革已经或正在得到推行,比如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完善、外汇市场开放等,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需要。
总之,我国当前货币政策是以稳健中性为取向,以稳定物价为主要目标,采取利率、货币供应调控等手段,加强制度改革等,使其逐渐丰富和完善。
这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全面开放、提高民生福利等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今应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我国现今应实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
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
简而言之,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市政府货币当局即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企稳,货币政策也需要从危机管理转向常规管理。
首先,调结构,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需要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走向稳健。
其次,当前通胀上行压力仍然显著,资产价格泡沫化趋势显现,制约了“扩内需”的空间,货币政策需适度向“反通胀”倾斜。
再者,两年的信贷飙升后,我国银行业未来可能面临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
金融业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而信贷政策适时做出调整,将避免信贷规模过度扩张,使我国银行业更加注重信贷质量的提升。
确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释放调控信号,管理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预期。
但稳健的货币政策所注重和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操作特点和操作方式。
因此,货币当局应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
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而且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解读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解读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内涵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主要包括政府收支预算、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一系列措施。
而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2. 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导。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计划,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以促进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
我国也通过适当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以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为主导。
在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的中央银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通过适当调整利率、定向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来平衡流动性和控制通货膨胀。
4. 对当前政策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地拉动需求、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则可以保持通货膨胀在合理水平内。
这两种政策相互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总结与回顾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以稳定经济、保持金融稳定为目标。
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而中央银行则以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来保持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在合理水平内。
这两种政策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上述分析,相信您对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
希望本文的解读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做出明智的决策。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压力。
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都可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政策,有效化解各种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在财政政策方面,除了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外,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益和结构性调整。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摘要】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在于稳定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其主要目标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就业。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等,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中性,实施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货币政策调整和优化是必要的,应更加灵活应对不确定性。
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性需得到重视,建议加强政策协调和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强化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货币政策,重要性,主要目标,工具种类,作用,取向,实施效果,经济发展,影响,调整,优化,稳健性,建议,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货币政策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事件,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还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和手段,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向高效领域集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长期繁荣。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1.2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调节金融市场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维护货币稳定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旨在稳定物价水平,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论我国的货币制度和政策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苏 迅
摘 要 :我 国的货 币制度建设 开始中国人 民银行 的建立。国家对 资本 市场和外汇 市场货 币制度 的管理 ,由控制到放松 经历 了两 次大的 “ 放松” 。 目前货 币市场基金 的发展 中也存在诸 多方面的 问题。为 了促进金 融机 构健康地地 运行 , 使 货 币政策和银行 监管能 够更好地发展 , 就 必须加强货 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两大体 系间的沟通。本 文主要论述我 国货 币政策的发展现状及相关 问题。 关键词 :货 币政策 ;银 行 ;货 币制度 ;通货 膨胀
问题 。1 9 5 7年 , 人 民银行将商业银行等包括 民族资本都囊括到人民银行 这一统一体制下。这一举措奠定了我国货 币管 理制度 的基础 ,采取这 一 措施的意义在于减缓 了经 济的下 滑趋势 ,有 力地 促进 了国内经 济 的增 长。在文革之后 ,我 国的货币制度基本 上没有什 么大 的变化 ,甚至处 于 停滞时期 。所 以到 目前为止 ,我国所实施 的货 币管理 体系 ,基本上都 是 在新 中国成立时期 的货币 制度 的基础上 发展 和完 善起来 的 ,如 统一 货 币 ,统一金融制度 、统一 国家银行等货 币体系。
一
、
货 币制 度
新 中国的货币制度建设 开始于 1 9 4 8年 中国人民银 行的建 立。1 9 4 9 年 ,因我 国的财政支 出迅猛增加 ,曾多次出现程 度不 等的通货膨胀 ,这 种情况严重影响了 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 民的生产 生活。因此 ,在计划 经 济时期 ,稳定通货膨胀成为人们解放战争取得 全面胜利 时期最为关键 的
