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电容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电容传感器的种类、特点及应用场景;3. 学生能够运用电容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容传感器电路;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电容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3. 学生能够掌握用计算机软件对电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容传感器,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 学生在实验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容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容传感器基本概念: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其特点;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一节“传感器及其分类”。

2. 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介绍电容传感器在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传感器的应用”。

3. 电容传感器电路设计: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容传感器电路;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三节“传感器电路设计”。

4. 电容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使用电容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掌握数据处理方法;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四节“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

5. 实践操作:进行电容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五章实验部分。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容传感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五章案例分析。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

引言硅压力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工业中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硅材料本身的限制,使其无法用于高温和腐蚀等特殊环境中。

而陶瓷电容式压力传感器采用特殊陶瓷材料制作,具有抗腐蚀、耐高温等优点,弥补了硅压力传感器的上述缺点,可用于高温、腐蚀等特殊环境下。

现今,国内有大量的需求,但是还没有国内厂家能够生产。

因此,开发出一种实用的陶瓷压力传感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瓷压力传感器通常采用多电容结构,在陶瓷膜片上同时烧结两个电容,一个作为参考电容,以消除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另一个为测量电容,其变化量与传感器所受压力的变化量近似成正比,通过检测变化量就能得到传感器所受的压力。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 1 -1 电容式传感器设计的目的与任务1.1电容式传感器设计的目的⑴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传感器原理的进一步理解;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⑶综合运用知识,培养独立设计能力;⑷着重掌握典型传感器的设计要点,方法与一般过程;⑸培养学生精密机械与测控电路的设计能力。

1.2电容式传感器设计的要求⑴设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先进性及操作维修方便。

如果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实现要求,就不必过分强调先进性。

并非是越先进越好。

同样,在安全性、方便性要求较高的地方,应不惜多用一些元件或采用性能比较好的元件,不能单纯考虑简单、经济;⑵独立完成作业。

设计时可以收集、参考传感器同类资料,但必须深入理解,消化后再借鉴。

不能简单地抄袭;⑶在课程设计中,要随时复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积极思考。

不能直接向老师索要答案和图纸。

⑷设计传感器测头机械机构方案,绘制总装图(CAD为工具),编写传感器设计说明书。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 2 -沈阳大学课程设计 - 3 -2 传感器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一台电容式传感器 设计要求如下: ⑴量程范围:0~25Mpa ⑵工作电压 5V ⑶相应时间 <1ms ⑷稳定性 <0.2% ⑸温度范围 -40~125℃ ⑹抗绝缘性 >2KV ⑺相对误差 1% ⑻张力 S=100×106N/m一种测量介质介电常数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如图。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

完整版电容式传感器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涵盖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构造、电容测量电路以及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场景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熟悉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与实现;3.理解电容式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4.能够进行电容式传感器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电容式传感器的基础知识(4学时)-电容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构造(6学时)-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常见的电容式传感器类型及其特点;-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8学时)-常见的电容测量电路的设计原理;-电阻-电容(RC)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桥式电阻-电容(RC)电路的设计和实现;-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处理和放大。

4.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6学时)-温度测量与控制;-液位检测与控制;-压力传感与控制;-人机交互与触控技术。

5.实验操作和应用案例(6学时)-实验操作:电容的测量和计算;-实验操作:电容式传感器的特性测量;-应用案例:温度测量与控制;-应用案例:液位检测与控制。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和作业:根据实验操作和应用案例,学生需提交实验报告和作业,考察其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课堂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展示自己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3.课程项目:以小组形式设计一个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项目,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电容式传感器的控制系统,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五、教材参考1.《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3版),明山,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容式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第2版),姚文奇,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容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位移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构成和功能。

2. 学生能掌握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了解其在工程测量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性。

3. 学生能描述电容位移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的精度和线性度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容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并完成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使用电容位移传感器进行距离测量,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分析实验数据,评估电容位移传感器的性能,并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容位移传感器,培养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提高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进行实验操作,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学生关注电容位移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传感器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设备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容位移传感器基本原理:讲解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容的基本概念、电容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原理以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第2节“电容传感器”2. 电容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及特点:介绍电容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组成、性能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等)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第2节“电容传感器”3. 电容位移传感器电路设计:讲解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典型电路设计方法,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滤波和线性化处理等。

