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金作品中的爱情观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篇一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爱情”这个词,听起来就充满了浪漫与幻想。
当我读完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心里那是五味杂陈,就像打翻了调料瓶,啥滋味都有。
先说《雾》吧,那感觉就像是在大雾里摸索前行,啥都看不清,心里迷茫得很。
主角周如水在爱情面前犹豫不决,哎呀,我真想冲进去对他说:“大哥,能不能爽快点!”也许是时代的局限,也许是他性格的软弱,反正就是让人着急上火。
再看《雨》,这雨下得人心里湿漉漉的。
吴仁民这个角色,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一方面追求着自由和理想,另一方面又被现实的爱情折磨得死去活来。
我觉得他有时候真的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可能这就是爱情的魔力?谁知道呢!《电》就像是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
里面的人物都充满了激情和勇气,为了理想和爱情,不顾一切地往前冲。
这让我不禁感叹:这才是人生啊!读完这三部曲,我心里一直在想,爱情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它能让人变得疯狂,能让人失去理智,也能让人变得无比勇敢。
巴金先生把这些复杂的情感描写得太逼真了,就好像这些人就活在我身边一样。
我觉得吧,爱情这东西,可能有时候就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你以为遇到了真爱,结果发现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但是,那又怎样?谁的青春不迷茫,谁在爱情里没犯过傻?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让人又爱又恨。
我在想,要是我身处那个时代,遇到了那样的爱情,我会怎么做?是像周如水一样犹豫不决,还是像吴仁民一样挣扎痛苦,或者像《电》里的人物一样勇敢追求?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总之,巴金的爱情三部曲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篇二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折腾得够呛!你说这《雾》里的周如水,咋就那么磨叽呢?喜欢个姑娘都不敢大胆表白,瞻前顾后的,我都替他着急!“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他倒好,把自己憋得够呛,也让读者跟着干着急。
这是不是像极了现实中那些明明心里有爱,却不敢迈出第一步的人?也许是社会的压力,也许是自身的懦弱,反正看着真让人又气又无奈。
巴金爱的摧残读后感
巴金爱的摧残读后感读了关于巴金笔下爱的摧残相关的内容,那感觉就像被人猛地敲了一下脑袋,然后陷入深深的思考。
巴金笔下的那些爱,有时候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甜甜蜜蜜、你侬我侬的样子。
就像是在看一场暴风雨中的花朵,原本美好的爱情、亲情或者其他情感,被各种外界的、内心的东西揉碎、践踏。
你会忍不住感叹,爱怎么就变得这么苦涩、这么沉重了呢?就拿他作品里的一些人物关系来说吧。
本应该是亲人之间最纯粹的爱,却被封建礼教啊、旧思想啊之类的东西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开始变形。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想把一块好好的蛋糕放进一个奇形怪状的模具里,最后蛋糕变得扭曲,失去了原本的美味。
这些人物之间的爱,被传统的观念压抑着,想爱又不能好好爱,想表达又被各种规矩束缚着,就像被绳子捆住了手脚的人,只能无奈地挣扎。
再看看爱情方面。
那些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往往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可能两个人相互喜欢,但是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或者其他莫名其妙的因素就像一道道鸿沟横在他们中间。
他们的爱情就像脆弱的小船,在汹涌的波涛中被撞得七零八落。
你能感受到他们心里的那种绝望,就像自己满心期待的美好礼物,被人无情地摔碎在地上。
不过呢,巴金把这些爱的摧残写出来,又像是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他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不合理的东西对人性、对爱的伤害。
这就好比他拿着一个大喇叭在喊:“看看吧,这些错误的观念多可怕,咱们可不能再这么干了!”读着他的作品,你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看着那些可怜的人在爱的漩涡里挣扎,但同时又会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可能我们身边也有一些被所谓的“传统”或者“现实”压抑着的爱。
读完之后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又觉得好像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关于爱的道理。
爱不应该被无端地摧残,无论是在巴金的那个时代,还是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都应该让爱自由地生长,就像让小树苗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一样,不要给它套上那些不必要的枷锁。
巴金小说中的爱情描写
巴金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一众所周知,巴金的晚婚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少有的。
他32岁时才谈恋爱,40岁才结婚,终其一生的爱人只有萧珊。
其原因有二:其一,巴金视写作为生命,自从他开始写作以来,“他整天价地,日也写,夜也写,忘记了饮食,忘记了苦痛,忘记了自由。
”(1)他为了信仰,为了理想,把时间抓得很紧,担心恋爱婚姻会影响到写作。
他在步入老年时还对李黎说过:“工作就是写作。
我过去不是写就是翻译,不是翻译就是编,所以时间很要紧,我四十多岁才结婚,怕家庭妨碍工作;每年写上八个月,再到处看看朋友啊,住两三个月。
”(2)其二,他认为“爱情不过是生活里的一个小小点缀。
它是火,玩火,是危险的”。
(3)从巴金的自述中我们知道,他在年经的时候的确无暇顾及个人的感情,为了倾诉自己内心的激情和生存的压力,他几乎废寝忘食地写作和翻译。
他的写作虽然都非他个人的自叙传,但几乎都是有感于朋友和家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写作的目的都是基于能给人以帮助。
或许是朋友们的爱情悲剧触动了他,使他未曾经历过爱情就如此理性,认识到“当一个人被爱情迷住了眼睛的时候,连世界的毁灭、人类的灭亡也不会得到他的注意了。
”(4)巴金视写作为重恋爱婚姻为轻,担心盲目的爱犹如玩火的恋爱观,在他早期的一些爱情小说中就有明显的表现。
如取材朋友桂君的爱情悲剧而写成的《初恋》,讲述了一个名叫唐君的留法学生,一见钟情于法国少女曼丽。
正当他们两情相悦时,曼丽却被她冷漠无情的父亲带走,从此音讯杳无,给唐君留下无限的怅惘,十多年了也未能淡忘。
朋友们身上接连发生的恋爱悲剧,深深地触动了巴金,使他有意识地关闭起了自己感情的闸门。
所以,在他日后的不少作品里,凡是写到爱情时,无不呈现出与事业的矛盾;写到个人时,难以逃脱与家庭的冲突。
书信体小说《爱的十字架》,表现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爱只会成为背负不动的十字架。
小说写“我”的一个友人,昔日朝气蓬勃。
六年前与有“中人之姿”的宝珠结了婚。
妻子温淑而善良,岳父母一家待他很好。
《家》《春》《秋》中三种爱情模式
《家》《春》《秋》中三种爱情模式内容摘要《激流三部曲》是继《红楼梦》之后,我国又一部成功的描写封建大家庭必然灭亡的优秀文学作品。
巴金《激流三部曲》写出三种不同命运女性的典型,通过横向、纵向、近现对比的方式全面剖析,展示出处于不同地位女性的不幸遭遇,使青年男女从中看到希望,能够明确且坚定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巴金作为一位男作家,他深刻地反映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因为他一直坚信:“青春毕竟是美丽的东西”,因此他在“激流三部曲”中充分地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悲愤和怜惜。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命运是悲剧的,但是作为现代的女性,我们要改变这种悲剧命运,追求更多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巴金;《家》《春》《秋》;封建;女性;爱情模式《激流三部曲》中青年男女形○前言一、《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一)《激流三部曲》体现出的“反叛性”巴金说:“我写作为着同敌人战斗,我的敌人是什么呢?我说过:‘一切的传统观念,一些组织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他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写来控诉、揭露、攻击这些敌人的”。
