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无线局域网性能分析及仿真(基于rtsctsdcf)

合集下载

无线协作通信的仿真与性能分析(协作策略)

无线协作通信的仿真与性能分析(协作策略)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林森学号:240092414系部:康尼学院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题目:无线协作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协作策略〕指导者:杨洁讲师评阅者:2021 年 6 月南京Wireles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Bachelor of ScienceBySen LinSupervised byLecturer Jie Yang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ne 2021摘要为了满足人们对无线多媒体通信业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协作通信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研究了无线协作通信中的局部协作策略。

其中比拟主流的是放大转发〔AF〕和解码转发〔DF〕。

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协作策略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MATLAB来仿真了不同信噪比下AF和DF协作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从仿真结果可以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在不同信道条件下,AF、DF和传统的直连方式相比优势在哪里,缺点在哪里。

通过比拟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不同传输方式的误比特率以及功耗等参数可以判断一种无线通信方式的优劣,而这次研究,就是要运用MATLAB软件,来完成对不同协作策略以及不使用协作情况下的通信效果的仿真,从而得以判断不同通信方式的好坏,加深对自身专业的了解。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建模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无线协作通信原理;协作通信中不同协作策略;MATLAB仿真流程,用MATLLAB编程实现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仿真。

计算机无线局域网技术毕业论文

计算机无线局域网技术毕业论文

计算机无线局域网技术毕业论文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技术特点网络结构网络安全1、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点无线局域网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

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

目前的无线局域网产品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IEEE802.11、IEEE802.11b、HomeRF、IrDA和蓝牙。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安装便捷、覆盖范围广、经济节约、易于扩展、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强,网络保密性好等优点。

无线局域网与传统有线局域网相比优势不言而喻,它可实现移动办公、架设与维护更容易等。

无线局域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

这样,无线局域网就能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

无线局域网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联通问题。

2、无线局域网的结构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可分为两类:无中心拓扑和有中心拓扑。

无中心拓扑的网络是一个全连通结构,采用这种拓扑的网络一般使用公用广播信道,各站点都可竞争公用信道,而信道接入控制(MAC)协议大多采用CSMA。

无中心拓扑的网络要求网中任意两点均可直接通信,采用这种结构的网络一般使用公用广播信道,而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多采用载波监测多址接入类型的多址接入协议。

其特点是:网络抗毁性好、建网容易、费用较低。

中心拓扑结构网络,即有一个无线站点充当中心站,所有站点对网络的访问均由其控制。

使用这种结构的网络,拥有如下的特点:当业务量增大时网络吞吐性能以及网络时延性能的恶化并不剧烈。

另外,由于每个站点只需在中心站覆盖范围之内就可与其它站点通信,所以网络中地点布局受环境限制也相对较小。

此外中心站为接入有线主干网提供了一个逻辑接入点。

无线局域网技术论文

无线局域网技术论文

无线局域网技术论文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 WLAN)作为一种便捷、灵活的网络接入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速的发展。

它使得人们能够在不受线缆束缚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通信。

二、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无线局域网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

它基于 IEEE 80211 系列标准,通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AP)将多个无线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局域网络。

在无线局域网中,数据的传输是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

这些无线电波在特定的频段上传播,常见的频段包括 24GHz 和 5GHz。

无线设备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这些无线电波,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无线局域网采用了多种技术,如调制解调、纠错编码和信道复用等。

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而纠错编码则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信道复用则允许多个设备在同一频段上同时传输数据,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

三、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标准IEEE 80211 系列标准是无线局域网领域最常用的标准。

其中,80211b 工作在 24GHz 频段,最高传输速率可达 11Mbps;80211g 也是工作在 24GHz 频段,但最高传输速率提高到了 54Mbps;80211n 则引入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工作在 24GHz 和 5GHz 频段,最高传输速率可达 600Mbps;80211ac 进一步提高了传输速率,工作在5GHz 频段,最高可达数 Gbps。