电容式传感器教学设计案例

电容式传感器教学设计案例

电容式传感器教学设计案例引言电容式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它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目标物体的一些特征,如接近程度、湿度、液位等。

由于其在工业自动化和电子应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容式传感器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以一个电容式传感器的教学设计案例为例,介绍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上教授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连接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具体而言,学生应能够:1. 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电路连接;3. 进行电容式传感器的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4. 进一步拓展思维,探索电容式传感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介绍首先,通过讲解电容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来引出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

然后,详细介绍电容式传感器是如何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来实现目标物体特征的检测的,如接近程度、湿度、液位等。

2. 电容式传感器的电路连接方法在此部分,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连接电容式传感器至电路中,并讲解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电路连接,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

3.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部分,提供一个具体的实验案例,如使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液体的液位。

首先,讲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电容式传感器在该实验中的作用和应用。

4. 实验结果分析与展示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他们可以使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将实验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并进行结果解释。

此外,还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探究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拓展应用探索本部分将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电容式传感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可以提供一些案例或问题,如如何使用电容式传感器检测物体的重量、如何利用电容式传感器设计接近开关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关于电容传感器项目教学的设计(★)

关于电容传感器项目教学的设计(★)

关于电容传感器项目教学的设计(★)第一篇:关于电容传感器项目教学的设计关于电容传感器项目教学的设计摘要:传感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掌握运用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容传感器项目教学的设计。

通过传感器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化生产中,促进科技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电容传感器项目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传感器及其应用》第四章第二节讲述了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及分类。

传感器在测量与控制电路中不可或缺,在现代生产生活中也已被广泛应用。

如何使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工夫。

一、项目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项目水是生命之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可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很少,再加之人们对水的不重视,水资源浪费、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保护水资源,减少人为浪费。

这样从情感上激励学生,要努力完成这个有意义的项目。

2.明确项目设计电容感应式水龙头。

3.实施项目(1)通过实验了解电容性能,引出电容公式及分类。

实验:将两片方形金属片相互靠近,用万用表的电容挡,测量两者之间的电容量。

随着两金属片的缓慢靠近,电容量从0pF逐渐变大,最大可以达到30pF。

请一名学生,在两金属片之间缓慢地放入塑料薄膜,同时观察万用表。

学生们发现电容量逐渐增大至40pF。

请另一名学生,在保持两金属片相对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沿水平方向将其分开,此时万用表显示的电容值逐渐变小。

通过实验,学生们感性地认识到,电容量与两极板间相对的有效面积、介电常数成正比,而与两极板间的相对距离成反比。

根据以上原理,学生们把电容传感器分为三类:变面积式、变极距式、变介电常数式。

(2)分组分类讨论查阅资料,选择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为设计基础。

①变面积式。

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传感器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电容式纸张厚度传感器的设计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09级仪表一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副教授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基层教学单位: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摘要第一章绪论。

介绍测厚传感器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及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电容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从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其用于测厚方面的优缺点,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及电容精确计算公式对传感器的边缘效应做深入研究,对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制出具有新型结构的电容传感器。

第三章基于电容传感器的测厚系统电路设计。

对测厚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做详细阐述,分析电容传感器的等效电路,估算出合适的工作频率范围,并对检测电路的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说明和设计。

第四章虚拟仪器技术在电容测厚系统中的应用。

根据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及特点,选用LABVIEW 作为开发平台,在相应的硬件基础之上,完成数据采集,虚拟仪器面板开发及用户应用程序的创建。

第五章实验与结果分析。

通过样机空载及云母纸测厚实验,得到样机各项性能指标,并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

第六章全文总结及展望。

对虚拟电容测厚系统的研制工作进行总结,针对不足提出一些设想。

2 电容传感器的结构设计2.1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类型电容传感器是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实际上,它本身(或和被测物)就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

在大多数场合,电容器由两平行极板以及中间的电介质组成,当不考虑边缘效应时,其电容量为(2-1)式中,C:两极板间的电容(F);ε:真空介电常数,为8.854×10-12(F/m),空气的介电常数与真空近似;ε:极板之间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rs:极板的有效面积(m2);d:两极板间距(m)。

ε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 也就随之改当被测量的变化能使式中d,S 或r变,再通过一定的测量电路将其转化为电压、电流或频率等电信号输出,即可根据输出的电信号判定被测物理量的大小,这也是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案项目电容式传感器

