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两首(其一)推荐分享资料

合集下载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

悯农其一和其二的古诗一、悯农其一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全诗共有五十四字,以描写农民的疾苦为主题。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农村景色,表现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表现出农民们在紫烟丛中辛勤耕作的情景,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勤劳辛苦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又写到了农民不易的处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句话表达出农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仍然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把握机遇,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诗人以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深院无人眼自啼。

”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农民可悲的命运的同情。

西湖和西子全都是美好的事物,但追求美好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我们无法去改变农民的处境,但我们可以为他们点燃一盏明灯,让他们在黑暗中感受到希望的光芒。

二、悯农其二悯农其二也是元代著名诗人陆游所作,整首诗以悼念农民的离世为主题,其中蕴含着对于农民的关爱和怀念。

开头两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里可以看出与李绅的《悯农其一》里的描绘的相似之处,强调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艰苦生活。

但是,在这篇诗中,陆游还在描述一件令他悲痛的事情——农民的死亡,“桑园之中,葬我其侄。

自土中来,自土中归。

”。

这句话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农民的尊敬和愿意为他们效力的决心。

他对于农民所做的一切和所付出的一切都心怀感激,认为农民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

最后,陆游用“至今笔底声犹在,不复当年之万世。

”表达了自己沉重的思想感情。

他写句,或许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同样适用。

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在寻找未来的路途中,我们应该尊重所有为我们默默奉献的人,包括那些看起来可能不似美好生活的农民。

结语以上就是古诗《悯农其一》和《悯农其二》的相关内容介绍。

这两首诗歌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善良、宽厚、慷慨、感恩、正义等品质,也承载着诗人对农民的情感、关怀之心。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

悯农赏析简短

悯农赏析简短

悯农赏析简短1.跪求赏析李绅《悯农1》赏析[color=Blue][size=4]【悯农1】(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size][/color][color=Red][size=4][注释][/size][/color]1.悯:怜悯。

2.粟:(sù)[color=Red][size=4][简析][/size][/color]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

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农作者:【李绅】年代:【唐】体裁:【五古】类别:【未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禾:禾苗。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餐:饭。

皆:都是。

【简析】: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

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

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2.跪求赏析李绅《悯农1》赏析[color=Blue][size=4]【悯农1】(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size][/color][color=Red][size=4][注释][/size][/color]1.悯:怜悯。

《悯农(其一)》解读

《悯农(其一)》解读

《悯农(其一)》解读《悯农(其一)》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绅的作品,以抒发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关切之情而闻名。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首美妙的诗作。

一、主题探析《悯农(其一)》的主题是对农民困苦生活的深情关怀。

诗中通过描绘农村生活的苦难和农民辛勤劳作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责备之情。

诗歌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呈现了农民夫妇在艰难环境下努力耕种的景象,其主题意义超越了个人感情的抒发,而是关注社会中底层人民的困境。

二、情感表达本诗情感真挚而深沉,呈现了诗人对农民困苦生活的感同身受之情。

首联:“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生动描绘了农民播种和收获的劳动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赞颂之情。

接着,诗歌描述了冬天农民艰苦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悲愤之感。

末联“斗米尽欹眠,农夫午休起”则以对比手法展现了农民的辛劳与疲惫。

整首诗通过真实、感人的描绘,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酸与无助,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三、艺术特色《悯农(其一)》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是诗歌形式的运用。

诗歌采用四言绝句,每句十六字,字数平衡,韵律和谐,给人以朗朗上口之感。

其次,诗歌运用了大量生动细腻的形象描写,如“舂谷膏绵,农夫之晨兴也”,这些具体的描写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此外,诗中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也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使内容更加丰富。

总之,《悯农(其一)》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对农民的深情关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贫苦人民的关注。

诗歌情感真挚、阐发深入,并且艺术形式上的运用使其更加生动和抒情。

这首诗作是李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描述农村生活的杰出诗篇之一。

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传达给人们一种对现实的思考和社会的呼唤。

李绅《悯农》其一的意思

李绅《悯农》其一的意思

李绅《悯农》其一的意思
李绅的《悯农》其一是一首描写农民辛苦生活的诗歌。

诗中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同情和关注,揭示了农民的艰辛和苦难。

诗中首先描述了农民在清晨起床,从黎明开始劳动,直到日落之时,用一天的时间来耕种。

接着描绘了农民辛苦劳作的身影,他们弯着腰背,汗水湿透土地,犁耕田地。

诗中还描写了农民在炎热的夏天,劳作时被太阳晒得满身汗水,垂头丧气的景象。

同时,诗中也暗示了农民的贫困。

他们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田地贫瘠,收成不好,每年的税收都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农民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努力工作,却只能勉强糊口。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的辛劳和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