除了IEEE 80211 系列标准,还有一些其他的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如蓝牙(Bluetooth)和Zigbee 等。

蓝牙主要用于短距离的设备间通信,如手机与耳机、键盘等的连接;Zigbee 则适用于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物联网应用。

干扰环境下无线中继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仿真

干扰环境下无线中继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仿真

摘要本设计强调干扰环境下无线中继的性能分析。

将从通信系统主要的性能指标入手,通过理论推导及仿真,分析干扰环境下中断率、误码率、信道容量等。

在中继传输系统中,不论是两跳中继,还是多跳多中继系统,其信道传输的基本原理均是建立在两跳中继系统基础上的。

在本设计中,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干扰环境下无线中继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分析与仿真。

关键词:多跳中继;误码率AbstractThis design emphasizes the wireless relay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I will analyze the mainperformancemetrics such as outage and error prob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than I will make some simulation to demonstrate the result of theory analysis. In relay transmission system, either two relayingor multiple relaying, its basic principlesare based on the two relaying system. In this design, the wireless relay system performance in the interference will be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Key Words: Multiple relay;Bit error rate前言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结论。

无限局域网技术分析与探讨-毕业论文

无限局域网技术分析与探讨-毕业论文

JIU JIANG UNIVERSITY毕业论文题目:无线局域网技术分析与探讨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网络系统管理姓名:年级:指导教师: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摘要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无线技术 IEEE802.11 安全技术 WLAN摘要 (2)目录 (3)第一章 (5)1.1 选题背景 (5)第二章无线局域网 (6)2.1 简单的家庭无线局域网 (6)2.2 无线桥接 (6)2.3 中型无线局域网 (7)2.4 大型可交换局域网 (7)2.5 无线局域网络应用 (8)2.6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8)2.7 无线局域网的不足之处 (9)第三章无线技术 (10)3.1 技术要求 (10)3.2 硬件设备 (10)3.3 展频技术 (11)3.3.1 跳频技术 (11)3.3.2 直接序列展频技术 (11)3.4 FHSS VS DSSS调变差异 (11)3.5 DSSS VS FHSS之优劣 (11)第四章 IEEE 802.11之相关信息 (13)4.1 2.4GHz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13)4.2 2.4GHz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 (13)4.3 Diffused IR (13)第五章无线局域网络产品简介 (14)5.1 Access Point (14)5.2 Wireless LAN Card (14)5.3 Antenna (14)5.4 产品Q&A (14)5.5 无线局域网络之应用 (17)第六章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与展望 (18)6.1 公共WLAN组网方案 (18)6.1.1 接入点(AP) (18)6.1.2 接入控制点(AC) (18)6.1.3 远程拨号接入认证(RADIUS)服务器 (18)6.1.4 认证服务器(AS) (18)6.1.5门户网站服务器(Portal Server) (18)6.2 公网WLAN用户接入的相关解决方案 (18)6.2.1 1.OWLAN的用户认证 (18)6.2.2 802.1x用户认证方式中的访问实体 (19)6.3 802.1x认证方式 (19)6.3.1 EAP-MD5认证方式 (19)6.3.2 EAP-SIM认证方式 (19)6.3.3 EAP-TLS认证方式 (19)6.3.4 EAP-TTLS鉴权认证方式 (19)6.4 OWLAN的数据安全 (20)第七章 WLAN中的VPN (21)7.1 由用户端发起的VPN连接 (21)7.2 由AC端发起的VPN连接 (21)7.3 802.11i标准 (21)7.4 基本的WLAN安全 (22)7.5 IEEE 802.11的安全技术 (22)7.5.1 认证 (22)7.5.2 保密 (23)7.6 IEEE 802.11i标准 (23)7.7 VPN技术 (24)7.8 WAPI (24)7.9 WLAN的切换与漫游 (25)7.9.1 切换与漫游 (25)7.9.2 移动IP (25)结语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第一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对于局域网络管理主要工作之一,对于铺设电缆或是检查电缆是否断线这种耗时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烦躁,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出断线所在。

