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管理学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将心理学与管理学相结合,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个体的福祉。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行动以及如何选择行动的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动机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处理和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其中著名的认知理论之一是普罗斯夫的认知风格理论。

该理论认为个体有不同的认知风格,例如以问题为中心的风格和以解决为中心的风格。

普罗斯夫提出不同的认知风格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管理者需要了解自己和员工的认知风格,以更好地协调工作和提高效率。

3. 领导理论:领导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影响和激励员工来实现组织目标。

其中最著名的领导理论之一是赫茨伯格和曼戈尔德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

满意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如待遇、工作条件和同事关系。

激励因素是工作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如晋升机会和工作内容的挑战。

4. 沟通理论:沟通理论研究人们如何在组织中传递和理解信息。

其中一种重要的沟通理论是奥西斯和斯茨基的沟通模式。

根据这个模式,沟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信息的编码、传输和解码。

沟通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沟通双方的理解能力。

5. 冲突理论:冲突理论研究组织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

其中一种重要的冲突理论是托马斯和坎曼的五阶段冲突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冲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隐蔽冲突、感知冲突、冲突爆发、冲突维持和冲突解决。

管理者需要了解冲突的各个阶段,以制定合适的冲突解决策略。

6. 组织文化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组织内部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管理心理学定义

管理心理学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个在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年轻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或行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它是应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来研究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人际关系和人的积极性的一门边缘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

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是和现代生产力、生产技术相联秒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

由于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生产关系中劳资矛盾的尖锐化,在资产阶级提出寻求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为管理心理学这一新的学科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条件。

在这个时期,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均有了长足发展,相继出现了心理技术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社会测量理论及需要层次理论等。

在 20世纪初期,社会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均已发展成为独立学科。

上述这些学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管理心理学奠定了比较充分的理论基础,从而使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由必需变为可能。

管理心理学心得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管理心理学心得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管理心理学心得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前管理心理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加强对其基本现状的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促进管理心理学建设水准的增强。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小编飞白给大伙儿分享的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阅读。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一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学的学习,使我对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会了通过对别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别,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时,也是一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在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主要探讨组织中的个体,团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的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团体及结构对组织内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而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是一种突破。

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的行为以及达到工作目标。

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

曾有说,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

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者的角色有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都能掌握的学问。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管理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一个组织须有一个形式,在一个有普通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运行。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个在企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年轻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改进管理工作的心理依据,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研究重点是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或行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它是应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来研究组织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活动、人际关系和人的积极性的一门边缘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

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来源一般认为,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四门学科构成了其理论的基石,它们是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

管理心理学行为的研究绝大部分属于对个体心理学范畴,而且现代管理中,随着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心理学的因素已显得更加重要;社会学既研究微观层面的社会互动,也研究宏观层面的社会结构,管理心理学中对于群体中的人际关系、角色知觉、群体规范、价值观、组织文化等内容的涉及都来源于社会学。

人类学中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帮助很大,因为近年来国际化趋势产生了管理的新问题,即如何管理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并使之整合于特定的组织文化中。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目录•管理心理学概述•个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组织心理与管理•领导心理与管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01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定义发展历程研究领域从工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到管理心理学的演变。

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等。

030201管理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人的心理与行为,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法等。

1 2 3心理学为管理心理学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与心理学的关系管理学为管理心理学提供实践背景和研究对象。

与管理学的关系相互借鉴,共同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02个体心理与管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特征个体心理过程与特征01020304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体验。

目标设定、计划制定、决策执行等意志行为。

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差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管理策略个体心理差异与管理不同个体在能力水平、类型和发展上的差异。

不同个体在态度、意志、情绪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不同个体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和稳定性上的差异。

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差异,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如个性化管理、弹性工作制度等。

个体行为激励与约束了解个体的需要和动机,是激励行为的基础。

介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等激励理论。

探讨目标设置、奖惩制度、参与管理等激励方法。

通过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社会舆论等手段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