它呼吁社会关注农民的生活和权益,提倡对农民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悯农二首》(其一)作者简介

《悯农二首》(其一)作者简介

《悯农二首》(其一)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祖籍安徽亳州。

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

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

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

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

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

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

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

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居相位4年。

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

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病逝于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

赠太尉,溢文肃。

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

悯农诗歌鉴赏

悯农诗歌鉴赏

悯农诗歌鉴赏《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一、作品原文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⑻。

二、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⑻皆:都,都是。

三、白话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3]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这组诗是李绅为向时任集贤殿校书郎吕温求荐而作,可推定大致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4-5]四、作品鉴赏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古诗词】悯农(其一)古诗的意思

【古诗词】悯农(其一)古诗的意思

【古诗词】悯农(其一)古诗的意思《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诗作品。

本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

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心境凄惨可想而知。

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先说准备忍,再说实不堪忍,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极致。

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李绅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曾祖父李敬玄,祖父定李守一籍安徽亳州。

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 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

元和元年(806年)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润州观察使李锜聘为从事,不随其叛乱,拜右拾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悯农其一译文及注释

悯农其一译文及注释

悯农其一译文及注释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诗作,以下是其一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句,表现了农民勤劳耕作的辛勤和期盼丰收的心情。

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一句,则揭示了社会土地分配不公,农民生活贫困的现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中国古代农民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悯农》李绅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作品原文悯农二首⑴其一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其二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词句注释⑴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⑺餐:一作“飧”。

熟食的通称。

白话译文其一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作品鉴赏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悯农一

悯农一

《悯农·其一》
《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翻译: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赏析]
前两句既是对第一首的补充描写,表明那广种、丰收,都洒满农夫的汗水;又以“汗滴”与米粒相似为契机,引出后两句:“盘中”的“粒粒”米,来自农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谁知道呢?
这两首诗一作《古风二首》。

《唐诗纪事》卷三九载李绅曾以此诗谒吕温,温读之,预言必为卿相。

据此推测,此诗当作于早年。

李锳《诗
法易简录》称“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

”其实不仅命意高卓,而且笔力简劲,构思新颖,表现有力。

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广种、丰收,满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惊心动魄。

第二首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知”一问,悲愤欲绝。

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悯农两首(其一)ppt课件

悯农两首(其一)ppt课件

lì sù

yóu è

7
春种一粒粟,
8
秋收万颗子。
9
四海无闲田,
10
农夫犹饿死。
1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12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pǔ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
diūqì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天底下没有不种的土地,可是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 饿死了。
13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 死了。
为什么农民还会被饿死 呢?
天底下没了
锄 禾 日 当 午
1
汗 滴 禾 下 土
2
谁知 盘中 餐
3
粒粒皆辛苦
4
悯农两首
(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5
听课文朗读,思考: 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6
mǐn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4


唐 李绅
春种 , 秋收 。 四海 , 农夫 。
15

古诗《悯农》其一

古诗《悯农》其一

古诗《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仍有不少知音歌颂悯农,感叹农民的艰辛。

这首古诗,乃卫纲和杜牧二人之作,两位唐代文人共同写出的悯农,蕴藉着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让华夏的五千年文明依然延续更新。

农民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之宝。

搭建国家的桥梁,他们在播种、耕种收获里贡献出最大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他们在英勇作战、献出宝贵生命积极参与打击罪恶;在抗灾救灾中,他们也于沧桑变化中展现着英雄气概和淡泊从容。

从古至今,农民们一向是受尽折磨的一群,他们因为财富的匮乏而拥有贫穷的生活,因为地位的低微而遭受社会的压迫,因为局限的视野而被人群的漠视。

他们擦汗挥洒血泪,可谁识得他们的千辛万苦?可是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古人迹象灿烂,悯农这首经典古诗,哪怕是一百个年头以后,也依然屹立不摇,洒洒风雨,唱响千古不朽的农民之歌。