校园无线局域网毕业论文

校园无线局域网毕业论文

校园无线局域网毕业论文校园无线局域网摘要:有线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教育事业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当今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校园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数字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协议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无线产品性价比的提高,无线网络逐渐走入了校园并在校园网的建设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样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可以说,无线网络已经在校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校园里的学生、老师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样也产生了无线教学模式,无线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使无线网络在校园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Abstract:Cable computer network has been in education field have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t to education career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Nowdays computer network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on campus, and has produced new teaching mode - digital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 standards of further perfecting and wireless products ratio of performance to improve, wireless networks gradually into the campus an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plays a more and more major role, als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Cansay, wireless network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on campus of campus, the students, the teacher also produced great impact. Likewise also produced a wireless teaching mode, wireless teaching mode emerges can make wireless network on campus get more extensive application.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校园网、无线接入站Keywords: Wireless LAN 、Campus network 、Wireless access station 第 2 页目录摘要、关键词..........................................................................................2 目录 (4)1.引言 ..................................................................... ..........................................................42.无线局域网的概述和优点: .................................................................... ....................4 3.无线局域网的基础知识 ..................................................................... (5)3.1无线局域网的理论基础 ..................................................................... (5)3.2无线局域网的基础设备 ..................................................................... (7)3.3无线网络协议: .................................................................... . (8)3.4无线安装模式 ..................................................................... . (9)3.5校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网络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网络控制系统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控制系统与网络通信系统的集成成为控制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为此提出了网络控制系统(NCS)。

本文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的工业背景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网络时延问题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网络控制系统的时延产生原因及特性,根据采样时间的不同和驱动方式的不同进行了建模分析。

根据不同的模型分析了固定时延、随机时延的补偿控制器设计。

本文重点介绍了针对不确定时延采用Fuzzy-PID控制器的设计和仿真研究。

在最后,介绍了一种Matlab环境下的实时控制系统仿真工具箱Truetime,给出了具有时延特征的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仿真结果。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网络时延,时延补偿,Fuzzy-PID控制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some considerable attentions have been directed to the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s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So Network Control System(NCS)is proposed. In this thesi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focuses on the progress of network delay. The cau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twork-induced delay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f sampling time and drive way, model is built and analyzed.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models, the controller with the compensation about the fixed time delay and random delay controller are design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using Fuzzy - PID controller against uncertainty delay to design and simulation testing. In conclusion,Simulink toolbox,named by Truetime,based on Matlab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CS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KEY WORDS: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Network-induced delay, Delay compensation, Fuzzy-PID controller目录第一章绪论 01.1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基本概念 0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01.1.2 网络控制系统的描述 (2)1.2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研究现状 (3)1.2.1 NCS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3)1.2.2 NCS控制器设计方法 (4)1.3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与主要工作 (6)1.3.1 目的和意义 (6)1.3.2 研究内容 (7)第二章具有网络诱导时延的NCS分析 (8)2.1 引言 (8)2.2 网络控制系统的采样技术 (9)2.2.1 同步采样和非同步采样 (9)2.2.2 时间驱动方式和事件驱动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网络局域网技术论文范文(2)

无线网络局域网技术论文范文(2)

无线网络局域网技术论文范文(2)无线局域网技术论文篇二论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摘要: 本文结合无线局域网发展的背景,从物理安全、存在的威胁两方面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并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

关键词: 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一、引言近年来,无线网在全世界取得了较大发展,无线局域网(WLAN,wIreland1ess Local Area Network)应用也越来越多,它将扩展有线局域网或在某些情况下取而代之。

可以预见,未来无线局域网将依靠其无法比拟的灵活性、可移动性和极强的扩容性,使人们真正享受到简单、方便、快捷的连接。

但是,与有线网络一样,无线局域网正受到众多安全问题的困扰,其中包括来自网络用户的攻击、未认证的用户获得存取权和来自公司或工作组外部的窃听。

由于无线媒体的开放性,窃听是无线通信常见的问题,使得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比有线网络更受关注。