①巴金的文学创作谈中,在巴金文学作品中,在巴金的人生历程中,其“反叛的个性”都非常突出。
“反叛”是巴金所选择的自我以及文学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姿态。
具体说,就是一种冲突性姿态。
一个人总是渴望自由的,然而一个人总不能自由。
一般人牺牲自己的自由,顺从于现实环境所设计的种种规安安稳稳做“顺民”、“奴隶”。
然而巴金,他是从“黑屋子”里白唤醒的人,他想让自己,也想让他人做有尊严、有权利、能自主、能发展的人。
他渴望冲出“黑屋子”,反叛这个世界,捣毁束缚在人身上的种种枷锁。
巴金所选择的的文学,不是粉饰的文学,不是帮闲的文学,也不是遵命的文学,而是超越性的、批判性的文学,是“反叛”现实的文学。
现实是不完美的,有不合理的制度,有反动的恶势力,有摧残人心的陈腐观念...... 而反叛性的文学,有它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之中让人暂时甩脱现实加于人的沉重枷锁,带给人身心一定程度的解放与愉悦,又使人向着未来,意识得到自由的召唤,从而明了生活的真理与人生的价值。
浅谈巴金小说《家》的爱情描写---
重庆市高教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浅谈巴金小说《家》的爱情描写---青春的抉择与呐喊准考证号: 010********* 姓名:李春花指导教师姓名陶其明职称副教授考生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邮编 674100 电话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4月20日论文答辩日期主考单位重庆西南大学2013年 4月20 日浅谈巴金小说《家》的爱情描写--- 青春的抉择与呐喊姓名:李春花摘要封建大家庭中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极力的想要维护这个家,但家中的青年受到爱情和新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为此他们在泥沼中挣扎,冲破束缚,在抉择中呐喊,在爱情主旋律中走入革命浪潮,获得新的养分走向新生,《家》写的不是消逝渺茫的青春,写的是奔腾生活的激流;通过青年们的爱情描写来突出他们的觉醒与斗争。
关键词:大家庭爱情觉醒与斗争正文一、典型环境封建统治在当时的社会已然根深蒂固,许多的封建统治家庭不断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各家庭的封建卫道者极力来维护这个大家庭,希望它能一直存在下去;他们或许通过婚姻联姻等方式来保卫这个大家庭,或而将家中的某个人送给当时有权势的人来捍卫家族,从而使它长盛不衰,《家》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家》中开篇就写到: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音乐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人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读完这段话,觉得巴金先生写的真可谓巧妙,风雪将会长久统治世界,就如同高家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势力、思想会一直占据着当时的社会一样,而新思想、新生的力量却是那么遥不可及作品以“五四”的新思想影响到了偏远的内地为背景,很真实地写出了很具有象征性的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悲剧和没落。
高家给外人的感觉是制度森严、具有书香文化的一个大家庭,但撕开在温情关系下的大家庭,看到的是封建家庭的荒淫无耻,高家子弟坐吃山空,第二代克安、克定是典型的败家子,一个在外面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另一个还和他狼狈为奸,可以看出他们经济挥霍,精神上腐败分裂,更可悲的是高老太爷死后家里就忙着分家、分财产等各种可笑的劣行;即使高老太爷想要让这个封建大家庭长久下去,用严厉、苛刻的家训、家规来巩固大家庭,压制着那些新事物,怕大家庭受到动摇;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的爱情,来压制他们的新思想为代价。
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爱情三部曲》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三篇中篇小说《雾》《雨》《电》和一篇短篇小说《雷》合辑而成。
这部小说是巴金描写革命、恋爱一类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青年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其对于爱情和人性的深刻描绘。
《爱情三部曲》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经历,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社会和心理的困境。
他们渴望真爱,却常常被现实所束缚,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种爱情的复杂性和悲凉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人性的弱点和无奈。
这部小说展现了对于人性的深入探讨。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面对着不同的道德困境和选择,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反映了人性的真实面貌。
在面对利益和感情的冲突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选择了自我牺牲,有的则选择了自私自利。
这种对于人性的深入探讨,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爱情三部曲》还通过对于革命的描写,展现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对于革命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那一代青年人的觉醒和追求。
这种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了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复杂。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_作文1500字_读后感作文_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巴金似乎很擅长写三部曲,写了《激流三部曲》,又写了《爱情三部曲》,之后还有《抗战三部曲》。
以下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希望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篇一爱情还是革命,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爱情的三部曲》探讨了它,虽说巴金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曾说他是要通过爱情来考察人的性格及其性格的成长。
可是他所塑造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曾被这个问题击中过,包括坚定的陈真、热情无所栖止的吴仁民、憎恨女人的德、还有死前发出此问的明。
虽然《雾》的主角是周如水,但周如水并没有遭遇这个问题,他遭遇的是爱情与亲情的矛盾,这类矛盾本来很值得深入展开,但由于巴金先生太厌恶周如水软弱迟疑的性格,所以并未得以公正地探讨。
我倒是更喜欢陈真在受到秦蕴玉这个有着女性魅力的妖娆女人挑衅的那一段,她使“机器”一般整天只会为工作“转动”的陈真感受到,世界不光只有“速写”一样粗线条的革命工作,还有“工笔画”一样细致的美丽异性,但是陈真的坚定能够解决爱情与革命的冲突,他懂得“逃避”和“镇压”这种撩人情绪的必要,他留恋,但强迫自己与她们永别,所以在陈真的心中,爱情从来不曾出现过。
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是《雨》及其主人公吴仁民,因为这部作品的艺术感最强,且主人公的生命更真实,性格更复杂,他陷在矛盾的中心无法自拔,此外他还有死亡的困惑。
在作品的开端,陈真的死逼迫吴仁民面对着一个终极的问题:死亡。
空虚感和焦灼感同时向他袭来,使他发出一连串哈姆雷特式的独白,甚至人格分裂地与另一个自我面对面发问争辩。
对其他人来说,陈真的死只是一个革命者的死,虽说和机器的报废一样让人惋惜,但是社会的熔炉还可以造就其他机器般的革命者;可对吴仁民来说,陈真的死是一个生命的毁寂,一种情感的断裂,一种人的生存真实感的消逝。