需要与动机激励理论激励方法行为约束03群体心理与管理群体心理特征共同的目标和利益相互依赖和互动情感和情绪的共鸣群体意识和归属感群体分类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松散群体和组织化群体群体内部关系角色与地位权力与影响合作与竞争冲突与解决群体互动群体规范与压力群体凝聚力与士气群体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群体中的领导行为与作用0102030401群体决策02决策类型与特点03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1 2 3决策方法与技巧决策效果评估与改进群体沟通沟通类型与方式有效沟通技巧与方法沟通障碍与解决方法沟通在群体管理中的应用04组织心理与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的定义与类型简单结构、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矩阵结构等。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也可称为组织管理心理学或行为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X理论: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任,宁可被别人指挥;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Y理论:人天生勤奋,视劳动为游戏;人为自身承诺而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需要;承担责任,寻求责任;广泛存在着想象力,智慧和创造力,一般人只得到部分发挥。

超Y理论:胜任感是人各种各样需求中的主要需求;不同人取得胜任感的方式不同;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应,胜任感极可能取得;胜任感的后激励作用。

气质即人们常说的“性情、脾气”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性格是表现在人们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通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

有效性即效度,是指测验对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能测量到的程度。

可靠性即指信度,是对人的行为进行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

社会化:就是个体对社会的认识与适应。

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

个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而人的个性是指个体带厄倾向性的、本质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社会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的一种职能,一种对每个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所要求的那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模式。

角色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

社会角色不仅说明了一个人在组织系统中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他在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功能和对社会的作用。

所谓角色期待,就是组织中的每个人,在组织中总是占有一定的“职位”,对于占有这个“职位”的人,人们对他总是赋予一定的期望,而人们对他所应具有的行为期望,就称为角色的期待。

角色理论:从角色的观点出发,来分析和研究一个人的社会行为活动,在心理学中,就称为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主要包括角色的认知,角色的学习和角色的期待等内容。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的学科,旨在通过对人的行为、态度和心理过程的研究,解决组织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感。

本文将对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领导力与管理1. 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激励型等不同领导风格,不同风格适用于不同情境和员工特点。

2. 调整型领导:根据员工个性和背景,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和行为,以提高员工表现和满意度。

3. 变革型领导:通过设定愿景、激励员工,促进组织创新和变革。

4. 人际影响力:指领导者通过交往、说服和建立良好关系来影响他人的能力,包括权威、吸引力和专家力量。

三、决策与问题解决1. 决策类型:包括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前者适用于结构化问题,后者适用于复杂和不确定性较高的问题。

2. 决策风格:涵盖理性决策、直觉决策和政治决策等不同决策方式,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特点和情境需求。

3. 择时决策:指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决策,避免因紧迫感或不确定性影响判断。

四、激励与动机1. 需求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释了员工需求对激励的影响。

2. 动机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强调员工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和对待遇的公平感。

3. 激励方法:包括奖励、赞扬、晋升和培训等手段,以激励和满足员工的需求。

五、团队与协作1. 团队建设:包括明确目标、建立互补能力和促进团队凝聚力等,以提高团队绩效和合作关系。

2. 组织文化:指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对团队凝聚力和员工行为产生影响。

3. 冲突管理:包括竞争式冲突、合作式冲突和妥协式冲突等不同冲突处理方式,依据情境和目标选择适当方式。

六、组织发展与变革1. 变革管理:指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策略性调整和变革。

2. 增量变革:以小幅度调整、渐进方式逐步改进组织绩效和管理方式。

3. 革命性变革:大幅度调整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文化等,以应对重大变革和严峻挑战。

管理心理学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主要内容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组织和管理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表现、激励和发展,并探讨如何通过管理方法和策略来提高个体和组织的绩效。

本文将介绍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是领导和管理。

领导是组织中的核心功能,它涉及到领导者如何影响和激励员工,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领导者的特质、行为和风格,以及有效领导的策略和技能。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和发展优秀的领导者至关重要。

管理心理学还关注员工的工作动机和满意度。

工作动机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而产生的内在或外在的动力。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不同的工作动机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激励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这对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绩效至关重要。

管理心理学还研究了组织行为和团队动力。

组织行为是指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表现,如工作态度、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压力等。

团队动力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以实现团队目标。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团队的形成和发展、团队决策和冲突管理等问题,以提高团队的绩效和效率。

管理心理学还关注组织变革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组织也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组织变革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变革管理来实现组织的发展和创新。

管理心理学还探讨了职业发展和员工培训。

职业发展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和进步。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职业发展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职业规划和发展计划来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目标。