教案项目电容式传感器

教案项目:电容式传感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接线方式和基本操作。

3. 能够分析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并进行误差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电容式传感器概述定义:电容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容变化来检测物体或物质的传感器。

特点: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非接触式测量等。

2.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容的定义和公式:电容是电荷存储的能力,C = Q/V。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来检测物体或物质的变化。

3. 电容式传感器的接线方式和基本操作接线方式:电容式传感器通常有单端式和差分式两种接线方式。

基本操作:如何连接电源、信号输出、接地等。

4.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分析和误差处理测量数据分析:如何分析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

误差处理:常见的误差类型和处理方法,如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接线方式和基本操作。

2.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容式传感器的接线和操作,并进行测量数据分析和误差处理。

3. 问题解答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电容式传感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2. 教材或讲义:关于电容式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电容式传感器在工业和科研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原理和接线方式,并展示示例图片。

3.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接线和操作电容式传感器,并记录测量数据。

4. 学生进行分析数据,识别和处理误差。

5.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讨论。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理解程度、操作技能等。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彼此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电容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容传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其在自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2. 掌握电容传感器的电路构成、功能特点,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电容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及其适用场合。

3. 了解电容传感器的技术参数,能够进行简单的性能评估。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容传感器电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分析电容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一般问题。

3. 提高学生利用现代工具和技术文档进行信息检索、方案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培养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本课程设计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的教学实际,以电容传感器为主题,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电容传感器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并在情感态度上得到正面引导。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容传感器基础知识- 传感器定义、分类及原理-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数学模型- 电容传感器的电路组成及其功能2. 电容传感器的类型与特性- 不同类型电容传感器(如变面积、变介电常数、变距离等)的构造与特点- 电容传感器的技术参数(如灵敏度、分辨率、线性度等)分析- 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场合及其优势3. 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实际案例介绍,如触摸屏、物位检测、湿度检测等- 电容传感器在自动控制、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4. 电容传感器实验操作- 设计简单的电容传感器电路,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 分析电容传感器的响应特性,探讨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实验报告撰写与成果分享5.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 第一课时:电容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 第二课时:电容传感器类型与特性分析- 第三课时:电容传感器应用实例探讨- 第四课时:实验操作与成果交流教学内容基于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完整版)传感器课程设计_称重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完整版)传感器课程设计_称重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2012年6 月25任务书课程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称重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黄俊学号0906********主要内容:使用称重传感器,设计一台电子称电路,可称重5千克,精度10克。

设计开始先查阅相关资料,如元器件资料、方案选择等,可以使用单片机方案,也可以使用模拟电路方案,设计显示电路时显示**.**千克,并有相应的手动校正电路。

基本要求:1.设计以测量显示部分电路为主;2.要绘制原理框图;3.绘制原理电路;4.要有必要的计算及元件选择说明;5.提供元件清单;6.如果采用单片机,必需绘制软件流程图主要参考资料:[1]黄贤武,郑筱霞.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王琦.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设计[J].木材加工机械.2005(3)[3] 缪少勇.浅谈称重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J].科学之友.2010(14)[4] 施昌彦.称重传感器计量规程[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87(4)[5]张国维.测控电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完成期限2012.6.25—2012.6.29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2012年6 月25 日摘要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都需要测量物体的重量,于是就用到秤,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其要求操作方便、易于识别。

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误差小和线性度好等优点,且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在力、压力和重量测试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力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优异的特点。

所以电阻应变式力传感器制作的数显电子秤具有准确度高易于制作,简单实用、成本低廉、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特点。

关键词:称重传感器、电阻应变计、精度、显示目录一、设计要求 (1)二、方案设计 (1)1、方案说明 (1)2、方案论证 (2)三、传感器工作原理 (2)四、电路的工作原理 (4)五、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6)1、测量电路 (6)2、差动放大电路 (7)3、A/D转换 (8)4、显示电路设计 (9)5、系统需要的元器件清单 (10)六、总结 (11)称重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一 、设计要求使用称重传感器,设计一台电子称电路,可称重5千克,精度10克。

称重传感器设计方案及流程

称重传感器设计方案及流程

称重传感器设计方案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设计目标设计一款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称重传感器,能够满足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需求。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2012年6 月25任务书课程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电容式重量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学号主要内容:电容式重量传感器:设计的传感器根据受压不同,输出信号不同。