吴仁民生命的热情因此落入了深渊,找不到依凭……还好此时,女人来了、爱情来了,将他的生命和情感重新托起,爱情的热度和力量、憧憬和美妙使得吴仁民获得了新生,然而在他觉得幸福的时候,朋友们则悲恸着吴仁民为了爱情荒废了革命,从有志青年沦落为“一个普通的人”了。
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主要内容与读后感
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主要内容与读后感巴金爱情三部曲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包括《家》、《春》和《秋》。
这三部小说集中描绘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起伏,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1.《家》《家》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通过对于父亲、母亲、儿子等不同角色的深入描写,展示了家庭的团结、温暖与挣扎。
小说以父亲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从一个年轻学生到英勇的进步先锋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社会风云变幻对家庭生活的冲击以及父亲作为家庭顶梁柱所承受的压力。
作者通过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和理解,表达了对于家庭和家乡的情感,述说了一个普通人对于现实与理想、家庭与社会的思考与对抗。
读完《家》,我深深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打动。
他们虽然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但总是坚持着对于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小说中塑造的父亲形象尤为深刻,他的成长故事让我反思了现实社会中的家庭价值与责任,让我思考了每个人对于家庭的义务和承诺。
2.《春》《春》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
小说通过对于女主人公白航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示了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选择与困惑。
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时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期。
主人公白航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她面对艰难的生活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爱情。
然而,她在爱情和理想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最终选择了婚姻和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通过对白航的描写,小说探讨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之间的选择与矛盾。
读完《春》,我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小说给我留下了一种深深的思考,即女性面临着对于爱情和事业的选择时,常常需要做出艰难的决策。
小说中的白航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却最终选择了家庭,这让我不禁反思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现代社会对于女性的各种期许和挑战。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篇一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这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情感的风暴,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这三部作品里的爱情,可不是咱平常想象的那种甜甜蜜蜜、一帆风顺的。
它充满了迷茫、痛苦和挣扎,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爱情一样,哪有那么多的风花雪月,更多的是纠结和无奈。
比如说《雾》吧,里面的主人公周如水,哎呀,那叫一个优柔寡断!面对爱情,他一会儿觉得自己爱得死去活来,一会儿又觉得这爱太沉重,承担不起。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复杂吧,我就想,我自己有时候不也这样吗?面对选择,纠结得要死,不知道该咋办。
《雨》里的吴仁民,那可是个激进的主儿。
他对爱情的追求,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可这疯狂的背后,又藏着多少无奈和痛苦呢?我觉得他可能就是太执着了,执着到失去了自我。
难道爱情就得让人变得这样疯狂吗?再说说《电》,这里面的人物关系更是错综复杂。
他们的爱情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
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要是我处在那样的时代,我能坚守住自己的爱情吗?读完这三部曲,我觉得爱情这玩意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它能给人带来幸福,也能让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魅力所在吧!不过,我也在想,巴金先生写这些,难道只是为了让我们看到爱情的痛苦吗?我觉得不是,他可能是想让我们从这些痛苦中,找到真正的爱情,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你们说呢?反正我读了这三部作品,是感触良多,你们呢?篇二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朋友们,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可真是把我给“整懵”了!先说《雾》,我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这故事里的人怎么都这么纠结啊!周如水那家伙,心里明明喜欢着那个姑娘,却又不敢大胆去追求,总是在那思前想后的。
我就忍不住想说,大哥,你倒是冲啊!难道爱情还能等着你慢慢琢磨清楚?然后是《雨》,吴仁民的爱情那叫一个轰轰烈烈,可这热烈的背后,咋感觉他有点失去理智了呢?也许爱情就是能让人疯狂吧,可疯狂过后呢?留下的又是什么?我觉得我可能理解不了这种过于激烈的感情。
2024年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
2024年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之一,也是巴金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这部小说以19世纪巴黎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海尔曼与他深爱的女孩伊莉莎白之间的悲欢离合,展现了社会阶级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与冲突。
读过《巴黎圣母院》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我被小说中塞纳河畔巴黎的繁华景象所吸引。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巴黎的各个角落,使我仿佛身临其境。
其中,巴黎圣母院作为巴黎的象征之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说开篇所描述的圣母院庞大而庄严的建筑,令我不禁想起了它在现实中的辉煌。
通过对巴黎城市风貌的描写,巴金巧妙地将主人公的命运与整个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凸显了社会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其次,小说中对于个人感情的刻画也让我深有感触。
主人公海尔曼对于伊莉莎白的爱情可以说是痴迷到了极点。
他为了心爱的女孩放弃了一切,甚至与自己的家人断绝了关系。
然而,最后他还是无法与伊莉莎白走到一起,最终以悲剧收场。
小说中对于爱情的描写真实而感人,让我对于爱情的力量和无奈产生了深思。
爱情对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它可以激发人们无尽的奋斗和追求,但有时候也会带来巨大的伤害和失望。
通过主人公海尔曼的遭遇,巴金向读者展示了爱情的复杂和无法预测的性质,使我不禁思考起自己对于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