员工培训是指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有效的培训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涵盖了领导和管理、工作动机和满意度、组织行为和团队动力、组织变革和发展,以及职业发展和员工培训等领域。

这些研究为组织和管理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同时也关注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03 性格特征
体现了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特 征,如诚实、勇敢、自律等。
2024/1/28
9
行为动机与激励
2024/1/28
需要理论
阐述了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是满足自身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社交需要等。
动机理论
解释了人们为何会采取某种行动的原因,涉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 机的探讨。
激励理论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结构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假设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由物质层 、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构成。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等功能;对于提高组织绩效、塑造组织形象和增强 组织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传承
组织文化建设包括诊断评估、规划设计、实施推广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传承组织文化需 要注重言传身教、制度保障和持续创新等方面。
职业成长。
绩效管理
通过心理分析,了解 员工工作动机和需求 ,制定激励措施,提
高员工绩效。
员工关系管理
运用心理学原理,处 理员工间的冲突和矛 盾,构建和谐的工作
氛围。
2024/1/28
24
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分析
研究消费者心理和行 为特点,了解消费者 需求和购买决策过程 ,为产品设计和营销 策略提供依据。
组织的类型
根据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行方式,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 正式组织;根据组织的规模和复杂性,可分为简单组织、 复杂组织和巨型组织等。
组织的功能
组织具有协调、整合、创新和适应等功能,能够有效地实 现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目标。
16
组织变革与发展
2024/1/28
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第一章1.管理心理学:是探讨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及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及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探讨内容: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心情管理,心情的劳动及管理, 应激管理, 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 组织士气和气氛, 组织变革及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的区分:1)探讨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心理学着重探讨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探讨对象,已达到预料和限制行为的目的。

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探讨,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探讨2)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 管理学, 社会学, 人类学, 政治学, 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及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及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探讨领域。

4.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的联系1)心理及行为亲密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探讨人的行为时,必定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须要通过视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探讨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探讨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 群体, 领导, 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探讨视角和动身点不同而已。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又称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综合运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人类学等原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管理心理学核心是研究人的行为激励问题,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效率的目的。

1950年代在美国正式定名为管理心理学(其前身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内容: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管理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如下:管理心理学提供管理活动中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的规律性知识,从而为管理者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提高工作效率或生产效率,增进管理效能服务。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要使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能够揭示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得出符合实际的效用性较高的结论,就应当遵循下面一些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二)联系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借鉴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五)健康性原则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研究人的心理行为1.观察法2.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3.调查实法(有谈话、问卷、测验、活动、产品分析等等。

)管理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于1940年代末、1950年代初,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03年,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提出“心理技术学”闵斯特伯格,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1912年发表《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经验管理阶段时间:大约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第二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即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时间:大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时期)第三阶段:现代管理阶段时间:从20世纪30~40年代到60~70年代,大致经历了30多年时间第四阶段:最新管理阶段(系统管理理论阶段)时间:最新管理理论又称系统管理理论阶段,它是20世纪70年代初~迄今形成的各种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美国的泰勒“一般管理之父”——法国的法约尔“组织理论之父”——德国的韦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要素1、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愿景可以凝聚公司上下的意志力,透过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旨在提高组织效率,促进员工满意度和组织发展。

管理心理学关注于领导力、决策、沟通、激励、团队建设和组织文化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领导力是管理心理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领导力包括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建设和激励员工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能够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创新和成长。

决策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管理者需要面对各种决策,包括资源配置、员工招聘和绩效评估等。

决策过程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信息、风险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管理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这包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提供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以及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

通过激励员工,管理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组织的绩效。

团队建设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团队是组织中的基本单位,团队的有效性对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管理者需要建立团队合作的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这包括明确团队目标、提供支持和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团队沟通和决策机制。

通过有效的团队建设,管理者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组织文化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管理者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支持。

这包括建立公平和透明的沟通机制、提供反馈和奖励机制、以及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贡献意见。

通过建立积极的组织文化,管理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绩效。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1.管理学:管理学是从管理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职能、原则、形式、方法和制度等组成的科学体系,这门学科是由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综合而成的。

2.管理心理学:又称行为管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用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原理,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人的积极性为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3.个性:一般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个性是个体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4.气质:气质是个性的心理特征之一,指某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5.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6.能力:能力是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7.期望: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