本设计要求完成重量传感器的设计,采用电容式设计电路。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电容式称重传感器是把被称物体重量转换为电容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通常为差动变间距电容式称重传感器,采用调频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

基本要求:1、按照技术要求,设想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

2、利用电容的特性设计出一种称重的应用电路。

3、说明所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画出应用电路电路图。

主要参考资料:[1]黄贤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8-50.[2]李刚,林凌.现代测控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0-62.[3]孟立凡,郑宾.传感器原理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68-83.[4] 沙占友.集成传感器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25-144.完成期限2012.6.25—2012.6.29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2012年6 月25 日摘要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装置,它本身就是一种可变电容器,由于这种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体积小,动态响应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能实现非接触测量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位移、加速度、振动、压力、压差、液位、检测领域。

此文就以电容式重量传感器来研究。

本文介绍了电容式重量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其测量电路,分析电容称重传感器的特性和相关参数选取,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询所得结果表明该电容式重量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无滞后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电容式传感器;称重;差动;放大;目录一、设计要求及用途 (1)二、方案设计 (1)方案一: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1)方案二:电感式称重传感器 (2)方案三:电容式重量传感器 (2)三、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2)四、电路的工作原理 (3)五、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3)1、单元电路设计 (3)2、器件选择 (4)3、元器件清单 (5)六、总结 (6)电容式重量传感器设计一、设计要求及用途设计的电容式重量传感器电路,当被称重物差动改变电容的间距而使电容发生变化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发生相应变化,在鉴频器上变换为振幅的变化,经放大转换成一个直流的高电平信号输出,在称重仪表显示。

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

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

太原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一、 课程设计题目:称重传感器二、 设计要求某系列称重传感器需要外配放大器,将其输出的电压信号转换成AD 转换器所需要的电压,AD 转换器的满范围输入电压为1V~4V 。

该系列称重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标准满量程负载 50Kg 灵敏度 2mV/V 标准输出电阻 350Ω 供桥电源电压 10V三、 参考电路四、 工作原理该电路由三部分构成:基本电压源电路、测量电桥电路、放大电路。

本实验中,需基本电R3压源电路、放大电路以及偏移电路。

1、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10V 基准电压,采用5V 稳压管与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结合实现。

2、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用于测温桥输出的微小电压变化(△V )放大,使其满足性能要求。

放大电路采用两个同相电压跟随器(作为输入缓冲器)与两级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一级放大器为差放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为可以方便调节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3、偏移电路:本例中,还需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偏移处理,将放大信号接入差分比例运算电路。

五、 参数计算1、基准电源电路 (1)1J R .2J R .F R 的计算基准源输出电压为10V ,稳压管电压为5V ,取稳压管的稳定电流为10mA 。

根据基准源电路有=01V 10V ,=Z V 5V .Z J J V R R V )1(1201+= 所以121J J R R += 2 得到12J J R R =1选1J R =1K Ω,可得RJ2=1K Ω。

由于JF JFZI R V V =-01 若取JF I =10mA,则有 得到RJF=500Ω。

(2)3J R 电阻和4J R 的计算:由稳压管开始启动的条件:Z D S J J J V V V R R R +≥+434取Vs=11.5V ,则4J R =1K Ω,得到3J R =1K Ω 2、放大电路的计算(1)将输入电压放大为0-3V因为满量程灵敏度,就是在5KN 时,每1V 供桥电压的灵敏度为2mV/V ,所以满量程时放大电路输入电压:Vi=10*2=20mV假设Vi1=20mV ,Vi2=0V 时,输出电压为'0V =3V ,对于放大器有1)21(12340Vi R RR R V Y Y Y Y +=一般希望34Y Y R R 和12Y Y R R 有相同的数量级。

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

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

传感器课程设计电容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掌握电容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电容传感器电路设计和调试。

1.了解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2.掌握电容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和应用场景。

3.熟悉电容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应用。

4.能够分析电容传感器的性能指标,进行选型和电路设计。

5.能够使用电容传感器进行实际物体的距离测量。

6.能够对电容传感器电路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传感器的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检测方法和应用。

1.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容传感器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容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

2.电容传感器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电容传感器,包括固定电容传感器、可变电容传感器等,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3.电容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讲解电容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电压法、电荷法、差分电压法等,让学生掌握电容传感器的检测技巧。