再者,小说中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9世纪的巴黎,社会阶级对于个人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主人公海尔曼来自贫穷的家庭,无法摆脱自己的出身,即使努力工作也无法获得真正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而伊莉莎白则来自贵族家庭,生活富裕且受到尊重。
海尔曼对于伊莉莎白的爱情可以说是跨越了阶级的限制,而这种跨越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小说通过对社会阶级的描绘,使我意识到社会不公平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有多么巨大,尤其是在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
这引发了我对于社会平等和公正的思考,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的处境。
总的来说,巴金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在描写19世纪巴黎社会背景的同时,以主人公海尔曼与伊莉莎白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社会阶级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与冲突。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爱情三部曲优秀读后感
[巴金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爱情三部曲优秀读后感【--爱情祝福语】一爱情三部曲读后感爱情还是革命,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一爱一情的三部曲》探讨了它,虽说巴金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曾说他是要通过一爱一情来考察人的一性一格及其一性一格的成长。
可是他所塑造的几个重要人物都曾被这个问题击中过,包括坚定的陈真、热情无所栖止的吴仁民、憎恨女人的德、还有死前发出此问的明。
虽然《雾》的主角是周如水,但周如水并没有遭遇这个问题,他遭遇的是一爱一情与亲情的矛盾,这类矛盾本来很值得深入展开,但由于巴金先生太厌恶周如水软弱迟疑的一性一格,所以并未得以公正地探讨。
我倒是更喜欢陈真在受到秦蕴玉这个有着女一性一魅力的妖娆女人挑衅的那一段,她使“机器”一般整天只会为工作“转动”的陈真感受到,世界不光只有“速写”一样粗线条的革命工作,还有“工笔画”一样细致的美丽异一性一,但是陈真的坚定能够解决一爱一情与革命的冲突,他懂得“逃避”和“镇压”这种撩人情绪的必要,他留恋,但强迫自己与她们永别,所以在陈真的心中,一爱一情从来不曾出现过。
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是《雨》及其主人公吴仁民,因为这部作品的艺术感最强,且主人公的生命更真实,一性一格更复杂,他陷在矛盾的中心无法自拔,此外他还有死亡的困惑。
在作品的开端,陈真的死一逼一迫吴仁民面对着一个终极的问题:死亡。
空虚感和焦灼感同时向他袭来,使他发出一连串哈姆雷特式的独白,甚至人格分裂地与另一个自我面对面发问争辩。
对其他人来说,陈真的死只是一个革命者的死,虽说和机器的报废一样让人惋惜,但是社会的熔炉还可以造就其他机器般的革命者;可对吴仁民来说,陈真的死是一个生命的毁寂,一种情感的断裂,一种人的生存真实感的消逝。
吴仁民生命的热情因此落入了深渊,找不到依凭……还好此时,女人来了、一爱一情来了,将他的生命和情感重新托起,一爱一情的热度和力量、憧憬和美妙使得吴仁民获得了新生,然而在他觉得幸福的时候,朋友们则悲恸着吴仁民为了一爱一情荒废了革命,从有志青年沦落为“一个普通的人”了。
巴金小说 家 读后感
巴金小说家读后感
《家》是巴金先生的一部代表作,通过对家庭、爱情、人生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也有了很多的思考。
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家庭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形态和特点。
在那个时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然而,传统家庭中也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比如男尊女卑、家庭暴力等。
这些问题在小说中得到了真实的展现,让人深感心痛。
同时,小说中的爱情题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爱情观念和婚姻观念。
在那个时代,爱情和婚姻是受到很多限制和束缚的,很多人的婚姻都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选择的。
这让我深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不易和心痛。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我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舛,有的经历了家庭的破裂和痛苦,有的经历了爱情的离别和伤痛。
然而,他们依然坚强地生活着,为了生活、为了
家庭、为了爱情,他们不断地奋斗和努力。
这让我深感对生活的珍
惜和对人生的敬畏。
总的来说,巴金先生的《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通过对
家庭、爱情、人生的描写,让人深受感动和思考。
读完这部小说,
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
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优秀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温暖和力量。
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主要内容与读后感
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主要内容与读后感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巴金爱情三部曲》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三部曲包括《家》、《春》和《秋》。
以下是对这三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读后感的分享。
《家》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它主要描述了在历史背景下的一对男女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的爱情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女儿梅剑秋和城市工人许留芳。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的女儿梅剑秋被迫去城市当给养的女儿。
在城市里,她遇到了许留芳,两人相爱并通过艰苦努力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但是,他们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社会的变革和个人的命运使他们陷入了困境。
小说通过描写梅剑秋和许留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困境的思考和对爱情力量的赞美。
《春》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它继续了《家》的故事,但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梅剑秋和许留芳的婚姻生活展开。
他们结婚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战争的爆发使他们再次被迫分离。
梅剑秋在战争中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她与许留芳的爱情在战争的磨砺下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定。
小说通过描写这对夫妻在战争中的坚持和忍耐,展示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爱情的力量都可以战胜一切。
《秋》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发生在新中国的建设时期。
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着梅剑秋和许留芳的退休生活展开。
他们和他们的儿女一起生活,享受着和平和幸福。
然而,年龄的增长和个体的离世使他们陷入了对生离死别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
小说通过描写梅剑秋和许留芳对于生命和爱情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宝贵性的关怀。