8.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9.创新:创新就是指创新主体为了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的观念指导下,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方法,通过艰苦、专心致志的努力,改造客体,使之产生有社会社会价值的、新颖别致的成果的活动。

10.欲望:是指人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的一种反映形式。

或者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上位达到要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11.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心理活动。

12.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国管理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中国式的管理心理学的体系。

1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调查法;定量法14.怎样才能实现管理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高效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技术的计算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民主化。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管理心理学名词以及对其的解释:1. 积极心态(Positive mindset):指个体倾向于积极看待事物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好处。

积极心态对提升员工满意度、工作动力和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

2.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动机、行动和成就感产生重要影响。

3.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指员工超过职责范围主动行为的一种。

比如帮助同事、提出建设性意见、遵守组织规定等。

OCB对于组织的良好运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4. 周期性任务(Routine task):指那些需要重复进行、相对简单的工作任务。

周期性任务对工作效率和员工心理疲劳程度有一定影响。

5. 知识分享(Knowledge sharing):组织成员相互之间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的行为。

知识分享对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6. 集体情绪智力(Collective emotional intelligence,CEI):指团队成员共同的情绪智力水平。

高 CEI 的团队更倾向于积极合作、有效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

7. 反馈(Feedback):指在组织中向个体提供有关其工作表现的信息。

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表现,并对个体的工作动机和发展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8. 规范性管理(Normative management):指通过明确的规范、要求和期望来管理和影响个体的行为。

规范性管理对于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作用。

9. 工作-家庭平衡(Work-life balance):指个体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与协调。

工作-家庭平衡对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10. 序列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指在记忆过程中,人们对于序列中的第一和最后一项记忆较好,而中间项记忆较差。

管理心理学课件(全)

管理心理学课件(全)
度、稳定性、指向性等动力特征的 总和。 2、分类
体型说
德国克瑞奇米尔 瘦长型:分裂气质,不善交际、孤僻、
神经质、多思虑; 肥胖型:躁狂气质,善交际、表情活
泼、热情; 筋骨型:粘着气质,迷恋、一丝不苟
理解缓慢、情绪躁发。
血液说
日本。古川竹二。 A型气质:温和、老实、稳妥、多疑、怕
羞、顺从、依赖; B型气质:乐观、热情、顺从、虚荣性、
4、差异 (1)水平差异: 智商=(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x 100 (2)类型差异 (3)时间差异 (4)性别差异 5、运用 (1)知能善任,职能相称 (2)挖掘潜能
第四讲
认知与管理
一、认知概述
1. 感觉
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主体) (客体) ( 特征) 感觉是简单的、低级的心理现象 。 是认
对己特征:谦逊、自负、自豪、自卑、 大方、羞怯;
对人(社会、集体、他人)特征:公正、 自私、诚实、虚伪、善交际、孤僻好静、 热情、冷淡;
对事(劳动|工作)特征:勤劳、懒惰、 认真负责、粗心大意、开拓创新、墨守 成规、节俭、浪费
意志特征
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明确或盲目、独立性或 暗示性、纪律性或散漫性;
对行为目自觉控制水平:主动或被动、自制或 冲动;
对行为目应急表现:镇静或惊慌、果断或犹豫、 顽强或怯懦;
情绪特征
热情或冷淡、乐观或悲观、精神饱满或没精打 采;
理智特征
观察精细、敏锐或疏忽、迟钝,富于幻想,独 立思考或人云亦云,擅长创造或擅长模仿。
3、特点
(1)有好坏之分,能影响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 的高低。
人生发展的规律是:志向——启动目 标——启动欲望——启动性格——启动 态度——启动习惯——决定人生命运。