二、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目前,困扰无线局域网发展的因素己不是速度,而是安全、应用和互联互通方面的问题,其中安全己成为制约无线局域网发展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在所有不愿采用无线局域网的用户中,有40%的原因来自安全问题。

可见,安全问题不解决,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前景必将大受影响。

与有线网络相比较,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物理安全无线设备包括站点(STA,Station)和接入点(AP,Access Point)。

站点通常由一台PC或笔记本电脑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接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网络接口构成,其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

物理安全是关于这些无线设各自身的安全问题。

首先,无线设备存在许多的限制,这将对存储在这些设备的数据和设备问建立的通信链路安全产生潜在的影响。

与个人计算机相比,无线设备如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和移动电话等,存在电池寿命短、显示器小、有限的或不同的输入方法、通信链路带宽窄、内存容量小、CPU处理速度小等缺陷。

无线网局域技术论文(2)

无线网局域技术论文(2)

无线网局域技术论文(2)无线网局域技术论文篇二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探讨摘要:如今网络的普及扩大了计算机的使用范围,特别是网络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而网络中采用无线技术传播更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其发展更加迅速,无线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线连接,方便快捷适用,从而飞速发展。

无线局域网采用无线方式传播,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信息,使得上网不受地点和布线的限制,体现了信息收发的移动性。

无线网络只要通过一定的无线发射器等设备可不插网线通过无线网卡即可上网,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关键词:无线连接网络;WLAN;无线网络;移动网络;无线通信一、无线网络的发展历程无线网络的最初应用,是在二战时期为了方便采用无线电信号来进行收发信息。

为了安全,收发信息要对其进行加密和解密,由此还产生了密码技术。

后来,程序设计人员还设计出c采用封包式专业技术的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就是利用了无线通信技术,像这样的网络系统就成了WLAN的最初原型。

这时,无线网络算是正式诞生了。

二、无线局域网所带来的好处及相关特点无线局域网是采用无线方式的一种网络,它靠电磁波来收发信息,突破了地理位置和布线不便的限制,打破了有线网的局限性,实现真正的网络的移动连接,方便于移动性无线网络的发展。

1.无线局域网的主要优点跟有线网络比,无线局域网有:使用灵活、安装便捷、经济节约、方便普及发展等相关优越性。

安装无线局域网可以自由的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配置情况,有很好的用户安装自主性,因不需布线,安装过程不受用户限制,可从几户用户到几千用户不等,可提供安全、稳定、快速的网络服务,并且在信息的收发上体现出很强的移动性和灵活性。

不管在哪里,无线网络都发展非常之快,大到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小到办公室、卧室无处不在,几乎是有用电脑的地方就有网络,就有无线网络。

2.无线局域网里常用的技术标准及有关知识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技术标准一般是IEEE802.11,该标准时一些计算机专家及专业人士审核通过的标准。

毕业论文-无线局域网性能分析及仿真(基于RTSCTS-DCF)

毕业论文-无线局域网性能分析及仿真(基于RTSCTS-DCF)

目录1 绪论11.1无线局域网的概述11.2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1.3本论文的章节安排32 无线局域网802.11 MAC层42.1IEEE802.11MAC协议概述42.2IEEE802.11MAC中的主要技术42.2.1 虚拟载波监听技术42.2.2 帧优先级的设置52.2.3 随机退避机制52.2.4 节能管理52.3IEEE802.11MAC的网络工作方式62.3.1 DCF接入方式62.3.2 PCF接入方式82.4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不公平现象82.5两种工作方式的对比和局限性92.6结论103 IEEE 802.11MAC层性能分析113.1MAC协议的性能指标113.1.1吞吐量(S)113.1.2总业务量(G)113.1.3 帧平均传输时延(D)113.1.4饱和吞吐量123.2RTS/CTS-DCF协议性能分析123.2.1 RTS/CTS-DCF机制原理123.2.2基本模型153.2.3 RTS/CTS接入方式153.3RTS/CTS-DCF存在的问题173.4RTS/CTS-DCF的改进算法思想174 RTS/CTS-DCF机制的仿真194.1网络仿真软件194.2RTS/CTS机制的仿真204.2.1 仿真思路204.2.2 仿真模块介绍204.3仿真结果与分析23总结25谢辞26参考文献27附录28附录A外文翻译-原文部分28附录B外文翻译-译文部分32附录C主要源程序351 绪论1.1无线局域网的概念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Network,WLAN),顾名思义,是一种利用无线方式,提供无线对等(如PC对PC、PC对集线器或打印机对集线器)和点到点(如LAN到LAN)连接性的数据通信系统。