读完巴金爱情三部曲,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力。
无论是在困境还是在战争,爱情似乎永远是人们坚持和奋斗的动力。
通过许留芳和梅剑秋的爱情故事,巴金展示了一对普通人如何能够通过坚持和努力获得幸福。
他们在生活的各个阶段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但他们仍然相信爱情的力量,并为了爱情而奋斗。
2023年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主要内容与读后感
2023年巴金爱情三部曲的主要内容与读后感《巴金爱情三部曲》是中国现代作家巴金创作的一系列长篇小说,包括《家》、《春》和《秋》,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创作完成。
这三部小说以爱情为主题,围绕着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社会背景展开,生动地描绘了民国时期浮华繁杂的都市生活。
《家》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魏巍的一段婚姻、家庭生活和爱情经历。
魏巍是一个知识分子,与孙宛如结婚后发现自己处于无力改变的家庭环境中,最终选择离婚。
小说通过描写魏巍在家庭中遭遇的困境和冲突,展现了民国时代家庭乱象、封建思想束缚个人自由的现状。
魏巍与同事朱蕙的爱情也贯穿全书,表达了巴金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
《春》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以青年蒋雨叶的爱情、婚姻和生活为主线,描绘了蒋雨叶和她的丈夫、情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小说通过蒋雨叶在都市生活中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妇女作为第二流公民的地位和对婚姻的束缚。
蒋雨叶的情人默面对婚姻的压力选择了自杀,而蒋雨叶则在痛苦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小说以揭示现代都市生活的酸楚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为主题,表达了巴金对自由、理想与婚姻的思考。
《秋》是《巴金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以主人公林远舟的感情经历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思考和对风花雪月的咏叹。
小说通过林远舟与多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
林远舟在历尽风雨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真正的爱情,但缺乏物质基础的他最终无法与真爱长久相守,最终与一个实际与他结合的女人走进了婚姻。
小说以揭示人性弱点、爱情和婚姻的复杂关系为主题,表达了巴金对爱情的痴迷与无奈。
读完《巴金爱情三部曲》,我不禁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所打动。
这些小说通过对爱情的深入探索,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压制、婚姻对爱情的束缚以及现代社会对情感的冷漠。
从《家》到《秋》,巴金以饱满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和人们的喜怒哀乐。
名言中的爱情哲学巴金的深度解读
名言中的爱情哲学巴金的深度解读名言中的爱情哲学巴金的深度解读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充满了关于爱情的各种表达和解读。
而中国现代作家巴金,以其深刻而犀利的笔触,描绘了许多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并通过这些作品传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哲学观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度解读巴金名言中蕴含的爱情哲学。
首先,巴金曾说过:“人再混蛋,也不该放过一个真正爱你的人。
”这句话无疑是巴金深思熟虑后的一种爱情观点。
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曾经犯下了怎样的错,犯过怎样的混蛋事,在真正爱你的人身上,他们应该得到宽恕和原谅。
这种爱情观点体现了巴金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悔过的可能,每个人都值得得到爱和关怀。
其次,巴金的名言“爱他人比被爱更幸福”也展现了其独特的爱情哲学。
巴金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付出和奉献,而不仅仅是被爱。
爱他人意味着我们愿意为他人付出,愿意去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在这种爱情观点下,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享受,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通过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帮助他人,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和幸福。
巴金还曾提到:“自己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不要依靠别人,因为没有人会永远依靠你。
”这句话表明了巴金对自立和自强的看法。
他认为,在爱情中,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对方,而是应该保持独立并保护好自己。
巴金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和爱情的现实主义态度,他希望人们能够在爱情中保持理性和独立,不要过分依赖和期望对方。
巴金曾说:“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对方,我们只是暂时地占据了彼此的时间。
”这句话揭示了巴金对爱情的理性看待。
他认为,爱情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永远拥有对方。
这种理性态度意味着我们应该珍惜和享受爱情的瞬间,同时也不要对未来有太大的期望和负担。
巴金希望人们能够理解爱情的无常和不确定性,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爱情的起伏和变迁。
除了以上的名言,巴金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深刻描写和哲学思考。
例如在他的小说《家》中,他通过描绘家庭中各个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爱情的坚韧和包容。
浅谈-巴金作品中爱情观
浅谈巴金作品中的爱情观论文摘要20世纪的中国,文化形态、思想观念都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巴金作为新文学转型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早期作品中关于“爱情〞这个永恒话题的描写,有浪漫、有温情、有苦涩、有伤痛……但共同点都是将爱情作为一种“曲笔〞,借以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和对现实的认识理解、体验感受,也是当时社会的在冲突与精神价值最真实的表达。
巴金笔下的爱情,涉及的情感状态、生存体验,本质上是其传达某种社会理念的“借用品〞,通过提醒人物在爱情关系中的爱恋与憎恶、理智与情感、思想与行为等,反映出青年革命者在爱情面前复杂的矛盾心理,剖析了他们精神苦闷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鼓励社会叛逆,抨击了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另外,也将人物对待爱情与事业、小我与大家等的轻重抉择时表现出的献身精神、民族大义刻画的淋漓尽致。
悲壮中透着高昂,剧烈中含着大义凛然,印证了20世纪中国人性觉醒的履迹。