管理心理学第一章学科性质

管理心理学第一章学科性质
的领导方式。
领导力培训
通过培训课程和实践经验,提 升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领导素 质。
领导力评估
对领导者的绩效进行客观评估 ,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领导 力持续发展。
继任计划
制定合理的继任计划,培养和 储备具备潜力的接班人,确保
组织的稳定发展。
团队建设
团队沟通
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减少信息误 解和沟通障碍。
应用研究
管理心理学强调应用研究和实践,通过实证研究来 检验和发展理论,为组织管理提供实际解决方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心理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通 过理论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 理论。
学科发展趋势
1 2
跨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化研究在管理心理 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旨在揭示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人类行为规律。
培训与发展
根据员工需求和组织目标,制定个性 化的培训计划,提升员工技能和职业 发展。
绩效管理
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员工的工作 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激发员工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
薪酬福利设计
根据市场和内部公平性原则,设计合 理的薪酬福利体系,激励员工的工作 热情。
领导力发展
领导风格
研究不同领导风格对团队绩效 的影响,帮助领导者选择适合
05 管理心理学的前景与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管理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
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面临着 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需要不断 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全球化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差异化,提 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文化交融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 成为常态,企业需要更好地理解和适 应多元化的员工需求和文化背景。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1.管理与⼼理⑴简单来说,管理是让别⼈同⾃⼰⼀起⼯作并通过别⼈来达到组织⽬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就是使别⼈为组织⽬标⽽⼯作。

⑵从定义看,管理同样具有多层含义——管理是群体活动,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是有⽬标的,是为实现⽬标⽽实施的;管理是要使别⼈和管理者“⼀起“从事活动。

⑶在⼀个企业组织中,包括两个系统:⼀个是技术系统,⼀个是社会⼼理系统。

⑷在现代管理中,⼼理管理是重要内容之⼀。

2.管理⼼理学的基本概念⑴管理⼼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们的⼼理现象、⼼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⑵其⽬的是探讨、揭⽰⼈在管理活动中的⼼理活动规律,找出激励⼈的⾏为动机的各种途径与⽅法,以限度地发挥⼈的潜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3.管理⼼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⑴两⼤因素在组织中形成了三⼤关系系统:⼀个组织是由⼈和物这两⼤因素构成的。

①物—物关系:主要是技术管理的对象,包括材料、设备、资产、资⾦、技术等⽅⾯的管理。

②⼈—物关系:即⼈⼀机关系,是⼀个交叉系统,部分地作为技术管理的对象,但主要是劳动⼼理学与⼯程⼼理学的对象。

③⼈—⼈关系:主要是管理⼼理学的对象。

⑵管理⼼理学的任务是吸收、运⽤各相关学科(包括⼼理学、社会学、社会⼼理学、⼈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领导⽔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等⼿段,来协调⼈—⼈系统。

4.管理⼼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⑴⼈本化 ——是以⼈为研究中⼼的学科,具有明显的以⼈为本的倾向。

⑵综合性 ——是⼀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较⼴。

⑶应⽤性——与组织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对于提⾼组织管理的⽔平,起到了积极作⽤。

管理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优秀10篇)

管理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优秀10篇)

管理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优秀10篇)管理心理学个人心得体会篇1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

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

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管理学当中,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因素!对于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

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

人际关系的以定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以一定的情感为纽带,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的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却是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人际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

管理心理学资料大全

管理心理学资料大全

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发展中派生出来的学科•产生的根源和研究的目的:探索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动机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重点: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适应新时代对管理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什么叫‘‘团队”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到达共同的目标二、团队的构成要素〔5P〕•1、目标2.人(People)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

2个(包含2个)以上的人就可以构成团队。

•3.团队的定位(Place)•△团队的定位,团队在企业中处于什么位置,由谁选择和决定团队的成员,团队最终应对谁负责,团队采取什么方式激励下属?•△个体的定位,作为成员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是订计划还是具体实施或评估?••4.权限(Power)团队权限关系的两个方面:•(1)整个团队在组织中拥有什么样的决定权?比方说财务决定权、人事决定权、信息决定权。

•(2)组织的基本特征。

比方说组织的规模多大,团队的数量是否足够多,组织对于团队的授权有多大,它的业务是什么类型。

5.计划(Plan)•团队成功的关键?•1.组织目标十分明确:2.人才搭配使用合理:3.制度虽不完善,•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人际网络,•团队的成长阶段•第一阶段:组建适应期•建立架构;确定目标;分配角色;成员感觉期望很高,有一点紧张,有一点兴奋。

•第二阶段:不满期•成员发现事实与期望有一点差距,并因实际工作中遭受挫折而困惑、疑心。

应注意多沟通、多了解并鼓舞士气,消除情绪低落的障碍。

•第三阶段:认同期•逐渐建立和谐且相互信任支持和尊敬带头人的环境,成员彼此之间更开放,且经过环境锻炼,技能逐步提高,在获得个人收获的同时也给予团队更多的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人性假设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制约着人类的管理活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的好坏与成败。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正确的激励方法,打造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