WLAN代替了常规LAN中使用的双绞线或同轴线路或光纤,通过电磁波传送和接收数据。

WLAN执行像文件传输、外设共享、Web浏览、电子和数据库访问等传统网络通信功能。

无线局域网技术现状及应用 毕业论文

无线局域网技术现状及应用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无线局域网技术现状及应用系别: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6 月10 日目录引言 (3)1无线局域网技术现状 (4)2.无线局域网标准 (6)2.1 802.11协议 (7)2.2蓝牙标准 (9)2.3HomeRF工业标准 (10)2.4 HiperLAN2标准 (11)3解读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 (12)3.1 WLAN技术的优势 (12)3.2 WLAN的拓扑结构 (14)4无线局域网的架构 (17)4.1协议的选择 (17)4.2网络的规模 (18)4.3天线系统的选择 (19)4.4与现有的系统的连接 (19)4.5无线网络设备类型 (20)5 案例分析 (24)5.1项目背景及概况 (24)5.2项目功能需求分析 (25)5.2室外建网影响因素 (26)5.4方案实施 (27)结论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摘要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办公等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了,这其中局域网占了一定的比重,而无线局域网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普及。

但是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之间有什么区别,无线局域网的优势在哪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所用的介质不同、协议不同。

无线局域网的移动性和扩展性是有线局域网所不能比的。

关键词:有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区别;优势AbstractThe network 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as a means of people to learn life and office LAN of which accounted for a certain proportion, and wireless LAN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opular.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LAN and wired LAN, where is the advantage of the wireless LA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s used in different media, different protocol. Mobility and scalability of the wireless LAN is a wired LAN can not be compared.Keywords:The advantages of wired LAN; wireless LAN; difference;Superiority引言移动计算机网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解决方案:广域解决方案和局域解决方案。

无线局域网论文全文

无线局域网论文全文

无线局域网论文全文•相关推荐无线局域网论文全文无线局域网802.1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研究第一章无线局域网概述在精彩的数据通信世界,无线局域网来了。

无线局域网曾被认为是一项不实用的技术,因为其组网费用昂贵,且受其数据传送能力的限制。

而现在,无线局域网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您如果去旅游,可以方便地在机场或酒店大厅等公共场合中通过配备的接入点上网冲浪,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或配有一个兼容的无线局域网适配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DA)进行其他活动。

您如果登记入住一个酒店,观赏一场体育赛事或注册大学的一门课程,也有可能会看到有人通过具有无线局域网性能的计算机连接本地有线局域网接入点,从服务器和大型机获得数据。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可定义为,使用射频(RF,Radio Frequency)微波(Microwave)或红外线(Infrared),在一个有限地域范围内互连设备的通信系统。

一个无线局域网可作为有线局域网的扩展来使用,也可以独立作为有线局域网的替代设施。

因此,无线局域网提供了很强的组网灵活性。

与有线局域网通过铜线或光纤等导体传输不同的是,无线局域网使用电磁频谱来传递信息。

与无线广播和电视类似,无线局域网使用频道(Airwave)发送信息。

其传输可以使用无线微波或红外线实现。

一般应工作在ISM频段。

1.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和局限性1.1.1优点无线局域网有下列优点:首先,无线局域网使用简易,能灵活地满足组网的要求;其次,减少了传统布线的需要,使其构建不需布线或者不会太昂贵,因此,除非运营商对接入因特网收费高的离奇,无线局域网能够降低运营商和用户双方的运营成本;第三,无线局域网明显提供了可移动性,能够添加、移动、修改设施。

