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C.森林大量减少
D.臭氧层破坏
2.下列关于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集约化乳畜业 B.开展国际合作,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 C.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 D.兴建水利工程,引进高产水稻品种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气候较干旱,主要 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和农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第2题,该 地区气候干旱,经济水平落后,人口较多,所以要采取开展国 际合作、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等措施。
3.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 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B 【解析】我国资源总量多,虽然自然灾害频繁,但我国可 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面临生存和发展的 巨大压力主要是人口数量多,压力大;我国环境污染是以城市 为核心迅速蔓延。
2.教材第104页 图6.15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综合循环利 用关系示意
解读说明:图中为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按 照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 树造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图中的生态农 业循环模式中的核心纽带为沼气池。因为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生 产过程的废料,实现了清洁生产,减少了浪费和污染,而且很 好地实现了生态循环。
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符合可持续发 展要求。你对这种说法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但清洁生产是相 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和产品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 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 洁生产过程中也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同步导学】2012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同步导学】2012高中地理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人类依赖与______自然,两 崇拜 者之间呈现原始的______关系。 平衡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 的________,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两者间的 不协调 对抗性增强。 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开始提出“__________” 征服自然 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两者间全面呈 现________,人地矛盾__________。 不协调 迅速激化
利用资源的方式
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环境问 题
形成原因
发 展 中 国 家
发 达
比发达 国家严 重,以 生态破 坏为主 比发展 中国家
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 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 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 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 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 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力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 题。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被破坏 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2)环境问题的区域性 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 环境污染 ①聚落 生态破坏 乡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 ②国家
2.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 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 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
(2)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人为难以改 变的是(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式开采 C.生产工艺水平低 D.自然资源有限的承载力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按照清洁生产的 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 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 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 种生态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 活动。
真题
(2010· 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
保持适度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 持续性 原则 社会发展应保持在 资源和环境的承载 能力之内,寻求可持 续发展 人口规模, 合理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 源,处理好 发展经济和 保护环境的 关系 伏季休 渔制 度、牧 场轮牧 等

环境问题不受国
国际社会应超越 国界、民族、宗 教、文化的制约, 以积极、务实的 态度参加环境领 域中的国际合作
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2)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小农经营 C.商品率高 B.集约化程度低 D.科技水平低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飞船经
济”是强调人类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发展,实现物 质循环使用,并不产生污染,这种思想会促进人 类社会的发展。
考查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然而,人 类在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不断的将生态破 坏和环境污染带给地球家园。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此回答 3~4 题。
(3)保护生物物种的生存环境, 即建立相对完整的自然 保护区网络 (4)公平性 (5)共同性 (6)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避免了药物对生态 环境的污染,同时防治密度大,效果好。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

31人死亡,203人受 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 伤,13万人疏散,直 接损失30亿美元
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生态破坏
城乡之间
环境问题也存在地域差异
环境污染
⑵不同国家环境问题的表现也不同
污染转嫁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4%
75%
75%
国际之间 人口数量比例
环境问题也存在地域差异
1231人受害
金属微粒
患者5000多人,死 亡16人,实际受害 者超过1万人
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用多 氯联苯作热载体,因管理 不善,多氯联苯进入米糠 油中
截止1991年3月,患 炼铅厂未经处理的含镉 者达129人,其中死 废水排入河流 亡116人
1408人死亡,2万人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中毒,15万人接受 治疗,20万人逃离

然。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 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 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
人类已经深深地陶醉在自己创造的”神话”里
Humans revel in the miracle of humanity created
然而,人类忽视了背后藏匿的危机
However, human has ignored the hidden crisis in behind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臭氧层空洞
土地荒漠化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海洋污染 湿地破坏
海洋污染
荒漠化
核污染 工业污染
光化学烟雾
土地退化
过度捕捞
森林破坏
海平面上升
区域性的环境问题: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危害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必修二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第六章 知识点
1、四时期人地关系?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 表现、原因、分布? 3、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内涵、原则? 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5、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6、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措施?
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生态持续发展, “消除贫困”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的( ) A.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不属展思想。其 中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持续性 原则。B图体现了可持 ________ 公平性 和________ 共同性 原则。 续发展的________
6.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
典例: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
• 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 林、牧、副、渔五业并举 • 实行综合循环利用 • 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当堂训练:
央视网报道:英国德文郡的莫德 伯里镇已经引领欧洲各城市之先,发 起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活动。购 物时,顾客可以从店里拿到可降解的 淀粉袋,可回收的纸袋或者可重复使 用的棉麻袋。根据材料回答以下2题。
(4)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生存 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哪些?作为公众 一员,你在日常生活中应采取哪些行 动,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 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电、用水,废 弃物分类放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尽 量减少空调的使用等等。
(3)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 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但 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势必出现的后果 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失调,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Ⅱ)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分析安徽 周兵 一、课标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二、 课时建议:5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问题研究1课时三、本章逻辑联系四、教学建议:1、在进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教学时,要注意突出可持续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认识,导致人与环境尖锐对立。