1几种有关人性假设的管理理论1. 1“经济人”与科学管理理论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和生产更加集中,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凭借经验和个人意志的放任式管理与大生产方式不能适应,使本来就稀缺的资源得不到合理使用,经济效率低下,物质财富不足。

针对当时的情况,泰罗在其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一整套企业科学管理原理,如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职能化原理等。

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原理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的。

以泰罗制为主体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科学开始代替随意、理性放逐经验。

泰罗制的核心是一系列的标准化研究,无论是工时研究和动作分析,还是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标准化研究,其所探寻的都是人在生产作业中的规律,都是由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工具,要工人严格地照章执行。

“任务管理制”最集中、直接地体现了泰罗“科学管理法”的科学性,凸显出一切以“工作”为中心的内涵。

管理过程理论研究者法约尔从管理企业的角度推行科学的制度和方法,并提出了一套管理理论和管理原则,他同样把人置于从属于大机器的地位。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论”也体现出了那个时代客体统治主体、客体至上的精神。

其机械模式的思想与泰罗、法约尔一脉相通。

科学管理理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是天生懒惰和缺乏进取心的,必须通过金钱等物质利益刺激或采取强制的方法迫使他工作。

否认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剥削。

因而被称为“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模式。

当然“经济人”假设也有其科学性、合理性,它将工人从会说话的机器看作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人,促使衡量劳动量的各种定额和标准出现,并提出了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使管理的社会属性适应自然属性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管理成为科学,这克服了过去管理的放任和无序状态,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阶段,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1]。

1. 2“社会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由最初的单纯追求物质文明转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等精神生活的需要,经济的刺激难以激发出人的最大潜能。

于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便开始从社会生产关系方面来考察经济延长线上的行为科学。

这个阶段的管理学说,无论是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理论,还是后继的行为科学学说,以及其延长线上的新人群理论,都是围绕人尤其是人的行为这根轴心展开研究的。

梅奥用“霍桑试验”第一次证明了“生产率的增进是由于这样一些社会因素如士气、小组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和有效的管理”。

他指出通过工人的“满意度”提高士气,强调工人在团队中的地位,管理者对工人的重视,通过人群的协作提高生产率。

管理者要尊重非正式组织的特殊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并由此安排企业管理的方法。

行为主义科学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有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方面的理论。

在他们看来,满意的工人才是有效率的工人,要使工人满意则必须了解其行为规律,从而预测和激发人的动机,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

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行为中的利他行为视为最终利己的手段,是为了一种无形资产或满足自己的更高层次的需要。

人类动机以自尊和被人尊敬及自我实现为最高的、永远不能最终满足的需要,因而其激发作用最大[2]。

“社会人”假设在一定意义上提出了被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民主、平等主义等问题,打开了人的社会性研究的大门,使人性第一次受到较大尊重。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作为科学管理的一种针锋相对的对峙,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人毕竟不是神,资本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他们最基本的需要是经济利益,而不是其它更高的社会需要。

行为科学把焦点集中于“人的类属性”,专注于组织内部,漠视管理的权威是存在于形势和环境之中。

行为科学理论本身的不足导致了“理性主义复活”,迎来了主客体相统一的现代管理科学阶段。

1. 3“复杂理性人”与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复杂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应关注高层次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复杂人,它既有“经济人”的财富欲、“社会人”的权利欲,更有“自我实现人”的发展欲望。

这种假设引申出了形形色色的管理流派,使管理理论进入“丛林阶段”。

“管理丛林”理论吸收了大量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内容,使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进一步现代化和科学化。

无论是早期的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还是更为晚近的权变理论、组织行为学、管理科学学派以及他们的集大成的系统管理学派,它们皆以系统法作为一般方法论来研究管理问题,他们只相信复杂的结构周密的计划和自上而下的控制等理性手段,把组织看成由经济、技术和人等系统构成的大系统,强调战略规划和经营,重视科学决策和预测,主张运用数学手段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把规章制度和有形结构当作控制职工的主导力量,把利润和成本、市场占有率和财务目标当作支配企业的唯一动力。