另一个优点是可伸缩性,在适当的位置放置或添加接入点和扩展点,就有可能满足扩展组网的需要。

1.1.2局限性在某些领域中使用无线局域网收、数据会表现出其局限性。

无线局域网应用与设计毕业论文

无线局域网应用与设计毕业论文

无线局域网应用与设计毕业论文XX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与设计系:高职计算机系专业:学生: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XX年X月XX日摘要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

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

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接起来时,架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连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

WLAN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 WLAN为Wireless LAN 的简称,即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是利用无线技术实现快速接入以太网的技术。

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

本文介绍了如何简单组建WLAN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构架和优缺点,组建WLAN无线网络所需的软硬件和无线局域网在实际中的发展和应用, 叙述它组建WLAN无线网络所必须的相关知识和要点。

简述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

本文讲述了在根据要求和规划选择组网方案。

最后设计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了组建WLAN无线网络的具体步骤。

浅析组建WLAN无线网络所需的硬件和方案。

关键字:无线局域网 IEEE802.11n 安全管理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transmission medium is usually rely mainly on copper or fiber to form a wired LAN. But the cable network cabling in some cases be limited to: cabling, altered large projects; line easily damaged; each node in the network cannot be moved. Especially when far away from the phase node should join up, set up dedicated communication line wiring construction difficult, costly, time-consuming, the needs of the rapidly expanding Internet has become a serious bottleneck congestion.WLAN over wired networks is the solution to problems, WLAN is short for Wireless LAN, that wireless LAN. Wireless LAN is the use of wireless technology for fast access to Ethernet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the wired network, WLAN does not require wiring the main advantage is, you can not wiring conditions.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set up a simple WLAN wireless network,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basic composition, formation of WLAN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quired for wireless networks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described it necessary to set up WLAN wireless network related knowledge and key points. Descrip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problems and solu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quirements and planning options under the network program. Final design of a concrete example of a WLAN wireless network set up the concrete steps. On the formation of WLAN hardware required for wireless networks and programs.Key words: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IEEE802.11n safety management目录前言 1第1章综述 (2)第2章无线局域网的整体介绍 (4)2.1无线局域网及基本组成构架 (4)2.1.1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 WLAN) (4)2.1.2 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构架 (4)2.2 无线局域网的的基本设备简介 (5)2.2.1 无线路由器 (5)2.2.2 AP控制器 (6)2.2.3无线AP (6)2.2.4 无线网卡 (7)第3章 WLAN协议——ieee802.11(b,g,n)协议介绍 (9) 第4章无线局域网网络 (11)4.1无线网络的带宽与出口带宽 (11)4.1.1无线网络的带宽 (11)4.1.2 出口带宽 (11)4.2 无线网络管理控制介绍 (11)4.3无线网络的安全保障 (11)4.3.1.无线局域网安全问题 (11)4.3.2 无线局域网存在的几种安全问题 (11)4.3.3 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12)第5章无线局域网设计方案 (13)5.1设计要求 (13)5.2设计理念 (13)5.3设计方案 (13)5.4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原则要求 (16)5.5网络安全管理 (16)5.5.1.集中的安全管理 (16)5.5.2多种用户认证方式和用户状态防火墙 (17)5.5.3安全的AP技术及其侦测和保护 (17)5.5.4无线接入的病毒防护 (17)5.6 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管理 (17)5.6.1 统一管理 (17)5.6.2 RF智能控制管理 (18)5.6.3 采用多个SSID结构 (18)5.6.4 实现网络负载均衡调控 (18)第6章无线局域网络性能评价 (19)6.1 无线局域网网速测评 (19)6.2 无线局域网安全测试 (21)6.3 无线局域网管理测试 (22)结束语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xx高等专科学校高职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前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