图6。

1反映了采猎时代,人对“地"的认识是崇拜自然。

图6。

2反映了采猎、农业生产情景。

此时,人主动顺应自然。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和文字的分析,得出“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的结论.案例1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可采用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或分组讨论案例之后,总结出“农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破坏”的结论。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替换,或鼓励学生探究某个案例。

学生在找材料、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锻炼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92页的活动题,从几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的根源。

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案例很多,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励学生举例.最后总结出“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征服自然—人地关系恶化—环境问题严重"。

2、根据93页“读图思考”题分析图6。

7,得出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的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在图中找答案也提高了读图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做图6.7的变式。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6.1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2.6.1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关键能力
能力 人地关系及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分析
(2015·北京)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 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 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 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米)。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破坏 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空出现臭氧空洞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世界:西欧、北
酸雨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 美、日本;中国: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南方地区
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
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 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 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考纲呈现
考情统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
1. 人 地 关 系
认识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差
思 想 的 历 史 2015·课 标 全 国 异,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
演变
Ⅱ·T37(3)、(4) 域环境问题的成因
2.人类所面 乌梁素海水污染 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环境问
环境污染 (2018·安徽江淮十校三模)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 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 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 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 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 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
临 的 主 要 环 的原因及措施 题,通过原因分析探究环境问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1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从环境中获取物种和能量。

2.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

三.环境问题:1.根源:⑴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⑵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形成了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表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3.环境产生的具体原因:A 人口的快速增长。

(人口问题)B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资源利用问题)C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发展问题)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发达国家: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

乡村:生态破坏 【规律方法】分析环境问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

(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

(4)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四.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其他发展的条件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其他发展的基础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其他发展的目的 三者都要在人的管理调控下才能实现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环境污染,生态地理环境趋于人口膨胀不断激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不协调,人地矛依附性减弱,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进入工业文明时明,开发利用处于采猎文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水平不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破坏,危及人类生存恶化不严重环境问题人口急剧膨胀化开始迅速增长十分有限人口数量相协调盾激化对抗性增强恐惧和信赖人地关系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步入农业文土地、水、气候等资源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人类活动度向前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断提高低下平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拜自然生产力水平特征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PPT

中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1/4的新增产值用来 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压力大
中国人口=俄罗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罗马尼亚+越南+ 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比利时+瑞士+瑞典 +…………(31个国家总人口)
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 前提。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 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 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要排放到环境中。
——环境的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
②表现:a.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b.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 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读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 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 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 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 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 土流失。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人教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1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人教版)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1

原创: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广州市真光中学谢畅一、教材内容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二、课标要求及解读◆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本身得出结论。

◆按照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本条“标准”属感情、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必然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四、教学设计思想(一)讲清环境问题的本色是发展问题,正确理解人地关系。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第6章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山西省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 第6章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变式训练1 变式训练1
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C ) • A.15世纪以来 B.16世纪以来 • C.18世纪以来 D.19世纪以来 • • 18世纪以来,生产力飞速发展,人类试图 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 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 传统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 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 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 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 3.环境问题的表现 • (1)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 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 洋污染、放射性污染;按生产类型分为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
• 【规律技巧总结】酸雨多发主要是人类 活动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硫氧化物、氮 氧化物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同时也存在气候 湿润、降水较多等一定的自然原因。赤潮主 要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生活废水、农业废水、 工业废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后形成的;同 时也存在气温高、生物繁殖快、水域封闭、 污染物不易扩散等自然原因。环境管理的主 要手段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法律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等。
• 考点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 途径 •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分析。 ) 但从总体上看,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 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 2.可持续发展 •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 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其内涵 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 (2)原则: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会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

