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经典诵读优秀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17fa383d049649b665853.png)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吴清凌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b248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a.png)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2c47e6f18583d048645916.png)
课题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教课环节一、故事导入经典朗读第 1 课课时第一课时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波及到的故事。
3.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湛,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遇到熏陶。
1.经过朗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经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经过学致使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长。
PPT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课内容及活动及反省1.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二、介绍《千师:好的书本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字文》的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成效。
下边我们先认识学习《千字方法文》的方法。
1. 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必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洪亮。
三、学习《千 2. 载歌载舞读节奏字文》前八句。
能够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3. 借助资料知其意利用图片,说明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摆尾出感情能够学习先人那样摇头摆尾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必定急不可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日我们就一同来领会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一)字正腔圆知读音1.学生自由朗诵文章,当碰到难读的或许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余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互相纠正要点字的读音。
师要点指导“ 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论一下?5.学生评论。
(响亮,正确,有节奏等)(二)载歌载舞读韵律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
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
我们不单能够用声音去找这类声韵的感觉,还能够用手打节奏。
三年级上册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98427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7.png)
三年级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篇一:三年级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地诵读文本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3.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包括语音、语调、语气、停顿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在诵读中的困难,如发音不准确、缺乏自信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优秀的诵读作品或教师亲自示范,引导学生进入诵读的主题。
2. 讲解示范:教师详细讲解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正确的发音、语调、语气、停顿等,并亲自示范。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诵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4. 总结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小组合作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展示、实物操作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诵读技巧和方法。
2. 作业:布置相关诵读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优秀的诵读作品、语音教材等。
2. 教学工具:教学PPT、教学视频播放器、录音设备等。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ba7021e2bd960590c67767.png)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增广贤文(节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新授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指导)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
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
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cfbe5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0.png)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流利的阅读语音和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奥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活动:
- 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和语调进行朗读练。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拨和辅导:
-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 老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结束活动: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会根据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重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朗读练。
2. 在家庭作业中引导学生写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想法和感受。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的简要介绍,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诵《梁祝》
![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诵《梁祝》](https://img.taocdn.com/s3/m/6d14b90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f.png)
三年级语文教案诗歌朗诵《梁祝》《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经典之作。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歌朗诵《梁祝》,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在诗歌朗诵《梁祝》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感受《梁祝》中蕴含的爱情、忠诚、牺牲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通过诗歌朗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梁祝》的故事背景介绍。
2.《梁祝》的主要情节梳理。
3.选取《梁祝》中的经典段落进行诗歌朗诵。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引入《梁祝》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老师讲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3.朗诵:指导学生学习《梁祝》中的经典段落,进行诗歌朗诵训练。
4.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讨论:引导学生就《梁祝》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与《梁祝》相关的音乐,展示与《梁祝》故事情节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朗诵和表演做铺垫。
3.朗诵选择《梁祝》中的经典段落,如梁山泊相会、梁祝相会、梁祝离别等,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节奏、语调和情感表达,进行朗诵训练。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感受梁祝的爱情之美。
4.表演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梁祝》的小组表演,每组选择一个经典段落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朗诵成果。
通过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表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3c67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9.png)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55747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00.png)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美文诵读,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3. 通过对美文的诵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等。
2. 每篇美文后的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2.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美文诵读,相互评价、交流,提高诵读能力。
3. 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分享感受。
2. 教师示范:选取一篇美文,进行朗读示范,讲解朗读技巧。
3. 学生诵读:学生分组进行美文诵读,教师巡回指导。
4. 思考与讨论:每篇美文后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效果的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技巧、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进行评价。
2. 学生思考题完成的评价:通过对学生思考题答案的批改,评价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总结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六、教学资源1. 美文素材:收集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美文,包括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等,确保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
2.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音频文件等,为诵读营造氛围。
3. 评价工具:制定学生诵读评价表,包括朗读技巧、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等方面。
七、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进度:按照教学步骤逐一进行,每周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拓展1. 组织美文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诵读能力。
2. 邀请家长参加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长。
3. 开展美文写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培养写作兴趣。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d67d3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2.png)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选材: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古诗,包括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的作品,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等。
2. 修辞手法:讲解古诗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作用和美感。
3. 表达方式: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描写、叙事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感受语言美和节奏美。
2. 讲解法: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 第二周:学习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忆舍弟》。
3. 第三周:学习苏轼的《赤壁怀古》和《题西林壁》。
4. 第四周: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 第五周:学习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开展古诗知识问答活动,测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举办古诗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古诗书籍:提供给学生一些经典的古诗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方便学生查阅和阅读。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寻找一些相关的古诗学习资源,如古诗讲解视频、古诗配乐朗诵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诵读古诗。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3cf4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a.png)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美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感。
3. 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美文。
2. 每篇文章的生字词及句子结构进行分析讲解。
3. 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美文的语言魅力。
2. 使用讲解法,分析文章中的生字词及句子结构。
3.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美文。
2. 学生自读美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及句子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 学生齐读美文,体会语言美感。
5. 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学习的美文。
2. 家长协助孩子理解美文中的生字词,签字确认。
3.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美文,进行家庭诵读。
