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

合集下载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在教育领域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给教师、家长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困扰。

背景中的小学生攻击性行为主要包括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抢夺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也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深层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可能与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为了更好地应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界需要深入探讨现有的教育对策并提出新的教育对策,以提高对策实施的可行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和家长应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通过分析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原因和现有的教育对策,提出新的教育对策并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旨在为学校、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在减少学生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学校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挖掘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通过探讨现有的教育对策和提出新的对策,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问题。

对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更好地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教育对策,以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三、减少环境中易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
日常中.家长要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阻止幼儿接触不良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造成冲突和摩擦。玩具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另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四、努力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运用恰当的惩罚方式
有攻击行为的幼儿虽然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同样也有许多积极可贵的地方.如好问、好探索、聪明、有主见等.只是由于教师主观看法及幼儿一些消极的表现而被忽视了。如果教师能以平静的心态.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些幼儿.就能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充分挖掘、利用这些闪光点.是教育这些幼儿的有效办法。首先.惩罚要及时.使幼儿的攻击行为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在惩罚时应向幼儿讲清楚错在那里.应怎么去做。.其次.惩罚要针对具体的行为.适度且就事论事.不要提高到道德品德方面.以免对幼儿的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少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间接、委婉的办法.努力改变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同时.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逐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与“攻击性行为”幼儿家长的联系中.应改变以往那种只是一味告状的做法.而是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样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正确应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正确应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正确应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引言: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攻击性行为可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包括肢体冲突、言语攻击和攻击性行为。

对于父母和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以及针对该行为的正确应对方法。

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生理与发展因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与生理及发展因素相关。

例如,幼儿时期的儿童通常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因此可能会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此外,某些儿童可能出现生理异常或发育问题,导致他们表现出更多攻击性行为。

2.环境因素:儿童生活中的环境也会对其攻击性行为起到重要影响。

有暴力家庭成员或观看过多暴力媒体的儿童可能会模仿这些行为。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紧张氛围、过度管制或规则不明确也可能成为儿童表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3.心理因素:儿童的个人心理发展也与攻击性行为有关。

例如,儿童可能因为情绪问题、认知困难、恐惧或挫折感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二、的方法1.提供积极的环境:为儿童提供积极的环境是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可以包括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提供积极的教育和学习氛围以及鼓励儿童参与适应性活动,如户外运动和兴趣班等。

2.教会情绪管理技巧:儿童通常在情绪失控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教会他们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包括教育他们如何通过问题解决、深呼吸和沟通来应对负面情绪。

3.鼓励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儿童学会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减少他们使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冲突的倾向。

教育他们如何通过沟通、妥协和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训练。

4.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不可接受的攻击性行为。

这种机制应该与儿童的年龄和能力相适应,并且被父母和教育者共同遵守和执行。

5.积极参与儿童生活:父母和教育者应积极参与儿童的生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关注和理解儿童的需求与困难,提供他们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可以帮助儿童减少攻击性行为。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表现及教育对策下应街道东南小学朱微波内容摘要:攻击性行为是目前儿童、青少年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不足为奇。

但这种攻击性行为的持续不断、次数增多,强度增大,既会影响他们当前的生活和学习,也会影响他们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关键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一、个案简介陈华,男,12岁,五年级时由我接班。

接班后没多少日子他便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时时处处表现得如一只长刺的刺猬,同学稍有碰触,尽管有时仅是经过他座位时碰了他手肘,撞了他的作业;有时同学一句无意识的玩笑话,他都会大动肝火,与同学大吵一顿。

小则把同学的脸挖得指甲印满是,大则把人打得鼻青脸肿。

全班同学几乎都讨厌他,女同学称他是“暴君”,男同学称他是“霸王”。

他不光在班里称王称霸,而且在年级里也总是狐假虎威,带有明显的攻击性。

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没少带着他向对方家长道歉解释,他家长也没少来学校。

二、问题分析1、家庭教育不当形成孩子的攻击性陈华是家里的独生子,母亲溺爱他,只要他提出的要求,不论正确与否都给予满足。

为了排遣孤独,他不经过大人的同意随便拿钱去买游戏卡,还常去网吧玩游戏、聊天,直到深更半夜回家。

其父得知陈华有错后很少跟他讲道理,犯了小错不管,有了大错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痛打,打得他身上常常是伤痕累累,紫一块青一块。