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

那时,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迭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图6.1朝拜太阳神此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三狩猎、生产的情景。

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

图6.2弋射、收获进入农业文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在这一时期,人类还不能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进行迁移,以此逃避自然的惩罚。

尽管当时天命观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是有了科学的萌芽。

例如,在古代中国,逐步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中北美洲的玛雅文明,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开始有文字记载,其成就反映在玛雅人对宇宙的认识程度,以及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和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上。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神秘地消失了呢?据文字记载,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作“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即在旱季(每年12月~次年3月)用原始的石斧清除一片林地,并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烧荒,然后种植玉米等作物。

高中地理必修二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必修二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 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 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 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 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公众在行动—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 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 资源等优点。
1)部分资源衰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玛雅文明的消失除了与人类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有关
系,与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无关系?
有关系。热带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3.工业文明时期
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 人地关系:征服自然——环境问题尖锐——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P92 活动
谈谈这三图反应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 1、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2、修水坝对环境的影响 3、建设城市对环境的影响
痛痛病表现哪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ks5u精品课件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经出生了 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农药--土壤污染
案例: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忍受 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上万名工人开始 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 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 一天烧掉一架飞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 病、神经系统疾病。
噪音污染
其他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生 态 破 坏
人类对环
境的破坏,导
致环境恶化, 从而影响人类 生产和生活。
土地荒漠化
沙尘暴
物种的灭绝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1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1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1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2.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 )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 C.生存问题D.发展问题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符合(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4.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①使用再生纸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③自备蓝子或布袋购物④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A.①③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反映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何种关系( )①对立②统一③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④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图乙中能反映图甲的是( )A.A、B B.A、C C.D、B D.C、B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7~8题。

7.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8.“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据此完成9~10题。

9. 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10. 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下图是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79张PPT)

01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 的观点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地关系思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崇拜自然 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对抗性 增强,环 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
全面不协调,人地矛 征服 自然
盾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的关系是( )
A.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解析 图中显示,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冬季霾日 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 正 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2.影响长江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径流量
D.污染物来源
解析 图中显示主要污染物入海通量夏秋季多、冬春 季少,刚好与长江径流量变化情况一致,说明直接因素是 径流量。
[2016·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 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 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 到 10 km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下图示意黄淮地区 1971~2001 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 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 3~4 题。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 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新课标2024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新课标2024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干脆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B )A.原始社会人类科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运用能源带来严峻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各发展阶段并不只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由图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第2题,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工业社会生态问题最为突出。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解决。

(2024·齐鲁名校协作体模)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次性餐具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有人说:“小小餐盒既轻又重,既小又大,既简洁又困难”。

据此完成3~4题。

3.一次性餐具生产后以就近销售为主,主要缘由是( B )A.产品运量大B.产品价值低C.市场需求大D.产品运输不便4.小小餐盒的“重”与“大”是指( C )A.产品重量大B.原料消耗大C.环保责任大D.大气污染大【解析】第3题,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的运量小,A错误;产品的运量小可使其生产地远离市场地,D错误;市场需求大不是其生产接近市场的主要缘由,C错误;一次性餐具的市场价格低,长途运输会增加运输成本,利润降低,故选B。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件ppt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案例
总结词
具体措施
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 之一,通过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加强 环境监管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 境保护的双赢。
在经济绿色转型中,需要推动清洁能 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绿色经济的 发展。
04
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建设的案例
总结词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建 设绿色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
具体措施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绿色交通体系、 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案例介绍
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为例,该城市通过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了城市能源的绿色转型、城市 交通的低碳发展、城市空间的绿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03 ?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0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惩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 态环境。
02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技术,推广清洁能源和废物资源化利
用等。
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工作,提升生态环境
03
质量。
资源合理利用与节约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如水资源、 土地资源、能源等。
倡导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降 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05
主要观点与研究结论
主要观点总结
01
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协调好人地关系有利于实现可持
续发展。
02
传统人地关系观念的局限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类 影