他们强调理性因素,崇拜逻辑与推理,贬低直觉和热情,其主题是理性化、定量化和科学化。

管理丛林阶段理性主义管理模式虽侧重于“理性主义”,却未抛弃人的社会和精神属性,第一次提出要把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结合起来,然而此时的工人仍被看作是达到工业生产率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

因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以理性抹煞了人性,忽视了价值观、信念乃至文化传统对人的行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而且企业管理过程不仅仅是决策制定过程,它还包含创新和执行过程,而对理性主义的偏重,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生动活泼、富于生命力的因素。

1. 4“全面发展的人”与人本管理理论人本管理是以“全面发展的人”假设为前提的,即根据“全面发展的人”假设,人是有价值、有感情、有文化、有自觉意识的主体,同时人又是世间的最终价值,人充当手段是由这一终极价值派生出来的。

人有自我决定的能力,能够为自己也为主体以及自然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安排,从而实现总体协调发展的社会。

人有追求个体欲求的本性,人只有在创造中才能超越本能,超越自我,走向真正的完善;人具有联合在一起的社会性,人既不能在创造性活动中脱离群体,又不能失去自我的独立性。

因而人本管理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它对现代管理理论的超越在于人本管理是对泰罗科学理论运动以来丰富的管理学成果的扬弃,它汲取了现代科学管理阶段的系统论,形成了以价值观为内核,与物质和行为、制度、价值观理论紧密相连、浑然一体的有机系统,重新扬起了行为科学的“人的旗帜”,它围绕着解决人与工作相适应这一核心问题,把管理的视野由工作移向人,对人性予以全面尊重。

人本管理理论恢复了管理中人的主体地位,倡导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有利于每个职工得以创造和发展的环境,其实践也从“使用人”提高到“发展人”的层次。

它将过去建立在对抗基础上的管理理论发展到非对抗基础上的管理理论,在更深刻更广泛的领域里协调了管理二重性的关系,实现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新的管理理念与新的组织形式的结合,使管理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到“全面发展的人”表明人们对人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伴随这一深化过程的是管理思想理论由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管理丛林理论,到人本管理理论。

这表明: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人的发展实现于管理理论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管理思想史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的现实过程。

2人性假设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要管好人就必须认识和掌握人的特性。

人性假设理论就是对人的共性规律的认识的理论。

麦格雷戈指出:“每一个管理决定或行动背后都隐藏着有关于人的本性和行为的假设”,尽管“这些假设通常是隐含的、没有被意识到的、自相矛盾的,但它们却决定着人们的预测活动”。

在孔茨看来:“凡主管人员,不论有意还是无意,在他们的头脑里一般都有根据自己对人的某种假设而形成的关于个人和组织行为的(理论)模式。

这些假设和有关理论都影响着他们的管理行为。

”纵观这些假设及理论,现代企业管理应体现以下原则:2.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组织的所有资源中,人是唯一能动的资源要素,这也是人与其他资源的根本区别。

人的能动性表现为其可以根据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改造环境,应用环境及其他物质资源为自己服务。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物质资源都是被动的客体要素,需要有思想的人去支配。

因此,只有先管好人,人才会很好地去管理组织的其他资源。

同时,人还是一种特殊资源,能够运用其知识和智力为组织带来价值增值,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变以物为中心的思想为以人为中心[3]。

2. 2正确的实施激励组织的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的积极性也越高,其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也就越高。

正确的激励不仅可以调动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发挥其潜能,而且还可以让员工认同和接收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正确的激励要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依据,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管理者要有意识地为员工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保证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能人尽其才,从而达到激励的目的。

2. 3塑造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是以人为主体,在良好信任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灵活激励方式、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达到统一的价值理念的文化。

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人作为管理的中心,让员工感到被尊重,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良好的信任和有效的沟通是建立管理者与员工融洽关系的基础,是管理者了解员工需求的渠道和员工了解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

而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让员工对组织产生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

员工只有在了解并接受了组织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才会热爱这一工作集体,进而产生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奋斗的内在动力。

综观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每一次理论的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性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不同,人的假设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显著特色和传统,也是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企业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性观是发展的,人性观的应用有很强的针对性,企业中的被管理者也是在变化的。

随着科技和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拥有高学历员工人数呈上升趋势,而且企业员工的学历呈现一定的梯度,由于被管理者群体的变化以及同一群体中个体差异特征,如果一成不变地持某种特定的人性观,采取单一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必将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企业人才流失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