我 国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货币制度的管 理 ,由控 制到放松经历 了 两次大 的 “ 放松”——改革开放 到 1 9 9 4年之 间,国家首先对 金融机 构 贷款进行放松 ;1 9 9 4 年 以后 ,资本市场得 以健康有序 的发展 ,国 民经济 发展所需耍 的资金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解决的 ,这是所谓 的第二次 “ 放 松” 。在第二次 “ 放松 ” 中,主要 是进行 “ 乱 集资 、乱批设金 融机 构 , 乱办金融业务” 即 “ 散乱 ”治理 。中央银行 为了办成真 正的中央银 行 , 开始实行垂直统一管理 ,党务行政统一管理的措施 。中央文件 中也 首次 正式确立了 “ 分业经 营” 和 “ 分业管 理” 这两项 任务 。于 此 同时 ,人 民银行宣布进行外汇并轨 。实施外汇并 轨这一措施 ,汇率制度将不再 保 持不变 ,而是 由原来 的固定汇率制度转变为现在的浮动汇率制 。浮 动汇 率制 的基础是市场供求关系 。 总体来说 ,货币制度是 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 素、货 币流通 的组 织与 管理等加 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我 国的货币制度从中华 人 民共 和国建国 至今 ,始终坚持 “ 保持货币币值 的稳定 ”和 “ 促进 经济的增长 与发展” 双重使命 ,这是 因为货币制度能够保障国家货币的各项 职能得 到正 常地 发 挥 ,保 证 货 币和 货 币 流 通 的稳 定 。 二 、货 币市 场 货 币市场基金首先产生于美 国。二十世界六七十年代 ,美 国的利率 由于通货膨胀率而大 幅度地上升 ,造成的直接结果是 利率风 险加剧。在 这种情况下 ,货币市场基金可以说是顺势而生。并且 在以后 的过程 中得 到 了飞快 的发展 。在 1 9 7 1年 ,华尔街 成立 了货 币市 场基金 。这只诞 生 在美 国的货币市场基金 ,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市场基 金。 联 系我 国实际 ,当前我 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情况并不 乐观 ,受 多方面条件 的制约 。最主要 的原 因有汇率制度改革、利率市场 化、货币 市场基金 国际化 、货币 市场 基金 、优 质 投资 品种 、股票 市场 行情 。同 时 , 目前货币市场基金 的发展 中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 ,当今世界 ,金融业发展 的大趋势是混业经营 。我 国金融 业的 分业经 营与 国外混业经营 的银行相 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和缺点 ,不 足以 与其构成挑战 。所 以,为 了使货币市场能够正常有序地发展 ,就必 须尽 快完善相关 的法律法规 。这样 ,才能够避免因法律滞 后问题而导致 外部 失灵发生 的概率 ,增加和市场的混乱局面 ,使市场的发展有 章可循 。 其次 ,货 币市场 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市场规则 以及子 市场 的建立和完善等密切相关 ,相互联系。市场规则越完善 ,货币基金 市场 发展得就越稳健 。为 了防止确保 货币市 场基金保 持在一定 的范 围之 内, 从而能够适应货币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同时 ,为了促 进我 国货 币市场 的健康有序发展 ,促进货币市场与各子市场的相互发展 ,应该建立 全国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解读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解读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运用财政手段,影响经济运行,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利率等相关因素,对金融市场进行引导,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首先,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着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费、发行特别国债等。
通过提高财政支出,可以带动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减税降费可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促进消费和增加企业投资。
发行特别国债则是为了增加资金投入,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
其次,货币政策在当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供应的合理增长,维持货币的稳定。
对于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工具来实现。
在当前,我国央行采取了灵活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健中性的原则,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
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可以适当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反之,如果出现通胀压力,央行则可以适度加大货币供应的调控,以控制通胀。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财政资源,其中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平衡。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和债务风险较大,对财政资源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货币政策的调控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包括经济数据、金融市场的情况等。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市场也面临一定挑战,这对货币政策的灵活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在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降费,刺激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可以维持货币的稳定,保持货币供应的合理增长,提供金融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外汇储备等手段来影响和控制国内货币市场及经济走势。
货币政策的实效性极为重要,因为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效性进行讨论。
1. 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在分析货币政策实效性之前,必须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
我国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执行、货币政策透明度。
货币政策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护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这又包括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安全、结构优化等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工具: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汇率工具等。
货币政策执行:我国货币政策执行将考虑到货币政策工具的整合、协调并确保其与市场需求和政策目标相协调。
货币政策透明度: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制定原理、目标、手段、操作等方面的公开透明度。
这个框架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提供了理论参考,但是实施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2. 货币政策实效性的困境我国货币政策要维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通货膨胀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但是货币政策的实际执行面临一些困境。
2.1 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利率调控中,利率传导机制不畅,无法通过银行间市场与货币市场连接起来,使资金流入进入实体经济,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
这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市场化程度低,参与度也低。
2.2 货币投放不能匹配市场需求我国货币政策的货币投放不能匹配市场需求,导致投放不准、投放节奏不同步等情况的出现。
2.3 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性严重,信贷融资难,贷款成本过高,不利于货币政策的执行。
2.4 市场失灵现象我国经济中存在一些市场失灵现象,主要原因是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应不能及时满足社会需求,私人市场不能为公共事务提供最优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研究调查班级:11金融学9班学号:11102183 姓名:张金芳摘要: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近几年我国都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看出其实施应该是有效的,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
但是,在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并解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正文:在我国,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货币政策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货币政策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宏观政策,其每一次变化及未来可能的走势,都会牵动市场的神经,产生广泛的影响。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央银行对形势的关注,更加依赖于基层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一: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现状的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对外贸易更趋平衡,内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更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前三个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2.1 万亿元,同比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1]。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综合交替使用数量和价格型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