环 境 对
人类境
的 反 馈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2.环境问题的类型
原因: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以及 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1)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和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盐碱化 原因: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 能力)
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活动 2.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景观图,讨论以下问题
6.5 为种植准备的土地
6.6 1824年的英国早期的工业中心
(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
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
共同性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 原则 球整体的协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 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 的国际合作
2、农业文明时代
弋射、收获
农业文明时代
与环境对__抗__性_增强, 生态遭到__破__坏__,
人类利__用__、_改__造自然
未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 协调,但有了_科__学_的__萌__芽__
3、工业文明时代
工业革 命时代
人类_征__服__ 自然
人地关系_恶__化_ , 环境问题_严__重_
二 直面环境问题
活动 1.现代都市背后,会隐藏什么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社会环境问题: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放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2)环境问题的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表现:资源短缺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生态破坏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核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第一聚落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第二国家差异: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并且有污染转移,故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2)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4)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1.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人均资源不足③深刻的环境危机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概念: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原则:①资源输入减量化②资源再利用③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1)环境问题产生: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教训是惨痛的。

(2)环境问题的表现: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者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还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2、可持续发展: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3、(1)中国走可持续之路原因: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环境问题严重。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南方,我国华北的水资源短缺。

(2)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不同是从全过程评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而传统经济只重视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带来了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

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共同基础平台(9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图显示了经济进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你认为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都市是A.柏林B.伦敦C.旧金山D.彼得堡答案:B2.环境质量开始改善提高的时期是A.后工业化时期B.工业化初期时期C.经济进展时期D.工业化起飞时期答案:A3.依照这种关系,进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幸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策略B.后工业化时期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爱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的有污染企业D.能够采取措施减少或幸免进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D4.图中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要紧取决于A.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B.进展中国家工业战略的不断调整C.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D.经济进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答案:D5 .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粮食单产不高洪涝加重B.毁林开荒水土流失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水土流失肥力下降答案:A“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在遭到破坏。

他是英国闻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其要紧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而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的大量积存,使环境污染日益严峻。

依照以上材料和你的明白得回答6~8题。

6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土地沙漠化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答案:C7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模式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进展生产C.围湖造田,开垦荒田D.进展工业,不管排放答案:B8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你认为合理的是A.它是进展中国家经济进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可不能产生B.它是低投入、高效益的经济模式C.它表达了传统进展模式的优点D.表达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答案:D9.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环境问题的搭配你认为合理的是A.黄土高原——沙漠化B.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C.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答案:C臭氧层就看起来是地球的一道屏障,也像一个过滤网,吸取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有效地爱护地球上生物的生存。

近来由于使用氟里昂类化合物以及O,大量超音速飞其他含氯化工产品,人工合成氮肥和污水分解过程中产生的N2水蒸气,导致平流层的污染物增加,并催化分解臭氧。

以下是氟里机排放的NOx昂破坏臭氧层的化学方程式:CCl2F2=CClF2+ClCl+O3=ClO+O2ClO+O3=ClO2+O2一个Cl能破坏10万个O3。

卫星观看说明:1969年以来,横跨美国、加拿大、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的宽敞地带,臭氧层中的臭氧已减少3%。

自1984年以来,新西兰上空的臭氧含量下降了8%。

依照以上材料完成10~13题。

10.以上我们所讨论的臭氧层处于大气层中的A.电离层B.平流层C.对流层D.低纬度的平流层答案:B11.你认为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造成了如何样的阻碍A.使肺癌的发病率升高B.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C.导致树木大量的死亡D.导致洋流发生专门答案:B12.你认为该采取如何样的措施才能有效的爱护臭氧层A.严禁使用各种制冷剂B.加大科研力度研制新型有效的制冷剂作为现有制冷剂的替代品C.采取一定的措施回收大气中的氟里昂D.采取一定的措施操纵材料中的化学反应过程答案:B1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论述,你认为合理的是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的缘故也有人为的缘故,但要紧是自然的缘故B.环境问题要紧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专门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峻,小题大做D.环境问题要紧是由于人类的某些行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答案:D14.下列各组灾难中,认为全部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是①滑坡、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坍塌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B15.下列人类进展的原则,认为不属于可连续进展公平性原则的是A.各国有权依照自身的需要开发利用本国的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B.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专门有限,我们当代人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关于全球共同享有的大气、海洋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答案:C16.“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表达了可连续进展原则的A.共同性原则B.连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周期性原则答案:B北京市市长刘淇在“2002年首都绿化建设总结动员大会”上提出,在五六年内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都市”,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