悯农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成就了他们坚韧的鱼肠,雄赳赳的气势。

数千年来,农民们无怨无悔地劳作着,让自己的背脊变的硕壮,国家的根基更加牢固。

今日我们了解到,悯农的意义已不可估量。

在今日这样一个认识价值主义的时代,以及融入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个把自己精力投入到把国家发展起来的人,都应该以“悯农”为精神源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义务!中华民族有着太多的优良传统,“悯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正是历史的叹息,把每一个劳动的汗水融入到历史的洪流之中,农民们的劳动,犹如一股温暖的力量推着五千年文明发展起来。

不管在多少年后,悯农仍会传唱在华夏,它洋溢着历史的韵律,激发一种崇高而又谦卑的情怀,只要我们有理想和信念,把农民们的辛勤劳作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悯农”将会永远传唱,永远被记住!。

悯农(一)古诗

悯农(一)古诗

《悯农(一)》唐代诗人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赏析: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这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悯农·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翻译赏析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2023年悯农原文赏析及翻译

2023年悯农原文赏析及翻译

2023年悯农原文赏析及翻译2023年悯农原文赏析及翻译1悯农二首·其一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一》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空景象,突出了大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空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大民空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空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空“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空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空巨大贡献和无穷空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空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大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空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空大民以他们空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而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空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空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洞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空:“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空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空,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洞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空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大夫犹饿死”空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空印象。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空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空形象和深刻空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悯农其一这首诗的意思

悯农其一这首诗的意思

悯农其一这首诗的意思
《悯农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一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的诗歌。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唐代农民在残酷的农业生产中所遭受的种种困难和苦难。

诗中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他们辛勤耕作的精神。

但同时,诗中也揭示了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天气不顺、水利不畅、国家税赋沉重等问题,使得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他们勉力支撑,却仍无法摆脱贫困和苦难的困扰。

此外,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爱。

他提倡社会应该关注并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悯农其一》这首诗,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农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农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爱,这也是李绅作为一位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体现。

- 1 -。

悯农其一古诗解释意思

悯农其一古诗解释意思

悯农其一古诗解释意思《悯农其一》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绝诗,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农民劳动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下面将从诗歌的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对《悯农其一》进行详细解读。

一、诗歌形式《悯农其一》是一首七绝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方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结构紧凑而简洁。

全诗是以四个句子串联而成,前三个句子分别描写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农民劳作情景,最后一个句子则是对形势的总结和对政治现实的揭露,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结构和强烈的阴郁气氛。

二、诗歌内容1. 描述春季农民的劳作诗歌开篇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农民在春天忙碌的情景。

诗中首先出现的是“春种一粒粟”,表示春天是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开始,农民要在田地里播种粮食。

下一句“秋收万颗子”,则把农民的辛劳和希望联系在一起,也暗示着农民希望丰收,富足生活。

这两句诗渲染出春季的乡村景象和人们的生活。

2. 描述夏季农民的劳作其次,诗人从春天转到夏天,描述了农民在夏季里的劳作和生活情景。

这两句诗“五月天地合,无人看见耕牛瘦”,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辛苦。

天气炎热,土地干裂,农民们累得精疲力竭,甚至牛也瘦了下去。

这句话中的“五月天地合”,表示夏季天气炎热,土地干燥,给农民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 描述秋季农民的劳作接下来,诗歌进入秋季,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诗人写道,“七月随行至,逢秋时节则回首”,这句话将七月和秋季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农村丰收的期盼和渴望。

接下来的“露从今夜白”,生动地表现出秋天露水的清凉和农民的努力,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4. 总结与揭露最后一句“青松长寄几人魂”,恰好呼应了诗歌的开头,表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感慨之情。

而“几人魂”则表明作者认为,即使农民在劳动中流血受伤、死亡,他们的灵魂也必定长存。

这句话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

这位诗人通过农民的身份,联系自身的观察和感受,探讨了农民阶层的处境和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天底下没有不种的土地,可是还有
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13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 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 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 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为什么农 民还会被饿 死呢?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 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 子而被饿死了。
14
悯农
唐 李绅
春种 , 秋收 。 四海 , 农夫 。
15
7
春种一粒粟, 8
秋收万颗子。 9
四海无闲田,
10
农夫犹饿死。
1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春——秋”、“种——收”、“一粒 粟——万颗子” 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天收下
千颗万颗的粮食。
12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pǔ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 diūqì
锄 禾 日 当 午
1
汗 滴 禾 下 土
2
谁 知 盘 中 餐
3
粒粒皆辛苦
4
悯农两首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5
听课文朗读,思考:
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6
mǐn
悯农
lì sù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fū /犹yóu饿è 死s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