4.电容传感器的应用:介绍电容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容传感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电容传感器电路设计与调试:通过实例讲解电容传感器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电容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讲解电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检测方法,让学生掌握电容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容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之电容式传感器

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之电容式传感器

昆明理工大学综合课程设计题目: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之电容式传感器摘要 (1)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结构 (1)测量电路原理图 (3)特性及相关参数选择及测量 (11)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传感器的应用技术及应用领域 (14)总结 (15)参考资料 (15)一、摘要称重传感器是用来将重量信号或压力信号转换成电量信号的转换装置。

称重传感器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子衡器,电子衡器的日益普及,决定于传感器设计技术、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传感器应用技术的不断改进。

随着技术的进步,称重传感器制作的电子衡器已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实现了对物料的快速、准确的称量,特别是随着微处理机的出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化的不断提高,称重传感器已成为过程控制中的一种必需的装置,从以前不能称重的大型罐、料斗等重量计测以及吊车秤、汽车秤等计测控制,到混合分配多种原料的配料系统、生产工艺中的自动检测和粉粒体进料量控制等,都应用了称重传感器,目前,称重传感器几乎运用到了所有的称重领域,以电阻应变式使用最广。

称重传感器按转换方法分为光电式、液压式、电磁力式、电容式、磁极变换式、振动式、电阴应变式、陀螺仪式八种。

关键词:称重传感器输入阻抗输出阻抗信号电压激励电压二、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结构(一)测量原理称重传感器采用金属电阻应变片组成测量桥路,利用金属电阻丝在张力作用下伸长变细,电阻增加的原理,即金属电阻随所受应变而变化的效应而制成的(应变,就是尺寸的变化)。

(二)构造原理金属电阻具有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即具有电阻(Ω),其阻值依金属的种类而异。

同一种金属丝,一般来讲,越是细长,其电阻值就越大。

当金属电阻丝受外力作用而伸缩时,其电阻值就会在某一范围内增减。

因此,将金属丝(或膜)紧贴在被测物体上,而且这种丝或膜又很细或很薄,粘贴又十分完善,那麽,当被测物体受外力而伸缩时,金属电阻丝(膜)也会按比例伸缩,其阻值也会相应变化。

称重传感器就是将金属电阻应变片粘贴在金属称重梁上进行测量重量信号的。

检测技术-电容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要点

检测技术-电容式称重传感器课程设计要点

课 程 设 计2013年4月 5课 程 传感器课程设计题 目 电容式重量传感器设计 院 系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任务书课程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电容式重量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学号主要内容:电容式重量传感器:设计的传感器根据受压不同,输出信号不同。

本设计要求完成重量传感器的设计,采用电容式设计电路。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电容式称重传感器是把被称物体重量转换为电容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通常为差动变间距电容式称重传感器,采用调频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

基本要求:1、按照技术要求,设想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

2、利用电容的特性设计出一种称重的应用电路。

3、说明所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画出应用电路电路图。

完成期限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目录一、设计要求及用途 (1)二、方案设计 (1)方案一: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1)方案二:电感式称重传感器 (2)方案三:电容式重量传感器 (2)三、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3)四、电路的工作原理 (3)五、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3)1、单元电路设计 (4)2、器件选择 (5)3、元器件清单 (5)六、总结 (6)电容式重量传感器设计一、设计要求及用途设计的电容式重量传感器电路,当被称重物差动改变电容的间距而使电容发生变化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发生相应变化,在鉴频器上变换为振幅的变化,经放大转换成一个直流的高电平信号输出,在称重仪表显示。

要求设计的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能实现非接触测量,适应性强,体积小,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特点。

重量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各种电子衡器、工业控制领域、在线控制、安全过载报警、材料试验机等领域。

如电子汽车衡、电子台秤、电子叉车、动态轴重秤、电子吊钩秤、电子计价秤、电子钢材秤、电子轨道衡、料斗秤、配料秤、罐装秤等。

二、方案设计目前称重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的类型主要有应变片、电容、电感等。

称重式传感器课程设计

称重式传感器课程设计

称重式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称重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称重式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功能特点及其数学模型。