陈华挨打后,易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未成熟的少年期,直接攻击是遭受挫折后立即反应的主要形式。

缺乏爱抚而情感饥饿的人,其挫折容忍力更差。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

2、学业不好易形成孩子的攻击性陈华由于知识脱节有些学科知识难以听懂,因而造成长期完不成作业,每次拖欠作业老师让他课间补写,打击了他的自尊。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防治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防治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防治攻击性行为是指孩子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具有敌对性和侵略性的行为。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防治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和提供专业帮助等措施。

家庭环境是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成因之一。

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关系紧张、亲子交流不良、父母对孩子教育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等都会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提供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学校环境也是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学校中存在的欺凌行为、师生之间的冲突、学业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攻击性行为。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适应困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环境也会对中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上存在的暴力和攻击行为会对学生形成不良示范,引发他们模仿这种行为。

应该从社会层面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强调和倡导积极向上的行为和价值观,加强对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的培养,提高对攻击行为的警觉性。

针对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防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联动。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并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扰,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友善和包容。

必要时,学校还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交技能培训等专业帮助。

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和研究,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增加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

攻击性孩子的教育方法

攻击性孩子的教育方法

攻击性孩子的教育方法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攻击性孩子的教育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现在很多熊孩子都充满了攻击性,作为家长要及时教育才能遏制它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何对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进行教育矫治1、倾听孩子,明白孩子...现在很多熊孩子都充满了攻击性,作为家长要及时教育才能遏制它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下面我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何对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进行教育矫治1、倾听孩子,明白孩子想要什么。

运用反映式倾听的策略,发现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真正原因。

把焦点放在"孩子究竟想得到什么"上面,而不是仅仅探究"孩子为什么这样"。

比如,孩子总是侵犯小弟弟,那么父母得弄清楚孩子这样做是否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或是想控制他人,而不仅仅判断孩子是出于嫉妒还是缺乏自信。

只有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满足,解决他的"心病"。

2、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教会孩子正确的行为。

使用温和的管束和惩罚措施,如,自然或逻辑后果、批评、暂时隔离等往往能有效制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但家长同时要告诉孩子正确的替代方法,否则孩子就无从改正。

"不抢,我怎么能得到那个玩具呢?"因此,家长除了要坚决采取措施停止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让他体会到不良的后果,还需要教会孩子恰当的满足自己的方式。

3、多给孩子提供和小伙伴相处的机会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不仅能体验玩耍时的乐趣,更能学到许多东西。

而这些都是成人不能取代的。

有的时候,家长会担心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受欺负,或者怕麻烦而不让孩子和小伙伴相处,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力。

当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家长也不需要太多的干预,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寻找答案。

4、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小学生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四篇

小学生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四篇

小学生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四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小学生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小学生防性侵安全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性骚扰和性侵害会给身心造成的伤害,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学会保护自己。

2、了解哪些情况属于性骚扰和性侵害,如何避免性骚扰性侵害的发生,掌握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

3、在遭遇性侵犯前如何提高警惕,学会逃脱。

4、在遭遇性侵犯后,如何处理。

教学重点:学会保护自己不受性侵犯的方法教学难点:遭遇性侵犯时,如何拒绝和逃脱?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的身体有隐私权,不能随便被他人侵犯,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况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甚至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守护我们的身体。

(出示课题)二、教授新课(一)认识性骚扰1、伤害身体的危害来源有哪些?师:我们今天要讲的对身体的伤害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是性骚扰;另一方面是性侵害,这两方面会对我们造成身心伤害,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2、如何面对性骚扰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性骚扰吗?(学生自由发言)小组讨论:1)哪些行为属于性骚扰?(行为、语言、文字……)2)只有陌生人才会骚扰你吗?(熟悉的人也可以对你性骚扰)3)只有女孩才能遭遇性骚扰吗?(男孩也可能遇到性骚扰)4)遇到性骚扰会让你有丢脸的感觉吗?(性骚扰不是自己错,要正确面对)3、什么是好的触摸?与孩子一起讨论不同的触摸。

如什么是好的触摸,什么是不适当的或有害的触摸,还有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触摸。