无线局域网研究论文

无线局域网研究论文

无线局域网研究论文随着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正成为市场热点,其中无线局域网(wLAN)正广泛应用于大学校园、各类展览会、公司内部乃至家用网络等场合。

但是,由于无线网络的特殊性,攻击者无须物理连线就可以对其进行攻击,使wLAN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wLAN通常置于防火墙后,黑客一旦攻破防火墙就能以此为跳板,攻击其他内部网络,使防火墙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由于wLAN国家标准wAPI的无限期推迟,IEEE802.11网络仍将为市场的主角,但因其安全认证机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无疑让wLAN的安全状况雪上加霜。

因此,采用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detectionsystem)来加强wLAN的安全性将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尽管入侵检测技术在有线网络中已得到认可,但由于无线网络的特殊性,将其应用于wLAN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wLAN的特点,提出可以分别用于有接入点模式wLAN和移动自组网模式wLAN的两种入侵检测模型架构。

上面简单描述了wLAN的技术发展及安全现状。

本文主要介绍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应用于wLAN时的特殊要点,给出两种应用于不同架构wLAN的入侵检测模型及其实用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研究的入侵检测主要针对采用射频传输的IEEE802.11a/b/gwLAN,对其他类型的wLAN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1、wLAN概述1.1wLAN的分类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对于wLAN,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采用的传播媒质,可分为光wLAN和射频wLAN。

光wLAN采用红外线传输,不受其他通信信号的干扰,不会被穿透墙壁偷听,而早发射器的功耗非常低;但其覆盖范围小,漫射方式覆盖16m,仅适用于室内环境,最大传输速率只有4mbit/s,通常不能令用户满意。

由于光wLAN传送距离和传送速率方面的局限,现在几乎所有的wLAN都采用另一种传输信号——射频载波。

射频载波使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IEEE802.11采用2.4GHz频段发送数据,通常以两种方式进行信号扩展,一种是跳频扩频(FHSS)方式,另一种是直接序列扩频(DSSS)方式。

无线局域网的分析与设计(毕业论文定稿)

无线局域网的分析与设计(毕业论文定稿)

编号:审定成绩: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无线局域网的分析与设计单位(系别):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姓名: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组负责人:填表时间:2012 年6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务处制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无线局域网的分析与设计学生姓名系别电子信息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讲师联系电话教师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下任务日期_2012__年_3___月__7__日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要求一.研究的基本内容:1.了解无线局域网的背景、发展状况、发展史、研究的意义、特点和技术标准。

2.熟悉WLAN的组网原则,设备选取原则以及路由协议。

3.校园WLAN的需求分析、具体的组网方案以及安全设置。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首先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工具,搜集一些关于无线局域网的资料,学习并了解无线局域网的背景、特点、组网原则,以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三.研究的基本要求:1.做好需求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组网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

2.要求有详细的组网过程,包括网络设备的选择、协议的选择等。

3.结合现今网络的发展,进行组网,注意网络的安全。

进度计划第四周—第六周,查找WLAN相关的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及主要提纲;第七周—第八周,完成WLAN的概述及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分析;第九周—第十一周,完成移通学院WLAN的设计及服务器的配置和网络的安全设置并完成初稿。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对初稿进行调整和修改,完成2稿。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进行论文修改定稿做好答辩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1] 郭峰, 曾兴雯, 刘乃安, 马广义. 无线局域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6, 9(3):101-120.[2] [美]Jim Geier著, 王群, 礼馥娟, 叶清扬等译著. 无线局域网[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7(12):97-102[3] 林瑞初. 计算机网络工程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3(8):34-38.[4] 刘乃安等.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无线局域网[M].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998, 8 (14):66-69.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备注: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于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下达给学生。