3. 学生能够描述称重式传感器在测量精度、误差分析方面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称重式传感器,进行简单的称重实验,并记录数据。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称重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及物理测量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意识。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十一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相关内容,组织以下教学大纲:1. 引言: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引出称重式传感器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 传感器定义及分类- 称重式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 称重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结构:- 弹性元件的应力与应变关系- 传感器敏感元件的转换原理- 称重式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及功能3. 称重式传感器数学模型:- 传感器输出特性- 传感器数学模型建立- 传感器灵敏度、分辨率等参数介绍4. 称重式传感器的性能指标与误差分析:- 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分类- 影响传感器精度的因素- 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5. 实践操作:- 称重式传感器操作演示- 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称重实验- 数据记录与分析6. 应用案例分析:- 介绍称重式传感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案例- 分析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7. 总结与拓展:- 回顾课程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控制,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称重式传感器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课本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向学生讲解称重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数学模型等理论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车辆电容称重传感器的设计

车辆电容称重传感器的设计

车辆电容称重传感器的设计摘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工业和生活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技术也不断的完善。

电容传感器就是其中的一种,具有稳定性、重复性、无滞后性的特点。

它运用于各个方面,车辆称重就是其中之一。

它可以安装在被检测的车辆上,可静态、也可动态地检测车辆载荷质量,不受场所地点限制,不需另加专用弹性体,结构简单。

电容极板密封在绝缘材料内,具有不变形、不磨损、不锈蚀、寿命长等优点。

解决了车辆超载和超重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电容传感器称重车辆检测一、传感器工作原理:电容传感器是根据电容参数的变化使电容发生变化,将非电量转化为电量,经过放大输出,从而测出被测量。

电容传感器由上极板部件和下极板部件组成,结构如图1:图一电容传感器原理图电容测量电路在许多情况下,被测的未知电容较小,而电容极板引线与地之间产生的杂散电容要大于被测电容,因此,本研究采用基于四相检测技术的电荷转移式电容检测电路旧1,该电路中的开关波形相差900,有效地利用了测量信号,能够较好地消除杂散电容对测量的影响,该电路和开关波形如图所示。

图二 四相检测测量电路图三 开关波形 图二中,S ,~S4为模拟开关;X C 为被测电容;1S C 和2S C 为电容极板引线与地之间的杂散电容;电容器C 用来吸收尖峰脉冲。

四相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为:U 。

=f X c R C fV 2(1)式中,f 为激励频率,c V 为电源电压,X C 为被测电容,R 为反馈电阻。

激励频率是由系统中使用的单片机产生的,它与线路灵敏度成正比,为了产生较高的激励频率,本项工作中采用了周立功公司生产的ARM7系列的LPC2134单片机,使用激励频率为200 kHz 。

二、电容车辆称重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容车辆称重装置主要检测部件是车载式电容称重传感器,利用电容传感器输出电压来反映车辆载荷。

电容传感器结构如图2所示。

传感器由上极板部件1和下极板部件8组成,上极板部件的绝缘体2内密封有上屏蔽板3和电容上极板4,下极板部件的绝缘体7内密封有电容下极板5和下屏蔽板6。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课程设计1003030304讲解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课程设计1003030304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一步一步走入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实现无疑离不开传感器。

传感器这个大家族之中,电容式传感器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电容器传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灵敏度高,零磁滞,真空兼容,过载能力强,动态响应特性好和对高温、辐射、强振等恶劣条件的适应性强等。

缺点是输出有非线性,寄生电容和分布电容对灵敏度和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大,以及联接电路较复杂等。

本课程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MEMS的电容式测量加速度的传感器。

基于微机电系统( MEMS)技术的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启动快、功耗低、易集成、可靠性好、抗过载能力强和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技术机器人技术、工业自动化、掌上电子产品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其敏感信号方式,可以分为微型电容式速度传感器、微型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微型压电式加速度、感器和微型隧道电流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关键词:电容加速度传感器信号放大微电子机械系统第一章绪论 (3)1.1 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 (3)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4)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5)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5 传感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5)第二章结构设计 (6)2.1 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原则 (6)2.2 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计的三种常见结构 (6)2.3 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方法选择与优化 (7)2.4 电容加速度传感器结构梁的设计 (10)2.5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参数 (14)2.6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数据计算 (16)2.7微机械加工工艺 (17)第三章测控电路 (18)3.1转换电路 (18)3.2正弦波产生电路 (19)3.3仪用放大器 (20)3.4相敏检波电路 (21)3.5滤波电路 (22)第四章技术指标 (23)4.1壳体固定要求 (23)4.2滑块与壳体接触面的光滑度要求 (23)4.3测控电路的要求 (23)第五章传感器适用范围 (23)5.1影响适用范围的因素 (23)5.2加设重力加速度传感器 (23)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24)6.1数据关系 (24)6.2与书本上面的测加速度传感器对比 (24)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24)7.1总结 (24)7.2展望 (24)参考文献 (25)附录1 (26)附录2 (27)附录3 (28)第一章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传感器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设备,在各种自动控制过程中,它能迅速客观地反映出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课程____________ 传感器课程设计 __________ 题目电容式重量传感器设计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 年6 月251 / 12任务书课程传感器课程设计题目电容式重量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学号 _________________主要内容:电容式重量传感器:设计的传感器根据受压不同,输出信号不同。