同时,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在各项措施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从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当前经济增长趋稳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新挑战,但中国经济本身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较强,宏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2011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下一个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但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
国内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三:我国应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和调整信贷结构,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1.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影响流动性供求各个因素的分析监测,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配合,合理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
2.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
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应对季节性因素及市场环境变化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变化灵活搭配央行票据和短期正回购开展对冲操作,并适时增加7 天期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不断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进一步提高对冲操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
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和流动性管理要求相配合,中国人民银行视市场利率走势变化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弹性,有效引导市场预期、改进流动性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4.适时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操作。
(二)、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交存制度从2011 年9 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交存范围,并根据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在3-6 个月内逐步实施到位。
这是对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的常规性调整和制度完善。
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根据形势变化对有关参数作了适当调整,通过把信贷增长与逆周期资本要求联系起来,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优化信贷结构。
(三)、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于7 月7 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稳定通胀预期、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巩固房地产调控效果、优化资金配置、居民财富保值等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和改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四:货币政策实施后的影响(一)、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高位略有回落。
银行间回购、拆借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量总体增加。
从期限结构看,市场交易仍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回购和拆借隔夜品种的成交分别占各自总量的75.5%和84.2%,占比同比分别下降4.5 个和3.5 个百分点。
交易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3.6 万亿元,同比增长202.2%。
(二)、国债收益率曲线总体有所上移,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加。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平稳增长。
从交易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是银行间现券市场上的净买入方,分别净买入现券4721 亿元和1641 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主要的净卖出方,分别净卖出现券4940 亿元和1422 亿元。
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988 亿元,同比少成交332 亿元。
(三)、票据融资小幅增长,票据市场利率震荡上行。
票据融资余额小幅增长,票据市场交易活跃。
前三个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1.2 万亿元,同比增长26.3%;累计贴现18.2 万亿元,同比下降5.2%。
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6.5 万亿元,同比增长23.9%;贴现余额为1.5 万亿元,同比下降5.3%。
第三季度,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对信贷总量和结构的调整,合理控制票据融资增长。
票据融资期末余额比上个季度末增加1363 亿元,比第二季度多增162 亿元。
票据融资余额在各项贷款中占比为2.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受货币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供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三季度票据市场利率继续震荡上行,总体处于历史高位[3]。
(四)、股票市场指数整体下行,股票融资有所减少。
股票市场指数整体下行。
9 月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分别收于2359 点和10292 点,比6 月末分别回落14.6%和15.0%。
沪市A 股平均市盈率从6 月末的16.5 倍下降到9 月末的14.2 倍;深市从30.7 倍回落到27.0 倍。
创业板指数有所下行。
9 月末,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指数收于791 点,比6 月末回落6.5%。
(五)、保险总资产继续较快增长。
前三个季度,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3 万亿元;累计赔款、给付2873 亿元,同比增长27.0%。
其中,财产险赔付同比增长24.1%,人身险赔付同比增长30.3%。
五:当前货币政策的缺陷1、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总量的目标的选择越来越困难,或者选择空间越来越少。
整个十五计划期间,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变。
在现在宏观经济复杂情况下,跟过去是不一样了。
现在是紧缩紧不得,扩张扩不得。
我们总量目标是很难选择的。
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方向同方向性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稳健的财政政策还是在扩张,国债没有任何的减少,比前几年是成倍的扩张。
我们财政支出政策不惜扩大赤字,是扩张需求,是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收入。
货币当局的政策和财政政策方向上产生了差别,一个在扩张,一个在紧缩,但这一种松紧搭配是是被动和无奈的需要调整。
3、从政策实施行为主体政府的行为来说产生了周期性差别。
我们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现在越来越像一个公司,公司是盈利最大化,我们地方政府越来越是财政收入越大化。
这就会形成一个关系,支持它发展的经济动力,第一不是财政,第二不是银行,各个地方发展速度和储蓄水平等等高度不相关[4]。
一个地方经济增长快慢取决于投资的快慢,投资的快慢取决储蓄的多少储蓄的投资取决于投资的快慢。
所以,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周期和反周期的博弈。
4、货币政策的需求效应在递减。
递减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国货币流动性陷阱,我们连续降息,我们的储蓄在提高。
在流动性陷阱出现或者是显现之后,尤其对是中国老百姓其他的投资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下影响并不大。
所以形成了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存贷差的压力非常大。
如果货币政策采取提高利率的政策,在需求方面使通货膨胀的预期下来也不错,但是人民对通货膨胀预期并没有降低。
中国货币政策需求的效应是有了新的限制。
六: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总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并且呈增长模式。
而我国的货币形势也较为稳定,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特别是人民比在近两年不断地升值,这对经济的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所以,货币政策虽然能够调节经济发展说存在的问题,但是它本身是无法几头兼顾的,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光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政府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也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1]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课题组:如何把握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N].中国信息报,2010-12-8[2]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N].中国信息报,2011(11)[3] 闫庆悦: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J].济南金融,2008(3)[4] 丛明:正确认识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