好的触摸是孩子喜欢的,如父母亲的拥抱和亲吻,与朋友的手拉手。

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触摸,就是孩子感到迷惑或不舒服的触摸。

不适当的或有害的触摸是儿童想停止的触摸。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策略
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少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间接、委婉的办法.努力改变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同时.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逐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与“攻击性行为”幼儿家长的联系中.应改变以往那种只是一味告状的做法.而是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样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减少环境中易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
日常中.家长要给幼儿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不是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阻止幼儿接触不良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造成冲突和摩擦。玩具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另外.教师还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
五、允许幼儿合理宣泄
有些幼儿可能由于害怕惩罚而强行抑制自己的攻击意向.长此以往.会产生过分的焦虑.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允许幼儿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心理宣泄.来取代攻击行为。如有的幼儿在玩黏土游戏时.拼命的挤压、摔打;有的幼儿在模仿战斗场面时相互间“打打杀杀”。这些行为都有利于幼儿把平常不良情绪通过这种“破坏性”游戏释放出来.从而维持心理平衡。并且.我们还要根据不同情况的幼儿组织不同的游戏来满足他们。比如.好问、好探索的幼儿应启发他们开动脑筋.通过比一比.看一看.做一做.一步步引导幼儿去寻找答案.把幼稚的好奇心、求知态度变成发展智力的动力;对于喜欢奔跑的幼儿可组织他们踢足球、练武术、赛跑等;对于喜欢叫嚷的幼儿.可让他们朗读、表演等。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教育特点:
1. 重视预防: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幼儿在攻击行为出现之前,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预防。

2. 以游戏为主要教育手段:幼儿的天性是喜欢玩耍,通过游戏
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教育幼儿。

3.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幼儿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
我控制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4. 采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积极的教育
策略,避免使用惩罚和打骂等消极手段,否则会使孩子更加顽固。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
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引导他们
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

2.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
子感受到亲情、友情和爱情。

3. 规范幼儿园管理:幼儿园应该规范管理,建立积极健康的课
堂氛围,引导幼儿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

4. 善用资源和专业知识:教师和家长应该善用各种资源和专业
知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指导孩子正确处理问题。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引言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攻击性行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许多学校和家长都对此感到困惑和无奈。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肢体攻击、言语攻击、抢夺、打架等,这些行为给学生自身和周围的人造成了困扰和伤害。

如何有效地对待和处理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成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和睦、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一些家庭中可能存在亲子关系紧张、父母暴力等问题,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2. 社交环境:孩子在学校和社交圈中的互动也会影响其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一些不良的交往经历、沟通问题、欺凌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3. 心理因素:孩子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其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自卑感、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二、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对于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孩子本身,而是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长应该尽量创造和睦、和谐的家庭环境,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成长空间,学校应承担起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良好行为的责任。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商,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支持:社会环境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社会应该鼓励家庭、学校和相关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有效减少和遏制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近年来,小学生攻击性行为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秩序和师生的安全。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攻击性行为教育是当前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提出对策。

一、教育引导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多数是因为其心理不成熟和情绪无法自我调节所导致。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教育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自我情绪,并寻求更合理的方式处理情绪。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情绪教育小学生需要了解情绪的类型和情绪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进而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校可以设立情绪教育课程,引导小学生了解各种情绪,并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锻炼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2. 紧急止暴教育对于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学校需要对其进行紧急止暴教育,让他们明确攻击行为的后果,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有可能造成伤害。

同时,学校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安全保卫常识,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二、家长参与除了学校教育引导,家长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情绪,加强家庭教育,做到以下几点。

1. 监督孩子时间避免孩子长时间沉迷电子游戏和电视等媒体,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 建立良好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稳定、和谐的孩子会更加理智和成熟,将更有可能形成稳定的人格成长,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3. 培养良好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身体健康、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及时干预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干预机制,及时发掘和处理有攻击性的小学生。

1. 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有孩子存在攻击性行为,需要及时做出反应。

学校应该尽快联系家长,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2. 针对性干预学校发现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后,需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的小学生,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参与,共同关心和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如何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如何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如何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幸运的是,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和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建立积极的规则和纪律:制定明确的规则,并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遵守这些规则。