关键词:巴金无政府主义爱情观爱情三部曲目录一、巴金作品中的爱情类型-------------------------------------------------------------1 〔一〕信仰高于爱情----------------------------------------------------------------------1 〔二〕男性自卑与女性崇拜-------------------------------------------------------------2 〔三〕宣泄对社会的愤懑----------------------------------------------------------------2 〔四〕爱情效劳信仰----------------------------------------------------------------------3 〔五〕亲情、友情类型-------------------------------------------------------------------3 二、巴金笔下的信仰与爱情纠结的人物形象分析----------------------------------3 〔一〕为了坚决信仰拒绝爱情----------------------------------------------------------4 〔二〕面对爱情和信仰的迷茫----------------------------------------------------------4 〔三〕同时忠于爱情和信仰的悲剧----------------------------------------------------6三、巴金对信仰和爱情的思考----------------------------------------------------------6四、结语-------------------------------------------------------------------------------------7 参考文献-------------------------------------------------------------------------------------7浅谈巴金作品中的爱情观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和较为完整地描述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作家。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情感特征而闻名。
在巴金的小说中,情感既细腻又真实,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本文将探讨巴金小说的情感特征。
首先,巴金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姿多彩,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比如在《家》中,巴金通过对老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一位顽固而坚强的老人,在生活的艰难中仍然保持着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而在《秧歌》中,巴金则通过女主人公小梅的形象,展现了一位热情奔放、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
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使巴金的小说充满了生活的活力和情感的共鸣。
其次,巴金小说中的情感描写细腻动人,让读者共情产生共鸣。
在《家》中,老舍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爱,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家的重要性。
在《秧歌》中,小梅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和对爱情的坚守,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坚守的勇气。
巴金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彩。
此外,巴金的小说中还描写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矛盾。
在《家》中,老舍与家人之间的亲情和矛盾、对邻里之间的友情和误解,展示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在《秧歌》中,小梅与周围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友情和背叛,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阴暗面。
这种对人际关系的细致描写,使巴金的小说更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多样性。
总之,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表现在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细腻动人的情感描写以及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中。
这种情感特征让巴金的小说充满了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通过对巴金小说情感特征的探讨,我们不仅更加了解了这位作家的创作风格,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多彩。
愿巴金的小说情感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追求真爱、珍惜亲情、坚守信念,活出真实的自己。
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整理
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整理巴金,原名李季,生于湖南省岳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在他的小说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特征,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本文将就巴金小说中的情感特征进行整理,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青春的澎湃与沉重巴金的小说中,青春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描绘了青年人在磨难与幸福之间摇摆的心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向往。
在《家》中,巴金通过讲述少年张九龄的成长经历,展现了青春的澎湃和沉重。
张九龄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爱情的执着,表达了青年人内心的挣扎和犹豫。
巴金通过对青春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青年时代的喜怒哀乐,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可能性的渴望。
生活的坎坷与温暖在巴金的小说中,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他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贫困与艰辛中奋斗求生的场景。
在《春》中,巴金讲述了小镇上的一对老夫妻,在生活的困境中相互扶持和守望,展现了生活的坎坷与温暖。
他通过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温情,让人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爱情的甜蜜与伤感除了青春和生活,爱情也是巴金小说中的重要主题。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甜蜜与伤感,展现了人生中最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秋》中,巴金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他通过对爱情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酸甜苦辣,以及对爱情的珍视和呵护。
巴金的作品中,爱情既是人生中的一种美好,也是一种时刻让人感到痛苦的情感。
总结巴金的小说中,情感特征丰富多彩,展现了人类内心最深层的情感体验。
青春的澎湃与沉重,生活的坎坷与温暖,爱情的甜蜜与伤感,构成了他作品中的情感主线。
通过对这些情感特征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品味他作品中的魅力所在。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巴金的小说,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体验到人类情感的丰富和深刻。
巴金的文学作品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思考和启迪,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尽可能性。
感悟巴金名言中的爱与自由
感悟巴金名言中的爱与自由巴金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有力地展现了爱与自由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他的名言中也蕴含了对于这两个主题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巴金名言的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与自由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部分:爱的力量爱是人类最基本也最伟大的情感之一。