本设计要求完成重量传感器的设计,采用电容式设计电路。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电容式称重传感器是把被称物体重量转换为电容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通常为差动变间距电容式称重传感器,采用调频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

基本要求:1、按照技术要求,设想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比较。

2、利用电容的特性设计出一种称重的应用电路。

3、说明所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画出应用电路电路图。

主要参考资料:[1]黄贤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8-50.[2]李刚,林凌.现代测控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0-62.[3]孟立凡,郑宾.传感器原理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68-83.[4]沙占友.集成传感器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25-144.完成期限2012.6.25—2012629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 年 6 月 25 日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装置,它本身就是一种可变电容器,由于这种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体积小,动态响应好,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能实现非接触测量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位移、加速度、振动、压力、压差、液位、检测领域。

此文就以电容式重量传感器来研究。

本文介绍了电容式重量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其测量电路,分析电容称重传感器的特性和相关参数选取,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询所得结果表明该电容式重量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无滞后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电容式传感器;称重;差动;放大;一、设计要求及用途 (1)二、方案设计 (1)方案一: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1)方案二:电感式称重传感器 (2)方案三:电容式重量传感器 (2)三、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2)四、电路的工作原理 (3)五、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3)1、 ......................................................... 单元电路设计 32、 ............................................................. 器件选择 43、 ........................................................... 元器件清单 5六、总结 (6)电容式重量传感器设计、设计要求及用途设计的电容式重量传感器电路,当被称重物差动改变电容的间距而使电容发生变化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发生相应变化,在鉴频器上变换为振幅的变化,经放大转换成一个直流的高电平信号输出,在称重仪表显示。

要求设计的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能实现非接触测量,适应性强,体积小,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特点。

重量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各种电子衡器、工业控制领域、在线控制、安全过载报警、材料试验机等领域。

如电子汽车衡、电子台秤、电子叉车、动态轴重秤、电子吊钩秤、电子计价秤、电子钢材秤、电子轨道衡、料斗秤、配料秤、罐装秤等。

二、方案设计目前称重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的类型主要有应变片、电容、电感等。

针对敏感元件的不同可以将称重传感器的设计分为下面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方案一: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公式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优点是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寿命长,结构简单,频响特性好,能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易于实现小型化、整体化和品种多样化等。

它的缺点是对于大应变有较大的非线性、输出信号较弱。

图应变式称重原理框图方案二:电感式称重传感器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中,首先用弹性元件将被测压力转换成弹性元件的位移,再用电学的方法将位移转换成自感或互感系数的变化,最后由测量电路转换成与被测压力成正比的电流或电压输出。

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由于磁性材料和磁导率不同,当压力作用于膜片时,气隙大小发生改变,气隙的改变影响线圈电感的变化,处理电路可以把这个电感的变化转化成相应的信号输出,从而达到测量压力的目的。

该种压力传感器按磁路变化可以分为两种:变磁阻和变磁导。

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的优点在于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缺点就是不能应用于高频动态环境。

图电感式称重原理框图方案二:电容式重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是按照两块平行极板之间的极距、面积或介质的变化引起相应的电容的变化这一原理来称重的。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主要是基于外加载荷改变电容平行极板的间隙来改变电容这一原理上的,在通过测量电路将电容的变化转换成频率量。

电容式称重传感器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能耗低,结构简单,环境适应力强, 电路简单,输出数字信号,简化了二次仪表的开发,体积小,重量轻。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本身工作电容较低,寄生电容有时大于工作电容,抗干扰能力差。