依照以上材料回答17~19题。

17.以上材料中“环境友好型都市”中的“环境友好”是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C.都市环境的绿化程度D.在北京市的规划过程中充分采纳各国建筑师的建议和方案,以达到中西合璧,让各国的运动员都能同意北京答案:B18.按照北京市的都市规划,在2007年往常,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面积为50平方米。

下列措施中你认为能有效提高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的是A.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C.加强自然爱护区的建设力度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竞赛场所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答案:D19.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与“绿色奥运”的理念相符的是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爱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B.到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的范畴内都有天气预报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D.到2008年,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将使用清洁燃料答案:D20.下列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A.西部大开发确实是想方设法进展西部地区的经济B.西部大开发确实是动员全国的力量专门是东部地区的各方面力量在西部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大力兴建工厂和企业C.搞好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中首要解决的“瓶颈”问题D.把铁路、公路从东、中部地区延伸到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就能够顺利实现了答案:C二、双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道题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我国的大中都市的大气污染情形十分严峻,你认为要紧的污染源是A.工业生产过程中石油的大量使用B.工业过程中煤炭的大量使用C.汽车尾气D.居民燃煤取暖答案:BC22.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你认为合理的是A.荒漠化是沙漠的最要紧的表现形式B.荒漠化容易引起一个地区的贫穷,从而引起庞大的移民浪潮C.荒漠化是地球对人类生存最大的威逼之一,而且程度仍在不断的加剧D.今天,荒漠化还只是局部地区的环境问题并非全球问题答案:BC23.以爱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要紧目的,将都市中的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列分类你认为合理的是A.玻璃瓶、塑料袋B.废铜烂铁、破布料C.旧报纸、月饼的包装盒D.烂菜叶、果皮答案:CD24.在人类的农业文明时期,能有力保证食物供应的稳固和可靠的重要因素是哪一些技术的普遍推广A.灌溉技术B.科学育种C.大量的使用化肥D.耕作技术答案:AD25.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可连续进展思想的是A.草原进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B.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严禁砍伐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D.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答案:BC26.以下观点、主张,你认为符合可连续进展差不多原则的是A.进展中国家既要重视经济的良性高效进展,同时也要加强环境爱护的力度B.在爱护全球环境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进展中国家具有相同的义务和责任C.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进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能够承载的能力范畴之内D.为了满足人类对物质条件增长的需要,应尽力加快经济数量的增长速度答案:AC27.缓解华北平原地区春旱期间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连续进展原则的是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田用水量C.加大对工业用水的净化力度和效率,循环利用宝贵的水资源D.大面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进展节水农业答案:CD28.我国能源利用率低,要紧表现在A.单位产值能耗低B.单位产品耗水量低C.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低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答案:CD29.下列关于我国林业可连续进展的措施,你认为合理的是A.坡度大于25°的坡地要退耕还林还草B.大规模改良现有的草原,进展林木生产C.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地区大面积的植树造林D.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操纵在生长量之下答案:AD30.分布于我国内流河流域的河流水、湖泊水都属于A.国土资源B.水产资源C.淡水资源D.自然资源答案:AD三、综合题(共3小题,共40分)31.(18分)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与生活质量变化图”,回答以下各题。

(1)从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1950年为___________英镑,1990年为___________英镑,在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_________________。

(3分)(2)生活质量指标是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在内的指标。

从生活质量指标来看,英国国民1950年为______________英镑,1990年为____________英镑。

这说明英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在40年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图中所描述的情形带给我们的启发是(1分)()A.财宝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高B.财宝和产品越少,生活质量越高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生活质量的唯独保证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环境质量同步增长是生活质量提高的保证(4)图中所描述的情形,给进展中国家的经济进展提出了警告,那么你认为进展中国家应走的道路和进展方式是(1分)()A.高消耗、高速度、高产值B.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而牺牲环境质量C.经济增长与爱护自然环境同步D.坚持“先污染,后治理”的进展模式(5)通过对比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曲线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曲线,你认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财宝和产品数量之间有如何样的关系?(4分)(6)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各有何特点?(2分)(7)你认为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曲线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曲线也是如此一种关系吗?并简要阐明你判定的理由。

(3分)答案:(1)2800 6000 114.答案:29%(2)1000 1200 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迅速进展并没有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3)D(4)C(5)经济的高速进展能够在专门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但并不是绝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