巴金先生在他的名言中提到了爱的力量,这点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在《家》这部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家庭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关怀。
这种爱不仅体现在血缘关系上,更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付出。
巴金先生通过描述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向读者展示了爱的力量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的。
在困境中,爱让人们相互扶持,给予力量和勇气。
在巴金先生的作品中,他呼吁人们要通过关爱和宽容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第二部分:自由的追求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状态,也是每个人应该有的权利。
巴金先生在他的名言中提到了自由的重要性,在他的作品中也多次探讨了自由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巴金先生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他批判了社会中的偏见和歧视,呼吁人们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束缚地生活。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追求自由的角色,这些角色通过与社会进行抗争,最终实现了自己内心的自由。
巴金先生的名言提醒着人们要反思自己的内心,解放自己的思想,追求真正的自由。
他的作品和名言都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他认为只有通过在思想上追求自由,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第三部分:爱与自由的统一爱与自由在巴金先生的作品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他认为只有通过爱,才能真正实现自由。
爱是自由的基础,自由是爱的终极追求。
在巴金先生的作品中,他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通过爱,人们能够理解和包容彼此,体验到真正的自由。
只有在拥有爱的环境中,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追求自由,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结:通过对巴金先生名言的感悟,我们可以看到爱与自由在他的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这两个主题是他一生中思考和探讨的重点,也是他作品的灵魂所在。
巴金笔下的爱情描写
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一、浅谈巴金的爱情观 (4)1、情感的封闭到敞开 (4)2、情感的悲剧 (7)二、深论巴金的爱情观 (8)1、《家》中的爱情故事 (8)2、《春天里的秋天》的爱情 (10)3、爱情三部曲的爱情 (11)三、总结爱情 (14)1、巴金真挚感人的爱情 (14)2、现实生活的爱情观 (14)参考文献 (17)巴金笔下的爱情描写摘要:通过对巴金和萧珊的爱情写出了巴金对萧珊的爱是专一、相濡以沫的爱。
巴金笔下的爱情故事的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的描写,显示出了当时社会年轻人追求爱情的勇气和相信世界上的爱情是至高无上。
巴金笔下的爱情是需要克服一却社会的封建思想和家庭的封建礼教思想,所以小说的爱情是浪漫而又有充满悲剧色彩的,同时也显示出一群对社会和家庭不满的,自己努力逃脱各种封建思想的小说的主人公。
虽然他们被当时的社会思想所束缚着自己的爱情,但是他们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爱情,当自己爱情来到时坚信自己能拥有爱情,感知爱情的真挚、至高无上。
巴金笔下的爱情描写把封建社会下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写得生动,形象,通过他们的爱情写出了当时婚姻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之大,而正因这种思想突显出了巴金笔下的爱情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爱情观真挚忠贞一、浅谈巴金爱情观1、情感的封闭到敞开巴金的爱情忠贞而严肃,真正的体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巴金和萧珊的爱是伟大的,他们经历风雨,因为爱,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巴金对爱情是相濡以沫,他的一生只有萧珊一个恋人及爱人。
巴金的一生写了许多的优秀作品,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写作和翻译,他的一生很多时间都是在写作,把自己家人和朋友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通过自己作品写出他内心的情感。
或许是这样他32岁才开始恋爱,到40岁才和萧珊结婚。
①年轻的巴金认为“爱情不过是生活里的一个小小点缀,它是火,玩火,是危险的”,这可以看出当时巴金对待爱情就像玩火。
巴金看到朋友爱情中有悲剧而自己选择封闭情感的大门,他认为爱情是没有理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巴金作品中的爱情观论文摘要20世纪的中国,文化形态、思想观念都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巴金作为新文学转型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早期作品中关于“爱情”这个永恒话题的描写,有浪漫、有温情、有苦涩、有伤痛……但共同点都是将爱情作为一种“曲笔”,借以充分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和对现实的认识理解、体验感受,也是当时社会的内在冲突与精神价值最真实的体现。
巴金笔下的爱情,涉及的情感状态、生存体验,本质上是其传达某种社会理念的“借用品”,通过揭示人物在爱情关系中的爱恋与憎恶、理智与情感、思想与行为等,反映出青年革命者在爱情面前复杂的矛盾心理,剖析了他们精神苦闷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激励社会叛逆,抨击了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另外,也将人物对待爱情与事业、小我与大家等的轻重抉择时表现出的献身精神、民族大义刻画的淋漓尽致。
悲壮中透着高昂,激烈中含着大义凛然,印证了20世纪中国人性觉醒的履迹。
关键词:巴金无政府主义爱情观爱情三部曲目录一、巴金作品中的爱情类型-------------------------------------------------------------1 (一)信仰高于爱情----------------------------------------------------------------------1 (二)男性自卑与女性崇拜-------------------------------------------------------------2 (三)宣泄对社会的愤懑----------------------------------------------------------------2 (四)爱情服务信仰----------------------------------------------------------------------3 (五)亲情、友情类型-------------------------------------------------------------------3 二、巴金笔下的信仰与爱情纠结的人物形象分析----------------------------------3 (一)为了坚定信仰拒绝爱情----------------------------------------------------------4 (二)面对爱情和信仰的迷茫----------------------------------------------------------4 (三)同时忠于爱情和信仰的悲剧----------------------------------------------------6三、巴金对信仰和爱情的思考----------------------------------------------------------6四、结语-------------------------------------------------------------------------------------7 参考文献-------------------------------------------------------------------------------------7浅谈巴金作品中的爱情观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和较为完整地描述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作家。