创造一个安全、积极、稳定的环境,对幼儿的攻击行为进行干预。

2.提供爱和支持: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攻击性行为可以与他们的情绪有关。

建立亲密的、支持性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您的爱和鼓励。

他们需要理解攻击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指导。

3.教授适当的解决问题和冲突解决技巧:教导幼儿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以减少攻击性行为。

鼓励他们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使用攻击性的行为。

4.建立适当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幼儿可能因为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变得攻击性。

教导他们通过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和管理他们的情绪。

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达愤怒、失望或不舒服的感受。

5.提供替代行为:幼儿通常因为无法正确处理情绪而变得攻击性。

给他们提供其他的行为选择,如运动、艺术活动、户外游戏等,以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减少攻击性行为。

6.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幼儿的行为和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确保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并制定日常的作息和活动计划,有助于维持他们的情绪稳定。

7.预防和避免刺激:观察并记录触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情景和刺激。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尽量避免或减少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并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8.肯定积极行为:通过表扬和奖励幼儿的积极行为,来鼓励他们采用适当的行为方式。

积极的反馈和赞赏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促使他们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

9.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无法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或者行为变得更加严重或危险,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儿童心理学家或行为专家。

他们可以提供更具体的建议和技巧,以帮助您解决这个问题。

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需要时间和耐心。

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孩子的攻击行为是家长们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当孩子表现出攻击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学会合适的处理问题和情感的方式。

下面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1.明确界限和规则家长应该与孩子们明确界定适当的行为规范,让他们知道哪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制定家规,并对孩子解释为什么这些规则是必要的。

同时,在规定行为准则方面,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制定规则时感到被尊重。

2.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在一些情况下,孩子可能无法适当地应对自己的情绪,从而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清晰的指导和示范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

例如,当孩子面临挑战时,家长可以示范恰当的应对方式,并鼓励孩子模仿。

3.合理的约束和惩罚当孩子的攻击行为发生时,家长需要果断但公正地惩罚。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适度的约束措施,如限制他们的活动、暂时删除屏幕时间或扣除奖励。

然而,这样的惩罚应该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且与孩子所犯的错误相匹配,而不是过度的或过分严厉的。

4.倾听孩子的声音和感受了解孩子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声音和感受,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可以寻求与孩子合作解决问题,并教导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5.提供有效的解决冲突技巧教会孩子恰当地解决冲突是避免攻击行为的重要一步。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合适的沟通技巧,例如分享观点、尊重他人、寻求妥协和寻找共同解决方案。

逐步教导他们如何主动和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6.积极强化积极行为家长在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地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家长可以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奖励,如鼓励、赞美或额外的特殊待遇。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

7.寻求专业支持在一些情况下,孩子的攻击行为可能超出了家长的能力范围。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是当今社会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可以损害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因此,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对策研究非常重要。

首先,在学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学校应多开设有关态度参与和法律规
定的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关系观念和行为原则,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坚
持人权和公平正义,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利益,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预防和
解决攻击性行为的能力。

其次,学校要加强和建立处理被攻击行为的有效程序。

学校应建立一套具体、有序的
纪律管理制度,耐心的让学生理解攻击性行为的后果,对攻击者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纪律,建立起有效的处理攻击行为的步骤,并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和政府开展有力的预防攻击行
为活动。

再次,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教育。

要改变小学生的空间环境和游戏环境,限制小学生的
对攻击的体验及和引导他们根据学校法规进行行为,培养小学生自觉维护他人权利的意识;在营养跟不足的情况下,要多提供更多民间慈善机构、义工服务等,帮助贫困孩子们获得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帮助减少攻击性行为。

最后,学校应定期组织有关对抗性行为的座谈会,在学校开展有关预防和严厉打击攻
击性行为的宣传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建立学校攻击性行为的问题反馈
机制,更好的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关注的话题。

攻击性行为在小学生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言语上的攻击,有的是身体上的攻击,有的是行为上的攻击。

这些攻击性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也会严重影响到攻击者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针对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不良: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但是许多孩子生长在一个家庭教育不佳的环境中,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和关爱,或者是家庭中存在家暴等问题,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2. 学校环境不良:有的小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中遭受到了很多的欺凌和暴力,也会促使他们产生攻击性行为,因为他们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救助。