近来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容传感器能与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做在一起,减少了干扰和分布电容对之的影响,精度有所提高,使电容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感受重量~_收距变化~_彳电容变化~输岀变化图3电容式称重原理框图三、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电容式称重传感器的原理:电容式称重传感器是把被称物体重量转换为电容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通常为差动变间距电容式称重传感器,采用调频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的电容器。

当被称重物差动改变电容的间距而使电容发生变化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发生相应变化,在鉴频器上变换为电压振幅的变化,经放大转换成一个直流的高电平信号输出,在称重仪表显示。

这时,可以 通过电压的变化测出相应的重量。

四、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容式称重传感器是把被称物体重量转换为电容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通常 为差动变间距电容式称重传感器,采用调频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具有可变参数 的电容器。

若Cx1=Cx2,因两电容上叠加的交流电压值相等但相位相反,贝UU0=0< 若C X 1M Cx2,因两电容上叠加的交流电压值不等相位相反,贝UUO0,即桥路有输 出电压。

当被称重物差动改变电容的间距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时, R1前的电压变 化,经过有A1构成的滤波器后,由A2和R3, R4,Rf 构成的运算放大器进行放 大,从而得到一个可用输出信号,根据输出电压的大小,可以计算出电容的变化 量,进而测出所受重量。

五、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图中C X 为电容传感器,差动接法时,若 C X 1=C X 2,因两电容上叠加的交流电图4电容式称重传感器原理图JX- 图5转换电路压值相等但相位相反,则uo=o。

当受到重量作用时,电容的极距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CxlMCx2,因两电容上叠加的交流电压值不等相位相反,贝U UO0,即电路有输出电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受力导致的电容的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压量的变化。

(2)滤波电路图6滤波电路电路所示是一个反相输入的一阶低通滤波器,滤波电路尽可能减小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纹波系数降低,波形变得比较平滑。

(3)运算放大电路图7运算放大电路图中所示的是一个反相的运算放大电路,其作用主要是要将原输出信号进行适当的放大,以便更好的测量。

电路的放大倍数为-Rf/R1 ,选择适当的电阻,即可得到想要的放大倍数。

2、器件选择R1-R4选用1/4W金属膜电阻器或碳膜电阻器。

Rf1和Rf2选用超小型合成碳膜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

Cxi、Cx2均选用耐压值为I6V的铝电解电容器,C选用高频瓷介电容器或玻璃釉电容器。

变压器和可变电容器Cxi、Cx2构成电容传感器转换电路,将电容的改变值转换为电压值。

R1、R2 Rf1、A1与C构成一阶低通滤波器。

R4 R3 Rf2与A2构成运算放大器。

3、元器件清单表兀器件清单六、总结随着技术的进步,由称重传感器制作的电子衡器已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实现了对物料的快速、正确的称量,特别是随着微处理机的出现,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化的不断进步,称重传感器已成为过程控制中的一种必须的装置,从以前不能称重的大型罐、料斗等重量计测以及吊车秤、汽车秤等计测控制,到混合分配多种原料的配料系统、生产工艺中的自动检测和粉粒体进料量控制等,都应用了称重传感器,目前,称重传感器几乎运用到了所有的称重领域。

虽说电容式传感器有些缺点,例如输出具有非线性,寄生电容的影响往往降低传感器的灵敏度等。

但是它的优点更为明显:功率小、阻抗高;静电引力小、动态特性良好;和电阻式传感器相比,电容式传感器本身发热影响小;可进行非接触测量;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以在温度变化比较大或具有各种辐射的恶劣环境中工作,因此电容式传感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查阅了好多资料,解决电容式测重的设计要求,在将电容的变化量转换为频率变化和频率/电压转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后来通过翻阅相关知识,才解决了这些问题。

虽说这个课程对自己来说有些难度,但是通过它,我提高了自己自学的能力,了解了一些原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收获还是挺大的。

参考文献[1]黄贤武,郑筱霞•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8-50.[2]李刚,林凌.现代测控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0-62.[3]张洪润.传感器技术大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4]沙占友.集成传感器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5-44.⑸ 张福学.现代实用传感器电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115-130.⑹ 张洪润.传感技术与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67-190.[7]施文康,余晓芬.检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10-218 .[8]孟立凡.传感器原理与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68-83.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