在他早期的《爱情三部曲》等小说中,巴金塑造了众多不同的无政府主义信仰者的形象。
在描写这些形象的时候,巴金最擅长的一种手法,就是把革命套在爱情的外衣里进行描写。
以爱情作为切入口,巴金找到一个最容易走入人物复杂内心世界,也最容易打动和吸引读者内心的大门。
就如同巴金自己所一再强调的那样“我并不是单纯地描写这爱情事件的本身,我不过借用恋爱的关系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
”而确实,爱情,对于无政府主义运动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痛苦而又无可回避的考验难题。
而在面对爱情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人物不同的性格。
(1)一、巴金作品中的爱情类型在巴金一些主要代表作品中的爱情描写里,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爱情类型:(一)信仰高于爱情巴金作品中该类型的男性主人公多为扬善除恶、立志献身事业的青年革命者。
在他们的观念里,觉得推翻封建腐朽统治,建立人人平等的民主主义社会才是青年人最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而在这历程中爱情显得极其奢侈,或者说对于一个不知下一秒是否会身首异处的人来说,追求美满的爱情是一种奢望。
他们宁愿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追求人性解放的宏伟事业中,他们将那份爱的悸动压在心底,奉献着自己近于禁欲的青春年华。
《雾》里的陈真有“我需要的是工作。
我的问题并不是女性的爱情所能够解决的。
……我没有福气享受……”的自白,同样在《灭亡》中,杜大心曾愤慨道出“一个立誓牺牲个人幸福来拯救人类的人,还有资格爱女人……把他有限的精力分到男女爱情的上面去,这不可能、不应该!”的宣言,这些都是信仰至上观念的最佳体现。
在青年革命者的观念里,信仰高于一切,只有完成救赎大众的革命伟业之后才会有儿女情长,才有资格、有时间去经营爱情。
救赎劳苦大众是他们觉得最应该去做的事情,灵魂与肉体是可以剥离的,仿佛只有男女主人公都有着志同道合的革命追求,他们之间才会擦出爱情的火花,才可以进入恋爱状态,如《电》中的吴仁民与李佩珠。
这种爱情观里,“灵”是爱情的主题,且赋予其革命的信念,“性”被认为是堕落的、罪恶的。
作(1)陈琼芝:《生命之华·巴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者曾明确表示“我所注重的是性格的描写。
我并不是单纯地描写爱情事件的本身,我不过借用恋爱的关系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2)。
通过爱情话语来传达作者对世事的看法,展现出主人公为救赎大众而牺牲小我的高尚情操。
这种爱情观毕竟不符合人类发展进步的轨迹,那种灵肉剥离的、缺失性爱意识的言语,有悖于主人公健全的、人性化的性格塑造(二)男性自卑与女性崇拜巴金作品中不乏在爱情上自卑多过担当的男性主人公形象,他们对待恋人近乎崇拜,在一定意义上可认为是他们的软弱自卑、优柔寡断使得他们的爱情美梦化为泡影。
陈剑云是贯穿于《家》和《春》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尽管这个形象很少为读者注意,但他的爱情心态却极富典型意义。
剑云不同于觉新,觉新所在的封建大家庭尚未完全败落,他在这个大家庭里长房长孙的地位还能使他受到不少人的重视,特别是赢得一些年轻女子的青睐。
陈剑云却是个彻底的破落户子弟,只能靠着伯父的周济维持着生活,可偏偏这位“除了伯父底零落的家外什么都被剥夺了的谦逊的人”暗恋上了对他来说如高高在上的女神一样的琴。
在《春》的结尾,作者让剑云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他是在帮助淑英逃出家门,护送她到达上海而因劳累过度得肺病死去的,他终于为自己心中的“女神”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陈剑云这类人物形象在巴金笔下屡见不鲜,《寒夜》中的汪文宣就是其中一位,他深爱妻子,却对妻子与母亲的争吵无能为力,在妻子的情夫面前自惭形秽。
汪文宣多次不自觉地说出妻子简直是个天使,自己配不上她之类的话,足以显示出他内心根深蒂固的自卑情绪。
他对妻子产生了近乎崇拜的心理,那么曾树生撇下他独自飞往兰州之后,汪文宣很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也就不足为怪了。
自卑情绪和异性崇拜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交织缠绕在巴金笔下的男性主人公心中,造成了他们的苦闷、彷徨,在感情冲突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三)宣泄对社会的愤懑巴金的作品《灭亡》,从根本上说不是一部恋爱小说,巴金宣泄的不是爱情上的苦闷,也不是一般地表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
主要是抒发对罪恶社会极端憎恶的情感,表现出在现实面前极端愤懑的心境,同时赞颂杜大心为信仰而牺牲一切的崇高人格。
巴金曾自述:“我创造李静淑出来给我解决爱与憎的问题。
”“我是暴露我的灵魂,倾吐我的爱憎,表示我的希望。
”巴金是诚实的,他说了《灭亡》,也是早期小说中的一个特点:(2)巴金:《〈爱情三部曲〉总序》,《巴金选集》第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88、397、423页。
将爱情描写作为一种“曲笔”,曲折地倾吐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灭亡》中,作者为了充分展示主人公杜大心的矛盾心态和爱憎情感,有意设计了他与李静淑的爱情故事,并让杜大心在李静淑面前毫无顾忌地发泄自己的愤懑,诉说“憎”的情感,追诉他怎样从爱人类到憎恨人类的思想变化过程,同时充分倾吐作者自己对待社会的看法。
当杜大心在爱人面前倾述自己的苦闷时,就像是作者在苦诉自己的悲哀,当他们互相争论爱与憎的问题时,就像作者自己的思辨过程。
在这类爱情的叙述中,爱情被当作是一种载体,是传达某种创作目的的“借用品”,而爱情本身并不受到关注。
(四)爱情服务信仰在这中类型的爱情中,个人的情感常常会成为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努力实现某种目标。
《新生》是《灭亡》的续篇,但是却从不同的角度来抒发作者的观点,主人公李冷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转变是本文的主线,最终为了信仰而献出宝贵的生命,情感得到升华,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小说中,以李冷与张文珠的爱情关系来服务主题需要,李冷想要获得完满的爱情就必须克服个人主义,接受新的信仰,和融进工人阶级中的文珠走同一条路,他们的爱情也随着李冷从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的转变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寓意。
这一过程中掺杂着各种不适、曲折,但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爱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主人公努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爱情对他的吸引激励着他不断的做出改变,也反映出李冷个人主义思想的顽固。
爱情的力量确实是伟大的,但难免有点夸大了爱情的力量。
(五)亲情、友情类型巴金在这种爱情类型的创作过程中,并不是想要宣扬爱情的力量,更多的是展现一种类似爱情的亲情与友情。
它不是爱情,却能至死不渝、舍生忘死;它是爱情,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爱情那样情意浓浓、轰轰烈烈、山盟海誓。
虽说表明了恋人的身份,却也极少的出现爱情话语,更像是一种革命战斗式的友情。
典型代表是《海的梦》里的女主人公里娜,她的两段爱情经历都是和并肩作战的战友。
第一个恋人给了她此生唯一的革命信仰和理想,就像是一位启蒙老师,第二个恋人在她追求革命事业的奋斗中给予了她无私的帮助、支持和鼓励。
他们会为了对方舍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一切,体现出人类真善美的高贵品质。
然而,这些就是他们对待爱情全部的感观,可以为了对方舍生忘死,却不掺杂任何的性爱因素,就如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般。
实际上,这样的爱情只是一种空洞的理念,一种纯粹的精神象征,并不符合人性的真实发展。
多于亲情与友情,但又少于爱情,像是精神上惺惺相惜的同命人,追求着精神境界的更高信仰。
此外,巴金的作品中,还有像《家》中觉新、梅、瑞珏三角的爱情关系中,梅与瑞珏之间无嫉妒、无排挤的道德完善型爱情,觉慧与鸣凤的主奴依附型爱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