3. 心理问题:有的小学生可能患有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注意力缺陷、自控能力差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会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

4. 社会环境:部分小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比如一些网络游戏、暴力影视作品等,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1. 家庭教育: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提倡健康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让父母懂得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用合理的方式教育和指导孩子,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充分的关爱和保护。

2. 学校环境: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友爱,加强对学校暴力和欺凌事件的处理,保护每一个学生的权益,减少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

3. 心理辅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和应对挫折的心理韧性,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4. 社会环境:加强对社会环境的引导,减少不良影响的渗透,提倡健康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以上对策主要是从家庭、学校、心理和社会四个方面对小学生攻击性行为进行教育对策的探讨,通过这些对策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攻击性行为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班攻击性问题力教研(3篇)

小班攻击性问题力教研(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小班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攻击性问题却日益突出,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教研活动针对小班攻击性问题进行探讨。

二、教研目标1. 了解小班攻击性问题的原因及表现;2. 探讨有效预防和解决小班攻击性问题的策略;3. 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教研内容1. 小班攻击性问题的原因及表现(1)原因1. 家庭教育:家长对幼儿的溺爱、过度保护,导致幼儿自我意识过强,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2. 环境因素:幼儿园教育环境不适宜,如班级人数过多、教育资源不足等;3. 生理因素: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尚未完善,情绪波动较大;4. 心理因素: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导致心理承受能力差。

(2)表现1. 生理攻击:打人、咬人、踢人等;2. 语言攻击:骂人、嘲笑他人等;3. 情绪攻击:哭闹、摔东西等;4. 行为攻击:抢夺玩具、故意捣乱等。

2. 小班攻击性问题的解决策略(1)家庭教育1. 家长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2. 家长要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鼓励幼儿与他人交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3. 家长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

(2)幼儿园教育1.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确保班级人数适宜,教育资源充足;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4.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3)心理辅导1.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为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2.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3. 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具体矫正解决方法攻击性行为,在小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

这种行为可能带给孩子们和周围人许多问题和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矫正方法,以帮助小学生纠正攻击性行为,并为他们提供更健康积极的发展环境。

1. 理解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在寻求矫正解决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小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攻击性行为可能是由于以下因素引起的:- 情绪问题:小学生可能因为情绪不稳定,例如愤怒、恐惧、挫折等,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 学习问题:某些小学生可能因为学习困难而受到挫折,导致他们选择攻击性的方式来应对。

- 家庭环境:可能有些小学生在家庭中经历了暴力、冲突或不稳定的环境,从而模仿这些行为。

- 社交影响:小学生可能受到同伴或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对攻击性行为产生兴趣。

2. 建立积极的行为规范针对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建立积极的行为规范非常重要。

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帮助小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明确告知他们该采取什么行为。

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学校或班级的行为准则:在小学校园中,制定行为准则有助于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和交往环境。

这些准则应该明确列出期望,如“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等等。

- 强调积极的行为:为了鼓励小学生采取积极行为,可以使用奖励制度,比如表扬、奖状等。

- 提供明确的指导:在小学生展示攻击性行为时,教师和家长应该立即介入,并提供明确的指导,让他们了解该如何调整他们的行为。

3. 培养情绪管理技巧替代侵犯性行为的方法之一是教导小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方法:- 调整情绪:教导小学生如何通过深呼吸、冷静下来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挫折和冲突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 表达感受:鼓励小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日记或与他人进行交谈的方式来实现。

- 寻求支持:帮助小学生了解寻求支持是正常且必要的。

攻击性行为教育教学案例(2篇)

攻击性行为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小明,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最近一段时间,他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故意推搡同学、抢夺他人玩具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小明自己的学习,也给班级带来了不良影响。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攻击性行为,学校决定开展一次针对攻击性行为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案例分析1.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中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此外,父母教育方式过于严厉,使小明在家庭中压抑了自己的情绪。

(2)学校教育因素:小明所在班级同学关系紧张,部分同学对他存在敌意。

同时,教师对小明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未能及时引导他改正攻击性行为。

(3)自身因素:小明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失控。

2. 攻击性行为的危害(1)影响小明自身发展:攻击性行为使小明在同学中的地位下降,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2)影响班级和谐:小明攻击性行为导致班级同学关系紧张,影响班级和谐氛围。