基于信道仿真的无线局域网设备性能测试研究

基于信道仿真的无线局域网设备性能测试研究

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 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是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结合 的产物,具有可移动性,能够快速、方便地解决有线方式 不易实现的网络信道连通问题,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 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WLAN 具备安装便捷、 覆盖范围广、经济节约、易于扩展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商场、工厂、学校等不适合网络布 线的场合[1]。近年来,WLAN 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铁路行业 中,如地铁站、高铁站、机务段等,其在地铁运行中用于车 地数据通信。WLAN 在各行各业、各种环境条件下都有 广泛应用,其工作性能同样需要得到保证。
mer 无线网络监测软件,设计了一套无线局域网设备传输性能测试系统,对比测试了无线的性能,分析改变信道参数对无线网卡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标
准信道模型下的吞吐量及传输速率较无信道模型状态明显下降;信道模型中,速度变化对无线网卡性能的影
响较大。
关键词:信道仿真仪;信道模型;吞吐量;传输速率
图 1 是一个测试 WLAN 性能的信道模型界面,模型 参数包括运行速率、多径数、每条多径的固定衰减和衰落 类型等。测试人员通过不断调整各个参数的值来验证产
收稿日期:2021-03-16 作者简介:黄东(1984—),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无线通信测试。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Zhuzhou Hunan 412000)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channel simulator, USB wireless network card, radio frequency device, shielding box, Chariot network performance test software and Network Stummer wireless network monitoring software to design a set of WLAN equipment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est system, and comparatively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ireless network card in whether the standard channel model and the custom channel model are running, and analyze the im⁃ pact of changing the channel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ireless network car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oughput and transmission rate under the standard channel model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under the non-channel model; in the channel model, speed change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ireless network card. Keywords: channel simulator;channel model;throughput;transmission rate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IEEE 802.11 MAC 层性能分析...........................................................................11
3.1 MAC 协议的性能指标 ..................................................................................11 3.1.1 吞吐量(S)..................................................................................................11
毕业设计


1 绪论........................................................................................................................1
1.1 无线局域网的概述 ..........................................................................................1 1.2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 1.3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3
2.2.1 虚拟载波监听技术 ...................................................................................4 2.2.2 帧优先级的设置 .......................................................................................5 2.2.3 随机退避机制 ...........................................................................................5 2.2.4 节能管理 ...................................................................................................5 2.3 IEEE 802.11 MAC 的网络工作方式 ...............................................................6 2.3.1 DCF 接入方式............................................................................................6 2.3.2 PCF 接入方式 ............................................................................................8 2.4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不公平现象 ..............................................................8 2.5 两种工作方式的对比和局限性......................................................................9 2.6 结论................................................................................................................10
2 无线局域网 802.11 MAC 层 ................................................................................4
2.1 IEEE 802.11 MAC 协议概述 ...........................................................................4 2.2 IEEE 802.11 MAC 中的主要技术 ...................................................................4
1
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局域网性能分析及仿真
3.1.2 总业务量(G).............................................................................................11 3.1.3 帧平均传输时延(D)................................................................................11 3.1.4 饱和吞吐量 ..............................................................................................12 3.2 RTS/CTS-DCF 协议性能分析.......................................................................12 3.2.1 RTS/CTS-DCF 机制原理.........................................................................12 3.2.2 基本模型 ..................................................................................................15 3.2.3 RTS/CTS 接入方式..................................................................................15 3.3 RTS/CTS-DCF 存在的问题...........................................................................17 3.4 RTS/CTS-DCF 的改进算法思想...................................................................17 4 RTS/CTS-DCF 机制的仿真.................................................................................19 4.1 网络仿真软件 ................................................................................................19 4.2 RTS/CTS 机制的仿真 ....................................................................................20 4.2.1 仿真思路 .................................................................................................20 4.2.2 仿真模块介绍 .........................................................................................20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23 总结..........................................................................................................................25 谢辞..........................................................................................................................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28 附录 A 外文翻译-原文部分................................................................................28 附录 B 外文翻译-译文部分................................................................................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