4. 家长在作业本上记录孩子诵读的美文名称,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美文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诵读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定期举行美文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学校图书馆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美文选读活动,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
2. 邀请家长参与美文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美文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文朗诵。
八、教学反思:1. 定期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 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九、教学资源:1. 选取的美文要具有教育意义,文字优美,适合朗读。
2. 准备美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介绍、文章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4ffa76ec3a87c24128c433.png)
三、学生反复朗读: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三、学生反复朗读:
播放古典音乐作为背景,教师朗诵“经典要义”的三句话。
二、学生自读,引导熟读“经典要义”。
1.学生自由朗读“经典要义”,争取读熟。
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
3.你读懂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句话的大概意思。
(夫轻诺必寡信,易必多难。轻诺:轻易许诺。多易:多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点评:信用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脱离实际,言过其实,一定会导致丧失信用。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2.抽生诵读,评价提高。
四、小结、交流:你读懂了写什么?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课后反思
能熟读这四个小节的内容,并践行于自己的言行之中。
上课时间
执教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守诚信(五)
教学内容
《论语·学而》的8、9、10、11小节
诵
读
目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d73d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f.png)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3. 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五首三年级学生适合的古诗,分别为《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 难点: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讲解:对古诗的作者、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3. 示范: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基本内容。
5. 分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6. 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古诗,下周进行诵读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要求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 评价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够简要描述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及原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举办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才能。
3. 开展古诗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古诗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2. 相关图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等图片。
3. 教学音频:古诗的诵读音频,以便学生模仿和跟读。
九、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计划安排在每周的一节语文课进行,共计5课时。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fecc3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d.png)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自然风光1. 《春晓》孟浩然2. 《静夜思》李白3. 《望庐山瀑布》李白第二单元:友情亲情1. 《赠汪伦》李白2. 《悯农》李绅3. 《登鹳雀楼》王之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哲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2. 诵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析古诗:讲解古诗的意境、寓意和哲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提供清晰的古诗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背诵。
2. 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教学PPT:展示古诗内容、解析和讨论问题,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八、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一节古诗诵读课,每节课学习一首或两首古诗。
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十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背诵当天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解读和分享。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ca0b6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4.png)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诵读兴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会品味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2. 难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讲解字词意思,理解诗意。
3. 诗词鉴赏: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诗美。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解答疑惑。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熟练程度,是否能正确朗读、背诵。
2. 评价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是否能描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3. 评价学生在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是否能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图片、音乐、动作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诗词鉴赏指导书籍或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诵读课。
2. 每节课学习一首古诗,共需五周完成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周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分析,下周分享。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f42f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5.png)
三年级美文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美文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和力量。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4.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美文佳作。
2. 每个章节一个主题,涵盖不同类型的美文。
3. 每篇文章后附有思考问题和拓展活动。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美文的语言魅力。
2. 互动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会,分享感悟。
3.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升思考能力。
4. 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诵读和表达,激发自信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美文诵读材料,包括文本和音频。
2. 准备投影仪和音响设备,用于展示和播放美文。
3. 准备思考问题和拓展活动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表情,评价其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的思考问题和拓展活动成果,评价其理解和创新能力。
3. 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了解教学效果。
教案示例:第一章:自然之美1. 美文:《四季之美》内容简介:描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思考问题: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3. 拓展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语言和动作展示该季节的特点。
第二章:亲情之情1. 美文:《妈妈的爱》内容简介: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思考问题:你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3. 拓展活动:写一封给妈妈的信,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第三章:友情之真1. 美文:《真正的朋友》内容简介: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强调了真诚相待的重要性。
2. 思考问题:你如何看待友谊?3. 拓展活动:和同桌一起表演一个小品,展现真挚的友谊。
第四章:动物之趣1. 美文:《小熊住山洞》内容简介:讲述了一只小熊在山洞里的有趣生活,展示了动物世界的魅力。
2. 思考问题: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3. 拓展活动:画一幅你喜欢的动物画作,并简单介绍该动物的特点。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426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0.png)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自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准备《弟子规》的相关课文和注释,以便讲解和学生阅读。
2.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
1. 初识《弟子规》。
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作者、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弟子规》产生兴趣。
2. 朗读《弟子规》。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3. 理解《弟子规》。
教师通过讲解《弟子规》的每一条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些规范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益的。
4. 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弟子规》中的某一条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朗读比赛。
教师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课外拓展。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94eb0cf78a6529647d5373.png)
4、弟子规》在“信”篇就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一直到“泛爱众”开头,依然在强调德才的重要性。以德服人,以才服人,不是用来说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去做。
5、练习背诵,齐背,比赛背。
四、小结拓展。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3、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训练与评价重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国人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3、齐背今天学的两句弟子规
结束: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互相关爱、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下水文
范例:
反思
与总结
2、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凡是人皆须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吴清凌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2、本学期还将对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进行大胆创新,在学生熟读熟诵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诵读法,如:古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多样的游戏诵读法(配曲唱诗、诗句接龙、擂台赛)、跳皮筋诵古诗、拍手歌游戏等。
总之,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益处。
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此项活动,不断为校园注入清新文明之风。
xx童趣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课时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xx,歌声/xx。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课时二:感受亲情课时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次课时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xx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
(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xx《xx》xx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xx《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
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课时三:xx浓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杜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
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时四:祖国风光(一)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望天门山〉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