(3)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小明攻击性行为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教学方案1. 家庭教育指导(1)提高家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2)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给予关爱和支持。

(3)指导家长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2. 学校教育指导(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关心和引导。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3. 个体辅导(1)与小明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其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帮助他分析自己的情绪。

(2)引导小明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兴趣小组,培养其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四、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1. 实施过程(1)学校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攻击性行为》教案

《幼儿攻击性行为》教案
法不得当可能会在无形中强化该幼儿的攻击行为也有可能伤害该幼
儿,如果能用适宜的方法来应对将会有效的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含义与成因;
知识目标 了解攻击性行为的指导原则。
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步骤;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观察记录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愿意观察并分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情感目标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教学重点:理解攻击性行为的含义与成因。 教学难点:能掌握观察和记录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步骤。
教师准备:教学 PPT、教案、案例、视频、微课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准备任务
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主线为“学习—思考—模拟—反馈”,通过学习了解基本 知识理论,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将所学、所感融入实践中,通过 实践检验所思所想,从而巩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利于理论与实践 的相互融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发布任务:预习模 1. 预习模块七任务二“运用 块七任务二“运用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应对幼儿 幼 儿 行 为 观 察 记 攻击性行为”。 录应对幼儿攻击
性行为”的内容。 2.梳理应对攻击性行为的应
对流程以及要点。
1.培 养学 生课 前预习的良好 学习习惯。 2.培 养学 生独 立梳理重点内 容的能力。
教学反思
行为观察对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有重要作用。本次教学重在让 学生理解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案例,达到使学生理解理论知 识,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深入思考的目的。
教学工作的完
善。
引 导 学 生 绘 制 思 绘制“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梳 理 知 识 要
维导图,对应对幼 思维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攻击性行为表现及教育对策
下应街道东南小学朱微波
内容摘要:攻击性行为是目前儿童、青少年中最为普遍的现象,不足为奇。

但这种攻击性行为的持续不断、次数增多,强度增大,既会影响他们当前的生活和学习,也会影响他们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是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关键词: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教育对策
一、个案简介
陈华,男,12岁,五年级时由我接班。

接班后没多少日子他便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时时处处表现得如一只长刺的刺猬,同学稍有碰触,尽管有时仅是经过他座位时碰了他手肘,撞了他的作业;有时同学一句无意识的玩笑话,他都会大动肝火,与同学大吵一顿。

小则把同学的脸挖得指甲印满是,大则把人打得鼻青脸肿。

全班同学几乎都讨厌他,女同学称他是“暴君”,男同学称他是“霸王”。

他不光在班里称王称霸,而且在年级里也总是狐假虎威,带有明显的攻击性。

为此,作为班主任的我没少带着他向对方家长道歉解释,他家长也没少来学校。

二、问题分析
1、家庭教育不当形成孩子的攻击性
陈华是家里的独生子,母亲溺爱他,只要他提出的要求,不论正确与否都给予满足。

为了排遣孤独,他不经过大人的同意随便拿钱去买游戏卡,还常去网吧玩游戏、聊天,直到深更半夜回家。

其父得知陈华有错后很少跟他讲道理,犯了小错不管,有了大错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痛打,打得他身上常常是伤痕累累,紫一块青一块。

陈华挨打后,易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绪一旦“转嫁”到别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未成熟的少年期,直接攻击是遭受挫折后立即反应的主要形式。

缺乏爱抚而情感饥饿的人,其挫折容忍力更差。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

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

2、学业不好易形成孩子的攻击性
陈华由于知识脱节有些学科知识难以听懂,因而造成长期完不成作业,每次拖欠作业老师让他课间补写,打击了他的自尊。

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他经常答非所问,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感到自卑,心里总是愤愤不满,课间产生报复行为与人打架。

不少研究发现,欺侮发生率因学校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显然不是儿童个体或家庭因素造成的,而与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

在孩子门的眼里学校主要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学业跟不上的同学就会遭到别人的歧视。

3、结交不良的同伴形成孩子的攻击性
陈华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产生矛盾,如不会写的作业拿别人的本子抄,同学不给,他就撕坏别人的本子,同学一气之下骂他,他就大打出手,班里的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不愿意与他交往。

他在班级中感到压抑,就借助游戏来寻找感情的寄托,给自己的心理带来一种补偿。

而电子游戏以强刺激性、高参与性、丰富
的幻觉和创造性以及频繁的成功来满足心理的需求。

长时间玩游戏机,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

在电子游戏中会使人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方式,并放松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从而使暴力习以为常。

三、制定方案,科学施治
(一)父母与家庭治疗。

目的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1、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我多次同他的父母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要允许孩子犯错,而且纠正他的错误需要长期的过程。

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应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步克服缺点。

想通过“打”来教育好孩子只能事与愿违,只会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道德认识。

2、合理运用奖惩技术。

要求父母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这种行为及时得到强化。

惩罚决不能体罚,要与奖赏共同使用,一般应以取消孩子的奖赏来实施惩罚。

3、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

家长要同孩子多谈心,多鼓励,使其建立宽松的心理环境。

这样,孩子的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才能在家庭得以满足。

(二)进行说理教育。

转变其道德认识。

首先使其逐步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

我主要采用与其谈心的方式
进行教育。

采用其法的前提是平等待人,取得学生的信任。

谈心前确定内容,通过谈心了解其犯错动机,并趁机进行教育,纠正其错误的道德认识。

在谈心的过程中,还向其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使其进一步认识到打人的严重性,有的放矢地纠正其错误认识。

(三)进行问题解决训练。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于他人的行为攻击,往往倾向与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

如该同学与同学发生冲突后,总是认为别人先侵犯他,以此来证明自身攻击行为的正确性。

因此,我遵循他的心理病因进行训练。

1、讲明道理,耐心疏导。

当发生矛盾后,我给予他正确的分析。

如不能斤斤计较自己是否吃亏,被人占便宜。

有时同学是开玩笑,是无意的,不能较真。

并针对每一个纠纷事例,详细帮他分析同学是不是有意欺侮呢,还是正常交往中的无意行为,是否值得大动肝火。

2、榜样学习法。

榜样的力量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针对该生的性格特点,我给他安排一个比较适合的同桌。

这个同桌是班干部,处事明理,基本上排除与他斤斤计较。

更为可贵的是,该班干部为人厚道,待人真诚,经过与她的一席谈话,能充分理解老师的心意,乐于配合老师,做好陈华的同桌。

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在其故态萌发时及时予以指出。

3、奖赏激励法。

通过观察,我发现该学生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有时刻意表现出逆反行为,以便引起老师的注意。

因此,我在教育中通过称赞、积极关注、给予特权及实际的强化等手段,使他的道德行为得以改善,并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4、集体感染法。

我还选择适当的机会,(陈华不在场)召开全班学生会议,向全班学生分析陈华行为形成的原因。

要求全体学生积极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帮助其改正。

不歧视他,耐心给他机会改正,宽容地对待他逐步改正过程中的每一次反复,尽量不与他一般见识。

自那次会议后,我细心地留意到全体同学确实刻意地宽容对待陈华,同学间的小磨擦少了许多。

四、辅导效果
二年来,我已记不清与陈华的家长交流过多少次,也记不清多少次与他个别谈
话,更记不清曾经多少次督促他。

但是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的配合下,确实让我见到一些倍感欣喜的镜头:陈华从网络游戏中解脱出来。

在班里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懂得关心他人,帮助同学;班级劳动抢着干,不再破坏劳动工具,还能积极帮助值日生打扫值日;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主动参与,为班级争得荣誉……
通过该生的辅导,使我深深地感受到:
1、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温暖的家庭可以减少孩子的攻击性,家长的教育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因为在同伴中存在社会感染机制,所以,让好的行为同学去感染有问题的同学,充分体现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通过各种适合年龄特点的活动,来分散学生的攻击性,在活动中做到团结协作,学会宽以待人,化解同学的矛盾。

4、老师采用多鼓励多表扬多交流,鼓励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表扬肯定学生的正确行为,交流说明对孩子的关爱,采用这些方法对攻击倾向控制力会减弱。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主编:《青少年心理与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
2、李百珍编著:《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年8月
3、米尔腾伯格著:《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
4、郑希付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